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外语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30 11:3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外语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外语毕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评价系统;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9-0079-0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为完成学业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就所学专业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后对成果加以系统表述形成的具备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文本。它是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各院校和教育界学者重视。笔者对国内研究的检索表明:1998年至2014年,研究论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1]然而,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有关的论文仅有两篇,简要谈及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及评价原则。加强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国际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鉴于此,笔者拟从该项工作的现状出发,基于其特征设计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希望推动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

一、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调查发现

笔者对国内30所各层次外语专业院系[2]的毕业论文评价工作进行调查后发现:

(1)大多数院系都采用了科学的工作流程:指导教师评阅―交叉审阅―答辩评审―综合评分。

(2)大多数院系都采用百分制量化评价方式。

(3)总体上,学校层次越高,工作过程也越科学越严谨。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该项工作中得到了良好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顺应了当代社会对低碳环保的追求。

2.缺陷和不足

(1)忽视评价工作的模糊性

标准的笼统性和评价的主观模糊性导致作为主观决策过程的毕业论文评价本质上不能做到精确量化,但绝大多数高校均要求参评教师给出精确分数,这与评价工作的模糊性相背。

(2)评价维度不全面、指标不完善、权重分配过于主观

虽然多数院系采用了多元评价,涉及语言表达、论证过程、格式规范、答辩表现等,但诸如选题价值、外文资料翻译、开题答辩、工作态度等与论文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都未涵盖。评价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审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评分等三或两部分成绩按主观比例如4:3:3构成,甚至仅由指导教师或答辩小组判定论文成绩。

(3)缺乏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

评价工作固有的主观性加上师生之间因种种原因产生的人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对评价对象作出过度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失去公正性。遗憾的是没有院系在评价步骤中加入针对此缺陷的防控设计。

二、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基本特点、原则与方法选择

1.基本特点

(1)主观模糊性

毕业论文评价工作本质上属于主观决策过程,它要求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作出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但评价标准及过程固有的模糊性导致评价主体无法作出精确的量化评价。此外,作为群组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的心理标准难免存在差异,加重了评价的主观模糊性。

(2)系统综合性、指标及权重差异性

评价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尽可能涵盖各相关评价维度。就某一维度来讲,指标设计也必须具备科学性、差异性和明确性,方可让评价主体有章可循。此外,各指标贡献率并不相同,必须尽可能赋予合理权重。

(3)评价结果量化要求

尽管评价工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但为了确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和合格率,绝大多数院系均要求为评价对象打出百分制分数。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将模糊定性操作转化为精确的定量操作。

(4)严肃性和公正性

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四年学业能力的终极评定,不仅关乎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等切身利益,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必须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2.基本原则

(1)专业性原则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不同于理工科论文,如表达符号为外语、更注重逻辑推理与系统建构等。其评价体系构建必须考虑专业特殊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并为其分配合理权重。

(2)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阶段性动态过程,评价体系既要涉及对论文的静态评价还应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动态监控性评价,即做到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3)公平公正原则

鉴于评价工作的主观模糊性及评价主体可能作出的过度主观性评价。评价步骤设计必须想方设法减少种种主观随意性,尽最大努力保证评价结果严肃公正。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设计必须具备可测性、精细性和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要素交叉。同时,具备经济可操作性和信息化优势,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效率优势和绿色环保等特性。

3.方法选择

据此,笔者整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设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并加入了过度主观评价防控设计。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塞蒂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级决策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准判断力根据问题性质和决策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结构要素,并按照要素间隶属关系和相互作用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合为一个递阶模型,从而将决策问题归结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定量化。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整合主观逻辑分析与客观精确运算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对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象做出评价。前者能有效避免毕业论文评价体系设计不够全面、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的缺陷;后者可以将主观模糊评价转化为量化评价。整合两种方法系统性强和结果明晰等特点可有效解决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系统的步骤设计

