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公司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0: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公司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业公司管理论文

第1篇

目前,应用电梯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数量也日益增多。在电梯使用过程中,若稍有懈怠,就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而,供电公司物业管理的电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可是,目前很多供电公司在电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1.1维修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供电公司在物业管理中为了以降低成本来获取盈利,通常会聘请那些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维修资质的从业人员,令其负责电梯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有的从业人员甚至严重缺乏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遇到问题往往会处理不当,从而耽误了供电公司电梯维修的进程。

1.2维修人员对工作持不良态度

有些供电公司的电梯管理人员错误地以为只要电梯能够正常运行,不发生故障,就不需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对电梯的预防式维护和保养不够重视,对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积极排查,最终导致维修质量不达标,维修效果不好,严重的甚至会酿成大祸。

1.3电梯定期检验不合格,带病运行,留下安全事故隐患

在每年的定期检验中,有的供电公司电梯设备使用年代较久,部件老化损坏现象比较严重,但却未设维修资金,不能维修更换部件,造成电梯定期检验不合格。在未领取合格证的情况下,这些供电公司仍然偷偷使用不合格的电梯,导致电梯故障频发。

1.4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挂职不管理或无专职安全管理员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应当配备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在一些公共场所,甚至要求根据安全需要配备电梯驾驶员。对于安全管理员的职责也有明确规定:“电梯专职安全管理员应当做好电梯运行和管理记录,督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做好质量检查和相关保养记录;妥善保管电梯层门三角钥匙、机房钥匙;监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定期检修、保养电梯;发现电梯运行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做出暂停使用的建议,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而在供电公司物业管理的实践中,电梯一般都由工程部人员挂职不管理,有些公司则根本不配备管理人员,造成了管理上的缺失。

2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有效措施

2.1完善电梯管理制度

(1)确切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在电梯正常运行之后,关键是靠日常维修和保养来确保其安全运行。这项工作的专业性极强,且责任重大,现在大多数的物业管理单位都不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单独完成这项工作,故应合理选择、委托专业的电梯维保公司负责电梯的日常维保工作。2014年1月1日实施的特设法第十三条细则中明确提出“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对其生产、经营、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负责”,这就进一步落实了电梯安全责任主体。(2)拟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电梯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加强电梯管理工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3)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制定和完善监管系统,有效地掌控电梯运行状况及维修保养质量等情况。

2.2加强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能否安全地运行,不单与电梯自身质量的好坏有关,还跟电梯维修保养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素养有关。(1)身为一名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大的责任心。如果从业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那么就很难保证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会把小患酿成大祸。(2)必须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维修保养人员唯有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专业技术培训,且顺利完成考核内容,才能持证上岗,并在故障发生时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用恰当的方法使电梯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开始安全运行。(3)必须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从业人员来说,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培养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快速检查出电梯故障,更有助于保障电梯的使用性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2.3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

除了完成监管、使用、维保等工作以外,加强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也是减少电梯故障的一个重要措施。依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国内每年发生的电梯故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电梯安全知识没有宣传到位引起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南通市供电公司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责任主体意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及电梯安全知识的广泛宣传,让有关部门或组织加强对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视,摒弃侥幸心理,严格参照规章制度进行维保和管理工作,保障电梯的维修保养质量。其次,对电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电梯乘客进行安全乘梯知识宣传:(1)对管理人员开展知识培训,比如电梯开梯和停梯方法、电梯困人救助方法及紧急故障报修处理方法等。(2)对电梯乘客普及正确的安全乘梯知识,在电梯轿厢内或附近张贴必要的警示标牌及宣传文字说明,如,电梯乘客应当按照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正确使用电梯,不得有下列行为:1)不能使用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2)不能强行扒撬电梯层门、轿门;3)不得在电梯内蹦跳、打闹;4)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搭乘电梯;5)不能拆除、毁坏电梯的部件或标志、标识;6)不能运载超过电梯额定载荷的货物;7)不能有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8)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乘客应当通过报警装置与电梯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服从指挥,等待救援。

3结语

第2篇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与特点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尚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经营方式包括了商品出口、劳务出口(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直接投资等方式。据统计,到1998年底,中方海外投资存量63.3亿美元,在全球的比重微不足道。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与区域分布

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涉足16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式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餐饮旅游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在海外投资的行业依次为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大量涉外企业集中在港澳、东南亚、独联体等相邻国家和地区。原因是地理位置和人文的相近,相对而言风险较小,开拓市场比较容易。其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低级阶段,比较优势尚不突出,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邻近国家和地区往往更容易使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二是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重近年明显增长,且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也反映出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地位重要性日益增强。(见下表)

1998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区域分布(含港澳地区)

地区投资额(亿美元)比例(%)

我国港澳地区35.959

北美洲8.914

大洋洲4.57

亚洲3.76

欧洲3.25

非洲3.15

拉丁美洲2.54

2、跨国投资的主体结构

目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有四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等。这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这类贸易性大公司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公司、格兰仕集团等著名企业。此类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这些大企业跨国投资一般都是避开国际大跨国公司的锋芒,在国际市场的不同部分,技术的不同层次,生产的不同工序,产品的不同类型上向国际市场渗透。这些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并逐步实施的。由于他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这类生产性企业集团的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但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近年来发展迅速。

二、中国公司国际化的路径和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上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林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国外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经营扩展的区域也是从一个国家到几个国家再到全球的过程,在跨国经营的发展历史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虽然跨国经营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选择,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长远的战略规划是在国际市场的长期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基础。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追求在理想状况下,是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市场与消费者或者客户相匹配,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即使规模达不到,但先有目标与战略规划,仍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失误不仅会导致国际成长目标难于实现,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陷入重围。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始位置,基本决定了该企业跨国发展与全球战略形成的路线、策略和行为。也就是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初始位置不同,基本决定了跨国发展与全球战略在路线、策略、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企业国际化经营与跨国发展的位置是由企业所处行业国际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技术自主程度所决定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国际市场比较晚,我国的跨国公司开始国际化时,其行业的国际市场中已充满了跨国公司,并且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外国引进的,基本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动机方面,普遍重视技术和信息的获取;在组织形式方面,较多的采用部分股权;在跨国经营的区域选择方面,往往优先选择与本国的“相近性”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这种“相近性”包括地理上的和经济文化等方面。

