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0: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场施工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目前,我国多少企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目前施工企业广泛存在的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1材料、设备方面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用到诸多的材料和设备,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因为种类繁多,这样加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加上现场材料乱放现象严重,施工人员在需要材料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取出材料进行使用。此外,材料的存放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善往往会导致材料的质量下降,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卷材类材料,这些材料因为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日常维护方面,没有进行定期的维护,机械带病工作不紧紧降低了机械的寿命,还好影响到后期设备的维修成本,同时机械设备带病工作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1.2主体和责任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等分析的组织机构,也没有健全调配资源的制度,这就使得建筑工程中设计、材料、人员配置等脱节。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间合作较差,资源配置难以达到最优化,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且对于出现的责任事故也难以落实到个人。例如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爆模的现象,这时不仅仅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还会浪费大量的混凝土,但是这个责任到底是谁负责,多数的施工企业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工长和技术负责人往往相互推责,最后也只能项目部买单。
1.3资料管理方面
资料管理主要是指施工图纸的管理,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的掌握施工图纸,就根据经验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擅自更改图纸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工程问题的时候再去细细研读图纸,这时候就只能返工,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劳力。图纸会审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负责人很少进行图纸会审,不能合理的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
材料、设备方面、主体和责任方面、资料管理方面等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样才能杜绝问题的发生。建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材料的检查制度。材料设备的好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需要进进场的材料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质量的合格,同时需要合理的配置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准确的识别材料的质量、规格是否符合建筑要求标准。材料的质检需要找寻当地的质检站,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②建立施工图纸会审体制。施工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是分不开的,施工人员将图纸和现场进行分析,找到图纸和施工的矛盾点,这样才能够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施工质量。③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施工企业以及其建设单位进行技术管理生产的依据。这些材料直接反映了施工单位长期施工的成本标准以及成果。所以需要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汇集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资料,为建筑工程的改造以及扩建提供必要的依据。④施工企业需要与设计单位一起制定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施工企业参与制定施工技术方案中去,能够使得施工方案与现场施工信息紧密的结合,以提升施工方案的可行性。⑤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合理的配置施工技术人员,以更好的做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责任需要层层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出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于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的部门人员给予奖励,以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是必要的,建立相关的责任制,才能避免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由各项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制度也不能制度的过于死板,需要以服务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为目的。同时对于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制度不健全的,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优秀的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优化。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办法,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到位。
2.2加强对人的控制
加强对人员的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定期的组织培训,以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积极鼓励工作人员考取国家资质证书,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②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学习过国内外优秀的管理办法,然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到项目中去,来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③总承包方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分包方的资质、技术管理水平进行了解。④做好民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其安全意识,杜绝安全施工的发生。加强对人员的控制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3结语
(一)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资料管理问题主要是施工计划和施工图纸的管理,当施工计划、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符时,就会出现后续在现场施工过程对图纸进行频繁修改状况,不仅会延长施工时间、浪费资源,而且会影响到施工质量。
(二)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材料和设备数量都非常多,在施工过程,材料和设备的存储、提取和使用的管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原材料管理问题,如果原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问题,甚至留下安全隐患。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不仅对于企业成本和效益的控制有直接关系,对于施工计划的有效进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中很多企业都对设备疏于维护,导致设备更新过快,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
(三)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施工时工作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短缺或重复工作情况。还有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状况。
