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9 09:26: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卫校护理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卫校护理专业论文

第1篇

1.1主观原因

学生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面向国内外护理市场,培养既能熟练掌握先进的国际化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又能用英语交流的护理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掌握国内外护理知识,又有过硬的应用临床英语的能力,这给护理英语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我校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差,词汇量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应用语言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不强,缺少恒心与毅力。多数学生目标不明确,就读涉外护理专业只是为了混文凭以便就业,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更谈不上吃苦,课余时间不主动学习,英语交流少,且大多数学生没想过出国,所以也不努力学习英语。

1.2客观原因

1.2.1教师

我校专门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仅有5人,附加两位从事行政兼职英语教学的教师,而这些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缺乏护理知识。学生要想到国外从事护理工作,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英语知识,这就要求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扎实的护理英语知识,而具备这方面知识的英语教师在我校极其缺乏。另外,由于我校英语教师缺乏雅思教学经验,所以培训学生参加雅思考试有一定困难。

1.2.2家长

由于大多数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来自海南比较落后的市、县,家长的收入水平不高,且通常都有兄弟姐妹几个孩子同时读书,这就直接制约了学生走出国门。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思想狭隘,他们认为与其花一大笔钱让孩子出国学习和工作,还不如花这些钱在省内找个稳定的工作。

1.2.3学校

全国涉外护理专业办得最成功的学校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其成功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该校加强外联内引,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指导、授课,既使学生了解了西方国家、增进了国际间友谊,又保证了学生在护理专业和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素质,培养出的学生受到国内外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赞誉。2000年5月31日,英国派出8位护理专家来该校考察,考察团团长大卫•阿莫斯对这些能说流利英语的学生连竖大拇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校在涉外护理的教学和培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目前,共有3000多人通过了雅思考试,近1800人跨出国门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沙特等15个国家从事护理工作。该校成立了国际护理培训中心,为参加雅思的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即雅思培训—雅思考试—出国项目推荐—签证办理等服务。而我校并没有给学生创建这一平台,所以即使有学生通过了雅思考试想要出国,自己也很难找到这些出国项目和办理出国相关手续。

2讨论

2.1生源的选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出优秀的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就必须在入学的时候择优录取,从源头上保证生源质量,招收一批英语基础好、性格较开朗、明确要出国的学生。除此之外,生源数量要控制在30人左右。外语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如果人数太多,教师就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样就会有学生滥竽充数,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择优录取和控制班级规模对涉外护理教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2教师的选拔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涉外护理专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非常高,在设置课程时往往比较重视英语课程,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英语教师的压力。因此,在选拔涉外护理教师时,一定要注意教师的素质。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好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除此之外,涉外护理教学如果能引进外籍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将有利于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如果只接受中国式的英语教学,对其将来在国外工作是很不利的,因为国内外的护理理念存在差异,如果学生实际英语应用能力不强、语言沟通不畅,就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聘请外籍教师十分必要。通过外籍教师的全英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情景交流以及了解西方的护理文化,这样才有可能在国外得心应手地从事护理工作,履行“天使”的职责。

2.3课程的设置

第2篇

关键词: 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卫校护生 提高策略

根据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职卫校护生毕业后要进入社区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数量众多、形形的人群,这就要求护生既要有高超的专业医学技能,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语文课是提高中职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且应用广泛,接近社会生活。但是,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相当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语文成了他们眼中的一门难学和“没用”的课程。针对这种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有“趣”才能愿学,有“趣”才能“乐学”。要改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学生不愿学、老师不乐教”的现状,也应以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切入口,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压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中职卫校护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高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引导“识趣”,使学生端正态度

中职卫校护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先天不足”。他们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视野窄,语言积累薄弱,习惯于被动接受,加之以往在学业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学习心理障碍,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其次是“重此薄彼”。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从属地位,单纯求“职”,轻“文”重“专”。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护生行动上的盲目性,对语文学习采取“鸵鸟政策”,以冷漠对待。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是工具科、知识科,更是能力科、文艺欣赏科。其次,说明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以后所写的病历文理不通,错别字满篇,病人会怎么看?何况卫生宣传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要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说明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课。每年新学期开学,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新生中,90%都是女生,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将来要从事护士职业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激发新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给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给每一届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强调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还从实用出发,举例说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如在“说”的能力上,明确护理这项服务工作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的重要性,介绍询问、指点嘱咐、问候劝慰是护理工作最常用和最需要的口语表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她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觉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味“情趣”,使学生亲师爱学

