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3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态景观设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水库景观;生态;设计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市民日常光顾的休闲佳处,总库容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万立方米,坝体采用直立式石砌,外加混凝土结构,原设计使用年限50年,已超期运行10余年,坝体出现裂缝,现为三级危坝,2010年6月开始工程加固,并对库区进行清淤,加固后的某水库将会常年保持较为稳定的水位,为此对周边环境进行规划,以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提供一个更加优美的亲近自然的场所,同时对改善库区下游河岸的景观创造条件。
2 现状分析
2.1 有利因素
2.1.1 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某水库,无论乘车或是步行,均具有较高的可达性;
2.1.2 充足的水源,洁净的水质。库区周边无工矿企业,只有很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质优良,较大的库容,稳定的水位,可为人们提供极佳的水上娱乐场所;
2.1.3 优美的周边环境:①该水库三面环山,围合成太师椅状,群山秀峰均倒映水中;② 茂密的植被,富有季相变化。沿库区周边一侧以柏为主,旱柳、毛白杨、臭椿等高大乔木点缀其中,另有木瓜、紫叶李、紫薇等花灌木,林下则有黄荆、羊胡子草等等;③ 水库周边坡度变化丰富,既有嶙峋的危岩,亦有坡度平缓舒适的坡度,为创造多样性的景观创造了条件;④ 富有特色的石景观,浑厚拙朴造型,多变的图案纹样,无论石的体量大小,单独置放,还是群体组合,均可成景;⑤ 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白墙灰瓦的底层民居,随形就势,因地制宜,点缀于苍松翠柏中,淡泊典雅;⑥ 特殊的小气候为丰富该处的植物资源创造了条件。
2.2 不利因素
2.2.1 交通问题。公路宽约7米,车流与人流的混用,给行人造成极大的不便,尤其是高速下行的游览车,对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2.2.2 沿库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导致人们具有较少的亲水机会。如沿岸西侧较大面积的苗圃、东侧游人大多沿现有步道游览,未提供近水的游步道;
2.2.3 库区植被种类较为单一,缺乏特色;
2.2.4 自然山石的利用不够,主要体现在挡土墙及部分汇水河道两岸多采用块石砌筑,并且为形式单一的直立式;
2.2.5 库区周边的生活垃圾及游人的废弃物有侵入水体的迹象。
3 规划设计理念
作为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该水库周边景观的建设应遵从“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尽量减少人工化成份,以景观的生态恢复为原则,充分发掘周边的历史文脉,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集休闲、娱乐、参与于一体的亲近自然的空间。
4 规划设计内容
依据库区周边环境的特质,以尊重场地的性格为主,适当改造,将库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呈翡翠项链式结构:
4.1 水石相映
该区位于邻近大坝的一块相对平整的台地上,设下沉台阶导入,现建有伸入水中的双亭一座,该区以纪念为主题,布置一小型广场,内容包括:将原有的兴建水库的石柱碑刻复原;利用雕刻加固工程碑记;利用该处坡度较大的特点,利用台阶或台地的形式设置亲水平台,以适应水位的变化,将现有的石块散置于台地的周边;涵洞出水口亦利用石块铺砌,犹如石河从山涧流出;库区满容后形成的瀑布景观;坝底石亭,对现有的出水口隐蔽。
4.2 水上俱乐部
利用现有苗圃地势平坦的有利条件,在突入水中的另一台地上布置游船码头,游船码头伸入水中,宽近1米的平台可兼作坐凳使用,并设花架与售票处(兼小卖),其他内容包括:卵石健身路、大树下的小铺装广场、仿木平桥、石桌凳等。
4.3 幽簧泉韵
该处位于临岸西侧的上游地段,地势平整的台地之上,包括林下铺装广场,在现有的木瓜树林适当移植,林下布置桌凳,并散置几个石磨盘,唤起人们对乡情的回忆。附近临水的一大型石上有一汪泉水,几乎常年淹没于水位线以下,为此在该处设置其复制品,并开小溪,其他内容包括:石板桥、花架、竹木门扉、竹林等。
4.4 休闲垂钓区
位于库区东岸,植被繁茂,受外界干扰较小,以自然景观为主,设小游步道将人们引入水边,将现有石块散置于岸边,作为垂钓处。
5 道路系统
现有道路包括库区西侧的车行道及东侧的步行登山路,经改造后人们可实现西侧与车行混杂的现象,经由卵石路及林中的台阶可直接到达库区的上游,沿途并有一定的停留结点,东侧通过新辟步道将游人引入水边,在道路的选线上应因地就势,尽量减少对树木及立地条件的破坏,能平则平,台阶材料应利用条石或水泥塑木,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高度融合。
沿路相对平整的地段设置小型集散休闲广场,采取疏林铺装形式(如卵石铺装或片石嵌草铺装等),林下散点山石作为坐凳。
6 竖向设计
库区的竖向设计以简洁、自然、安全为原则,以恢复自然地形为主,将自然山石、水、植物有机融为一体,尤其岸边的处理,以自然式驳岸为主,应做好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间周期性淹没地段的处理,水上俱乐部景区,由于坡度较大,采用现有山石做成二级平台或挡土墙,但应特别注意压顶石的摆放,彼此之间的朝向、体量搭配等。
7 休憩设施及小品
休憩设施:该区以恢复自然地形和植被为主,仅仅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就地取材,利用自然山石,作为桌凳,其造型以原汁原味为主,局部地段略加雕凿,增加使用趣味的多样性;于小型码头处设售票房一座,兼有小卖部功能,同时在小水塘东侧林下的一块小平地上,建踯躅亭一座,采用木质材料,作为游人休息及避雨的去处。
垃圾筒:可选用水泥塑木或塑石形式。
排水井盖的处理:将库区东侧游步道上的笨重的水泥井盖去掉,利用花岗岩块石代替,或者作为仿树桩形式。
照明:利用低矮的、以花岗岩石材做成的草坪灯,主要布置于库区西侧地段。
8 植被规划
该水库周边植被的恢复与选择,应是库区周围植被的延续,因而对现有树木保护保留的总体前提下,进行景观伐,应做到以下几点:① 减少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的植物,以表现当地植被特色为原则,如泡桐及现有苗圃中的雪松,宜移去,更换为华山松、水杉、黑松、五角枫等;② 适当增加花灌木数量,如紫薇、迎春、连翘等,临水处点缀一定数量的垂柳;③ 为改善植被的季节变化,加入一定数量的变色叶树种,如银杏、柿树,并在山崖地段种植黄栌、柘树、胡枝子等;④在库区西侧各景区点缀竹类,如刚竹、早园竹、淡竹、阔叶箬竹等,并利用小气候特点,点以南天竺、红枫等;⑤ 草坪地被的选择以野生为主,林下地被除了羊胡子草外,可大量栽种麦冬,同时种植部分蕨类植物;沿库区的石砌墙体利用络石及爬行卫矛、蔓蔷薇进行垂直绿化;⑥ 西侧沿路视线的组织:隔适当距离,种植相对低矮的植物,留出“视窗”,增强水库对乘车旅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国外最早提出关于养生景观概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于健康花园的研究,当时养生景观尚处于启蒙阶段,克莱尔•库珀•马科斯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出版了3本关于健康花园方面的著作,其中他在《康复花园:理论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健康花园应从传统医学中寻求帮助的理念,但是由于园林设计师几乎没有接触过传统医学,所以迄今为止健康花园的设计也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我国始于神农、黄帝时代的中医药学,经过前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科学体系,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学像棵参天大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博大精深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技术饱含其中。
二、养生景观的定义
中医学方面对养生的定义为: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能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现代社会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步向可持续发展、具有地域和文化特征的方向发展.
三、设计理念