(四)工程经验的总结上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情况不确定,施工现场可能出现很多意外状况,而在此种状况下,企业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导致错失了可以弥补的机会,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五)施工过程中面临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无法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运转,进而影响到施工效率。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技术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建筑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谋求效益。因为施工现场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都要通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才能实现,现场技术管理如果混乱就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与施工现场技术是一致的,只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达到标准化,才可以确保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高效科学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科学事实执行施工工作,即: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应该符合现代化企业相关标准,讲究科学管理。例如,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施工现场人员和各种设备的安排是否合理等。在对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标准规范原则。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其应当规范、有序的展开。而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形成共同协作、齐心完成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和流程行事,按照规定作业方式和相关质量标准、建筑施工中的规章制度办事。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科学施工方法,制定管理标准和施工流程,从而实行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针对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在施工前多个部门之间应进行会审,首先明确施工要求,其次对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科学地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从而实现保质、高效的施工目标。
(二)针对材料和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使用,在每个阶段都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操作流程执行,并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达到成本最低化和质量最优化目标,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三)针对在人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对现有人员进行科学测试,对不能胜任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每个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在施工时,自身所面临的责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单位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环境和工程的难易程度,科学量化工程考评,激励员工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四)针对在施工现场面临突发状况的策略。针对工程现场施工,要建立突发状况应急机构,而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应积极应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把握机会,快速实施,使损失降到最小。同时善于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建立工程日志,储备施工经验。在以后的现场施工过程,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五)针对在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制度不完善问题的策略。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针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要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在施工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沟通,定期开会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合作解决各类问题。
四、结束语
关键词保险供给保险需求供给约束
1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
当前我国潜在保险需求巨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现,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保险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保费收入而言,2005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11位,还不及GDP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小于我国的韩国。就保险深度而言,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2.7%,世界排名第42位。就保险密度而言,世界平均为512美元,我国为47美元,世界排名第72位。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有研究预测,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会保持年均16.2%的增长速度。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中外保险公司所普遍看好,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与巨大的潜在保险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保险业的供给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保险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呈现出供给约束型特征。其突出表现是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小,偿付能力不足。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才达到1.53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3.8%,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甚至更高。就偿付能力状况而言,多家公司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偿付能力问题,甚至有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触到了被接管的底线。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00%,到2010年底,我国人身保险供给能力缺口约为33亿元。如果将偿付能力充足率选定在120%,供给能力缺口预测值约为235亿元;选定在150%,供给能力缺口约为540亿元。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大大限制了保险需求的实现。此外,我国保险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较弱,不能有效推动和引导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且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2005年末高达147054亿元,年增加额达到近1.6万亿元,这与4928亿元的总保费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中以预防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预防性储蓄居多,而这与保险所应发挥的保障功能是类似的。大量的居民储蓄存款难以转化为对保险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保险不信任、保险服务质量低、保险产品创新能力缺乏等保险供给方面因素制约。
2我国保险市场供给约束的具体表现
2.1保险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当前保险产品开发上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和品种的多少,而在于不能适应和满足保险需求,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较为突出。据统计,目前正在市场上运行的险种有400多种,但真正具有生命力、适销对路的险种并不多。如中年人对保险需求最为强烈,而很多产品恰恰越过了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产品只适合高薪阶层,而没有关注中等收入阶层,而且针对团体的保险多,针对个人的险种少;寿险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差,产险市场提供的险种十分有限;综合各种风险责任的综合型险种多,消费者急需的单纯的医疗保险、老年护理保险等过于单一。各保险公司险种雷同,个别险种“克隆”现象严重。这样,一方面是某些保险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供给,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保险公司忙于出售开发的产品,而不是针对市场需求开发能售出的产品,保险产品供给结构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保险需求的实现。
2.2保险服务质量较低
保险商品具有无形性,而且是以消费者现在的货币支出换取未来一定时期内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的服务性承诺,这种承诺具有非及时性。保险服务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度,而且一些人和企业之所以购买保险,就是为了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及其效率,因而,服务是保险业的生命,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保险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更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意识到服务对于保险这一无形商品的重要性;二是保险公司管理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没有将维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三是保险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消费者难以从保险公司享受到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及其延伸服务。此外,保险业务手续繁杂,消费者获取相应的信息以及保险索赔较为困难等都是保险服务质量低的表现,较低的保险服务质量制约了保险需求的增加。
2.3保险定价机制不灵活,价格与保险责任之间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
