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1: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休闲经济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休闲体育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类,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休闲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投资的增长,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的增加,同时还能建构一种新的理念,使人们在身体上、心理上及文化教育上培养高尚的品质,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很好的间接经济效益。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2种,直接经济价值会收到直接经济效益,而影响休闲体育直接经济效益的是休闲体育用品业、旅游业及娱乐业等;间接经济价值会获得间接经济效益,而影响休闲体育间接经济效益的是生理、心理、文化教育等方面。
2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
2.1辽宁省2012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从表1中可知,2012年大连的生产总值在3个产业中最高,其次是沈阳,再次是鞍山、营口、盘锦、锦州、抚顺、本溪、丹东、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阜新。近年来,辽宁力求产业结构调整,追求品牌和品质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也成为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的航向标。结合打造“休闲体育城市”的产业定位,我省重点发展休闲体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
2.2辽宁省各地区2005-2012年旅游外汇收入从表2中可知,大连的旅游外汇在历年中收入最高,其次是沈阳,再次是鞍山、丹东、锦州、本溪、盘锦、营口、葫芦岛、抚顺、辽阳、铁岭、阜新、朝阳。其中,营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地带,其风景优美;大连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背依中国东北腹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所以都是旅游的最佳圣地。沈阳地处辽宁省的中心城市,是辽宁省的省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环境优雅、历史遗迹等丰富,是旅游的必经之地。而鞍山、本溪等都是四面环山,有许多名胜古迹,是旅游的好去处。
2.3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休闲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要受到市场的需求、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具不完全统计,现今辽宁省共有14个滑雪场,13个高尔夫球场,46个户外俱乐部,25个拓展俱乐部,旅行社在2012年已有1165家(2012年年鉴)。大卖场有111家(图2),从调查的数量上看,每家的户外品牌都将近20个;从定位上看,各种定位层次的品牌云集其中。在辽宁省中,沈阳户外市场更是非常繁荣,户外俱乐部几乎占到46%的比例,沈阳的各种户外活动群体有上百个,所辐射到的户外活动人群众多,每周末参与户外活动的人口有数万人之多。拓展俱乐部大多数也都开在沈阳、大连和鞍山,其他地方没有正规店拓展俱乐部。例如,2012年9月1日是兴隆大家庭周年庆典,现场客流可谓川流不息,TheNorthFace一家当日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总之,辽宁的户外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所创造的利润更是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3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化构建模型
3.1“一核一圈六区”休闲体育产业区战略布局辽宁省应大力拓展休闲体育产业,积极整合休闲体育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以创建休闲体育基地带动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化。在辽宁省建立“一核一圈六区”休闲体育产业区,所谓的“一核”是以沈阳为中心重点,周边城市为辅的休闲体育产业区,“一圈”是在大连市的自然风光,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具有特色的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圈。“六区”是在沈阳周边城市打造6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有鞍山、本溪、朝阳、阜新等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沈阳、大连休闲体育赛事集聚区;沈阳、大连、鞍山及周边城市的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葫芦岛、大连、丹东、营口、锦州水上运动集聚区;沈阳、大连高尔夫运动集聚区;以及沈阳、大连、辽阳、抚顺、本溪等冰雪运动集聚区。
3.2创新开发模式和制度安排在开发模式和制度安排上,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基地将考虑借鉴国外休闲体育城开发模式。同时,以大连、沈阳等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将按一级开发、投融资、运营管理3个层次进行制度安排,以整合各方休闲体育资源,吸引战略投资机构和集体、民营资本参与。在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带规划上,进行先进的理念策划、市场分析和休闲体育赛事规划等。在招商上将通过各种招商平台,引进大量的投资商和运营商,整合休闲体育产业要素,提升休闲体育产业品质。
1.1景观生态学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景观来说,其在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生态学依据,如果违反生态学依据,无论景观设计得多美,都只能昙花一现,根本毫无价值。对于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来说,保证景观的生态学依据是基本条件。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时,要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保证与休闲农业园格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从功能性、结构性、景观性3方面来进行景观设计,通过对农业生态园区的突出性表现,来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等,能够补偿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将景观的生态补偿性发挥出来。
1.2景观安全格局依据
