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05 23:32: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生个人语文总结

第1篇

记得第一次站在台上的的尴尬,到现在可以在台上的收放自如;记得第一次办事的措手不及,到现在的得心应手:记得当初那个稚嫩的我,到现在成熟的我。这些,是我在学生会一年的转变,这些,是我在学生会成长的记录。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在第一次举办的大型活动——运动会中,我就深有体会,那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活动,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懈怠,最后,我们勇得了精神文明奖,为运动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经历后,我明白了学生会是一个大的家庭,需要所有人的同心协力,才能把工作运转的十分的流畅。

还记得那次我们进行的素质拓展训练吗?我是一直都记忆犹新,学长学姐们一直在带领我们做着游戏,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每个游戏,我认为这次素质拓展训练十分有意义,如果我能留在学生会,我会更好的带领学弟学妹们完成这次有意义的训练!

这一年,我认为最棘手的一次工作就是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们部承担的“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因为在原来的工作中,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的比赛活动。我们基本上都是举办一些篮球,排球,足球这些的体育项目的活动,对文艺类的活动了解的少了些,结果办的不是很理想,这是我的失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做到更加的全面。

在学生会收尾的阶段,我想这是我最大的一次转变,就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终于突破了自我,敢于真正的在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我做到了!

总之,这一年,我没有荒废,我得到了我所需要,我找到了我的目标。相信吧,第二年我会做的更好,我会带着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去更好地努力拼博!

这一年,我经历了学生会。

第2篇

这学期比起第一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上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每节课是五十分钟,挺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不自觉地分神,浪费了不少时间。

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

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选修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房地产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系的内容,但由于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因此就报了来读。通过这个选修课,我大概了解到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和基本的房地产知识,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认识。

我想这对我以后出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是很必要的,房地产所介绍推销技巧,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即使我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我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定的启发,起码在如何与人打交道上能够有个了解。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

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一、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

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

第4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阅读方法

一、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阅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学生平均每周的看书时间竟不到十个小时。学生看书的时间为何少得如此可怜?

(1)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应试,而且考试科目较多,因而没有时间阅读。这难能可贵的十小时也是经过学生千辛万苦才挤出来的。

(2)学生主动性缺乏。据调查,74%的学生表示大多数只看些娱乐性书籍,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网络和电视就可以满足日常的需要。7%的同学认为花大量的时间看“闲书”浪费了学习时间,更有甚者认为读书只要读好语文课本就可以了。

(3)学生自身无法认清阅读本身的意义。虽然当下大力地宣传素质教育,但试题依然从课本中来。“聪明”的学生怎会浪费时间来做一些“无用功”呢?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将提高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作为主旨。在实践环节上,比如整体感悟、体验情境、品味意蕴、赏析语言等环节上,借助几种常用的阅读技巧来多角度把握课文,并且同时展开对文本的研讨和鉴赏为主的深度阅读。带领学生开展贴近生活实际的阅读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体验生活的积极性,从而开展阅读。

2.改变策略,从文本出发,鼓励学生多与教材“沟通”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语文课更是要读书的。要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走入“文字”的世界,体会文字的美,真正地学习“语文”。

在课堂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原则。学生带着课前自学和互相交流中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和疑惑,走进课堂,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为他们解答,循循善诱。这才是中学课堂最理想的状态。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边读边思考,勾画圈点,做读书笔记。然后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互相交流、质疑、思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创新”应建立在自主研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的某方面联系起来探究,通过深入比较,总结出和参考书上不一样的观点。这种“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的模式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授课模式。

4.注重诵读

带领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情趣。用量的规定,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要求学生诵读。

四、总结

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切忌生搬硬套。②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③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探寻、摸索,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让学生阅读,而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在中学时期,开展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5篇

我们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授,甚至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天雾地,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见提高多少。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就更加简单了,题目一出,要求一讲,规定学生在定期交作文就是了,其结果是学生找着作文书乱翻,然后就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一年教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提高。