“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也能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才能积极热情参与。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欣赏,学生因喜欢老师并受其感动继而移情于老师的语文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说,他之所以喜欢语文并后来有所成就,是因为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对人和蔼、教法得当的语文老师,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中职语文教师要“爱”字当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师益友的融洽关系,真正使学生觉得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于是学生信任老师,愿意接近老师,倾听老师的教诲,在师生的良性情感互动中,体味“情趣”,这必将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职趣”,使学生提高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沉闷。通常是教师诵读或学生听朗读录音,有的纯粹课文分析;有时教师想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回答得很“费劲”,耗时很多。这种状况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就以笔者所在卫校为例,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对护理专业课缺乏了解,使语文教学成了一个与外界无信息交流的封闭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语文课与护理专业课的关联性,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专业课的整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带给专业学习的好处。教师为语文而教语文,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教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护生的语文教学要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用语文学习渗透专业,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效“联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职趣”,并能提高职业能力。

在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另一方面,立足实践与应用,注重能力训练与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如应用文写作应分为两个板块来进行教学,一是通用应用文,一是专业应用文。通用应用文中一般常用简单应用文可穿插于各综合练习之中。专业应用文则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应用文的知识,并掌握本专业应用文的写法,如护理观察记录的写作;护理记录的作用;护理记录的语言特征;护理记录表达方式的选用;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护理论文的写作(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护士查房、综述、述评、文摘),能驾轻就熟地进行运用。护理应文写作、医学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写作,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还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在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写作课,对护生进行医学语体写作知识教育,将医用写作的基础知识融于语文教学中,既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又为护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需要两方面条件的支持:一是编纂成熟的护理写作教材,二是具备比较熟悉护理专业内容和专业要求的语文教师。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贴近护理专业特点,满足护生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护理工作过程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如向医生汇报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后勤部门协调等,因此护士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其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之外,还应多接触和了解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境,训练学生在护理工作情境中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比如通过不定期地组织卫生宣讲比赛,要求学生讲一则卫生保健知识或卫生常识,如《怎样预防感冒》、《如何正确洗手》、《胃的功能》、《肝的功能》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把语文学习和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感受“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促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门苦差事,而应是一个享受语言文学乐趣的过程。所以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要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更新教学观念。一堂课从头到尾由老师讲下来,那么学生会对这样的语文课感兴趣吗?学生不感兴趣,则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那么这堂课是注定失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更新,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新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同时也应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其次是教学方法不断求新。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原因一半来自教材,一半来自教学方法。教师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材范围广,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讲课方法。如果都是相同的,那学生就觉得乏味。教师可适当讲一些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有利于教材理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讲一点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成语故事、词语趣谈等,还可以讲一点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科学用脑、记忆方法等。用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再次是不吝啬表扬,给予学生享受成功的心理乐趣。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不断学习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学生如加分等特殊的奖励;最后可以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考试方式,探索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考核学生。比如可以根据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的情况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适应不同兴趣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和读写的要求,又能更加全面与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

五、养成“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是他教与自教的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1]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则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背诵的习惯,发声朗读的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等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课习惯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勤思考,做好读书笔记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学会了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就能终身受益。

教无定法,只要抓住学生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爱学、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瑞玲.浅谈中职卫校语文新型课堂模式的几点体会[J].科教研究,2010(21):40.

[2]戴筱杰,李霞,陈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8-59.

[3]王玉静.浅谈如何调动卫校中专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101.

第3篇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推进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普高热”及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生源质量差、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局面,师资流失严重,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学校纷纷要求并入高等医学院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护理专业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影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从教育学原理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对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外部与内部的客观规律。笔者拟通过对安徽淮南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要点为基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岗位调查研究的过程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第4篇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第5篇

一、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育在中职院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巨大,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中职院校忽视语文教育,这样就导致学生总体素质的下降,也给医学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语文教学工作。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同时也是在教育水平基础上进行专业和知识技能教学的工作,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来看,语文的教学在中职卫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语文教育存在模糊的认识,过分的注重医药专业教育,使得语文的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位置。不仅学校在这方面存在错误认识,学生自身在语文学习中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第二,语文教学不适应新形式的需求。中职卫校当中的语文教学工作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枯燥无味,且课程的模式和结构单一化明显,教育方式以及课程教学的模式也不适应中职学校的要求,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语文教学工作和专业教学缺乏必要的融合。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职业学生培养其语文素养,让其在今后工作当中更加得心应手。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注重语文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在和专业相融合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护理专业,其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时老师在教学时就需要以此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要重点突出,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

二、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上文中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转变思想,重视语文教学。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观念问题,学校老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卫校要想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就必须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基础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老师转变重专业轻语文的思想,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语文基础学科的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学好语文对于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学科本位观念,要从生活走向语文,再由语文走向生活。要能够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

第二,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继续进行。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吸收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工作来讲,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

老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如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文学作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进而优化其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交流时会更有帮助。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的结合教材内容,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方面的话题指导学生写作。例如老师可以结合议论文单元布置作文题,让学生结合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医学事件和问题展开写作。

