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9 09:25: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我国体育馆的优势

从整体形势来看,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是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一致的,其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从分布角度来说,无论是我国的标准体育场分布,还是一些非标准的体育场分布,都极大的带动了我国体育工作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接触体育的需求。在我国,标准的体育场馆的战地面的已经突破了十五亿平方米,这个数字是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而非标准体育场馆也达到了七亿多平方米,从分布角度来说,我国的体育场馆分布相对分散,其与当地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其分布在我国的各个角落。

(二)我国体育馆存在的问题分析

北京奥运会对于我国的体育场馆发展是一个积极的动力,在奥运会的筹办期间修建了诸多的体育场馆,也将一些现有的体育场馆进行了完善,带动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场馆发展情况还是十分乐观的,其积极的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强化国民素质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场馆在运营的过程中还不是十分完善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馆设施不健全

无论是从我国体育场的分布情况来说,还是从我国体育场馆的整体数量来说,都能直观的展现出我国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体育需求的日益提升,许多体育场馆内的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经济形式不是十分的乐观,在体育场馆的设施更新上相对落后。体育场馆设施更新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体育的发展,不利于全面强身健体的整体目标实现。

(2)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我国体育场馆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运动需求,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我国的体育场馆在地区分布上还是呈现出不平衡的现状。首先,由于经济原因,我国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不够,体育场馆的维护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导致了体育场馆的效用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经济原因是导致我国体育场馆分布不均匀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受地区气候和其人们生活习惯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室内外体育场馆的建设有所不同,我国的一些南方地区由于天气热,人们不乐于参与室外活动,导致了这些地区室外体育场馆建设力度不够。

(3)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体育馆的不断发展,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其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场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还存在着一些人们对体育场馆的重视力度不够,其没有深刻的认知到体育馆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忽视了体育产场馆存在的方式,使得许多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工作没有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不利于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我国体育馆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提升和优化,以此推动我国体育场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优化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优化,无论是从管理理念还是到具体的管理方法,都需要体现出现代化社会的特点,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于国际化接轨,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促进我国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带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与世界接轨,进而推动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人才管理

在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的过程中人才的支持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没有人才的支持就无从谈及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优化和改革,因此,在优化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人才的管理,使得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优化与人才的优化结合起来。首先,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一直以来,我国在招聘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单一式的引进模式,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要体现出多元化,即集合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引进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全面化的提升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同时,在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体现出实际操作性,即根据不同地区体育场馆管理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管理的技能,并适当的引进岗位的培训,将岗位实际需要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全面的带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可见,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优化的过程中,以强化人才管理为基础,推动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二)强化政策支持

对于我国的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来说,其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为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并提供了多元化的管理手段,这使得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来进行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则无法取得长足的效果,要将市场经济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中融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支持政策和辅助政策,这不仅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使得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得到良性的发展,同时,一定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的执行,对于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来说也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得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得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和谐、有序的得到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运营管理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多数企事业的运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其大多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借助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的进行自身的优化和强化。那么,对于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来说,其需要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转变体育馆运营管理理念,建立多元化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式,如在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运营管理目的,将服务理念融入到运营管理模式中来,使得运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加之,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方式也需要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深层次的进行改革,带动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方式体现出多元化发展方向。运营管理方式的多元化是在传统的运营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极大的借助了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动力,使得我国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四)强化自律管理机制

对于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来说,借助政府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自身的约束和规范是正确的,也是能带动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完全依赖于政策和制度,其还需要充分的发挥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的自律管理模式,形成有效的自律管理机制。比如说,体育馆运营管理可以结合自身的竞争环境不同进行不同的战略性的规划,使得战略性的规划工作得到发展,将体育场馆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当地的政策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体育馆运营管理能够真正的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管理模式。如果说强化制度管理是对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的一种规范,那么,强化自律管理则是对体育馆运营管理工作的一种二度提升。