保险定价机制上存在问题,价格缺乏与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的对应关系,甚至有些险种仍然是实行严格的费率监管体制,保险费率难以适应不同风险和经营成本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保险费率与保险责任相比存在畸高畸低的现象,如一些险种赔付率长期仅为30%以下,个别险种甚至多年来不到10%;而另一些险种却严重亏损,难以为继。价格是影响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定价的不合理无疑阻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
2.4保险销售过程中问题较多
目前我国保险消费过程中的误导行为较为严重,营销员整体素质较差,行业形象受到影响。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保险业飞速发展的背后,一些涉及到大众的分散性业务,如个人寿险、机动车辆险、家财险等方面,由于宣传不到位或宣传不当,甚至是误导等原因引起的投诉纠纷正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信誉也面临考验。一些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过程中,过分注重保险功能和好处的宣传,甚至产生误导行为,目的是怎样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从而忽视了保险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其根源在于保险公司缺乏真正的市场意识,只从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保费收入而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存在着“营销近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在风险处理方式上对“保险”的选择。
3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实现保险供求的良性互动
3.1以消费者需求为着眼点,加强产品创新,调整销售策略
“市场需求胜过十所大学”。保险公司应该加强对消费者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着眼于需求的销售策略,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才能形成“有效供给”。结合我国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事件所导致的人们大量安全保障的需要,保险产品创新应该以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真正满足人们的安全保障需要,从而解决保险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时,也要加强对保险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保险营销人员的素质,真正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介绍保险理财知识,使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保障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保障需要的保险商品和适量的保险金额。同时,也要详尽介绍客户所购买的保险商品的基本功能、属性特点及其对消费者的保障作用,认真讲解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使消费者明确自己有了什么保障,能得到什么服务,买保险后自己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保险业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约束的问题。
3.2增加保险业资本总量,提高保险承保能力
保险业资本总量的大小对于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由于保险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着更为严格的监管,特别是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十分重视,因而,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更容易受到其资本的限制。我国保险业目前巨大的供给能力缺口主要是由于资本不足造成的。因而,增加保险业的资本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采取上市、增资扩股和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募集资本。除此之外,增加我国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不仅限制了有限的保险供给资源的合理流动,也限制了保险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对保险供给能力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保险市场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可以将巨大的社会资本引入保险业,不断充实、提高保险业的承保能力。
3.3不断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激发和引导保险需求
首先,是要调整服务策略,真正将消费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如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级客户的特点和需要实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再如,根据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化、广泛的原则,在营销渠道上加强与相关交通部门以及银行、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消费者;在营销方式上,除在公司成立集咨询、投保、核保、理赔、出纳等服务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全体客户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务外,还应当积极发展网上保险、电话保险等消费者易于接受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自动化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理赔服务上,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简化理赔手续,加快理赔速度等。
其次,提高保险服务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保险服务质量的核心。一是要强化保险公司在防灾防损、保险理财等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和技术优势,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风险管理和理财服务,营造专业化、可信赖的形象。二是要提高保险精算技术水平,在细分保险责任、降低经营成本的基础上,着重解决保险费率畸高畸低的现象,使之与承担的风险责任对应成比例。三是要提高保险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保险服务的规范化和便利化。
3.4进行保险制度创新,促进有效保险供给的增加
制度创新可以为保险供给能力的增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保险消费环境。保险业属于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普通消费者与专业化的保险公司相比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这就要求加强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特别是保险监管机关要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要披露有关保险产品和定价的信息,还要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信息;不仅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还要扩大信息披露的公布渠道。此外,还要注重对保险投诉的监管,将保险企业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也要加强保险评级制度建设,通过保险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功能,将普通客户难以理解的财务信息等复杂指标转化为易于理解、一目了然的指标,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在高透明度下高效稳健经营,而且可使保险消费者及时了解各家保险公司的有关情况,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之后,做出理性选择。保险评级机构还能为监管机构提供资料和政策建议,为其客户提供保险咨询和顾问服务,起着信息传递的媒介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保险法律法规,为保险需求和消费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还不能为人们的保险消费提供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和法律保障,还不能提供人们放心消费、甚至敢于超前消费的完善的法律环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需求。因而,应该加大以《保险法》为核心的系列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并适应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规章的同时制定新的规章,充分发挥完善的法律环境对保险需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N].中国保险报,2005-04-08
2蔡秋杰.美国保险供求互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及其启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2)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途径
前言:
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现场管理质量水平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强弱。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施工项目的综合绩效,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
1、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较为困难
