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15:27: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汉字的来历和起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他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和特征。久而久之就创造丁文字。苍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上天下起鱼点一样的粟米,怕人们光顾写字。将来人们饿肚子。鬼在黑夜里偷偷的哭泣,龙也藏躲起来,是因为怕文字把他们的丑恶行为记录起来,昭告天下,使他们遗臭万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汉字的来历演变起源发展历史。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及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这就是汉字的来历。
一年级:十月
1、汉字的来历: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要生存,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语言就产生了。初始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但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初始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诸多缺陷。说过即逝,无法保存。
2、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物理属性的局限,不能清晰传达到较远的距离,空间穿透力小,影响范围有限。经由第三者转述会发生意义出现偏差、信息损耗现象,严重影响人类语言深入传播和人们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诞生了。
3、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起初,原始人类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结绳记事。随后,远古人类在石块、石壁上刻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象来传达一定的意义,这种象形图画直接孕育了人类文字的起源。考古发现的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字以及中国的汉字都是如此。
4、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起初的字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有字形就可知道它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认识事物的增多,文化的普及,以及汉字书写材料的变化,汉字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笔画结构越来越简省,形状趋于抽象且越来越规整,方块的形式逐步固定下来。
(来源:文章屋网 )
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谈谈实施“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一点尝试。“遨游汉字王国”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1)梳理知识,整体把握;(2)制订计划,开展活动;(3)总结收获,交流成果。第一板块在虚拟课堂进行,第二板块使虚拟课堂与现实活动相结合,第三板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第一板块:网络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虚拟课堂中完成。以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导学案:
(一)“有趣的汉字”活动建议
1.活动的目的:感受汉字的神奇与有趣。
2.活动的要求: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受到启发。
3.活动的内容:搜集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阅读材料”之一:
1.《字谜七则》。
思考:《字谜七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你能应用汉字的笔画笔顺、增减偏旁部首(或部件)和象形、形声、会意的造字方法编字谜吗?
2.阅读了解。
《有趣的谐音》《昌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
(二)“我爱你,汉字”活动建议
1.活动的目的: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2.活动的要求:“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实事”。
“阅读材料”之二:
《汉字的演变》
对照比较七种字体,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1.《汉字小知识》。(通过班级网络平台了解如下知识)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选择性阅读。
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虚拟课堂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仅给学生以完全的自由,也让文字材料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知,充分获取信息。
第二板块:网络学习和设计活动相结合――充分感受自主
(一)设计意图
在第一板块知识梳理的基础上,采取虚拟学习和设计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
(二)活动内容
1.在网上或图书室搜集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2.搜集、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的活动。
3.搜集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者笑话。
4.搜集有关汉字起源与发展的资料,感受汉字的神圣与纯洁。
5.搜集有关错别字的笑话或因为写错别字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
6.进行一次社会用字调查,将调查结果写成简单的报告或者建议书提交有关部门,推动社会用字规范化。
7.搜集书法作品办展览,欣赏汉字的优美。
(三)活动要求
1.虚拟课堂大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展开活动,从而了解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神奇有趣。
2.兴趣相近的学生自由组成兴趣活动小组,教师适当调配人数。
3.各组归纳整理,制订活动计划。本次活动由于有一定的要求,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通过上网搜寻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来寻求答案。这样学生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牢牢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第三板块:现实课堂教学――主体性得到升华
(一)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收获、交流成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内容
1.遨游“字谜快活林”。除阅读材料出现的字谜外,学生的搜集和整理给了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撷取部分摘录如下:
第一组:
(1)人人一致。(2)自小在一起。(3)口罩。(4)没点主见。
(谜底:丛;省;回;现。)
第二组:
锥、鸿、典
附:参考答案(1)一堆沙土变成金;推开手,换金来。(2)江边飞来一只鸟。(3)一曲开唱八音合;两手捧着一本书;曲头兴尾。
2.遨游“谐音欢乐谷”。学生通过搜集、排练进行现场表演。
(1)表演一:《太后―太厚》;(2)表演二:《“是”字述职》。
3.遨游“汉字练兵场”。集体交流写错别字的危害。
4.遨游“汉字聊天室”。这项活动是为学生课外虚拟课堂自主性提高、升华而布置的任务。
(1)搜索“世界掀起汉语热”。
①多媒体视频阅读。
②点击:《汉字传入日本与日本文字之起源与形成》。
③讨论:为什么全世界会掀起一股汉语热?发表微博、博客日志或与网友QQ聊天。
(2)与中国古代书法家对话。
①搜索“王羲之”。
②搜索“柳公权”。
将网络平台引入语文综合性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在此能充分地表达心声、互通信息、沟通情感、共同协作,进行民主的、自由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激活,自主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体性也就相应的获得了发展。
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字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字符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借用字符的形态分割出千变万化的块面,整合语言与美术活动,我们可以开展借“字”想象系列美术活动,让孩子感受古今中外的字符,创作具有意义和个性的美术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感受字符的魅力,感受借“字”想象的创作乐趣吧!
