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5: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老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针对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结合本人这几年来的德育工作经验,对今后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同时,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素质教学推动全民的素质教育。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行能展现校风的、学风的“校训”;二要镶嵌展现个人风貌的校镜;三要在学校的显眼处开辟一个党报党刊学习专栏,并将材料中的重点用红线标出,让学生了解,利用报栏或每周开设一至两节读报课,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国家、社会的形势,把祖国的兴衰和个人的学习结合起来,激发为祖国而读书的情感。四要有地图和旗台等设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让正气压倒邪气,让正义压倒欲念,让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主流。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教师必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是对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学生优秀品质主要靠教师的高尚德行来熏陶,“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正人先正己。缺乏自我修养,缺少人格榜样力量,就很难凭课堂上的知识令学生敬佩和信服。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风度、仪表、情绪、气度、胸怀,对学生是无言之教。修身必先修其心,外在的形象是内在道德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心灵道德的优良,才有教师的举止文雅端庄,才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内在的道德建设与外在形象塑造的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人生活作风而树立榜样。
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农村, 普遍存在学业较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示范、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关爱留守学生, 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学生, 我校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对“留守儿童”实行个性化关爱, 展一卡、一网、一会制度。一卡即学校家长联系卡,一网指完善学校网站, 一会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二是推进“四好少年”培养,开展专项教育和评比,即开展争当“四好少年”,争创“文明班级”活动。同时建立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结对制度, 定期研究、汇报制度, 创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课本中有多处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方法、数学趣闻、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古代的算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习题、注解、附录、你知道吗、小知识等小栏目出现,这些内容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受到广泛的教育。这些内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的生动素材。我们可以适时结合教材,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渗透德育教育。还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后,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学习了质数的知识后,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又如五年级教学统计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我国运动员在第24——26这三届奥运会上各获得奖牌18块、54块、50块。制成获奖牌的统计表。”对于这道题,让学生先仔细读题,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好多学生都想到了我国的体育成绩进了一大步,然后我就对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史及在国际上巨大影响力,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学习,像运动员那样为祖国争光。结果,学生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
几何图形、对称、旋转、七巧板等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交流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形,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3.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人格问题乃“做人之道”。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心理物理个体性的多面综合,简单地说,就是指个体的差异,也可以叫人格的个性特征。如果我们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中谈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是指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也可以称人格的品质特征。所以,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人格问题,都很难区分开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这与过去的教学理论研究只重视物质世界问题的研究,不重视人的问题的研究,在有关人的问题上大多偏重对学生问题的探究,却常常忽视对教师本身的研究。
心理学上的人格解释至少在两个方面是与伦理问题相沟通的。第一,道德人格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处的环境,能够正确适应的所谓“健全人格”,如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亦可认定是一种道德人格。第二,人格的动力特征与道德问题相沟通,以某种行为方式行动或能以某种特定结构组合一系列外在行为表现的整合能力。所以,人格的心理学与伦理学的解释是沟通的,人格与道德问题有相关性,讨论人格建构不可不讨论道德教育,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建构。而道德人格的建构有外部和内核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规范组成的外在系统的建设,后者指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系统的建构。由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更应着力关注对自身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的内在系统的建构,加强人格修养。
我们之所以要将中小学教师的人格修养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是因为在每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媒体是学习的源泉,有很大的社会化力量,在青少年生活的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媒体都有各自突出的作用,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施加不同的影响,特别是中学教师的人格修养,甚至影响着学生们的终身,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带有社会责任,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学校教育来看,教师的人格,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重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教师身上的外在表现是不同的,具体反映在教师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风格中,也表现在不同的德育环境里,而这些反映与表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德。可见,教师的人格与师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在理想的教师人格中,道德的纯洁性如雪一样洁白。不管有人还是无人,行动都是表里如一,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赋予公正的爱,这样的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慈爱和权威是为师的特质,因而也是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而慈爱和权威决不是对抗的二元的东西,而是由同一根源——教师高尚的人格涌现出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威信,没有威信就没有真正的爱。金子般的人格,能给学生们带来足够享用一生的“热量”,能还给教育一个更加深刻的内涵,既使父母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青少年的身心也并不一定能够健康成长,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实现学生道德人格的提升就必须重视建构合乎时代的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要在神化人格与现实人格之间保持张力、取得平衡,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一定的神圣性;理想人格追求在教育或修养中的具体落实应通过榜样人格——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作为中介去完成,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既要以理想人格作最高参照系,又要以榜样人格作最切近的参照。