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36: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音乐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任。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音乐文化知识。民间文化组织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民间文化组织来弘扬、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是不够的,而高校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所以说高校是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机构,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高校教育的基础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托,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将音乐设置成基础性的教学课程,而使用的音乐教材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同时,全球化已经涉及到更多的领域,要在国际大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展现出我国的音乐文化特色。由此可以看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与其进行完美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校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完美融合
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打破一贯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音乐教学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的结合。首先,就音乐技术层面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熟悉了解该作品所使用的演绎技巧,加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类,让学生认识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最后,在进行音乐历史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借助专门的音乐作品进行授课,借助互动性提问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展现在教学课堂中,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
(二)树立正确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死守旧的一套,而不进行任何改变。事实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将先进的内容保留下来,将落后的文化剔除。因而在开展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精心挑选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文化传承的过程就等同于在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并以此作为基础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得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有力教学队伍
一批高水平的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对音乐教学课堂质量的保障,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从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课堂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教学课堂发挥指引作用,能够解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因此,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相结合,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对此,高校应担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教学素养,构建出有力的教学队伍,更好的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1.有关教师资源方面的调查与研究。(1)师资队伍的现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公共音乐课教学任务是由音乐系的老师担任,没有专职的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师。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对进入高校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艺术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0%的毕业生跳槽,有20%的毕业生改行,有40%的毕业生准备考研,只有15%的毕业生满足目前的状况。(2)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随着近几年来各个高校不断扩招,音乐教师的队伍也在随之扩大,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音乐教师缺少的问题,但是许多高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一般只注重于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如声乐、器乐等的技巧及编排能力,却忽视了其人文素质,这对教育理念的转变、音乐师资教育的改革上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另外,有些院校对招聘进高校工作的音乐老师不重视,这对音乐老师的发展空间产生了局限性。
2.学生资源的调查与研究。(1)在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根据报告数据显示,5%的学生能够认识简单的简谱,掌握一种乐器的只有0.5%,40%的学生不知道《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谁,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梅兰芳、巴赫、威尔第,甚至还有许多的学生不知道小提琴的弦有多少根,分不清民乐队和交响乐队的乐器。(2)大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态度的调查与研究如图1,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对音乐喜爱的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只有少部分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反映出现在的大学生都希望通过音乐来提升自身素质。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有90%的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喜欢听音乐,8%的大学生每天听一次音乐,只有2%的大学生几乎不听音乐。如图2,虽然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去听过关于音乐的课程或者是讲座,但是有很多人打算有机会就会去。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教学课程低于其他的学科,然后还有少数的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音乐课程高于其他学科。从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来看,很多高校都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招生、就业、学校的发展等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则是较难的专注或是直接忽视。很少高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公共音乐课程进行设置、教育,导致学生在音乐这一块上有着严重的缺陷,音乐素质低,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改进的措施
1.对高校的管理机构的建议及措施。(1)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加强学生审美观的教育措施之一。因而公共音乐课程不能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上,还应该让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2)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各个高校可以开设更为丰富的音乐课程,如《音乐素养》、《音乐发展历程》、《民族音乐文化》等,这不仅弥补了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不足,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加大资金投入量,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对音乐教学场地,需要建设专门的教室进行;对音乐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乐器、音像资料放映设备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及措施。(1)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各个高校应该对公共音乐课教师进行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注重培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专业老师只有做到博学多才才能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2)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外交流。音乐教师队伍的薄弱也体现在科研上,由于师资队伍音乐职称的比例严重的不协调,科研工作经费比较少,从而造成音乐老师科研能力不高的状况。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音乐教师对于科研的立项和申报。