1.建立评价递阶模型

该模型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目标层是对评价对象题的概述,准则层是隶属于目标层的具体描述,指标层则是各准则层下属的细化评价内容。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1)根据递阶模型相邻层次间的隶属关系,请K位行业专家依据两两比较法对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比较标度进行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设矩阵有i个元素,则判断矩阵为Pk(1)。

(2)检验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由于判断矩阵易受个体认知模糊性及评价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必须对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进行检验。计算过程如下:首先计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鉴于该计算过程比较繁琐,此处建议直接在Matlab7.1中输入各矩阵Pk后,调用最大特征值计算函数max(eig(Pk))即可获得各矩阵的最大特征值;计算各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查询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对应的RI值,计算各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当n=1或2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当n>2时,若CR

(3)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和积法、最小对数二乘法等方法。合积法计算过程如下:归一化各矩阵[1],将归化矩阵按行相加[2]后再次进行归一化处理[3],计算各个专家的权重[4],组成专家权重矩阵后将之归一化[5],然后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6]。

3.设定模糊评语集及对应评语分值向量集

设评语等级集E={e1, e2, …, eh}, h为评语等级子集的个数。与E相对应,令评语分值向量集F=[f1, f2, …, fh]。

4.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并检验其离散程度

请R位评价主体按递阶模型为评价对象打分构造出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Ri(2),由于评价结果可能受评价主体特定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检验Ri的离散程度。令E={5, 4, 3, 2, 1}。依次计算R位评价主体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离散系数CVi(i=1, 2, …, n)[7]及其平均值AVG(CVi)。经过计算,在评价主体少于10人时,若AVG(CVi)>0.15,则说明各评价主体对该指标层的评价存在不公正极值。计算各分值与均值之间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大者即为极值,更换该评价主体重新评价,直至评价结果满足要求。

5.计算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

若模糊评价矩阵Ri通过离散程度检验则将之归一化后计算评价对象在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8]。

6.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

综合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向量Ai,建立针对目标层的模糊评价矩阵A(3),然后利用准则层的权重矩阵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9]。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最终精确得分S[10]。本段提到的矩阵和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四、应用实例

1.构建评价递阶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笔者整合了国内已有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和校内外专家和专任教师的意见,构建出如下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综合评价递阶模型,如表2所示。

2.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并检验其随机一致性

请校内外8位专家和教师对各层指标打分构造出判断矩阵,因篇幅所限,笔者仅对准则层U5对应的矩阵Pk=8为例演示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运用Matlab7.1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依次为{3.0092, 3, 3, 3.0092, 3.0092, 3, 3.0037, 3}。计算P1的一致性指标CI=(3.009200-3)/2=0.0046,各专家矩阵的λmax依次为{0.0046, 0, 0, 0.0046, 0.0046, 0, 0.0019, 0};据公式CR=CI/RI,各专家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值依次为{0.0079, 0, 0, 0.0079, 0.0079, 0, 0.0032, 0},均小于0.1,通过检验。

3.计算各指标的最终权重

本节以第一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例演示计算过程。首先归一化P1;按行相加得M1=[0.2678 1.7608 0.9713]T;再次归一化得1=[0.0893 0.5869 0.3238]T。其他各专家的打分归化矩阵依次为:2=[0.1111 0.2222 0.6667]T、3=[0.1667 0.1667 0.6667]T、4=[0.1638 0.2973 0.5390]T、5=[0.1066 0.1935 0.6999]T、6=[0.1000 0.3000 0.6000]T、7=[0.1299 0.1381 0.732]T、8=[0.1429 0.1429 0.7143]T。计算第一位专家最终权重W1=1/(1+10×CR1)=1/(1+10×0.007931)=0.9265;其他专家的最终权重依次为{1, 1, 0.9265, 0.9265, 1, 0.9691};归一化各专家权重组成矩阵k=[0.1196 0.1291 0.1291 0.1196 0.1196 0.1291 0.1251 0.1291]T;计算U5各指标的权重值为:W1=k*k=[0.126441, 0.253472, 0.620088]。其他指标的计算结果请见表2。