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湖南健康谷养生度假区是以健康养生文化为主题的度假活动区,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景观营造与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文化养生等养生内涵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休闲娱乐、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互动体验与于一体的养生度假区.可看作是一个有特色的“健康花园”,为人们营建了一个健康养生和教育培训基地.
四、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关键词】寒地乡村;生态景观;崔家村
一、寒地乡村景观的特性分析
景观能成为景观在于景观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之中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所以景观必定具有满足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学特性,同时它还要具有一定功能,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此外,还需具有生态文化的特性,这样的景观才能持续稳定的发展。寒地乡村景观的产生、发展、演变,也说明了其具有美学特性、功能特性和生态环境特向。
(一)美学特性
寒地新农村的乡土景观具有朴素的美学特性,这种美学特性是任何艺术品都无法取代的,它是一种自然美、人文美、生活美的体现。
1.自然美
乡村景观,是人们对生产和生活中的自然景观的美化和深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本次训练项目选择的崔家村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自然美,如下图所示。
2.人文美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体现出人文的内在价值。人们在乡土景观中最容易读出人类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大多舒畅恬静且极富生活气息,因而具有特别的魅力。寒地典型案例如雪村。
3.生活美
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区域的发展、资源和各类活动相互联系。乡村生活近年来也被很多都市人视为忘却烦扰,适其闲情的一块净土。
(二)功能特性
乡村生态景观是长期以来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其中适应历史发展,功能性和实用性强的部分就得以留存并发展。
1.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是乡村景观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乡村景观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创造,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事物,对阳光、土地、植被和其他自然元素进行利用。
2.文化传播功能
乡村生态景观是居住地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空间格局,是乡土文化习俗的外在体现。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发展能有效促进地方文化的延续和传播。不同地域的乡村生态景观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能让人更透彻、深层次的了解地方文化、地方行为和当地特色民俗。
(三)生态环境特性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过分单纯的追求经济使得寒地乡村浓郁的地方特色逐渐消失,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生态效益
乡村自然作为一种次生自然,在规划设计中,不要片面追求景观效果大量运用新产品新技术,要保留其原有乡土气息,保护原生态亲近自然。
2.节约资源功能
将源于自然的景观元素,原汁原味的运用在设计中,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毫不逊色于其他类型的景观,又因其取之自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就小,便于维护。可行的做法如下图所示。
二、寒地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一)保护原则
全面保留乡村生活的气息,客观反映地域特征和社会状况。但是考虑到可实施性这个保护是选择一定范围的,乡村生态景观的魅力正是其长久以来发展过程中被选择下来的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二)发展原则
在集中保护之外还应有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部分,适应传统的同时更应包容现代生活。应发展的原则,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使得新型寒地乡村生态景观在现代生活的要求下活跃起来。
(三)补偿原则
补偿实际上是在原有乡土景观基础上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而这种设计方式往往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对于补偿的有关方法和措施的研究,促进了设计的景观环境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不破不足以谈修复,不立不足以论补偿。
(四)再生原则
再生是指对已经破坏或消失的环境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进行人为的修复和重建,并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改善受威胁或受损的景观系统的功能,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寒地乡村生态景观的再生是极为必要的,只有保证物质人文和精神人文两者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寒地乡村文化景观的价值才能得以保持和延伸。
三、结论
乡村的发展对于农业大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美丽乡村”可以减少乡村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环境的冲击,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景观。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对长春双阳区崔家村实践调研与乡土特色文化的挖掘结合对寒地乡村的生态设计研究,提出以保护,发展,补偿,再生为设计原则,设计材料以乡土材料为主,既能与周围环境协调又做到了生态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P.乡土化景观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2] 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城镇风貌与建筑设,2005
[3] 李佳艺.寒冷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念[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
[4] 李,徐析.论乡土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J].山东林业科技,2008
该论文为2016年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训练项目《双阳区鹿乡镇崔家村“美丽乡村”寒地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吉林省教育厅)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设计原则;错层建筑;复合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住宅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新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风景中的焦点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居住小区应各遵循总体布局、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绿化生活以及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1.高层景观设计原则