其实,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应该是一个感知感悟的过程。阅读时通过在字里行间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展开思考,发挥想象,去理解作者行文之奥妙,去感悟作者的写作艺术之高超,去感知作者的文章结构之巧妙,去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精彩,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教师只要引导着学生,适时地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即可。关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写作的兴趣和善于写作的习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声的表白,一个道理的讲述或论证。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写作。行文中通过字斟句酌不断提高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感知,相互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上路呢?我觉得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教师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身上有多少好的习惯或方法不是我们的老师用行动潜移默化的传给了我们呢?教练不会打球是不会教出好队员的,不会游泳是不会教出游泳健儿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好字是教不出写好字的学生来的,自己写不好文章也很难教出写好文章的学生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效地把经验传给我们的学生,照着教科书,人云亦云,是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好读才能知识面宽,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有新的血液灌输给学生。教师善于写作,最好写下水作文,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带动作用。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爱看书,桌面和床头都摆满了书籍,因此我也就常常向老师借书籍看。老师的字写得好,我们经常模仿。老师经常写文章读给我们听,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对学生教给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让人终生受用。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教师对学生要传授的内容也要更新。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阅读、要查询、要欣赏就更方便了,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会,那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所以说我们的教师也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永远走在学生的前列。

言归正传,我们如何在阅读时咬文嚼字呢?就是说学生要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文章选材结构、艺术手法,主题的表达等等所涉及到的内容细细嚼、慢慢咽,领悟其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领会感悟。课堂上可以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进行。例如用词的准确:中学语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对银元的动作“抓”、“排”、“摸”用词,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反复实践这些动作,从中领悟这些动作展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又如:好多文章里涉及到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至于各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领悟各种修辞在具体语言坏境中作用,对初次涉及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给以明确,以后在其他文中再次遇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答辩然后教师予以肯定和否定,以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各种句式在文中具体语言坏境中的作用;结构的巧妙,选材对表达中心的目的等等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感知。写作过程是学生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就是学生变学者为作者的过程,自己当作者的实践过程。在行文中如何遣词造句、选材结构、表情达意。把从课堂上、实践中学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是变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有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日记、书面作文和口头即兴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因此,我们说学习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咬文嚼字、品味探讨、领会感悟的过程;文章写作则是一个字斟句酌,变知识为能力的才华展示的过程。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感受、评价以及欣赏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对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进行培养,提倡有创意和多角度的阅读,通过学生进行阅读反思以及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的质量。”这些都是围绕阅读教学而提出的。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较低水平。如何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改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首先要让学生真正地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保持一种平等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揣摩文章。在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下,学生的心理会感到轻松愉快,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对文章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潜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阅读能力是学生个人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文学修养、生活体验、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对文章进行解读。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相互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抓住形象特征,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仔细感悟,联系他们的知识积累,对祥林嫂、陈奂生、阿Q等人物形象进行想象,让学生从现实生活里寻找出类似的原型。加强学生形象感的培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杜十娘与刘兰芝、祥林嫂与刘兰芝以及杜十娘与崔莺莺等,对这些女子形象的描写,对其眼神和形态是怎样描写的?应该怎样描写她们说话的样子呢?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想象,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在进行诗歌阅读教学时,也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在讲授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秋天万物凋零,在深秋季节,在北风的吹动下,枯叶飞舞,让人感到忧伤。但杜甫在描写深秋景色的同时还描写了奔腾的长江水,向东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壮阔感受。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利用分析概括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课文的词语、句子进行正确的理解。正确的分析词语的本义以及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每个句子和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进行分析概括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判断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分析作者是如何选取材料,如何利用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学生每天都会学习到大量的书本知识,阅读众多的语言材料。学生只有对这些知识进行准确的概括和总结,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些阅读过的材料,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习《祝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文章的描写,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描写的相关文字进行概括。在学生进行概括总结时,指导学生要避免片面性,不能只注意到文章的部分描写,忽视其他的描写。还要让学生不能简单地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必须认真地阅读文章,抓住重点。不能只是看到现象的表面,要深入地分析。通过教师这样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课文进行分析概括,保证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起学生对阅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真正地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1).

第7篇

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阅读方法一、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阅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学生平均每周的看书时间竟不到十个小时。学生看书的时间为何少得如此可怜?