4.模糊评价过程示例

下面说明运用该递阶模型对某位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因篇幅所限,此处以准则层U1为例演示计算过程。

(1)设定模糊评语集和对应评语向量集为:V={e1, e2, e3, e4, e5}={优,良,中,合格,差},F=[f1, f2, f3, f4, f5]=[5, 4, 3, 2, 1](五分制)或[100, 85, 70, 60, 40](百分制)。

(2)由3位老师对U1各指标按V打分,构造出隶属度矩阵R1;计算该矩阵离散程度AVG(CVi)=0.0787

[11]

(3)归一化矩阵R1,计算该论文在准则层U1下的评价结果为:

A1=WT

1×R1=[0.3223, 0.2239, 0.2749, 0.0977, 0.0308, 0.0505]T×R1=[0.2858, 0.4563, 0.2579, 0, 0]

A1可解读为:所有评价主体认为准则层U1为优的概率为28.58%、良为45.63%、中为25.79%、及格和差的概率为0%。其他各层评价结果依次为:A2=[0, 0.6667, 0.3333, 0, 0]; A3=[0.1751, 0.4075, 0.4174, 0, 0]; A4=[0.0327, 0.2925, 0.6748, 0, 0]; A5=[0.0845, 0.5822, 0, 0, 0]。

(4)构造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A,利用准则层权重计算最终模糊评价结果G。

[12]

结合不同评语分值向量集F计算评价对象的等级分或百分制分数: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5, 4, 3, 2, 1]T=3.637133≈3.64;S∈[3.5, 4.5)。

S=GT×FT=[0.1336, 0.4144, 0.4373, 0, 0]T×[100, 85, 70, 60, 40]T=79.187≈79.2。

必须指出,运用本法求得的论文最低分为1或40,即本法对质量更差的论文不具备区分度,但这并不影响其适用性,不达标的论文必须退回修改,对学位证发放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毕业论文评价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了该项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工作原则,在整合AHP和FCE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备良好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有效地解决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该项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公正性。此外,鉴于本系统计算过程的数学规律性极强,可以设计基于大型数据库的网络系统,实现全部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Saaty T L.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Int.J.Services Sciences 2008(1): 83-98.

第2篇

Alderson,F.C.,C.Clapham,and 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achman,L.Fundan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Brown,G.&G.Yule.Teaching the Spoken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Carrel,P.C.,Devine,J,&D.E.Eskey(eds.)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ady,J.&T.Huckin.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rion.Camv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inkel,E.(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 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O’Malley,J.M&A.U.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 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 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第3篇

一、经验总结与交流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总结与交流教学经验的论文主要是介绍教师尝试的某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包括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和结果,或针对某个问题尝试采用的解决办法。这类论文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背景介绍:如为什么要尝试某种新的方法?基于什么问题或状况提出的想法?

具体操作过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某种方法;

方法运用的效果:如采用新方法之后教学效果发生的变化;

建议和启事:如果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新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撰写经验总结与交流类论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切忌泛泛而谈。稍不注意,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这种论文并不介绍具体的某种经验,而是空泛地介绍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甚至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

第二,切忌空口说白话。虽然是总结经验,但论文还要讲究论证的说服力。经验总结类论文不一定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来验证某个结论,但也不能空口说白话。比如,如果论文认为采用某种方法之后教学效果提高了,那么要适当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加以证明。

第三,切忌老生常谈。学术期刊审稿时最忌讳老生常谈的文章,而经验总结类的论文又最容易出现老生常谈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

 (1)有的教师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所以把一些常见的情况或已经反复介绍过的经验当作新的经验来交流。

第4篇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

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创业人才的培养亦称为创业教育,我国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在近年来大力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毕业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既可寻找合适的岗位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也是把高校中的技术和知识更好地转化成社会资产的有效途径。

一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人才的培养兴起于美国,而且美国目前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其他发达国家多从美国奉行“拿来主义”拓展本国的创业教育体系。

