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习带教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习带教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实习带教论文

第1篇

扫描仪的使用、医药情报及信息的检索等基本技能,学生在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用到,那么每个老师都要对所带教的学生把这个内容讲解一遍,这就造成了工作上的重复以及师资的浪费[1]。因此,我们在此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学生到达工作组后,老师先把学生集中起来讲授一些理论知识,主要讲解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包括有关药师工作职责、血药浓度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处方点评、综述和实验论文的撰写、医学文献的检索、常用仪器的使用及维护等等。集体授课之后再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效果就更加理想。大专生和中专生实习重点放在调剂部门,原来由各工作组安排,没有指定带教的老师,造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老师更多忙于日常工作,带教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出现有实习生无人管教的现象,极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这种状况,药学部对带教模式做出整改。大专或中专生分到各组后,和本科生一样,实行一对一带教,使学生明确知道有事找谁,有问题找谁,将学生和老师紧密联系起来,教与学有效结合,更便于实习生学习、工作与生活[2]。

优化带教队伍

科室根据评议结果结合年度工作考核成绩评定是否有带教资格,合格的才能带教下一批实习生。科室的激励与学生的评议科室对优秀带教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鼓励,带教成绩与晋升、劳务费分配挂钩。合理的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药师认为有带教资格是一种荣誉。学生的评议对带教老师工作起到促进、监督作用,老师会不断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与带教技巧,改进工作方法,改善服务态度,以身作则,树立形象,从而推动科室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这样做的结果是带教老师综合能力大幅提高,差错事故下降,病人投诉减少,病人满意度提高。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习生专业技术水平

在学校学生接触药品很少,到医院后接触上千种的药品,老师应想方设法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尽快了解药品,熟悉药品,并掌握药房各类药品的摆放技巧,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药品贮存区域、贮存货位的不同,引导学生学习药品储藏、保管等方面的知识。核发药品带教,是在熟悉药品、能熟练调配处方的基础上进行的,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院内相似药品目录,使其能正确区分易混淆的品种。要经常强调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处方调配规定及特殊、贵重药品发放的操作步骤,结合岗前培训学习的《处方管理办法》、《品和管理办法》,将法规制度充分融入操作规范中。通过观察老师与病患、临床科室的沟通技巧,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窗口用药交待的带教,培养学生安全用药的意识,学习合理用药知识。在核发处方时,对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经验教训,向实习生反复强调、反复交待,从严把关[3]。

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临床带教问题对策护生

护生实习的过程是护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在带教中多注重从护生的评估、考评激发护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着手,如果护生成绩不理想或动手能力不强,往往从护生身上寻找原因,从而忽略了带教老师的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培养一名优秀合格的护士过程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我科对目前护理实习临床带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并予以实践,获得满意效果。

1存在问题

1.1自身素质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院实习的护生学历也由以往的中专生转为大多数是大专生甚至是本科生,医院护士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有所加快,许多护士临床经验尚浅加上学历相对偏低等因素,能力也参差不齐。随着科学的进步,学科的不断更新,高档仪器的引进,如不提高自身素质很难满足护生的要求且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2]。

1.2教学方式欠妥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操作的能力而忽略了理论,使护生只知道做而不知道思考,很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部分教师担心护生会出错或觉得动作慢,凡事亲力亲为,使得护生动手机会减少,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挥;一部分教师在带教中过于刻板,不知变通,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护生的潜能不能更好的发挥。不注重护生的思维能力,不能更好的带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1.3授课效果不满意专题讲座和教学查房时,教师因对授课内容不熟练或紧张的关系往往不能脱稿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完全照着书本一字不漏的念下来,护生听起来感到乏味。一些教师只注重对课程的讲述,而忽略了护生的注意力和授课结束后的效果,这些都没有起到授课的意义。

1.4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方式不妥有的教师只顾着讲,而护生是否听进去并不清楚,有的教师在进行临床教学时,由于说话的语气及态度的分寸把持不好有可能打击护生的积极性,甚至是自尊。在患者面前尤为突出,这样会形成护生对教师的反感、憎恨或对抗。