1、进入国际市场的地区选择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目前已经有两种模式凸现出来:一种是以海尔为代表的“先难后易”式;另一种则是以TCL为代表的“先易后难”式。

海尔是国内最早开始国际化的企业之一,也是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一开始即把目标对准了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试图以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来锻炼自己并得到成长,并希冀这些高难度市场的成功能够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的成功。海尔的国际化策略对它的品牌形象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尔模式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力,因为只有品牌和产品才是支撑市场的最锐利武器。另外,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往往是品牌意识非常强的群体,新品牌进入之初很难被消费者认可与接受,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市场开发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要能承受得起暂时的挫折乃至一定时间内的亏损。

日前有证券分析人士对海尔国际市场的资本研究后发现,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现金流可能是负数,这也就更加确认了对于一个采用“先难后易”模式进入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它必须承受得起“阵痛”。美国的《商业周刊》曾刊文《海尔的艰难国际化之旅》,对海尔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市场上的艰难探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海尔,较索尼、松下、惠而浦、GE等国际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仅仅是占据了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的一部分份额;另一点是,海尔的研发还有一定距离,这些国家的市场是一种成熟的市场,对于市场的细分需求是很关键的,这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个性化的市场群体。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采用海尔模式的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因为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力与产品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最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与产品,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也是这样,中国企业真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还不多。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这样的市场也有其便利的一面: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非常成熟,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干扰很少,只要企业具备真正的实力,这样的市场开发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

TCL模式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联系最近TCL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一事,表明TCL向更大范围扩张已经初显端倪。

像TCL这样模式的企业在国内家电业比较多,比如说海信、荣事达等。这种模式的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小,而益处显而易见:第一,释放了其强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更加突出规模经济,弥补国内市场的相对需求不足。第二,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大的障碍,是缺乏国际化人才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这种方式能够使中国企业积累国际化经验,储备在全球经营的国际化人才,熟知国际化规则等。第三,进退方便。避免其大规模的投资和企业资源的浪费。从目前TCL的情况来看,效果比较理想。2001年,TCL出口创汇达到7.16亿美元,2002年前7个月达到5.69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超过10亿美元,成为国内国际化效益最显著的企业。这种模式有点像爬楼梯,一步一步往上攀,越攀越高。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一,对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说,日本产品占据着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而这些国家里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其二,由于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有望进入国际品牌的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弱化影响。不管是这些市场的不发达还是在这些市场所占据的位置来说,不利于其今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仔细研究这两种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也就是说,海尔模式更适合于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而TCL模式则更适合于准备打持久战的企业。

2、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低成本扩张,境外收购、合资、独资建厂,进行境外加工贸易是当今世界上跨国公司盛行的投资方式和跨国经营方式,也是发展最快、最有前途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变产地为销地,有利于突破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迅速形成规模,降低成本,扩大品牌影响力,直接开拓目标市场。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获取优势的最基本战略有两种:低成本和差异化。我国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一般都不掌握核心技术而难以搞产品差别化,因而大多数都会选择低成本战略以成长。当企业以规模经济行为基础实现低成本优势时,往往会选择海外发展,以进一步实现规模经济性,在我国的企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如电子、食品、纺织服装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这种模式成长为跨国公司的。所以先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优势,在跨国发展成为我国跨国公司的成长的主要模式。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应当是海尔集团,1984年组建时规模很小并亏损,90年代中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具备了低成本优势。1996年起在海外建厂,东南亚、美国、西亚、北非、欧洲都有海尔的足迹。规模和范围是相辅相成的,规模是产品的规模,范围是经营的范围,这两个在战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双方都带来各自的积极性,也就是能带来规模经济,范围能带来范围经济。追求规模目的,主要是通过大的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更好的降低成本。海尔就因此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增强了低成本优势,也使原在国内的售后服务和品牌优势扩展到国际范围。但是低成本扩张的战略并不一定是和所有的中国企业,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但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对于电器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所以只有像海尔这样得大公司才比较容易利用这种方式取得成功。而对于产品差别性比较小,品牌要求比较低的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作为集装箱行业的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现在已经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另外东道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内环境也会对跨国公司的成本造成影响。所以中国企业在利用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以更大的把握实现扩张。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这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收购与兼并比新建自己的企业能更快地进入海外市场。收购现成的企业通常意味着收购合格的员工,当地的管理人员,得到当地市场知识和同当地顾客和政府的关系。在一些市场上,如果当地的工业已饱和,容不下更多的竞争对手,收购与兼并也许是唯一的进入方式。中国企业在利用收购与兼并的途径进军国际市场,在选择行业时,首先要看这个企业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行业结构,还有就是进入壁垒比较高。不仅获得成本上的优势,而且也能获得进入的价值。中国企业通过收购进入一个行业,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成本结构,就不能排除竞争对手用同样的方式跑到中国来,对中国企业进行收购,改变它的成本结构、获取新的竞争优势,最终被人家以牙还牙。同低成本战略一样,收购和兼并也要根据行业的不同做出适当的选择对于品牌、技术、进入壁垒比较高,同时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高,不仅仅在组装上的成本优势,而且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都很高的行业就具有比较好的并购基础。比如那些有品牌或专利上进入壁垒的制造行业,虽然现在行业利润可能很低,但如果放到中国可能还有30%-40%的成本下降空间,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这样的企业,在美国或欧洲,可能是相对比较小的、本地化的企业,因为很大的企业,可能早就跑到中国来了。由于长期的竞争已经提高了进入门槛,通过收购和兼并来进入这些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中国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今年11月4号TCL和汤姆逊正式签订协议,双方合并DVD和彩电的资产及业务,成立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其中TCL国际控股成为合资公司的主要股东,占67%的股份,汤姆逊则占33%的股份,TCL汤姆逊因此将一举成为全球彩电行业最大的制造商。TCL认为欧美市场更为成熟并且已经被其它品牌所垄断。在这些地方发展自己的品牌意味着更高的投入和更多的风险。采取兼并当地企业的方式降低了自己的成本和风险。

