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电工程一体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6: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工程一体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机电工程一体化论文

第1篇

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安全报警以及自动检测、修复的功能,所以,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设备的革新,其具有重要进步意义,这种技术自动修复的功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1.4扩大了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机械设备的改进与创新,其改变了传统设备应用范围窄,功能单一的问题,扩大了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效率。所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措施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床的应用我国数控机床一般使用Z80-CPU软件实现机电一体化,这是因为Z80-CPU系统开发较为简单,且配套的芯片具有普遍性和廉价性,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具有额可靠性和通用性。由于我国的数控机床是按照坐标轴进行工作台运动的,因此一般需要采用插补功能实现连续控制的目的。其中滚珠丝杠具有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可以有效消除低速爬行的现象,因此在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传动方式可以使用该种传动方式。它具有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可消除低速运动的爬行现象,同时它的抗撕伤能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2.2监控系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加装电子监控和故障诊治以及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工程机械的各种装置如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发动机以及制动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监控。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能够自动找出机械出现故障的部位,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而且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程机械故障维修的费用,缩减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对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提高机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对柴机的控制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对柴油机安装电子调速器和升温控制自动系统可以提高对柴油机控制的便捷性。

2.4降低工程机械功耗,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的工程机械使用时功耗较高,但是生产效率确较低,例如传统的液压挖掘机不仅功耗较高,能量利用率不到30%,而且生产率较低。但是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程机械利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机械的功耗大大降低,生产率明显提高,例如采用了卡特电子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利用率明显提高,从而使机器的生产率大大增加。又如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由于电子调速器等的应用,使柴油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降低了柴油发动机的功耗,增加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2.5提高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借助电子系统的精密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的精密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良品率的提高。一般的机床在加工产品时是操作人员依据自身的操作经验和技术进行操作的,这造成的机床生产的良品较低。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机床在进行产品加工时依赖于电子系统的控制,因此精确度较高,同时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对机床操作进行调整,确保良品率的提高。我国较为先进的数控金切机床已经可以进行精度为0.001毫米的作业加工,这是单纯的依靠人工操作的机床难以做到的。

3.结语

第2篇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性的特点。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促使机电一体化飞速发展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

2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各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互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提出的必然发展需求,导致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智能化。人工智作为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力,在问世之初就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智能化”的主要描述对象是机器设备的行为,这是各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一个必然结果,即结合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新思想,使机器本身如同人类一样具有逻辑、判断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从而更好的控制发展进程,实现目标。

(2)微型化。微型化主要指的是物体的体积方面,泛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体积之小,其尺单位一般用毫米,甚至是微米、纳米。微型化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体现在: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将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尤其是精细化的行业和部门,如:医疗、军事、信息等多个方面。

(3)绿色化。社会的持续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改变,在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的同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要同时浮现。在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前提的社会环境下,绿色产品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绿色产品必需满足符合环境保护及人类健康这两大硬性指标,这主要体现在其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期的销毁的几大方面。而作为机电一体化这一特殊的对象,其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以及使用后期的销毁的两大大方面,即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污染生态自然环境,同时能够回收利用。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模块化。在现实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具有标准的、统一接口的一体化产品需要具备两大方面的因素:第一、一体化产品的各种类具有明确的技术标准,第二,生产机电一体化电子产品的厂家能够严格按照各种类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且所生产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过关。但是,现实社会中这两方面的因素不能够达到生产标准化、统一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但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接口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本身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5)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纳入到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着这种进程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研制出的机电一体化新产品满足社会需求且质量保证,畅销全球将不是问题。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被引进工程机械这一领域后,其应用领域及范围非常广泛,这主要源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所产生的以下几大方面作用:

3.1监督与控制

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被引入到工程机械领域之后,在该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利用电子一体化产品的各种功能如智能化,其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多种多样,其中监督与控制作用是在该领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之一。监督和控制主要是利用了机电一体化的半智能化特点,对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及故障的出现进行自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第一、电子监控,第二、自动报警、第三、故障自诊。