1.1 人与自然相协调
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1.2 注重人性化
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1.3 体现生态化
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总体设计
2.1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高层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中,首先应当避免将住宅建立在不适合的建设场所,减少由于区域选址不当而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鼓励改良和开发各种废弃土地,维护用地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合理有效的发展。在现在的生态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的要求。现在住宅的居民楼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对居住景观和居住的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在小区的生态生态设计中主要要体现景观的宜人和美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的考虑楼等的高度和俯视的感觉,对色彩和模块要严格的控制和分析,确保在设计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各种不同色彩和不同形状的植物类型进行搭配。
2.2住宅绿色空间环境
作为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住宅小区一般都分为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两种,在生态环境体系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分析,在生态功能的设计中更是不同于公园和其他的人文环境设计因素,要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3.景观连廊,连接错层建筑
3.1连廊连接方式
刚性连接是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最强的一种。它加强了连廊与塔楼之间以及不同塔楼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连廊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现有的大多数的工程中,连廊与塔楼之间也都是采用的刚性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的连廊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恒载、活载,更主要的是协调不同的塔楼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不均匀变形。这时,连廊与塔楼连接处的节点受力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并且上、下弦杆的轴力和弯矩还会构成很大的整体弯矩、剪力。这就要求连廊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才更适合采用刚性连接。
3.2错层建筑
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60cm的高差进行空间隔断,层次分明,立体性强,但未分成两层,适合大面积住宅。平面规则的剪力墙结构,当纵横墙体能直接传递各错层楼面的楼层剪力。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房内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各个空 间是用几级台阶联系在一起的。成为风景中的焦点
4.多层次空间
4.1构成的空间界面对空间轮廓的丰富作用
作为多层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临界面,空问界面自然地成为人们的视野屏障。在不同方式下,不同空间界面可以围合成效果迥异的空间轮廓,产生区别很大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将两种以上的间界面各自相应地加以组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奇的空间轮廓,会强化人们对视觉空间的异样感受。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如通风、采光、照明、声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轮廓。此外,采用界面还要充分地考虑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产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目标。总之,通过空问界面限定空问进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轮廓是当前多层建筑视觉空间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4.2多层建筑空间利用结构框架创造开放空间
在现代建筑艺术的创作中,结构技术和新结构形式的运用提供极大的便利,建筑师可以充分地去考虑人们在视觉活动和观赏活动中时,为空间艺术处理和营造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为了实现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再:融合、相互渗透,在规整结构布置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放部分空间界面也是现代建筑视觉空间创造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利用特有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师在多层建筑的不同部位创造出半开放甚至是开放的空问。
5.复合空间,立体园林
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复合空间,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复合空间实际上是指景观构成中与人的活动相适应,从无中心向有中心发展,从多中心向单一中心汇集的转换过程。由于人与空间环境建立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因此变成了一个属于人的环境。
景观构成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元素符号,增强景观构成空间的感染力,在小的中心化区域景观构成中,只有灯光与人时就形成了环境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的边界就变为模糊的而在它旁边增加一个园林,由于灯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投影边界就会使这个场所的边界勾画得更大一些,中心空间也因为增加了园林而强化。而景观构成中的虚形态首先又会涉及到场所与活动,没有空间场所,人就不能活动,无人活动的场所,也就无所谓视觉形态。
6.地库顶板设计
6.1存在问题
第一,设计阶段未曾充分考虑荷载因素,导致过分追求美观而不切实际,在施工前期再更正再设计,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谪寸交殳果。第二,施工阶段未曾考虑荷载因素,导致在市政景观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吊装,振动压路机碾压等情况导致车库项板出现裂痕渗水等质量事故,更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第三,在完工后,未考虑荷载因素,频繁使用超过设计要求重量的车辆进出小区,导致道路超负荷运行,影响了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2地库顶板设计
目前来说,车库顶板的荷载主要包括,一些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主要为:回填土所产生的土压力、车库顶板永久性建筑物、景观小品、市政道路结构自重。活荷载主要为:车辆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其他由运输工具运输各类物品产生的荷载等等。针对景观设计,根据面积越大相同物件所产生的荷载越低的原则,可以多考虑面,少考虑支点支柱。此外,针对重点部位必须进行测算。
7.结束语