第3篇

(1)三级矿量严重不平衡。矿山经过近几年的大规模生产,过去地质队提交的资源量及自已勘探出来的矿体基本开发完毕,但是,由于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开采,也因为入选矿石品位要求不同而导致同一个地点多次回采也未能做到回收干净,留下许许多多边残矿柱。又由于矿山地质管理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所以,导致三级矿量严重不平衡:几乎每一个矿体都进行回采,但是,每一个矿体也没有完全回收干净;既没有存窿矿石,备采矿量也不足。

(2)提升能力有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0t,而现在需要达到1500t,所以,除主井外副井也需要提升部分矿石。矿山生产规律是矿石量增加的同时,掘进废石量也相应增加。为缓解矿井提升压力可以采取废石不出坑的办法解决。但是,矿山几乎每一个中段都有空区,然而,每一个空区又不能进行充填,因为,矿体尚未回采完毕。

(3)留下大量空区有待处理。矿山经过20多a大规模开采,至2009年累计采出矿石量约510万t,自上而下16个中段形成各式各样采空区体积近200万m3。除2001年发生一次空区大面积冒落而塌通地表之外,目前未见明显地压显现现象。按资料[5]介绍,如果这些空区不及时处理,将要发生地压现象:小的产生岩块冒落,大者可能导致岩层移动。采空区如果连成一片并长时间存在,那么,发生岩层移动的现象不可避免,这是中金集团辽宁二道沟金矿近年发生的事(早期开采走向与倾向长度数百米陡倾斜1#含金石英脉矿体,主要采用浅眼留矿空场法于2006年8月地表塌陷成一个直径25m、深度17m以上的大坑)[6]。该矿2009年末在100m中段也发生一次空区矿岩冒落百余吨的现象,但未造成安全事故。

(4)作业中段多。矿山过去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平硐开采,现在老系统(162~25m中段)主要为残采,提供的矿量有限;出矿主要集中在-80、-105、-130m等几个中段。但是,一个矿山上下十数个中段同时作业者不多。

(5)规划性欠妥。矿山生产应具有较长远的规划性,尤其是在地质资源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一般来说,矿山生产,掘进先行。但是,该矿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多多,施工能力富余而施工地点不足;导致目前矿山生产非常被动。上述这些,除了客观条件之外,主要还是主观因素:即矿山生产管理工作极需加强。

2矿业公司近期实施计划

2.1强化地测工作

正如上述,该矿虽然是一个具有20多a生产历史的黄金老矿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矿山地质测量管理工作未能达到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三级矿量没有完整而真实的数据、采矿损失贫化没有具体指标、未能及时并按规范进行生产勘探、采场测量验收未能符合技术标准等。

2.1.1地质工作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该矿于2010年3—4月请来一位黄金系统著名地质专家做具体技术指导,以改变过去那种非规范的不良作风,逐步做到矿山地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此,这位老先生曾多次专门指导,从地质作图编录基础工作入手。

(1)介绍黄金矿山三级矿量的重要性及其计算标准、计算步骤、计算方法、技术要求等,也就是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沿用下来的地质块段法(矿体分矿块、矿房、矿柱包括顶底柱、边柱和间柱)的计算标准而分中段分矿体单独计算,综合汇总,以摸清整个矿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地质方面的首要任务或首要工作。

(2)过去多年一直沿习单独由地质技术人员做中段开拓系统设计,由于多种原因而厚大矿体未能做到脉外开拓,导致目前很多中段运输通风排水巷道布置于矿体中,不利于现在残矿规划回收,不是主要运输巷道需要改道就是留下永远不能回收的矿石损失。为此,首先在-155m新开拓中段主要运输巷道发现穿过矿体处要马上改变为下盘脉外,其距离不小于10m;其次,上部中段需要一个一个中段分轻重缓急地逐个落实;最后,中段开拓设计应该由地质与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3)该矿由于发展太快很多矿体来不及探矿就开始采矿,未能做到探清矿体之后而规划设计,导致损失很大。所以,按照该矿地质勘探网度做好生产勘探工作,一定先探后采,探清再采,并要大力提倡使用坑内钻机控制矿体(包括中段水平和倾斜空间位置),减少废石运输提升,并且这项工作需要马上落实。

(4)采矿损失贫化计算与汇总由那个部门与那些人员负责,需要落实并要认真执行,这项工作要在该矿采矿方法试验采场做出榜样。

(5)为了加快探矿进度,也为了减少掘进工程量,大力提倡采用地质钻机代替坑探:就是说在-155m中段必须保证EW2个主要运输巷道每天都安排掘进工作,开拓工程以主干巷道为主,探矿巷道为辅:其他穿脉探矿工程不一定需要把其探清,可以每1条(50m)勘探线施工10~15m之后,以后由钻机先探,不论50m还是100m长度,如果发现有矿体再进行坑探;如果上部中段有矿体的勘探线可以加密至25m施工1个小穿;上部中段那些回头探矿工程也是如法炮制。该矿生产探矿主要使用100或200m坑内钻机;如果不敷使用,可以再购买,并且,需要保证钻机的完好率;同时,应该成立专门的勘探队伍,增加钻机数量,扩大钻探队伍,培养操作能手,增强技术力量,或需要配置专门的设计、施工、编录、验收、管理工程技术人员。

2.2.2测量技术

测量技术当前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逐步规范采场验收工作。必须做到采场分层回采分层验收,使用经纬仪、手持激光测距仪或钢尺、皮尺把采场所有特征点、拐点、边界点测量准确,并测量分层回采高度,做出分层平面图,计算分层回采矿石量,而且,由于在采场验收期间有地质技术人员作图编录,采样化验,可以计算出分层采矿损失贫化;在整个采场回采完毕之前,每一个月只能预报采场采出矿石量,当整个采场回采完毕验收后,才能一次计算整个采场回采矿石量并把过去预报数字填平补齐。这样,也可以把整个采场之采矿损失贫化数字提供准确;并且,以后要逐步规范这样的采矿验收制度,采场采矿量准确数字以测量验收为主,记车数为辅。

(2)提供老采区(残矿体)完整测量资料。根据地质技术人员提供的残矿资源情况,当前需要规划一下所有残矿回收总体安排:其原则方法:①先大后小、先易后难;②自上而下、先远后近;③先示范而后推广。据此,测量人员按照矿山总体规划要求而提供某一个中段某一个矿块大量的1/200图纸资料,包括平面图、纵剖面图、横剖面图以供采矿设计之用;这项工作可能需要地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或需要集中人员突击完成。

