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离职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9 22:06: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离职调查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离职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离职;民办高校;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A学院成立8年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人才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集中表现为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离职率居高不下,可以说,员工稳定问题已成为制约A学院发展的瓶颈。因此,全面了解离职员工的基本状况、离职率水平和离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A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员工离职的情况和原因,为稳定员工队伍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二、核心概念诠释

(一)员工

本报告所称员工特指A学院聘任的全职教学、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不包括由董事会直接聘任的院级领导和高职称、高层次教学、管理人员和财务、后勤工作人员。

试用期员工指已经办理入职手续,在A学院工作时间不足3个月的员工。

新员工指在A学院工作时间已满3个月,未满1年的员工。

老员工指在A学院工作时间已满1年的员工。

在册员工指某一时间点所有在岗员工。

(二)员工离职

员工离职,是指员工结束和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离开原组织的行为。离职是员工流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员工流动对组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于频繁的员工流动会影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的主要形式是员工辞职,非自愿离职的主要形式是辞退员工。

辞职,是指员工因各种原因单方面向组织提出离职申请的行为。

辞退,是指由于员工不胜任岗位、试用不合格或严重违反组织规章制度等原因,组织提出终止双方劳动关系的行为。

(三)员工离职率

员工离职率,指在一定时期内离职员工数量占当期累计在册员工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离职率=[当期离职人数/(期末在册人数+当期离职人数)]×100%,常用的有月离职率、半年离职率和年离职率。

员工离职率是组织用以衡量员工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一般认为,员工年离职率5%左右则较为合理。如果年离职率高于10%,表明员工的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组织的凝聚力下降,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效率下降。当然离职率也并非越低越好,当组织的员工年离职率低于2%,则说明组织尚未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人力资源竞争力不强,组织活力和创新意识不足。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A学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所有在册员工,重点为离职员工。

(二)研究方法

1、查找文献法。课题组通过查阅A学院人力资源档案资料,对2010年2月、2010年8月、2011年2月、2011年8月、2012年2月及2012年8月,在册员工进行了梳理统计,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离职的员工逐一进行了核实登记。

2、问卷调查法。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离职员工的入职原因、离职原因及离职去向、当前收入水平等信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

四、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如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和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民办高校最为关心的问题。

伴随着实践的需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理论界关注、探讨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己有不少精辟的论述:著作方面,近几年出版的关于民办高等教育方面的书籍,大都专章讨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队伍稳定性问题,如胡卫主编的《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岑申、王建设主编的《世纪之交的民办教育》;论文方面,成果更多,如徐绪卿的《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邱立姝的《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状况探析》、朱斌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研究》,都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流动性过大的状况进行了阐述。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A学院减少员工流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A学院的特殊性,因此,开展针对该校的员工稳定性研究很有必要。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A学院成立以来员工稳定性分析

(一)2004年5月至2009年9月员工稳定性分析

A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到2009年9月已满5年。从2009年9月全部140名员工不同工作时间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员工人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工作时间1年以下的新员工为47人,占到员工总数的33%,工作时间1-2年的员工为36人,占到员工总数的26%,两者共计83人,占到员工总数的59%,成为员工的绝对主体;而工作时间5年以上的员工为11人,仅占员工总数的8%。由此可见,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5年间,A学院员工流动较大,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

(二)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员工稳定性分析

2009年9月,A学院员工共计140人,经过3年的发展,到2012年8月,A学院员工达到149人,与3年前相比,员工数量没有太大增长,保持基本稳定。但从2012年8月全部149名员工不同工作时间人数分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工作时间3年以下的员工为72人,占到员工总数的48%,工作时间3年以上的员工为77人,占到员工总数的52%,也就是说,在员工总数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3年时间,员工更新了近1半。由此可见,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A学院员工流动性依然很大,稳定性较差。

六、员工离职率及离职员工状况分析

(一)员工离职率水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3年间,A学院员工年离职率分别为16%、18%、21%,远远高于5%的合理标准,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注:离职率=[当期离职人数/(期末在册人数+当期离职人数)]×100%,

七、员工离职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辞职员工的离职原因进行了调查,共计发放《离职调查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薪资福利差、自我发展机会有限、生活条件差、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学院发展前景不佳、缺少培训机会、家庭原因等7个方面是员工辞职的最主要因素,其中2/3以上的受访者把薪资福利差、自我发展机会有限作为辞职因素,除此之外,1/2以上的受访者把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学院发展前景不佳作为辞职因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把学院发展前景不佳、缺少培训机会、家庭原因作为辞职因素的受访者也占到近一半。由此可见,辞职因素呈现集中化、复杂化的特点。但是,概括得讲,员工的离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因素,如配偶工作地址变迁、家庭的变故等;二是组织因素如薪资待遇不满意、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成就感、发展欲、薪酬福利、晋升与培训和工作条件等;三是个人与组织的匹配因素,如学院发展前景不佳、不满学院的政策和制度等;四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情况、就业形势等。

(作者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非.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综述[J].教育科研动态,2009,(总第102期).