对于农业生态景观设计来说,景观的安全格局非常重要,是保证整个景观生态状态的基本措施。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景观的安全格局越合理,那么对抗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这对于保持景观格局状态,维护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根据休闲农业园区的服务特点分析,景观安全格局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面积、数目及其相互之间规划关系上,要保证其能够与观光人口的社会安全水平相一致,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位置在安全水平状态上。在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景观表达的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以及景观分维数来对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衡量,以保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2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典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三面环水是典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环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总占地面积469hm2,规划建设6大服务功能区,分别为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采取了“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所谓“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就是将整个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看作是“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整个园区的整体性,以“一体式”规划来进行景观设计。“六”则是6大服务功能区,由于6大服务功能区各有特点,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将各个服务区的特点、优势突出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对6大服务功能区的最好诠释。以“农业文化创意园”为例,该园区进驻了多家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该区景观设计时,农业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主体,以农业文化、巨型果蔬样品以及趣味果蔬成为了该园的主要设计风格。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农业文化创意园当中的一角,以农业文化为主的景观设计遍布了整个园区。这种景观设计风格不仅突出了本园区的特点,还能够以具有趣味性的景观设计来供观光者赏玩,这不仅契合了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学依据,更符合了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美学依据,带给观光者农业生态美感享受。其以“番茄迷宫”为代表的区域性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更突出了各农业产业的特点,所以说,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景观设计对于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乃至整个国内农业园区景观设计都具有代表 性典范意义。
3总结
本文从休闲经济的视角研究“泛珠”发展与合作问题。并重点涉及“泛珠”经济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应用2006年的数据比较和分析“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的差距和形成差距的原因;第二部分,探析相应的发展对策并解读合作思路。
关键词:泛珠三角休闲经济合作发展
一休闲竞争力
1、评价指标体系概要
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双模型,并创新3个文化指数构建了休闲文化竞争力模型⑴。该模型吸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合理内核,将休闲经济划分为5个子系统:文化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每个子系统选取4个关键指标,构成一个较为完整指标体系。运用这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中部6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异。
由于收集和调查数据的成本因素,我们在研究“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过程中,简化了指标体系,省略了企业抽样调查部分,仅选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12个指标,构建了“泛珠”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估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体又划分为A、B、C三类。权重分配A类50,B类30,C类20,合计权重100。具体评价方法参见中州学刊2007,(2),第42页。
2、休闲经济竞争力测度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泛珠”9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当然,计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反映出各省休闲经济实力的全面内容,但至少能有力说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合实力。现阶段,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了可测量休闲经济总量的2/3以上,是休闲经济的重心。研究解决休闲经济的核心发展问题,休闲经济的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2006年的数据为准,我们整理出一个无量纲矩阵(表3)。计算结果显示,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休闲竞争力最强的广东省比最弱的海南省、江西省高出50分。其他6省的休闲竞争力均处于竞争力弱的状态,即第5档:22-35分范围。“泛珠”9省休闲竞争力排序结果:广东(67.79),四川(35.69),贵州(34.14),湖南(30.53),云南(27.79),广西(24.31),福建(23.78),江西(17.29),海南(16.09)。
3、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看,“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3个特征。
特征1,广东一枝独秀。广东的休闲经济发展水平与他的综合实力分不开。在休闲竞争力考察的12个指标中,广东有9个指标第一,只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合计占GDP的比重、国家4A级景点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等三个指标相对较弱。
特征2,存在3个梯度。第一梯度即65分以上的只有广东;第二梯度既22-35分范围的有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福建;第三梯度既22分以下的有江西、海南。海南的休闲经济竞争力在总量上最弱,但旅游和文化的单项优势并不弱,尤其在高星级酒店数量、文化和旅游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特征3,同一个省份在不同区域比较,休闲竞争力状态发生变化。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比,广东的休闲竞争力弱于江苏和浙江;与中部6省经济带对比,江西休闲竞争力指数28.1,处在第二梯度范围。
“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巨大差异的3点主要原因:
一是富裕程度的差距导致的当地休闲消费能力差异。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⑵,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美国1/3的时间、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业⑶,他们的人均GDP达到7.6万美元(2006年),是中国人的37倍,“泛珠”人的30倍,香港人的3倍。2006年,广东、福建以外的“泛珠”7省人均GDP为¥9800元,折合1256美元,本地缺乏强烈的消费需求;而福建是2730美元,具有较强的需求,广东是3580美元,香港是25000美元,具有强烈的本地需求。