三、总结

第2篇

1.1组织管理

社区体育的管理包括政府、社会的管理与基层社区内部的管理。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主要有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层次。从调查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均由街道、居委会负责,其中75%配备一个专职干部负责相关工作,25%的社区分别配备一名专职和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社区体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业务指导和协调场地,也有些街道帮助培训指导人员、与体育组织负责人有工作联系。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作为主要的管理机构,以体育辅导站以及体育活动点为活动性组织。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都有社区体协和1~3个体育活动点,81%的社区拥有体育辅导站。

1.2体育经费

从实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财政拨款、部分单位提供赞助以及收取会员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则经费来源单一,只能依赖于群众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经费问题。除了上述的经费问题之外,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还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的难题。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6个社区当中,只有5个社区有专项的体育活动经费,而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数量不定的赞助收入,而且不同社区差别较大,所以经费不足是社区体育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基础设施

调查显示,81%的社区认为社区体育管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体育场馆和设施。16个社区中只有5个社区有自己管辖的场地设施,设施的数量和场地面积都非常有限,所以社区要开展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赛事都是选择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进行。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不仅面临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由于社区自身的封闭性,社区之间、社区与学校、单位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调查显示,愿意共享体育资源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低于10%,这显然严重阻碍了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1.4体育指导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秦皇岛市的社区专职体育指导人员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例如,在指导锻炼方面,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中只有7个有体育指导人员。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缺乏,导致讲解内容肤浅,示范效果不佳。从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专职体育指导员缺乏成为制约其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完善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对群众体育锻炼场所的建设工作

一方面,将新建体育场馆的工作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应当注意新建场馆与原有的体育锻炼场所的之间的合理布局,以尽可能的满足具有不同爱好的人群和不同项目对场馆的需求。此外,社区体育组织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与市、区等体育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本辖区内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

2.2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增加相关经费或者设立社区居民体育文化专项经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例如,可以广泛动员群众参加体育组织,缴纳会费或者比赛报名费等,鼓励和倡导企业支持社区的体育事业。为增加对社区体育场馆的经费,可以在保留必要的免费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偿的服务项目。

2.3努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

第3篇

1.1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课堂管理的主体,课前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人数、性别比例、兴趣爱好、体质状况、体育基础、学习态度、思想作风等以便教学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发展个性、培养和激发兴趣从而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2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设计教学程序,编写好教案

钻研教材是在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了解教材的意义、学期任务,教学内容等,并根据学期进度表中规定的每次课的教材,深入研究其性质、作用,分析教材的难易程度、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发展学生的哪些身体素质等。钻研教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程序,包括各部分教学的顺序、练习步骤以及教法的运用等的基础上编写好教案。如果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设计好教学程序,会大大提高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为课堂管理的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培养体育委员并对其进行管理

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发挥体育委员作用,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措施。为了使体育委员在教学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应对其进行培养。上课前,向体育委员交代本课的内容、任务、组织教法、保护方法和安全措施。体育委员要配合教师完成基本的课堂组织管理,及时反映班级和学生的情况,随时主动地配合教师管理好课堂纪律,体育委员要把教师管理的思想影响到学生中去,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思想动态反映给教师。

1.4准备场地器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然,上课前如果不认真准备场地器材,便会贻误教学时间,削弱课堂管理。认真准备好场地器材的布置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物质保证。场地器材的布置要协调合理,整齐美观且注重实际。只有这样的场地对学生才有吸引力,自发的产生学习兴趣。安放器材时必须根据教材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器材的高低大小、长短与轻重,甚至包括色调的搭配都要合理。各器材的使用和摆放,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而定,如:“一物多用”以发挥场地器材的最大利用,优化课堂管理,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体育课的管理过程

2.1在时间上加以控制和管理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也是课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家把时间看成是一种资源,心理学家则认为时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节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在有限时间内抓住可教时机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所学知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时间上进行管理。在体育实践课准备部分中,一般教学组织模式是上课铃响后,教师发出集合口令,学生才开始集合,教师要等学生全部集合完毕后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这样简单的集合整队就要用去6min左右的时间,况且体育课中又频繁存在着大量的队伍调换、分组练习、纠正错误、中间休息等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那么一堂课教的内容有多少,学生练习的时间又有多少。如果上体育课时师生都提前5~7min到上课场地,体育委员在上课2min集好队,教师在4min内宣布完课的内容,使学生尽快地进入上课状态,那么一节课的时间都能充分利用,然后安排好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动作以及整理放松的时间,这样整节课的时间就安排得恰当了。一节合理的体育课时间安排应是:准备部分6min;集合整队2min,准备活动4min;基本部分:示范动作加上分组练习15min,教师纠正错误动作5min,自主技术练习10min,中间休息4min;结束部分:放松练习4min;最后教师总结评价1min。这样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不仅提高课堂时间的质量,而且保持学生专心于技术的练习从而让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2对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上的管理

