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6: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脑艺术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第1篇

笔者通过对河南高校视觉艺术专业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抽样调查、对本校上课过程的记录以及采访视觉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关于学习效果的问题,发现了三类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模糊不清的教学目的

电脑艺术设计在中国大学中的艺术系或学院作为必修课程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普及时间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短,这门学科的专业教学法和课程设置标准仍处于空白阶段。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大省,以科技为导向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在其高校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这种滞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教学目标不清晰。多数课程在为期四到五周,每周1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段中,把教会学生技能作为课程目标。一般来讲,教师会把介绍“像素”概念作为学习设计软件的开头,例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接下来,一系列设计工具的功能被逐个展示及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做没有任何艺术理论支撑的练习。“这种授课的方式被中国大多数高校运用,是由于几乎所有电脑艺术设计教科书籍只强调电脑相关技能和手法而忽略了艺术或设计理论”[2]。因此,教学方法经常被当作课程目标。虽然一些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讲述艺术理论及历史,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从掌握电脑设计技术为出发点讲解设计工具。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具体展示说明他们的观点,教师有时不得不拼凑从网络上找来的图片,最终借助设计工具完成特殊效果制作。课程结束经常以一张到两张二维设计项目为评判标准,例如海报设计,标志设计或者书籍装帧设计。非常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案例当中,由于对技术以及特殊电脑效果的过度聚焦,学生所完成的设计作品经常出现过度使用电脑特效的情况,而没有反映他们的个人艺术表达,这样制作的艺术作品仅停留在应用电脑技术的表层,失去了设计作品的艺术本质。

(二)课程设置相对落后

数字艺术在当今社会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河南省,已经有超过4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视觉艺术专业。虽然本科学生扩招不断增长,学校由于扩招带来的收益也不断加大,但视觉艺术的课程设置十年来却未有大幅变化。根据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视觉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五个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具体来讲,公共基础课也可以称作通识教育课,主要教授政治、思想、计算机等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时当中。专业基础课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教授中外艺术及历史理论,训练基础绘画及造型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包含电脑艺术设计及相关设计课程,例如海报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等,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进行学习。实习课程主要由外出实地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组成。据调查,视觉艺术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均占到毕业总学分的约30%,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共占到总学分的约50%,剩余学分由实践和选修课程组成。这就表明,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时间的短缺会极大影响学生掌握电脑设计技能及方法的能力,至于将个人艺术表达融入其中的较深层面更无从谈起。此外,今天的电脑艺术设计并不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图形图像设计,动态平面设计早已成为图形设计的另一种趋势。这意味着表现视觉艺术的媒介在不断更新,叙述手法在不断完善。同时,这种现象提示了传统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所强调的知识点已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如今的动态平面设计更强调图形与观众动作产生互动效果,而非传统平面设计只处理图像视觉信息,多媒体的综合技术运用使动态图形不仅有形态,更有声音与动态”[3]。正因为动态平面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传统封闭的独立课程单元需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将相关课程进行有逻辑的交叉衔接。

(三)先进教学设备的短缺

“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与教育投入的比率失调具有相当长的历史。”[4]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短缺首先体现在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拨款方面,教学设备的定期更新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尽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核心,但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使三者结合并实现教学效果的护航使者。尤其在视觉艺术专业领域里,电脑的硬件及软件更新对于其课程的有效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许多高校的艺术学院仍存在着此类问题,低级别配置的电脑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设计软件的速度要求。此外,一些艺术学院无法保证电脑总数匹配学生总数,这就造成了教师有时候不得不要求学生上课带自己电脑的尴尬局面。在如此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可能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电脑设计课程的方法建议

改革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前提条件是明确新的课程设置目标。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曾经提出一条经典的课程目标设置基准:“既制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5]相关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培养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第二是学生在运用知识的领域中能有光明的前景。除此之外,课程设置应具备可持续性的特质,意味着各门课程直接的逻辑交叉关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才能从中积累知识并且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五点整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办法。

(一)专业基础课程

高校视觉艺术专业仍旧需要专业基础课程来强调艺术及设计理论与历史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一个了解艺术及设计背景的途径。这些课程可以同时以传统及现代艺术理论为重心,并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理论,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作为怎样把美学概念融入数字艺术的手段,并充分理解电脑艺术设计在他们作品中的重要地位[6]。这样,便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不会将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手法相结合的难题。

(二)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概念和不同的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应该在大学一年级开始。但在河南省,此类课程经常到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才开设。在此状况下,学生可能并不能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如果多媒体相关课程可以较早开设,学生就可能更熟练掌握此项技能并更容易把自己的艺术观点融入到其设计作品中去,而不会由于技能的生疏限制了他们创作灵感的发挥。同时,“电脑艺术设计课程需要紧跟当今科技与数字艺术的趋势”[7]。现今的美学观念和动态平面设计课程应该纳入视觉艺术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类课程,例如让学生接触现实实践设计项目,是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有效方案。

(三)与设计产业联系的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的教学模式,可以从视觉艺术专业的第三年级开始建立并持续到毕业年。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这种模式更能够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字媒体相关产业中去。工作室模式教学和以“项目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在西方国家已经运作得较为成熟,它具备很强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到设计课题当中而绝非完成单独不相关的作业。高校可以经常请设计企业代表或专家来到课堂与学生分享设计趋势,或举办一些与电脑艺术设计行业相关的研讨会,并提供真实的设计项目。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作为“促进者”,能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设计问题,并在没有固定方式和局限条件下共同研究设计方案。这样,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市场需求,以便培养相关能力,为其毕业找工作做好准备。