(3)提供各种合格图件。这里包括1/2000的矿山开拓平面图,由地质技术人员把每一个矿体及其勘探线标注清楚,供每一年做下一年度采掘工程设计,为做好年度计划服务;1/500单个矿体平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为矿体做规划设计之用;1/200矿体平剖面图,做矿体施工设计用。在这里,测量技术人员只能提供图件,包括完整而准确的井巷、采场之轮廓线、高程点,地质技术人员需要在其上添加矿体内容。

2.2搞好残矿回采

残矿回采是该矿一项比较长期的技术工作,由于历年来矿山快速发展导致目前上下10余个中段都没有1个达到关闭之标准,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并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加以减少,逐步做到以正常回采为主,残矿回收为辅。该矿从162m中段至25m中段是建矿初期形成的老采矿系统,其开采时间最长,现在还进行残矿回收。老系统的空区状况调查(不完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型残矿多,大型残矿少。此外,新系统也有许多残矿等待回收[7]。

2.2.1残矿回采原则

残矿回采是矿山生产的一项特殊工作,相对正常采矿而言,其制约因素多,挑战性强,安全压力大,在选择回采区域及选定回采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第一。残矿回采堪称虎口拔牙。确保安全是残矿回收工作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在地测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确定方案和具体施工时,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

(2)效益优先。回采残矿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回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因此,应准确提供矿体品位资料,根据当前保本开采品位来圈定可采矿段边界,尽可能多地采出有用矿石。

(3)统筹规划。每个矿块的残矿回采要一次性规划,合理确定回采顺序,使各残采点、正常回采矿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兼顾,相互衔接,防止顾此失彼,留下安全隐患,尽量不给邻近残采或下中段正常开采留下不安全因素。

(4)先易后难。在兼顾大局的情况下,宜先易后难,并优先回收价值高的残矿,有利于增强信心、增加效益并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顺利回收其他资源打下良好基础[3]。

2.2.2残矿回采方法

江西金山金矿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从多年已回采完毕的矿房情况来看,除近地表采空区有部分产生塌陷外,其他采空区稳定性良好,未见大面积垮塌现象。特别是俗称硅质岩类型矿体的采空区,其部分矿房跨度达17m而其顶板至今稳固,并每个中段都有几个面积超过2000m2的空区。由此可见,对金山金矿矿房跨度,应突破以前8~9m的陈规,空区面积也不能郁于数百平方米,采用岩体力学及弹性理论等进行再认识。具体的规划步骤如下:首先,在短期内由生产矿长召开一次地测采工程技术人员联席会议,讨论与落实需要近期(1~2a)回收之残矿体,并做好整体规划,根据上述原则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自上而下安排每一个中段每一个矿块提供地测资料具体时间、残矿回收规划设计时间、施工图设计时间,并用会议纪要形式记录在案,逐步检查落实;其次,由一个高级职称采矿技术人员先做该矿块整体规划设计,然后,再由有关人员深入讨论、反复研究,确定矿房矿柱划分标准、回采先后顺序、采矿方法、底部结构、凿岩爆破器材、矿石运搬机械、通风方案等,在这里既要考虑使用浅眼落矿,又要考虑中深孔落矿,并应主要利用中深孔落矿技术,减少安全隐患;方案中既有利用掘进废石干式充填系统也要有分级尾砂充填系统,或考虑采用自然崩落法充填空区,或考虑留永久矿柱支撑空区,或采用崩落与钢筋混凝土联合封闭空区等等。总之,该项设计要有采空区处理技术。采空区的处理原则是:统一性、及时性与合理性[8];其处理方法是撑、充、崩、封四大类取其一[9];这些问题讨论通过确定之后,最后,由最初设计者完成施工图设计:一般来说,大力提倡电耙溜井出矿,最好使用电耙装车台出矿,少用或不用装岩机出矿。施工图经有关人员审查确认签字并实施。如果每年做5~6个或更多并有许多小的残矿回收设计,再过一两年就会改变整个矿山生产被动局面。

3矿业公司中长期规划意见

3.1关于关闭作业中段设想

根据《岩金矿山地质和测量工作条例》,关闭作业中段的原则与要求如下:

(1)老系统区段地质资料收集基本齐备,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及其地质条件已探明,中段资源已查清。(2)临时关闭区段矿体已探清,两翼及下盘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矿工作。

(3)按矿山现有采矿技术水平,该区段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已采尽出光。

(4)矿柱、残矿已按设计要求补采并出尽,损失矿石的数量、质量、损失性质及原因、分布等均已查明,并证明确实无法回采。

(5)需永久保留的地质、测量、采矿技术资料已整理,存档备案[10]。

3.1.1关闭作业中段目的意义

关闭作业中段目的意义非常明确:它就是压缩作业中段,回收有关材料、设备,减少能源消耗,消除隐患,做到安全生产。在关闭作业中段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一个在大型正规黄金矿山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地质高级技术人员做技术顾问。

3.1.2关闭作业中段几点设想

上述已经对于这个问题做了某些阐述,由于矿山发展了,技术力量充裕了,社会与时代进步了,现在关闭作业中段没有什么技术问题。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①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即要求在2~3a关闭老系统5个中段,3~5a关闭约10个中段;②要成立一个专门领导小组,由生产矿长牵头,其成员包括地质、测量、采矿、安全、管理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明确计划,落实具体时间,完成必要工作量或工程量;③自上而下,不管难易,全力以赴,必须办到;④关闭中段与残矿回采相结合,关闭作业中段与矿山生产相结合;⑤采取一些特殊政策措施,如增加成本、提高单价、奖励政策等;⑥是否考虑利用单独选矿系统处理这些低品位矿石。

3.2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

矿体赋存规律研究是矿山地质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产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技术人员只有做好这份起码工作才能完成矿体生产勘探与应完成内业资料整理,提交可以进行采矿设计的地质资料,包括合格的图纸和说明书。