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教师当作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突现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学生的人格榜样,学生在教师那里获得信心和力量,学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哺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很不成熟,其成长不是自发的,教师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在言传身教中去影响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人格。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核心人格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格呢?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新的教育氛围对中学教师首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献身,为此,他们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凡是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都是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把必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师的服务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掌握知识的乐趣与教师的人格力量。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爱,教师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言一行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教师道德人格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育取得成功。
创造性、创造精神是中小学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创造精神是和保守、守旧思想相对立的,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在这样一个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捕捉、吸收、筛选和运用,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去捕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会对庞杂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从中找出主要的问题,据此做出决策,指导行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信息的处理上,不仅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定性分析,还会利用数学及其他科学手段做定量分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思维的精确性。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关于这一点,目前同仁们还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中小学教师到底该不该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教师们应该是只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知识,还是在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一些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会对其正常教学有帮助的问题。我认为,开放思想是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的要求。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也应该有新的转变,要改变思维的参照系,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从过去那种狭隘的、封闭型中解放出来,变为宽广的开放型。要使人们的思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驰骋,以发展人们的创造精神,中小学教师也不例外。低水准、低素质的教师既使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但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就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且其先进的、甚至是超前的思维方式会使所有的学生受用终身。
独立的人格才是真正的人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摆脱物质诱惑、耐得住寂寞、淡薄名利、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赖以指导教师人生目标的是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情感,对待那些能引起人们混乱的事情常常能保持超然、平静、泰然自若的态度。他们很容易找到自我克制的方法,以及找到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详的方法;因而教师能做到在处理个人名利、灾祸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他们能做到在有失尊严的情境中也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尊严。这种自我克制是根本不同于严厉和冷漠的。由于教师的独立自主,因此总能不受环境的约束,比依赖外部世界更多地依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以敬畏的、惊奇的和愉快的心情体验其一生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由于内心世界的纯洁,使他们对每个学生或每次日出都像第一次见到那样感到美丽和令人激动。他们表现出对自己、对别人以及对整个自然的最大的认可,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
申报教授要求本科以上
此次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我市普通高校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外语、艺术学科除外),我市普通高校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师。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申报高级职务?申报条件包含资格条件、师德师风条件、教育教学条件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条件等四个部分。
据了解,作为申报条件中最基本的“门槛”,申报的大学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正常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须取得讲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或博士学位获得者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正常申报教授任职资格须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5年以上。其中,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申报教授任职资格应具有博士学位。
不同任职资格条件有别
对不同类型教师的任职资格(含破格),市教委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的申报条件。教学基本条件、科研基本条件等,是我市所有类型普通高校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要求,比如,申报或破格申报教学为主型教授或副教授应具备下列教学基本条件:平均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280学时及以上。其中,平均每学年全日制本专科生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210学时等。
师德不好申报要受限制
师德师风、学术道德不过关,大学教师申报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要受限。市教委规定,申报老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其他重大问题,经查实的,延迟3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视情节轻重延迟1至3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有不诚信记录的,视情节轻重延迟1至3年申报。
在告别“GDP崇拜”的大背景下,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国民幸福指数”,现在终于将从纸面走人生活,成为一项考量地方民生、人文的软指标,这无疑是一种执政理念的进步。毕竟,相较于冰冷的GDP数字,这样的关注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诉求的“幸福指数”,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更有利于创造健康的精神生活。
不过,当我看到许多地方政府都在为“幸福指数”展开排名争夺时,一种担忧油然而生。我似乎看到过去附丽于“GDP崇拜”上的那种政绩思维,又转嫁到“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上了。那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畸型政绩观,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注水GDP”,而现在,谁又能够保证,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的排名争夺,不会制造出“注水幸福指数”这样的软指标呢?