除此之外,要注重口语交际的教学。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和交流手段,根据中职卫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反映,很多毕业生刚踏入社会的时候,最严重的现象就是不会说,一些学生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语无伦次,这和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忽视语文口语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口语交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6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上升、护理就业岗位相对充裕,但相当多的护生就业时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现象,有的盲目跟从;有的过分强调对口就业和就近就业;有的对自己估价过高,眼高手低。学校要加强对护生的就业指导,端正就业观念,引导护生在择业时作出明智的抉择。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卫校护生择业时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不了解职业,不了解自己,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通过就业指导,向护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介绍职业信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1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2003年发生“非典”以来,医院对护士需求量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充裕,许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卫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部分护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进了卫校,毕业后就能有稳定的工作,有了“铁饭碗”,期望值很高。因此,他们在就业时反而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1盲目眼从玩象

部分护生在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他们不是有目的地进行正面了解或实地考察,而是盲目跟从,一个报名,大家一哄而上,相反,较适合于自己的单位却无人问津。

1.2对口就业现象

部分护生及家长在择业时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口就业。他们只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医院,对一些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美容护理等岗位不感兴趣,认为护士工作较稳定、待遇高,该专业就应在医院工作。就业观念比较狭窄,没有创业、创新的精神。

1.3眼高手低观象

双向选择为学生就业创造了丰富的择业机遇,但是机遇不去把握,就会擦肩而过。有的护生只想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对一些民营医院、农村乡镇医院不屑一顾,好高骛远,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导致一个个机遇在眼前溜走,一无所获。

1.4就近就业现象

护生就近就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常以路远、回家不便为由,不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这2年,外地一些医院来我校招聘护士,学校积极组织,向学生推荐,但学生兴趣不高,愿意前往工作的人很少。

2就业观念指导

2.1讲授职业知识。介绍社企职业

从本地区的医院和职业状况出发,系统介绍各种职业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求职途径以及需求情况等,结合专业方向,为护生择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2.2进行择业观教育

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将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匹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教育护生认识到将来所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更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

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只要基本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尽快就业,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典范和先进事例加以正确引导。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择业、就业和事业关系的认识。教育毕业生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国家的事业和单位的命运结合起来,激发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4加强爱岗敬业精神教育

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事业。要使毕业生明白,当今社会是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不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不能丢,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工作一天,就要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若能在应聘面试时,体现出敬业精神,将会大大增加就业的机会。

3就业准备指导

引导护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你即将踏上就业的旅程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准备好了吗?我该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才能确保就业成功?就此给予充分的就业准备指导。

3.1心理准备

护生择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但充满自信并不是盲目乐观.对困难应有充分的估计。由于影响择业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大多数人的择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一些尴尬局面、挫折等问题应提前考虑。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满自信。所以在择业时,既要为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也要能勇敢地面对失败,作最坏的打算。在择业过程中轻装上阵,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择业的成败。

3.2就业材料准备

就业材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表及其它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过去护生的就业材料以学校的“推荐表”为主,往往没有个性特色。就业材料是求职者的一张名片,是与用人单位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凭借它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表达自己的愿望;用人单位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寻找他们渴求的“千里马”。所以应指导护生准备好既扣人心弦又符合实际的就业材料。就业材料必须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使人一目了然。

4就业面试指导

一般面试以谈话的形式出现。多数护生对面试准备不充分,临场发挥失常,对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因工资、待遇、住宿条件要求不当而失聘。

择业过程中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面试既是应试者的第一个表现机会,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一次评估,是双方能否“一拍即合”的最佳机会。因此对面试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校要进行模拟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4.1面试前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现在了解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护生可以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网页、宣传广告等了解情况。医疗单位一般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可以实地考察,了解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医治的对象、床位数、医务人员队伍、工资待遇等情况,以分析该医疗单位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胜任该工作岗位,从而权衡去该单位的利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做到在面试时心中有底。

4.2熟练叙述个人简历

叙述个人简历不是对自己简历的背诵,而是结合谋求的岗位,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实事求是地陈述,尽量口语化,不能夸大其词,夸夸其谈。对方提问时,应有问必答,临场不乱。不要在工资、住宿条件、待遇问题上提过分要求,以免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第7篇

大家好!

