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子质量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29: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子质量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子质量论文

第1篇

体系是一个国际通行、框架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为每个企业提供实用的、具体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企业需根据这个“框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的体系,而且,不仅要有“档案”文本,更要制定一看就懂的“执行”文本,加大执行力,从而将质量管理工作根植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之中;比如:在型号研制之初,总体单位和计划部门应明确计划,通知所有的工程相关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和编写资料等,即建立型号质量体系,结合体系写出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责,梳理需用到的技术知识和岗位工具,并经过审批,必要时可以培训,这也是理顺流程,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2质量管理的前沿方法探析

鉴于上述对体系有效性的分析,企业需做的除了对体系的补充完善外,还需针对体系中涉及少或没有涉及的部分,对其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人的意识到工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从避免计划于延迟到减小内部损失,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状态管理到双五归零等。

2.1变革质量观

世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是要转变质量观念,即转变质量观、责任观与控制观。

a)转变电子企业质量观产品质量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所有受益者(客户、员工、所有者、供方和社会)的期望和需要,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企业内所有的部门都有一定的质量问题,各部门都应明确自身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部门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运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定义的,并非技术标准越高越好,主观的确定会把技术性能指标定得过高,导致成本价格上升,工期延误等;提高质量保证部门的地位,使他们和别的部门同样重要,以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戴明);观念的改变应自上而下,毕竟扫楼梯不是从下往上扫的。

b)转变责任观很多企业的质量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管理混乱,工作随意性强,效率低下,质量活动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不可能有效地控制质量,产品质量问题应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提倡事前预防,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许多质量缺陷在设计阶段已经存在,而且会影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采购、销售、服务和用后处置等环节中,也会出现质量事故。

c)转变控制观必须树立动态质量控制观念,不断地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质量改进,确保顾客满意;质量包括能说服顾客倾向于选择产品的“优势”,好的质量,可以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竞争的利器,对于成熟稳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对小地方、细微特性的关注来获得,但是各种优势也无法弥补一个劣势。

2.2重视人的因素

在电子企业质量管理中,有人机料法环测6大因素,应以人为中心,成败关键在于人。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王长清: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前沿方法的分析与探讨需要激发员工积极性,吸引人、培训人;不在拥有多少,而是整合多少;新岗位的人要有一个知识体系;应以“做了什么值得惊喜的事情”作为工作标准;作好企业文化建设,用价值体系作为人的思想行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财富。质量管理高级人才是解决体系和业务“两张皮”的关键。

2.3建立岗位工具箱整合就是力量,工具就是能力。万事有方法,事事有工具,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开发与建立工具箱。借助岗位劳动工具(像流程、方法、模板和表单等)可以大幅地提高员工绩效,减少岗位工作失误,填补员工素质、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为每个岗位的员工提供一套可以大大提升劳动效率的劳动工具是企业提升岗位工作绩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4建立“不管”部门

鉴于体系的“特性”,企业应建立一个起仲裁作用的“不管”部门,负责改进和监督这些看似合理的劣质成本,仲裁各个职能部门都不管或管不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消除劣质成本的目的。劣质成本不仅包括显而易见的诸如报废、返工、返修、测试和试验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用户投诉、退货等项目,还包括浪费、加班过多、上门服务支出过多、文件延迟、对现状缺少跟踪、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顾客赔偿备用金、未正确完成销售订单、报价或结帐错误、计划延迟、因接待和处理不满所引起的顾客投诉、未使用的能力、产品开发失败、未及时退货等,前者总额约占成本的5%~10%,占销售额的4%~5%,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者约占营运成本的15%~20%,是真正“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劣质成本,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计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企业可以就这些问题消除其产生因素,发掘这座“水中金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因节省而产生的巨大收益。

2.5避免计划延迟

如果各部门是一个阶段接另一个阶段地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工作,到最后阶段就会出现堆积成山的工艺变化,这必将导致计划的延迟,采用预防原则,质量必须从一开始就贯彻到计划进行的每一步,不同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联系和合作,为了预见和解决问题,应像一支球队一样互相配合,激发创意,尽早地发现问题,避免拖延或向下推卸责任。