(四)毕业设计项目

鼓励临近毕业的视觉艺术专业学生在相关企业中进行实习并寻求工作岗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是开放的,允许他们根据喜好挑选感兴趣的命题或者根据未来工作需求拟定相关题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辅助指导他们完成毕业设计。

三、课程设置改革之相关问题

除了需要对电脑艺术设计相关课程设置进行重新整合外,也不能忽视教育资金的短缺与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遗留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省,政府资金的投放与分配,不能够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依赖先进并昂贵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支持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将会因为资金的欠缺受到影响。此外,高校视觉艺术专业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比例应该削减,要增加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整体比重。思想教育及通识教育课程的过度填充可能会对此专业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相比之下,与电脑艺术设计相关的选修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因为此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并培养其设计技能。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此类课程设置所占比例也会影响未来课程设置的改革。

四、结语

第2篇

电脑图形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通常偏重于软件的操作教学,先介绍软件的使用,再演示讲解某个实例,学生习惯性的将操作步骤背下来或记录下来,然后依据步骤做出实例,这样的教程仅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态度,却很难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艺术设计专业后续创作中不可能反复使用课堂教学中的实例,所以,硬记步骤是根本达不到知新的效果的。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单一,不多变;教学内容设置枯燥,实例采用不新颖,过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措施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对电脑图形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整个课程的指挥者,正确理解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切实使电脑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他作能力,将专业知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学会用电脑完成设计想法的实现。

1.实例教学法

通过实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进行实践再探索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实践,再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最后再将理论总结用于指导同类实践。实例教学法可分四步教学:第一步选择案例,案例选择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第二步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在于与所讲知识点的贴近程度;第三步是案例演示,作为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将涉及案例至少预先操作3遍,在多遍操作中对操作顺序、操作捷径、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等进行掌握,以免在课堂演示中对错误的纠正影响学生的理解;第四步是同类案例实践,举一反三对深入理解知识点及温故知新。例如:针对“图层”内容的讲解,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选择“奥运五环”LOGO,学生对“奥运五环”这个LOGO非常熟悉,因此在运用这个实例讲解“图层”各知识点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运用软件制作的方法,教师再将软件制作要点与涉及工具进行提示,给出基本思路,使学生心中有数,跃跃欲试地尝试完成,在制作过程中,如出现大面积的对于某个知识的不懂,教师再适当提示,让学生能够完成。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演示其它解决方案,使学生豁然开朗,同时对知识点理解的更为透彻,真正感受到了即使做出来了,也未必是最佳方案,真的是学无止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求解的欲望,提高探索、钻研学习的兴趣。在熟练操作“奥运五环”这个实例后,对“图层”操作要领使用达到真正了解掌握的目的,趁热打铁再布置举一反三的实例,便宜如“太极八卦图”等,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有所挑战,以能检验教学效果的同时,对同学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真正达到了触类旁通。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不同阶段熟练和巩固知识点。在电脑图形设计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任务设置:

2.1依据重点、难点任务设置。

章节教学抓重点解难点,巧设问题,设置有助于掌握重难点知识的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任务的创设应围绕课程的基本结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掌握和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电脑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以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主,根据重难点进行阶段任务设置,布置的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实例,独立思考、操作完成。例如:电脑图形设计课程中第二章节的任务设置可以制作联想标志、工商银行标志、奥迪标志等一些几何LOGL。

2.2小结性任务设置。

章节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小结性的任务设置,检验当前阶段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对个别知识点进行补充。这一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综合性的做些简单的应用案例,例如学生感兴趣的平面宣传单、广告牌、杂志封面、或是动画场景……通过所学,得以实践,展示成就感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完成任务,学与用无形地得到体会。

2.3总结性任务设置。

在这一阶段中,知识点讲解基本完成,从工具使用的角度来讲,学生可以完成简单实的综合实例制作,知识点的巩固与熟练运用需要提高。在总结性任务设置方面,主要以命题设计为主,根据命题进行构思、创作。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动手、实践,对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得心应手,当然也会遇到困难,比如工具的深入使用,技巧的配合,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无形中的进步,使得知识和“创作”经验都有所提高。根据学生掌握程的不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对掌握程度强的同学设置相对复杂的任务,让学生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针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及时总结,及时鼓励,及时提出新的建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习惯引导法

(1)存盘习惯:

随时保存文件的习惯非常重要,电脑突然死机、电源断电等意外情况都会导致工作学习成果丢失,随时保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文件。

(2)使用快捷键习惯:

快捷键是键盘、鼠标同时操作完成效果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左手负责键盘,右手负责鼠标,左右手同时工作,能够快速提高操作速度。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优秀的设计师、绘图员,大量操作通过键盘完成,速度证明能力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专业的内涵,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快捷键操作习惯不但能为后续专业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尤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总结教学法

总结可谓是一个习惯。老师对知识点有小结,对课程有总结,目的是将重难点内容强化记忆。在中国教育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弱,死记硬背知识点,学习习惯被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熟悉方法、掌握技巧形成总结的方法,融会贯通,更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前行。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第4篇

高职学生的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情况和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现状以及造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岗位 职业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院校和与设计相关的专业在全国遍地开花。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多。表面上看,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进程远远滞后于人才需求,高等技术型人才在人才数量上与社会需求的比率还是比较悬殊的。因而,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电脑艺术设计创意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艺术设计、制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电脑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

电脑艺术设计的方向很广,有影视动漫、环境艺术、工业造型、还有平面设计等,我院定位的是平面设计方向。据调查显示,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有:广告公司、包装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师、各类媒体网站美工等。