我叫---,今年---岁,大专文化程度,中级职称,现任xx护士长。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竞聘演讲,接受领导和老师们的审视和评判,非常激动和兴奋。作为一名竞争者, 亲爱的顾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竞聘演讲网,我站专家为您提供竞聘演讲稿的原创服务,同时为广大客户提供最到位的竞聘演讲指导。如果您有撰写竞聘演讲稿的需求,请联系我们的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QQ 316327876;感谢公司提供了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感谢各位同事多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站在这里。

这次竞争上岗,我竞小儿科护士长。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我---年毕业于---卫校,在校三年的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我积极报名参加,克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于---年获得了大专学历。通过勤奋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同时认真对待院里组织的每一次业务考试、考核,多年来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自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篇,其中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适应性比较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科、---科、儿科等不同的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工作中我做到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当院领导派我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尽快适应这一岗位的要求。---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小儿科工作期间,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协助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观念比较强,群众威信较高。---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职业道德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中我做到了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了更好地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我苦练基本功,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既磨炼了我遇事沉稳的性格,也培养了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年担任小儿科副护士长职务以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处理各种矛盾,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发展。工作中以身作则,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项工作都能够善始善终、高标准地完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服务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今年--月份被评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以上是我竞争护士长的优势,同时也是我竞争护士长的资格条件。如果这次竞争上岗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事,严格按照护士长岗位职责的要求,努力工作,扎实奋进、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力争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在工作中我将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贯彻执行县医院关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决策,特别是在护理工作方面,针对小儿科的实际,采取最适合、有效的措施,加大内部管理力度,调动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消耗,创造更好地经济效益。

第8篇

关键词:人文知识 内科护理 护理教学 教学评价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内科护理教学质量,将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不断的向人文教学模式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就必须要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的内容,将传统人文学科与人文精神等有机结合,并且渗透到内科护理教学当中,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对教学改革方向起到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本校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的2个班级,分别定义为A班与B班,对两个班级学生实行差异性教学模式,A班级使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B班级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知识教学,在一段时间之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论证人文知识 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进行分析。

1.教学方法

采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第2版的教材为主要指导教材,配合相同的教学大纲,以我校教学计划为主要依据,以保证两个班级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方面的一致性。A班级采取我院常规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教授于学生。B班级的学生不仅要讲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还需要将人文知识不断的渗透到教学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人文精神的气息,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实行,教师需要时刻保持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将护理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态度以及和病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等教授给学生[1]。

1.1 典型病例教学法的应用

内科护理学教学重点一般都侧重于内科疾病护理,如果在上课之前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来选择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来当成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沟通[2]。

1.2 伦理教学的应用

介绍艾滋病(AIDS)的护理时可提及相关的伦理问题,包括社会歧视、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公民权益受到限制等。不仅普通人群存在对AIDS患者的歧视,甚至临床医生、护士因缺乏AIDS知识也会存在惧怕乃至歧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课堂可见当中放预防AIDS方面的宣传教育片,配合一些名人看望AIDS患者的照片,通过这种方式将伦理学逐渐渗透到教学中[3]。

2.差异教学结果分析

经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教学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考察发现,在专业知识认知程度方面,B班级学生在该方面的所有指标以及在考试时的正确率均要好于A班级,在人文精神认同程度方面,采用“护患关系的伙伴关系”以及“临床工作中提供符合文化特点的护理”这两个问题对所有学生进行提问,在答案的正确率方面,B班级要明显好于A班级[4]。

3.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带教质量调查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共计发放调查表40份,调查表的内容包含了巩固专业思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水平以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等5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在巩固专业思想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0%,B组学生共计95%。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20%,B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40%。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B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15%。在增进团队意识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5%,B组学生共计90%。在实习过程当中将病人作为中心方面,A组学生效果明显的共计50%,B组为100%。从这一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内科护理教学当中渗透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十分显著,并且使用这一方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思维创新能力,一举多得,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教育方式。

3.结论

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时候,单纯的增加人文学科是满足不了学生要求的,所以应当将基本教育与综合性的教育职能相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的基础教育相互补充。本文通过实例对比的方式对人文教育渗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证,调查显示经过人文渗透教育法培训出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所以在课程当中加入人文精神教育,让人文知识不断融入到护理教学当中,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专业认知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修养与人文精神[5]。

以人为本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提出并重视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当中不断的渗透人文知识,让学生的见习过程中和患者相互沟通,学会如何根据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积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来锻炼自身的人格与气质,护理工作人员个人的内在品格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龚媲姝,王莉莉.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11(04):241-242.

[2]吴建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4-06.

[3]许子华.多媒体课件在卫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内科护理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8-10.

第9篇

卫生部科教司《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课中应减少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比重,增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以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1]。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学时逐渐减少,而社会和人文知识课程增多,这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护理行业,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趋势。目前从国际护理教育改革来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采用“面向临床”,注重解剖学在临床护理的运用,将护理专业不常用的血管神经的小分支、一般肌的起止点等内容在教学中省略。英国的半岛医学院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不用任何的尸体材料,而是采用活体表面解剖和图象获取解剖学知识,这是基于“医护人员所接触的都是活体以及由各种成像技术提供的人体图像”的理念[2]。这些都说明了基础医学的改革趋势是学以致用,与临床结合,与专业运用联系。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完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即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考核(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综合设计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合理性和难度,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测试结果和设计报告;创新研究型实验的考核主要与项目作品、论文、答辩情况以及竞赛结果相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