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8 15:06: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理教学实践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理教学实践论文

第1篇

二、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1、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创新探索实践

一、创新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矗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二、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命的生命。中学生创新教育的内涵应是: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解与组合后,产生某种新的、独特的思想观点、思路设计、途径方法……的活动过程。

1、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和“质疑”精神。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点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创新的产品是独出心裁、前所未有的。因此创新是超越,而不是跟随。只有大胆向传统挑战,才可能创新。

2、培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教学中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有:①联想思维。②直觉思维。③灵感思维。

物理实验是人类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教学,可以验证书本知识,然而更重要的是重温前人创造的思维的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是个体顺利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人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支柱,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献身科学的精神、勇于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求实勤奋的治学态度和较强的自信心。

协同合作精神是新世纪对人材的基本要求。新技术革命,使人类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重大的发明创造,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去探索、开发、创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材的需求。

三、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创新的意识、热情、进取心、自信心、创新的胆略;敢于质疑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中,落点为什么会有较大的离散,原因应在碰撞的过程中被碰小球所处的支座与等大的入射小球轨道的末端不能严格在一直线上,两球不是对心正碰。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

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①提倡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质疑。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断地“充氧”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若能实事求是地但陈不足,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就能成为学生培养质疑精神的好榜样、好朋友,好老师。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非常宝贵,要鼓励和提倡。

②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高中学生对知识、现象、实验等有旺盛的求知欲,对新异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知识爱提出一些疑问,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教材上给出的动摩擦因数都小于1,有没有大于1的呢?在演示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中,得到酒精与水混和总体积缩小的现象。有学生提出所有两种液体混和的体积都缩小吗?有增大的吗?在光电效应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数目增加否?在透镜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反射光是在人射光区域相消的,透射光应不变,为什么还会增强呢?等等。说明了学生存着强烈的质疑意识,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

③大力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质疑的敏捷性、灵活性。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海森堡与爱因斯坦等人长期激烈的争论后,在海森堡的脑海骤然出现的。长期引导学生进行争辩、互相质疑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质疑的意识,使学生在质疑辩论中,搞清原来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持质疑的态度上课,锻炼思维的准确性、开放性,也提高了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对于每个正常人来说,创新能力只有大小之差,没有有无之别。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差别,不在其大脑聪明与否,而是在其创造潜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开发。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创新思维,实验教学的重点培养动手创造能力。

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求异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富有创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备心理发展基础和可能牲。

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从知识的传授、解题的思维等,都要加强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在大量的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在创造激情的推动下,通过形象类比联想,把记忆中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那些映象加以选择、提炼,重新组合成新的映象的过程。威尔逊发明的、被卢瑟福称为“科学史上最新最精彩的仪器”——“云雾室”,是与他在苏格兰群山的最高峰尼维斯峰度过几个星期,对山间云雾缭绕的瑰丽的光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分不开的。例如在讲解分子势能、电势能时,应启发学生联想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电势能之间的共性,比较它们的异性,从而使“机械”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形成一条链。又如:学习玻尔原子能级时,引导学生把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氢核运转的情况与人运地球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绕地球运转的情况类比联想,从而掌握电子绕行的动能、势能、速度、周期等变化规律。应用类比联想将知识系统化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联想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在数字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反弹回来的粒子如此稀少,而速率又几乎和射击时相等,这不像子弹打在茫茫草原上的核桃上又反弹回来一样吗?这是何等生动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联想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如子弹以一定的速度射击固定的相同厚度的木板,其阻力恒定,恰好能射穿五块木板,求子弹穿过各木块的时间比。从匀减速运动来思考这问题较难,可想象成让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汽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再将比值关系反向排列为所求。

②直觉思维不遵循一般逻辑规则,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具有创造性、灵活快捷的特点。直觉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必有其自身规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的突变,其机理是许多知识因素与思维活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迅速结合形成认识上的飞跃。这种飞跃产生基础有两个方面,合理而清晰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思维的内在因素;娴熟的专项技能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外部条件。