我国高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有着不容乐观的倾向,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缺乏具有复合型、多元化支撑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创作方,艺术活动的主要承办、组织机构,大学生艺术类团队在很多学校的视野中,强调的是作为课余文化生活和娱乐演出活动的基本方式和主要载体,这一活动集合了全校的文艺骨干和专业精英,这一机构为学校输出大量的各类文艺演出和文艺竞赛。从这个意义来讲,仅仅凭借艺术竞技类比赛的获奖证书来衡量该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是偏颇的,因为精英式活动主体以偏概全,无法代表整个校园文化的大众面。面向音乐艺术专业所进行的多元化、复合化的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地解决这一问题,要将科学教育、实践教育融入到音乐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教学计划之中,比如开设科技史、管理科学等,从而提高全体音乐艺术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这一点在许多院校并未实现。尤其是理工科大学,占主体地位的理工科学生与音乐艺术类学生泾渭分明,因此组织这些活动往往就是这些学生,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社团、活动的学科多元性,而仍然是单纯的专业性,这种音乐艺术活动的单一性是不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
二、高等院校提高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以现代视野来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为人类文明的双翅,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彼此不可分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性,其实就是人类所追求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目的性的统一。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而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只有二者的共同尊重和统一才构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也可以说,科学精神牵手人文精神,体现了理工科大学加强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的功能。具体地说,创新精神是理工科大学具有先天优势的重要功能,而处于理工科大学的整体环境下,音乐艺术教育相对先天准备不足,因此创新精神方面则会显得被动,因此,打造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就是将理工科这种先天所倡导的创新精神融入到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为基本功能的音乐艺术专项教育之中,从而让大学生的创造冲动得到激发和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理工科大学的整体创新氛围反而能够在其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中得到突出和重视。
三、高等院校提升音乐艺术教育的路径
(一)宏观上强化音乐艺术教育针对性,加强对音乐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重科学,轻人文”现象历来在理工科大学中成气候,针对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模式创新往往受制于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约束,因此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示人,这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性和必要性,即要从全面提高音乐艺术专业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一是要认清音乐艺术教育的开放性,改变音乐艺术教育重感性轻理性,重想象、轻逻辑的传统教育观念,使大学生在科学与艺术、审美与求真的双赢中得到和谐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认清音乐艺术教育对象的多元化,淡化单向度标准化意识,强化多元性引导,使大学生都能在多元化、复合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同时,还应协调好两者关系:一方面,处理好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其个性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要把音乐艺术教育工作作为一个发展性潜力型项目,潜入学校年度规划、五年规划甚至长期整体战略性发展规划中去,并以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同时合理设置音乐艺术学院的相关教育机构,配合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建设,以及专项服务机构的设立,从而对音乐艺术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规划、督导和组织,从而确保这项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完善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系统
要完善音乐艺术教育的课程系统,就要在理念上对美育、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梳理,三者之间不可相互替代也并不互相涵盖。经济建设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已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繁荣,但这并不代表这就是真正的发展,因为在激增的物质文明面前,精神文明建设整体上的滞后和匮乏相当让人担忧,特别是音乐艺术教育,要么落入虚无主义,要么打造成功利主义。可以说,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工作推行下去,并不代表学校内部的音乐艺术课程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行。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轻易就忽略了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激发人的综合素质上的突出作用。可以说,对这一类型的教育存在着普遍的忽视现象已经构成一个较为顽固的模式现状,而要想改变和革除这种现象就必须要多方面的努力,当然这里少不了领导层和社会精英的支持。因此就要有针对性地对音乐艺术课程综合化合理设置进行强化,在课程内容建设上,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音乐艺术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
建设一支有较高艺术理论水平、爱岗敬业和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首先是重视对外交流,强化学术合作,从高位着眼促进音乐艺术类教师教研综合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培训和进修,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实力和科研视野。其次是打造科学完备的评估考核体系,其指标一定要全面考察音乐教师独特的工作内容、作品产成规律,确保他们能够不失创作的激情,还能保证工作的热情,从而实现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
(四)加强校园音乐社团的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从音乐艺术类社团建设和活动的线索来加强高校特色社团与音乐艺术类社团的支持和合作,尤其是挖掘不同类社团的相关性,如将计算机制作技术引入到原创音乐社团中用于负责后期制作、音频处理和旋律设计参考等,从而发挥科技类社团的技术优势,激发音乐艺术类社团在组织社团活动过程中的含金量。
四、结语
(一)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来有针对行地开展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传统教学严重违背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与高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对音乐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对钢琴的认知水平及技能有针对行的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以促进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然而,这些教师不具备教师所有的教育素养,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并且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忽视了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些音乐教师仍然沿袭他们所接受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落后,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三)缺乏教学实践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钢琴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实践锻炼也加强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养钢琴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缺乏实践锻炼的钢琴教学,往往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表现对钢琴生疏和拘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常常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钢琴教学的相关途径
(一)明确钢琴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化高校钢琴教学的前提,面对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高素质的钢琴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学课程目标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钢琴技能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目标。在钢琴教学中,首先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结合文化、历史、舞蹈等哈学科,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的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中,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言传身教,充分表现出对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面对当前钢琴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班级授课、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演奏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明确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针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必要的钢琴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只有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布格缪勒钢琴曲集》、《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等课程时,以《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为例,其分为了“牧歌”、“天真浪漫”、“娇嫰高的花”、“前进”、“行猎”等曲目,在学习这些曲目中,首先教师必须对布格缪勒曲集的历史及来源进行讲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争取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的协调训练,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正确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为学生的演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一种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安排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活动框架。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构建一种稳健而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框架。这种教学模式至少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特征:
(一)可操作性。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指导思想去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有规律可循,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可以说,这是一种程序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被模仿、被传授和学习,被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学习后,用来运用指导自己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成观众,而是参与者、创造者和表演与欣赏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套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就是一种可操作的模式。
(二)完整性。一套教学模式,必须是完整的。首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有其完整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操作过程是完整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去参与课堂,唤起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最后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也有完整的评价系统,对于课后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三)针对性。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有针对性的教育,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德育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所以课程设计,内容选择都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
二、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功能
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定有规律规范的教学框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其对音乐教学意义重大。
(一)可以更新教学观念。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家,重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大学生人格魅力,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的才。无疑,音乐是融德育、智育、美育等为一体,学习音乐可以铸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培养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旧有的一人堂的教学不适合高校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高校公共音乐教学首先是人的教育,而后才是音乐的教育,育人是基础。高校教师,能够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思想指导,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他们弄混。教学模式是较为系统化的操作体系,而教学方法是具体操作手段,是教学模式体系中构成要素或有机的组成部分。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选择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三)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是在考虑所有教学规律、方式、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内外部条件,选择最优的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选择,正式考虑了优化教学的原则,认真进行贯彻执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身教学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过修订的教学模式,更能灵活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最终能够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大部分学校音乐课程的安排是相当少的。例如我国的大部分院校,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是计学分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公共音乐课一般都是选课,学分相当少,大学生一般都选择不去上,利用这部分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的专业不设立音乐课程,甚至连选修课都不设立,所以许多院校仍然没有对音乐提高重视。
二、学习音乐艺术对大学生的影响
从就业角度来讲,音乐艺术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我国的音乐艺术文化还是比较源远流长的,古典音乐艺术、流行音乐艺术等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我国的老艺术家对我国的音乐艺术有着重大的贡献,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延续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本身是具有影响力的,它不像其他课程给人带来的是知识的传播。音乐不仅可以传播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洗涤,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正能量,可以提升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在人失意时给人带来心灵的抚慰,从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认识和学习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通之处。国外对中国的音乐情有独钟,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丰厚的底蕴和文化涵养,对下一代古典音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对音乐艺术教育要提高重视。
三、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解决对策
学校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合理安排音乐课程,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公共选修课上,注重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利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提高学校和自身对音乐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高校音乐设备不足的问题
解决学校音乐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在学校里加强对音乐设备的管理,加强音乐教室的建设,对音乐设备的选择也要适当合理,尽量有健全的设备,无论声乐室还是琴室,都要加强建设,实现音乐教学的丰富多样化。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音乐教学的方式有许多,音乐是一门艺术,采取一种死板的方式是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的,要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多媒体教学、形体教学、表演教学等。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听到真实的画面,通俗易懂、简洁明了。表演节目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置课程,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时势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节目教学增加了表演性,通过节目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的内涵,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结合传统教学,走创新道路
在音乐教学和音乐的选择上要加强音乐的创新,不能一味的追求音乐的特殊化,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共同发展,推崇出新,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条件创造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种音乐艺术的高境界。
四、结语