3.2.1生产勘探与地质勘探的关系

矿体生产勘探必须按照规范、规程标准进行,过去没有那么做,亡羊补牢现在为时也不晚。它所布置的坑道工程应与采矿采切工程相结合,为生产所利用;如果25m×25m的勘探网度还未能控制矿体形态,那么,必须再进一步加密至12.5m×12.5m。正如上述,大量生产勘探工程主要还是采用地质钻机进行。就是说,以后的探矿工程以机探为主,巷探为辅。必须长期坚持这一原则,这一点绝对不能含糊。地质勘探是矿山地质工作又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地质队提交储量之外,也是在矿山生产范围之内的找矿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采用以矿找矿的方法:或在矿体走向延长的边部,或在矿体倾斜延伸方向两端,或在无矿天窗部位,或在构造带变化处,或在断层导致矿体错失并通过研究预测而在不同中段找到错失矿体,尤其是需要认真研究该矿富矿囊的赋存规律等。据资料11介绍,Ⅱ2带是产于Ⅰ带之上,厚80~150m,在与Ⅰ带过渡部位糜棱岩R、P裂隙及千糜岩片理间常有含金石英脉分布,亦应为找矿方向之一。如果发现富矿囊,不论大小,对该矿生产将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我们将出台政策鼓励地质技术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增加地质储量,找到黄金,给以奖励;数量巨大,实行重奖。

3.2.2加强矿体赋存规律研究

金山金矿床严格受剪切带控制。金矿体赋存在剪切带应变中心部位超糜棱岩-糜棱岩-金矿化带中,矿体与矿化围岩为同一地质体,矿与非矿靠样品圈定。矿体形态以似层状为主,透镜状次之,产状与主剪切面平行,舒缓波状延展。矿床范围内共圈出矿体10个:其中V1、V2、V7、V8、V9、V10产于金山-朱林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超糜棱岩-糜棱岩-金矿化蚀变带(Ⅰ带);V3、V4、V5、V6产于阳山韧性剪切带应变中心带中。V1是矿床主矿体,分布于337~328线,走向控制长1910m、倾向控制延伸1480m(180~-200m),总体走向NW~SE,倾向NE,平均倾角29°,矿体最大厚度26.87m,平均厚度4.16m,品位变化大,单样最高可达千克/吨,一般(1~10)×10-6。矿体在剪切带陡坡处较薄,而在陡坡两端膨大而成为厚矿段,厚、薄矿段呈弧形条带以100~150m间距相间出现。其中富矿段的空间定位受更次一级构造的控制等[12]。

3.3做好空区充填准备

采空区处理也是今后一项重要工作:①可以及时处理空区,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做到安全生产;②可以极大地增加尾矿库的库容,有利于矿山生产发展;③可以减少环境保护压力,减少增地面积,即可以实现中金集团的承诺:决不在任何地方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从事黄金生产[13]。

3.3.1采空区基本情况

历年来该矿主要采用浅眼落矿不规则房柱法回采,自1987—2009年累计采出矿石量约510万t,形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采空区约200万m3,分布于+162~-80m各个中段。

3.3.2分级尾砂充填工艺

正如上述,采空区处理方法有4大类工艺,采取何种工艺最合理、最简单、最经济、又能够解决问题就应该分类型确定。鉴于该矿目前生产状态和基础条件,使用选矿分级尾砂充填空区是一箭双雕。尾砂充填优点是充填料用管道输送的效率高,能力大,充填机动灵活,尤其是空区嗣后充填不影响矿山正常生产。缺点:①需要建立尾砂分级和充填输送系统;②充填工艺技术管理要求严格;③增加井下排水量;④水泵房需要建设排泥设施。分级尾砂充填空区的步骤如下:完善尾砂充填系统,管路按要求安装到位,建立尾砂充填车间,采空区安装泄水装置即采空区有关巷道构筑泄水隔离墙,采空区分级尾砂充填[14]。

4结语

通过上述对该矿目前生产情况具体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关键,分轻重缓急阐述了目前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与步骤:即重点是地质,其次是采矿与测量。如果地测采3个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同心同德、联合攻关,一定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该矿生产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即如果每年有5~6个大矿块和更多小矿块(残矿体)进行规模化回采,那么,采矿、出矿应该不成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其他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如果尾砂充填系统解决之后,当遇到高品位厚大富矿段可以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分级尾砂充填或分级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那时,该矿不但增加一种新型采矿方法,而且,还可以极大地减少采矿损失贫化,提高出矿品位,增加企业效益;因为,一般来说,该矿几乎每年都会有这种富矿囊出现。

第4篇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经验表明,目标体系不明确,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下简称“专业介绍”)中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由此看出“专业介绍”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所适应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涉及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多类组织,科教文卫环保社保等各个领域。学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特色凝练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和师资培养某一领域的专业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不可大而全。但是,学校在各自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有效的凝练专业方向和特色,导致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凝练了专业特色但只顾理论课程建设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同步,不能针对目标有效地开设实践课程和展开社会实践,实践流于形式。

(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主要是两个环节:入学时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毕业实习或综合实习,内容过于狭窄。这类实践课程往往不能针对具体的某项知识或技能进行操作性练习或培训,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课程体系应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践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践活动。对技术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门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缺少对口实践基地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公共事业管理是针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正在缓慢推进中,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单位性质与主要责任;非政府组织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发展缓慢。这些都说明社会中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这使得本专业有针对性地寻求对口实践基地,发展潜在的就业基地的行动举步维艰。实践基地的发展滞后于专业教学的推进,不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赢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健全的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坚实基础。有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以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才能让专业实践教学不虚化,避免“放羊式”和“赶鸭式”的现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专业教师大多数较为年轻、职称较低,尤其是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实践,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质的实践指导,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实践经费多年没有提升,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足或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四位一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大杂烩”;公共事业人才培养发展过快,公共事业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和第三部门不成熟等问题都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陷入就业困境。在应对就业困境的策略上,普遍采用了控制办学规模,科学定位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改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除了以上方面,面对就业困境,有针对性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对实践教学目标定位。诚如以上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已经陷入一个困境。其培养规模和社会就业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专业能力培养与技术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专业学生往往在专业与就业之间只能择其一而不能两全。如果说前一个矛盾期待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和社会的成熟来缓解,那么后一个矛盾则是要通过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来解决。学校必须分析自身特点和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目标为重点进行实践体系建设。从现实调查看,本专业学生毕业分流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府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高校研究工作、转行。培养院校可在“考研”、“考公务员”、“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目标选择中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合理选择,明确专业建设的基本导向。

