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5: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高效课堂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高效课堂论文

第1篇

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全力以赴地创新与学生生活相贴切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更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英语引入其中,促使他们更为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应用。另外,所创新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因人而异的,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综合运用图片,活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而且能够通过图片拥有更为直观的图片感受,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英语内容相对来讲比较丰富,在多媒体应用中,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可以加上一首优美的小诗或者一首好听的歌曲,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或者视频的同时,可以对课文内容有相应理解。学生都喜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运用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有声有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愿意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1.活动贴近生活

任何形式的英语活动都需要以生活为原型,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认知活动。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将生活和学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拓展,让他们将英语带向生活,这样的活动既符合现代小学生的特点,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小组式学习

有效的小组学习,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小组内部,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一般每个小组都会挑选出相对较为优秀的一员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在小组讨论中,他们会产生思维火花的有效碰撞。对于讨论效果较好的小组,教师应当进行适当奖励,对于那些蓄意利用小组讨论破坏课堂纪律者,要尽量避免对于个人的处罚,应当以小组为单位。

3.创设情境,进行模拟训练

英语少不了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在学习课本上的一些对话时,教师可以找几位同学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也就是将对话内容表演出来。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表演方式,甚至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布置好任务,选择好搭档,像演出舞台剧一般第二天为同学们带来欢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而且能够增强课堂的娱乐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4.开展英语角

如果每一堂课都按照固定模式进行,未免显得很枯燥,所以,英语教师每周完全可以抽出一节课开展“英语角”的活动,也就是为同学们创造一种开放式的英语环境,让同学们感受全英语情境。在英语角开展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积极挑战,既活跃课堂的气氛,又扩大知识面,这种英语角的活动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比起一周都是固定模式的英语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爱之情。

四、加大科研力度,促进个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更要在自己身上下工夫。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研方面的活动,加强英语学科的集体备课,在备课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敢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指正并虚心接纳。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多接触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听课活动,看看其他教师是怎么让一节课高效起来的。教师更应当积极地学习并及时交流思想,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自身的各项基本技能。只有教师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出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五、结语

第2篇

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现文章的魅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要做到正确地解读文本,就要从其价值取向来把握。首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目标,包括宏观的目标和微观的目标,如课后思考、课文的特点、年级目标,等等。其次,以目标为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课文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明确重点和难点,只有真正地读懂了文本,才能正确地把握课文的精神,最后把课文的精髓提炼出来。

(二)要多元化解读文本

有一句话也许大家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教师也有自己的杯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杯子里装满了自己的教学看法,这样的杯子根本就装不下孩子的想法和心声。课文就像一个精神的花园,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花园,要让学生感受这里的没好气氛,不仅看到红花,还要看到高耸的大树。因此,我们要带着一种尊重欣赏的心态,让学生多样地解读课文。

(三)要超越性解读文本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地在书本中积累知识,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超越教材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深厚,教师的责任是巨大的。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丰富学生涵养、获得间接人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人的第一老师。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对未知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渴望,会主动地、积极地研究和探索。那么,应该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门砖,导语设计的好,就会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好的导语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优美的导语设计会为学生创设一种优美的情景,让学生悄然动容,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让学生跃跃欲试,文思泉涌,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例如,作者在给学生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会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西沙群岛的富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让学生在感官上对西沙群岛有个初步认识,通过让学生感受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让他们产生阅读和学习本文的欲望。

(二)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自己应该首先满怀激情。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组西沙群岛美丽的画面,播放了西沙群岛各种丰富的动物,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性认识,在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朗诵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学习起来积极性就特别的高了。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3篇

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个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实验员进行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在班内向大家展示、交流。这种效果是机械记忆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氛围空前高涨。在整节课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通过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参与学习、实验、交流。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一节实验课上下来,学生个个流连忘返,兴趣盎然地谈论自己的收获,结束这节课的同时,又期盼着下节课的到来。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现在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存在有不足之处,一些内容在编排上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进行观察和实施实验的难度较大。例如,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等课,这些内容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约束,进行教学时,许多现象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无法亲身观察或体验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使用班班通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学习“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我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再现凤仙花各个阶段的生长过程,还有一些动物的生命周期(如青蛙、鸡的孵化和生长过程)。给学生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及时了解该方面的科学信息,学生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如身临其境,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科学、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例如,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了“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之后,课余时间,学生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就非常留意身边的植物和小动物。当他们发现校园里的迎春花后,会如获至宝地采摘一朵去观察它的花蕊、花瓣、花萼,然后交给教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当他们发现墙角下的狗尾草、三叶草和车前草后会兴奋得欢呼雀跃。当他们发现了虫蛹、飞蛾后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或捕捉到,喜出望外地观察一番后,再和教师分享喜悦。有时学生看到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小昆虫,也前来询问。看到学生悉心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在玩中求知,我从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因为对于科学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一节课,从时间上延伸到课外,空间上扩展到室外和田野。