如果遇到工程工期较短或者是需要进行外地施工的项目时,建设单位就会遇到施工人员调剂的问题,由于人员的调剂牵扯到许多因素,因此,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便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有些甚至会影响到施工合同的工期承诺。因此,处理好施工现场的劳动力调剂问题,是实现施工现场科学、有效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施工现场的劳务工资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单位来说,为了有利于内部的管理,需要建设单位的有关部门制订出一套既有利于建设单位统一又有利于与当地的市场相接轨的施工人员劳务工资的指导线,从而避免施工企业内部出现劳务抬价现象。此外,有些施工企业还缺少一些科学、统一、规范的施工人员劳务工资的管理办法,我们知道,由于施工人员的劳务工资大多是由工程的包工头统一发放,而工程的包工头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施工环节偷工减料,从而导致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劳务工人的管理方面缺少权威性,有可能影响到施工项目的质量、工期、安全以及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准备不够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俗话说的好“不打无把握之仗”做工程也是如此,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准备工作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就是做了准备工作也是敷衍了事,应付而已,例如:工程要开工了,而内业资料的开工报告却没有及时做好;还有开工前需要报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技术方案需要进行审核,建设单位总是慢半拍,程序上要求的建设单位总是有种种借口;再则,就是开工前需要提前做的混凝土级配、钢筋的试验、材料供货商考察工作不充分,进而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
2、现场质量管理化水平较低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现场质量管理水平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全面的现场质量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和提高工程收益,因此,提高现场质量管理的水平势在必行。
3、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问题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很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少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够强烈,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在实际中,人们总是忽视安全问题。
4、工程机械的使用不规范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使用者必须跟上设备更新的脚步,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使工程机械的使用不能很好的、规范的被使用,出现了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建设单位只用其简单的功能,白白浪费了资源,或者对于工程机械的使用不够规范,不懂机械性能,为了贪图一时的效率而拼命要求机械操作人员开尽马力甚至超负荷工作也在所不惜,很容易造成机械的损坏。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分析
1、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思想和素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太多种类的技能和工作人员,建设单位要采取多培训、多学习、多实践的安全学习方法,广泛深入的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同时,可以安排工人去学习技术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工人的思想素质,增强工人的工作责任心。
2、建立自检机制
所有现场质量管理人员都必须牢记“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施工过程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坚持严密的科学态度,实行“数据说话”的原则,分部、分项工序都严格遵守有关操作程序和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成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质检员和各工区负责人组成的质量保证机构,建立工区质检员初检、项目质检员复检和由总公司质量质检员负责终检负责的三级检验制。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帮助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做好现场人员心理分析和应对
管理者应多和现场操作人员通话聊天或不定时去工地走访,让操作人员通过与项目管理人员的语言及现场生产形势对项目管理人员心理及行为做好分析,说话分寸得当,融洽现场关系,对操作人员多影响、多谈心、多支持,主动影响改变并提升操作人员处理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沟通技巧培训,改变现场合作关系。预防机械事故,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保证机械安全运转的重要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机械的防冻、防洪、防火、防电、防爆等工作,要定期对机械的安全操作、安全保护、安全指示装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4、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文明施工需要按专业、岗位、工区等分片包干,分别建立岗位责任制;依据相关人员的文明施工职责列入到经济考核中一同检查与考核;工地每月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综合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两次综合检查,按专业、标准工作面全面检查并制定相应表格,填写检查结果,张榜公布;制定相关奖罚细则,坚持奖罚兑现;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填写牌号,持牌、持证上岗。
5、安全管理
为确保安全施工,维持正常的施工秩序,坚决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保证规范施工场所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坚决治理施工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做到岗位无隐患,个人无违章。工程施工期间在工地现场安全科,由专职的安全科长和保安人员负责管理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成立工地安全领导小组,由项目管理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区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提出安全生产目标,并针对安全员在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并确定消除隐患的方案。
6、建立质量创优机制
落实创优领导责任制,各级领导分级负责,逐级保证,把创优成效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内容,达不到创优目标的主要领导,两年内取消其晋升资格。强化创优意识教育,在职工中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对口培训,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项目部主要领导组织有关人员每旬对工程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分内业和外业两部分,内业由分管部门对口检查各项记录、报表、台帐、签证、检查证、分部与分项工程的验评资料等是否完整、齐全;外业按部颁标准对结构外观、各部位尺寸、中线、水平进行实地测量,做出记录。经过讨论评议后做出创优质量评定结果,对每一次检查合格率达不到100%的,提出警告,限期整改。
关键词:工程管理,施工轴线控制法施工轴线控制图
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施工周期长,使用年限长,是“百年大计”,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时,作为施工过程控制的建筑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如何理顺各级人员、各工种之间的工作关系,提高各自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工程施工管理活动中首先所要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格式,工程管理。
当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整个工程管理的积极运行和高效运转提供“人”的因素这一保障和基础,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现本文主要从技术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在工程管理中,如何理顺各层、各级和各岗位管理人员的关系,如何提高其业务能力,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优化每一个管理措施,对于这些问题,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个工程项目部,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都需要面临和解决。对于设置每一个机构、部门、人员,出台每一项规定、每一项制度和每一项措施,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本人结合在本单位项目部施工现场实际工作的管理环境中所探索出的一种叫做“施工轴线控制法”的管理模式,来谈一谈这个问题在技术管理层次上是如何解决的。
我单位所承建的义马凯迪电力有限公司铬渣综合利用发电工程(2×155MW)冷却塔工程,为该热力发电厂2×155MW机组的主要构筑物之一,为双曲线钢筋砼筒壁结构,属高耸构筑物,塔高125m,淋水面积6500m2,其环基下地基采用160根直径为1m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做处理;该工程造价2000多万;工期10个月。
我单位在该工程项目所组建的项目部设置了项目经理一人,项目副经理一人、项目工程师一人,其下设“六科一室”,分别是:质量管理科、施工技术科、施工安全科、物资设备科、经济核算科、财务科和现场试验室,其所有管理人员共15人。论文格式,工程管理。论文格式,工程管理。