高层小区的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要力求开放的空间格局,有意识的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布局。增大绿地面积并且还要包含地域特色,根据小区的建筑风格设计出主题景观,使整个小区景观系统形成开放式格局。
参考文献:
[1]白德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崔璇 对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 中国科技博览2010
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生态景观设计充分利用美学原则,将环境因素融入到文化和美感之中,充分体现出景观设计的价值。现代的景观设计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还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发展的重要责任。应当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承担保护场地生态的责任,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多样绿色植物。这些绿色的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再生发展平台。
2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旅游休闲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当下的“旅游热”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原来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旅游项目在开发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对景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降低了相关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应在湿地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概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某市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不断推进湿地生态建设,主要的目标是建设适宜居住、适宜从商、适宜学习和适宜旅游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建设以湖泊为中心进行景观设计,建设成规模宏大,具有鲜明的风景人文特色。在湿地建设中,种植着大量的植物,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些生态景观不仅可以提供氧气,补充营养水分,还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建设和发展生态景观建设中,引入湿地建设,可使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完善整个景区的生态系统,促使景区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当地湿地景区引入生态景观设计,首先要保存好湿地地貌,使其独特优美的风光得以保留,增加连贯性的经典,多采用环保材料打造桥梁、亭台,打造良好的背景环境。充分利用湿地的旅游资源,把湿地打造成一个可供旅游、观赏、休息的好地方,给游客以惬意的享受。另外,利用湿地资源可举办各项湖泊类大型赛事活动,让游客对这个城市有深刻的影响,了解生态景观,了解湿地的作用,增强湿地旅游的品牌效应。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还给观众一个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给游客创造一个放松的休闲空间。还可以通过生态科技的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向观众展示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景观之间的关系,加深人们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主动性。
3把湿地建设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条件
3.1突出旅游景区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每一处都有自身的特色景观,展现出这个地方的人文特点,一些生态景观的独特之处能够成为景区的卖点,吸引很多游客。因此,在景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景区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尽可能地结合地域的特色。通过文化和自然的互动,积累相关的生态景观设计的知识和经验,凸显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体现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从一方湿地和生态景观的设计风格,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自然条件因素也会影响生态景观的设计,湿地建设应该结合自然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带有区域性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到生态景观设计中,根据自然生态的演进程度来调整设计方案。比如,在湿地中,荷花、莲蓬、水生物、飞鸟较多,这些植物与动物有的可以食用,同时兼具观赏功能。首先要了解乡土物种的特点,乡土物种是经过植物长期的发展淘汰保留下来的,特别依赖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果可以就地取材,就近培育,能大大减少生态建设的投资、管理成本,促进场地环境的更新、养护,并且有效降低外来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在自然景观中,所创造的景观形象也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应该结合该地区的传统文化风格,例如引用当地的名人故事和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来增加文化底蕴。还要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将现代特色与传统文化特点结合起来,促使生态景观形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和谐。
3.2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
不同地区的湿地在逐步演变的过程中,都会长出水藻、芦苇、鱼虫、珍稀鸟类等。这些生物自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它以湿地为核心,其生物链群落作为一个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湿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湿地的建设中,还需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生态系统建设功能,尽量避免人工设计,达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同时,适当增加人工辅助自然生态的设计,比如修建喷泉,建设引水湖,不但能减少湿地每年的水分流失、保存水量,还能形成一道人文景观。可见,在景区生态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护当地的生物,维持生态环境的原始美。如果想要改造生态环境,必须考虑到当地自然环境的承受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大自然系统的调节作用。