研究“幸福指数”的专家邢占军说:“那些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感觉,现在都还原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看,如果地方政府追逐和最终推出的“幸福指数”,就是地方政府在民生、人文上达到怎样程度的标识,那么,这样对“幸福”的追求,无疑将是一种善治。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的“幸福狂热”终极目的,只是基于打造“形象工程”需要,那么,作为形而上的情感体验的“幸福感”,通过“幸福指数”的数字化与形式化之后,最终只能走向概念化与庸俗化,而悖离人的真正的情感体验与心灵感受。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老百姓的心坎里。如果“幸福指数”的数字化表现,不能真正体现老百姓的幸福感,那么,这样的“幸福指数”,就只能变成一些地方官员的“幸福感”,这无疑是对幸福的最大嘲讽。如果说“注水GDP”损害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那么,“注水幸福指数”同样会损害到一个地方的民生、人文发展,伤害到老百姓的情感体验。正因如此,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幸福指数”展开了排名争夺,对此必须引起警惕。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幸福指数”变成打造政绩的工具,不让“幸福狂热”变成“GDP崇拜”的一个翻版。
“职称”并不意味着称职
彭兴诞
根据新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今后小学教师也可以参评副教授。有报道说,这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
副教授是怎么评出来的?据我所知,在大学里,要成为一个副教授,最关键不是上了多少课,书教得怎么样,受不受学生欢迎,而是学历和科研成果。比如,有些高校招揽人才,博士后进来直接评为副教授。此外,拿了多少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在EI、SCI,以及什么CSSCI、中文核心刊物之类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这才是通往大学副教授的必由之路。大家都知道,曾经备受媒体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尽管他的书教得很好,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因为没有,临死之前,他仍然还是一个讲师。
“小学教师可以评副教授”,这看起来是好事,但若因此与大学备受争议的职称评定“殊途同归”,恐怕,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所无法承受之重。
事实上,现在不少中小学已经或多或少地沾染了这种习气。据我所知,因为没有,许多小学老师的职称申请被“一票否决”,这种事并不是没有。论文,已经成了中小学职称评定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可以想象,一个优秀的小学老师。如果他想获得“副教授”职称,那么,他就得拼学历、发论文,而且,职称级别越高,要求的学历越高、论文数量越多、刊物越“核心”。从这里来看,“小学教师可评副教授”,难道不是在误导
如果有一天,
某小学老师真的做了“副教授”,
著作等身。
我想问的是,
他还是一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称职的“小学老师”吗?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一:
本人林xx,45岁,毕业于xx大学,本科学历,小教二级,现任心水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虽然没有赫赫闪光的各项奖杯奖章,也没有惊人的豪言壮举,但是我用自己一颗热爱教育的新记录下了我这二十年平凡的教学人生,同时也成就了我无怨无悔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二零零一年秋,由于学校工作需要,我在担任三年级三个的与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又肩负起了少先队辅导员的重担。这种繁重的工作下,我常常夜以继日的工作,导致喉咙出现病状,原本高亢洪亮的嗓音变得非常的艰涩难听。关心我的学生和同事常常说:“你多给学生上上自己吧!这样才能好好养养嗓子”说实话,我当时确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一想到学生那样求知的目光,我就忍不住继续走上讲台,我只是想让孩子们的多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多少年来,我一直积极努力地用心工作,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
在身为少先队辅导员的时候我坚持每天升降国旗,制定科学详细的工作计划,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并详细地做好每一次的活动记录-----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绩使得我连续八年都成为市级优秀辅导员。同时我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管理人是最难的,尤其是管理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识到:教育一个人的思想要比教会一人知识要难得多。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二: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用心育人,潜心工作。刻苦钻石业务知识,多次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尽职尽责地履行了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准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划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功课。通过三年学习,现已当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惟概论》等xx门课程的学习,把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小学体育教授教养实践,大大进步了自己组织课堂教授教养和开展教授教养法立异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天生绩和体育素质在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立异教授教养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尺度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小学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评价。