通过对目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的人员调查统计,结合行业规则,作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要胜任上述职业岗位应具备如下职业能力。

1、知识能力

必须掌握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及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平面、三维效果图、网页等电脑设计与制作能力;具有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综合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软件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实践能力

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解决所在岗位的难题。

3、社会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配合、组织管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他人合作。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备较好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素质。

二、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的现状。

1、学习内容偏多,对设计作品缺乏创造性表现

在对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存在许多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学生作业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追求对电脑软件的操作,而忽视对设计理念的表现;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多借鉴原有的案例,而缺少对新项目的思考与创新。

2、知识结构单一,设计作品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

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平和能力上条件限制,延用了传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而适应市场需求的岗位职业能力,恰恰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最需要的。所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企业对人才实用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问题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轻设计理念及原理,一味强调电脑制作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限制以及国家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资金投入差别,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相关条件的投入明显不足。高职人才培养评估与考核将是否有实践操作经验,双师资格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标准。目前从事高职电脑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师有一些是计算机教师,他们电脑操作技术熟练,但缺少艺术素养和设计表现能力。因而教学中,忽视设计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过分强调电脑操作。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电脑操作实践,轻设计理念的现状,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手绘能力。学生在学习或工作时,只重电脑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设计缺少灵魂,作品苍白无力。

2、 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调查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学生自身对专业的学习不够深入,不够认真。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专业基础较弱,感觉到学习跟不上步伐,自信不足,转而投入到游戏、社团或是其他活动中,把学习放在了次要位置,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2)、院校与市场的衔接交流不够。目前绝大多数的专业尤其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品牌策划等行业兴起后开设的,可谓是针对市场设专业,其发展前景是可观的。然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却与市场衔接不够,缺少交流,不能更多地将学生置于市场中去锻炼,不能充分地给予学生调动创新思维和开阔创新视野的条件,因此学生的创作就成了闭门造车,没有取其精华,显得不是很成熟,因而没有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更无从谈起。

四、 提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德国魏玛市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影响全球的设计理念:“设计=艺术+技术”的完美结合,那么要求高职教师配备上需考虑到艺术和技术两方面,所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最新的艺术设计理念和电脑操作能力,还要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理念,能够把两个方面完美地融合到一起,才可以自由地引导学生表现创意,而不会受制于技术。建设一支师德良好、具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且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

2、 产学研结合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将市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本专业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在教学中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让学生面对市实际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来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可寻求与设计公司和企业的联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同时,通过校企联合进行设计专业产学研的结合,建立设计、制作与安装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样可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整合更多的优势资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感悟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松江 高职高专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职教论坛,2010.5

2、梁 伟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宿州学院学报,2011.3

第5篇

【关键词】政策导向;评审视角;电脑作品;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114-04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举办,旨在普及并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展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的全国性评比活动[1]。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得到了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在中小学校及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连续举办13届。活动围绕“探索与创新”主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和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指导经验、想法以及担任郴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评审工作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政策导向),一个新的角度(评审视角),看电脑作品的指导,与各位同仁分享。

从政策导向看电脑作品的指导

笔者认为,对于具有多年指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除了要掌握指导学生创作技巧之外,关键还要看清政策的变化,经常向主管部门提出有利于推动活动健康发展的合理建议,向学生传达活动精神、主题及意义。

(一)取消保送、高考加分缩小,对电脑制作活动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作为非高考科目,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能享受保送和高考加分政策,充分显示了学科的重要地位。以湖南省为例,获得电脑制作活动国家一、二等奖的2011级以后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高考加分也由原来的20分降到国家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2]。做了以上调整,说明国家还是很重视科技创新活动,重视科技人才。降低功利性,降低额外的“竞争力”,这样也为活动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施展才华、得到锻炼,更有利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现在高中阶段普遍实行学分制,学校教务、教研部门或团委也可以尝试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样,将电脑制作活动纳入到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学分认定行列中,这样有部门牵头组织,班主任及相关任课老师把关,指导老师认真组织系统培训,成立辅导班。学校若形成这样一个机制,我相信电脑制作活动肯定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据不完全统计,大概不到20所高校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列入到自主招生的条件中。根据当前政策形势,为突出活动的重要性、创新性,是否可以将该活动添加到更多的高校自主招生条件行列中去,提高活动知名度,进一步将活动普及,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深化。

在小学、初中阶段,有些省市一直与高考政策类似,对电脑制作活动的优胜者采取一定的加分激励措施,或以特长生的身份升学,激发了义务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地方政策促使了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要确保有很好的制度保障机制,避免走歪路。也有很多地方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如湖南省郴州市就没有这种加分政策,虽然我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工作以及成绩在全省排名还算可以,但是要立足全国,还远远不够。一是我市没有明确制定与活动相关的升学制度或激励机制,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不能有效调动信息技术老师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更不用说了解活动的规则了;二是参加活动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不够广泛。如笔者想要在初中毕业生中找到有活动经历的学生就非常困难,成立的辅导班都是由零起点学生组成的。笔者希望采取加分措施的地区继续执行下去,还没有享受特长加分的地区,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活动的普及性。特别是“取消保送,高考加分缩小”以后,更要重视义务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鼓励学生重在参与,提高电脑制作作品的设计能力,为高中阶段学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创造条件。

既然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或许也可以像“体艺特长”招生一样,在全国制定“科技创新特长生”政策,这样就有利于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相媲美。

(二)增加电脑制作活动奖励名额,拓展活动舞台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同志曾指出:从2012年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始面向国际,活动的项目设置及形式要适应国际需求,吸引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青少年朋友参与进来,成为一个各国孩子们互相学习、借鉴的舞台[3]。这标志着该活动与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一样,给我国中小学生提供了在国际上展示的机会。