目前在体育课中普遍开展的教学内容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缺乏趣味性强的新兴项目,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又受个体体质差异、性别、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外界环境等的影响,往往就会出现学生掌握所授内容的程度不同,掌握程度好的学生信心十足,精神饱满;而掌握较差的学生,情绪低落,厌学,甚至会自愿放弃以至于形成自卑感。如在上健美操课时,大部分女生身体协调能力和记忆力强,在课堂都很活跃,领会技术动作的能力较强且跟上音乐的节奏,精神状态较好;而部分男生领会技术动作明显跟不上节奏,表现出浮躁或无所谓的样子,所授动作也难以完成,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教学。俗话说:“教学有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材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分组教学,把水平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在竞争中得到提高;把水平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时教师就应对他们进行多辅导和多纠正错误动作,尽早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或者以骨干生带动差生打散的分组,不仅给骨干生一个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还可以避开接触老师的害羞心理。分组教学其效果比在教师统一带领下,一组一组轮流练下去要好的多,进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2.3对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

在体育课中,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感到枯燥无味;教师的业务水平低、示范不规范、讲解缺乏幽默;体育教学的外界环境影响,场地不平整,器材布置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学生的认识肤浅,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和动机不端正;有的学生怕脏、怕累等原因难以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蔓延并出现其他的问题行为,不仅引起课堂纪律问题还会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减少或控制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体育教师应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开展。首先要严格建立课堂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课堂常规的要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从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好和落实课堂常规,不但要提出要求,而且要讲明道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以便更好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例如课前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值日生必须准备场地器材;课中集合动作要迅速,做到快静齐,不交头接耳,听从口令,考核纪律等;课后布置作业和收回器材等都要向学生讲明。其次,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例如: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两个学生窃窃私语不认真看,这时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眼神、语气、手势或走近方法处理。如果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爱出洋相,爱搞夸张动作,致使教学秩序混乱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采取必要的控制或惩罚的方法。总之,在处理课堂问题违纪行为时,一定要处理恰当。

3体育课后管理

体育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在下课前布置完练习内容,避免拖堂,但一定要在下节课落实检查力度,让学生不敢马虎大意、敷衍了事,以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严谨的态度,树立威信。

4结语

第4篇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以体育公共管理为内容的研究领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竞技体育管理、大学生体育管理和社区体育管理,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都是学生能看到、接触到的体育事务。研究国外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而且这些论文的结论都是通过分析世锦赛、奥运会和其他大型比赛的数据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较少,研究条件有限,很少接触到国外体育组织,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也很少能借鉴国外优秀科研成果。在体育公共管理领域中,中小学体育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也是硕士学位论文常常关注的内容,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1%和6.6%,这说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学校教学环境。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关于老年体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数的2.7%,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不相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体育行政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这方面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3.9%。文献综述类论文也很少涉及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加强。

2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1]。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2]。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4.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军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4.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3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隶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范畴之下,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指导员的选拔、培训、考评、上岗等一系列的程序,本文探访了很多家馆,他们对指导员的聘用要求比较低,很多场馆只需要应聘者会就可以了,那么山西省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有着比较详细的规定。

1、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准入

职业准入主要是指进入某一职业的最低标准。为了强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管理,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指示,2008年初,山西省建立了体育行业独有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是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省级体育产业。是实现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权威且唯一具体的执行机构。为了学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强化山西省救生员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团队的建设,使健身市场规范化,推动大众健身活动的展开。2010年,山西省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鉴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规定,自2010年开始,山西商业化或开放性的场馆将地方统一印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2010年5月开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救生员开始需要国家认证培训考核,持有教练和其他中国协会颁发的证书的指导员需要参与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相关事项。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等级