1.5师生关系分寸不能把握由于护生年龄与带教老师的年龄差距小,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所谓的共同语言,因此有时超越了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值得提倡,但有的教师“师”与“友”的度把握不好就没有教师的威信,护生就会与教师讨价还价,布置的作业完成度就会下降。有的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护生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教学遵循一定的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样的教师虽有一定的威严但缺乏人情味,在护生心目中可敬但不可亲[3]。

2对策

2.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带教队伍的不断完善可保证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也可充实临床护理力量,提高临床护士的自身水平。

2.1.1对带教老师的选拔严格把关我科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根据临床护士的业务水平、理论技能、个人素质、职业道德、教学意识、能力结构等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拔。

2.1.2要求带教老师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我院每周请各方面各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组织培训班、临床护理科研理论与技术培训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年终举行技术理论知识评比及考核。我科每月组织理论学习及专家教授授课。护士自身通过参加函授、夜大、自考等途径获得大专、本科学历。

2.1.3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道德品质护士不但肩负着导师的专职,同时有着自身的职责,所以,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护生的道德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护生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可沾染生活恶习,对是非原则坚定不移,对教学科研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为护生树立正直的好榜样[3]。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2改进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所有护生都能出色的完成实习任务。

2.2.1带教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总结主要总结以下几方面:(1)总结护生存在的问题;(2)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3)总结更好的教育方式;(4)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护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基础好的护生严格要求,对落后者不断鼓励。

2.2.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对护生进行逐步教育护生和教师一起在临床工作时可采取“一看二练三放手”的临床带教法;教师可将自己在临床工作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向其提供成功的经验即经验教学法;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护生寻求信息的责任感,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公休会可锻炼护生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使护生善于总结;护理教学查房则可帮助护生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学习处理护理问题的步骤及手段以及工作中的技巧运用等。2.3提高授课效果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锻炼教师的授课能力。在授课时,除了注重自己的讲授外,还应考虑护生的参与及吸引护生的注意力,采取适当的讲授技巧鼓励护生紧随教师的思路,采用课堂提问、课尾复习的方法,使护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讲授中[3],达到授课的目的。

2.4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与护生沟通的能力教师不但要会和患者进行沟通和宣教,同时也需同护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患者不情愿或不理解让护生操作的情况下,护生在患者面前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怎么和患者解释、怎么安慰护生、怎么正确指导护生又不会对护生心理产生压力,不会对护生自尊产生伤害是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的。笔者在对护生调查问卷中了解到护生在做临床操作时,教师往往不顾忌很多外在因素,对护生进行指正,护生会觉得很多患者及家属在看着,很没有面子,患者也对护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下次再对这个房间的患者进行操作时就产生了心理障碍,不愿也不敢进行操作。因此,在操作指导时要注意语气、场合、方式、方法等。

2.5成为护生的良师益友在工作中是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是朋友关系更能促进师生感情,有利于沟通及提高护生的水平和成绩。生活中对护生关心、照顾,护生在学习中会更努力,也会更加尊重教师。但在角色转换时要把握好分寸。

2.6“教”、“学”双评制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护生出科时对护生在本科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我们给护生每人发1张我科制定的护理带教质量评价与意见表,表的内容包括:(1)你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2)带教老师是否讲解专科理论知识;(3)带教老师是否演示正规操作;(4)你认为实习安排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列举);(5)你最满意的教师(列举原因);(6)你最不满意的教师(列举原因);(7)你对科室有哪些建议;(8)你认为还应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附加:若有其他建议或意见请列举。对护生的意见我们会进行整改,对其提出的建议,好的予以接受,很多护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但提出教学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也提出在我科实习期间发现的非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意见及建议进行改进,对护生满意的教员、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扬及奖励,以鼓励临床护士,使其更好的提高带教质量。

3讨论

护生实习阶段是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轨阶段,那么如何保证实习效率,对于提高护生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生源问题、市场竞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变,为使其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这也对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护理师资队伍,是对护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临床实习宗旨和教学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通过发现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定对策予以及时的更正,使护生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护理操作及理论考核成绩优秀率也由原来的84.0%提高到959%,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改观。与此同时,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率及临床护理质量随之提高[3]。

【参考文献】

1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护理杂志,2002,19(4):60.