[2] 徐兴文.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研究[J].云南大学,2012,10.

[3] 黄丽霞.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离职影响因素研究[J].暨南大学,2008,10.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校园暴力;现状

在我国,校园暴力近年来有不断升级的势头,不仅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发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暴力事件甚至违法犯罪现象屡屡见诸网络和新闻媒体,不断刺激着国人敏感的神经。据有关方面统计,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更为严重的校园暴力,校园暴力一半左右都发生在中等职业院校。[1]为了了解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现状,笔者对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中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对象

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二年级在校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校七个专业十二个班级的同学进行调查。

1.2 内容

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民族、家庭情况等)和过去一年来校园暴力(包括实施和遭受暴力)的发生情况(发生与否、次数、暴力类型、处理方式、影响及原因分析等)两个部分。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认真自行填写问卷,问卷经调查员审核后统一回收。

1.3 方法

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出衡量中职校园暴力行为的各个项目,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39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9份,最后获得有效资料371份,有效率为 95.1%。其中男生113名,占总人数的30.5%,女生258名,占总人数的69.5%;一年级人数为203人,占总人数的54.7%,二年级人数为168人,占总人数的45.3%;年龄最小14岁,最大21岁,平均年龄(16.8±1.72)岁。

2.2 暴力行为的检出情况

过去一年371人中实施暴力行为者32人,总发生率为8.63%,其中男生21人,发生率为18.58%,女生11人,发生率为4.26%,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学生21人,发生率为10.3%,二年级学生11人,发生率为6.55%,一年级发生率高于二年级。通过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过去一年因暴力行为受到处分的中职男生为18人,中职女生为28人,女生多于男生(该校女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

2.3 学生施暴行为分析 见表1

按照学者们的分类,校园暴力行为可以分为软暴力和硬暴力两种。软暴力主要包括起侮辱性的绰号、孤立、排挤某人、谩骂他人、威胁和恐吓同学等;硬暴力主要包括拳打脚踢、使用棍棒、刀具等凶器、在校内或校外找帮手殴打“仇人”等。[2]笔者对暴力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后,对比较常见的暴力形式进行了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承认在过去一年中实施的暴力行为依次是孤立排挤他人(27.21%)、起绰号(18.56%)、谩骂他人(15.45%)、打架(12.05%)、自伤自残(10.25%)、威胁恐吓他人(8.24%)、性骚扰(8.23%)、随意拿他人财物(8.03%)、找帮手“报仇”(6.35%)、勒索财物(4.27%)、携带凶器(3.22%)。上述数据和其他学者调查的有不一致的地方,可能和调查的对象以女生居多有关。[3][4]

2.4 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 见表2

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是衡量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本次调查中,项目组总结了七种校园中经常会出现的暴力行为,将这些行为的频率设定为“从没有”、不到三次定为“偶尔”,三次以上定为“经常”,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一年中,有85.82%的学生在校遇到过公共设施被故意破坏的事件,有31.29%的学生经常故意破坏校园公共设施;有51.5%的学生遇到过校外人员来校惹事生非,有20.23%的学生经常被校外人员骚扰;有39.49%的学生在学校被勒索过,有24.31%的学生经常被他人勒索;有34.42%的学生在校期间遭遇过被打的事件,有7.31%的学生经常随意被打;有29.95%的学生在校遭遇过体罚,有9.5%的学生经常被体罚;有29.65%的学生被性骚扰过,有10.64%的学生经常被性骚扰;2.5%的教师被报复过,没有教师经常遭到报复。

2.5 受暴后的救助方式 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学生遭受暴力后的救助方式不同,男生中37.5%求助校方,28.9%召集朋友帮自己报仇,15.1%求助家长,12.5%自认倒霉;而女生中40.91%求助校方,35.2%求助家长,20.3%自认倒霉,17.6%召集朋友帮自己报仇。