直觉思维产生机理告诉我们,结合物理知识与技能教学,追寻思维活动的路径,创设情境,能有效地诱发直觉思维。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解各部分知识关系,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才能起到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作用。面临物理问题就能迅速作出取舍,产生直觉。精选习题,系统地培训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法、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象法、数列、极限法等,建立合理模式,熟练各项技能,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培养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学生遥控汽车在一平板小车上“进、停、追”平板车就会退、停、进,演示人在船上行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模似,使抽象的思维直觉化。再如用“超级特技飞行”玩具代替小球在脱离轨道运动,演示圆周运动向心力与速度的关系。用悬挂旋转飞机验证一维圆锥摆运动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使更多的学生用直觉灵感思维来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和规律。

③灵感思维的养成是个逐步积淀的过程,对中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布鲁纳说过:“在自然科学和普通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迫根据不完善的知识去行动,我们不得不去猜想。”中曾根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的大量事例都是揭示科学创新这一本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打破常规思路的科学创新过程,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会淡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科学创新来自于创造性的猜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掘教材中有效因素。变换常规的教学方法,放开束缚学生思路的枷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引导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猜想: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然后再进行实验定量研究来得出结论。在讲等温变化的玻意定律时,由学生初中的热现象和生活经验,先猜想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可能是什么关系?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α粒子轰击氮核的教学中,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新的粒子是质子。这一现象发生是α粒子将氮核中的质子打出来的,还是氮核获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再衰变产生的呢?允许同学们提出猜想,再引导同学们观察分析布拉凯特云雾室拍摄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的三条径迹的事实,论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涉及科学猜想的思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培养学生灵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示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迪、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

①、由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测定动摩擦擦因数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有斜面上滑动;有用橡皮筋伸长量比值法,也有弹簧秤读数法;有匀速平衡法,也有匀加速方法求解。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再提出自由落体是什么性质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吗?同学们积极思考,共同商量,设计出了用打点的方法来测;有用光电计时方法来测;有用闪光照相方法来测;最有创意而又简单的方法是“外报法”,物体从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是匀变速运动,(这是已有的经验事实)增大角度物体的运动性质不变,只是加速度的值增大。当角度增大到90o时,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且只有重力作用,运动性质还应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中使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感受“创新”成功的滋味,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②、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并能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人类驾驭知识、改造现实的自豪感,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新。例如:测电阻的实验中,给出学生足够的电学器材,让学生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要求从零电压开始逐渐到额定电压为止。从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测量记录到作出图象,分析图象的意义等都由学生自行设计。最后评比交流,使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如单摆教学完成后,给出设计题目:提供一定容积的可乐瓶一只(瓶底有一小孔)、细线一根、米尺一把、小石子一块和盛水的桶一只。试估测水从此瓶底小孔连续流出的平均流量。较多的同学开始很茫然,因水的体积和水流时间都有连续性,通过同学们认真思考、观察,将已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多数同学能完成这个实验。从标签上读出水的体积。用细线与石子组成单摆测时间。这些实验与知识结合较好,又有较好的创意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③结合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制作,如:电学知识学完后,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可以用现成的发电机零件组装,也可用磁铁、线圈等制作发电机,自制风轮,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去探索怎样使轮转动得最快,怎样检测发电机的电流的大小等。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发电量大小。再如:讲完全反射教学内容后,安排学生制作蜃景现象的模拟。同学们首先想解决的是有折射梯度的气层,经同学们的讨论研究,认为液体折射梯度容易实现,由不同液体接触面上的分子扩散来实现。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小制作。如水位报答器,摇控航模,光控和声控继电电路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面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型、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称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创新人格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质疑精神、创新意识;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为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向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和接触。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在创造活动中,错误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把飞机送上天,都是建立在成千上万次失败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失败会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科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百折不挠的意志,献身科学的精神融合在知识传授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由学生组合成不同的物理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材的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地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明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贯彻创新意识是先导,创新精神是源头,创新思维是关键,观察、实践是途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及协作为目标的教学原则。坚定方向,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栋梁之材。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创造学教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鲁克成等编著。ISBN7-80090-627-2/G•2;