3.2节能降耗

没有将机电一体化引入至工程机械领域时传统意义上的工程机械领域,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功能与功能之间无一定的相关性、联系性,呈现相互杜历的态势,这就致使各功能之间不能进行有机的协调统一,从而致使设备的利用效率偏低,生产资源浪费相对比较严重。

3.3提高作业精度

产品的作业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所具有的各种效益必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在简单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样如此。一般情况下,机床加工的不良产品的成因主要是人的因素,即人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经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引用,很大一方面是借助电子系统的精密控制系统,从而,不仅实现了其自动化、智能化,而且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失误和偏差,从而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的精密程度,确保产品质量。

3.4降低劳动强度

目前,工程机械施工操作过程中呈现的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这一特点,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引入后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促使在施工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强大得到大大降低,同时能够在同时间段内完成各种不同工作,促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4结语

第3篇

依据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国机电企业迈向了智能化的飞跃,从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手段。在当今机电工程施工领域,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电脑一手掌控,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当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所构成的一个智能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出现,一方面,机电施工工程实现科学规范化管理,另外,给新时代机电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传统的机电施工工程管理相比,机电一体化更可靠、更安全,对我国机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凡。

2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发展历程

2.1数控机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电企业出现较晚,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机电企业的发展是确保实现高质量建筑工程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一开始受数控机床技术的影响,在20世纪中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触及电子应用设备,电子应用设备是推动机械产物必然发展的需求,由于当时电子应用设备实际操作受限,其机械化产物质量达标还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机电一体化的运作还不能广泛地应用在我国机电企业中。2.2微电子技术。在20世纪中期,机电一体化应用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当今时代机电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所以,仍需要借助其他技术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出现,给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我国机电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一时代机电。一体化应用微电子技术,推动了机电一体化顺利实施,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我国机电工程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其各项技术的共同运行促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正常运行。2.3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迈向了较为成熟阶段,先前的微电子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微电子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任何情况之下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可编写程序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主要功能是通过可编写的特点使之自动化操作,应用该控制器最早的国家是美国,美国汽车制造行业中将该控制器应用得十分充分。随着机电控制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我国机电施工的过程中大量应用该控制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并且通过大量实践应用将新时代研制出的新型机电控制器大量投入到生产过程。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国家为了更好地控制新时代研制出的新型机电控制器,制定了很多关于该领域技术相应的管理条例,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的过程,从单一的结构体演变成各个复杂的系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功能方面,不但实现了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赋予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化特点。当今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远程控制操作端,使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便捷化转换,而且通过远程控制端信息快速传达各个接收端,接收端在接收信息后的第一时间通过新时代信息处理技术快速筛选和整理,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研发领域更偏向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形成了新时代机电一体化系统。2.4激光光电子技术。随着新时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可控制的编程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机电企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迎合当代机电一体化企业可以更好地向智能化推进,激光光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向了至高点,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激光技术,借用光电子在激光中的优势,而且光电子技术能够在可编程操控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优化先前所有用于机电一体化所有技术,完善整个智能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变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很多干扰因素,摆脱不必要因素的影响,确保在激光光电子技术的支撑之下,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总而言之,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激光技术,我国机电企业可以抓住这一优势,对光电子在激光技术的支撑之下,能够让机电企业一体化智能化推进目标更快实现,机电企业应根据当今社会机电行业发展的趋势,并且一直关注当下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企业发展的趋势的动态,并且根据自身企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将机电一体化和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迎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重点研究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需要的哪些前提条件,并根据自身机电企业发展的优势,加强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研究,研制出高质量高效率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先进技术,以确保我国机电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够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3对新时代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思考

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新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机电一体化发展以其智能化的存在优势,是一个控制机电领域的系统组织,依靠新时代微电子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作过程中,其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过程利用微电子控制器更简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今时代数控机床技术不断成熟,计算机应用系统飞速发展,给新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数字化系统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计算机先进的技术实现虚拟化管理和集成管理。在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电产品数字化属性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末,最早将机电一体化推向智能化迈进的国家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进不但给这些发达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并且将机电一体化这一伟大的智能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比如:像很多可编程的控制器可以促使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所生产的机电产品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当今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尤为发达,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更加有力地提升了机电一体化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创造。新时代下,机电一体化已经向智能化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的步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国家。