2.6 校园暴力原因 见表4

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中主要列出了8项原因,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4可知,学生对上述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认同率都比较高,其中“个人原因”占68.7%,“学校对违规学生的处罚较轻”占67.17%”,“不良同伴的影响”占65.72%、“家庭教育的影响”占64.82,“学校德育的缺失”占53.68%,其次是网络影视媒体的影响、家庭影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总发生率为8.75%,高于同一年龄段的高中生,[5]也高于大专生和大学生,[6][7] 校园暴力防控形势比较严峻。一般来讲,校园暴力事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但是我们注意到女生校园暴力频发已成为校园暴力的新表征。女生暴力事件除具备一般校园暴力的特征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群体性、性等特征,[8]对被害人的危害也更严重,所以我们要对女生校园暴力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过去一年中,同学们接触或亲自实施的暴力行为依次是孤立排挤他人、起绰号、谩骂他人、性骚扰、自伤自残、威胁恐吓他人、打架、随意拿他人财物、找帮手“报仇”、勒索财物、携带凶器。这说明中职同学对暴力已经有一定的辨识和控制能力,比如首先选择排挤、孤立等冷暴力,只有在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或在突发事件中才会使用硬暴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关口前移,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另外,携带凶器虽然不是直接导致暴力事件的原因,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在暴力事件中一旦使用,后果都比较严重,去年该校就有2起因为使用了携带的凶器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

调查表明,七种主要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频率各不相同,故意破坏公共设施、勒索他人、校外人员到校生事的事件发生比较频繁,经常发生的频率都在20%以上。性骚扰、体罚学生和随意被打次之,报复老师的事件最少。经访谈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对公共设施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宿舍门窗、教学楼的卫生间、安全指示灯等硬件上,此类问题发现晚、取证难、调查难,最后往也是由学校承担损失;勒索他人主要涉及烟酒、饭和钱;校外人员到校生事主要是帮人打架或谈恋爱的居多,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后果都比较严重,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去年一年该校由当地公安机关处理的此类事件就有3起。

遭受校园暴力后,求助学校解决是男女生首先选择的第一处理方式,而女生其次更倾向于向家长求助,男生比较倾向于求助朋友。这主要是因为男生好面子,觉得自己的事情能自己解决,求助家长是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俗称“江湖事,江湖了”。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救济方式至关重要。

在原因方面,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识到校园暴力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其中对个人原因的认同率最高,学校对学生的处罚次之。这与走访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要求学校加大对施暴学生的惩处力度相一致,说明学生对于校园暴力这种行为也是很反对,迫切需要学校采取措施。

综上,中职学校校园暴力形势严峻,中职学生在施暴的方式、频率和救助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认真分析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原因,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 宋雁慧.初中校园暴力及其防治体系「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 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6] 庞淑兰,刘瑞庚等.唐山市某职业高中校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0):14.

[4] 王培席,王绵珍等.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9):12.

[5] 荆春霞,王声等.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1):26.

[7] 王畅等.广州市大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9):45.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心理 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研究教师心理现状及如何使教师的心理更加健康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我们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职业心理现状调查,从实际出发,在掌握教师心理状况、教师心理压力来源及如何调整心态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紧张和心理压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中职学校在职教师,年龄在20-60岁之间。调查共设20个题目,每个题目答案不一,有多选和单选,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0个调查题目都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按照内容分五部分,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体验、教师的心理压力来源、教师的生理健康和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即教师的“减负”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也是导致教师产生一些职业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83.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对社会的意义重要;全部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影响和改变广大学生人生发展轨迹。对如何看待教师职业,有超过50%的教师认为教育是一种稳定职业,但肩负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有29%的教师将其作为终身职业;将其作为谋生手段的只占一小部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职业观念有较大差异。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有37%的教师认为自己已尽全责,有超过50%的教师认为有待加强,虽工作努力,但仍需不断提高(见表1)。

2.教师的教学体验

教师是以教学为主,教师的职业心理主要集中在教学中。经过调查,教师最大的困惑有二:一是学生文化基础太差,二是学生不求进取。然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想法如何呢?超过50%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教好,即使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都希望帮他树立信心;与以往相比,教师的心理压力如何?有63.9%的教师认为是越来越重,但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仍有30.3%的教师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说明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有转行的念头,说明教师自身也有一些问题(见表2)。

3.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教师对目前工作岗位有压力,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调查结果表明,超过50%的教师觉得来自学校和工作,主要是学生难教和职称评定,还有职业声望带来的压力;一小部分教师的压力来自自身的原因(见表3)。