第3篇

1.1培训目标的设定根据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设定了7个阶段培训目标。具体步骤:(1)第1阶段(1~2周)保证新实习生了解病区的环境、医院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服务范围和流程、内科健康教育等基础理论知识;(2)第2阶段(基础护理内容的掌握)能够了解内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基础护理操作流程;(3)第3阶段(专科业务)要求掌握各科的护理常规和相关的护理流程、目的和注意事项;(4)第4阶段(第9~12周)了解内科的药物治疗、院内感染的处理、内科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理论知识;(5)第5阶段(第13~16周)完成核对、执行医嘱和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6)第6阶段(第17~20周)完成内科常见疾病抢救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培训,要求实习生掌握心肺复苏、药物过敏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7)第7阶段(第21~24周)进行岗位职责和护患之间沟通技巧的培训,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要求的效果。

1.2具体培训方法的制订(1)指定的带教老师结合内科培训手册内容备课,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等多种培训模式。各个阶段选定有经验的组长担任,并对他们进行考核。要求带教老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要求和困惑,力求做到不留死角;积极以身示范加强实习生对护理薄弱环节的了解;由护理部定期考核以便了解培训进度和教学质量。(2)实习生入科后随机发放内科护理培训手册,根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实习生可及早地了解培训内容、形式和要求,能够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和复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进行自学,让实习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可以更快地适应培训和提高学习效率。

1.3评价指标

1.3.1学习效果评价(1)随机考核评价:带教老师通过口头提问、角色扮演、模拟急救等方法,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效果。(2)阶段考核评价:阶段培训完成后,由本科护士长组织理论、实践技能及急救能力考试。统一理论考核、实践技能和急救能力考试评分标准,均采用100分制。综合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者进入下一阶段培训。(3)终末考核:所有阶段考核达标者参加护理部终末质量考核,合格者授予独立值班资格。

1.3.2实习生工作能力的考核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士对实习生工作的满意度评定表》、《医师对实习生工作的满意度评定表》对实习生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主要涉及护理业务知识的水平、护理质量、实践水平、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每个评定表有10道问题,有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采用《实习生工作能力自我评定表》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涉及业务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护患沟通等方面。共20道题,有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实习生的护理部考核分数比较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实习生满意度、团队满意度、实习生自我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3讨论

3.1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杂乱、随机、不能系统化教学等缺点,尽管也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没有具体的书面教学内容,使教学显得很不条理,无形中加重了教与学的负担,并可能造成与教学目标相背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8-9]。本院的内科护理培训手册更具体、更加规范和程序化。与传统带教相比,主要有以下进步:(1)内容上,内科护理手册更为全面,完全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可能的遗漏和疏忽,最大范围地提供了合理全面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培训要求、各阶段考核办法,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盲目、效率低下的特点,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使带教老师更为直观地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护理部对培训前后实习生的考核中,培训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和实践技术的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能够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成绩,这可能与培训手册更为简洁、全面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且更有针对性、利于自学和复习等特点有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2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工作得到科内护士和医师的好评。通过表2、3可以看出,医生和护士团队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培训手册对实习生的工作质量、应急协作能力、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护理培训手册要求带教老师通过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场景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这些可以使实习生提高自己的各种水平和能力。现代的医护模式已经转变,良好的医护关系和融洽的气氛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和有效减少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发生,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10]。

3.3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实习生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会对他们心理和角色的转变产生影响。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使实习生的护理培训有了新的指导方向,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实习生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实习生角色的转换[11]。内科护理手册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单调、重复的特点,通过多个带教老师的培训,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实习生的眼界,学习不同老师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利于自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发散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由科室多名带教老师与实习生及时沟通,找出不足和薄弱环节,更增进了师生感情,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大大促进其完成角色转换与适应。

第4篇

后浇带是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克服因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变形缝,经一定时效后再进行后浇封闭,形成整体结构。由于结构由后浇带连成整体,因此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与结构质量休戚相关。后浇带处往往断面大,钢筋密集,模板支设难度大,特别是杂物垃圾容易落入,清理十分困难,若清理不彻底将会影响结构质量。

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差异或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现已广泛应用。