一、我的名字真好看
在主题活动“我自己”中,大班幼儿了解了自己名字的来历,教师让他们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并将名字的笔划延长,画面被随机地分割成不同块面。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大胆地借“字”想象,将名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如果联想到自己的属相,那就更有意义啦!
二、古代汉字真神奇
中国古代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等,都属于“象形文字”。甲骨文的“月”字,就像一弯月亮;“鱼”字是有头有尾的游鱼,很有画面感。通过书写这些形态有趣、栩栩如生的古代“象形文字”,可以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克服对书写文字的恐惧,萌发热爱中国文字的情感。再进行借“字”想象,添加成画,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看看幼儿的作品吧!
三、英文字母真有趣
以“spring”(春天)为例,引导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书写英文字母,双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再引导幼儿想一想什么动物是弯曲的,什么动物是在春天苏醒的,还有什么动物躲在春天的森林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出现了。
四、数字宝宝真可爱
结合“六一儿童节”这个全世界儿童最快乐的节日,让幼儿认识“6”和“1”,并学习书写这两个数字,表现胖胖的“6”和瘦高的“1”,再把它们想象成是两个快乐的过“六一”的宝宝,鼓励幼儿画上开心的表情,让数字宝宝舞动起来!
活动案例:借形想象――汉字变变变
活动思路
“汉字变变变”需要二教时:第一教时主要让孩子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古代人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来的,萌发自豪感,然后书写自己喜欢的古代文字;第二教时将古代文字进行借“字”想象,添画成画。
活动目标
1.根据古代文字(甲骨文、金文)想象添画。
2.运用相关相似等方法,大胆自信地想象创造。
活动准备
幼儿已写好的古代文字;作画用笔:炭笔、粉笔、喱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文字,师:这些字都是小朋友写的,告诉好朋友这是什么字?
2.师:先找到自己上次写好的字,再用手中的笔施展你们的魔法吧!
二、幼儿尝试借形想象
1.幼儿找字,开始观察。
2.教师巡回指导。
a.启发幼儿拿着字上下左右从不同方向转着看,想象它像什么。
b.帮助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启发:从不同角度观察,像什么?可以在什么地方添画什么?
c.发现有创意的、画面安排合理的、可以推广的作品,及时表扬。
d.提醒动作快的幼儿(先变好的)添画相应的背景。
3.先完成的幼儿欣赏同伴作品,并相互介绍。
三、展示欣赏
1、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2、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来源:文章屋网 )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关于“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才先后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
英国最多元文化街:
27国居民讲70种语言
英国格洛斯特郡首府格洛斯特市的巴顿街被誉为英国最多元文化的街道,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自全球27个国家,操着70种语言。巴顿街长约800米,居住着来自印度、牙买加、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阿富汗,以及欧洲、非洲多国的居民。因为居民文化背景不同,这条街附近有六处做礼拜的地方,方便信仰不同的人。据悉,这条街曾经是犹太人的聚居地。后来,不断有穆斯林和东欧人迁入,使得这里的多元文化气氛越来越浓。
让人懵懂的古代官职
近年来,随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普及,很多人对剧中、书中的一些古代官职懵懵懂懂,搞不清他们都是什么官。这些听上去极为陌生的古代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官阶有多大呢?