4.教师的生理健康状况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造成一些教师出现非理性反应,如冲动、烦躁、精神萎靡,或对待学生漠然冷淡,常常还出现身体症状,如咽部不适、腰部酸痛、下肢胀痛、血压高、失眠、头疼、眩晕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心身健康和教育工作的进行。从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有咽炎的不适和颈椎病的相关症状,50%教师有静脉曲张的表现,有81.8%的教师有亚健康的现象,有31.8%的教师有高血压(见表4)。

5.教师的“减负”

调查表明,当有压力时,教师会进行自我调整,找朋友及家人倾诉。认为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有音乐、散步和倾诉,个别教师是通过发泄的方式舒缓自己的压力。教师希望学校给予自己更多的自,实行办公弹性制度,很多教师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见表5)。

四、综合讨论与建议

目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本调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调查了教师的心理状况,总结出以下一些规律,为学校和教师教学提供依据。

一是教师的职业观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也是导致教师产生一些职业心理问题的根源。从调查结果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做到,首先尊重教师,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其次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教书育人,献身教育事业。

二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心理感受最能反映教师的心理状况。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最大的困惑不仅关注基础差的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及特长的培养。教师既得传授知识,又得引导育人;既得严管,又得爱护。全力以赴地工作给教师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极大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减轻教师的压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教师也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要有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

三是中职学校教师的负担主要来源于工作负担和自身发展两个方面。

第一,工作方面主要是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缺乏自信心,心理承受力低,并且不少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及特殊家庭,使中职学生难管、难教。这就使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还要解决学生的厌学及突发事件的发生,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如同医院急诊科的大夫,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因此,学生素质低成了中职教师特有的压力。因此建议学校:一要给学生入学设置必要的门槛,学生入学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能让学校成为“收容所”。建议中职学校招生尤其是卫生职业学校的招生要抬高门槛。二要强化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特长。首先,数理化基础实在差但动手还可以的学生,我们应针对学生爱好主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其次,有些数理化成绩较好,还想继续对口升学的学生,我们就帮助他们强化相应课程的学习,为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拿到“门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就是教师自身方面,主要是来自职称评定的压力。职称是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职称不仅是教师强烈的精神需要,还是教师的物质需要。职称晋升是教师奋斗的目标,职称评定需要教师在教学成果、讲课、科研论文等方面有突出成绩,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要合格。这样教师就要超负荷运转,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因此建议学校在争取名额、创造条件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教学比赛,使他们多出论文、多出教学成果,为晋升职称敞开方便之门。

第三就是职业期望也给教师带来不少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既要知识渊博,又要和蔼可亲、仁慈耐心,生活中还要言行一致、道德高尚。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集多种角色为一身的复合体。但教师也是普通人,过高的社会期望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引发高度焦虑。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教师多些体谅、多些关心关爱。

四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首先,生理健康水平影响心理健康,如身体的不适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或负面影响。其次,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如长期的焦虑、失眠会导致疾病。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因此,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生活的需要。调查显示,教师大多有咽炎、颈椎病症状,烦躁、失眠是常事。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同时也要让教师掌握应付各种压力的技巧,提高心理免疫力,使身心健康水平不断发展。

五是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应多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开展“减负”等工作。

首先,提升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目前教师的地位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中职教师并没有实质的变化,比不上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中职教育的政策,加强对中职学校的建设,对中职师资建设给予更多的投入,增强全社会对中职教育、中职教师的认同感,从而增强中职教师的使命感与自豪感,坚定中职教师为职业教育奉献的信心。

其次,树立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一是中职学校要科学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加大人文关怀,实行办公弹性制度,给予教师更多自;减小班级容量,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的心理压力得以释放。二是安排更多的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歌舞会、球类和户外徒步等活动来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三是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请专家定期讲座。培养教师自觉宣泄消极情绪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社会意义,提高心境,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

总之,中职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伟大的,但也是艰辛而复杂的。若没有压力,对教师个体而言很难发挥其潜能,拓展其创造才华。但是由于在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寻找途径去缓解。学校要时刻关注每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第4篇

据悉,该报告调查对象为该校已落实工作的9000名XX届毕业生,其中包括本科和硕博毕业生。调查从XX年年1月开始,采用无记名问卷填写形式,通过邮寄的方式发放和回收,实际有效问卷1560份。

调查耗时长达半年,主要涉及毕业生就业起薪、择业规律、职业适应能力三方面内容。经过数据分析,报告总结出8项基本结论,勾勒出大学生初入职场状况。

调查

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起薪凭借什么来定位呢?

