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29: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学文化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学校教育受文化的影响具有时代性,没有学校教育文化就缺失了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导致很多文化可能会失传。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文化,学校教育的内容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因为学校教育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由此看出,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武术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显得更为错综复杂。
2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
武术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从武术文化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和民族精神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2.1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武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把个人的道德修养放在很高的地位。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尊师重道、谦虚礼让、勤劳节俭、重义轻利、重信守诺、积极进取等美德为历代习武之人遵守和传承。为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传授武术技术的同时,重视用传统武德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品德的形成。
2.2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日趋激烈的竞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的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压力直面竞争。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从小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受挫能力差,心理素质差,面对竞争和压力容易逃避。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而且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能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学会吃苦耐劳,不惧辛苦。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讲解古代侠义人士在面对苦难时所受的屈辱和痛苦,让学生明白面对逆境要学会百折不饶,面对竞争和压力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会如何做人如何解决困难,通过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学会助人为乐,尊重对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2.3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多彩,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出现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的杰出人物,他们高扬时代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探索。武术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向学生讲述民族精神中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3学校教育传承武术文化的构想
3.1建立健全武术文化教学体系,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如此。武术文化真正要传承发扬光大,必须把武术和武术文化纳入到正规的教育体系中。当今武术文化发展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的落后。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以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还需要调整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不能再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机械的学习套路,而忽略武术的技击性。在课堂中,教师应多讲武术的技击原理,攻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仅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传承武术文化。
3.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橱窗、文化广场、食堂等公共场合作为媒介,对武术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有利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有利于武术文化在校园的传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武侠电影,用广播宣传武术赛事介绍武术文化的历史,用艺术节进行武术套路表演和宣传,开展与武术有关的知识问答。学校运动会、课余体育活动、体育文化节、体育训练队、班级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中充分了解武术和武术文化。其中,武术协会作为武术爱好者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地方,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武术协会定期进行武术训练和武术表演,可以普及武术文化知识,传授武术技术,使武术在学生尤其是对武术有兴趣的学生群体中得以不断传播和发展。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质的武术比赛,不仅可以得到学习和提高,而且能加强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促进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作者:李凤玲 索江华 连艳鲜 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通过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引出酶的知识,由酶延伸到维生素及专业知识。等学生熟练掌握三大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后,再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找出三大代谢的交叉点,并进行总结,把生物机体复杂的物质结构以及生物氧化主要方式很清晰地摆在学生面前,这样就把代谢部分的难点解决掉。实验操作部分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和学习目标,依据生物制品的提取、分离、纯化、检测及储藏设计了五个教学情境。这五个教学情境分别包括了多项单项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围绕单项基本技术及其集成的知识、设计技能训练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完成真实、简单的单项工作任务,例如蛋白质沉淀方法、电泳法、层析法等。在学生构建起生物化学基础技术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后,根据工作岗位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技术链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单项技术构成的技术链完成较为复杂的真实工作任务,如γ-球蛋白制备、SOD酶的制备等。
为学生掌握生物制品分离纯化、生物制品检测等生物技术关键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任务为驱动改革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以综合能力提高为标准评价学习效果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评价方法的选择要引导学生朝着会学习、善思维、能创新的方向发展,由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用试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情感、意志品质等也应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采取的评价方法是:“期末(30%)+实训(30%)+平时(10%)+自我评价(10%)+学生互评(20%)”五层次评价体系。