1.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应试,而且考试科目较多,因而没有时间阅读。这难能可贵的10小时也是经过学生千辛万苦才挤出来的。

2.学生主动性缺乏。据调查,74%的学生表示,大多数只看些娱乐性书籍,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网络和电视就可以满足日常的需要。7%的同学认为,花大量的时间看“闲书”浪费了学习时间;更有甚者认为,读书只要读好语文课本就可以了。

3.学生自身无法认清阅读本身的意义。虽然当下大力地宣传素质教育,但试题依然从课本中来。“聪明”的学生怎会浪费时间来做一些“无用功”呢?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努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和热情

中学阶段的孩子们一般感情都较为充沛,求知欲也比较强烈。在这种状态之下,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大部分初中生由于自制力较差,阅读书籍往往全由兴趣而定,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小说之中,仅仅把课外阅读当做一种消遣,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不仅如此,部分家长和教师功利心过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教材中的课文就可以了,过多阅读课外书籍会浪费和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这种理念影响之下,他们严格限制学生读书兴趣、读书范围,一旦发现学生阅读超过课本之外的书籍,就对其进行批评、甚至挖苦,这种状况不仅致使课外阅读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效,还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伤害了学生学习的意愿。在自主探究阅读理念之下,教师一定要坚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着重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保护,在发现他们沉浸在武侠和言情书籍之中时,要采取恰当的方法予以引导,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刊,努力为他们营造一种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成效,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建议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

首先,教师可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一下名人读书的方式、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地学习和借鉴。

其次,请同学们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或较为优美的语句及时记录下来,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仅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还能有效提高自身对文字的把握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古语有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记录对阅读所能发挥的力量和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生活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或者说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是学生思考、获得心灵启发的过程。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就会随时把自身这种零碎、混乱的思想付诸笔端,一方面,抒发了情感;另一方面,又把知识、思想演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谓益处良多,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指导学生养成随时记录感悟及读后感的习惯是很关键、很重要的。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边读边思考,勾画圈点,做读书笔记。然后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互相交流、质疑、思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创新”应建立在自主研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的某方面联系起来探究,通过深入比较,总结出和参考书上不一样的观点。这种“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的模式,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授课模式。

4.注重诵读

带领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情趣。用量的规定,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要求学生诵读。

四、总结

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切忌生搬硬套。(2)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3)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探寻、摸索,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让学生阅读,而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在中学时期,开展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造与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观念同新教材的接轨与跟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培训,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努力理解课标内容,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前,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我们提倡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在教师指导下,集中小组智慧,使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舞台。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语文教学就是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授人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当然,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同时还告诉学生要领,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彼此丰富,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应课标:寻找源头活水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提高学习的兴趣。三年前,在课改的浪潮下,我校语文组不失时机地跟进形势,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尤其是面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低和学习语文的大环境不佳的事实,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欣赏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在课改开始之际,《课外名著导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个课题的开设、研究、实践,力图对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品位人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也借鉴国内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阅读,练笔,思考,研究”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对本校的学生做了三年的改革实验。其内容及做法是:

1.阅读

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中的字形、成语和病句、语句衔接的辨析选择,以及现代文阅读的解答、作文的提高,有哪一项离得开阅读作基础呢?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又有哪一个不是课外的“书虫”呢?我们不但提倡阅读,而且提倡大量阅读和精读,目的就在使学生形成对自主精神的认识,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中健康发展。

2.练笔

新课程也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养成。而写作不但是一个人语文程度高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具个性的。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试卷中作文以及与写作有关的试题分数目前已占40%,从发展上看,今后的比重还会加大。而作文的评分等级,“语言表达”又占了重头。语文课程中的自由练笔,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个性化的思想感情自由表达的好方法。

3.思考

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以及探索和发现。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善于对已知事物质疑和再思考,善于变通思路、换位思考。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发散性。促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选择,学会决策。

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都是以“思”为中心的。所以也可以说,语文课程的中心就是思维。思维是需要开导和训练的,开导包括对某些思维方式的突破和某些思想方法的改变,而“训练”在我校语文课程中是最注意渗透正确的思维方式。

4.研究

研究性学习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或对未知事物勇于探索,或对已知事物勇于质疑、大胆验证和再思考,然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更新意义的有关信息,再去进行比照、分析、提炼,或演绎,或归纳,或类比,根据已知推出未知,从而去发现和获取新知。

第9篇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代文化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和用法。例如“成语”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感彩、范围、用法、语体等。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有复习的知识点和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论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自以为做的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课本第一:吃透弄熟,抓好重点;(2)效率至上:计划性强,方法灵活,精选试题。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1)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2)《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等;(3)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想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的立意,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视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的审题,对题目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