由于本工程规模庞大,牵涉面广,管理人员多,各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比较繁琐,而且各工作人员在与其他人员联系时往往有自己的偏重,从而导致部分工作和业务信息滞后和偏差,不能及时和正确反映施工情况,同时也给施工技术资料的同步整理造成了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种叫做“施工轴线控制法”的现场管理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绘制《施工轴线控制图》来实现其管理功能的。论文格式,工程管理。
《施工轴线控制图》的绘制,从业务属性上来看,具有联系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和各个工种的枢扭作用,同施工技术科的日常管理业务相近,因此,应主要由施工技术科牵头组织绘制,各个有关管理人员每天均将本工种信息汇聚到技术科或直接绘制到图上(同样,每个管理人员每天都能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该图准确地查出,以便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轴线控制图》的绘制内容和施工轴线的选择,应有侧重点,其中,其施工控制轴线同施工图轴线一样可以有一条或多条,根据整体需要,施工轴线可以是一个分部工程,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工程,我项目在绘制该图时,主要侧重于主体结构施工的管理内容,即:以现场施工的每个分部工程混凝土浇筑工序为施工轴线,将其标注在图上,这样,以每次浇筑混凝土为分析对象,将其每次所用的各种材料用量标注上去;同时,将其每次所进的钢筋、水泥、砂、石子和其它外加剂的用量、合格证编号,复试编号以及配合比等也随着标注在图上,其绘制《施工轴线控制图》的具体细节,如下页附图所示:
《施工轴线控制图》作为项目所有有关管理人员都可以查阅和利用的公共资源和公开材料,由施工技术科张贴或保管在办公室,这样,不但让本专业的有关工程技术和材料管理人员,能够很轻易地对所进物资和工程本身对每种材料所消耗量进行及时的比较和及时调整,以及各种工程资料的迅速整理和出台提供便利和节省大量的查阅时间以外,而且,对于其它部门、其它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来说,要查清工程施工的现场情况和材料使用情况,其不必去物资材料部门、试验部门或资料室查阅非常专业的各种档案或各种材料跟踪使用台帐,也不必去翻阅各工长的施工日记,而只要查看一下《施工轴线控制图》,就能一目了然地查清某个工程部位在什么时候施工、共发生了多少工程量、用了多长时间、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数量、所用材料的原材证明和复试情况以及所用原材的库存情况等。论文格式,工程管理。论文格式,工程管理。
从我们这个项目运用这种管理方法对工程管理的效果来看,据下面各
有关人员反馈上来的信息显示:通过项目部各部门和各管理人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和相互协调,它首先保证了项目的施工能够正常进行,也使跟踪资料的迅速整理成为很容易实现的现实;并且,通过对这种管理方法的运用,它还促使本项目所有管理人员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和优良作风,即:工作关系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每个工程项目在组建项目经理部时,都注重各级管理人员的干连和务实作风,从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到人格品质,无一不被纳入考量的范围。但是,要科学稳健地推进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也需要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从技术上足够重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和制定落实每一个管理措施和步骤,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上面已经说过,“施工轴线控制法”虽然难以从“人”的这一根本因素上解决和促进项目高效管理的内在动力,但这种管理模式却从技术上对现场施工和跟踪资料的迅速整理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最佳途径,为项目的日常业务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项目管理的高效运转从技术层次上提供了保障和基础,它具有其它技术手段所难以达到和代替的管理效果。
附图:××项目部施工轴线控制图
工程名称:×××年×月×日
施工 轴线 施工 日期 钢筋 水泥 … Ø8 φ20 … 32.5 … … 进场数量 每次消耗 … … … … … … …
2 0 0 4 1 01 34t 合格证编号:…… 复试报告编号:……
02 15t 03 04
05 06 07 08 2t 09 15t 10 11 2t 12 50t 合格证编号: …… 复试报告编号:……
13 15t 14
15 …… 8t
4t 2 01 02 8t 03 15t 04 05 50t 合格证编号:…… 复试报告编号:……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
0.前言
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及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之一。随着城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高层钢结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合理确定钢结构安装的施工顺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安装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关键。论文参考网。一旦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带来许多后患。轻者会影响工期,破坏结构外观,浪费材料等;重者则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甚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必须严格控制,防患于未然。
1.钢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问题,是由于施工单位施工不善而造成的。论文参考网。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图纸。
(2)未按相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
(3)未按相关操作规程施工。
(4)施工方案不周全,质量管理紊乱。
2.两种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2.1 钢结构厂房的施工技术
钢结构构件主要制作工艺流程为:放样→F料→电脑编程→拼板一CNC切割→组立→埋弧焊接→钻孔→组装→矫正成型→铆工零配件下料→制作组装→焊接和焊接检验→防锈处理、涂装、编号→构件验收出厂。钢材不易久放露天,造成母材锈蚀过度而不合格;焊接材料受潮后不能施焊等;构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制作。
钢结构厂房施工技术:综合考虑工程特点、现场的实际情况、工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安装设备等。
(1)地脚螺栓的安装:地脚螺栓的精度关系到钢结构定位,地脚螺栓的埋设须严格保证其精度,地脚螺栓的埋设精度:轴线位移±2.0mm,标高±5.0mm。
(2)钢架安装顺序:钢柱→钢梁→吊车梁→连系梁→水平支撑→檩条→拉杆→隅撑。
(3)钢柱吊装:钢柱安装前应测出钢柱牛腿面的标高,以此标高反算到柱脚及基础支承面标高,并予以调整支承面。
(4)钢梁的安装:首先在地面胎架上拼接成整体,同时在钢梁上架设好生命线,安装檩条时可以在钢梁上来回走动,吊装就位后在钢梁的两侧用缆风绳将钢梁固定,保证钢梁的平面外的稳定,然后吊装下一跨间钢梁,待下一跨间钢梁安装完成后,在此跨间安装檩条,固定钢梁,保证钢梁不会倾斜扭曲。
2.2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
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已自行编制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针对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构件数量多和施工技术复杂的特点,对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通过编制各种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实现高精度安装、快速完成工期的目标。
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具体有:
(1)地脚螺栓预埋:地脚螺栓预埋位置的准确程度对钢结构工程整体的安装质量至关重要,为保证地脚螺栓的定位准确,采用适宜厚度的钢板制作加工成定位钢板,进行地脚螺栓的定位固定。
(2)钢柱的安装:钢柱标高的控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相对标高制作安装钢柱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m,不考虑焊缝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及钢柱压缩变形总和就算合格;二是,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土建的标高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每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应加到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
(3)钢梁的安装:钢梁安装的重点在于控制钢梁与钢柱连接形成整体后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可通过限位钢板临时固定、多次反复校正逐步完成。
(4)焊接:高层钢结构的现场焊接顺序
应按照力求减少焊接变形和降低焊接应力的原则加以确定。在平面上,从中心框架向四周扩展焊接。
(5)高强螺栓施工技术:对于通过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的钢结构,制作时必须首先注意高强螺栓摩擦面的加工质量及安装前的保护,并应按标准要求对每两千吨每种规格每种加工工艺的高强螺栓摩擦面进行抗滑移系数试验。钢构件角度偏差将严重影响构件组装时的高强螺栓穿孔率。论文参考网。构件的扭曲会影响连接面间的间隙,因此在钢结构制作时应准备。一定的胎架模具以控制其变形,并在构件运输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固定措施以保证其尺寸稳定性。钢结构安装单位在安装高强螺栓摩擦面前,必须将摩擦面保护好,防止污染、锈蚀并在安装前进行高强螺栓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检查高强螺栓出厂证明批号,对不同批号的高强螺栓定期抽查并做轴力试验,对高强螺栓安装工艺、包括操作顺序、安装方法、紧固顺序、初拧、终拧,进行严格控制检查,拧螺栓的扭力扳手应进行标定等。
3.结语