1.1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现在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讲解模式上,这样一成不变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速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同时,也会制约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所以,高校在音乐教学模式方面要注意跟上社会教学发展的水平,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第一,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知道,19世纪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思维与情感。心理学从这个时期开始转成热门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在声乐艺术领域,很多人对单纯地追求技巧的声乐艺术提出了质疑,开始了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表达的探索。其实,情感体验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代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因为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声音表达方式,歌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不过,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主要是情感环境的构建原则和审美情趣教学原则。第二,情感环境的构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和现场环境,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与声乐课程格调一致的极为动人的教学环境。这样,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声乐的美感体验中。第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现象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每种情景中都有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受自己的意识控制。具体到高校的音乐教学领域中,我们发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教,而学生是被动地学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反应来自于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主动思维和自由的行为能力,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降低。所以,笔者认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主要是指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提高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使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并不采取特定的教法。第四,兴趣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主动,兴趣,合作是新型教育的三大特征。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如演唱,演奏,创作等活动。声乐教师还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对高校音乐的影响,改变只强调学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的陈旧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寻求音乐教育的兴趣性和多元化,彻底改变沿袭多年的传承式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艺术形式,讲一些生动有趣的音乐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
1.2加强高等院校音乐的教材建设
音乐教学是一门技能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高校的教材十分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以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否则将会因为教材的落后而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制约音乐学科的发展。
1.3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管培养哪一方面的人才,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如果高校的音乐教师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就很难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创新型的教师不仅自我要求高,求知欲望强,而且有着创新教学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让当代音乐科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加强文化建设
2.1在不同层次上加强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的人文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优秀程度,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加强文化建设。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都比较注重技能而忽视文化,这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符的。高校音乐教学不只是培养音乐人才,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只有将音乐教学融合到文化的领域,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展需求的音乐人才。
2.2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从我国目前拥有的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可知,我国的音乐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音乐也逐渐走向了大众化,音乐教学也慢慢走向基础性的教学。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音乐技能方面有所进步,个人的音乐素养也要不断提高,让他们不断吸收音乐文化,让当代音乐学科得到不断发展。
3结语
一、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和高校民乐团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相对普遍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众多文化现象中的一种。高校民乐团作为学生活动中的一种文化的载体,既能独立运用音乐文化,又能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特点,从而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放多元的高校校园音乐文化
大学校园不同于中小学校园,在空间地域上是一个足够开放的场所,在文化精神层面上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广泛。由于高校的相对文化程度高,思维方式也比较开放,因此,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接受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足够的开放性。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需要外界的支持,再加上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音乐的交流及音乐文化的互相学习在现代社会更加方便和快捷,这一点更加凸显了音乐文化的开放性。
高校学生处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时期,他们能够将各种元素吸收并加以融合转换。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表现在他们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上。不管是现代流行音乐还是传统古典音乐,甚至是戏剧曲艺,在大学校园进行学术交流或者音乐活动的时候,都能够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由此说明高校校园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2.开放多元的高校民乐团
高校民乐团的成员在招募的时候是开放性地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民乐团建制。高校民乐团由于每年都会有学生面临毕业和入校,还具有成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民乐团成员会面临声部或配器的调整。一些同学甚至能做到“一专多能”,既能主奏一种乐器,又能兼奏其他乐器,满足演出需要。如此多元化的锻炼使他们比旁人具有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对不同挑战。
民乐团可供选择的演奏曲目相当丰富。高校民乐团大多选择曲目都遵循以下四点:一是选择优秀传统曲目,这些曲目历经千百年为人们所传颂,经久不衰,富有深刻的内涵;二是选择具有高校所在地浓郁地方特色的曲目;三是选择根据本乐团实际情况所编配的最贴近大学生活的曲目;四是选择一些由现代音乐素材改编的曲目。小小的四点要求在如此浩瀚的音乐宝库中依旧有千千万万的选择,多元的曲目排演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和高校民乐团的建设原则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体现。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为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原则是高校民乐团建设原则的指向针。民乐团建设的原则是以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原则为基准,是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具体体现。
1.高校校园音乐文化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大学校园音乐文化时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营造“人本”校园音乐文化的环境;贯穿“人文”校园的文化精神;体现“人和”校园音乐文化价值。
营造“人本”性质的校园音乐文化:是树立高校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根本的源泉。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对艺术有充足的热情和渴望,高雅的音乐作品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曾有人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之一,它是美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民族文化繁荣的重任。体现“人和”校园音乐文化价值:音乐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层次,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任务,而且是社会追求的最高境界。