期末成绩考核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应用分析及语言组织能力;实训成绩考核学生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实验设计等,由企业与教师共同完成;平时成绩考核学习态度、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自我评价课程结束自己对课程学习进行总结、反思;学生互评课程结束以科研小组、学习小组为单位评价成员在实践中的技能水平、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3结语教学体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职能部门、学校及相关行业的共同参与,教学所需仪器设备配套、齐全,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工作过程需要,教学方法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教学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时空性,应根据专业、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和补充。课程设计的实施,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能为范,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以行立教、以德立身。
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与一般电教课的区别在于:它除了与一般电教课一样重视图像的作用外,更重视利用简明醒目的图示、图像、图表、文字和符号,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的纲要、缩影、象征和代号,并发挥其启发思考、促进理解、帮助记忆、引导迁移的作用。
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电教课的教学方法相仿,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的播放教学法,一种是以训练学生智能为主的程序教学法,一种是以检查学习成绩为主的成绩考查法。
播放教学法分远距离播放和课堂播放两种方式。从电视机中收看的有关语文教学的节目,其中有的利用了图示,这就是通过远距离播放方式进行的语文电化板书教学。课堂播放的方式,则大多配合教师的演播、提示和解说等交叉进行。例如我教学文言文《狼》一课时,一边放映两狼紧跟着屠夫的图示片,一边讲解“缀行”这个词;一边放映着狼装睡的图示片,一边讲解“目似暝,意暇甚”这一句,描述狼悠闲自得、极其狡猾的神态,使学生从电化图示和教师的讲解中掌握课文内容,学到文言字词知识。
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将教材分为许多小项目加以设计安排,每一项目都要求学生作出回答反应或选择反应,然后给出参考答案,让学生核对,以训练学生的智力反应、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我编制了一套“语文智能速率训练”幻灯片集,便是具有语文程序教学特点的电化图示教学资料。如《中国石拱桥》一课共准备了9张幻灯片,每张按一定顺序编号,并附有教学使用说明。如“幻灯片1”为赵州桥的外形图,使用说明为“显示30秒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赵州桥的外形,用形象的比喻手法来形容描绘拱桥的外形,参考答案见课文”。
成绩考查法是用电教手段考查学习成绩。语文教学中目前常用声像记录和文字记录两种记录方式。声像记录是用录音及图示录像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利用板书、通过设计图示进行学习的情况)和读写听说能力进行记录,然后加以分析评定。平时的课堂录音录像资料都能起到考查的作用。考试时也可以借用电教的手段,如在语文考试时 ,播放一段文章的录音或图示,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和看,然后书面回答问题,用来考查学生听读能力和凭借图示理解课文的能力。
为了优化语文电化板书教学的程序,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要处理好人机关系,即教师和电教工具的关系。电化板书教学少不了电教工具(机),但教师(人)比电教工具更重要。电教工具应为教师所用。电教工具虽是进行语文电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它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收到明显效果的。只有善于运用电教手段的教师才能真正发挥电教工具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时,应当根据教学要求,选用电教工具,掌握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看电影和录像,它仍然是正规的课堂教学。从教的角度讲,教师是主导,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讲,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必须具有主动性、积极性,这样,学习才能奏效,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保持直接的接触。即使有时眼前无学生(如上电视课),心里也一定要有学生,安排内容,设计图示,选择教法,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要处理好两种教材的关系,即课本等文字教材与视听教材的关系。两种教材各有特点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而只能互相结合、互相补充。视听教材中的图示、图表、图像等应当成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教材的工具。
要处理好两种教法的关系,即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板书教学法与电化板书教学法的关系。两种教学法各有自己不同的功用,不能互相排斥,而应当互相补充。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有时还需要借助粉笔和黑板的手段作为补充,当然还必须借助教师的讲述。
我国的电化教具目前以幻灯片最为广泛,许多中小学都已有这种电教的轻武器。尤其就语文电化板书教学来说,幻灯片是最方便、最有效的电教手段,更值得我们充分利用。在语文电化板书教学中,不论进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或听说教学,幻灯片等电教手段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幻灯片更被制成课件。我在教学初中课文《看云识天气》时,就制作和使用了下列幻灯片,这些幻灯片与彩色画面幻灯片相配合,使得电化板书教学进行得相当成功。
幻灯片一:云 天气
幻灯片二:在上片中插入“看”“识”,形成:看云识天气
幻灯片三:在上片中抽出“看”“识”,插入“象”“的招牌”,形成:云象天气的招牌
幻灯片四: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幻灯片五:逐步复合而成
幻灯片六至十九(略)
应当指出的是,幻灯片等电教手段固然可以弥补“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的不足,但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手段也可以弥补电教手段的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并利用两者各自的功能。我曾将幻灯片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手段进行了一番比较,认为幻灯片课件教学与传统板书的不同功能在于以下五方面。
其一,突现性和突出性的区别。幻灯片教学具有突现,瞬息之间能将各种有效信息展示在学生眼前,以创设紧张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密度,训练学生的快速接受和反应能力。相比之下,传统板书优在书写的明快突出,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内容,通过板书更能明确重点,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其二,超前性和适时性的区别。幻灯教学具有较大的超前性,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幻灯课件易于储存与重现。教师若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相比之下,传统板书又具有适时性强的优点,与各个教学环节吻合得更严密,简便易用,能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
其三,广泛性和示范性的区别。幻灯色彩斑斓,图文并茂,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超越了板书的限制,因而它的作用难以估量。相比之下,传统板书则具有示范的长处,有些教学内容不宜一下全部曝光,而需要逐渐呈现,就需要板书示范。板书更便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的具体环节。