小学老师的自我鉴定三:
本人于xx年毕业于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xx年1月,取得南师大本科学历,并获学士学位。现任句容市实验小学音乐专职教师。
自xx年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坚持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来对待我的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实践,积极推进音乐教改,始终坚持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努力在教师这个圣洁而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拓展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下面把自己的工作做一下简单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关心国家大事,定时收看时事新闻,做到思想上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把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坚持学习,做到业务上与时俱进。除坚持钻研大纲、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外,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订阅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教师博览》等报刊杂志,同时注重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学习体会,注重运用所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二、业务工作方面
首先,在教学业务方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注重加强业务教学研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我更加注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所掌握的教育教学方法,带领所指导教师共同进步。
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中,我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学中,我能坚持做到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足空间,使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放开眼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实践“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其次,在教育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注重对学生思想上导之以德,生活上施之以爱,学习上律之以实,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注重榜样效应;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及创造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良好学风,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工作成绩
那么,创新教育到底做得如何呢?冷眼观察,我们并不乐观。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高考是分水岭,这是中国的教育的基本特点。虽然近年来,大学迅速扩招。上大学已不再是难事,一考定终生的就业体系也已不复存在,但是,高考仍然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巨大的魔力。现在,高考仍然是分水岭,只是它分流的不再是“干部”和“群众”,而是“一本”和“二本”,是“名牌”和“普通”。
要上名牌大学,就得上名牌高中,要上名牌高中就得上名牌初中,依此类推,瞄准高考的教育已提前到了娘胎,人生的马拉松从孕期就开始了冲刺。
由于高考题量越来越大,知识面越来越宽,考生答卷时根本来不及思考,中学教育为了应对这个指挥棒,不得不走题海战术,通过增时补课的方式,三年的课程用两年时间完成,接下来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和模拟考试。高考前训练的目标是机械反应和死记硬背,学生要练到一看题目就知道答案的水平,不能思考,更不能推演,因为高考不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时间。由于高考题中的超纲题目,导致了高考前的教学中必须补充大量的超纲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时间却被压缩,双重的挤压,除了囫囵吞枣,学生别无选择,这使大量学生的课业做成了“夹生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没完没了的疲劳战。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这就是高中学生的常态,
高中生为了高考而战,初中和小学的学生们状态又如何呢?初中生要为考个好高中而奋斗,小学生要为考个好初中而奋斗。孩子们除了在校的学习,还必须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为了全面的“素质”,为了在高考中能加个“特长”分,更要参加各种课外班。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基本状态。玩,对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已成为奢望;累,已成为中国孩子们的常态。
事实上,在整个教育环境唯笔试成绩论的大势下。教师个体搞创新教育,是很难的。靠个别有真知灼见的老师搞创新教育,也难以有实在的成效。因为创新教育首先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需要教育的创新,所以说,只要应试教育的现状得不到真正的革命,中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与创新教育
中小学教育为了高考分数而战,那么,没有了统考压力的大学,创新教育又搞得怎样呢?