2.6应用

10种世界级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工具如果企业想取得好的乃至世界级的质量(解决长期问题、利润改进、提高客户忠诚度、总质量改进、可靠性改进、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缩减空间、设计改进、全面生产维修、供应商的改进和提高员工的士气),则其领导层必须理解、消化、吸收和指导利用这些新的、简单且非常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远比QC的7种工具、7种质量管理工具、工程方法、工人参与、8-D、抽样、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运动和QS9000,以及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有效。这10种工具是:试验设计(DOE),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MEOST),质量功能展开(QFD)———倾听客户的意见,全面生产维修—改进设备生产率,水平对比—学习并采纳最好的经验,防差错(Poka-Yoke)———清除操作操作者可控差错,客户管理(NOAC)———白领质成本和周期时间的改进,供应管理—供应商质量、成本、和改进周期的转折点,全面价值工程—远远超过了传统价值工程,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成本、交付期和效益的综合体现。摩托罗拉公司使用了上述方法后,产品质量改进了10倍,甚至100倍。

2.7采用一些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a)采用一种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最有效方法———“五环法”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大大地减少,过程保证能力大大地增强,据统计,65%的质量问题是设计责任造成的。树立设计开发新理念,采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五环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五环法”由以下5个关键环节构成:正交试验设计(DOE),三次设计,可靠性设计,设计评审,同步小组实施并行设计。即:以顾客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专业技术设计和统计技术相结合,产品功能形成设计同产品可靠性设计同步进行。

b)采用一种可以提高外场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虽然传统的可靠性设计工具(可靠性预计研究、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对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就象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对质量管理一样有效,但是最多不过勉强有效。用大量的寿命试验来改进可靠性,正象工厂利用大量的检验来改进质量一样,结果是没用的。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综合利用DOE和MEOST(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能够模拟并防止外场失效,从而达到极大地改进外场可靠性级别的目的。

2.8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

由软件原因造成产品故障的事例越来越多。应严格地落实软件质量管理规定,执行软件“三库管理”,实施软件第三方测评和更改后回归测试,建立能够完善软件更改、版本管理和灌装的制度,确保软件质量。

2.9严格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参与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在其寿命周期的任一时间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文件。由于产品多,各个型号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导致每个产品的技术状态都随着系统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初样基线、试样基线和定型基线,并将某一阶段的全套设计和工艺文件定为技术状态文件,采取相应的标识来加以管控。状态更改要求将设计图纸、现场作业指导书等替换为与更改后的状态相一致的版本,以保证文实的符合性。设计更改要确保全部都是纳入到图纸和技术文件中,确保产品符合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有时产品出现问题,设计人员会埋怨那些更改手续繁杂,时间紧,怕责怪,就私下改动,不纳入图纸,而后续生产还是按照原来的图纸进行,这样必然导致问题“复现”。

2.10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

质量问题能否真正做到质量归零,可以说明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和质量管理的优劣。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质量管理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解决不彻底,重复暴露,很多时候是换件处理,导致前期已解决的问题到后期重复出现。需要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做到“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把问题当做“财富”,追根寻源,以技术促质量,以质量保安全。

2.11质量经营中的管理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和降低流程成本。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活力之源,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以下5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电子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必然下滑,要想使其上移,则需要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使其下滑,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其上移,好比创新力。其中,“止动力”如6S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否定自己”的创新管理。发展不好的企业很多都是“休克鱼”,即肌体硬件还很好,就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和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快就能被激活起来,就象海尔兼并重组别的企业一样。

3结束语

第2篇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次指标属性,在评估成本和评估精度上寻找平衡,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导决策。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就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电子政府绩效评估风险的防范的宏观和微观措施并提出了构建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框架的基本理念。相关学者则基于网络影响力的视角,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2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测评。

1.2.2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不少学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人则认为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以“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相关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标准,总结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特点,至少应该包括服务内容与质量类指标、管理效益类指标与基础设施类指标,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也有人基于粗糙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并认为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实现该政府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各业务处理系统与对外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政府范围内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畅和相互有机联系。有研究统计出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认为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总之,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2.3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认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含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三个层次;用净化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长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析法,数据网络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2.4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被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则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有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合本评估体系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还有的则结合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2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用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水平代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

(2)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论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地方性电子政务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3)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上的差异,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4)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另外,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本土特殊研究较为缺乏。

(5)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3结束语

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运行的成功率不高,而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质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少彤.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管理百科,2008,(1).