第一: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由专业初级正规培训,培训学习到一定的学时,考取初级运动技术评估的毕(结)业证书;(2)获得体育中专学校的毕业证书。第二: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在获得本专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不间断从事本职业工作达到3年者,经过本职业中级培训学习到一定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2)获得二级以上(包括二级)运动员的等级证书,通过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学习到一定的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后,不间断从事本职业工作一年以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第三: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获得体育专业中专以上毕业证书,拿到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之后,不间断从事本职业工作至少5年;(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至少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学习到一定的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最后:国家级体育指导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不间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指导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3、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

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应该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有的职业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一些与相关的特殊标准。比如掌握比较全面的救生知识,运动训练技能、教育教学技能、心理沟通技能、社会交往技能以及比较扎实的运动生理学、解刨学、生物力学等基础的人体科学知识。

4、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现状

4.1、指导员准入制度的执行现状

本文系统调查了一些先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人员,从他们所工作的俱乐部中对招聘这一岗位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现在一些俱乐部对于招聘要求很低,前去应聘的员工只要会俱乐部就接纳,更有甚者对于人员几乎没有要求,调研结果如下:可以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准入制度不够规范,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了针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件,但是很多俱乐部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位,也有可能是当地的体育行政部分没有监督到位。录用人员中,79人认为招聘时没有具体标准,会就可以,占到总人数的26.33%;甚至有23%的人在应聘时都没有考虑会不会,只要年轻,身体健康有活力的简单要求。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准入是比较混乱的,需要调整。

4.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

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培训可以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质量、整体素质;从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分析,培训可以增强指导能力。很多刚到指导岗位的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增加一些工作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可以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希望接受的培训和他们目前的培训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从当前来看,大部分的指导员所接受的培训方式是自学,但是从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培训方式来看,绝大部分的人员希望得到针对指导对象的专门性培训,说明目前针对指导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增强指导员自身能力的作用。

4.3、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情况

本文对部分社会指导员在参加培训时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前面的课时数以及上课内容的配置可以发现,针对指导员的培训还不完善。可以发现指导员对培训过程的满意情况并不高,42%的人认为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56%的人认为应该加强培训中的教学技能培训,而不是仅培训一些基本技能;44.67%的人认为应该注重理论基础,尤其是运动人体科学以及针对不同群体的理论培训,而不仅仅是一些规则、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培训。

4.4、社会指导员的工作职责

国家针对于社会指导员的职责有着明确的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活动主要有技能指导、健身咨询、运动计划指导、体育组织管理及社会体育研究等。本文针对社会指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指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明晰,当然这也与场馆的规模,效益以及对指导员的权责划分有关。62.33%的指导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知识的培训,传授等;70.33%的指导员认为自己的职责是健身技能的传授、教学、训练。只有25.33%的指导员认为自己的职责还包括馆的使用,维护等。说明体育管理部门对指导员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对场馆的人员管理需要按照《标准》进一步落实。

4.5、社会指导员的社会保障

通过发达国家和国际劳工组织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研究讨论,辅以我国丰富的社会保障实践经验,正规的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开始逐渐成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区服务,这五个方面是不可或者缺的。其实员工最为关心的就是社会保险,山西省一些企业这一点做得就很到位,一般有关于社会保障的费用都会从员工工资扣除,之后由企业里统一上交。本文调查了指导员社会保险方面的具体情况,结果可以发现,社会指导员的社会保障并不理想,大约114人根本没有买保险,占总人数的38%;112人有“五险”占37.33%;只有24.67%的人有住房公积金。这里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待遇不高,社会对这一岗位的重视程度较低;其次也反映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导致很多社会福利没办法落实到位。

5、结论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特点包括:他们的工作性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同时在工作中需要具有超强的心理干预能力;并且善于和学员、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指导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准入不严格;对职业等级的划分是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标准划分,职业标准和职业职责不够明晰。其次是针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不够正规,培训内容,课时比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学员的培训满意度不高;(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划分不清,大部分的指导员都认为自己只需要,健身技能的传授、教学、训练。当然这也说明没有针对于指导员职责的明确规定。

作者:王家瑭 谢博贝 单位: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参考文献:

[1]关于成立湖南省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通知[S].湖南省体育局,2008,1.