二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客源地优势不同。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理位置,具有休闲客源便利和优势。福建有台湾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15亿美元;广东有香港和澳门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75亿美元,占全国339亿美元的22.1%。其他“泛珠”7省相加才24.5亿美元。
三是休闲文化差异导致的休闲消费理念的不同、休闲文化的差异。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泛珠”的多数省份与中部地区一样,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在没有足够的高端客源情况下,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二合作与发展
4、APEC环境下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
在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扩大,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的环境超负荷付出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近来迅速发展,这难免会对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形成冲击⑷。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最新报告认为,经济和商业权力正在转向一些新兴经济体,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的群体,而老牌工业化国家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权力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因此抬头。事实上,发达国家利用企业自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软壁垒”打压新兴国家的趋势近年来明显增强,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泛珠”休闲经济发展策略必须是沿着有利于国家整体战略的方向健康前进。第一,“泛珠”的人均生产力还相当低,发展工业生产力似乎比休闲经济还重要。整体上“泛珠”的人均GDP1.7万元,农业特征仍然浓厚。工业生产力不达到一定高度,休闲产业发展就缺少依存的“根”。由此,休闲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走简约舒适的休闲道路,避免法国式的、庸懒的“奢侈化”倾向。第二,休闲经济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环境战略”,走绿色休闲、健康休闲、文化休闲的环保道路,并以此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扭转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休闲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互动,以城市休闲需求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缓解和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5、CEPA背景下的休闲文化发展应对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或CEPA)。《安排》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目前,CEPA已进入第三阶段。内地与香港已商订1,369项产品的CEPA原产地规则,服务业已经向香港澳门实施23项开放措施,涵盖10多个范畴:包括管理咨询、旅游服务、会展服务、会计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分销服务、物流、广告、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CEPA意味着所有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意味着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的扩展,意味着“泛珠”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香港与内地在上千种产品项目和所有服务项目在内地的直接竞争。面对零关税和香港的低税赋,“泛珠”其他省区休闲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般性的休闲产品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软环境条件,积极进行税务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以战略的眼光落实CEPA,以积极的姿态对接东盟,以文化的优势发展休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CEPA的不利面,发挥CEPA的有利面,促进休闲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快速发展。
6、竞争合作情景中的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胞增加到82.2%。CEPA加强了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尤其促进了双方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十一五”旅游外汇收入主流仍然会来自港澳台客源地,其次是东盟中的新加坡等华人经济体。因此,“泛珠”的旅游发展要研究海外华人和港澳台胞的观光旅游需求特点和需求变化,了解他们对休闲文化的诉求,建设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吸引力、入境率。在吸引客源的竞赛中,广东具有绝对的地缘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2006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数2022万人次,是“泛珠”其它8省总和的2倍(见表4)。处于绝对劣势的省区,只有停止过度竞争,加强旅游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联合开发新的客源,才能获得多赢的局面。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泛珠”经济区旅游出现了4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旅游人数和收入比上起明显增加,尤其是贵州和四川两省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旅游目的地中农家乐的比例明显增加,农村发展旅游意识增强、接待能力有限;三是自驾游人数快速上升,自家车增加多,大多数旅游景点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四是旅游地消费价格合理,“泛珠”的多数省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然而,五一黄金周旅游越来越拥挤、旅游者越来越“疲惫”,旅游失去了休闲的意义,各省要尽早研究新的休闲时间分配模式,解决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时间上的严重失衡等问题。
“泛珠”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联合而不是竞争地解决休闲竞争力普遍低下的重大问题。宏观上,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发展要为旅游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微观上,重点扶持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横向联合,培育“泛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操作上,改善当地消费行为导向,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⑸。
7、生态文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