[2]李东,张秀杰.电于政务项目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设[J].经济管理,2007,(17).

第3篇

1.教学模式发展滞后

相比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中职电子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未发生过多的改变,仍旧传承过去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学习中,只需盲目的记录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即可,这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更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对于中职生心智的正常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于学生创新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是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无益于学生长久的全面发展。

2.教材单一,师资不足

中职院校学生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不足的情况,而其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内容却同其他高等院校基本相似,这使得教材内容难度相对较大,中职生普遍难以快速有效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同时中职电子电工教材内容的设置上亦有不合理之处,很多章节不仅没有很好的开头导入部分和末尾总结部分,其内容多为生涩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中职院校师资力量上存在大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情况,许多高龄教师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教学方法等亦相对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教改需要。

3.实践教学严重匮乏

电子电工专业因其为了工作岗位特点作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但当前国内多数中职院校在此方面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学校由于经费问题,对相关实验设备的引进严重不足,且所用设备多为年久失修的老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实际需求。甚至很多中职院校根本不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原本的实验课调换成其他文化课程,以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使对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二、实现中职电子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

1.转变旧有观念

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己旧有的教学观念,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辅助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课题教学的真正核心所在,从而使其自主的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自身引导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帮助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使其亦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2.优化教材设计,提升师资力量

组织专业人才,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和中职电子电工教学需要,编制适用于其的专门教材,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增多实验实践环节,同时革新教材内容,适度地添加当前电子电工学最新发展动态。此外,中职院校还应积极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薪酬等,吸引年轻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为中职电子教学改革储备力量。

3.增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

中职院校领导必须认识到实验实践教学对中职学生长久发展的必要性,在学生学时的制定上,提升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并改变过去演示教学的方法,改用学生亲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院校还应调配资金,对其老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更换,力求其可以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现挂钩,最后学校还可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通过与电子企业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工厂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第4篇