其四,系统性和灵活性的区别。由于幻灯片不受片数、范围、时间等限制,因此更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整体观念。相比之下,传统板书更具备灵活性,它不受教学设计的限制,可以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尤其在教学与事先安排不同步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其应变效能。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化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的步骤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拓展。多媒体课件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我们在讲解灭火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时,播放了一段衡阳市2003年“11.3”特大火灾的视频图象,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火失控后会给人类带来的灾害,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总结出灭火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灵活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思维方式是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用动画表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集团的分与合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生动活泼,吸引力强,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增加无意记忆和联想记忆。多媒体课件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观性为我们在教学中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对于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原子的结构、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采用了Flas,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仿真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发现的最大难题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每次实验课,老师的大量精力都花在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上,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此我们在学校计算机房中装了一个《化学仪器随意组合》这样一个小软件,学生在上机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的训练,再进实验室做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四、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交互式和协作式的建构性学习。
计算机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供真实、丰富、复杂的学习情境。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大量信息。在建构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为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在化学学科中,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指能从多样话媒体中获取和处理人类与化学环境有关的化学图象、化学数据、化学文字信息的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使多媒体不仅成为学生查找信息的资源库,而且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的一种认知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小组学生性格各异、思路各异、方法各异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向思维的碰撞,通过这种交互、协作、沟通、碰撞,每位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种解决途径,从而对建构化学知识产生创新的洞察力。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38-02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形式,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同时兼具健身、攻防和修身养性的功能,这是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武术并不能单纯视作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还应该理解为一种体育艺术项目,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对锻炼学生体魄,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武术教学同样不能将武术局限为一种体育运动,而是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弘扬武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1高校武术教育
武术进入学校最早是在1916年,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现在国内已经有超过17个省市将武术纳入教育计划中,但是武术教育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致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
1.1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解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依托,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材陈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标准化程度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思考的空间。教材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教材的改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教材往往过分关注技术动作,对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介绍,学生对武术动作和发力技巧的名称尚且不能理解,更何况学习和理解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编者需要着重从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文化思想和武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合理编排,形成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编者可以采用“武林秘籍”般的编排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动作要领,教材本身要突出标准化和联系性的特点,将地方性的武术流派引入到高校中,如广东南拳、湖北洪拳和北方的“把式”,拉近学生和武术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1.2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
现阶段,一些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武术理论和实际练习之间脱节,一些教师只是对着教材向学生解释了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也有一些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发力训练,缺乏基础的武术理论讲解,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慢慢领悟。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欠妥的,教师应该脱离传统武术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教学生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发力技巧及其科学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
1.3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课程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很多高校都没有丰富的开办经验,专业的武术教师十分稀缺,而且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有着很强的门派意识,不愿意将自己的武术本领轻易示人,导致武术课程缺少真正懂武术同时也懂教学的教师,给高校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武术界同仁应该积极开展跨门派交流,超越门派禁忌,组织大型经验沟通和理论知识交流会议,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和教学知识,提高自身武术教学的科学性,高校之间也应该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合作,培养更多懂武术的高知识水平人才。
2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