这份针对浙江大学XX届毕业生的调查结论显示,学历对起薪有较大影响,学历越高,起薪也越高。另外,性别、地域、行业、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类型都是影响毕业生起薪的重要因素。

不同专业,起薪差距相当大。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毕业研究生,计算机学院起薪都最高,分别达3716元和6158元,起薪最低的分别是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XX元、环资学院毕业研究生2175元。可见不同行业、不同学历带来的起薪差距也比较显着。目前而言,it行业的毕业生起薪6158元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

从性别上看,男性与女性起薪差别不大。本科毕业生男女起薪差距为520元,毕业研究生男女起薪差距为826元。在事业单位或者当公务员,男女工作收入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起薪差别会比较大。

受调查者中,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732元,毕业研究生中,硕士生为3721元,博士生为3765元。本科毕业生与毕业研究生相差1000元左右。但是,通过数据也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差距不是很明显。

针对这种现象,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分析认为,本科生阶段学生接受的一般都是通识教育,或者说是素质教育,针对社会上的产业或行业知识所学不多,入职后上手较慢,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因此相应的薪酬会低一些。

“硕士研究生对一个行业算是已经入门了,而且去企业的多,薪酬比较高是可以理解的。博士研究生目前看来薪水不是很高,但可以预期的是,它今后的增长曲线会更陡。”

金海燕说,博士毕业生起薪不是很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毕业后进高校、研究单位工作的比例最大,这些单位起薪一般都不如企业高,但随着资历加深,博士的科研提成等收入进来后,其薪酬优势会逐渐体现出来。

期望与实际薪酬差最高达1393元

求职前,你对月薪的期望值是多少?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薪酬期望还是偏高的。

记者从报告中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月薪期望值参差不齐。以本科毕业生为例,浙江大学材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薪酬期望值较高,均值在4300元左右。信息学院、电气学院和外语学院次之;理学院和人文学院最低,均值在2900元以下。

第5篇

我县依法行政工作的现状

在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中,我县围绕五个主题,营造五个环境,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1.围绕制度建设,营造自觉的学习环境。县政府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建立了落实《纲要》的配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大力促进干部学法,在县电视台开设法律专题节目,在公共场所设立法律宣传点,组织干部定期到行政学校培训,把法律作为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把法律素养作为公务员提高素质的标准,努力营造干部职工自觉学法律、用法律的环境,真正让每位干部把法律当成武器、准则,当成工作中的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

2.围绕规范决策,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依法行政其核心是依法决策,政府重大决策事项都要依法有据,经法制办和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做到依法无据不上会,与法相悖不决策。我县修订了《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从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信息公开等方面,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内容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年来,共有112项政府决策征求了群众意见,特别是在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时,我们及时公开政府决策信息,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为民的法治政府。

3.围绕责任落实,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清理执法主体、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落实执法责任,全县确定45个行政执法单位,具体执法事项294项。先后制定了《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责任确定为内部考核目标。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考评执法效果,落实执法责任,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营造了公正的执法环境。

4.围绕行政审批,营造热情服务的环境。依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促进经济主体多元化发展。三年来,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633项,全县保留行政许可主体35个,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80项。建立企业设立登记、建设规划许可等8个并联行政许可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建立“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并联许可、限时完成、过程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听证、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检疫、登记等制度。全县已有28个单位采取“一厅式”办公模式,精简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时效。

5.围绕机制创新,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了《县依法行政量化考核办法》,对获得考核前三名的发给流动奖杯,把成绩记入考核红皮书,通过奖惩考核,解决乡镇和部门依法行政动力不足的问题,克服过错难界定、问题难发现、追究难到位的问题,由“约之有理”向“裁之以法”转变。对执法人员实行“红、黄、绿”卡管理,真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警钟长鸣。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县份,依法行政的历史较短,许多制度还不成熟,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决策权的划分不明晰。目前,县级行政决策主体比较多,县委、政府在决策,乡镇、部门也在决策,甚至科室也在决策,这些决策之间会不会出现冲突,如何关联制约?行政决策权个人化倾向严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决策执行反馈机制畅不畅、决策执行情况怎么样、社会效果怎么样、过程评价怎么样等不闻不问,对一些本可以纠正的失误,竟能任其发生。

2.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不适应政策统一要求。一些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前把关不严格,不按程序审批,擅自扩大权力,增加群众的义务,有的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一段时间,某乡发文撤销2004年县计生局作出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引起群众上访,媒体报道,导致我们的工作十分被动,其实这就是规范性文件不规范的问题。