第2篇

1.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就苏科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分析,每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安排在该章的最后一节的,其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是基于学生已学内容而进行的.学生在进行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充分掌握了相应的预备知识与技能,能充分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比如学生在学习好苏科版《电功和电热》以后,我们可以布置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让学生使用家里仅有的设备或器材去测量家里某一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也可以让学生去测量电视机的待机功率等等,测量过程学生能真正巩固对电功和电功率的掌握,也能对家庭电路的一般组成和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2.巩固已会的方法与思维

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技能,还渗透方法与思想,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所学思想方法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学生在《声音是什么》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的技能包括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为此,教材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简易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技术设计的有关元素,逐步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比如教材中将活动安排分为观察、预测、设计、比较、交流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训练和实践充分巩固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体验和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尝试.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多,这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充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能通过实践的开展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和思想,逐渐服务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提升价值

初中物理教学一方面给学生传递必要的自然知识素养,一方面通过这些知识素养应用情况的考核,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而除此之外,教学还有更根本的作用,那就是无论学生学了知识以后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学生都能通过已学的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再学习和更好的生活,甚至去服务于社会.其根本的价值有以下两点:

1.提升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是有限的,而思维和能力是无限的,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用好有限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无限的思维和能力,达成教育的最大价值.比如在苏科版《简单机械和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面提升至“设计”,学生依托于这一章中已经学到的“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特殊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再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及其中的优缺点进行思考分析,尝试设计一个简单机械,即先从理论上达成简单机械的构思和设想.比如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所制作的模型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②模型的设计是否新颖③模型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如何?④模型之中工艺难度如何?可制作性如何?⑤如何分工和展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维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回顾和筛选,也让自己的设想和构思更加成熟和健全,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学生的综合素养.

2.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设计到制作还是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的,学生在设计过后去制作的话,又会遇到很多的疑惑和困点,这些疑惑和困点又会促使学生设计的再完善和再分析,为此,学生会不断的思考,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操作中,学生会为了设计的完美和理想化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细节.比如学生在《浮力》和《力与运动》以后,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制作一个密度计,虽然设计的原理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学生却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发现,如果让制作的密度计悬浮在液体中,如何制作密度计中的刻度、如何更精确的标注刻度,如何确定密度计的测量范围,等等,这些都让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绞尽脑汁,这实际的制作和改善的过程中,学生会达成前所未有的提升,再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提醒,学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些提升是常态地知识传授和习题训练无法达成的,也正是我们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实践和落实的.

三、结语

第3篇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需构建“自主—合作”、“问题—情境”、“引导—探究”的学习模式,在理清学习要点基础上加强学生物理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初中物理涉及的数理基础较为简单,教师可简单归纳学习要点,划清学习范围、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难易程度,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研究.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空气中各类成分的含量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活动的各种影响.然后设计空气成分测定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设定在一个通风与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下,空气质量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研究空气中各类成分在生活生产当中的重要用途.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中发现空气中氧气是人类和动物生活的必备物质,还可供于燃料燃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深入引导学生尝试改变空气中的成分含量,研究空气成分含量改变所导致的系列变化,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研究的兴趣,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

2.运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教师需因材施教,抓住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灵活转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感受现代科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时给学生教授现代科技的各类变化,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各种妙处,并激发学生思考身边物理应用的科技创新对自身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物理科技”,教师可通过简单的道具,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当“科学家”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第4篇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它的许多原理和结论都来自于实验结果[3]。但目前大学物理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物理实验多数以验证性为主,知识陈旧,与实际问题偏差较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少数物理实验是设计性实验,但是受到实验仪器、实验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学生很难有深入的研究,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做实验,限制了发散思维,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2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措施