像这样宽广的创新活动舞台,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所行动,如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第一次面向在校普通中小学生及中小学科技活动组织单位和科技辅导教师设立的科技创新奖项――“湖南省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奖”,该政府奖规定:电脑制作活动获得省一、二等奖的学生可以申报。为此,我省也从当年开始电脑制作活动评审意增加省一、二等奖的获奖名额,面试学生作品数目由原来的6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笔者认为,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参加活动的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作品的质量也是一年胜过一年,这种设奖数量增加,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同样,放眼全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活动指南”年年有变化,如规定各省限额报送从50件普通作品增加到60多件,作品质量年年在提升,国家一、二等奖的名额虽然增加不多,但三等奖的名额是否能够人性化地按规律增加呢?笔者认为,不要因为官方名额有限,而将一些前些年可以获得高奖的好作品排除在三等奖之外。事实上,电脑制作活动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与其他学科的做作业和学科知识比赛不同,是综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设计的过程,学生能自主研发一个作品实属难能可贵。增加三等奖名额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活动扩大参与面,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政策导向是多么重要。

此外,关于省一等奖作品的确定问题,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制度不同的是,一直以来,我省电脑制作活动基本上是待全国电脑制作活动评审完后,根据获得国家级奖的情况确定省一等奖,到今年只有两项例外。有些省级评委看上的好作品,因制度的限制被纳入到二等奖的范畴,似乎有点可惜。建议省里统一组织评审面试后,可以先确定省级获奖名单,条件成熟时,作品质量高的省份可以考虑将全部上报国家参评的作品纳入一等奖范围。

从评审视角看电脑作品的指导

笔者参加过多年的郴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作品评审,领会到基层的评审不按比例上报作品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毕竟各类项目作品的质量差距大,在上级组织部门规定组别上报总数的基础上,若按比例报送,会出现部分项目较劣的作品选上来,而有些强项作品被压下去的现象,反而影响评审质量;而省级及以上的电脑制作活动评审,由于各个项目作品质量相对均衡,按照一定比例设奖较为公平。具体评审过程是多名相关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者指导经验,结合“活动指南”中的评分标准,按照一定的评审程序,打分确认。但越是省级、国家级作品的评审,越是体现了评委的评审视角和专家口味。特别是偏重艺术性的作品,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截然不同的评审结果,也属正常。

(一)不同项目组别按照比例设奖或限制上报各个项目的数目,是否有利于各项目共同发展

以高中组为例,电脑艺术设计类作品最多,超出其他项目两三倍之多,几乎每个省都有。但其他某些项目,部分省份一件都没有。笔者认为,所有上报作品都是各省经过严格评审上报的优秀作品,为体现活动获奖的公平性,应按比例增加艺术设计类作品的获奖名额,同时应考虑限制上报各个项目的总数,以达到均衡。另外,像电脑艺术设计又分了7个子项,在大学读本科都是不同的专业,而评审时却放在一起。笔者认为,不同子项是没法比较的,何况一个艺术类专家不可能7个项目都很精通。所以笔者建议不同子项由不同的专家评审,各子项也应按比例设奖才合理。

笔者计算了一下,今年高中组入围面试的各个项目中,三维动画占本项目总数的55.6%,电脑艺术设计仅占本项目总数的13.9%,差距非常大。后又继续统计了上报全国的有效作品,电脑艺术设计接近200个,而其他有些项目100多个,甚至是几十个,而获奖总数差距不大,获奖率差距就显得惊人,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2年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上报全国参评作品情况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创作难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的三维动画、程序设计,学生选择这些项目参赛的相对比较少,评委评审时很青睐这类作品,所以获奖率高。另外,经过县市区层层选拔的普通作品,还不如直接通过网上上传的专项作品获奖几率大,因此,建议指导老师在组建培训队伍的时候,不妨重点关注每年活动新增专项项目的引导,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散选择项目,鼓励学生勇闯获奖率高的项目。这样有利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及整个国家各个项目的共同发展。

(二)有些项目涵盖范围比较广,项目内部出现失衡现象,是否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设奖

还是以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为例,因它包含7个子项,项目内部获奖状况存在失衡现象。其实上面已经提到过7个子项按比例设奖问题,具体来分析就是可以按各子项分类初评,结合项目获奖名额,权衡各子项,按一定的比例设奖。

13年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对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修改了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广告招贴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增加了展示艺术设计;二是取消了单幅作品的评选。笔者认为,单纯设计一些广告招贴等方面的作品以及单幅作品,对于存在高考加分问题的高中学生而言,显得过于简单,不利于全面展示学生的设计水平。其实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早几年,获奖的电脑艺术设计子项目中,几乎都是广告招贴设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设计范围扩大,设计水平提高了,到今年7个子项的作品都有分布,一些在前些年获奖比例很大的子项近年来出现了反常现象。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若是指导老师近年来指导学生做了些比较优秀的标志或VI(企业形象设计)却最终落选,那就需要好好研究评审视角。如今年VI设计子项仅有5个作品获国家级奖,而电脑艺术设计项目总获奖数为46个,连1/7的比例都没达到,可见项目内部失衡现象很严重。以此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使投入科技创新活动比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还难,学生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笔者曾有切身体会,但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评审视角的差异,评委的眼光不同而已,并且肯定学生:你的作品还是很优秀的。