2.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2.1.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1.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2.1.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反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反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后浇带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后浇带的支撑方案后浇带封闭前,后浇带处梁、板模板的支撑不得拆除,同时后浇带跨内不得施加其他荷载,例如放置施工设备、堆放施工材料等,以保证结构安全。

3.2楼面后浇带的临时保护措施后浇带空置期间,为防止杂物进入,采取胶合板封闭的措施。

3.3后浇带质量要求: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微膨胀、高一等级的防水混凝土。

3.4后浇带混凝土的保养方法采用蓄水保养。

4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4.1模板支设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4.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4.2.1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4.2.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非凡注重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搅拌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于φ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φ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

4.2.3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4.3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4.3.1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压力水冲冼,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4.3.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4.3.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3.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4.3.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清理表面。

4.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4.4.1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4.4.2为防止底板四周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挡水带。

4.4.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面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4.4.4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4.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4.5.1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非凡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4.5.2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

4.5.3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5.4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由于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要求膨胀剂的称量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适当延长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4.5.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不于28d。

4.6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GB502082-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有专门的要求,其中第4.1.9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4.5.7条施工对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

4.6.1后浇带应在其两面三刀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后再施工;

4.6.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

4.6.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4.6.4后浇带混凝土养成护时间不得少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4.7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4.7.1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的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和产生有害裂缝。

4.7.2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4.7.3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试件留设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5结束语

采用钢丝网模板封堵竖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答应有少量水泥浆外漏。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用压力水冲洗施工缝表面,清除浮浆、碎片,露出石子,同时也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再将钢丝网片拆除。经处理的垂直施工缝,表面粗糙干净,凹凸不平,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很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后浇带的施工缝处理后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防止杂物、污水等进入后浇带内,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对于大体积、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可涂刷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表面凝聚,保证冲毛效果。

第5篇

1.1促进学生把握社会实际情况。

应当将语文知识同社会实际环境相结合,促进教学过程更加符合生活习惯,具体而言,就是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进行具体的教学行动,以这一方法,充分刺激学生在学习时主动积极,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语文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全面适应社会生活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以具体语文课文的教学工作为例,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分别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再适当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生活道理。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一直进行道理的单向灌输,往往会引起中职学生的排斥心理,更加厌恶语文学习。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所讲述的实际生活当中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和实际日常生活互相联系,从而全面保障语文课堂实用性教学的顺利进行。

1.2强化学生的知识实用性意识。

作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教学时,还包含了口语、写作等具体能力的培养,单纯的强调口语、写作等方面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应当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充分同生活实际情况结合,确保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形式。在选择口语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进行筛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口语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能够在学生将来毕业后踏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教师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随时进行口语能力训练。在课前针对口语知识和口语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讲解具体办法,再让学生进行自由化互相练习,并结合后续学生的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具体评测进行大致评分。可以选择教师进行评分、也可以选择学生之间互相评分,最终所得到的口语及写作成绩,应该加以适当总结。学生处于公共场合时,利用科学合理组织语言,大方得体的全面展现自身特点,并且利用相应的具体口语及措辞来解决实际工作交流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语文口语和写作能力实用性的具体表现,能够为学生在走入社会工作和生活时提供巨大帮助。又如在“说话要大方得体讲文明”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旅游专业或者乘务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特征,优化教学环境,设计出相应的模拟教学情境。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两者一起合作,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学生扮演引导人员或乘务管理人员,教师则扮演乘客或旅客,改善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语文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景化模拟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同工作对象的科学合理化高效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全面完善学生的综合基础能力,全面提高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1.3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实用能力。

以学生的综合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需要。在实际应用文写作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将各式应用文种类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并为学生加以演示,以此作为后续教学良好奠基。其次,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格式和相应措辞的处理,作为应用文写作的关键性部分,具体的文章格式和措辞还应该在对文章的机关和文章所针对的对象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整。在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的实践当中,教师应该整合多篇范文,帮助学生对具体应用文写作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在写作技巧的重点知识教学环节,应该进行强化式讲解,采取反复多次练习的办法,让学生更为准确的把握住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多列举代表性范文,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从而使学生自己体会润色出范文中语文写作知识的巧妙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充满个人语言写作特色的文章,写出和其他文章相得益彰的不同应用文,促进语文教学实用性的实现。