钢结构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非常复杂,主要是由于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繁多,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也复杂,即使是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也不一样。因此,在钢结构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施工规程进行,不得无图施工和随意修改设计图纸。
参考文献
[1]路克宽.钢结构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顾纪清.实用钢结构施工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鲍广鉴.钢结构施工技术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轻钢结构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前景与对策[R].中国冶金报,2004.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监控;实践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工程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大,各种新型的建筑物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新型建筑物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国家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果。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各种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跨度的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这些高难度的建筑工程在承建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模板的安装,模板的安装是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其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影响着下一道施工工序的钢筋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一些支模,尤其是高大支模体系,技术性要求很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发展模板坍塌、涨模等事故,甚至会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就现阶段来看,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较大,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果技术没有处理好,施工不当,那么就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如果发生危险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我国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因此,在现阶段,发展高支模技术,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建筑质量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简介
高支模即施工时支模高度大于等于8米的支模施工作业,其中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搭设跨度大于18米时的模板施工称之为高大支模施工,一般情况下,在高支模施工尤其是高大支模的施工要求非常严格,除了要有支模施工方案以及计算公式以外,还需申报工程所在单位及监理单位,待所在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专业给出专业性的技术意见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给出的意见修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专家论证,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方案修改,待改后的施工方案通过监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施工。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行的加剧,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普及,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高支模技术还缺乏一些规范以及技术要求,因此,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将人为因素和非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控制好,防止因为外在因素的影响发生施工事故,下面就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进行简单的探讨。
三、建筑工程高支模技术施工要点
(一)做好主要项目的施工要点管控工作
在对建筑物的现浇结构进行上层模板安装作业时,现浇结构的下层模板就需要承受上层模板的承载力,因此,在进行上层模板的安装前,要做好下层模板的稳固工作,防止由于下层模板承载力不足而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在模板立柱的底座铺设上,要设置好底座,选择好钢管,在钢管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好质量审查工作,选取有出厂合格证书以及产品质量保证书的优质钢管,严禁使用弯曲变形以及有裂缝的钢管;除此之外,在模板的脱模剂的涂刷时,要注意涂刷的及时,放置于不至于污染钢筋和混凝土的位置。
(二)做好一般项目的施工要点管控工作
在模板安装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首先,为了保证施工模板光洁平整,一定要在施工前做好模板的检查工作,如果发展模板表面粗糙或翘曲等,要在第一时间修整好,待模板表面光洁平整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然后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工作,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将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干净,检查好模板的接缝是否漏浆,如果有漏浆的情况,将漏浆位置封闭后使用;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前,要用水将木模板湿润,同时做好模板内的排水工作,保证在施工前模板干净无积水;再次,对于混凝土和模板的接触面要清理干净,涂好隔离剂;最后,要做好模板上预留孔和预留件的检查工作,保证其偏差在规定要求之内。
(三)做好模板拆除的质量管控工作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模板拆装区周围设置相应的护栏,并在护栏上挂号警示牌,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在模板的拆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施工原则,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严禁从上往下抛掷;在运输工具和模板的拆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专业的监理、安全人员在场指挥,在模板完全拆除后要将混凝土上的预留洞盖好。在拆除模板的细节流程中,也要按照相应的拆除顺序来进行,对于大梁支架的拆除来说,要从跨的中间向两端进行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要做到两端对称;对于水平杆的拆除来说,要先拆除上层部分,待上层拆除完全后,再依次向下拆除,之后将余下的水平杆完全拆除,在拆除前,要检查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可以拆除的标准,对于跨度大于8米以上的高支模,一定要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之后才可以进行拆除作业,在模板拆除后,如果其稳定性不够,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加固工作。在拆除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漏掉悬空性的模板,也不能用大面积撬落的方法进行拆除,避免因撬落造成脚手架的破坏,在模板拆除后,要及时检查好拆除地方的稳定性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的质量管控工作
高支模施工技术与普通模板的施工有根本性的差别,施工难度和施工体积大有不同,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质量管控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好楼层模板的高度,加强对模板施工的技术审核工作,保证模板施工满足平直度的要求,在每个楼层的模板施工前,都要检查好模板表面是否光洁,并清理好模板表面的杂物和油污,将模板的孔洞封堵好,严格控制好施工模板的平整度和截面尺寸,在模板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全面的检查工作,在模板使用到一定次数后,也要及时做好对模板损坏程度以及刚度的复查工作,将质量、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对于一些特殊作业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同时,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个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都应该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挂安全带,工具、物料都要按照严格的按规定来摆放,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发生施工事故。
(三)在楼层梁模板的安装时,要设置材料的堆放点,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设置好相应的警示牌,在实际的拆除中,要严格的按照顺序和原则来拆装,保证施工质量。
五、结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定要重视高支模施工技术,做好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震: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及实践探讨[期刊论文],城市见者理论研究,2009(18)
【2】吴综泽.浅析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07,28(10):118~119.