3.3提高对湖泊、湿地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特点不同;生态系统因为所在地域的不同,其产出的物种也不同,产出能力也不同。处于优良的生态环境中,物种的产出能力自然更高,能实现湿地景区的物种丰富性,提供更为完善的生态服务。湿地不仅有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水生物种的产量,既有自然保护的作用,又有休闲观赏的功能,不妨多栽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从地理位置来看,很多旅游景区生存的环境都是多物种栖息的地方。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处于边缘地带的优势,采用保留、恢复、再生等方法,促进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3.4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湿地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周边环境的多样化,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观,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运转。同时,湿地人文景观不仅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主要材料。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发展生物多样性,以此为重点结合湿地建设,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物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比如,某湿地保护区内常见的水生植物多达36种,鸟类3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0种,昆虫200种,浮游动物180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生物的繁衍和生长。
4结语
由于此段采矿活动频繁,将原有地形地貌破坏的满目疮痍,原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缺林少绿;该项目地紧邻黄河,为人工水体的建设和植物灌溉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道路两旁的绿化建设能够对景观水系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因此,根据现状,将台地景观区分为三段进行分析与设计。
1.1地形平缓
自5号至6号漫水坝前端318m,是本项目所涉及范围中地势相对平缓地带,总绿化面积38.0亩,最高海拔1158.07m,最低海拔1150.22m,地形高差约7.85m。依托现有坡体,进行缓坡处理,可以就地进行植物种植。
1.2梯田式景观
该区域为6号漫水坝前端318m至6号漫水坝,绿化面积35.7亩,最高海拔1165.55m,最低海拔1149.96m,地形高差约15.59m,是沟壑纵横、峭壁陡立地块,设计应充分考虑现有自然地形,将现有梯田式台地与绿化模式相结合。
1.3错落有致的大台地景观
该景观位于6号至9号漫水坝南边,绿化面积276.71亩。总体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狭长状形成层层台地,每层之间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达1185.45m,最低海拔达1153.09m,最大地形高差约32.36m;在宽度1.5m至最宽处不及15m逐层升高的台地上,分为6级主要阶梯,上下高差近30m。通过对土地进行坡度分类分析,其中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小于10%的有8.37公顷,基本适宜设计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10%至20%之间的有12.08公顷,采取一定措施改造可用作开发用地即自然坡度介于20%至25%之间的有18.54公顷,在自然坡度大于25%的用地中,通过较大力度改造能够被利用的用地有28.87公顷,不宜建设用地有1.88公顷。所以,结合地形现状,针对不同坡度进行多级化台地的划分,总体强化空间的层次性,采用退台、错落等处理手法,形成随山势层层叠落,参差变化的台地景观。
1.4平缓地块景观设计
该区域涉及范围为6号至9号漫水坝北边,靠近S103省道,总绿化面积300.85亩,最高海拔达1186.89m,最低海拔1172.79m,最大地形高差约14.1m。在园林景观绿地内合理布设园路、广场、廊架、观景平台等,使绿地功能更趋多样化。
2台地造景设计原则
2.1尊重现状,因地制宜
在此区域的设计中,其现状地形以西北地区特色的丘陵沟壑为主,地形地貌复杂,所以在尊重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减少土方量,增加土地利用率。
2.2植物种植注重竖向景观效果
重点突出彩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形成大流线、大色块的组团,充分体现因势造型的竖向台地景观效果。
2.3植物造景与水景相融合
依据立地条件,与已设计的景观水系相结合,营造生态水系与道路绿化景观有机衔接、相得益彰的生态景观 长廊。
2.4适地适树,采用节水耐旱植物
项目区在植物造景上,根据地形和土壤条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配植相应的植物品种。利用黄河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绿化养护成本,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与未来管理的合理性。
3台地景观规划设计
3.1地势相对平缓区
缓坡体,以凤凰作为节点,体现金凤呈祥的寓意,也为进入水洞沟的人们留下银川凤凰之都的印象,体现浓浓的地域特色。凤凰以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镶边,柽柳(Tamarix gallica)填充,透漏结合,黄绿搭配,季相分明。
3.2梯田景观区
设计中充分考虑现有自然地形,台地陡峭,将现有梯田式台地与绿化模式相结合,将山体与水系相结合,利用观花小乔木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山桃(Prunus davidiana Franch.)和秋季观叶的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成片种植,营造春季山花烂漫,秋季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结合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holica Litv.)等针叶树营造冬季常绿景观,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观的绿化效果 。
3.3错落有致的大台地景观
3.3.1台地景观设计
错落有致的台地景观位于6号漫水坝与9号漫水坝之间,现状两边地形以丘陵沟壑为主,现状绿化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现状中山体有大面积红胶泥土,山体整体换土可操作性不强,所以要充分认识、把握用地条件且利用的合理得体。 在布局上能够做到顺应自然,灵活造景,并且不拘泥于特定的模式。该段设计借鉴台地园林的造景模式,按照现状中现有的地势因势造型,层级划分为6级台阶,用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 成层种植,高低错落而又花开似锦,从青银高速观赏,不同于小江南的隽秀之气,展现大西北的粗犷而又不失典雅。台地化处理有利于景观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本项目地就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尽量避免建设性破坏,以带状形式,逐级向上形成竖向空间,并且将项目的中的漫水坝,S103省道以及青银高速公路作为大背景,再通过对每块台地进行植物配置,打造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流动”性景观,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绿化空间,建立和谐的绿化生态景观,从而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
3.3.2边坡的处理
项目地中大面积坡地,既破坏了原始植被,有损生态平衡,又极易受风雨等的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随着人们环保及审美意识的提高,需对的坡面进行绿化处理,以防止坡面的侵蚀和风化,从而达到护坡作用。当坡面边坡坡度大于30度,属于极易形成崩塌、滑坡等危险的高边坡。对于本工程施工的边坡,根据边坡坡度的不同,拟采用不同的边坡护坡处理方式:(1)如边坡坡度小于30度,土坡则直接播种根系发达的植物,可以与山体长草区植物一致;(2)如边坡坡度大于30度,对不同地质条件的边坡均采用客土喷播生态护坡技术;(3)当边坡坡度大于30度,可选用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的重力式挡土墙,对高边坡的填方边坡,由于填方深度大,施工中应结合现场条件考虑重力挡土墙。
3.4平缓地块景观设计