4结语

当今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符合新时代生活理念,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可以推进的过程大体分成几个阶段,首先在数控机床技术的出现,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推进有了一点起色,接着微电子技术和可编程的控制器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向了十分成熟阶段,为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数字系统奠定了发展基础,光电子技术的出现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迈进推向了最高端,是新时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必然发展产物,随着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慢慢的发展起来。

作者:王涛 单位: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长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苏迅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石家庄市翰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2.

第4篇

教师在全国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佳绩

“2012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近日落幕,此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共收到各类参评教研成果10806篇。浙江科技工程学校6位教师的参赛作品在本次评选活动中均获佳绩。杜国标撰写的《学案导学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及周霞、杜国标共同撰写的论文《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三个导向”教学模式探究》荣获论文类二等奖;郑少俐撰写的《有效的课教学过程》荣获论文类三等奖;任晓静的《一位数码管显示原理及应用》和王娣的《掌握精湛的职业技术》分别荣获课件类二等奖、三等奖;石笑寒的《会计单项模拟实习——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荣获教案类三等奖。

盐城技师学院

获“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牌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摇篮”奖牌。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积极发挥盐城职教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紧紧抓住首批全国示范校建设和盐城沿海大开发的重要机遇,全面加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专业内涵提升,突出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冠军,仅今年已获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6个第一名、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电气装置专业全国选拔赛第一名,已有6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

济南铁路高级技校

组织召开订单班教学计划研讨会

近日,济南铁路高级技校组织召开订单班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学校教务科、招生就业办、轨道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部门负责人以及两系的部分骨干教师。会议首先对机电工程系根据《关于2010-2011级青岛地铁委培班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指导意见》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研讨,与会人员就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实训设备、教材选用、师资配备、形态礼仪和普通话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建议。会议还通过了唐盛国际机械有限公司订单班教学计划。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学生在全省第五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安徽省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系列赛事之一——技工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日前在六安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全省的13支代表队共97人参加比赛。竞赛设置车工、无线电调试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机电一体化四个竞赛项目。在无线电调试工比赛中,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自动化系10电气自动化班的童鑫、谢芮分别获得第一和第三名,机电一体化比赛中08电气自动化班的夏冰和09电气自动化的孙成亮小组获得了第二名,10电气自动化班的王健、丁旭伟小组获得第四名。竞赛成绩的取得,显示了学院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已具备较强的实力,也表明学院在专业教学改革、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杭州市第一技师学院)

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2012年度中央财政拟立项支持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名单日前公示,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被列为2012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这对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品牌特色优势、增强办学吸引力等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电工程

1 机电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准备工作

1、在一些高层建筑中,机电工程技术是一项复杂而且庞大的工程。因此,在施工之前。确定其建筑工期十分关键。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机电设备在安装之中,应该做好不同专业人才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土建施工人员与机电装修人员的相互冲突,这就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人员合理的分配,同时还对施工进度会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在施工前,在人力资源上要做好分配,保证施工的劳动力能够定向输入。遵循统一分配,合理流动的原则。为施工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其二:在施工前,要做好图纸的归档工作,以方便工程设计人员及时的审核以及校对。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工程机械设备要提前进行检查和保养,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对于施工材料还要做好工程造价的基本预算,要设立物料管理员,对材料进行统一的分配,避免材料浪费。

2、在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之前,要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因为机电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试电以及不完善阶段,如果不规范施工,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要遵守施工规则,规范施工。同时还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例如:绝缘鞋、安全帽等防御措施一定要做好,做好意识上和身体上的双重防护措施,切实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机电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