【3】周俊,张衡.浅谈高支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1,27(01):31~33.
关键词:资料管理论文;存在问题论文;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data directly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itu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author,combined with years librarians and peer work experience, puts forwards to how to deal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nagement work.
Key words: data management paper; problems pap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与形成的反映工程实际情况的资料。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作为核定工程质量重要的依据。施工技术资料是否准确、完善,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工程管理的水平。但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项目经理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在施工检查中,施工技术资料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存在弄虚作假,代签现象。由于项目经理对施工技术资料不重视,有的施工管理人员根本不填写相关资料,而是由资料员全权代劳,代编代造。工程资料需要施工人员签名的也由资料员或是别人代劳,没有严格把关,致使有的资料与实际不符。这给工程竣工验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给竣工结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往往使工程蒙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论文。 (二)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抄袭现象。有些兼职或本身的业务水平较差的资料员为了省事省心,没有根据自己所做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是照搬其它工程资料,将内容直接套用,改头换面。
(三)对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资料不及时或是不完全。
隐蔽工程是指完工后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工程(如打桩工程中的钢筋笼)。隐蔽工程项目在隐蔽前应进行严密检查,作出记录,签署意见,办理验收手续,不得后补。有问题需复验的,须办理复验手续,并由复验人作出结论。填写复验日期。然而很多资料员在施工过程中因对现场不熟或有的资料员对工序不清楚而又没跟现场施工人员及时沟通,造成隐蔽资料不能反映现场实际的隐蔽情况或不完整。
(四)施工资料内容与施工进度不同步,常常存在滞后于施工进度或是工程要交工时没有资料,过后再组织人员补资料,至使资料粗制滥造不能真实反映工程情况,有的甚至连监理单位签字都是代签的。(五)施工技术资料存在漏项、缺项、内容不全面等。特别是在技术交底时,若是交底不清,则很容易造成技术资料的缺漏。对建筑工程中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不明确,而造成漏项。
工程资料在施工管理中的不真实不完整是目前大部工程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改进,才能更好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配备素质较高的人员。聘用有施工管理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需具有良好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借助现代信息化的工具进行资料的编制。通过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对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配备熟悉工程施工工序的施工资料员,这是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也是一个合格的资料员必备的素质。因为都知道所有的资料都是紧跟着每一道施工工序产生的,能及时收集、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二)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易忽略和易缺漏环节:(1)要正确划分检验批。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管理人员、资料员对规范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的划分检验批,使施工技术资料的施工部位凌乱不交接,造成了整理上的不便。正确的划分原则如下: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①多层及高层建筑工程主体分部的分项可按楼层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②单层建筑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变形缝等划分检验批。③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有地下层的基础工程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④屋面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按不同楼层屋面可划分检验批。⑤其他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可按楼层划分检验批。⑥对于工程量较少的分项工程可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⑦安装工程一般按一个设计系统或设备组别划分一个检验批。⑧室外工程统一划为一个检验批。⑨散水、台阶、明沟等含在地面检验批中。(2)施工技术交底要尽可能的详尽和完全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参与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都能够了解掌握工程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便达到质量优,消耗低,进度快,效益高的目的。就目前来看,许多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技术交底工作,将资料软件中提供的参考资料,不进行修改,直接套用到实际工程中,导致工程技术交底不符合实际,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指导施工,致使工人不能按照规定施工,违章操作,使得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工程窝工、局部返工现象的出现。要提高施工技术交底的质量,使技术交底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所写的内容必须针对工程实际,不可弃工程实际而照抄规范、标准和规定。②所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对规范、标准和规定,不能困施工素质不高而降低。③交底内容必须重点突出,全面具体,确保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④交底工作必须在开始施工以前进行,不能后补。⑤编写的程序和内容应力求科学化、标准化,凡是能用图表表示的,一律不用文字和叙述。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①作业条件及要求。②施工准备(作业面准备、工具准备、劳动力准备、对设备和机具的要求)。③材料及其质量要求。④施工操作流程。⑤施工操作工艺及措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且不违反规范)。⑥质量要求及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质量标准(质量要求是指对本工序的质量要求而不是抄工艺标准,要有检查手段及方法、标准要求等)。⑦成品保护措施。⑧文明施工、安全措施。⑨环保措施等方面内容。(3)注意易忽略的隐蔽记录。隐蔽记录大的分项工程基本都能做到,但是易忽视的隐蔽部位有:①地基验槽:包括土质情况、标高、地基处理。②基础、主体结构各部位的钢筋均须办理隐检:内容包括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或接头位置长度及除锈、代用变更情况,板缝及楼板胡子筋处理情况,保护层情况等。③现场结构焊接。钢筋焊接包括焊接型式及焊接种类;焊条、焊剂牌号(型号);焊口规格;焊缝长度、厚度及外观清渣等;外墙板的键槽钢筋焊接;大楼板的连接筋焊接;阳台尾筋焊接。钢结构焊接包括:母材及焊条品种、规格;焊条烘焙记录;焊接工艺要求和必要的试验;焊缝质量检查等级要求;焊缝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及保证质量措施、返修措施、返修复查记录等。