第6篇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的措施。

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此,当前各个学校将安全工作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研究,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也可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1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在一定情况下有关某一事件的不确定性。用概率描述,不确定性是指基于某一事件发生的结果的概率,它介于0和1之间。当某一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是0或1时,说明该事件确定发生或确定不发生,因而就没有风险。风险既可以是积极结果,即盈利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是消极结果,即损失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风险评价,对风险有效地控制和妥善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2体育教学中的风险控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应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风险规避、损失控制以及风险转移。

2.1体育教学的风险控制

对体育教学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之后,体育教学的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体育教学风险的特性及其潜在影响,并根据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规划并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以减少体育教学过程中风险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体育教学风险的控制能力,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主要有风险规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

2.1.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风险管理者主动采取措施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者完全拒绝承担风险的行动方案。风险规避是一项有意识不让个人或者单位面临特定风险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规避是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减低为零。风险规避是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的方式,同时也是较为消极的一种方式。

2.1.2损失控制

风险规避在风险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风险管理的措施之一,损失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单位有意识地采取行动防止或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损失控制有两方面的含义:(1)防止损失的发生。损失发生之前,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并减少致损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2)减少损失的程度。风险事件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可以抑制损失。一般来说,减损计划和减少损失后果的计划和损后救助计划,这几种措施都可以减少和控制损失程度。在体育教学前,根据风险的识别并针对具体的活动列出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具体的措施,可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发生的紧急控制预案,以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2.1.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这里主要介绍保险转移。保险是保险人提供转移风险的工具给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保险也是一种分摊风险和意外的方法,一旦发生意外损失,保险人就可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风险都可以用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的。一般来说,保险人承保的是纯粹风险,然而并非所有的纯粹风险都具有可保性,风险具有可保性是风险转移的重要条件。

3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3.1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很容易因碰撞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通过及时地教育和随时地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警觉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3.2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生不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地准备活动,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组织管理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练习,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教学内容要求要合理,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得当。教学中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地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3.3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3.4购买保险,转移风险。

第8篇

对北京市8座大、中型体育馆进行了空调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一座中型体育馆进行了观众上座率和灯光照明等空调负荷情况的现场跟踪统计。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国内体育馆建筑比赛大厅的运行特点,并归纳出体育馆建筑在空调设计思想上与其它公共建筑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体育馆,空调,运行现状,调查统计

一前言

在国内外,体育馆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难点均集中于其比赛大厅的设计上。而针对比赛大厅的运行模式和运行要求,比赛大厅的设计要点又集中于其空调节负荷的计算和大厅内空调气流组织的设计上,这两点又是密切相关的。为了研究在体育馆中的空调负荷和气流组织的特点,因而有必要对现有体育馆比赛大厅的空调系统运行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做一全面的了解。

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北京市8座大、中型体育馆进行了空调系统调查研究的工作,主要针对其设备开启时间、观众人数及其它内热源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着重对一座中型体育馆进行了观众上座率和灯光照明等情况的现场跟踪统计,并通过对本次调研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进行论证,从而总结出了体育馆建筑在空调设计思想上与其它公共建筑的不同之处。

最后,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国内体育馆建筑比赛大厅的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从而指导工程设计。

二调研概述

1调研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体育馆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现状,作者在北京选择了8座体育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见表1。这8座体育馆均为北京市较有代表性的大、中型综合性体育馆;且均为北京第十届亚运会的正式比赛用馆;地理位置均在城区人口较稠密地区,且为其所在地区的重要体育场所;因而在空调系统运行上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北京市部分体育馆概况表1

编号竣工时间[1]地理位置建筑面积(㎡)