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形势看,产业发展最需要努力经营的是生态剩余、生态健康、产业与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富有生态资本积累的民族将是21世纪国家竞争力中最大的赢家。21世纪的产业发展应当主修“生态文化资本”课程。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人的生存环境。生态剩余与人类繁衍、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健康繁衍需要绿色健康的环境,健康环境是一种综合的生态剩余。健康的环境剩余在减少,新生婴幼儿的畸形率在上升。湖南(2007)每百对双胞胎有2对是畸形的!2006年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四分之一的疾病与环境有关!五岁以下儿童的不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万因不安全的水而腹泻死亡;森林砍伐引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疟疾加剧,每年100万非洲幼儿死亡。科技发展让人类的食物剩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广义生态剩余的食物链被人类食物生产方式切断。水力发电打破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矿产资源的野蛮开采引发矿区周边的离奇疾病。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未来的生产力。生态剩余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相关。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利于生态剩余,而且有助于改善环境。产业的能耗率(百万元产值的标准煤耗量)越高,对生态剩余越不利。从短期看,以牺牲环境的方式可以牟取高额利润,但产品的生态道德价值降低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从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机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客观要求产业战略生态化。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大处着眼,生态剩余是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实处着想,社区的整体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经营活动背离伦理道德,对社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社区居民的健康福利,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社会支持,最终失去市场和生存机会。经营生态剩余实质上就是经营生态健康、社区环保、企业形象。在环保法律和居民觉醒的时代,以企业的名义做和谐自然的亲善大使,做建设美好家园的利益先锋,做生态伦理的道德楷模,是21世纪初消费市场最重要的品牌力和竞争力来源。
8、“泛珠”休闲经济合作构想
未来5至10年,东盟是将是“泛珠”最重要的客源地。对接东盟,“泛珠”应当在文化、旅游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并在文化与旅游的4个维度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⑴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搞活边缘经济,探索农村社会和谐新途径。“泛珠”各边界的旅游景点不仅很多,而且各具地质地貌特色。由于散在性,大都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旅游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实力。应当积极借鉴华东旅游圈、以及黑龙江、内蒙古联手打造的“塞外”黄金旅游线路品牌的经验,扩大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初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建立更多更好的跨边界旅游线。2007年5月,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西旅游广西(梧州)中海集团联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开奇境,两广省界游”线路启动后,梧州接待的游客数量上升了20%,旅游联合营销线路产生了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以旅游合作搞活边缘山区农村经济,探索农村和谐社会新途径。
⑵实施文化多样化联合创新,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文化艺术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是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各省旅游产业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必须创造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逐步形成集聚吸引力、竞争力的“泛珠文化圈”,提高“泛珠”旅游的休闲文化价值。
⑶搭建“泛珠”文化旅游网,构造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泛珠”区域内地质地貌多样、人文景观及其丰富多彩。建议修筑比邻省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泛珠”旅游精品连接成网,简化入境旅游手续,提供便利的通道,建立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对接东盟和亚太的经济发展新趋势。
⑷联动、优化旅游线路组合,打造湘粤赣"双色"旅游产业链、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2006年10月,湘粤赣三省的六县(市)在上犹县正式签署了一份三省六县(江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汝城县、桂东县)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定,确定将打破行政区域的禁锢,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合力打造赣、粤、湘边际绿色生态旅游大板块,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我们建议,下一步要实施“双色”组合战略,将绿色旅游的生态元素和红色革命圣地、摇篮旅游中的人文元素完美组合,打造跨边界的旅游组合及双色旅游连,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链,构建“泛珠”旅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⑴刘新荣.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7,(2);41-44.
⑵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⑶耿莉萍.论休闲消费的特征、发展趋势与企业商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
1、评价指标体系概要
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双模型,并创新3个文化指数构建了休闲文化竞争力模型⑴。该模型吸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竞争力模型的合理内核,将休闲经济划分为5个子系统:文化竞争力、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每个子系统选取4个关键指标,构成一个较为完整指标体系。运用这个模型分析比较了中部6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差异。