作者:谢超 张振辉 单位:军事经济学院

清晰美观的显示效果对于美观清晰的地图显示而言,一方面要求地图符号和图例制作精美以及绘制的准确性,再就是动态注记,另一方面要求地图能够内容分层显示和动态载负量调整。对地图符号及图例可以采用图像、矢量符号来显示,图像符号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图形图像技术制作成立体符号和阴影符号、动画符号等,使符号具有立体感、层次感、更加突出醒目,同时也增加了地图符号的种类,丰 富 地 图 的 符 号 库,矢 量 符 号 可 以 采 用GDI+技术来进行编程绘制,使符号更加光滑和美观[9],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地图技术美,增强地图的艺术性,提高地图的审美价值。符号绘制的准确性主要解决要素图形关系处理问题,其目的是处理好图面的一致性和可辨别性关系,信息表达和地图感受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三个方面处理:①优先级处理:地图上各地理要素从其表现形式看有一定的优先级次序,优先级高的压盖优先级低的。屏幕显示输出优先级的确定可依以下原则进行:优先级低的面状要素先显示,线状要素次之,点状要素最后显示;对同一要素层处理时,根据目标的分类分级确定显示级别,低级别的先显示,高级别的后显示。如变通层处理时,显示的顺序为小路、大车路、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最后是铁路;根据不同地理要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要素层,次要的层先显示,重要的层后显示;②目标间关系处理:包括面与面目标,线与面目标,点与面目标,线与线目标,点与线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电子地图对于目标间的关系处理可以利用各要素图形间的压盖关系加上一些算法,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③要素特征转换:由于地图显示在屏幕上的比例尺是可变的,所以必须进行地理要素图形的几何特征转换。当显示比例缩小时,原来的线状要素(如半依比倒尺桥梁),按实际尺寸已经无法显示,必须改用点状符号,原来的面状要素(如居民地),也要变成圈形符号表示。另外美观的地图显示还要以地图的视觉效果为显示依据。在许多电子地图中,注记通常放置在固定位置上。然而,这种注记方式常常带来很多不便:有时为了能清楚地浏览地图,经常需要在有限的屏幕内放大或者漫游地图,有一部分与屏幕边界相交的要素的注记常常被屏幕切割,部分或全部落在屏幕外,严重地影响了地理要素的表达,甚至引起表达的错误。高积粮、杨崇俊等人从点、线、面三类要素着手,提出适合屏幕浏览的自适应注记,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达到良好的地图表达效果[10]。另外电子地图注记的字体、颜色的使用要尊重习惯。如水系注记采用蓝色左斜宋,便于用户更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保持注记字大的稳定性,电子地图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无级放大的功能,但注记的字大不应随视图比例尺的增大而增大等等。本系统实现了动态标注,并对诸如线路转弯、畸形区域等特殊情况做了一定的处理。当然动态标注问题中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电子地图要求信息丰富,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用户的需求。由于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区有限,如果不进行内容分层显示和动态载负量调整,用户很难快速、直观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在电子地图的显示设计中,应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图形信息的层次,设计地图要素显示的分层方案和动态载负量调整的参数。地图要素的分层显示方案设计取决于地图的数据情况和电子地图的目的和功能。本系统中根据图层组织地图要素数据,可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要显示的信息图层,而用户不感兴趣的图层处于关闭状态。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增强了用户的可控制性,方便了用户对电子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显示图形的数据量,加快了计算机的操作响应速度。实现动态载负量调整的核心问题是建立数据的多层存储结构。本系统首先划分了地图视图比例尺的级数,在建立地图数据库时采用增加地图要素综合属性,给每一个要素与绘图符号类型增加显示控制参数并与视图比例尺的级数对应。在对地图进行缩放操作时,系统自动计算地图的视图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所在的级,提取要显示的地图要素并进行显示。

快速的地图显示在地图浏览查询过程中,由于要不断地查看新的地图或新的地图区域,这时显示漫游查询速度比较慢,很难达到人眼运动和视觉变化的要求,因此要求在保证一定美观的前提下,地图的显示速度要尽可能的快。为了达到快速显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节省时间。完善数据组织结构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①根据二维地图的矢量元素类型(点、多点、折线、多段折线、区域和多区域)并结合每种类型矢量元素的相关操作建立起与矢量元素类型相对应的对象;②将具有相同性质的对象(道路,水域,建筑物等)进行再次归类,由层对象对相同性质的矢量元素对象集合进行管理;③在层对象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地图对象对层对象进行管理;④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叉树结构特征的对象集合。该对象集合为电子地图系统的上层模块提供了一个方便管理、查找和操作的基础,为后续的地图快速显示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符号库的数据存储结构绘制符号往往占用了地图显示的很多时间,符号库的存储、管理机制影响符号调用的效率,符号库的数据结构影响符号绘制的复杂程度。本系统中符号库采用的是索引与数据存放于同一文件中的数据库结构,便于符号搜索和符号库的分发。在数据组织上,本系统采用参数化数据结构存储符号及图元,存储图形的几何参数如图形的编码、外接矩形、画笔的颜色、填充颜色、线宽、线长、线的标示符等,其余数据都由程序在绘制符号时按相应的算法计算出来。采用参数化数据结构进行组织,占用的存储空间小,符号化地图时搜索符号快,因而符号显示的速度也快,且绘制精度高,无级放大时,符号不变形。实时的数据压缩地图图形放大时,显示的要素数量相对较少,速度将很快;而缩小时,不但要素数量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几何点的相对集中,造成严重的重复计算和绘制,所以实时的数据压缩相对也能提高显示速度。本系统中数据压缩采用“道格拉斯一普克(Douglas-Poik-er)”算法,这种算法对矢量数据进行抽稀,既可以保持矢量线条的形状特性,又可以根据实际制图需求确定抽稀容差,从而在保证拟合精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压缩数据,大大减少图形缩小时计算和绘制的时间。LOD的使用[11]、改善图形显示的效率、减少需要显示和操作的冗余数据、空间索引的应用都对地图的快速显示起着一定的作用地图空间索引的使用无疑是提高地图显示速度最为重要的方法。建立空间索引是按特定条件对空间目标进行筛选,将无关目标排除,是从根本上提高空间操作效率和速度的方法。它不仅提高了空间数据处理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空间数据读取的有效性。实时的地图显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地图的元素数量较大,用户可能频繁地对地图进行移动,缩放和旋转操作,如果每进行一次操作,都将屏幕擦除,然后再对所有元素进行重画,其代价较大,从而有可能达不到实时显示的要求,并且简单的重画还会导致画面的闪烁,影响界面的友好性。本系统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优化方案:①在重画过程中,首先判断元素是否在屏幕的显示范围内,若是,则重画该元素,否则忽略;②在内存中建立虚拟屏幕缓存区,该虚拟屏幕的区域大于屏幕显示区域,事先在虚拟屏幕上“画”好用户可能用到的显示数据,当用户新的操作完成后,系统直接将缓存中相应部分的数据“整体”拷贝至显存,以提高显示速度;③采用多线程技术,即让辅助线程完成数据的准备工作。辅助线程主要有两类:其一,为显示线程准备即将可能用到的显示数据;其二,当坐标转换参数发生变化时,事先调度坐标转换模块为显示线程完成下一阶段显示的坐标转换工作[12]。