2、当前形势下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实用性教学展望

2.1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与专业共通的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际行动、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三者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实践工作。应当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挖掘可用的材料。选取教材中和专业知识融合度高,学生易于接受的代表性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点。课前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内容,再选择部分学生对内容进行自主讲解,并随机选择学生对讲课学生进行点评,配合一定的夸奖和修整,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以科学合理的实际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如不及时纠正,会给日后的实践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大部分学生在实际训练当中,都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无法独立完成实践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实践题目的方式,并与学生积极沟通,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际上课后,再将学生分为考评组、实践组两个部分,有了充足的准备,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动手能力会有极大提升,最终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判断能力。

2.3充分融合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说到底还是应该充分把握专业知识,在实用性教学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展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如果不能做到两者充分融合,那么该学科还是单纯的死板知识,同中职学校的实用性教学理念也存在着巨大冲突。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充分充分融合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结合目前实践性教学的经验,部分学生的实践总结较为混乱,这也说明了实用性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规范化实践的重要性。

2.4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适当加以课外引导。

大部分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通性,如果无视这一共通性,引导学生细心留意,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死记硬背,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使得最终的工作结果无法满足要求。应当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既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相关的知识面。此外,课堂教学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课上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外也积极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

2.5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工作后,完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式的打分式评价,应当综合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表现优秀的方面打高分,从而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态度进行实践工作;针对学生表现较差的方面应该适当给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对自身缺点进行完善,通过两方面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后,还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逐渐发现学生的进步,并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3、结束语

第6篇

    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一)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因为人们主要从事信息知识工作,这种工作的知识密集度高,要求人们具有较渊博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普及高水平、连续性的基础教育。

    1.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

    2.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

    “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工程应切实重视在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中普及信息意识、信息基 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目前,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提高公民素质,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都纷纷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也明文规定:从2001年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3.充分鼓励中小学学生参加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小学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特别是校园网上软件资料中心的开发与利用,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2)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广播与电视节目的采集、编导、录制、播出、评价、反馈与改进过程。

    (3)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讨论、策划信息化宣传、撰写信息化文章,既可普及信息理论,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

    开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而且能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举办短学制、多形式、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科技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要缩短学制。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信息社会知识密集型生产中科技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因此,需要培养知识广博,能适应新兴科技和工业发展的人才,使之能从事综合性技术生产和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开展广泛的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学不胜学的情况,教育必须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自己管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工作服务,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养内容上,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要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能适应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四)必须实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它能帮助人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在信息社会中,只具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社会变化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可以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信息社会,要求人必须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存储、处理的能力,具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终身教育,信息教育在人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在职教育都离不开它,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五)教育本身要信息技术化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这包括教育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成为一种充满信息,而且方便教育者和学习者获取信息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经之路。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信息化,要切实重视运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与成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破除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第7篇

论文摘要: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不承认建筑的艺术性,而过分夸大它的功能性,实质上是掩盖了它的完整性。然而,承认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仍然没有度盖建筑性质的全部,建筑的文化性是建筑更深层的属性,即建筑的灵魂。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铸民族或地城性格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建筑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文明中对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负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学和政治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艺术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畴中有关建筑领域所体现和表达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2建筑文化的四个主要方面

    (1)建筑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和美学等范畴,反过来,它也巩固、强化或削弱了这些价值观。

    建筑不仅可以体现各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人们所欣赏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说明一种文化观念。举西方的教堂为例:中世纪欧洲教堂内部幽深阴暗,人们在那里寻求脱离罪恶的尘世,实现与天国交际;巴西利亚的国家大教堂阳光透过侧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悬挂着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临人间;洛杉矶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达天国与人间已经没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间。

    建筑的艺术美有它的规律可循,例如,黄金比例(近似3:5)总认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许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建筑风格,尽管已不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要,但仍以一种艺术力量感动着我们。然而,人们的审美观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纪中期大受欢迎,它符合了当时许多企业家要显示自己高效益的经营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为“俗套”,被企业家批评朝笑为“皮鞋盒子”,近年来它又以节能生态的面貌出现,试图体现信息时代“非物质性”和虚拟空间的存在而产生美感。说明“美”是受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的。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时代,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从希腊的神庙可以想象它们当年如何起到巩固城邦制度的;从罗马的角斗场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与一个帝国的消亡相关联。