1、机电安装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十分关键,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水排水系统的安装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为扩大室内使用面积,并保证外墙的美观,尽量将污、雨、废水立管设置在阳台上。若卫生间、厨房不与阳台靠近,则只能设置在卫生间、厨房内,要将用水点设置在尽量靠近排水立管的位置,并尽量将排水立管隐藏起来,这样既能保证室内墙体美观还能减少排水横管长度,降低施工费用。共用生活热水设备,尽量将卫生间设计与厨房靠近。一般地卫生间做下沉式,以便精装修时可以随住户喜好来设置各用水、排水点位置,不至开楼板洞,从而而重新做防水。其二:厨房内通常不会设置地漏,但是在设计厨内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到日后排水管保修时是否有足够空间和是否方便。一般的住宅楼有两个阳台,洗衣机放在阳台上。天然气入户后,应将天然器热设置在阳台与厨房内,避免设置在卫生间内,以免洗澡时因排水不畅发生中毒事件。天然气管道若在精装过程中有改动必须经过正规天然气公司的人用仪表测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在对住宅的电气系统进行安装时,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住宅用电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强电和弱电。强电分插座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等用电设备系统;弱电分有线网络、电视、可视对讲、门禁。空调电最好设计成单独回路,卧室照明为一个回路,卫生间与厨房照明单独设置成各自的回路,客餐厅的照明是一个回路,卫生间插座是一个回路,卧室插座是一个回路,客餐厅的照明是一个回路,厨房插座是一个回路,阳台照明就近编入所在房间照明及插座回路中有线网线、电视、电话线应当设计到客厅与各卧室。其二:对于各个卧室的照明系统应该充分采用双控开关进行控制,这样就能较好的方便居民的使用。其三:为了避免在装修过程中出现二次配线开槽的情况,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预留线槽,从而配合施工人员的工作。同时对于网线以及电话线插座都应该进行良好的设计,避免二次施工的情况出现。

3 机电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1、预埋线管、孔洞并对防雷接地进行焊接

在楼层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求电机工程和土建合理的进行配合施工,并根据将要安装的设备类型和参数进行预留设计,做好预留工作。为工程后期的过线、所需孔洞、照明以及智能化系统的埋线和埋管做出预留,并根据防雷技术的对防雷接地焊接部位进行预留。在施工前,确保工程的专业管线图纸的标准尺度同实际的尺度相符合,对出现预留尺寸差别和预留纰漏的工程项目即是的进行修正,在施工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如果施工中预留出现尺寸差错将会对施工后期的工程造成难以估摸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重视一些浅埋的线管,并为预留工程作出标记,避免在施工中对管线造成损失。

2、楼板暗敷管线

在楼板的两层钢筋网中间一般都会铺设电气管线,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做好铺设电气管线的预留工作,而预留工作需要在楼板的第一层钢筋网完毕后进行。把握好最佳的管线铺设时间,做好铺设前的准备工作,保证铺设材料和铺设的技术人员能够到位,同时能够跟上施工进度,从而促进楼板间的管线高效的完成。

3、墙壁内暗敷的电气管线

在墙壁砌体时,一定要确保断线定位工序的完整,并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在电气管线的安装中一般都将其安装如墙壁内部,然后进行砌体,当砌体完成之后,墙壁内暗敷的电气管线将不能再进行修改,这就要求墙壁内的管线安装要做到一次到位,保证精准、严格。房间内的暗敷管线走向分为横竖两种,主要以横向管线走向为主,由于管线一般较细,所以不再进行砌体时进行管线的铺设,如果在砌体时进行铺设会严重的影响墙壁的整体美观和坚固性。因此必须在墙体的砌体完全干硬之后,采用专业的管线安装工具在墙壁间开辟浅沟,然后将管线安装其内并进行固定。

4、放线和支架的制安

在电器管线的安装中,要注意保证管线的排线整齐,严格按照横平竖直的规则进行,同时还需要固定支架,确保每一次支架的关卡均匀,在支架间还需要预留出符合规定的间距,以备后续安装工作的继续进行。在铺设管线即将完工时,要及时的对管口用防火材料进行密封处理,并且在不同的电压等级的管线回路导线间进行非燃烧体加入处理,对不同的管线进行分类,防止出现不同的管线共管和共槽现象的发生。在对管线进行预埋时,要对接口处进行固定,防止在进行灌浆时发生脱落。在电气的管线和水管发生交叉时,要确保电气的管线铺设在水管上方,并保证距离不低于0.2m为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在住宅产业化项目中机电施工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加快。人们对于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机电设备的安装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的单体设备安装。而是会贯穿到整个房屋的建筑过程。因此加强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郭文哲,肖春芳.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分析[A].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