1.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947年~1970年):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MylesMace教授为MBA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被公认为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第一门课程,也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萌芽。但因为美国当时正处于大工业时期,中小企业则不断减少,因此,创业教育尚缺乏成长土壤。

(2)起步阶段(1970年~1990年):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减缓,从1969年到1976年,大量新兴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社会81.5%的新就业机会。特别是1980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在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冲击与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受到关注,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创业教育课程。

(3)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这一阶段,创业教育在高校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SBA(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调查显示,1998年已有1400多所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了创业或小企业管理课程。

(4)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日趋完善,这增强了高校的竞争意识,也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师资建设

美国创业教育师资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同时,高校还十分注重吸收社会各界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采取短期讲学方式参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企业家的参与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现实案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3.管理体制

美国高校多将创业学专业纳入商学院管理,并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也有少数院校将其归入研究生院管理,只在研究生层次开设课程。创业教育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研究计划以及外延拓展计划。课程计划一般分为公选课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研究计划主要包括主办研讨会议、出版期刊著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外延拓展计划一般包括建立孵化器、科技园、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校友联合会等。

4.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应该说是在创业活动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1967年,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首次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随后便不断拓展完善创业教育领域。1996年,斯坦福商学院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还一度成立了电子商务和商业中心。现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拥有社会创新中心、全球商业和经济中心等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研究组织。

二国内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发展历程

(1)高校自主探索阶段(1997年~2002年4月):普遍认为,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这一阶段中,许多高校进行了自发性探索。

(2)创业教育试点阶段(2002年4月至今):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引导其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这一阶段是创业教育在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5年来,试点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2.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在面向毕业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了创业教育内容,这一类以更新学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为主要目的;二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大学生,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课程内容注重创业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帮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为主要目的。

3.培养模式

以试点院校为主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形成了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模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会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2)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业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及咨询服务,其代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学校还设立了300万元创业基金,对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

(3)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技术咨询。如上海交通大学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和“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的转变、教学向教育的转变、传授向学习的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4.师资建设

开展试点工作之前,我国创业教育师资主要集中在商学院,由于缺乏通畅渠道和有效机制激励这些教师在全校范围授课,因此创业教育普及率不高。试点工作开展后,很多青年教师受到鼓舞,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2003年开始,教育部开展了常规性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活动,目前已培养了数百名创业教育骨干教师。这些教师积极摸索和传播创业教育理念与方法,促进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

三中外高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通过比较可知,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起步早,且发展迅速,目前已设有创业学专业并可授予学位,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层面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深入认识创业教育重要意义

美国创业教育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并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我国高校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应将其仅仅作为就业教育的补充,而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自觉预测变化并积极应对变化的能力和素质为价值取向。

2.加强对创业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现有的系统理论论述比较薄弱,加之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导致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

由于美国多数高校已将创业学作为专业或研究方向,因此其创业教育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如百森商学院设有创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外延拓展计划。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等模块组成。这种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所创之“业”是与其所受到的专业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要注重将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互相协调、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创业教育系统。

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成长空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框架与教育教学体系,以后发优势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蒂蒙斯(JeffryA.Timmons)著.战略与商业机会(周伟民、田颖枝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3)

第6篇

【关键词】文物 产业化 经济利益 文物保护

对景点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经常会造成管制上的松懈,需要结合各景区的现状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但又会给景区造成一系列的污染与破坏,这一点在承德市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开发上就体现的非常明显。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的景区管理不到位,是阻碍文物产业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而文物保护单位在对文物进行保护工作上的松懈,则是阻挡将文物进行产业话的另一个严重问题。

一、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开发现状

(一)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文物管理困难

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外八庙的旅游资源十分地丰富,各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待开发,在很多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旅游去处,比如滦平县、兴隆县以及丰宁县等几个旅游重地,都有各自不同的旅游景区,景区天然形成,包括森林公园、大型湖泊以及湿地,还有金山岭长城等知名旅游景点分布。最重要的是承德市内,旅游资源有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以及周围的寺庙群外八庙等去处,去过承德旅游的游客都有浏览往返的感觉。不过存在于避暑山庄或者外八庙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却日益严峻起来,游客对文物的鉴别能力不够,经常会给文物造成无意识的损坏,这一点在目前的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却并未被重视起来。