3.行政执法的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县政府安排部署的行政执法事项,没有依法定条件和程序实施到位,群众不满意。例如某将要到期停业的石料厂县政府要求赔偿一案就很能说明问题。石料厂有许多违法行为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查处,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在对其关停过程中不作为甚至是滥作为。因为群众上访,县政府只好用变通的办法,将石料厂迁址,还没实施,却被要求赔偿226万元,这种执法现状应当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

4.依法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不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很多干部重视、害怕,但却不懂得依法处理案件,本应该走司法渠道的案子拿在自己手上“和稀泥”,久脱不决。对行政复议工作认识不足,对依法应撤销的案子,感到“面子”过不去,推三阻四,为难复议人员,甚至打击报复当事人,导致少数社会矛盾一再升级,甚至激化了矛盾。

主要原因分析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我们行政机制体制的问题,也反映了我县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权力本位思想严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的作用领悟不深,以形式主义的心态来应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认为“软的不硬”、“弱的不强”、“缓的不急”,写在文件上,说在口头上,真正依法行政是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觉得用法治解决问题不如用“权”解决问题管用、有效,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动摇,甚至认为法是用来“牧民”的,常抱怨群众不懂法、不守法。

2.政绩评价体系失范。怎么评价政府、部门的工作,这是个导向的问题。前几年,我们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追求GDP,考察工作以经济指标为依据,靠数字说话,认为这个“客观”,因此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大建大进,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造成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破坏了一些基本的管理秩序。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纠正失误的关键举措,但因为依法行政工作不好量化,许多工作短期难以看到结果,或结果隐含在其他工作成绩中,没有纳入到对干部和单位工作的评价体系中,导致干部、部门对依法行政工作积极性不高,“我做了工作别人看不到,等看到我调走了”,不如抓些“形象工程”来得直接、见效快。

3.保障机制还不完备。首先是人才保障不足,我县8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中,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31名,还不到4%。许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提高靠“师傅传帮带”的途径实现,对所执行的法律原则、目的知之甚少,因此,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考虑了许多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显失公正。其次是经费保障不足,依法行政是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行政执法经费我们还不能完全保障,个别执法人员还得依靠“执法权”来“养活”,导致相对人有意见甚至抗法,破坏了执法环境。

4.依法行政范围不全。我国是行政管理二元制国家,党委和政府共同担负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但党的机关和组织行使公共权力行为如何纳入法治轨道的问题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在党的机关和组织行使公共权力行为违法侵权时,相对人既难以通过人民代表机关质询,追究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也难以通过行政诉讼追究责任机关的法律责任,从而难以使相对人获得相应的救济。

基本对策

依法行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围绕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多策并举,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要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企业和社会,不要直接插手企业事务,着重把精力用在改善投资环境上,提供优质服务上。要摆正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位置,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对一些能通过服务方式达到管理目的的,就不要动用执法手段;能通过协调、指导等“软方式”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动用处罚、强制等“硬手段”,积极探索和谐执法的新路子。

2.加强行政决策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决策方式。要制定专门的决策制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重大问题必须坚持集体民主决策。防止“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决策的步骤、方式、时限,尤其是听证和听取意见程序,确保决策公开透明和决策民主。要完善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建立决策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决策行为,对因决策失误给国家、集体和公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3.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切实发挥规范作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制定规范性文件,依法各种通知、决定、命令,不得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法制机构对所有的规范性文件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施行。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按时限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尽快建立规范性文件查询系统,凡不带密级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公众信息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执行依据。