该段设计中因势造型,整体构建乔灌草结合的复层园林景观。依托预留观景平台,将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柽柳(Tamarix gallica) 等耐旱灌木作为护坡植物,遮挡黄土露天的弊端,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度,减少该区域的沙尘,为过往行人营造山花烂漫、山坡绿色幽幽、水系繁花似锦的道路和水系景观带,实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透漏景观效果。并设计观景平台、休闲广场和景观亭,通过园路连接各个广场、平台和园林小品,园路宽2-3米,布设尽量平缓、曲线优美、圆滑,铺装材质以水泥压花路面及透水砖为主;广场和观景平台以花岗岩为主,能有效分割空间,与周边景观、建筑风格、园路协调一致;园林小品有廊架、亭子、坐凳、花坛等,对宁夏水洞沟生态景观长廊建设项目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台地植物种植设计
4.1设计构思
本案在植物造景上,根据主题立意,整体上体现出生态、自然两大特点,在树种选择上以节水耐旱树种为主,由于其所处位置为高速路,考虑到行车速度,故植物配置采用大色块种植方式,在局部景点上重点设计。设计原则遵从: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以乔木树种为骨架,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结构);绿化与美化(彩化、香花)并重。
4.2种植设计构图
总体布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基本结构,即在总体构思上,以宁夏的历史文脉为线索,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把宁夏凤城文化及黄河文化有机融入其中,布局“金凤腾飞”的图案,保留峭壁陡立的自然原始地貌,彰显沧桑与浑厚;植物布置近水面种植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鸢尾(Iris tectorum Maxi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等水生植物,整体以彩叶植物作为主体,局部穿插特色规则式大尺度的特色地形,通过彩叶树种的种植,加深空间感与通透性,体现大色块的流线感。
5效益分析
5.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中地形最复杂的是梯田景观区和台地景观区,与平原相比,其工程复杂性客观上增加了开发难度。通过计算,该区域种植土回填26.8万m3,坡面整理14.0万m3,绿化地整理及渣土清除分别为54.9万m2和1.3万m3。其中,梯田景观区绿化面积共计2.3万m2,其中机械结合人工整理绿化用地共计2.1万m2;但原有地形复杂,大部分区域不符合种植要求,为达到种植要求,场内土方转运产生量共计35.7万m3;台地景观区场内土方转运产生量共计190.4万m3。所以,通过台地多级化处理,不仅减少了挖方而且使填挖土方量基本保持平衡、节约投资,为加快工程进度到积极的作用。
5.2生态效益分析
该区域进行台地式处理,不仅为行人及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而且栽植的林带在吸收汽车尾气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产生的废气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项目建设实施后,可形成有效的林地防护体系,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可以使该地区的小气候逐渐改变,净化空气,消除噪音,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
5.2.1储备碳汇
在该区域进行植物种植,大大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对释放氧气及负离子等有一定的作用。
5.2.2吸收有害气体
在本区域大量选用对有害气体抵抗性较强的树种,如臭椿、白蜡等,有利于吸收有害气体,对减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造成的大气污染意义巨大。
5.2.3减弱噪音
该区域进行台地式处理,形成随山势层层叠落,参差变化的带状绿色长廊,对降低高速路车辆噪音具有明显的作用,将成为市民生活的天然隔音屏障。
5.2.4防风固沙,减轻自然灾害
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项目区沙源得到治理,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有效控制和减轻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植被覆盖率,水土得到保持,沙暴和沙尘暴的沙源物质减少,沙尘暴危害降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6总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而来的社会变化也日益显现。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活状态与生活气息。生态景观设计已成为现代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纽带,而在生态景观中渗透人本理念,无疑是迎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景观设计如同人性的塑造,在设计中体现“真、善、美”的诠释,以达到人与自然、生态景观间的相互融合。总而言之,基于人本理念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在“关怀人”、“尊重人”及“引导人”三个方面,以促使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形成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风貌。所以,笔者针对实际的设计情况,从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善、美”三个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对人的尊重
“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彰显,而尊重是体现生态景观人本思想的重要元素。生态景观在设计之初都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为服务群体设计出人们心里需求的、精神上愉悦享受的生态景观。例如,在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时,需要在了解住宅区特性的基础上,与住户真诚沟通,以便于在设计中尊重住户的心里医院及需求,以尊重的态度塑造人们心中所需、所想的生态景观。同时,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容易促使人与景观的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特别是人们在生态景观中体会到幸福归属感,那么,生态景观的尊重态度势必倾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需求及地域特色,方可在浓烈的生态景观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1. 以人为本的亲水设计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充分挖掘水的内涵,无疑是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亲水人本化的设计中,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及戏水等内涵的空间场所,形成多元化的水景观设计。在亲水空间的设计中,强调“动静水态”的完美结合:以动态水形成动态水景――水的动姿、色彩、声音营造趣味而活跃的生态活动空间;以静态的水形成静态水景――水的静谧、温馨营造出沉思的空间。这样,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融入了动感与活力,让现代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体验自然带来的乐趣与享受。
2.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 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颜色、美观大方的造型是景观小品的特性,并以此活跃景色、点缀环境、加深环境意境。在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景观小品作为重要的物资载体,其应有效的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强化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归属感,人们深切感受到小品景观对自身生活及文化的贴近;(2)景观小品的形态空间要充分的反应社会的文化及观念的发展,在生态景观中对人们形成熏陶及教化的效果。其实,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良好的景观小品设计,是激发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的提高城市中心绿地使用率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有效地创造出高质量的户外交流空间,以便于人们更加舒畅的感受大自然。