纵观我国大学教育,对于知识和技术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当时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等等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教材中没有,教师也不讲。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对这些重要内容也不了解。学生学到的仅仅是死知识,没有了解到这些知识和技术所体现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所产生的闪光的思想,更没有领会到科学伟人们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创新意识,
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很多大学老师,特别是基础课老师,几十年教授同一门课程,多年使用同一部教材。大学里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各门课程考试的题目稳定性极高。每年的试卷只是在前一年基础上稍作改动。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大学老师也习惯于“教书匠”的工作和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创新的能力与动力都严重缺乏,创新教育也就不可能在大学常规教学中体现出来。
近年来,有些大学设置了《创新学》类的选修课,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置了“创新”学分,也有几部关于创新的书如《创新学》、《创新学教程》等教材出版,但大学中的创新教育并未真正“热”起来,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是被动的,就像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目仍用笔答一样,大学中的创新学分往往也是用笔回答问题来完成的。就像很多教师只是在面临职称或考核问题时才制造论文一样,大部分学生拿创新学分也是制造出来的。这样的“创新”,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三、对创新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浏览创新教育方面的论文,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完成的创新教育论文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数量不同,中小学教师写的论文远多于大学教师。其次,论文角度不同,中小学老师写的创新教育论文,基本上都把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而大学教师中只有少数人把创新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这些人成为创新学专家,而其余大部分人却与创新教育无关。
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是体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论文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中都具有超重的地位。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以教学研究为主体,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都可以成为论文的内容,在考核制度特别是职称的压力下,中小学教师很自然地会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这样的口号引入自己的教学,形成这样的论文也就成为自然。而我国大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对教学研究的关注度远远低于中小学,大学要求的论文要有“大学的水平”,偏重于“学术”,要“科研”成果,大学教师潜心研究教学的人不多,写教学论文的更少,要研究创新教育,也必须把它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成果要么叫“创新学”要么叫“创新论”,似乎只有达到“学”和“论”的水平,才算达到了“大学的水平”。
任何能形成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都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就是前引力和后推力。前引力的基本特征是“引领”,就像羊群需要领头羊一样,人群也需要领头人。通常,前引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主动的。后推力的基本特征是“推压”,主要来源于制度和行政推力,在这样的推力下,不论是否愿意,都得去做某些事。后推力作用下的做事欲望是被动的。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创新教育都缺乏前引力,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职称的压力,中小学教师的论文会大幅度减少。事实上中小学老师搞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尝试,大部分没有合作团队。也没有“科研”立项,更无经费支持,自己在教学中试了,能够写成论文,如果能发表或评个什么奖,最终为职称评定创造了“条件”,就算“圆满”了。而大学教师要搞创新教育,则一无前引力,二无后推力,因为大学的评价体系中,目前很普遍的是重科研而轻教学,科研工作与培养学生分离,文章与教学分离。没有几个教师对创新教育真正有兴趣。在高校搞创新教育,按现在的体制,合适的做法就是把创新教育当作学科来研究和建设,要立项,要经费,最后完成一两部专著,才算有始有终。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创新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最初级的起步阶段,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对创新教育的探索道路完全不同,体制上严重缺乏创新教育的前引力和后推力,师资队伍本身目前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创新教育的理念,也缺乏创新教育的动力和能力。
四、对推动创新教育的构想
创新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终生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教育,是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
首先,必须为创新和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前引力。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前引力具有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让创新者能够得到创新带来的实在利益,如果老百姓能看到大量创新创富的故事,榜样的力量就会激发出无尽的创新动力。如果人们认识到创新能够创富,创新意识就会深入人心,创新教育的理念也就自然在民众中形成。但要真正解决创新前引力的问题,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制度体系的支持,必须很好地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但要完善,而且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度,新闻媒体的宣传、社会力量的促进,都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校搞创新教育,也要解决前引力的问题,在目前没有太多创新教育成功经验可起引领作用的情况下,要出相应的政策,鼓励广大教师大兴创新教育之风,要把创新教育的成就作为重要的成果予以认可,将创新教育的成果予以大力的宣扬和推广,树立榜样,形成引力。
其次,必须为创新教育提供足够的后推力。就是用制度和行政的力量去推动、督促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尝试,在制度上鼓励和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尝试,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把创新教育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目前教师队伍普通缺乏创新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情况下,后推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目前状态下,要真正让创新教育热起来,这种后推力是主要的动力。