(二)增强实践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在确立了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后,需要根据目标确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有的放矢,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例如如果有意识地针对公务员、村官系统培养人才,则需要增加基层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行政策分析方面的实训,并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等活动与专业实践课程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既完成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同时也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生的“三下乡”就不再是单纯的文艺表演,而是结合专业研究的特点,进行农村社会调研,解决实实在在的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如果人才培养目标不强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导向,而囊括企业就业,则可以在专业理论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而在实践课程中直接加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实训。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动和合作。许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实习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挖掘足够的社会实习岗位提供给在校大学生,于是许多实践实习采用的是学生分散实习形式,不利于学校教师进行指导和联系,也无法保障实习内容和效果。因此,需要开发性地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适应目标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社会资源保障,和实习单位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需要有双方共赢机制。例如学院整合力量,有针对性地为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或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协调实习时间,解决实践基地临时项目用人需求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离不开充分的准备和细致的管理。对于要去不同实践基地或不同组织部门的学生,应按照部门性质配备好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送学生去实习基地前,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细致的实习任务或实习课题,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样去实践基地实习的学生才能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去完成实践步骤,而不会认为去实践基地是打杂,充当廉价劳动力,或者“印帝”“印后”。

第5篇

1.1纽带和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人进行的特殊管理,由于人的的特殊性,在一些问题的决定和刚性的规定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一些矛盾。要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就要先向职工进行宣传,要先做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职工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对整体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职工真正自觉的遵守管理制度,服从组织调配。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具有激励和凝聚的作用,使职工对企业具有归属感和使命感,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和作用。

1.2疏导作用

企业为了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时刻都面临着认识结构的调整,企业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要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会产生利益争端。这时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有效的解决矛盾,疏导职工的消极情绪,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1.3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有效的配置人力资源,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和改造,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解决具体管理办法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源,使职工心身愉悦的投入工作,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贡献力量。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

随着我国与全球交流的增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渐渐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是企业管理层一些人员不能够正视和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认可。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刚性管理办法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却效果泛泛,在职工中间存在着一些消极的想法。

2.2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主要有两种人员,一种是年轻人,他们虽有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工作经验,情绪浮躁,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另一种人员年龄较大,他们虽然有工作经验,想在企业发挥余热,但是工作方法落后,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形势,导致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较差。

3人力资源管理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3.1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

伴随着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很多大型企业,报纸也趋于大型化,出现了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在这些集团中职工众多。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要把刚性的管理制度、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柔性的手段相结合,让职工从心里愿意遵守规章制度,服从企业调配,心神愉悦的工作。

3.2切实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一岗双责”责任制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不同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管理,其专业性较强,制定的是一些人员必须遵守的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更强调“人本管理”。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不仅要专业的知识过关,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切实提高综合能力,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尽到,而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尽责。

3.3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都是企业的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面对这职工的思想问题,这就要求人资资源工作者在“事先、事中、事后”都要考虑到员工的思想变化,只有切实做好这些才能够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某报业集团改制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切实考虑到职工在改制中的思想变化,为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和改制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在“事先”对所有相关人员做出解释,消除职工的迷茫让职工有思想准备;在“事中”有一套完善的处理方法,针对一些意外情况有针对性的处理,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不使问题遗留下来“;事后”做好思想政治巩固工作,针对在改制中牺牲利益的人及时承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并做出补偿,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心神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4结语

第6篇

施工企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的公路建设市场出现了高端化的趋势,设计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BOT等新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体现出施工企业要与资本一体化,与设计一体化的趋势。业主对施工企业的服务需求也从单纯的施工管理上升到了资信、技术、综合管理等的顶端层次。基于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将引领国内公路施工企业发展方向。[3]具体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工程总承包方向;二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三是更加细分的行业、领域、地域市场;四是绿色建造、节能减排将成为长期国策。

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培育创新性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难以超越的最大障碍就是理念的束缚和传统理念对管理创新的羁绊。要实现管理上的创新,企业家首先要打破定势思维、顺向思维和线性思维的障碍。在认识和看待公路建设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施工企业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上,要跳出原有的圈子和视野,摆脱传统的经验束缚,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形成实质上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运用,具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获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公路建设市场的高端化,项目管控难度增加,原有的项目管控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大管控模式和智能化管控模式。在承担单一施工任务且工程项目繁多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建立以宏观管理为主导、区域化管理为重点、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支撑的项目大管控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要按照“区位就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将所有工程项目划归为若干片区,每一个片区配设一名总负责,平衡、协调片区内项目管理工作。在高端建设项目上,要建立智能化管控模式,把独立分散的管控职能和层级项目管理科学有效的整合在一个管理平台上,使企业管理资源得到系统的集成化整合,分离管理层与操作层,组建高端项目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管控模式从简单管控向商业智能加企业管控(即智能化管控)转变。

管理创新,制度是关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从而使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属两个不同的阶层。当前,大部分的公路施工企业基本完成了产权改革,但经营机制的转换步伐还很缓慢。究其原因,是没有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制度建设和创新滞后。因此,施工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下建立经营管理、议事决策、监督制约、考核评价、激励约束、薪酬分配、风险监控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协调运转。同时,要模拟市场运行机制,探索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将分工协作变为契约关系,企业内各经济体均在内部市场竞价交易、自选调节、自行运转、相互制约。公路施工企业要实现简约、高效的集约化管理,必须创新管理体系,解决体系退化、管理散乱、流程不畅的问题。管理体系的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一体化系统管理、供应键管理及信息技术,创建业务专业化、机构偏平化、管理集约化、运行网络信息化的企业管控体系、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监督保证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等现代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创建,要注重制度的关联性,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经济核算、财务、物资、设备等各大系统的各项制度之间衔接要紧密,重点要突出,管理和业务流程要明晰。系统之间的制度也应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全面的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