建议指导老师根据评审视角,引导学生选择并钻研其他冷门的、近年来没有以高质量作品获奖的子项,如景观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以及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服装设计等,说不定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不管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如何选择,都是围绕“活动指南”评审标准执行的

我省组织作品评审,都是从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每年有一批新的专家入库,保证年年有足够的评委参加评审工作,原则上同一人不能连续三年担任评委,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公正的评审,也为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每年成立一届评审委员会后,主管领导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操作,评审视角要突出“探索与创新”主题,围绕“活动指南”评审标准执行。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举办13届了,重复选题,缺乏创新的作品很难获奖,原创性内容高且能从作品中看出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才容易脱颖而出。电脑技术运用不恰当,不注重艺术美的作品是难以获胜的。建议指导老师紧扣活动主题,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指导学生,相信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大部分评委看重,让你的指导水平、学生的设计能力大放异彩。

第6篇

关键词:电脑设计;设计艺术;艺术表现

1 电脑设计概述

电脑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源起于电脑图形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电脑交互式图形技术的原理和机制,提出了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这一概念,确立了电脑图形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重要地位,奠定了电脑图形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使其广泛应用。现今的电脑设计仍是以交互式电脑图形技术为基础继续发展。虽然今天软、硬件的水平都已交互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峰,但显示系统的发展仍是人机交流的主要介面,而未来电脑智能程度的发展将促成人机介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更加高级的电脑将学习理解人类的动作、声音,甚至表情,另一方面,视觉显示将不再是人机交流的唯一通道。不过当下,仍需要人们先去学习、理解电脑,然后才能用它进行设计表现工作。

2 电脑设计的特性

电脑设计无需尺、规,却能更加规范和精确;无需笔、墨却能表达同样的内容。电脑使设计的概念和机器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构思至着手,由打稿、制作至完成、输出,它们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因此,电脑在当今的艺术设计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电脑设计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高效且精度高。电脑设计取代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效快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设计行业,提高效率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据统计,电脑设计使设计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工艺的设计周期缩短了五分之四至十分之九,效率平均也提高二至二十倍。电脑设计的另一特长是精度高。现行的高档PC软件的精度可达到小数点后的十几位,可以画一张等比例的世界地图。

(2)丰富的色彩表现。硬件价格的降低使二十四位色易于被人们接受,它意味着一千六百多万种颜色可供屏幕选择,丰富性可想而知。

(3)演示便捷。电脑的通用性和真实感使使用者更多的参与其中,引导着使用者走进一个虚拟的空间来欣赏设计者的作品。而使用者的广泛参与又使设计这种社会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社会化,电脑将最终促成艺术设计民主化理想的实现。

(4)保存方便修改快速。电脑设计能迅速完成对任何局部的修改,无需像徒手方式那样从头来做,可随意复制而且保存方便,可在计算机上通过复制、镜像、旋转等命令反复寻求变化和组合方式,从而达到众中挑一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3 电脑设计在设计艺术中的定位

电脑技术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比传统的手绘表现方式快、精、准。所以,只有精通各类设计软件的操作,才能更好更充分地表现艺术设计的需要。但有时部分人过于沉迷软件的学习,忽视设计艺术的创意,这显然有悖于专业人士所为。举个例子,社会上有些人一味追求电脑美术设计技术的操作,甚至纯粹就以操作美术设计软件为生,认为会几个设计软件就是会了艺术设计,所做作品,体现不出艺术性,更缺乏新的创意。亦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与想法,没有想法,没有创意,忽视设计的基本原则,未曾意识到创意是艺术设计的灵魂,以为电脑什么图都能做出来。所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要强调电脑设计软件只是工具,无论它有多少功能、有多么先进,但它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思维,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和创作激情,多么神奇的各种功能也代替不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脑,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决定着设计的艺术效果。Photoshop也好,3DMax也好,一把锤子也好,一支笔也好,在不同的设计师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仅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是设计者驾驭电脑软件,而不是设计软件驾驭设计者。

4 电脑设计离不开手绘表现

在电脑设计中用软件进行草图创意时往往不如用手绘来得快且生动。因为草图设计是表达创意构思的过程,所以在电脑设计的构思、构图设计阶段,应该多思考,多用手去勾画,待草图确定以后,再启动电脑设计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在软件运行处理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出现草图设计时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启发设计者的思维,有利于创造出更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作为一个现代艺术设计师更要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手绘表现能力。

5 结语

设计艺术无论在观念上、功能上、还是在语意和形式表现上,都受到各类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现代电脑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电脑设计将逐渐更深地融入到现代设计艺术的潮流当中,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越来越深入,艺术与科学一并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亦可说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或许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电脑设计的介入使设计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形成,以往贯穿于设计艺术中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需求。人们对于设计艺术的态度己经不再是基本功能、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的是希望其能够标新立异,并更加个性化,信息化,更加关注新的形式语言的构建,满足个人心理层面上的需要,使电脑设计与设计艺术更好的融合统一于艺术创作始终。

参考文献:

[1] 潘文祥.电脑设计的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0,14(1).