主要从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武术教材中增加武术文化内容、武术教学成果考察体系的优化和社团活动在武术文化宣传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阐述,认为武术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爱武尚武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涵养。
2.1高武术文化涵养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水平、武术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武术教学质量,在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能够胜任的专业武术教师比较稀缺,现任武术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除了体育院校,其他专业多以体育课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身体素质不高,缺乏运动量,对武术缺乏了解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给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有必要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武艺高超、谙熟江湖规矩的“武林人士”以助教的形式参与到武术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武行中的基本规矩和礼仪,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都有着自己的江湖梦,通过和真正的武术传人接触,学生能够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学校则要加强学校间武术教师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优秀的武术教育者,组建一支高武术文化素养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武术教师队伍。
2.2在武术教材中渗透武术文化
教材是武术理论基础的载体,更是武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很多时候一些武术文化知识无法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这些武术文化内容编排进教材中,配合一些武术名家的优秀事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武术理论知识和发力技巧口诀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武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奥的阴阳哲学观。武术教材的编排要为教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方便,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配合电子教材,方便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以简化太极拳、长拳等简化武术套路为主,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编者需要多多请教武学名家,加强对武术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在教材中由浅入深地逐级渗透进去,为高质量的武术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
2.3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门派武术教学评价以切磋为主,以胜负分高下,这样的方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是不可行的,高校武术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仅仅掌握了几套武术套路和基础的发力技巧,但是并没有形成实战能力,因此高校武术课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武术技巧熟练情况、基础武术理论掌握程度和武术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武术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武术课考试内容中应该逐渐放宽对技击技术、发力技巧的考核和对武术套路熟练程度的考察,将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态度也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2.4武术社团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兴趣自发结成的小组,和武术课程不同的是武术社团的成员往往对武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很多高校武术协会往往都是由武术爱好者组建的社团,但是武术社团存在着缺少武术教师专业指导的问题,组织管理松散。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武术社团在弘扬武术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团联合武术课程组织表演、切磋等武术活动,培养武术骨干,在各种仪式性很强的武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武术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形成武术文化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弘扬发挥自己的作用。
3结语
武术,止战之术。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独树一帜的一部分,是中国深厚哲学思辨、人文精神在搏击运动中的体现与结晶,反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修身内敛的人生境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对弘扬国术和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玢.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1):64-65.
[2]杨嘉民.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杨啸原.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45-48.
[4]何艳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李美兰.成都市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4.
[关键词]文化教学;文化背景;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16-02
前言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这段时间内,我国外语教学研究领域逐渐意识到语言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方面已形成共识。大学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其中现实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基础内容中已经融入社会文化因素。因此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以及社会文化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以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培育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不过目前的国内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缺失。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包含了读、听、写、说等各个方面,但是对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没有详细的说明,这就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无纲可依。第二,大学英语教学队伍的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依然只重视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忽视文化背景的渗透。第三,当前的英语教科书内容较为单一和片面,没有呈现出多样化,导致整个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文化教学,而忽视交际文化的渗透,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了解几个或者某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却不能全方位了解多元化的、世界性的西方文化。把交际和文化无形隔开,导致学生就算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准确运用英语,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难免会有交际用语的错误。
改进文化教学的策略