(二)分散的旅游景点文物难以集中管理

虽然承德市下属诸多县中有很多的旅游资源,承德室内也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尤其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闻名全国,但是承德市下属的各个县的旅游资源中,也有很多的文物存在,而各个县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不足,造成文物的丢失或者损坏,县级文物部门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而将旅游资源中的文物进行产业化还为期尚早。对于文物进行集中管理,效仿其他拥有大量文物的旅游景点,才能够确保承德市旅游资源中文物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二、解决山庄与外八庙开发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文物保护区内的游客管理

对于承德市文物保护区内的文物保护条例进行强化管理,是保证文物能够被保护起来的第一个方法,要首先确保将文物进行有效保护,才能够谈文物产业化问题。文物产业化的前提是好存在一定数量以及完整度的文物群,然后将其用特殊方法纳入现代经济发展链条之中,进而产生利益增值的手段。而针对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中文物的保护问题,承德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对其加强旅游区域的游客管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游客的文物教育,让游客感觉到文物的价值以及破坏文物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够有效阻止文物被破坏。同时在景区内的文物周边设置提示标牌,标明文物年代以及在游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游客能够注意此文物的价值所在,这对文物的保护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大型文物周边安装监控设备与扩音设备,在向游客开放的时候进行监督、实时警告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文物保护方法。

(二)依照政府政策文件,加强部门沟通

针对承德市以及下属各县旅游资源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主动联系县级文物部门,充分协调部门之间的互动,携手将文物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护起来。不仅如此,文物保护部门应该牵头联络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统一解决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文物保护部门还应与承德市的旅游开发公司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充分利用县级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公司的招标,将中标的旅游公司统一管理,服从政府调配,充分重视文物价值,尽快形成旅游业中的文物产业化发展模式,为当地政府部门创收。对于承德市以及下属各县的城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文物保护部门应该坚决落实文物保护法中的规定,联络各级部门将城市基本建设之前的文物勘察工作资金落实到位,招揽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确保文物不被损坏。

(三)统一管理旅游资源尽快打造文物产业化链条

文物产业化,从字面上讲就是将我们的先人们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转变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渠道。文物产业化,将文物的价值体现出来,将其转变成实际的经济利益,当然有利必有弊,在文物产业化给我们的经济带来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文物是历史遗留的产品,对现代人研究历史有个很大的帮助,文化产业化会给文物带来一些列的“破坏”。文化产业化主要是追求的经济利益,所以,放松管制、没有结合现状、环境污染等是经常出现的。利益驱动下和文物接触的游客就会增加,这是势必会造成文物的在某种程度上的损坏,甚至造成文物的丢失;但若加紧管理,那就会造成游客的反感,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景区的开发,要结合景区的现状进行,这样会牵扯到景区的改造,往往会耗费巨额资金,还破坏了景区原有的风貌。而像承德市避暑山庄以及周围外八庙的文物产业化问题,首先应该以文物保护部门将文物保护起来,然后促进旅游资源的统一、协调管理,这样才能为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承德市避暑山庄与周围的外八庙是非常稀缺的旅游资源,承德市下属的各个县也有很多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倘若能够对其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开发,并且将其中的文物进行产业化,利用地区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这一大旅游景点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将不可估量,而对承德市的经济建设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还拥有很大的地理面积优势,虽然旅游资源分布比较散,但是如果能够被统一管理起来,加强道路建设,旅游景点中能容纳的人流量将排在全国前列。

参考文献:

[1]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

关键词:中外学术论文摘要;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59-02

前言

摘要,作为一种学术体裁,其主要功能是迅速而准确地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因此,摘要以其内容的客观性和信息传递的精确性而著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科学探索的不确定性,摘要无法真正做到“准确”和“客观”,因此,一些模糊限制语便出现在摘要语篇之中。模糊限制语是指“有意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家拉科夫于1972年在他的论文《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来的。由于人们一贯关注学术语篇的准确客观性,因此忽视了学术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修辞作用,而对于摘要中模糊修辞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为了深入理解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和语言特色,本文将通过对中外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总结出模糊限制语在摘要语篇中的分布状况、语用功能和文体风格,以及中外学者在模糊限制语使用方面的异同和原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摘要语篇中的模糊修辞,增强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ESP教学研究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Swales学派的IMRD结构作为分析语料中摘要宏观结构的参照,即学术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分为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语步。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分析,本文将主要研究由Varttala划分的以下五类词汇形式的模糊限制语:认知情态动词模糊限制语、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认知副词模糊限制语、认知形容词模糊限制语以及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

二、结果与讨论

(一)模糊限制语在中西方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各语步中的使用分析

从模糊限制语在中西方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各语步中的使用频率来看,讨论语步模糊限制语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引言和结果语步,而方法语步中模糊限制语的密度最小。这主要是由于摘要各语步不同的交际目的造成的。从功能上看,引言部分主要是引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语步中,作者通过评述该学科内前人研究的成败作为切入点,阐述其论文研究的目的、动机以及核心内容。在评述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时,作者除了使用一些像“few”、“little”等属性模糊限制语来暗示读者以往研究的空缺外,还使用了一些像“neglect”、“violate”和“inadequate”、

“outdated”等具有负面意义的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和认知形容词模糊限制语,来谨慎地指出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些模糊限制语的大量使用不仅间接地表达了该领域仍需大量的科学研究,还暗示读者本项研究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语步是论文摘要中最客观的部分,是对研究所用到的实验、数据、方法、程序进行精确描述,为下文新的学术观点的提出提供依据,并不涉及对实验结果的推论。因此,模糊限制语在这一语步中的出现频率最低。

结果语步的作用是展示研究结果,要求作者对其研究结果作真实、准确的描述,因而拒绝大量模糊限制语的存在,只是使用少量像“re-examine”、“re-observe”等带有前缀“re-”的表示反复意义的行为动词和像“show”、“reveal”等表示客观意义的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来表明研究结果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无数次实验,在对客观事实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显示了新的科研成果的可信性和客观性。

讨论语步是学术论文摘要中最具有主观性的部分,是作者在完善和拓展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论断。在这一语步中,作者大量使用一些像“interpret”、“argue”、“suggest”等表示诠释和推论意义的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来阐释和捍卫其研究结果,力图说服读者和其他学术同行接受其新观点。与此同时,作者还大量使用一些像“perhaps”、“probably”、“possibly”等表示可能性的认知副词模糊限制语,谨慎地表达自己新的学术观点。这类模糊限制语的大量使用不仅可以帮助作者以更精确的方式表达其尚未被确立的科学论断,而且可以帮助作者在日后新论断证明有错,遭遇反对时避免承担个人责任。此外,一些像“implication”、“application”等“显性”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讨论语步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此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帮助作者明确地表达其科研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实用价值,从而使读者和其他学术同行意识到本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其对于该学科的贡献。

(二)中西方学者在其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

经过对中外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与统计,笔者发现西方学者在其撰写的英文摘要中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明显多于中国学者。这表明西方学者善于使用模糊修辞来帮助其精确、严谨地表达学术观点,而中国学者则不太习惯使用这一语言策略。从模糊限制语在中西方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中的使用频率来看,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认知情态动词、认知副词和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而认知形容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最低。此外,我们发现西方摘要作者对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中国作者,他们使用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的形式多样,不仅包括像“prove”、“demonstrate”、“report”等行为动词,像“assume”、“think”、“believe”等推论动词,还包括像“appear”、“seem”等感官动词。相比之下,认知动词模糊限制语在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中的形式比较单一,只涉及像“show”、“suggest”、“propose”等这一类行为动词,而像“believe”、“seem”等推论动词和感官动词却没有出现。