体育馆11968年海淀区40000

体育馆21961年朝阳区32000

体育馆31990年朝阳区25300

体育馆41990年海淀区10633

体育馆51990年海淀区10400

体育馆61989年丰台区9932

体育馆71990年海淀区9600

体育馆81989年朝阳区7888

2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包括空调形式、运行效果、设备年开启时间、内热源情况(进行比赛时的观众上座情况、灯光照明情况等)。表2为这8座体育馆的基本情况与功能统计。

北京市部分体育馆建筑情况的调查统计表2

编号比赛大厅面积[2]大厅高度比赛场地面积可容纳观众人数

体育馆1矩形

112.2m×99m20.3m~20.8m矩形88m×40m18000人

(其中活动座椅1200)

体育馆2圆形

直径94m/圆形

直径39.3m15000人

体育馆3六边形近似矩形

83m×70m网架下皮

12.51m~16.11m矩形

70m×40m5748人

(其中活动座椅1080)

体育馆4八角形近似正方形

52.2m×52.2m12.5m~13.5m矩形

36m×24m2800人

(其中活动座椅820)

体育馆5正方形

48m×48m14m矩形

44m×24m3000人

(其中活动座椅500)

体育馆6矩形

46m×66.8m13m矩形

46m×31m3096人

(其中活动座椅576)

体育馆7正方形

64m×64m13.9m~15.4m矩形4200人

(其中活动座椅2800)

体育馆8椭圆形13m~17m矩形

44m×34m3404人

(其中活动座椅840)

北京市部分体育馆空调及照明情况的调查统计表3

编号冷源送回风形式灯光照明形式

体育馆1螺杆机1113kw×3台,1000吨水池蓄冷百叶风口侧送与吊顶条缝上送切换,下回镝灯450W×518个;其中场地上方264个

体育馆2氨制冷150kw×4台喷口侧送,下回碘钨灯1000W×400个

体育馆3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162kw×3台(供综合馆和游泳馆)比赛场地喷口和旋流风口切换侧送,下回;观众席旋流风口和散流器上送,座椅下回和后上回钠灯观众席:400W×44个;主席台400W×12个;比赛区:1000W×148个

体育馆4活塞机580kw×2台喷口侧送和辅助散流器上送,下回双石英镝灯400W×136个;比赛场地中央上空可升降:250W×16个

体育馆51044kw活塞机×2台喷口上送,下回混合灯光650W(镝灯400W+钠灯250W)×308个;其中场地上空134个

体育馆6活塞机581.5kw×2台比赛场地喷口侧送,下回;观众席座椅下旋流风口下送,下回金属卤化灯观众席400W×32个+1000W×96个;比赛区:1000W×96个

体育馆7464kw活塞机×3台喷口上送,下回金属卤化灯1000W×166个;其中场地上空130个

体育馆8活塞机580kw×2台球形喷口侧送,下回混合灯光650W(镝灯400W+钠灯250W)×248个

三结果分析

表1、2、3为被调查体育馆的基本情况统计。结合在调查中得到的空调系统开启时间、基本人员上座情况、灯光照明情况等数据,作者认为目前国内体育馆建筑的空调系统在设计、运行上具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第一,目前国内体育馆的空调系统年运行时间短,使用率低。通过对北京8家大、中型体育馆的空调运行调研发现:目前普遍存在着空调系统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图1是这8家体育馆在1999年的空调使用天数。

图1北京市部分体育馆空调1999年使用天数统计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体育馆中,使用次数最多的的体育馆1,但据了解,该馆真正用于体育比赛的空调开启次数在1999全年中仅一次,其余都是在大型文艺演出和集会时使用空调的。体育馆3则没有一次在体育比赛中使用空调。体育馆6由于空调设备存在问题,一直无法正常使用。尽管该管承办了1999-2000年度的全国男子排球甲级联赛,但作者在比赛期间对该馆进行跟踪调查,确认其空调系统(冬季供热送风)并未开启。图2是这8家体育馆在1999年的空调总开启时间。

图2北京市部分体育馆空调1999年使用小时数统计

通过以上调研时了解的情况,在被调查的8家体育馆中,空调开启天数平均为3.4天/年,平均开启小时数为11小时/年。而在平时各个体育馆对外开放营业时不开空调。因而可以认为,目前体育馆建筑相对于其它公共建筑来说,其空调系统的使用率是很低的。