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形式,指令传递多层,传递速度缓慢。在多元化发展战略下,施工企业纵向组织结构要以项目为重点,创建“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组织的结构形式,实施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实效;[4]横向组织结构要简化专业分工,突出团队合作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能力与作用,改变部门工作重复设置的格局,逐步实施综合化管理。这种组织架构的设计要积极探索分权化管理模式,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充分发挥各级、各方面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企业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重途径。施工企业要克服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给管理造成的困难,改变项目经理部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快速、便捷、有效的采集施工一线的数据信息,及时下达管理指令,限时完成内部业务交割,就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现代通讯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的集成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开发网络办公平台和项目远程监控、成本控制、财务管理、计量结算等子系统,通过这些系统把企业的经营、管理、采购、财务、施工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

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是现代企业,不能切实保障技术创新的企业制度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国内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集中体现了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的理念,要求施工单位在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中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统筹协调工程项目建设与技术创新、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理念也充分体现了建筑市场差异化的竞争。施工企业要坚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先导,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形成超越对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占性的核心技术,为承揽施工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工程建设实践中,要通过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五小发明”、编写工法等形式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施工作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和效益。

第7篇

首先,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紧迫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其次,在思想教育学科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格、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对于这一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优势,既做好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关注到了群众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广大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就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不仅如此,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现实,只一味地强调思想进步则很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目的。

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情况

1.更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

我们要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象就是广大群众,因此,我们需要将群众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纳入研究范围内,并针对群众的实际生活、实际思想问题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渐走向与现实生活互动的世界。随着两者关系的复杂,研究一定要根据群众眼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如何在中构建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要注重研究对象的明确,重新走向对象并审视和研究对象,以深刻把握和明确对象,从而实现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上面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教育人以及关心和帮助人,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我们要关注到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主动关心和帮助受教育者,坚持思想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共同解决和处理,办实事,办好事,做到倾听群众意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和思想,全面发挥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2.传统思政工作与新媒体思政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掀起,促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而新媒体的诞生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凭借着便捷的分享方式和丰富的资源特点,使得新媒体很快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新媒体在不断扩张的同时,这也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来自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融入同类人群中,以刺激其好奇心,从而更好的起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例如:微博的信息传递功能也是微博最大的存在优势,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博的功能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通过微博的另一些功能与用户直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隔着一定的屏障,对于用户来说,更容易接受。而且现代人都不愿意浏览长篇大论的信息,微博的字数限制也使得人们一眼就能浏览到关键的信息。另外,微博所拥有的话题讨论也是思政教育可以利用起来的一些资源,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3.心理与思想的双重教育结合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起到给教育对象启发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让受教育者对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标准有一个了解,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适当的心理咨询不但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能帮助思政工作者深入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来开展有效的思政工作,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三、结束语

第8篇

一、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

深圳的物业管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可以折射出全国其它地区的物业管理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

纵观深圳的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大致可以这样概括:少数几个依靠大房地产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物业公司,牢牢地控制着作为其母公司的开发公司开发的大部分楼盘,同时在国内东一个西一个地占领着一些类似的楼盘;数百个中小物业公司温顺地守着其依靠的中小开发公司开发的中小楼盘,对非属本开发公司开发的楼盘和外地楼盘,不敢越雷池半步(主要是越不了)。

本来,任何一个行业的情形都会与此相似,处于风口浪尖,能呼风唤雨的公司只有少数的几个,大多数中小公司都是默默无闻者,其状如众星捧月,或绿叶扶花。但物业管理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物业管理行业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个原生行业诞生,而是作为房地产行业的缘生行业或延展行业诞生,甚至可以说是房地产行业的寄生行业。物业管理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血亲关系,决定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行业特征和市场现状与房地产行业的相似。在目前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物业公司未能完全脱离关系的情况下,相似性实则是依赖性,而依赖性,其实就是物业管理行业未进入真正的市场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业管理公司的大与小,强与弱的区别,主要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与小,强与弱所决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真大与真小,真强与真弱,没有完全的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背景。

2.物业管理公司的品牌,其实质是开发公司的品牌在支撑。如果认为不是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些着名的物业管理公司如果其背后的开发公司倒闭了,它的情形会是怎么样。当然不排除已有极少数的物业公司正逐渐走出开发公司的影子。

3.物业公司所服务的客户(业主),开始选择时主要是选择开发公司,而非物业公司,也即物业公司的客户并不是在完全自由的情况下选择物业公司的,客户没有选择的自由,是缺乏市场化的显着特征。

4.再有,从一些在全国范围内攻城掠地、大力拓展市场的大公司来看,其乐于表现的是,言必称又接了几个几个楼盘,鲜有说它的管理服务特色及其品牌的内涵。如果不是出于商业机密的话,大致是因为“物业管理都差不多”。从一些大公司的行为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完全来自其物业管理服务的优势,而主要来自其“大”和“强”的优势。

从以上的这些情形可以看出,物业管理行业还没有制订真正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现在的物业管理行业奉行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而非作为服务行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的游戏规则,其原因是物业管理行业未能做到真正完全的市场化。

但不管怎样,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真正的市场化一定会到来。在完全的市场化下,行业将制订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物业管理公司将奉行这种游戏规则。而目前,在游戏规则未完全清晰制定的情况下,如果仅作为一个物业管理公司而言,大公司与小公司是站在同一道起跑线上的,机会亦等同。在机会等同的情况下,优势是决定胜出的前提。但必须看到,大公司与小公司的优势都是相对的,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优势,很难说谁的优势更具有竞争力。这样,优势也只是一个理论上胜出的“假设”,是一支握在手中的上上签,而非实际上的真正把握,在结果产生之前,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在新规则下的大公司与小公司处于均势,中小物业管理公司的希望正在于此。如果中小物业公司采取恰当的经营策略,则完全可以经过几轮行业洗牌后由小到大,由弱而强,由强而胜。

二、中小物业公司的经营策略

根据物业管理行业的以十所述的市场现状,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并不是要完全听命于其所依赖的开发公司求得生存,相反,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在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中,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意志,只要采取合适的经营策略,完全有可能从小到大。

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一些策略,组合运用,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夯实基本功

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下,物业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的基本功。基本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强、夯实。

理清物业公司与开发公司的关系,建立合理的体制。物业公司与开发公司的关系不清,从根本上制约了物业公司的发展,有不少人认为,理清二者关系的主体是开发公司,其实从物业管理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理清二者关系的主体应在物业管理公司。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往往与开发公司的关系很密切,更易于与开发公司沟通协商,应主动推动二者脱离的进程,确立物业管理公司相对独立的地位,建立适宜物业公司发展的体制。