三、走出课本,走近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关注身边的科学,用掌握的科学方法去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为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想,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灵活处理教材,适时实地选用身边的事物做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解决教材中的一些科学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到问题的答案。如,研究植物茎的作用时,我除了按照教材中列举的方法,用新鲜的芹菜和红水演示实验,证明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外,我还提前为每个学生备好一根麦秆,学生通过观察麦秆的构造,知道植物的茎像管道,好似人体的血管起运输作用,又好似人体的躯干起支撑植物体的作用。另外,身边还有许多植物的枝条能告诉我们茎内有许多运输水分的管道,只不过有的管道细,有的管道粗;有的管道明显,有的管道不明显;还有的茎包着几组管道,每组内还有2-3个细管道。像这样直观的教学,使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学生也不用机械记忆,就学习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课余时间,当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时,还会用心观察周围的植物———有的学生把折到的丝瓜藤条拿来,还有的学生把折到的拉拉蔓藤条拿来与大家共享。学生了解了科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四、科学课教学,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就要求科学教师同时具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操作技能,了解各科知识的最新资源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教师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获得自身的发展。

五、结语

第4篇

(一)课堂教学模式教条化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课堂上闪电式地推进教学流程,虽然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表面看来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实则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前也不研读教材,更不会根据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整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而无高效率、高效益。

(三)课前预习不科学

高效课堂建设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根据要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但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指导学生预习。预习内容过于宽泛,甚至对一些探究性内容也让学生课前预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探究的兴趣。此外,有的教师既不注重对课前预习的指导,也不检查预习的结果,致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四)数学课堂气氛沉闷

课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反而降低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又回归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下来,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激情。

(五)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但在调查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小组合作讨论时,主要是组长发言,组员倾听。即使有的组员参与讨论也是各说各的,学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

(六)练习设计不科学

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练习,导致练习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层次和梯度。另外,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练习过于简单,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练习,有的教师设计练习难度太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课堂评价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不关注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很少对学生的给予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语言平乏,经常使用相同的语言评价,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不感兴趣,课堂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学习,举办新课程标准专题讨论,组织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让广大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另外,还要督促教师课前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做到重点明确,难点突破。

(二)创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虽然构建了五环节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每一个环节操作技术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继续学习该模式内涵,把握该模式精髓,认真备课、上课,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研究数学课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科学预习,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抓好课前预习,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让学生课前预习,像一些探究性教学内容,在课前最好不让学生接触,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确定预习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预习提纲,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检查预习的结果,搜集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以梳理、整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他们的生活储备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做实验、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五)科学分组,加强培训

建立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分组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保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断优化小组结构,建立科学和谐的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要明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联络员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实施组员角色定期轮换制度,让全体组员都得到不同的锻炼。同时,要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长、组员培训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通识培训,使组长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让组员学会如何倾听他人发言、与人合作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适时点拨,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六)分层设计,有效练习

数学练习既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练习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多样性。具体来说,练习设计既要注重练习的多样性,设计基础题、探究题、实践题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关注数学基础知识,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分层设计,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七)关注评价,构建机制

第5篇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降低了体育课的课堂效率,制约了体育课的教学发展[2]。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课堂效率的措施

(一)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动力,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手段,因此,体育教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篮球的运球教学中,首先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在对运动能力好的同学制定难度相对较高的教学目标,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制定难度较低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运动细胞的发展。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体育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掌握教学流程,检查好课堂所需要的体育器材,为高效率的课堂做一个充足的准备。同时,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通过榜样的树立,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体育课堂。

(二)明确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学,确立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循环化的教学,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按照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循环化的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还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内容的体育知识进行循环,通过多方面的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3]。例如:在进行跳远的教学中,由于跳远是一项较为危险的运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在保证学生的安全前提下进行教学。由于跳远的难度性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纸青蛙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纸青蛙一蹦一跳中,寻找跳远的捷径,帮助学生提高跳远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在进行跳远知识的讲解时,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对跳远内容进行循环,还应在跳远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内容的教学,通过循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创建情境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的创建,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中的动作要领,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采用积极的话语多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话语激励,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为打造高效率的体育课堂奠定基础[4]。例如:在进行呼啦圈的学习时,首先体育教师要讲解使用呼啦圈的使用要领,对呼啦圈的动作要领进行技巧性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其次,体育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呼啦圈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技巧,制定多种教学方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第6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除了上述一部分教师视而不见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过犹不及。这些教师显然意识到新理念、新精神的优势,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他们做到改变自己的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求新过程中,却无法有效把握适宜的“尺度”,对教学改革理念理解浮于表面,课堂上盲目地创新,整节课看上去十分充实,实际上却是外在繁华,内里空洞,收获寥寥。