从大规模的制图生产到按需制作地图、由完全地图标准到近似的类地图表达、以及地图系统以开发者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总之地图在出现个性化和机动性的今天,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研究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地图工作者应该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在当前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支撑下,开展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探讨,建立电子地图质量评价标准,提高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质量,为电子地图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奠定基础。

第5篇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媒体图文并茂,具有效率高、信息量大、省时等优势,对其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对于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课件讲解以及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演示、EDA仿真软件的直观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所研究对象的复杂变化过程,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观察,更好地理解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对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理解透彻。如讲授模拟电子系统以及模拟和数字集成系统时,以图1(a)中扬声器系统原理图和(b)中CD播放机框图为例,通过学生直观观察和教师必要的讲解,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模数转换和集成系统有更好的理解。《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授课的信息量,使教学内容形式丰富、灵活,有利于解决“学时短、内容多”的矛盾。但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者,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将多媒体资源及其它资源共同构成统一的教学资源系统,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避免出现讲课速度太快、学生跟不上或者讲课沦为用PPT演示文字和图表的单调过程等等。

2巧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重点,向学生提出要解决的中心课题,要求他们分析问题情境,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讲授《数字电子技术》中“二值逻辑与基本逻辑运算”时先介绍安全带报警系统,如图2所示,然后引到学生思考“什么是与逻辑”,之后了解与运算之后,发问“如何用与门实现安全带报警系统”。通过巧设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学生沉浸其中,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问、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会有新的发现。要想让学生沉浸于学习还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为让学生深刻理解74HC151七段显示译码器[6]三个辅助端即灯测试输入、灭灯输入和锁存使能输入端的功能,笔者让学生根据74HC151的功能表,分析输出有字形时对应的三个辅助输入端信号分别是什么,从而得出结论:灯测试输入端用于检查译码器本身及显示器各段的好坏,灭灯输入端用于将不必要的零熄灭,锁存使能输入端由0跳变到1时,输入码被锁存,输出只取决于锁存器的内容。

3授课要承前启后,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学中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生利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使我们有效合理地进行教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另一方面注意本课程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衔接。如讲全加器时,可以得出全加和S和进位数Co的表达式,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根据式(1)、(2)和已经学习的半加器知识,由此得到图3(a)所示的全加器实现电路。同时,引导学生将式(1)和式(2)分别变换成如式(3)和式(4)所示的最小项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回忆二进制译码器74HC138重要应用之一,即可以实现给定的组合逻辑函数。最终,在引导下,学生得出如图3(b)所示的电路图,即用已学的74HC138实现全加器的功能。这样学生开阔了思维,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有意点拨前后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课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好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