(1)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已意识到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现今为止仍旧没有一本较为完善的文化教学大纲。虽然在1998年大学英语教学修订本中对文化教学提出了要求,但没有详细的操作法和评价措施作依托,进而导致英语教师在开展文化教学无大纲可依。在修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应当修改其文化教学观,在教学目标中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含义、构成以及培养目的明确列出,例如应当明确在何种情境下运用何种语篇、语言功能、交际措施等;还应当在原有的四六级词汇大纲中添加对外交际常用词语和学术研究词汇,在词语解释中把部分实用性强的词汇添加进去,把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中有相异联想意义的习语、词语和言语等注释上联想含义和文化寓意。(2)强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近段时间,外语教育界把英语教学由“以内容为中心”代替“语言为中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充分证实了现有教材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由于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人文教育,显然以语法构建脉络编写而成的“语言中心”教材,不能顺应时展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革新应快速开展。“内容为中心”是将文化教育视作英语教学的中心,其中文化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精髓。不管教材怎样改革,都应当把是否突出文化视点、是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否能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作为评价教材的主要标准。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够编写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英语教材。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以满足实际应用为中心,尽可能选用真实的语言资料,在内容上不但要追求“名人名篇”,而且要符合实际状况。英语文化的渗透是文化教育中应给予重视的环节,所以英语教师在对大学生展开英语教学时,应当重视英语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的讲解,可以通过播放西方影视片段等各种方法来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全方位深入地了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宗族制度、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例如,明确知晓东西方文化篇章有差异性,即西方是直线式,东方是迂回式;西方是逆潮式,东方是起承转合式等等。(3)提高对英语老师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交际教学法,不但对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正确掌握语法结构后,可以在合理的语法和恰当的场所使用英语展开交际,这为获取准确率较高的信息、降低交际失误、增强双方了解奠定基础。由于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所以不能做到全程用英语教授课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大一开始英语老师为了与全球外语走势的immersion相结合,应当在课堂上充分应用纯正英语口语进行教学,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到英语文化和环境当中。营造恰当的英语口语环境,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就能接受西方文化的陶冶,进而增强他们感受和接受西方文化的能力。英语老师在平常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使用纯正的英语与学生沟通,并且拿出一段时间来专门展开纯正英语的教学。通常可以结合听力练习,让学生感知何为纯正的英语,为英语口语练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展开情景式教学,创设出相应的环境,让学生展开模拟训练,促使其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对西方文化做到充分的了解,并且熟悉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化,能准确判别在哪些教学内容中添加文化背景,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应当通过进修或者“跨文化交际”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差异敏锐度和英语文化修养,进而能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步提高。(4)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在英语和汉语中,部分词语在定义、含义上看起来是相对应的,不过这些词汇在特定的区间内,表述程度以及隐含的寓意等均有所差别。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词语教学时,着重对词语的文化背景含义进行诠释,并且把英语词语与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展开比较,如果教学需要还应当将外国的风俗习惯作相应的补充等。在挖掘词语含义的文化要素时,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词源法、语境法、对比法和搭配法等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如,moon在我国通常会与嫦娥奔月相联系,而在美国则会联想到太空飞行。又如看到南瓜(pumpkin)西方人会想到万圣节,我们却只是把南瓜当做吃的一种蔬菜。而非语言交际是应给予重视的交际方式之一,它主要指在指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应用非语言(肢体)语言等行为展开交流,并能够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方面差异较大,所以非语言文化的内涵也各不相同。例如,英美国家通常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高视阔步,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可一世,这时老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清楚。又如,西方英语国家通常在工作或交际场合避免下蹲和跑步,如果是做出此类动作就会觉得不雅观。
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应当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英语老师不但肩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重任,还应当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其文化理念,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输出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庆芳,韩荣,王博.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88.
[2]王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3(3):56.
化学平衡理论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就重点学过的知识点,在分析化学中讲解影响沉淀溶解度因素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分别来解释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分析化学课教师的教学和人格魅力是有效方法之一。教学魅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背景,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每一步反应都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钻研教材,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感悟和不断完善所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鼓舞力、亲和力、向心力与号召力的总和。教师要仪表大方得体,语言优美动听,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让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富有逻辑性、系统性、艺术性,提问要引人入胜,充分利用联想式启发、对比式启发、由浅入深启发、总结式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分析化学内容较多,计算繁杂,很多学生在初学分析化学时都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对课程的学习。如在讲授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时,在高锰酸钾法中,应注意“三度一点”,其中“一度”是指酸度,那么应该选什么酸呢?盐酸、硫酸还是硝酸?让学生自己分析每种酸的优缺点,盐酸容易挥发,硝酸是强氧化剂,容易对反应产生干扰,那么一般我们就用硫酸来提供酸性条件。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才牢靠,印象才深刻。然后在讲解重铬酸钾法测定全铁含量时,要加入硫酸———磷酸混酸,提问为什么要加入混酸,是不是提供酸性条件?通过对比,从而加深对加入混酸的目的并不是提供酸性条件。