第6篇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004年至今,先后在我国浙江、江苏、山东以及湖北等地均发生过类似安徽的疫情,笔者对上述省份送检的血清标本以及血球标本进行检测,证实了这些省份存在有阳性病例。2010年5月我县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例报告,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8岁,汉族,农民,家住南漳县肖堰镇响水洞村3组。患者于2010年5月24日晚无明显诱因自觉发热(体温未查)、无力,5月25日在肖堰镇葛公河村卫生室治疗,查体温37.8℃。在当地村卫生室给以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5月29日转肖堰镇卫生院门诊治疗。5月30日因发热5天,伴心慌、胃腕部嘈杂2天就诊于南漳县中医院,经检查诊断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入院体检: T 37.7℃,P 100次/min,R 20次/min,血压 90/70mmHg。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急性面容、表情痛苦、神智清楚、面色不华、体型偏瘦、自动、步态不稳,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未见明显皮疹,淋巴结无肿大,无突眼,结膜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腹部平坦,腹壁无静脉曲张,剑突下轻压痛,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正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5月29日查血,白细胞数1.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3×109/L,中间细胞绝对值0.1×109/L,粒细胞绝对值1.3×109/L,血小板数86×109/L;5月30日查血,白细胞计数3.8×109/L,血小板54×109/L;5月31日查血,白细胞2.5×109/L,血小板43×109/L。肾功能:葡萄糖6.89mmol/L,钾2.9mmol/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9U/L,总胆红素23μmol/L,白蛋白33.2g/L,谷草转氨酶139U/L,乳酸脱氢酶769U/L,α羟丁酸脱氢酶624U/L,肌酸激酶1497U/L,肌酸激酶同功酶45U/L。尿常规:白细胞少量,管型少量。心电图检查:(1)快速型心房纤颤;(2)心肌劳损。CT检查:(1)慢性支气管炎并轻度肺气肿;(2)脊椎骨质增生、唇样变。诊断治疗情况: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回家治疗。医生建议用药:口服四环素,左氧氟沙星0.2g/100ml,回村卫生室按出院医嘱输液治疗8天后患者康复。

2 流行病学调查

该病例经诊断后,对南漳县中医院、肖堰卫生院及患者居住地进行调查走访,没有发现此类疑似病例。患者家共有6人,居住平房4间,养有狗1条、猪4头、鸡32只等,附近有野猪、蛇等。患者发病前7天下地劳动时雨淋,曾经被跳蚤咬伤。

3 讨论[1~5]

2010年5月南漳县首次报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前从没有接诊和报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一直生活在南漳县肖堰镇农村,自述附近山林有蜱,患病前无明显蜱叮咬史,无外出史和接触史。根据患者有发热伴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多脏器损害等临床表现,在前期治疗用头孢类抗生素无效,在诊断为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对患者进行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后康复,临床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无明显流行病学史。按照省、市要求,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送上级检测,希望检测确诊后,为我县首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个案确立。但该案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流行病学史不明确,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虽做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确切结果。因此,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关注本地区发病情况,医疗机构在接诊类似病例后立即报告,将对病例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忠,丁淑军,吕慧,等.山东省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确认与调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0,26(4):397.

2 欧阳建,张启国,关朝阳,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华血液学杂志,2009,30(8):562-563.

3 喻艳林,杨进孙,芮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治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9):980-983.

第7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我处于月日至月日间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对下属的15个部门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谈话,组织职工座谈,下发调查问卷等形式详细了解队伍稳定情况,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不稳定因素基本排除。原于各基层部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职工教育,注重对职工的思想情绪进行疏导所致。各部门在队伍稳定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科,为了强化职工队伍稳定的控制,实行了三项制度。即定期组织谈心制度,对薄弱职工家庭走访制度,对不稳定人员专人包保制度,通过定期组织职工谈心,全面掌握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动态,对思想有波动的、工作不用心的、经常请假的职工及时进行家庭走访,掌握这部分职工不安心工作以及思想不稳定的真实原因,针对职工产生问题的根源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通过政策扶持、思想开导、专人帮教等手段帮助薄弱职工转化思想,安心工作,使不稳定的人员都及时得到了控制,长期以来未发生过越级上访及其他问题。虽然在队伍稳定工作上,各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由于政策上的、环境上的因素,也不同程序存在一定的不稳定状况。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15个部门的专题调查,各部门不存在越级上访以及突出的不稳定因素,但其中一个部门反映单位人员不够,青工工较多,存在厌倦工作,经常请假的现象。针对这个部门的问题,调查组采取了驻在了解,逐人摸底,细心开导等措施,做好该部门的职工队伍稳定工作,使局面得到了控制和改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驻在了解。调查组针对该部门的问题,经请示上级部门同意,在该部门连续工作15天,对部门概况、人员档案、工作职能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着重对该部门的考勤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部门共人,年龄结构中门35岁以上的人,35岁以下的门人,平均年龄门岁,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名职工中请过假的人,占职工比例的门%,劳动工时计门小时,出勤率%。二是定位重点。对门请假的职工逐人进行了谈话,掌握到大部分职工请假确因有事或有病,但也有职工讲不出理由或称忘记了请假的原因,可以确定为休花工人员。三是逐人开导。目标确定后,调查组成员分成门个小组,对这些薄弱人员进行单独谈话,从政策上、思想上、生活上以及工作要求上进行开导讲解,让他们明白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道理,让他们理解尽职尽责的真正意义,从而使他们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决心一定改掉陋习,努力工作。