4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论教学学生一般感觉枯燥、难学懂。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若能结合具体实验案例,则能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通过理论学习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环节中,验证理论,又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论。对数字电子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电路的学习学到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逻辑运算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基本运算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笔者在讲授或运算时,以如图4所示的“入室盗窃检测和报警系统”为例讲解或运算及或门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易于理解或运算的本质及其应用。教学多结合实际,激励学生不但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能够灵活综合应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重视作业环节

第6篇

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典型质量差距深解

云南云维集团电仪公司黄兆荣曲靖(655338)

摘要:本文应用了电磁力也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之学说的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差距。

关键词:重力、引力、电磁力、质量。

Fundamentalparticlegravityandtypicalqualitydisparitydeepsolution

YunnancloudUygurgroupelectricitymetercompanyHuangZhaorong

Abstract:Thisarticlehasappliedtheelectromagneticforceisalsotheattraction,theattractionisalsotheoryoftheelectromagneticforceexplanationfundamentalparticlegravityanditstypicalqualitydisparity.

keyword:Gravity,attraction,electromagneticforce,quality.

一、概述:在地球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即:

F=mg

二、实验:

1、用各种电压表测量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电压,或物体与大地之间的电压,均有电压读数,在0.05~0.7V之间。在同-物体之间测量其电压值。只要它的内阻大于一定值时(如500欧),电压表就会测量这个物体两点之间的电压值。这就是说任何两个物体间、物体两点间都有电磁力的存在。

测量房子墙上的电压发现,等距离上有等电压。将绝缘绳上等距离固定金属片,测量各相等分之间的电压值,发现各等分之间的电压值相等。

2、用一块永久磁铁与一个小铁片来检测任何-个物体是否含有磁场中的磁元素,将物体放在永久磁铁与小铁片之间,移动永久磁铁,观看小铁片是否与永久磁铁一起运动,结果是小铁片跟随磁铁-块运动。说明任何一种物体都含有磁元素。

宇宙和地球均是大磁场,在磁场中物体必含有磁元素,那么必受地球的电磁力作用,离地球越远,磁力线越稀,电磁力越小。离地球越近,磁力越密,电磁力越大。

三、分柝:

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引力也就是电磁力,即电场力与磁场力之和。在某一固定的区域,电场力和磁场力是线性,即电磁力是线性的。

F引力=F电磁力

即F电磁力=mg

地球也是一个带电体。根据实验测试,在地球表面存在一个垂直向下的稳定电场,电场强度E约为100伏/米,场强的大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弱。晴天时在地面附件的电场强度为120V/m。另外,根据实验测试,在地面附近大气的电导率σ0约为3×10-14西蒙/米,且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场力则为:

F电场力=q*E

=100*q

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其周围形成磁场,即表现出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作地磁场。地磁场强度很弱,这是地磁场的另一特性,在最强的两极其强度不到10-4(T),平均强度约为0.6x10-4(T),而它随地点或时间的变化就更小,因此常用(γ),即10-9(T)做为磁场强度单位。

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等于零;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荷受到的洛仑兹力最大。

F引=F电场力+F磁场力

=100*q+qvB

=q(100+vB)

B:取平均强度约0.6x10-4(T)

F引=q(100+0.6x10-4v)

物体在静止时,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沒有磁场力作用。从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电场力比磁场力大100000左右。同时还可以看到,引力与电荷q含量有关。与实验相符。

在做第一次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典型质量差距的实验时,发现引力与材质有很大的关系。如悬挂一张小纸片,在相同质量前提下,非金属的引力比金属大,在同样大的引力下,金属的质量有时要比非金属大几倍或十几倍。