类比式教学法
在讲授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时,我们可以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酸来碱挡,碱来酸挡”的顺口溜,联系日常生活事例,让学生从感性上易于接受。在讲授酸碱滴定时,先讲授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把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突跃、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讲解清楚了,在后面学习强酸与弱碱或弱酸或弱碱滴定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在络合滴定中,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同学们经常混淆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时,要非常详细,一步一步把反应历程写出来,并把每一步反应溶液所呈现的颜色分辨出来,让同学们清楚地知道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溶液颜色的来源,这样在讲解指示剂的封闭和僵化时,就会得心应手,同学们也会很好掌握。还可以根据封闭和僵化的字面意思来加以区分,如僵化,可以联想到僵尸,而僵尸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进程,所以由于置换反应速率慢而使颜色变化不明显就是指示剂的僵化现象。如在讲解碘量法时,碘量法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直接碘量法又称为碘滴定法,而间接碘量法又称为滴定碘法,这两种滴定法运用类比式教学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找出两种碘量法的相同点,相同点是两种滴定都是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进行。而后找出不同点,找不同点时根据它们的别称,分别画出滴定装置图,碘滴定法,碘是滴定剂,装在滴定管里,锥形瓶中装的就是待测的氧化物和指示剂;滴定碘法,碘是被滴定剂,锥形瓶中装的就是碘溶液和待测的氧化物,然后根据反应,找出它们二者指示剂颜色的不同变化,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讲解沉淀滴定法时,运用类比式教学法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将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三种滴定法的所用的指示剂、滴定剂、滴定反应、指示反应、酸度、测定对角加以类比,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关键词:数字化/直观化/运用/拓展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3.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即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平时教学,虽然不会有初次登台的紧张与不安,但要做到上课思路清楚,讲话条理清晰,课前肯定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否则,教师会越讲越混乱,学生会越听越糊涂。教师应对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甚至要预设课堂导入、过渡与结束。一堂课,40分钟,教学内容不会是单一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为主,什么为次;什么内容应该贯穿课堂始终等,教师应在这个“次序”上多动脑筋。书面表达往往可以多线索,多层次推进,但课堂语言属于口语表达,最好采用单一结构形式推进。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些均说明了只有课堂脉络清晰,才可能做到纲举目张,这样课堂内容就会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前后连贯,学生听课才会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语言要力求简明扼要
语言表达要简明,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能力。“简”是量上的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明”是质上的要求,指表达效果要佳,表达的明晰度要高。语言表达简明,也是学生所应具有的语言能力,故而教师课堂语言的简明就应给学生示范性效应。同时课堂时间又具有短暂而有限的特点,简明扼要的课堂语言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堂语言表达,若冗长繁杂,势必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课堂语言的凝练性,以有利于学生从教师洗练的语言中一下就能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悟教师的意图。如在讲授《离骚》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高一学生文言底子较薄,其中一个班,就一字一句的给他们翻译串讲,面面俱到,生怕有遗漏。而另一个班我让学生朗读感知,并结合注释自行理解诗歌大意,然后再简要点拨和关键强调。而作业情况,后一个班远远好于前一个班,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到位。
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语言,高度概括,言简意赅,这样学生听课才抓得住重点,突出记忆,印象才会深刻,才可能在最短的课堂时间内有最大的课堂收益。
课堂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事物新信息大量涌现,而这些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语言的变化。因为语言的功能是用于表达交流,它势必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网络,已成为一个容量巨大而又变化迅捷的信息媒介,网络语言就是充分例证。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就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折射出当前流行文化。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化。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其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感知这些变化,同时也要慧眼识珠。
不仅要善于利用网络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与时代同步;同时也肩负着引导学生去粗取精,选择性运用新词新语的任务。比如新造词“特首”是我国成功实行一国两制后,对香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的称呼;“雷人”指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的举动或事件;“给力”表示给劲、带劲。
而又有旧词载新义,从而成为新词语。“豆腐渣”原是制豆浆剩下的渣滓,近年来被人们用来比喻劣质产品。“下课”本意指学生一堂课结束后休息,现泛指停止某人的工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使用新词新语、网络热词,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不断求知与上进,也可以让课堂语言变得生动鲜活,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收效颇丰。
课堂语言要风趣幽默而不失睿智
一道佳肴,不放适量的佐料,尽管原料珍贵稀有,长时间食之,也会食之无味。其实教学也是这样,每天都是那几节课,那几个学科,那几位教师,如果课堂不注入新鲜的东西,都是简单轮回,再有学习激情的学生都会厌倦而降低学习效率。此时,除了新知识的注入外,能够直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就是睿智而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它就好比一味强有力的调节剂。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妙趣横生的课堂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力催化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关键因素。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诉求,他对学习的愿望和情绪就会低落,学习效率理所当然也就很低下了。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黏住学生,激发起他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消除学生的课堂疲惫感,吸引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思索探求。而风趣幽默的语言体现的应该是睿智,而不是简单低级的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