二、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

针对以上三个存在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这个关键能否有效落实,取决教师能否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急先锋,因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改革的道路上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新思路、新观念落到实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当前,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包括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及情境教学法。其中情景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复杂、繁琐、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处理得更直观、生动、具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探究价值,另一个是创设的情境需富有实践性。

(三)积极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并运用数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空谈三角形是如何稳定的,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特性。对此,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自由将木条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后学生发现,无论是矩形、多边形还是其他图形,都不如三角形稳定。于是,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无需强调,学生自然而然就心领神会。

三、结语

第7篇

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授一些一般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此的教学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吗?现实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让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互动,比如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带着观影感受写文章,利用影视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学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如此以来,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死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创造快乐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实现角色转变,融入学生当中,共同寻找学习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功课,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的状态,根据每节课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情况的反应,了解学生课后的一些反馈,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的反馈做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才会爱上课堂。

1.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的“状态”

善于观察是指:观察他们上课时听课的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课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一节课下来很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

就是观察他们何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思考学生为何会集中不起注意力。观察的内容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欢快的课堂气氛,一定是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情绪饱满、兴奋的状态之中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你讲课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来创新授课方式。

(2)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对你教授的知识有着一种求知欲。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在与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是死记硬背,这种想法在如今已经过时。语文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是一种基础入门教学,教会我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在积极思考过后吸收并且内化。

(3)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状态,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老师组织开展的课堂小组讨论,是否有高涨的情绪参与小组学习,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观察的,以此来判断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正学进去了,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你的课堂上。

2.善于倾听,回应学生的想法。倾听是指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课后的反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对他们的疑问等做出回应解答。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因此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可以采用灌输的方式,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变原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学生服务主动式的获取知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潜能。可以创新一些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对于那些精彩的发言,老师需要多去鼓励,表示自己的认可,不对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对的方向去思考。如此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式

1.提升教学技能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和学生一样处于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中,当然教师学习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改变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语言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反之,枯燥无味的语言,只能导致学生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必要的风趣幽默还是被学生所喜爱的,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不想听到那些乏味的演讲。适时的课堂娱乐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淘汰,如何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变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建立互动式课堂。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可以学生先读一遍,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如果可以,让学生分组将故事以讲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第8篇

1.价值观引领

价值观引领,重在提高师生的思想修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的缺失实际上是灵魂的缺失,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一心一意时,思想就不再流浪,精神就不再漂泊,行动就不再迟疑。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一要爱岗敬业,奉献教育;二要抵制消极,拒绝平庸,追求发展;三要有所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2.理念引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知识不是“东西”,知识来源于实践,信息能够传递,而知识不能传递;学习不是接受“东西”,学习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是灌输“东西”,而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情境让其自主学习。首先,我们的交往对象是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发展人的教育,必须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以生为本。“人之初,性本学”,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但绝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其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学生是学校的消费者,教师是打工者和服务者,教师要竭尽全力为学生打好工,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对话,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审视他们,要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情感因素才是最重要的,要树立现代的学习观,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天性,充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其次,要树立现代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宽容、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展示欲,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被动的接受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应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要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心得,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师生共进和教学相长。总之,教师不是知识的化身,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3.专业引领

教学管理者同时也是专业教师,应有很强的学科能力,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当好学科带头人。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有深度和广度,既能引领本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团队智慧、作好校本教研,也能引领不同学科的教师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激励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对所教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对所教学科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二、参与与探索

第9篇

1.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从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素养提高为核心任务的教学,同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析思考其原理(科学),探讨其应用(社会),这样不仅能很好地体现当前教学改革中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使学生掌握学习相关内容的方法与途径,还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对于培养应试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系。

2.教学方法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广泛地出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这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都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不能解决另一些问题,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因此,要建立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就必须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比如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时,可以使用引导发现法;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可以使用讨论法;对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使用自学辅导法;在以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上,应该使用讲解法。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某些研究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但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在积极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和组合。

3.教学手段对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影响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

课题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