将细线、小物体、大物体用线悬挂起来,用塑料管、纸片、金属片等物体接近悬挂的物体,有引力现象存在。悬挂的物体不动,塑料管、纸片、金属片等物体离悬挂物体一定远的距离不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放在以塑料管等为中心、小物体对称的位置运动,近时,悬挂的物体被塑料管等吸引,远时不吸引。反复多次现象不变。这说明电磁力与引力互相迭加,是同-种力。

与上实验条件一样,用金属片、纸片等物体一端接近悬挂的物体,金属片等物体不会吸引悬挂的小物体,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放在另一端一定距离,发现金属片等物体会吸引悬挂的小物体。

荷质比就是一种物体的电荷与质量之比。不同的物体有不同荷质比,也就有大小不同的引力,即相同质量的物体其万有引力大小不同,实验证明比重大的金属小,比重小物体的引力大。万有引力与荷质比有很大关系。

宇宙是一个大的电磁场,那么每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就是电磁力。

四、参考文献:

1、严导淦编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8次印刷

第7篇

1.1投影变换在ArcGIS中,不论栅格还是矢量,在数据存储时都符合这样的特点:坐标值与坐标系统分离存储。坐标值是任何数据必须有的,而坐标系统则可能缺失或有误[1]。坐标系统作为数据的基本信息,对数据有着重要作用。数据由于来源不同或要求整理为其他坐标系,在使用前需对其进行定义地图投影和地图投影。如果数据没有投影信息,属性中将标注“未知”,通过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命令将数据(前提是坐标信息已知)坐标信息写入。“定义投影”不会更改输出要输的坐标,要将数据集从一个投影转换到另一个投影,需使用“投影”工具,在不涉及椭球基准参数变化时只需使用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要素投影命令,在弹出窗口中输入要转换的数据以及输出的坐标系统即可进行投影变换(例如,西安80经纬度坐标转换为西安80平面坐标);如涉及椭球基准参数变化时(例如,西安80坐标系统转换为2000坐标系统),需使用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创建自定义地理(坐标)变换工具,在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转换方法(一般采用七参数法coordinate_Frame),输入相应数值后形成转换文档,再用投影命令进行转换。

1.2数据入库由于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数目繁多,为了数据使用和后期处理(拓扑检查、注记生成、数据迁移等)的方便,需建立数据库(GDB)。将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放入数据库中。数据存储在GDB后,可对各类数据统一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由其他格式转换过来的数据,都有可能发生拓扑错误或者其他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修复。通常使用“检查几何命令”与“修复几何命令”,除此之外,更多的拓扑问题需要通过添加拓扑规则检查,然后根据结果,使用拓扑工具条进行修复。

2电子地图配图

电子地图的地图配置,主要是协调地图整体的配色;兴趣点的点符号,道路等线符号,水系、植被等面的地图符号化及颜色搭配设置;注记的标注、压盖、方向、字体大小等设置。色彩在电子地图的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色彩设计应与电子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与电子地图的内容相适应,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使图面和谐美观并形成特色[3]。《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对电子地图各要素的色彩有相应规范,在实践中可参考运用。ArcGIS在电子地图的配置方面功能较为完善,主要使用样式管理器对符号进行创建和管理;使用制图表达解决传统制图符号化中出现的符号、表现上的难题;使用标注工具将属性信息转变为文本信息,对地理要素信息进行表达。

现就标注工具的使用和标注转注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论。ArcGIS为属性标注提供了较为完善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Maplex引擎对标注如何相对于要素进行放置,当可用空间受限制时如何修改或减少标注以便放置更多的标注,以及如何解决标注之间的冲突等方面进行控制。ArcGIS标注体系如图2所示。Maplex引擎对点、线、面三类要素分别提供了不同的标注解决方案,让用户通过设置标注的位置、标注的偏移、标注的重复放置、同名标注的删除、标注要素的筛选、长标注换行,标注优先级设置等选项,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图生产的要求,使标注更优化、更合理。由于地图标注为动态标注,每次刷新地图都会重新标注,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注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与矢量分层显示。为满足电子地图生产的需要,需将动态标注转换为独立的注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标注转注记的方法受到电脑硬件配置的影响,只限于数量较少的标注转换使用。如需转换大数据量的标注时,可使用分块标注转注记工具,能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在使用分块标注转注记时,参考面索引图层应为覆盖要转换区域的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矩形面状区域,可使用创建渔网工具制作。最后为达到更好的配图效果,还需要对已完成的配图进行优化和调整。主要涉及道路拟合与融合设置,使道路连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图面美观。