[2]董磊.浅谈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J].才智.2014(25)

[3]陈林.机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06)

第6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大赛 中职 机电专业 教学改革 技能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并不是社会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和大学内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很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从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技能要求。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以大赛促专业建设改革”的职业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

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以及将技能大赛“覆盖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覆盖所有专业、覆盖所有教师、覆盖所有学生”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本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已有6年,连续3年带领学生参加青海省中等职学校技能大赛,经本人指导过的学生在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此谈谈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如何为我校机电专业教学指明了方向。

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实现了引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它不仅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的全方位检验。

我校地处青海省互助县,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落实“培养我省产业群急需的一线技术工人”这个办学目标上,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尝试探索推进“1+1+1”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把学校办成特色鲜明、效果明显、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

打造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依据机电一体化大赛指导思想,调整课程模块化设置在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提出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要体现使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的目标要求。所以,课程设计要通过教育思想、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根据我省产业需求进行开发。结合我校情况,将课程设置分为几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学生在学完文化基础课和基本专业理论课后,设置钳工、车工、维修电工、电子电器四个技能实训模块。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取得相应模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这样有利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更贴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根据机电一体化大赛考核内容,提出技能教学方法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当代中专生的特点,突出中等职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针对机电专业职业技能教学要求,提出技能教学方法。把以学习课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会技术、完成任务为中心,以项目形式体现其教学内容。全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形式就是用PLC编程实现任务控制,所以,我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为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生产控制,制定相应的实训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实训项目,是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PLC(Fx2n系列)为例,首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指令实现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图,模拟实现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小项目,如电机顺序控制、工业洗衣机、自动轧钢线、邮件分拣系统等;然后在机电气一体化实训台进行分块练习,熟练掌握每一个单元的自动控制功能;最终目标是将各单元组合为能够实现不同生产要求的控制系统。这些技能训练都来自我们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学生对教学课题感兴趣,认识到所学的东西非常有用,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起来,从而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随着提高。教师积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逐渐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知识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机电一体化大赛出题形式,开展实训项目教学。

纵观近几年全国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试题,都是模拟企业中自动化控制要求较高的流水线生产设备设定的控制要求。当然,对这些题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可能遇到,但是对于这样的任务要求,可以拆分为几个子项目进行处理,这就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实训项目教学。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机电专业课教学实践,将实训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每个训练单元对应一个实训项目。以《维修电工》课程为例。这门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计算少,理解内容较多,动手能力训练项目较多。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生的技能训练。首先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设置维修电工实训项目;接着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其中综合应用训练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如电机与电器控制),以一个可独立进行的、有完整教学内容的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并要求有成果展示。学生要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训练。最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并写出实训报告;教师要给出此次实训项目的评价。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平时的实际技能的教学经验,这种项目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省的开发开放,我校不断探索推进“1+1+1”的办学模式,即一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年动手实践能力培训、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带着任务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参加锻炼,企业按照准职工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下企业,不仅把学生管理从学校延伸到企业,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学生和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教师从技能大赛中发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中寻求学习路径和解决办法,这是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关键所在。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也可以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应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目标,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已势在必行。本论文所探讨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改革策略的应用研究,是结合当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其实验实践教学现状而提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类的理论知识多且深、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课程而言,必须要不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份量,而本论文也是重点探讨如何开展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技能大赛是对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大检阅,它不仅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职业教育,而且让社会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以此促进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了“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松年,李恩光,裴仁清,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6):79—80.

[3]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23—24.

[4]何龙,祁传琦,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0—41.