由于收集和调查数据的成本因素,我们在研究“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过程中,简化了指标体系,省略了企业抽样调查部分,仅选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12个指标,构建了“泛珠”休闲经济竞争力评估体系。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大体又划分为A、B、C三类。权重分配A类50,B类30,C类20,合计权重100。具体评价方法参见中州学刊2007,(2),第42页。
2、休闲经济竞争力测度结果
应用上述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对“泛珠”9省的休闲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计算。当然,计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反映出各省休闲经济实力的全面内容,但至少能有力说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联合实力。现阶段,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增加值占了可测量休闲经济总量的2/3以上,是休闲经济的重心。研究解决休闲经济的核心发展问题,休闲经济的其他方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2006年的数据为准,我们整理出一个无量纲矩阵(表3)。计算结果显示,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巨大的差异。休闲竞争力最强的广东省比最弱的海南省、江西省高出50分。其他6省的休闲竞争力均处于竞争力弱的状态,即第5档:22-35分范围。“泛珠”9省休闲竞争力排序结果:广东(67.79),四川(35.69),贵州(34.14),湖南(30.53),云南(27.79),广西(24.31),福建(23.78),江西(17.29),海南(16.09)。
3、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看,“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存在3个特征。
特征1,广东一枝独秀。广东的休闲经济发展水平与他的综合实力分不开。在休闲竞争力考察的12个指标中,广东有9个指标第一,只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合计占GDP的比重、国家4A级景点数、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等三个指标相对较弱。
特征2,存在3个梯度。第一梯度即65分以上的只有广东;第二梯度既22-35分范围的有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福建;第三梯度既22分以下的有江西、海南。海南的休闲经济竞争力在总量上最弱,但旅游和文化的单项优势并不弱,尤其在高星级酒店数量、文化和旅游占GDP的比重、城镇化水平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特征3,同一个省份在不同区域比较,休闲竞争力状态发生变化。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比,广东的休闲竞争力弱于江苏和浙江;与中部6省经济带对比,江西休闲竞争力指数28.1,处在第二梯度范围。
“泛珠”9省休闲经济竞争力巨大差异的3点主要原因:
一是富裕程度的差距导致的当地休闲消费能力差异。国际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⑵,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美国1/3的时间、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闲娱乐业⑶,他们的人均GDP达到7.6万美元(2006年),是中国人的37倍,“泛珠”人的30倍,香港人的3倍。2006年,广东、福建以外的“泛珠”7省人均GDP为¥9800元,折合1256美元,本地缺乏强烈的消费需求;而福建是2730美元,具有较强的需求,广东是3580美元,香港是25000美元,具有强烈的本地需求。
二是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的客源地优势不同。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理位置,具有休闲客源便利和优势。福建有台湾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15亿美元;广东有香港和澳门客源优势,2006年旅游创汇75亿美元,占全国339亿美元的22.1%。其他“泛珠”7省相加才24.5亿美元。
三是休闲文化差异导致的休闲消费理念的不同、休闲文化的差异。例如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带对外开放比内地早100多年,休闲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时尚、高贵”的内涵,人们较早地追求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高雅”的和多样化的休闲方式,这种现代休闲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泛珠”的多数省份与中部地区一样,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大众化休闲方式。在没有足够的高端客源情况下,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
二合作与发展
4、APEC环境下的休闲经济发展策略
在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扩大,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也值得高度重视。一方面,中国的环境超负荷付出必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近来迅速发展,这难免会对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形成冲击⑷。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最新报告认为,经济和商业权力正在转向一些新兴经济体,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的群体,而老牌工业化国家也不会容忍这样的“权力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因此抬头。事实上,发达国家利用企业自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软壁垒”打压新兴国家的趋势近年来明显增强,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泛珠”休闲经济发展策略必须是沿着有利于国家整体战略的方向健康前进。第一,“泛珠”的人均生产力还相当低,发展工业生产力似乎比休闲经济还重要。整体上“泛珠”的人均GDP1.7万元,农业特征仍然浓厚。工业生产力不达到一定高度,休闲产业发展就缺少依存的“根”。由此,休闲经济发展必须依托传统文化、生态文化,走简约舒适的休闲道路,避免法国式的、庸懒的“奢侈化”倾向。第二,休闲经济发展要服务于国家“环境战略”,走绿色休闲、健康休闲、文化休闲的环保道路,并以此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扭转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三,休闲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互动,以城市休闲需求推进农村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稳步增长农民收入,缓解和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5、CEPA背景下的休闲文化发展应对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达成《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或CEPA)。《安排》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对原产香港进口金额较大的273个税目的产品实行零关税。
目前,CEPA已进入第三阶段。内地与香港已商订1,369项产品的CEPA原产地规则,服务业已经向香港澳门实施23项开放措施,涵盖10多个范畴:包括管理咨询、旅游服务、会展服务、会计服务、视听服务、法律服务、分销服务、物流、广告、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