希腊学者在九十年代对欧洲15座体育馆进行能耗调查时发现:体育馆各类设备中,空调设备的使用率是最低的[3]。该调查与我们在北京的调查结果较为相似,由此可见,体育馆空调的低利用率,是世界上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二,目前国内体育馆在进行体育比赛时的观众人数少,上座率低。

在进行调查空调系统运行状况的同时,作者也对在进行体育比赛时的灯光照明和观众上座等情况进行了解。结果发现,目前普遍存在着观众上座率低的现象。体育馆6承办了1999-2000年度的全国男子排球甲级联赛北京赛区的全部比赛,作者对其中的部分比赛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中的两场比赛的观众人数做了统计。在赛程中,受条件所限,作者无法对全程比赛共进行跟踪调查,但据该馆管理人员反映,其观众人数较具代表性。结果显示,平均每场的上座人数不足总观众席人数的一半,上座率仅为40%左右。在其它被调查体育馆中,作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上述上座情况与实际情况是比较吻合的。

另据体育馆工作人员介绍,在上座率增加时,其观众分布情况也较有规律:基本上是前后排观众以相同的人数增加,直至满员。由于在调研过程中没有对不同上座率下的观众分布进行调查统计,因而上述规律有待进一步验证。由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观众人员分布规律方面的有关文献,因此可将其作为观众分布规律的依据在今后的模拟研究中加以使用。

在对馆内的灯光照明进行考察时发现,各个馆的灯光设备在瓦数上与设计值几乎没有变化。有的体育馆曾经进行过灯光的改造,但大致与原有设备相当。

四结论

通过对北京8家体育馆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体育馆建筑的空调系统有其特有的运行方式,因而在运行管理上与其它商业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国内体育馆的空调系统的使用上,具有运行时间短、使用率低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世界上也比较普遍。

第二,在比赛大厅内热源方面,具有观看体育比赛时观众人数少、上座率低的特点,与设计工况相关较大。

第三,由于空调系统为不连续运行且使用时间短,所以在空调运行费用方面相对于其它公共建筑来说很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各建设单位在进行体育馆建筑时,对于在设计中以节省初投资为主要目的的设计策略显得更加注重。

参考文献

[1]北京亚运建筑编辑委员会,北京亚运建筑,《世界建筑导报》中国城市与建筑丛刊,1990

第9篇

一是要统筹规划建设,支持采取体教结合等形式,共建共享体育场馆。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提供的相关资源配置,以减少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体育发展状况、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来最终确定体育场馆建设规模、类型数量。二是要完善功能配套,主要针对已经建成的体育场馆,适当改善其相关配套设施,优化场馆资源,充分挖掘场馆的更多功能,创造经营条件,提高环境指标与使用效益。三是要优化场馆的功能设计,全面考虑大型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的后续运营问题,严格遵循节能环保原则,融进会展、演出、娱乐、休闲等全方位功能设计,完备配套设施。为有效节省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可以在多功能设计方案中扩展利用使用空间,如用于搭建临时看台、增加活动座椅等形式。四是要严格审批论证,积极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方针,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严格履行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建设管理的各项制度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规模、选址、功能和运营等,各地应组织体育、规划、国土资源、公安、交通、建设、环保等专业行家及城镇、社区公众代表和经营单位,给予充分考察论证,严格掌握建设标准,扎实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前期工作。

2丰富场馆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

首先,拓宽体育场馆的服务项目,支持惠民举措,分时段向公众低收费或免费开放,扩展公共服务范围,提高使用率。其次,场馆建设要注重体育功能,努力举办自主品牌赛事,有效发挥体育场馆专项功能,积极开展大众喜爱的各种形式的竞技、健身等活动,大力引进国内外体育赛事。根据场馆已有建设基础开展深层次、多方面的体育培训、健身指导等。最后,场馆建设应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利用现有条件,延伸配套业务,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发展体育展览、文化休闲等业态,努力开发体育场馆的特色功能,并逐渐形成功能全面的体育服务产业群。

3加大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条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