第7篇

中国计量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休闲胜地――杭州,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而机电工程学院则是中国计量学院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是一所培养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人才,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教学科研型工科学院。

学科建设:走向国际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七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一直以来,学院重视学科建设,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同时突出计量检测的专业特色,目前已建有浙江省重点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建设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和“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中,已建成国家级的“具有计量、质量、标准化特色的机电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和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自动化”、国家精品课程“传感器技术”、国家级“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还有浙江省《电路与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4门浙江省精品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是不断增强的师资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一百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将近一半,教授(研究员)十余人、副高职称教师四十余人。此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名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标准接轨,机电工程学院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简称IET) 建立了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在全球127个国家拥有15万以上会员,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专业学术学会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注册工程师资质认证机构。自2011年3月IET在中国推出“教育合作伙伴计划”以来,目前已经有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大学成为IET的教育合作伙伴。在IET2012新春晚宴上,接过IET颁发的“教育合作伙伴”资质认证证书的李青院长表示:学院将以IET国际注册工程师认证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机电类专业的教育符合实际工程需求和国际认同。

通过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机电工程学院开启了国际化战略的新航程。

人才培养:注重实践

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现代制造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系统控制、质量监督与管理运行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秉承“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自动化专业为例,以“计-控-管”一体化为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中的计量检测、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与管理有机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追求卓越与特色并重,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对工艺的熟悉和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观念。

除了在课内,学院还十分注重学生课外科技能力的培养,以竞赛为牵引,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兴趣与实践能力。学生每年都在国家、省级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取得优异成绩。

2012年10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农谷杯”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上,由机电工程学院组成的航模代表队通过与来自全国46所高等院校的1000余名运动员的激烈角逐,取得优异成绩,其中,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竞技项目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太阳能模型飞机设计飞行项目获得三等奖1项;遥控模型双机分离定点救援项目获得团体第四名;1kg级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项目获得团体第五名;科技创新评比项目获得三等奖1项(太阳能飞机电池板最大功率输出调节装置)。另外,代表队在比赛期间表现出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展现了勇于进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获得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2年7月,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两项全国二等奖;2011年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中,学生带着自主设计的机器人作品“双层巴士”出色地完成“穿越隧道”、“跨越壕沟”、“解救人质”等多个动作,经过实物竞赛、理论答辩等多个环节,以总分全省第一的成绩获得冠军;2011年10月,机电工程学院28名朝气蓬勃的航模队员来到山东省莱芜市,参加“雪野湖”杯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遥控模型双机分离定点救援、1kg级遥控电动模型飞机载重空投三个竞赛项目及航空模型科技创新评比中,共获得奖杯3个,科技创新奖牌1个,银牌18枚,铜牌6枚,奖状35张的优异成绩,并且所参与的竞赛项目团体成绩均进入前三名……

各种各样的课外科技创新比赛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协同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面向前沿

教学与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科研条件建设上,学院拥有灾害监测技术与仪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在线检测装备校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特种设备与能源环保计量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研平台。还拥有4个中央、省财政专项建设的教学实验室,3个与国际著名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其中浙江省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一代计量测试技术与仪器研发的应用研究、仪器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旨在建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计量测试与仪器技术创新基地。

第8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机械电子工程

1、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当前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向着复合型和应用型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能将相关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应用型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应用型高等学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向社会输送了一部分人才,但也确实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这类院校虽然开设这个专业,却没有建立一套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包括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三本学生相对基础薄弱,院校没有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沿用重点院校理论深度的内容教学体系培养,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最重要的是该专业的建立旨在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一定会是他们的强项。但目前很多院校在教学实践体系中没有增加工程实践的课程更谈不上提供给学生工程实践的一线实习经历。另外,实践基地和实践目标的矛盾,新的理论和落后的教学设备之间的矛盾也是目前机电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

2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方法

从我国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等院校应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与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工程实践的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目标要考考核体系来保证。制度要准确、合理。目标要明确、可行。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研究数据来看,一名合格的工程师的培养过程大约需要七到九年的时间,这其中包括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其中工程实践的训练是这个培养过程的重头戏。在制订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时应该多方面考虑,既要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稳固,又要保证其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教学课程转设为小班教学,理论教学和现场操作结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单片机、PLC这类课程课堂配备相关教学仪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与操作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对理论理解;实验教学方面,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替代部分验证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是每个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必要环节,它对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各类实习机会及充足的实习时间。