2.高校民乐团的建设原则
高校民乐团的建设是在高校文化构建原则和宗旨上的发展。民乐团所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高雅的,能够帮助人心智的开发,提高审美能力的鉴定能力。因此,高校民乐团能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对学生性情的陶冶。
高校民乐团重要的就是能够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高校民乐团常常作为学校代表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这能够将对于音乐的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中,能够让美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进而达到和谐教育的目的。
在追求“人的和谐”的今天,高校民乐团从招新、训练、排练到演出的每一步都追求和谐发展。人与人相处的和谐,声部间的音色和谐,排演期间的合作和谐,交流演出中的传播和谐……民乐团良好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充实自己,不断促进他们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和高校民乐团的功能
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和高校民乐团都是音乐在高校的展现形式。音乐不仅是一种文化意志的灵魂,它集中并体现了所有情绪情感的积淀;音乐更是一种社会语言,它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教育。
1.高校校园音乐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具有共同高校人文精神的体系。高校音乐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可以促进人情感方面的教育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因此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音乐能够培养高校师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音乐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有效地对人的品德产生良好的影响。
第三,音乐可以培养高校师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各门科学相互渗透,科学上的重要课题都涉及许多方面,个人的力量有限,极难单独完成。因此,加强现代科技研究,就必须培养相互尊重、乐于协作的科学品德,通常情况下,音乐活动是一个比较具有协作性的团体活动。
2.高校民乐团的功能
高校民乐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校民乐团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和导向功能。民乐团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在给予学生音乐艺术熏陶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得到启迪和感染,让他们在器乐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念。以此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高校民乐团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民乐团通过排演具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大量音乐作品主题是以情感为纽带,强调欣赏作品时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中陶冶和完善自我人格。此外,通过民乐团的活动及对民乐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责任感。
高校民乐团能够增加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教育科研论证,音乐教育中的器乐训练能使学生的双手同时活动,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积极思维,锻炼大脑,提高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反映现实生活。学习乐器,通过听觉产生音乐形象,可以唤起人脑中相关的视觉印象,促使人想象丰富,构成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意象,从而开发智力,增强创造力。因此,学生在民乐团的学习,不但可以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演奏技能达到锤炼,而且在不断进行排练和演出的同时,获得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健康的人格。高校民乐团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更对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传承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1-01
一、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一)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音乐是一种艺术载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内涵的展现。各个国家非常重视自己本国的民族音乐,并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风俗习惯和音乐形式差异很大,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有助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新时期我国音乐创新的需要。我国音乐近些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国音乐急需创新。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创新的前提,而音乐的创新是传承的继承。民族音乐是一切音乐的起源,提高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升音乐的发展水平,现存的优秀音乐形态都是充分借鉴民族音乐的特点发展而来。吸收民间音乐,对音乐再创造是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开辟我国音乐发展的新纪元。
(三)是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的需要。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音乐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音乐技能。民族音乐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历史和政治的反映。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艺术气质。
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提高音乐教育的前提。高校音乐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用民族音乐范例加强音乐教育,利于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族音乐作品十分经典,一般作为音乐教育的典型案例,因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一个综合体,音乐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想要传承音乐文化,各高校就要肩负起使命和责任,开创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这种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必须要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一种使命去完成,做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优化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我国教育部门要制定规范、合理的民族音乐教育的相关制度,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进而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工作。其次,高校要用科学的民族音乐理念指导教学,音乐教师要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当前音乐教学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找到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点,寻找到适合我国的民族音乐传承的方法。
(二)加大高校音乐教材改革力度。首先,要选用有代表性的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教材修改,结合当地的民族音乐特色进行编写,将地方音乐与大众音乐有机结合。学生要加强对本土音乐的了解,提升对外来音乐的认知,将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三)开展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质。高校在音乐教学中要多组织各种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自我提高。有些高校经常举办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社会采风加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加大对民间音乐素材的收集,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掌握和认同,有利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弘扬。教师通过组织和开展活动,逐渐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专业教学水平,学生也在实践中获得大幅度提升。
四、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民族音乐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一些民族音乐的典型案例通过音频、视频的格式展现给学生,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传统音乐之间的距离。其次,音乐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传统音乐审美和现代音乐审美,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今天,如何调整音乐教学,开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师的重要责任。
五、结语
民族音乐有着自身的特点,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形式多样,各有特色。高校要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出发点,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