2.1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基础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首先,向各院系专业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物理与各专业后继专业课的关系,明确物理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进行知识点统计,总结出适合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4],按照专业对不同知识的侧重,把大学物理教学分成三类。针对建工学院、矿业学院、理学院(工程力学专业)等相关专业应用力学知识较多,增加非惯性系与惯性力、刚体进动、伯努利方程、非线性振动、声波等教学内容。针对环化学院、材料学院的相关专业应用热学和元素性质的知识较多,增加多方过程、输运现象、玻耳兹曼分布、碱金属原子、交换对称性、能带理论和超导等内容。针对电气学院、电信学院等相关专业应用电磁学知识较多,增加电介质极化、物质磁化、交直流电、暂态过程、谐振电路、超导体电磁性质、电磁场的相对性等内容。在教学中增加了案例教学,根据不同专业,选取工程技术中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工程意识。

2.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授课效率

2.2.1丰富教学内容与课堂节奏的把握

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达到最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物理学时不足的问题。但是过多的教学内容会使教学节奏加快,学生没有时间去理解、思考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选择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重点突出,与专业结合,详略得当。多媒体课件文字要简练,以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叙述、图片的展示、动画和视频的演示为主,对于重点、难点和基本方法要放慢教学节奏,使学生看得清,来得及思考,能够接受和理解。

2.2.2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公式推导、定理定律证明、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还需要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板书、讲解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控制课堂、传递信息,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利用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消化理解,好的板书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讲授的内容一目了然。对于教师用语言难于叙述的情景、物理过程等,采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多媒体教学和演示实验教学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物理教学的板书和演示实验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因多媒体的使用而放弃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得不偿失的[5]。

2.2.3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开展教学活动,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将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专业案例和科技发展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更要让学生参与操作,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2.3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

第5篇

一 基于问题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现状

1.简单的接受代替了思考的过程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经验,总是用自己的主观意志设置问题情境,使简单的接受代替了学生思考的全过程,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思维习惯的培养。

2.问题设置往往流于空泛

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优生容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但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以及对问题的态度和反应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最容易被忽视。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设置课堂问题想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是做不到的,于是问题设置往往流于空泛,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去自主学习,实质上是简单地灌输。

3.教师讲得多,学生想得少

传统的物理教学对纯知识是很重视的,教师总想让学生套用教师的思维,其结果是教师认为说得很清楚,但学生缺少问题意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想得越少,不能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有序发展。

二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自主探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创造性,提倡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学习活动放在第一位。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的教学观是互为佐证的。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例如,“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物理教学中“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明确目标独立研究猜测假设验证猜想得出规律拓展研究新情境中应用。该模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领悟到知识的获得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但花去的时间比较多,需要足够的学习材料、实验仪器等。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等可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

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1.立体教学模式

已有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原则上的一维(只考虑教师如何教)或二维(不仅考虑了教师如何教,还考虑了学生如何学)目标上的。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构建三维、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2.立体教学模式的程序

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宏观角度上看有稳定的程序,体现了教学的规律;从微观上看,程序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则由具体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学校设备等各种因素决定,因而有所不同。基于这一认识,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立体教学模式的程序可定为:确定三维目标激发兴趣引导自主研究交流分析总结评价反馈校正。这种教学模式的步骤之间相互联系、渗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从三维目标看立体化教学模式

从知识和技能角度看,学生通过独立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活动,使学生原有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达到内化层次,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效率;从过程和认知方法的角度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从错误到正确,从局部到全过程,体验探究过程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在交流活动中,帮助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技能、自信,启发思维,提高了团队意识。因此,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施新课程,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相关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设计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理性的挑战。所谓理性的挑战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实践求解的过程。问题的难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谐。“跳起来摘桃子”——必须跳起来,然后才能摘到桃子。

第二,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维果茨基认为,个人经验的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学生建构知识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也包含原始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第三,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原生态”的问题通常是开放的。提高开放性可以通过减少或增加已知信息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实现,还可以通过结论多样性来增加问题的开放性等。

第四,问题要尽可能与学生以前的经验产生冲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0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通晓财务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理财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几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虽然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至于校外实践,则由于多种原因,其实习的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乃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问题相关。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突出“专业特点”已成为困扰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