大良造 战国时始设立的一种官职,是朝中最高的官职,掌管军政大权。秦朝时,朝廷设立了“相国”一职,替代了大良造的位置,于是大良造由“实”转“虚”,成为一种爵位。秦国有很多立有军功者或名臣都曾获封“大良造”,如商鞅、公孙衍、白起等人。
二千石曹尚书 秦汉时期设置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期,官员的俸禄为每年二千石粮谷(一石为120市斤)。“曹”是古代的一种官署或官衙;“尚书”是西汉时首设的一种官职,由五人分任,其中一人为组长,称为“尚书仆射”,其他四人分别称为“曹”,“曹”的年薪也是二千石粮谷,所以这五位官员便被称作“二千石曹尚书”。
大长秋 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管理皇后的宫中事务。“大长秋”来源于汉代皇后所住的宫名“长秋宫”,后来代指官员。大长秋一职多由宦官担任,是皇后身边的近臣。唐以后,大长秋一职不再设置。
日讲起居注官 “日讲官”和“起居注官”是清朝时设的两种官职,“日讲官”主要负责每日为皇帝讲解经书;“起居注官”是记录皇帝言行、编撰起居注的官员。后来,这两种官职合二为一,称为“日讲起居注官”。他们是皇室的近臣,出宫巡察时,地方官员都要对他们高看一眼,礼敬有加。
右扶风 汉代时始设的一种官职。右扶风原是汉代京城郊区的一个郡名,后称该郡的郡守为“右扶风”。右扶风是京城的地方行政长官之一,与京兆尹、左冯翊合称“三辅”,共同治理京城长安。三国曹魏时,此官改成“扶风太守”。
大舟卿 南朝梁始设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全国的舟船、航运、河堤之事,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水利部部长或河道管理局局长。
印度开展“如厕运动”
据统计,在印度的2亿多个家庭中,仅46.9%的家庭有厕所,而另外49.8%的家庭则到露天排便,仅有3.3%的家庭使用公厕。印度每天有6亿多人在露天地里解手,产生的海量粪便严重污染了环境,传播了疾病。在印度,每年因粪便传播的腹泻导致20万儿童死亡。粪便传播的感染也使印度半数5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此外,到露天排便,尤其是妇女,不仅丢失了尊严和隐私,而且很不安全。印度的案频发与露天排便也有一定关系。如厕已经成为印度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政府雄心勃勃,承诺到2019年,印度所有的家庭都要安装卫生间。为此,印度中央政府在全国开展消除公开排便的卫生运动。中央政府承诺拨款赞助地方政府修建公共厕所,鼓励和赞助个人家庭安装卫生间。然而,印度历届政府开展如厕运动的效果并不理想。露天排便除了因为贫穷和缺乏厕所之外,还有文化因素。露天大小便已经成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传统,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改变一种古老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绝非易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中国2015年国际游客
到访量全球第四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报告,中国2015年的国际游客到访量在全球排第四位。报告中显示,2015年到访中国的游客数量达到5690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位居第一的为法国,访问人数达8630万。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西班牙,2015年分别接待了7790万人和6810万人。在中国之后排在第五位的意大利接待了5080万名游客。俄罗斯在这一榜单中排在第九位,2015年共有3160万人访问了该国,较2014年增加了6.2%。与此同时,中国仍在全球保持着旅游消费领导者的地位。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调查,中国游客2015年的开销达到2150亿美元。
德国实体书店一枝独秀
德国实体书店销售再次出现增长,销售额占据总市场份额的近一半,而网络书店的市场份额降至16%左右。为什么全球许多国家实体书店销售陷入困境时,德国却一枝独秀?有“德国图书业窗口”之称的法兰克福胡根杜贝尔书店是德国第三大书店集团,有近90家连锁店。法兰克福连锁店位于城市中心最昂贵的地段,营业面积约4000平方米。德国每年出版新书近10万种,文学书籍占了1/3。销售第二的书籍是少儿类图书,第三的是生活类书籍。德国书商协会的数据显示,德国人平均每年阅读的书在13本左右,其中电子书为1~2本。每年的买书费用将近200欧元。法兰克福大学文化学者伯曼尔表示,在网络书店买书和用智能工具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但可以预见,实体书店的主导地位不会被取代。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拓展 实践能力
一、小组合作,有效活动
1.建立有效合作的小组。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我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
2.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在活动开展之前,由组长负责展开小组讨论,制定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过程。并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好每个小组成员的职责,明确分工,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老师备案。