如果创新教育有了前引力和后推力,那形成创新教育的大好局面就为时不远了。
五、对大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构想
在大学搞创新教育,可以使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推行,一是组织力量专门从事创新研究和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学课程。二是把目前中小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方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中,即把创新教育融合到大学其他课程之中。经过一定的发展,如果形成既有专门的创新学教育,又有所有课程都蕴含创新教育的局面,创新教育就真正蔚然成风了。
目前创新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譬如对产生创新思考、创新过程、创新规律的研究,还没形成较系统的、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已出版的教材和专著较少,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教学训练的方法步骤等,值得研究的内容还很多。笔者构想,创新学课程应该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础,通过解读案例,使学生得到启示与启发;创新学的规律应该不是死板的,而应该是多样的;创新学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有“标准”答案的;创新学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而不是“填鸭”的。创新学的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创新欲望,总结创新规律,启发创新灵感,寻求创新方法。
1基于搜索引擎的教学信息的检索方法
中國有句俗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可能今天了解的信息,明天就已经过时了。所以,对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而言,掌握有效的教学信息检索的方法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1.1组合检索缩小检索范围
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搜索过程中,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其实,我们在检索资源的第一步,就可以先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那么组合检索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我们要百度某篇文章,可以用“标题+作者”组合进行检索,这样比只使用文章标题获得的结果范围大大缩小,同时也更加精确。此外,还可以使用双引号准确锁定搜索信息的内容或者使用如intitle指令来获取高度相关的资源信息。
1.2利用指令提高检索效率
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的site指令来收索一些没有提供站内检索功能的网站的信息。
可以使用filetype指令搜索指定类型的文件,如*.doc,*ppt,*pdf等格式的文件资源。
可以使用‘-’减号清清除不用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在减号前面一定要加空格。‘-’的作用是为了排除无关的搜索结果,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有时候,尤其是一些热门词汇的搜索,在搜索结果中会有很多不相关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减去与结果不相关的特征关键词。
使用‘OR’搜索结果至少包含多个关键字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者都包含。
‘|’搜索结果包含两个关键词的其中一个,不必同时包含这两个词,相当于搜索两个关键词的结果的集合,即可以把多次搜索结果放在同一个页面,功能与OR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常用于搜索近义词、相同类别关键词等。
‘*’星号常用作通配符,只有谷歌支持,百度和必应都不支持*号搜索指令,。可以用这个指令搜索某个词组中没有记住的部分。
1.3自然语言检索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的信息化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搜索引擎也是一样,输入人类自然语言,例如直接提问题,同样可以找到需要的答案。例如学生名字中含有“燚”这个字,可以直接在百度中提问:“四个火字怎么读?”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信息检索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可供查找资源的平台方法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在传统的网页之外,出现了微信订阅号、小程序等等也存在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供老师们查阅使用。查找教学信息的途径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收索引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2014年移动用户的终端数量已经超过传统PC用户,这意味着目前我们可以从移动端获取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聚集用户与资源最多的平台非微信莫属,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活跃用户为8.89亿,旗下的公众号平台达1000多万个,这个庞大的社交平台上有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它上面的信息资源不能被传统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主流工具搜索出来。
2.1PC上搜索微信教学资源
目前,在PC端搜索中,搜狗提供了专门的微信搜索功能,在左上角有专门为微信设置的选择菜单,可对文章和公众号进行搜索。
2.2启用微信搜索功能
如果使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搜索工具,即在微信顶部的搜索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信息进行资源的查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搜索出来的内容不仅仅是微信平台当中的内容,包括整个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
2.3搜索特定公众号的某个主题文章
通过微信搜索找到指定的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名称后面空格,再输入需要查找的主题,这种方法类似于前面提到的site指令。
2.4搜索教育类微信小程序
2017年初微信推出了小程序应用,这是一种无需安装的轻应用。目前已经上线了大量的教育类小程序可供广大中小学教师选择使用。
3推荐的常用中文文献数据库
在此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文献数据库供中小学教师搜索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3.1四大中文文献数据库
我们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四大中文文献数据库是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超星。从收录文献的范围来看,中国知网、万方和超星有很大一部分重叠的数据资源。但是整体上来讲,中国知网即CNKI收录的资源最全,包括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论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超星数据库则偏重于综合性图书资料的提供,上面可以检索电子图书、论文和一些视频资料;但是这几大数据库都需要购买才能获取资源。