3. 以人为本的夜景照明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公园还是住宅区,夜景照明设计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在以人文本的夜景照明设计中,应该体现其带给人们的温暖感、安全感,以消除人们在黑夜中的“恐惧”。所以,在夜景照明设计中,体现人本理念,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强调人们心灵的一种归属感。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同的生态景观内容,其照明方式及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绿地、道路、水景等景观内容,为体现出环境的视觉效果、事物的色彩、质感,需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及照明方式。当然,在塑造景观内容美观效果的同时,照明设计应体现出黑夜中的温暖力量,让人们在黑夜中感受黑夜的魅力,没有恐惧与游荡,而更多地是带给人与自然在夜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4. 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 简洁而大方的能量表达,是人本设计理念的追求,在道路的人本化设计中体现明显。在步行路的设计中,设计者要针对人心向于走便捷的特性,可以有机地将硬质景观放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与人们的需求发生偏差。当然,在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在践行规则的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在道路的行走上更多地是想获得足够的阳光,以避开严寒;而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更多地是想在行坐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阴凉。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在考虑其用途的同时,综合处理好各方面因素,以寻找最人性化的设计方法。这样,不仅强调生态景观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景观设计的“美”:对人的引导
美是人们对世界的追求,是人们感受大自然纯净之美的心理诉求。在美好的环境中,人的心会为之动容,带给心灵无尽的涤荡。所以,在现代生态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体现景观设计对人的引导价值,在满足人们美的需求同时,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防止人们在欲望中的膨胀,让人们在纯净的自然美中回归人性之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人的欲望、美的追求,在冲击中逐渐地消磨着环境的没、膨胀着人们的欲望。例如,在北京的某景点处,设计者就别有用心的将“二十四孝图”刻在景点的两边。镌刻的图画非常的精致,画面人物的动态、情境,都给游人带来较大的感动。在景点环境的配置上,为配合二十四孝图,景观设计呈现出温馨而贴近生活,以更好地烘托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彰显生态景观的人性化引导。所以,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追求景观的美感、自然感,同时也应该强调人性价值的引导,这种潜移默化中的人本化引导,无疑是体现生态景观价值、和谐景观与人的重要表现。
“压力”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基调,而个性、舒适、环保又成为现代人的生活追求。所以,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自然美态的同时,充分体现引导的价值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生态景观是人们休闲、观赏及体验自然的重要窗口,发挥好引导作用非常适宜。生态景观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景观元素,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通过温馨而别致的景观设计,让繁忙的人们停下脚步,静静享受大自然,以更好地精神面貌迎接生活的挑战。总之,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造景,其出发点不再是单纯的美态景观设计,而应该更多地强调生态景观的引导作用,让人们感知生活的美好,涤荡出人们纯洁的心灵。
生态景观设计的“善”:对人的关怀
生态景观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人在现实需要中的本质表现。人是有感情的,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无疑是彰显人本理念的重要因素。在人本理念下的景观设计中,“善”的集中体现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人与环境的交流是体现生态景观对人关怀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了解,并在掌握人的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善”的人本理念设计。
1. 多元化的生态景观设计,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生态景观面向于社会的不同群体,如何照顾好各群体的需求,是体现人本关怀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对于生态景观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孩,体现儿童的天性释放,关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生态景观的设计元素更多的是彰显自然的活力与动感,以满足小孩对生态景观的需求;对于年轻人,时尚而落落大方的景观元素更能满足其需求,照顾到年轻人对于自然的个性化追求;而对于中老年而言,别致而归于传统的景观设计最能打动他们,集休闲、观赏为一体的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强调设计的多元化,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人群需求,照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以营造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2. 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在生态景观中关切社会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另类”的服务,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的人本化设计,更能体现生态景观对人的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剧,如何在日益繁华而又疲惫的生活中,给予人们更多地关怀,是生态景观人本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街道、广场及公园,都应给予人们更多地人本化服务。例如,亲子教育成为当前的热点,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建立一定的“亲子园”,在有着针对的景观设计中,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结束语
关键词:旅游景区;原则;生态景观
Abstract: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the ecological design idea is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ic landscape. The goal i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 to meet people's leisure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case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n scenic spot design.