④高强螺栓施工检验记录。
⑤屋面、厕浴间防水层下的各层细部做法,地下室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过墙管做法等,外墙板空腔立缝、平缝,十字缝接头、阳台雨罩接头等。
【关键字】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单位工程活动中直接形成各种形式信息的历史记录,是工程施工全过程详细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综合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的形成与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建筑施工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二.施工资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技术的日益提升,建筑企业管理模式渐渐地和国际标准接轨,施工资料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须跟上企业发展速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管理。
2.真实记录工程质量
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手材料。
3.对工程建设后的后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交付使用―定时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环境、业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现一些质量缺陷,施工资料成为工程交付使用后维修、管理、改建和扩建的客观依据,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时的现场依据。建筑施工资料能为施工单位在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时提供管线布局、隐蔽工程等的参考数据,起到范例作用。
4.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5.体现建筑企业内在质量的标准
施工资料是建筑企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可以成为建筑企业内部员工技术经验交流的参考材料,与其他建筑企业技术交流的案例依据,对建筑企业其他工程项目建设起指导作用,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工程质量。
三.施工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料编制缺乏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
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施工资料制作和实际工程进度不匹配,资料编制落后,甚至出现工程结束后“闭关修炼”施工资料。施工资料不完整,部分资料未编制或者漏编,部分资料外借后未及时归还,部分资料保存不妥,检查记录表填写不完整等。“闭门造资料”,一些建筑施工资料找不到任何缺点,现场实测实检、工程项目试验数据堪称完美,与现实规律不符。施工单位在试验中取样频率不足、取样代表数量偏少、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干脆不试验,不取样,直接“做”出一组完美的数据,使得相关资料缺失了真实性。
2.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及时将现场资料归档的责任意识。资料员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习惯,甚至出现部分资料员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现象。监理工程师没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环环脱节,导致施工资料管理责任不到人。
3.资料管理纵、横向不交圈
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各自负责其中某一部分资料的编制与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经常出现互相间缺少交流,导致施工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交圈不吻合。
4.资料利用率低下
工程施工过程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查阅施工资料的习惯,而是凭经验,凭记忆查找问题。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质量缺陷,没有及时到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技术资料,而是找原参与建设施工人员了解隋况,凭记忆准断。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5.缺少信息化管理
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较弱,还拘泥于传统的纸质化管理,资料管理人员在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整理上完全凭借工程经验或者照搬别的工程资料管理目录,检索依靠人工检索,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成果离标准化尚有距离。
四.施工资料管理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重视程度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选派懂业务、精管理、有责任的优秀人员担任专职资料管理员工作,统一负责对工程项目施工资料的整编工作,专门划出资料存档的场所,确保施工资料保存的安全性。
2.制定资料管理规范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内容包含:资料管理流程、岗位设置、书写规范、依据规范、资料内容、移交实检,归档职责、存档办法等。
3.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资料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培养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队伍,使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更新观点、提高认识、由被动变主动,认真理解和落实国家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规程,提高施工资料管理水平。
4.将施工资料管理纳入年终考核
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各资料编制相关人员的资料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5.建立激励机制
资料员薪资结构打破常规,采取低底薪,高奖励制度。以资料的规范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为权重内容,细化考核内容,重奖重罚。相关技术人员考核加入资料编制与管理内容,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沟通,实现工种资料间交圈吻合。
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施工资料
开始信息化管理。通过开发施工资料管理软件,依托数据库实现对施工资料的分类、归类、处理以及检索,推动施工资料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客观的记录施工全过程的情况和数据,是施工过程和后续工程维修管理的纽带,施工资料的好坏―定程度上反应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施工资料的重要性,软硬并举,信息化管理,切实的落实建筑施工资料的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友军 韩金 谢士杰 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6期
[2]唐孝敏 浅谈施工管理中工程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7期
[3]黄勇瑞 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中资料管理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期刊论文] 《广东化工》-2010年12期
[4]吕仁军 关于工程建筑中竣工资料管理的几点粗浅看法[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2010年35期
[5]罗文生 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简议[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1期
[6]梁春花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