第7篇

    论文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美术的产生,对传统艺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在此情况下,本文提出要以一种博大的胸怀、相对的视角、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这种影响:既要继承传统的艺术思想,又要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剖新。

    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绘画、雕塑等形式是美术创作不可动摇的表现基础,是作为记录形象的最佳手段。美术与画笔从来就好比鱼水关系不可分割。西方美术史更是在很长时期把模仿客观对象的古典写实主义技巧作为表现主导。

    然而,这种以笔为创作媒介的表现方式保持到19世纪却受到严重的挑战。1826年,法国人普斯用曝光法拍下了人类不用绘画而用阳光得到的第一张照片。从此,摄影像一棵大树,根植于科技的土壤,在艺术的春风雨露中发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文化艺术观念的更新而蓬勃成长起来。照相术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普及对以模仿为主导观念的传统艺术无疑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其惟妙惟肖的纪实本领远远超越了写实绘画的能力,以至于有人说:“传统绘画在对客观事物的忠实与再现上与摄影相比是何等的无力!”就连写实主义优秀作品《父亲》也不可幸免地被人评为“给人的感受不过是一张比较精彩的写实照而已”。不可否认,摄影作为l9世纪新的艺术创作载体呈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它以其丰富的造型能力成为大众手中选择美、捕捉美、塑造美、再现美的有力手段,给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摄影挑战写实绘画,导致写实绘画的解构和现代绘画的兴起,那么真正造成传统艺术家们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则是一百多年后电脑美术的诞生。

    20世纪人类最伟大、最卓越的技术发明是计算机。计算机自问世以来,开辟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在短短的50年阃,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广泛深入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当然包括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电脑美术因此应运而生。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外围配套设备为主要工具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它能取得普通绘画工具和摄影无法取得的无以伦比的绝妙色彩和魔术般变幻无穷的形式,而设计速度却较传统美术创作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从Photoshop到Corel Draw,从Auto CAD到3DSMax。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你可以轻点鼠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随心所欲变动,也可以在几尺的荧屏前创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可以既不用胶片又不用冲洗得到超现实数码影像,还可以抛弃纸笔创作模式给小朋友献上精彩的《玩具总动员》……。总之,你所想表现的内容和东西,几乎都能在电脑里数字化生成。古人把对再观美好事物的愿望寄托在马良的“神笔”里,而电脑美术似乎将他们当初的梦想变为了如今的现实。因此,电脑美术一产生就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正当人们沉浸于“网络伊甸园”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乐趣时,一部分人却产生了忧虑和迷惘:面对“摄影昔冲写实绘,电脑今震抽象画”的现状,真不知传统艺术殿堂还能挺立几时?电脑美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否会令21世纪的传统美术工作者失业呢?长期以来形成的纯美术的各种门类是否会逐步消失而被新生的电脑美术所替换呢?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当前的艺术工作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这是当前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无法回避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碰撞,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博大的胸怀、相对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正视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电脑美术的产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设计效率和设计自动化水平,而且大大拓展了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段,产生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效果。各种艺术设计门类——广告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一都因电脑这一媒介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突破了自己那门艺术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显身手,使现代艺术设计以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艺术家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前讨论设计方案,观察任一角度的设计效果,欲将设计方案缩小、放大或转换角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同时还可通过修改设计方案的各种参数来随意修改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佳设计效果。英国美学家鲍桑葵说:“任何艺人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到特别的愉快,而且赏识自己媒介的特殊能力。”计算机使艺术家们如虎添翼,增添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电脑艺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对艺术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给传统绘画带来了好处:它既可以综合各种创作素材,又可以对比各种色彩,还能够突破传统的技法。随着艺术软件的不断开发,这种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伴随着大艺术时代来临的,是艺术院校教育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受传统学院派绘画影响很深,就连不少设计学科也一直沿用绘画绘图为主的单一训练手法。网络艺术的兴起使我们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统一的教育观作为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李政道博士曾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新世纪将唤起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综合创造力的认识,在其相当丰富的土壤中达到美术创造探索的高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才能不仅扩大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这一本质课题上去。因此,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学子,无论立志成为设计师还是纯艺术工作者,都应当学习、了解和能够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大众文化生活服务,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

    现代科技虽然对传统美术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科技的运用,只是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工具的使用,对一种技术的掌握,而真正要创作出有价值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关键还在于对人的艺术层次的提高。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以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将深刻的艺术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才能走到艺术创作的终点。艺术之美不仅是形式之美,而且更是人文之美。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具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较强的表现能力,要打下坚实的艺术功底,熟练掌握各种艺术技巧。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只是去掌握一门技术和一两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那就只能是机械性的重复或是模仿性的制作,决不可能刨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家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品来。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虽然电脑美术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但是传统美术仍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各门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美术史发展至今数千年.留下了各种艺术门类、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表现手法。国画讲究“皴擦点染,干湿浓淡”.西画讲究“虚实松紧、光影线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传统美术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表现性。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发展。无论多么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其根与源都牢牢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由于人们审美观念不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艺术需求和爱好:有的人喜欢传统艺术.有的人喜欢现代艺术。所以我们不能提倡一些艺术门类抛弃另一些艺术门类,而应让各门艺术种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使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和人们的不同爱好。我们相信,传统绘画只要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要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不但不会消亡,而且一定能够成为一种高雅时髦的文化需求更加被大众所喜爱。

第8篇

关键词:橱窗设计 教学改革 思维方式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44-01

1 对教学现状的分析

高职学生一个普遍现象是不主动思考、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创造力不强,发散思维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美术基础差对动手绘制的课程感到畏惧,做作业没有信心,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作为设计类的专业教师,教学中应努力寻找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根据橱窗广告设计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研究探索理念、模式、内容,更好的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不能对其产生偏见,认为他们是缺少艺术细胞的朽木,而放弃对其的责任。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的学生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是塑造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电脑设计有盲目崇拜,认为手绘课程不重要,而电脑才是万能的错误认识,轻视手绘训练。如项目设计中,手绘草图往往不喜欢画,而直接进入电脑效果图阶段,要求做五个、三个方案,不愿意动脑筋加强锻炼,只是做一两个来对付,对以这种现象,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做思想工作,严格要求,让学生认识动手的重要性。