从认知情态动词、认知副词、认知形容词和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来看,西方学者对这几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均高于中国学者。不仅如此,我们发现西方摘要作者大量使用了一些像“novel”、“innovative”、“new”等具有肯定意义的态度型认知形容词模糊限制语,来强调其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而这类模糊限制语在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中却不曾出现。此外,在西方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中,这几类模糊限制语的语言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像“rarely”、“slightly”等降低语气的认知副词模糊限制语,像“meaningful”、“good”等情态认知形容词模糊限制语,也有像“hypothesis”、“assumption”等推论型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外学者撰写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分析,发现摘要各语步不同的交际目的造成了模糊限制语在摘要各语步中不同的出现频率、语用功能和修辞风格。不仅如此,中外学者在认知情态动词、认知动词、认知副词、认知形容词以及认知名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体现着其特有的人际功能,既帮助作者准确客观地反映其科研成果,又使其表达了谦虚、礼貌的态度,营造出与读者以及其他学术同行对话的空间。期望本文能丰富ESP教学研究,为学术英语写作和跨文化学术交流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Hyland, K. 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M]. Am-

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

pany, 1998.

[2]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

ic of Fuzzy Concepts [J].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 1972,

(8):183-228.

[3]Meyer, P. G. Hedging Strategies in Written Discourse: Stren-

gthening the Argument by Weakening the Claim [C]//In Mar-

kkanen, R. & Schroder, H. Hedging and Discourse: Approa-

ches to the Analysis of a Pragmatic Phenomenon in Academ-

ic Texts.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7.

[4]Swales, J. 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

earch Setting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5]Thompson, G.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Writing: Learning to Argue with the Reader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7(1):58-78.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韩语专业毕业生 毕业论文 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效的总体反映。撰写毕业论文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现就目前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情况及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加之教师存在一般都让其通过的心理,导致其态度不认真,行动不积极。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在无充分思想、理论、素材的准备下应付了事。

2.严重的抄袭现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他们做出抄袭论文的消极行为。现代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有的学生直接从网站上下载文章进行剽窃,不同的学校之间互相抄袭,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互相抄袭,甚至于不同专业之间也相互“借用”等,方法花样之多令人惊叹。

3.实际外语水平的影响。一门陌生的语言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学期要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句较多。大部分学生写论文时都是先用汉语的思维想问题,然后把汉语翻译成韩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汉语式的韩语句子。虽然意思都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但是因为不符合韩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生活中也很难听到、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觉得很别扭。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条件不充分。图书馆内韩文版的资料及有关韩国、韩语的资料不充分,从而限制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质量的提高。

2.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由于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学校为了照顾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任自流,管理不严。而学生本身也忙于准备简历、投简历面试,往往无心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师在开展较为繁重的教学的同时,还要面对提高自身学历、完成科研任务等压力。尽管学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大多数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精力不足,只是泛泛地布置。规定多,具体的指导检查少,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关于论文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是只凭指导教师的判断,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就合格,指导教师认为不合格就不合格。事实上仅凭论文指导教师一人的评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四)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完成,但这一阶段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学期开始社会实习工作,有的实习单位不允许毕业生擅自上网,而且休息也无固定时间,造成学生无法收集材料,也不方便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学业生认为写好毕业论文对求职没有直接的好处,况且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综合起来考虑,自然要牺牲论文的质量。

二、如何解决高职高专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目前韩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个人、学校、教师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地进行解决,以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

学校、教师、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教育功能,进而意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具有与不可替代的特点。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要自觉地把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效果的大检阅。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发现、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从教师到学生就都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决不能敷衍了事,要自觉地、认真地把它做好。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这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途径。毕业论文的完成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必须由学生亲自去做。所以,应该在写作课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有关论文方面的写作,以便以后写毕业论文时运用自如。在阅读课上多找一些各种题材的论文、文章给学生参阅,以使其积累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经验和基础。