CEPA意味着所有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意味着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内地的扩展,意味着“泛珠”经济圈和大中华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同时,也意味着香港与内地在上千种产品项目和所有服务项目在内地的直接竞争。面对零关税和香港的低税赋,“泛珠”其他省区休闲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般性的休闲产品竞争压力明显加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善休闲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软环境条件,积极进行税务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旅游产业模式创新。以战略的眼光落实CEPA,以积极的姿态对接东盟,以文化的优势发展休闲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降低CEPA的不利面,发挥CEPA的有利面,促进休闲经济和休闲文化的快速发展。
6、竞争合作情景中的休闲旅游发展策略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胞增加到82.2%。CEPA加强了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尤其促进了双方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十一五”旅游外汇收入主流仍然会来自港澳台客源地,其次是东盟中的新加坡等华人经济体。因此,“泛珠”的旅游发展要研究海外华人和港澳台胞的观光旅游需求特点和需求变化,了解他们对休闲文化的诉求,建设富含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吸引力、入境率。在吸引客源的竞赛中,广东具有绝对的地缘优势和语言环境优势。2006年广东入境旅游人数2022万人次,是“泛珠”其它8省总和的2倍(见表4)。处于绝对劣势的省区,只有停止过度竞争,加强旅游合作,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联合开发新的客源,才能获得多赢的局面。
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泛珠”经济区旅游出现了4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旅游人数和收入比上起明显增加,尤其是贵州和四川两省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旅游目的地中农家乐的比例明显增加,农村发展旅游意识增强、接待能力有限;三是自驾游人数快速上升,自家车增加多,大多数旅游景点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四是旅游地消费价格合理,“泛珠”的多数省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然而,五一黄金周旅游越来越拥挤、旅游者越来越“疲惫”,旅游失去了休闲的意义,各省要尽早研究新的休闲时间分配模式,解决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时间上的严重失衡等问题。
“泛珠”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思维,联合而不是竞争地解决休闲竞争力普遍低下的重大问题。宏观上,始终坚持文化与旅游发展互动策略:在旅游发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发展要为旅游发展增强后劲,优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微观上,重点扶持核心文化企业集团的横向联合,培育“泛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操作上,改善当地消费行为导向,引导休闲文化个性创新,用文化价值链整合休闲产业链,培育休闲品牌营销竞争力⑸。
7、生态文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要求
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形势看,产业发展最需要努力经营的是生态剩余、生态健康、产业与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富有生态资本积累的民族将是21世纪国家竞争力中最大的赢家。21世纪的产业发展应当主修“生态文化资本”课程。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人的生存环境。生态剩余与人类繁衍、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健康繁衍需要绿色健康的环境,健康环境是一种综合的生态剩余。健康的环境剩余在减少,新生婴幼儿的畸形率在上升。湖南(2007)每百对双胞胎有2对是畸形的!2006年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四分之一的疾病与环境有关!五岁以下儿童的不幸发生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万因不安全的水而腹泻死亡;森林砍伐引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疟疾加剧,每年100万非洲幼儿死亡。科技发展让人类的食物剩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广义生态剩余的食物链被人类食物生产方式切断。水力发电打破了水体的生态平衡,矿产资源的野蛮开采引发矿区周边的离奇疾病。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未来的生产力。生态剩余与企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相关。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利于生态剩余,而且有助于改善环境。产业的能耗率(百万元产值的标准煤耗量)越高,对生态剩余越不利。从短期看,以牺牲环境的方式可以牟取高额利润,但产品的生态道德价值降低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从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机会。生态文化的发展客观要求产业战略生态化。
经营生态剩余就是经营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大处着眼,生态剩余是民族的整体利益;从实处着想,社区的整体利益就是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经营活动背离伦理道德,对社区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损害社区居民的健康福利,就会失去民心、失去社会支持,最终失去市场和生存机会。经营生态剩余实质上就是经营生态健康、社区环保、企业形象。在环保法律和居民觉醒的时代,以企业的名义做和谐自然的亲善大使,做建设美好家园的利益先锋,做生态伦理的道德楷模,是21世纪初消费市场最重要的品牌力和竞争力来源。
8、“泛珠”休闲经济合作构想
未来5至10年,东盟是将是“泛珠”最重要的客源地。对接东盟,“泛珠”应当在文化、旅游方面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沟通,并在文化与旅游的4个维度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⑴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搞活边缘经济,探索农村社会和谐新途径。“泛珠”各边界的旅游景点不仅很多,而且各具地质地貌特色。由于散在性,大都没有形成品牌竞争力,旅游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实力。应当积极借鉴华东旅游圈、以及黑龙江、内蒙古联手打造的“塞外”黄金旅游线路品牌的经验,扩大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初步形成的品牌效应,建立更多更好的跨边界旅游线。2007年5月,广之旅国际旅行社、广西旅游广西(梧州)中海集团联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开奇境,两广省界游”线路启动后,梧州接待的游客数量上升了20%,旅游联合营销线路产生了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模式,以旅游合作搞活边缘山区农村经济,探索农村和谐社会新途径。