1.1 教学现状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极具重要性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产品与消费于设计需求是相生相伴的,因此橱窗设计呈现出需求越来越大的状态。

橱窗广告设计既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课程。包括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空间陈列等方面。在这门课程中要求对道具、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橱窗的最终设计目的。因此要综合多个专业特征而不能照搬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教学模式。

2 橱窗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重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基本理论后让学生积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过学生思考,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关素材,倾听他们的设计意图与方案构想。以鼓励的态度给学生相应的意见。和他们一起思考遇到问题,以平等合作的形式启发他们完善方案来指导作业,课堂中的老师角色就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通过课上完成短时期专项训练强行激发他们去思考,以立竿见影的作业形式带领学生快速反映。由调动小部分学生积极性从而带动全体学生。

2.2 强化实践教学重在电脑与手绘相结合

电脑艺术设计不但不能摆脱手绘,而要加强手绘能力,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多学生对手绘天生的畏惧尤其是高职学生,很多学生甚至蔑视和逃避手绘课程的训练。老师应该在最初就应该有意的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手绘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应该以手绘为主示范教学,加入少量的电脑辅助,来解决高职学生手绘能力偏低的问题。同时必须要求作业工整、细致、干净,作业保质保量。刚开始有些学生从来没裁过纸张,不会科学利用工具,裁的纸就折一下就用手撕,象狗啃的一样。作业程序稍有复杂,作品就布满污渍、折痕,不堪入目。这就需老师严格要求,同时示范,有细节、有步骤的教学生怎样绘画制作。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从而提升设计水平,这对工作以后的设计生涯大有益处。

2.3 培养设计的创新性,不断发掘新材料

新型材料的产生和利用能给橱窗设计注入新的血液。在橱窗设计的课程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对材料发现和应用,因为不同的材料产生的特殊效果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效果美在作品设计中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更应该对新型在材料不断认识和发现,掌握材料市场的动态,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纸张乃至各种物质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培养学生养成对心材料的探索兴趣,紧跟时代步伐,使作品具有时代特征,创新性自然就加强了。

2.4 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维的背景设计、三维的道具设计以及与商品相结合的空间设计无不是橱窗设计的重点。但是设计基础并不牢的高职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欠缺很大,加强三维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的重点。对各种体的表现如切割、组合、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以及空间的设计等,都能够加强学生道具设计能力和整体橱窗形象的把握。

2.5 发挥实训优势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训是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师积极应该利用试训的优势。加强实训、优化实训。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实训的制作规范、操作技巧等,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分析,使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认真观察指导,掌握学生在实训中的实际情况,及时和正确对学生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对症下药”这两点教学要领。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各种学习状态、心理思想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实训做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中培养起来,教学效果逐渐显现,教学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3 结论

设计是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教学更是应因人而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是设计类的课程难点也是重点,以上的经验在教学中曾经指导了教学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不成熟,尤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橱窗设计教学体系来说,还远远不足的,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北京:教育部,2006-11-16.

[2] 设计教育究竟如何进行[J].艺术与设计,2003(46):99.

[3] 人文素质、全面能力及人格—— 访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产品设计,2003,(3):53-54.

第9篇

关键词: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109-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高校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高校应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办出特色。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长期以来,我们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然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专业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学生需求。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调查,根据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总体上可以将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分为三类:1)有继续深造愿望的人,约在10%左右,这个比例可能会有所提高;2)希望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人,约在60%左右;3)具有一专多能特质和愿望的人,约在30%左右。由此可见,培养跨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是有学生需求的。

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市场需求。通过对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的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图文公司、广告公司、建筑效果图设计公司的广泛调研,市场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主体主要是那些规模不大的私营、民营高新企业,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即企业创意掌握在几个人或者几个团队手里,在创意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制作人员,目前就业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主要是兼通技术和艺术的技能型的生产制作人才。而这些正是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

从就业竞争力上分析,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具有独到的竞争优势。跨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比普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多了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实践,比艺术设计专业多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设想能否重新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原有课程体系,引入艺术设计专业资源,发挥协同优势培养更具有竞争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

1 现状分析

从麦可思的调查数据表明,近三年来全国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偏低,在所调查的18个专业门类中,2011-2013连续三年的数据分别列倒数第3、4、3位。这些数据表明,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未能与产业实际需求相对接,从而造成了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又遇到就业难的问题。

对浙江地区图文公司、广告公司、建筑效果图设计等公司调研中还发现上述公司员工基本是以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主,工作流程一般是设计部门构思好样品交给生产部门来制作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负责设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负责将创意制作成作品,实际工作中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有下述问题:

理解作品困难,与设计人员沟通交流受限。一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不开设艺术类课程,由于缺乏专门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软件制作中经常遇到设计作品理解困难, 与设计部门人员沟通设计思路不畅、合作交流困难等问题。

专业晋升渠道受限。在多媒体制作岗位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如果想在专业上提升到电脑艺术工程师等岗位很困难,缺少艺术设计知识就决定了计算机操作人员始终只能是处在一个软件操作的层面上。艺术素养的欠缺已成为计算机毕业生岗位升迁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作品创新性不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侧重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方式,学生项目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软件的熟练操作,而不是项目本身的创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完成设计部门创意的作品,工作独立性不强,这在一些没有设计部门的公司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艺术素养上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加入一系列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设立跨专业联合培养项目,让学生接受更多的艺术素养培养和实践,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方面的复合,满足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跨专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在人才模式上要进行有效、大胆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开设一系列计算机与艺术相结合课程和设立联合培养项目的形式,发挥两个专业的协同优势,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复合。紧紧围绕跨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理解数字艺术设计的工作流程,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依据上述原则,设计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