(三)学校要为学生书写毕业论文创造条件并加强管理。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毕业论文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在论文的指导方面制订详细的标准,使论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果有写论文与求职或实习之间存在矛盾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尽早进行,错开时间、合理地安排,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指导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指导方法适当与否具体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教师要承担起指导任务的职责,必须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写作实力,要把握韩语的学术动态,进入该学科研究的前沿,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能给予其有效的启示和帮助,以收到“学有所导,导有所学”的效果。

只要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方案,韩语专业毕业的毕业论文就将日益规范,内容就将更加充实,合格率也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指导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9篇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少数民族学生论文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原本是高职教育中属于热门专业的商务英语,新疆地区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却遭遇了招生缩水的冷遇。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从原来90人的班级规模已逐渐缩减到40人。在保证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正逐步探索民汉合班的教学模式。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自然要与其他地域生源学生在同一班级接受同等专业英语水平教育。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在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学习英语时间短、底子薄。加上民族母语的沟通障碍,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带来诸多的影响。从近年教学情况来看,最终的结果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时提交的毕业论文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水平有限导致英汉理解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差。我院的少数民族同学多数来自各地州,基础教育模式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对母语依赖程度很高。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汉语,英语常常使得他们在理解方面需要先把英语转换成汉语再转换成母语才能理解其含义,这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本身就是负担;加上母语的语法规则有异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因此写作成为他们专业英语学习的又一薄弱环节。

2、论文选题基本与专业无关,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商务实务操作、商务信函语言特征、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中西文化差异等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挑战。为缓解部分学生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结构形式等方面不做严格的要求。但就论文选题及内容来看,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从论文质量来看,甚至直接抄袭剽窃网上论文,并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就业压力大,以找工作为理由,敷衍论文写作。就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情况来说,近七成的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学生在毕业之际,少数民族学生既要面对学历上的竞争,又要克服汉语交际带来的影响。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为争取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对撰写论文的态度发生变化,不愿意再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毕业论文(如他们很少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对专业知识不进行系统化的积累和实践等等)。最终往往导致论文是临到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匆忙敷衍, 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同样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现象。

4、论文审核较为简单,指导老师放宽要求。指导老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压力的理解及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其上交的论文,无论从格式规范、内容结构、理论逻辑等方面都适当放宽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放纵了学生的惰性,学生从而投机地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根本指导,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构成和层次因素,对以上少数民族毕业论存在的问题个人提出解决途径如下。

1、从二年级起开设写作课,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通过写作课的强化锻炼和实践,使少数民族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时增强信心和能力,不再束手无策。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写作训练环节,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情景模拟训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综述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恐惧”的现象。此外,在第五学期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系统阐述论文规范,要求毕业论文任务书在本学期完成,并对论文的选题、提纲、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增加论文鉴赏环节,使毕业生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合规范的现象得以有效改善。

2、选派对民族生有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论文。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般老师和民族生在专业论文沟通上存在较大的障碍。指派专业民族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学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专业毕业论文各个环节指导和质量监督,往往事半功倍。

3、加强实习单位的配合。学生出了校门进入实习单位,生活角色从单纯学生的角色突然转变成社会成员的角色,心理承受了从轻松的校园生活到忙碌、紧张的社会生活转变的压力。加上语言沟通问题,更是有了“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此时实习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就尤为重要。单位的领导同事此时完全可以充当了指导教师的角色,结合所学专业、选题范围对学生在案例、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指导,从而有效的帮助其完成论文撰写。

4、以其他方式代替毕业论文。在毕业学习能力考核评审机制中,设置少数民族学生更加适合的方式代替毕业论文。比如撰写指定或自选外文书目读书心得或学习笔记,并最终通过答辩形式予以考核。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商务领域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诗颖,刘雪春.加强大学英语“实用教学”改革的途径[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杨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4] 王银泉. 万玉书. 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