1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一形式的优点是对学生学习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该方法效果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准备、配合程度,特别是案例题材的选择,目前收集能反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特点、有针对性、体现时代特征的案例比较困难,此外还存在案例过大过小的问题,复杂案例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案例过小则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课内实验。首先任课教师按照财务管理各阶段内容设计实验内容,学生每4~6人组成实验小组,通过学生团队、任课教师辅导的方式完成实验项目,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财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改进下一阶段教学。这一实验形式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每一阶段学习中难点和重点,循序渐进,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使学生系统性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三是综合实验。综合实验也可以称之为课程设计,是在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后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系统性操练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做到把专业知识和企业实务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

2.1软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手段信息化、实验组织科学化。

①实验内容系统化。在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财务实验内容的系统化问题,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在财务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按顺序、分层次编排。对于主干课程,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该基本上都涵盖到,只有实验内容的设置达到了系统化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财务知识体系。②实验手段信息化。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手段,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信息化实验基本设施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多层互动、加大投入、创新制度、分步实施等措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手段的信息化建设。③实验组织科学化。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效率与公平,效率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效率的高低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实验组织是否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对于财务实验流程、财务实验进度、财务实验内容安排和财务实验教学方法等,都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最终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内容和方式。

2.2硬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模式多元化、实验资源公共化、实验测评自动化。超级秘书网

①实验模式多元化。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适应时展,进入模式多元化阶段。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实验模式的多元化问题。例如可以构建多媒体财务实验、远程财务实验和个性化财务实验等。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全程展示主要环节的讲解。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端口,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财务实验教学,基本上实现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开放式实验模式。传统的财务实验教学,由老师指定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财务实验个性化视频点播,能更好的按照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完成财务实验。②实验资源公共化。财务管理实验室工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财务实验资源的公共化,任何个人和社会团体都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实验室来继承财务文化的遗产,学习当代财务文化知识。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有的财务资源和财务实验手段都通过多种模式和手段展示在特定的网站上,任何读者或用户只要能上网,并且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自行完成财务实验。同时,通过网络手段,读者或用户可以任意组成团队,利用共享的实验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某项具体的财务实验。③实验过程自动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概念已经开始向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概念转变。人们在进行人工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实验纠错、提示、测评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在进行实验纠错、提示自动化之前,要有每一步的标准答案和规范程序;在进行实验测评自动化之前,应该考虑针对原有财务实验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手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先进的软件技术进行严谨的财务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技术实践。

参考文献:

第7篇

通过对物流管理岗位群专业技能的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实训项目和专业课程的分析。核心课程包括物流整体规划、仓储作业操作及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及管理、货运作业操作、报关报检作业操作、配送作业管理技能、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相对应的实训项目包括物流整体规划设计、仓储作业操作和仓储管理、运输作业操作和运输管理、货运作业操作、单证操作、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操作、物流综合服务管理。从而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货运、报关报检、配送中心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管理。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进策略

为构建与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三维一体,三阶递进,二元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物流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专业拓展课程,满足单项实训项目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的建设物流管理专业有选择有规划地建设专业拓展课程《物流项目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融入实际物流企业典型案例和情景数据进行物流项目管理训练和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训练。

(二)建设融多项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货代、报关报检、物流综合服务、物流沙盘模拟等项目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目前专业已申报专项建设“物流综合实训中心”,2015年已申报,资金总额为252.6万元。该基地目前准备在2016~2017年建设完成。该物流综合实训中心重点强调物流中心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连锁服务等物流职能,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以企业化的硬件设施为运作管理基础,以物流软件为载体,搭建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作业、岗位职责等真实环境,模拟物流企业各种岗位的典型作业操作和综合服务管理项目,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物流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其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能力。本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包括的主要包括供应商模拟设备、制造商模拟设备、第三方物流平台设备、快递业务模拟操作设备、零售商终端设备。

(三)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8篇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既要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又要处理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能用简明的文字清楚地表述工作要求,并能用极强的说服力说服有关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常常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能进行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和融资决策,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也是不可或缺。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就如何满足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从业务技能培养入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教学法是财务管理教学中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做如下改革:

1.案例内容的撰写

由于目前大多数关于财务管理的案例都是基于大型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而设置的案例,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方面,应借助厦门中小企业网站,与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联系,通过实地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基本财务信息,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成教学案例,来保证教学案例的仿真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案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启发式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供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2.案例教学的组织

由于案例教学需占用大量的课时,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已缩减为48学时。这需要高效率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案例分析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料的说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案例的完成和讨论以小组团队为基本形式,各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据,并以案例分析报告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内主要是小组团队间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团队以5分钟PPT演示的形式来演讲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培养学生能以简明清晰的沟通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其他小组能对正在演讲的团队提出1-2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对本次案例交流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对本次案例分析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对案例讨论中表现进行褒贬分析,肯定有拓展性思考的团队,同时就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环保理念,社会责任予以强调。

3.案例教学队伍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案例教学队伍。改变我校在案例教学以任课教师承担的弊端。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实验室或校外企业。若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和专任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团队,将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案例中去观察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1.加大对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

课堂内的案例教学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岗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来满足。在校内实训中,常见的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和仿真企业综合实训。就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环节,仿真企业综合实训较为适宜。在一个仿真实践环境中亲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其中承担实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对企业运营中涉及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2.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借助学校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允许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地点就设在企业内部,在培训过程中辅之对业务流程的观摩。每次培训结束后,让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学习和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对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完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性强,涉及面又广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中,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于教学评价模式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议可以适当放宽对期末综合考评成绩评定的标准,将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降低到50%,提高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成绩比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多在实践环节投入学习。例如课内实践环节的案例分析报告和案例讨论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的比例,对于学生利用课余实践参加的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或者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参加培训后,提交的培训成果,占期末成绩的20%,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及作业提交状况占期末考试的10%。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将注重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学习,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真正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理念。

第9篇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通过深入生产企业实际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完成的。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对所指导的学生逐一跟踪检查,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一般根据出勤情况、实习中的表现,最后上交实训报告或小论文判断,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

3“.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高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去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参加过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并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对案例的现实性缺乏把握,在指导实践实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训(财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筹划模拟实训、公司理财综合模拟)、ERP综合模拟实训及毕业论文四大块。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以现场形式进行的实习与实训,以财务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的模拟实训,以目标实现形式进行的毕业论文等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基础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校内基础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具体包括有: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初级会计课程结束后。实训内容有账户的设置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薄和基本的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有关企业基本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结束后2周时间。实训内容主要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衡量以及财务基本函数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利用电脑系统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财务计划模型设计、财务预测模型设计、财务分析模型设计等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财务分析实训。

安排在财务分析课程结束后或在课程中进行。分析内容有资产负债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表中的各项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用全面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能力的高低及企业发展前景,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4)财务信息系统操作实训。

安排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束后。通过本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并能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财务信息的录入、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报表编制等。

2.专业模拟实训。

(1)纳税筹划模拟实训。

安排在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本项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的全过程。站在纳税筹划师的角度,为指定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使学生对纳税筹划的全过程有亲身的感受和了解,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涉税事物的处理能力。

(2)公司理财实训。

公司理财实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分析、营运资金、利润分配、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并购与重组等内容。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理财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3)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

ERP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情景分析和决策判断于一体,实训的内容模拟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扮演一个财务管理师的角色,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判读与应用能力。

3.校外实习及毕业论文。

校外实习主要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巩固、深化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和技巧;以扩大视野、增强认识,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规定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结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探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社会调研和实践。

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可以加深理解有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财务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做法

1.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较强的运筹帷幄能力。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按照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自身规律,并根据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技能逐步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对实践成果的考评。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量的积累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及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既要有量化考核,如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字数,是否准时完成实践项目等;又要有质的考核,如实践内容的真实性、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考评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如可以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可采用以学生取得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及省级证书折算成学分,代替相关课程;也可采用现场演示、让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介绍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全面考查实践教学的情况。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或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

4.充分、恰当地利用案例教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