Keywords: tourism scenic area;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旅游对于大众来说不再是奢侈的偶然,近十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提高,工作性质的单一化以及交通的日益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通过旅行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通过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了解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身心。大到某个国家的旅游规划与宣传(如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再到某个区域、某个城市的旅游项目拉动(如拉萨、海南、马尔代夫等),小到山川溪流、地质公园、温泉度假等。现在的旅游项目层出不穷、活动各具特色,无不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观摩、一览风采。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盛,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化地传达景观美化,而且还要考虑景区的经济性、特色性、主题性以及可持续性。这就要求研究旅游产业的独特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景观服务。
1 旅游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1.1 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目标
将生态设计的思想应用于景区景观的建设中,其目标就是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协调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的基础上,顺应和利用自然发展规律,通过一系列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美学和游憩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在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景区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1.2 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体现景区的地域、人文特征
首先,区域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是景观特色的体现,设计中要注重尊重景区自然演进的过程和乡土材料的使用,将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融入在新的设计之中。其次,一个适宜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再结合现代景区发展的需求,延续与创新传统文化,才能使设计作品有立足和发展之地。
(2) 充分利用与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景区景观生态设计中,要注意摒弃掠夺式的开发,合理地利用自然的过程、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或新技术等,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达到减少资源消耗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景区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功
让自然做功这一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系统自身的能动作用,减少设计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在景区景观生态设计中,让自然做功就是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对原有环境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4) 显露自然,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而是通过自然元素及过程的显露,让人们感到自然的过程,以唤起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意识。景区往往是一个区域水系、山体植被生长的重要空间,应在其设计中注重维持自然的山水格局,起到维护地区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的作用。
(5)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创造丰富的景观
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景观生态设计就是要尊重、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大多数的景区都是处于多种动植物栖息的边缘地带,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有意识地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通过保留、恢复、再生等多种方法,创造丰富的景观。
2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的个案分析
1998年,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的活水公园在成都建成,它的修建源于成都府南河污染的治理工作。整个公园呈鱼形设计,以鱼水难分的成语借喻水是生命之源,在模拟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河流生态系统,展示河水的自然净化过程,唤起人们对水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在公园的设计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2.1外型设计因地制宜
活水公园所处地段人口密集,河岸狭窄,河岸离护河通道的距离不足300m,公园的鱼型整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巧妙地将长条状外型有机地溶入到了狭窄的河岸地段。
2.2构思突出地域文化
“因水而兴,也因水而亡”,是成都这座城市与水的密切联系的真实写照,活水公园体现出了这种亲水的关系,整体的鱼型设计突显出了鱼与水之间的联系,隐喻了成都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2.3充分展示自然生态的能动作用,维护生物多样性
公园中建立了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旁边府南河的部分河水穿过公园,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植物塘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最终经过大自然的洗礼重归府南河,水由浊变清。尽管每天只能净化200m³的河水,但清晰、完整地演示了污水的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微生物分解等污水净化过程。
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由6个植物塘、12个植物床组成。外形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喜水植物,周边伴生有各种鱼类、青蛙、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充分地体现了对生态多样性的维护功能。
2.4 建设、管理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
对府南河整治的提出缘起龙江路小学的同学给市长的一封要求救救母亲河的公开信,在公园的修建、管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听取公众的意见,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于一个公园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2.5 积极的生态、环保宣传,具有教育意义
作为全世界少数几个在城市中心建造的水源生态处理场所,活水公园是难得的环境教育范本,公园的解说牌上,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说明如何通过自然作用净化水的过程。该设计对于吸引游人,尤其是儿童,并对其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大有裨益,让孩子们切身感受森林与水的关系以及大自然的力量,景观在带来美的同时,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生态、环保的理念,激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
如今,活水公园已经成为成都市民活动、休闲的理想去处,公园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环境设计奖等多项荣誉,目前,国内已逐渐有一些仿建的实例,如上海的梦清园、世博园西区的后滩公园等,都采取了生态净水模式,该模式还将在未来运用于更广泛的景区和城市建设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全球108个备选案例的激烈竞争中,成都活水公园是最早入选的案例之一。在世博园试运行的6b内,活水公园就吸引了数万人,人气颇高。该展例还是世博园永久保留的案例之一,随着世博园和后续参观人数的增加,将会吸引更多的游人,这份荣誉让成都活水公园名声在外,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解成都、四川的生态景观建设,向更多的人传达生态环保的意识和理念。
3 结语
总之,旅游景区生态景观设计是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目标是实现景区的建设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对保持、加强景区的景观特色和质量,维持景区可持续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