3.2免费开放文献数据库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共享理念越来越多得被应用,很多图书馆、数据库、期刊都为我们免费开放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国家哲学社会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等。这些免费资源的开放也让我们广大中小学老师能够越来越方便地获取需要的资源。
4结束语
关键字:浅析;小学;初中;作文;衔接问题;思考;措施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我们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总体成绩,就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作文分数。除此之外,作文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文字功底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作文老师一定要提起写作教学的重视。在小学的教学中作文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且只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写作的兴趣。到了初中以后,作文难度急剧上升,开始追求一些比较高质量的写作。在长期观察中我们发现,小学与初中的作文衔接出现了问题。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他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小学,迟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一、小学与初中作文断层的原因
(一)小学作文写作要求低。当小学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作文难度也没有适当的加深。这就导致学生感觉初中的作文很难写。在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很低而且主要是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他追求的是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小学高年级面临着升初中,作文难度及要求应该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就使得我们学生上初中跟不上,作文写不出什么东西。
(二)初中一年级作文内容难度急剧加深,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要求也很高。初中作文要求学生写出创意,要能合理的布局,要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内容不能拖泥带水,这些都是小学作文中不曾出现的要求。这就会让学生十分的迷茫。我们初中的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释放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脚步。
(三)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的衔接做的不到位,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上出现了断层,这就直接导致写作出现种种问题。小学作文重点在于让学生不讨厌作文,能够语句通顺,字迹整洁,标点规范。它对小学生在写作上没有太多的要求,而且不要求小学生有很多的跟写作有关的知识。小学老师也不会教作文常识。但是在初中就不一样了,作文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独立自主的写作,能够使用适当的修辞,能够知道自己作文的中心以及主体。但是很多的初中生,虽然身在初中,但是知识量却是停留在了小学的水准,写作水平迟迟提升不上来。
二、怎样才能实现小学与初中作文的良好衔接
(一)在小学进入到高年级以后,老师要适量的加大写作的难度。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在学习上有了比较强学习能力。小学那种简单、随意的写作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进步的需要了。我们在日常的授课中,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几种修辞,可以要求学生写够一定的字数。通过这样的形式,一点一点的加大写作的难度。为学生的初中作文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老师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小学分为六个年级,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年级还很小,他们的作文教学要多于培养兴趣为主。但是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就应该适当的进行拔高。我们之所以小学和初中出现了断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小学老师一定要先丰富学生的知识,适当的给她们渗透一些初中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量就增加了,初中的写作也就提升上去了。
(三)我们老师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小就富有丰富的知识。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外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语文这一科目。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能够提升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多让学生接触课外的知识。课外阅读对于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读书万卷,才能下笔有神。要想解决断层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资料。
(四)在作文课上,老师应该多给学生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上的技巧。处于小学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书面知识也不充足。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天真无暇,但多为流水账。在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以后,他们的写作应该有一定的提高。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作文课上,要多给学生讲一些写作的知识及技巧,鼓励他们运用到下次写作中。
(五)小学生进入到高年级以后,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还很单纯。因此我们老师要抓住这一特性。在平时的授课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本只能怪的诗歌,散文等来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我们在给学生出作文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同一个作文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择不同的题材,这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作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而且在学生总体成绩有很大比例。我们小学老师要和初中老师一起努力,改善作文中的断层问题,实现教学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朱蕾蕾.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