3.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因受安全因素的制约,老师还要随时参与其中。活动过程中,还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在进行“街头错别字大搜索”这一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走上街头,用相机拍录各种招牌、海报、广告中的错别字现象,或用笔记录,或用图描绘,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1.多种渠道搜集资料。以了解“汉字的起源”为例,有关汉字的起源有各种传说,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如家中没有电脑的,可以向亲戚朋友或邻居帮忙,真的没办法就向学校的电脑老师协商,在学校电脑房上网查找,或向学校图书室救助,请他们帮助自己能够顺利地搜集资料。
2.多种方法处理信息。在信息处理上,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
三、交流反馈,成果展示
搜集整理资料后,要有组织地进行交流反馈,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这也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所学的一个平台。
1.开设擂台赛。如在猜谜和谐音两部分内容的活动反馈时,我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小组,进行猜谜大擂台,看那组搜集的字谜多,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把自己组里的谜语抽出十条让其他组的成员来猜,其余组的同学抢答,答对得分。最后评出最佳的“猜谜王”小组。
2.搭建展示台。把小组里搜集来的资料以墙报的形式展示,像汉字的来历,汉字的演变等,我们以黑板报以及墙报的形式展示,让各个组的同学能互相参照,互相补充,争取能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也弥补农村学生搜集资料困难的现状,做到资料共享。
四、学习语文,凸现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街头错别字”为例,在这一活动中,我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走入社区,把查找出来的错别字做好记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拟一份建议书,给商户或单位,让他们能规范用字。在综合性学习完后进行一次练笔,可以写自己的收获,感想。完成听说写的“语文学习”。
中秋月儿圆又圆,亲朋好友在身边,摆满月饼和糕点,香香月饼嘴馋馋,一口下去少半边,含在嘴中粘又粘,吃起月饼甜又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中秋节猜灯谜来历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古代,每届元宵节,人们总要分曹射覆,引为笑乐。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
灯谜这玩意儿在本地毕竟还不是一项很普遍的文艺活动,为使初学者能了解灯谜的基本法则和掌握一些技巧,在灯谜会举办前,斗胆先来介绍一些猜谜方法,但愿能吸引初学者对猜谜发生兴趣,进而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1.在博物馆与文化相约
录制综合实践课《遨游汉字王国》时,学生选题、分组以后,有一个组选择去首都博物馆参观,了解青铜器上的铭文,我和教学主管作为学习伙伴一同前往。在那里,我们遇上了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她带着五、六个学生进行参观,当讲到食器的时候,她跟学生们说,古人重视对神明的祭祀,在祭祀活动中要有祭品,其中就有牲畜的肉。最好的祭品叫做“牺牲”。“牺”是纯色的牲畜,“牲”是整头的牲畜。志愿者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肉最好吗?是牛肉,所以‘牺’和‘牲’都是牛字旁。”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困惑字的表义部分,这次博物馆之行给了我重要的启示:多了解字的起源,困惑就有可能烟消云散。我通过微信迅速将这种好的学习方式告诉家长,建议家长们周末自由组合,带孩子去博物馆与文化相约。
2.在阅读中展开心灵之旅
一次,好朋友给我推荐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书里文字和画面的完美结合让我想起小时候:图上穿着大襟褂子的老奶奶就像我姥姥;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分明就是我们一家人!我喜欢那怀旧的滋味,于是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学生。学生们被老北京四九城的建筑所吸引,了解了老北京的样子;他们琢磨老舍先生的语言,想起了他笔下的猫……
读书使我们穿越时空去旅行,在旅行中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家长、教师去跟学生共读一本书,读书后的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活动、亲子活动、师生活动。北京有非常好的文化生活氛围:国家图书馆藏书多、种类全;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可以坐一整天;各种新兴的小书吧,可喝咖啡可饮茶……那就读书习文,流淌心情,过惬意的读书生活,享语文的醇厚滋味吧。
3.在畅谈中抒发生活曼妙
我的语文课有“三分钟热聊”环节:话题不限,围绕主题说上一段话。我有时特意进行提示:推荐一本好书,谈新近学习的一首古诗、最近听到的一个新闻、遇到的一件趣事……说着说着,学生们的思路就打开了,说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我曾听家长说过,轮到他家孩子自主展示时,孩子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练习,一遍一遍地说给爸妈听。或许他在展示的当天呈现得并不是那么精彩,但是这背后的付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和提升。
有人对我说过:“要珍惜孩子在课堂上说不下去的时光。当他的语言滞住的那段时间,他的思维一定在生长。”说得真的很有道理。
4.在闲聊中发现语文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