    (2)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丘吉尔有句名言:“人创造建筑,建筑创造了人。”人总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围的环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过来制约着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家庭“儿世同堂”理想的产物,它反过来肯定和强化那种“忠孝”的伦理思想。洛杉矶那无节制扩散的独户住宅,正是那种以小企业为单位的“无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运动式经济关系的典范。

    (3)建筑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开拓了一条人际对话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语言一样,掌握建立在索绪尔现代语言学基础之上的建筑语言(词汇、句法、修辞、诗意、比喻、隐喻、语境(文脉)、深层结构等概念)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通过对城市和建筑的阅读加深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整体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国的曲线屋顶、法国的芒萨屋顶等都产生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且和口语、文字一起构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独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国建筑师d里布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中,他运用解构主义作了一个折线形的平面。他的理论是:既然犹太人本来是混居在柏林各地,与其他德国人成为一个整体,而希特勒偏要“解构地”把他们挑出来予以消灭,那么,现在兴造的犹太人博物馆,也就如实用解构手法来表现这一段极端反理性的历史。

   (4)建筑的营造方式和职业特点,构成了社会运行中的一种有特殊规律的经营文化,也在一定范围内制约了社会的人际关系。

    建筑业是社会的重要支撑经济,它涉及多个社会职业和科学学科,有着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模式。封建社会中的师徒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构成了一种隶属于社会运行方式的经营文化和人际关系。

    在古希腊,人们把“建筑”称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术”(tec-)意思。现在我们都还能知道希腊古老建筑遗迹的设计师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国,它们的设计者或营造师,除了个别的鲁班、喻皓之外,就像《红楼梦》中写到大观园的营造时,说到“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之野者,一一筹划起造”一样,被埋没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国的建筑师还没有充分地被社会和公众所理解。我们应当更多地宣传建筑师使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环境)的设计师。社会应当更关怀建筑师的创造性劳动,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

3结语

    以上四个方面: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系统和运作关系,是我们领会建筑文化,理解城市形态和性格的主要内容。

第8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质

当前,社会上正兴起一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着素质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高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模式强调个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导演或指导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的学习,组织、启发、评估整个教学过程,而学生则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个别化学习,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网络媒介来合作完成学习课题的研究或讨论。另外,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随着联入因特网的学校和图书馆的增多,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教师和学生能从因特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通过万维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查找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完成作业。这种资源的获取远比传统的上图书馆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虽然由于“信息爆炸”难免会迷失方向,但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领航,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网络化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学习环境呈现多元化趋势。借助于高校校园网及多媒体网络教室实现了网络化课堂教学,发挥了群体教学模式的优点,改变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环境,让图、文、声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完善的教学监控系统可以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整个教学活动。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时交互式远程授课已成为现实,它可以实现网上教学,为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营造无围墙的“大课堂”(如网络学院和现代远程教学),让他们自由地共享网络这一环境,学生和学生之间就可以就某一课题展开讨论和学习,相互交换信息。也可利用浏览器进行个别化主题学习,教师只提供学习主题,如做成一个网页,从而提供了一个图文声并茂、虚拟现实的、又兼具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的学习环境,这在网络时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二、网络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中,由于更强调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而是被认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网络合作学习的环境下,教师更多的是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选择研究主题、小组讨论、查找资源并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批判性的和创造性的思想。

2.教师作为信息的咨询者或提供者

因特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的多种便利,如通过万维网和搜索引擎,教师可以查找所需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内外的教学。

3.教师是网络教学的辅导者

网络教学中,虽然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容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网络信息极为丰富,为了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减少他们自由探索网络所需要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与获取能力,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确保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4.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随着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的任务落到了教师的身上。高校教师应对网络教学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传递教学内容,充分地认识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缺陷与不足,灵活多样地在教学中使用他们,发挥出每种教学手段的应有效能。

5.教师作为学术顾问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作为电脑教师,来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因而教师能够有精力、有时间参与学生个人的或小组的学习活动,以学术顾问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求职的学术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那种需要,并指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6.教师作为团队合作者