3电子地图切图

电子地图配图完成以后,需要将配图成果为地图服务。选择已配置好的地图文档(MXD),右键单击属性PublishtoArcGISService,根据提示设置相应参数,地图成功后,根据实际需求以及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设置切图的相关参数。之后创建缓存切片,首先选择服务,右键单击“ServiceProperties”,然后单击Caching选项卡,按照要求设置相应参数,点击“CreateTiles”,弹出ManageMapServiceCacheTiles工具,该工具用于创建地图缓存切片和地图更新。局部更新的使用环境:1)切图过程中遇到意外导致切图过程被迫中止;2)切图完成后发现局部范围存在问题,可用局部切图方式更新存在问题的区域。3)因数据变更或具体情况需对局部数据进行更新以及其他需要进行局部更新的情形。局部更新后将重新生成新的瓦片文件夹,然后将新生成的文件夹替代原有的文件夹对应瓦片。切片后效果图如图3所示。

4在ArcGIS10.0平台下制作矢量电子地图流程图

流程图如图4所示。

5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4] 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126-128.

第9篇

关键词: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CTP取代激光照排机是必然趋势,而且会非常快速。那么针对教材、教辅、普通图书实现CTP印制工艺,对出版社、代印点有什么好处呢?

1、对出版社的好处:

1)质量:

围绕胶片在不断的再版、修订再版时,带脏、马蹄印、划痕、重新拼版、拷贝都会带来质量的下降,因此出版物的印制质量是没有保证的。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河北一新华说过,每年几千万的印刷业务中,再版的图书印制质量是最差的,不是技术、设备、管理不行,实在是胶片的质量太差,没法弥补。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对比CTP印制工艺:

没有网点的损失,不会带脏等,可以根据自己印厂的印刷适性进行印前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匹配,甚至是不同阶调的印刷补偿;利用特殊挂网技术配合CTP,可以轻松实现彩色300线、黑白175线的印刷,使印制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2)成本:

对于有些出版社的教材在多省出版发行,出版社还要进行胶片的拷贝,胶片母板还要很好的保存,既是成本的浪费,也是管理上的麻烦。

对比电子胶片实现CTP印制工艺:

利用数据库保存电子胶片,极大的方便了管理,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3)效率:

春秋两季教材,对出版社、代印点都是一种挑战,电子胶片传版、CTP印制工艺都是提高出版、印制时效的有效手段。

4)对数字出版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电子胶片、与电子胶片一致的阅读PDF及JPG版面图是出版社出版资源建设所必需的成品数据,没有这个系统的支撑,出版社是获得不到真正与纸书内容一样的印刷成品电子文件的。

1、对印刷厂的好处:

对印刷厂来说,出版物采用CTP印制工艺后,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效率,提高现有印刷机的产能,可以干更多的印刷业务;印制质量提高,可以为出版社更好的服务;大大降低印刷过版纸的损耗,节省胶片再次处理的所有成本。随着CTP板材的快速下降,书刊厂从成本、质量、效率的角度希望采用CTP印制工艺,即使是针对再版印刷。

比如:

万象思维是一个做教辅出版的民营书商,其直属印刷厂是陕西思维印刷厂,有二十多台印刷机。陕西思维从07年开始应用CTP,现在每月CTP用版量达到了20000多张(最高峰时达到每天1500张版),100%淘汰了两台全开激光照排机。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不管是新书、再版书都全部使用了CTP。科技论文,CTP数字化印制工艺。

河北一新华是一家综合性大型印刷企业,已经购买了两台CTP,一台用于商业、包装印刷,一台专门用于教材、教辅、普通图书的印刷,河北一新华已经体会到了CTP工艺的好处,迫切希望上游出版社能给他们电子文件,以充分发挥CTP的优势。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