在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提出了3个联合培养项目的切入点:图像处理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联合授课、毕业设计联合指导、特长生联合培养。

构建以跨专业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跨专业联合培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课程,核心课程的联合授课是实现跨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桥梁。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是单独开设一两门课就能解决的,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也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中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一条连续的线,能将艺术知识学习渗透到今后各门专业课程中,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跨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也不是以其中一个专业教学计划为主,然后替换几门另一专业课程,这需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符合当前企业需要的跨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增加一系列计算机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如电脑美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创意基础,电脑艺术设计与欣赏等。图像处理岗位核心课程要求与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授课,改革原有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跨专业培养匹配的课程标准和授课模式。

开发以跨专业为特色的系列教材。完成跨专业联合培养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重点,也是难点。跨专业联合培养课程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课程和艺术课程叠加,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角度去学习艺术类课程所包含的个性化内容在两个专业现有教材里面都没有,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跨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教材几乎是空白,所以在专业教材的选用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必须根据跨专业培养的进程进行相关特色教材建设,包括实训教材的建设。可在原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培养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特色教材。

跨专业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教学涉及两个教学部门,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差较大,因此衡量跨专业教学模式成效需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需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并制定和审核跨专业联合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配套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跨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做到全程监控,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对方案做出动态的调整。

3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3.1 跨专业联合培养项目选择与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融入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常规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是以周为单位进行编排,集中阶段性授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是学期为单位进行编排,跨专业教学要解决这一矛盾问题。结合两专业的情况可先从核心课程的联合授课、毕业设计和学生第二课堂进行合作,设立PhotoShop图像处理联合授课、3ds Max效果图制作联合授课、毕业设计联合指导、特长生联合培养等联合培养项目。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艺术设计专业在该方向上一般有广告与图文工作室、包装与装帧工作室,VI设计等工作室。可将课程分为软件操作和项目实训两部分,前一部分由计算机专业教师完成授课,后面项目实训部分授课由艺术设计教师为主,计算机教师为辅,进入相应的艺术工作室完成教学。教学中可将艺术知识点的讲解以计算机应用的案例为背景,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艺术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提高对艺术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兴趣。项目合作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工作室项目教学的整个流程,包括前期的项目社会调研、作品设计的思路和实现。3ds Max效果图制作项目合作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艺术设计教师三维快速建模的思路和方法、材质调配、光影设置的原理等。

毕业设计联合指导项目可由两专业的教师一起给出课题供学生选择,要求两专业学生交叉组队选择课题,通过一起设计、一起制作,形成团队意识,让两专业的学生提前融入以后的工作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提前适应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作过程,而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能领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表达的内容,培养他们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

特长生联合培养项目主要是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和外接企业项目两方面,要求两专业学生交叉组队参加科技竞赛和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融合两专业学生的优势。外接企业项目可通过工作室如计算机特长生工作室等窗口实现项目的申报和承接,由校、企双导师平时领着两专业的学生来完成此类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3.2跨专业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监控

在跨专业联合培养研究与实践中,加强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使联合培养的各环节处于全面受控状态,有助于不断改进和提高联合培养的质量。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学校教务处、规划督导处和两个二级学院的相关教师组成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建立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负责联合培养教学各环节的日常监控,主要包括教学环节标准的审核和日常教学督导。教学环节标准的审核包括跨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制订的标准、跨专业课程体系审核、联合培养项目的选择、跨专业培养课程标准、工作室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标准、特长生联合培养方案等方面。

建立校、二级学院和教研室三级督导机制完成日常联合培养教学督导工作,教研室专门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督导工作。日常教学督导采取包括听课、召开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多种方式,自查与他查相结合、集中定期监控与随机监控相结合、教学督导与学生反馈相结合等方法,对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全程监控。

3.3跨专业联合培养教学质量评价

跨专业联合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分析和评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是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关键的环节。跨专业联合培养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应紧紧围绕此目标,借鉴国际著名学者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柯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结合跨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特点加以改进,用于跨专业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上述模型让联合培养项目从一开始就定义出可见的、可衡量的指标,这也为整个跨专业联合培养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架构,使联合培养的实施不偏离方向。在整个三级评价过程中,都要求联合培养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全程参与。其中针对艺术素养提高的要素设立相应监测点,如色彩布局、建模水平、立体构成、光影设计、材质调制、艺术创造力等,对联合培养试验班级和日常教学班级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作品展示是艺术设计专业通常采用的成果汇报形式,因此联合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侧重跨专业培养课程学生成果的展示。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和上机的期末考试的做法,由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依据联合培养课程专业能力考核标准,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考核,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考核,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实际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施方案。从2010年开始,以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联合培养项目进行了实践,实践成果说明通过设立联合培养项目,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由于学校不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相差很大,教学资源和专业特色有明显差异,可在一定区域和条件下形成一套完整的跨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资源,让其他相近学校共享。

参考文献:

[1] 周子立.杭州地区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供需分析[J].计算机教育,2009(9):34-36.

[2] 曹静.计算机专业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26):66-68.

[3] 黄曙荣,花锋,安晶.基于“卓越计划”的计算机专业“C+X”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23):106-111.

[4] 刘敏,蒋文蓉,葛晓敏.跨学科复合型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第八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2012:76-80.

[5] 张爱玲,陈向平.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14(5):28-29.

[6] 刘平.对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13(5):76-79.

[7] 张永东.教育科学的分化与综合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1997(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