加强专业化建设。中小物业管理公司应在安全管理、维修保养、清洁绿化、社区文化等各方面切切实实地加强专业化建设,在自己的领域内成为各方面的专家。

抓好管理处的经营。中小物业管理公司辖下一般只有几个管理处,数目不多,应立足于管理处的经营,将每个管理处经营成精品。要将管理处经营铸成精品,就要下大力气抓好管理和服务。一个管理处从其职能来看,完全可以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属下的一个独立经营的“分公司”来经营,这个“分公司”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总公司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和向业主提供灵活的、富有特色的服务。同时,管理处要大力培养人才,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在目前大的物业公司抬头大力开拓市场的急进情况下,他们往往忽视了基础建设,而这正是中小物业公司的机会所在,中小物业公司因为小,所以更容易把基础打得更扎实,更容易铸就精品。

(二)概念领先

中小物业公司因为小,力量集中,可以对客户的需求作非常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经营概念,以新的经营概念在行业中取得突破,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大的物业公司所持的经营理念和执行的路线,未必就代表了物业公司经营的真理。大的物业公司在一个经营概念的形成、实施、到总结而成整个公司的经营指导方针,往往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经营的效果如何,经营方针对与错,要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如果中途要发生改变,就更加麻烦,这就是大公司易于僵化的原因。而中小物业公司包袱非常小,要采用一种新的经营概念,对其进行试验,会非常容易,即便是错了,也容易改正过来。这样,这种允许不断对新的经营方法作尝试的机制和环境,更有利于公司的成长。中小物业公司应该发挥这种优势,大胆尝试一些新的经营思路,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三)服务领先

服务领先,这是中小物业管理公司最容易取得突破的途径。中小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本身就比较小,对业主的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与业主接触很近很多,完全可以提供“一对一”式的个性化服务。有了“一对一”的条件,就可以根据业主的情况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内容,物业公司不但担当了小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还担当了业主的生活顾问和生活管家。中小物业公司通过提供这种贴身的服务,将与业主的关系拉得很近,而业主也将物业公司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须臾不能离开。服务如果达到了这种层次,则中小物业公司具备了强大的生存力,其壮大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当大的物业公司手握大量资金,动用多种高层关系在市场中进行攻城掠地、抢占客户的时候,正是中小物业公司在服务方面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

(四)横向联合,资源共享

与大公司依靠实力的市场扩张力相反,中小物业公司往往处境孤立,经济实力不足,人际关系薄弱,要单靠自身力量冲向市场,实在太难。从目前行业中所举办的一些活动来看,几乎听不到中小物业公司的声音,他们完全被一些较大的物业公司遮住了。这种情况下,中小物业公司应横向联合起来,组成关系联盟,共享各种资源:人才智力共享、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方法共享、供应商共享等。共享资源后的中小物业公司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物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大的物业公司竞争。

(五)创造模式品牌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往往不是来自其自身的力量大小,而是来自其品牌。而品牌有实力品牌和模式品牌两种。实力品牌是完全依靠企业经济规模实力、在市场中的绝对垄断地位;而模式品牌,依靠的是企业采用的经营模式的独特性,如麦当劳一类富有特色的加盟店、连锁店,不同的店,却采用相同的模式。中小物业公司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单靠其经济实力难以树立品牌,这种情况下,就要创造模式品牌。可以这样创造模式品牌;几个中小物业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创造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模式的内容和特征固定下来,然后在各中小物业公司所管辖的小区推广开去,采用相同的ci策划和形象推广,在小区内打出“本小区采用某某模式进行管理”,“本小区被授权采用某某模式管理”等标语和旗号,然后再借助一些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逐渐培育起某种物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品牌。各中小物业公司就可以凭该种模式品牌去开拓市场,参与竞争。

纵然,中小物业公司可以凭着以上的一些策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问题是,大的物业公司始终控制着市场和抢夺着新的客户,中小物业公司如何从这些强者手中抢过客户呢?如果做不到这一步,中小企业花再多的力气也没用。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采用以上策略后中小物业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机会:

第9篇

摘要: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保险机构持续、快速发展,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现象成为其良性发展的桎梏,本文从保险机构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保险机构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保险机构法人治理保险中介市场

保险机构是指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根据保险公司的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保险手续费,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专门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一、保险机构发展现状

1.保险机构是保险中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我国保险机构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2001年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批准成立的保险机构121家,截至2008年3月31日,保险机构已经达到1752家,占到保险中介市场的74.71%。

2.保险机构连续几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保险机构累计全年亏损3572万元。2006年,全年亏损2361万元;2007年,全年亏损4830.08万元(图1)。

3.保险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初步建立。截至到2008年1季度末,保险专业机构共设立2105家,退出353家,进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7家,退出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

二、保险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保险机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比例较低。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保险机构是与保险市场同时产生、共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国保险机构规模小、效益差,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保险市场和快速发展的保费收入,保险机构发展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寿险市场,保险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较低。

2.保险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尚不规范。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一些保险机构缺乏成熟的经营理念,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而是放在不正当的经营手段上,市场调研、客户分析、内部制度建设、人员选聘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期行为。

3.保险机构专业化优势不明显。《保险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保险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可以经营的保险业务。《二八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08年3月底,我国保险机构持证率为76.35%,虽然高于全国保险中介机构平均71.96%的持证率,但仍然和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不符。

三、我国保险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保险机构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是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及时解决和完善,为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1.加强监管,营造保险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底子薄固然是事实,但是可以不断借鉴国外市场成熟发展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保险制度,为保险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监管部门进一步促进保险相关法则和政策的完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股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保险机构的规范运作,对保险机构的经营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继续扩大保险机构市场准入,推进市场竞争。

2.继续探索保险机构与保险公司的良性共生关系。从长远来看,这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保险公司是保险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提供者,而保险机构则是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促使双方达成保险合同或者协助履行保险合同的第三方。简而言之,保险机构的基本作用是为保单当事人和保险人提供服务。当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达到一定的规模,保险公司会从成本和效益的辩证关系角度,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将相对程序化、规范化、技术固定化的展业和产品销售环节转托出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