(3)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目前,学院存在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层次欠缺的问题较突出。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是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师不仅要做到精心把握策划每个教学环节,编写实用的实践环节教材。还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要想把这两方面做好,一方面教师本身需要不断的实践学习,校方也要定期培训教师,及时将新的理论、技术引进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校方要有计划地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有工程实践一线工作的经历,以便将实际生产与教学相结合。这将是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实践基地与实践教学目标难匹配是应用性高等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教学的每一步骤都不能缺少工程实践的教学。这样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操作能力。学校应在教学设备、设施上积极升级、扩充。综合光、机、电、计算机、信息控制等方面来考虑,提供计算机测控系统、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机电工程智能检测、光电转换与通信技术等系列实验设施及相关实践环节,建立优势明显的实验室及实习基地,以供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还可积极开启合作教育的模式。即校外企业教学和校内课堂教学相结合。

3 结束语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逐步将院校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走上正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针对该专业当前教学体系现状,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对应用型高等院校实践工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尽一些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卢美俊.浅谈如何切实加强机械专业实践教学[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31)

[2] 周立新.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析[J]. 硅谷 2009(24)

[3] 林贤进. 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9

第9篇

【论文摘 要】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复合技术,常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其发展基础是要有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要求

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总称。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其特有的要求。

1.1培养目标要求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专业设置要求

按照“厚基础、宽专业”的要求,厚实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置大学科、宽口径的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专业面过窄的局面。

1.3课程体系要求

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增强实践”的要求,辩证地处理好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要增开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4教学方法要求

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2.机械电子工程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参加创新活动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参与时一哄而上,人数众多,且热情高涨,但往往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五分钟热血的情况屡见不鲜。也有很多机电类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粗枝大叶的多,小打小闹的多,起点较低。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仅是靠短时间的突击来完成,追求短、平、快,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态度,达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经验总结的目的。这显示了我国创新教育的差距。创新理念远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学生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说明高校在创新理念的贯彻与培养上还是欠缺力度,做得还是不够。

其次,从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上看,当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素养有下降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设计与绘图能力不足。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盲目,导致基本功底不扎实,同时对传统机械方面的知识有排斥心理,一味地崇尚电子、控制、软件等所谓的流行专业;二是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应用不够。学生往往只知道那些教科书或老师讲授过经典的设计方法与案例,相关领域新的思想与理念很淡薄;三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验能力较差。

还有,教师和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体,而教育体制是创新教育的基础。近些年老师压力陡增,大都面临着科研、教学双重任务,面对教学评估、项目经费任务等已经焦头烂额,而指导学生的工作量评价较低,这导致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师的负担;对学生而言,旧有的教学模式,重书本重理论,轻实践轻动手,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浮躁,基本功和实践能力差;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也显得无所适从。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是创新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土壤。

3.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通过广泛调研就业岗位群工作范围和技术领域,分析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社会人才市场现实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为依据,从而确定毕业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结构和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了“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了“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了“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机械电子学科是基于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以加强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时问内,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模块贯穿始终。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的基础学习阶段为第一、二两个学期,学生除进行公共课学习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长学习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化,学生将学习到该专业中最新、最具特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和专长学习中,学生将利用相关的实训设备进行专门化技能实训模块的培训,这些模块包含了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最新应用技术,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课外制作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特别是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开展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最佳平台。"。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工厂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等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学生在这些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我们构建了针对这些核心技术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编程、调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程序编制、程序操作和故障诊断技术。该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PLC基本知识和程序操作,同时在相关专业课中又涉及到PLC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而在相关实训模块课中学生将PLC技术综合应用到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去。在每个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有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优势学科方向。要紧紧抓住人才需求变化的大趋势,准确定位,严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培养出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周刚毅,李国平.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机电模具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105.

[2]邱自学,姚兴田,王君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J].机电工程,2005,22(12):6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