⑵实施文化多样化联合创新,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文化艺术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是旅游体验的最高境界。各省旅游产业要从竞争走向合作,就必须创造文化的多样性,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差异体验。逐步形成集聚吸引力、竞争力的“泛珠文化圈”,提高“泛珠”旅游的休闲文化价值。
⑶搭建“泛珠”文化旅游网,构造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泛珠”区域内地质地貌多样、人文景观及其丰富多彩。建议修筑比邻省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和信息高速公路,将“泛珠”旅游精品连接成网,简化入境旅游手续,提供便利的通道,建立亚洲最具魅力的无障碍旅游休闲带,对接东盟和亚太的经济发展新趋势。
⑷联动、优化旅游线路组合,打造湘粤赣"双色"旅游产业链、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2006年10月,湘粤赣三省的六县(市)在上犹县正式签署了一份三省六县(江西上犹县、崇义县、大余县,广东南雄市,湖南汝城县、桂东县)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定,确定将打破行政区域的禁锢,共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合力打造赣、粤、湘边际绿色生态旅游大板块,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我们建议,下一步要实施“双色”组合战略,将绿色旅游的生态元素和红色革命圣地、摇篮旅游中的人文元素完美组合,打造跨边界的旅游组合及双色旅游连,云贵川民俗文化旅游链,构建“泛珠”旅游产业链和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⑴刘新荣.中部休闲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7,(2);41-44.
⑵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⑶耿莉萍.论休闲消费的特征、发展趋势与企业商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
⑷赵秋艳.2007年世界竞争力排名[R].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2007年5月14日.
⑸朱有志,欧阳煌,罗波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R].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376页
摘要: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处于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区的枢纽位置,距成都20分钟车程。都江堰市因“水”而兴、因“堰”而名、因“道”而盛,是一座山水幽秀、文化浩瀚、风情浓郁之城。城区景区依山傍水,岷江五条分支河流穿城而过,山、水、城、林、堰、桥、塔浑然一体。两千年古堰,八百里青城,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和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赋予独特的灵性和包容性,李冰治水精神深刻融入和积蕴为一种“上善若水”的城市灵魂。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源的美誉。
自然人文并重,保护开发共举
都江堰市从1999年申报世界遗产以来,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班子义不容辞承担起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严格执行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持之以恒地保护管理好这块人类瑰宝。都江堰市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和历史文化特色得以日益凸显,并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2000年,青城山一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作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市还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等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的“长寿之乡”。2007年2月,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摘取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桂冠。
传承历史文脉,加快科学发展
都江堰市在优越的先天资源禀赋和后天与时俱进积累的基础上,近年来在区域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思考,积极探索了一条自然人文和谐下的产业发展之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保护为先为重的发展理念,循序渐进地推进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集约环保型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承前启后推进了全市“四位一体”科学发展。200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地提出把青城山一都江堰打造成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战略目标,在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框架内,都江堰市充分依托和利用生态资源、道文化、水文化、养生文化等要素,以“中国式养生之源”为主题,以“全域成都”来考量和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以国际化的理念建设国际标准、国内领先、品位独特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国际视野规划,全域理念打造
着力推进风景名胜区建设精品化。以国际化视野,从全域角度,大力实施龙门山(都江堰段)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带动龙门山旅游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推进道教文化博物馆、“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等项目建设,巩固青城山一都江堰AAAAA级景区创建成果。着力推进旅游设施国际化。以满足国际游客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接待设施和旅游交通体系,加快高品质五星级酒店建设,打造高档酒店集群,延伸旅游产业链。着力推进服务产业现代化。加快城市中心游憩区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高水准举办都江堰放水节、道教文化节、都江堰夜啤酒节、国际熊猫节等特色节会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培育时尚化、多元化、特色化现代服务业态。着力推进综合环境国际化。建立健全旅游执法管理体系和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和服务质量监管,确保旅游综合环境安全有序。着力推进人才服务国际化。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和建设一支与旅游国际化相适应的一流的旅游行业管理队伍、旅游经营者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努力以人本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各类游客需求。着力推进宣传营销国际化。通过细分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实施和调整旅游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营销措施,努力提高境外旅游营销的有效性,扩大我市境外客源市场,提升我市旅游在境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