在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广泛的互相合作的支持。他们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或离线讨论组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由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7.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高校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三、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对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如下的信息素质

1.信息技术常识。它要求教师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信息意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它要求教师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并遵循应用信息的伦理道德规范。

4.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等,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具体地讲,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四、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和管理部门、高校领导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师本人努力。一方面,现在教师的信息素质不被重视,是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及管理部门应为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制定目标和规划,开发一系列能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绝不要只围绕信息技术的层面,而要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高等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层面,这样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高教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使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能力成为21世纪高校教师必备能力。高校教师正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作为教育部门来说,应为高校教师新能力的实现提供有效地措施和途径,以保证高校教师的这种新能力的实现及信息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创建信息素养学习环境是21世纪教育者的首要责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1).

[2]甘诺,白晓东.浅析网络时代教师教色的新定位[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第9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本文主要阐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并进一步分析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部分人对体育教师常用的说法,也许当时的体育教师就是这般情形,我们不去考究,冈为80年代以前中国的体育还未兴盛,民生水平并不富裕。可是现在,有人曾想把体育教师上课的课时打八折,也就是说,1节体育课等于其他文化课的0.8节,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体育教师等于0.8个其他文化课老师?可见,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还是有不少模糊的认识,就连个别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也没把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有的还认为体育只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而已,体育教师从事的只是简单的劳动。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不会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有正确的评价。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从事的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书中有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对培养身心健康和具有现代意识、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它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每个的成长,或长或短都必然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才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成员体质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同时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强弱盛衰。体育锻炼是影响人们体质强弱的一个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而学校体育正是在这方面既为未来的社会劳动者打下了一定的体质基础,又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体育锻炼知识和练习方法。历数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学校体育这个“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攀登体育高峰的。因此,可以说学校体育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重要基地,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学校体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是国力盛衰的体现,群众体育是民族强弱的标志,而学校体育是二者的基础。显然,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评价一个人的劳动价值不可忽视他所从事的专业的特点和从事的劳动的特殊性,离开这一点,就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他的劳动价值。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相对于其他教学而言的,其特点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体育教师虽也要传授知识技能,但它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练习中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高度结合,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的特点。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一般教师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而体育教师的劳动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由示范动作、保护帮助、组织训练等体力劳动所构成。但是构成这些表面形式的实质却是潜在颇大的脑力消耗。知识技能的获取、技术战术的掌握、示范保护的完成,对教学中学生各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复杂情况的分析,综合和处理、对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等,都是分析、判断、记忆、思维、想象等大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以脑力劳动为基础,以体力劳动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劳动。这种特殊劳动体现在:

1.体育除作为潜在形态劳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的储蓄外,他们还必须不断地为维持和提高这种水平而付新的劳动。诚然,其他教学也有这种需要,但却远不如体育教师表现得这么明显、突出和迫切。因为人的体力退化较知识的老化要快得多,人的运动青春是短暂的。也冈为如此,国家才给予优秀运动员优厚的报酬和奖励,在国际比赛中设立巨额奖金。到一定年龄后,体力下降锻炼停止就会动作呆滞,技术生疏,课前不进行运动技术的备课,课堂上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劳动的特殊性。

2.由于学生体质、性格、技能的明显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个别辅导、区别对待。这与其他教学相比,体育教师在这方面所花去的劳动量要大得多。另外,体育老师在广阔的露天课堂上,要经受风雨寒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这较拿支粉笔在室内教学不能不说要辛苦得多。

3.对体育教师劳动的评价与其他学科亦有不同之处。如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就不能单从多少来看,更重要的是要有“活”的标准,即学生体育“三基”的掌握,体质的增强,运动人才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因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运动成绩也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有的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就出现了不设岗或拿体育教师的劳动与其他教师的劳动作横向比较,用一般教学程序备课、讲课、作业批改、实验等来衡量。认为体育教师既不批改作业又不做实验,很清闲。殊不知,体育教师除完成体育教学外,还要承担课外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往往是在其他教师下班后进行的。

4.从体育教师劳动范围的广度和劳动作用的深度来看,在同等条件下,体育教师的劳动比其他教师的劳动有着更大的教学效应。因为从体育教师劳动作用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机智果断、活泼乐观等优良品质,也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