三、下步工作重点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认识到队伍稳定工作没有长治久安的,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一个阶段的平稳,并不能保证长时期的有序可控。尤其是门部职工经常请假的问题,如果不经过这次调查了解,极有可能小患酿成大祸,而致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虽然这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也为我们的下步稳定工作敲响了警钟,为了保持职工队伍的长期稳定,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定期调查了解基层工作情况上下功夫。坚持开展基层调查摸底工作制度,定期对基层单位的队伍稳定工作进行调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止长时间失控而引发更大的问题,特别对重点部门要加大排查力度,必要时采取专人专管、专部专访的措施进行驻在蹲守,并要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保证工作到位。即不查清楚问题不放过,不查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不放过,不吸取管理教训不放过,不整改到位不放过。

二是在薄弱人包保转化上下功夫。对排查出的不稳定人员及不稳定因素高度重视,责成专人包保,从思想上、困难上、根源上查找原因,制定措施,责成专人包保控制,助期转化,让薄弱人变成放心人,以保持队伍的长期稳定。

第8篇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未来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可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本事。”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景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景,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着手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项目及资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得多。我们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进行调查工作。

调查的设计:

(1)时光:20x。9。5--------20x。9。30

(2)对象: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3)方式:问卷、座谈会等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小学生 “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我错误的态度”、及性格、本事、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的认识自我、良好的情绪注意力、心理承受本事,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供给了详实的参考数据。

(二)调查情景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必须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我们的调查情景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8%,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必须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我校在校生为1800人,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约为300多人。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们的调查情景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 小学生有心理障碍。①父母关系与父母的对话程度十分好的,占51%,比较好和一般的,占21%和19%;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占4。5%。与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30%;其次是溺爱和过高期望的,占13。4%;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经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7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2。3%。②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学校生活十分满意的,占59%,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38%,不满意的占2%。对与教师沟通程度感到十分好的,占36。4%;其次是一般的,占32%,比较好的,占25%;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的学生,占6。1%。与教师最大的分歧是学习上的,占15%;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13%,其他86名,占20%。与教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3。6%;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7%;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学或逃学的,占1。3%。③与同学关系上能够交心的朋友,占48。4%;其次是有几名的,占38%,第三

是没有的,占13%。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占17。4%;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占7%。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占6%。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是经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理解的,占17%;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决的,占7%。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此刻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当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必须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99%,有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景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坚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完美未来。调查情景证明,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本事,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理解新生事物。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

以上的调查情景证明,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可是其绝对数还是较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 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认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所以,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礼貌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很多研究证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所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我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我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闹声中,一向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噪声”淹没了,最终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不理解自我,不尊重自我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

据调查,我校独生子女约占35%。发现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本事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本事较弱,依靠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本事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靠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光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觉得学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剩余的时光来做自我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此刻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没有到达欢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们觉得,自我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光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齐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导

学校层面,经过调查,我们已明白,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景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明白,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经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一样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忙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必须的时空;注意观察,能够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

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5)要异常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异常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理解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创造简便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第9篇

我区城区市政拆迁安置房建设主要由市政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心负责,该中心隶属于区建设局,建设资金由区财政安排,建成的安置房主要用于城市居民房屋拆迁和少量转制社区农转非居民的拆迁安置。至今已建成小区一、二期计建筑面积135883平方米,住宅1444套,小区一期计建筑面积52457平方米,住宅562套;在建三期计建筑面积14570平方米,住宅176套,庄小区计建筑面积49048平方米,住宅548套。上述小区汽车库、管理房等配套设施齐全,累计已安置拆迁房1600余套,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拆迁安置房的建设及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土地取得的困难。安置房建设逐渐向周边街道发展,由于土地政策因素,拍卖土地与划拨土地,对相关街道、村而言,其实际利益有差异,给安置房建设的征地带来难度,影响到安置房建设进度。

2、前期拆迁的困难。建设用地取得后,一般均非净地,仍有拆迁补偿事宜须协调处理,由于无法满足部分被拆迁人的过高要求,交地相对滞后,以致于工程项目无法按期施工交付。

3、物业管理的困难。由于拆迁安置的特殊性,建成的安置小区是陆续安置拆迁户入住。存在物管费偏低、物管费收缴率不高、安置房质保期后房屋维修及相关设施检修缺资金等困难。如无管理资金补贴,物管公司不愿对安置小区进驻管理,将影响安置小区的综合形象。

三、对策建议

根据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加强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保证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的落实。由区政府建立协调机制,落实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简化手续,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考虑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时,适度超前,做到房等人,以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