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11:44: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件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如果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准备或由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准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明.
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掌握,教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安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 ,求矩形的周长.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
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
师:观察右图,菱形 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如果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
生: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 于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 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随堂练习
“捉住”灰尘
1. 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
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
3. 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1. 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
2. 双面胶、装饰用马赛克彩砖(或1cm×1cm小木片)、 记号笔、 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
2. 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
3. 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
二、“捉”灰尘实验
1. 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 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
2. 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
3. 说明实验方法
(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
(2)将双面胶贴在马赛克上。
(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马赛克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
(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马赛克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
(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61页的表格中。
4. 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
(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
(3)将马赛克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
(4)回收马赛克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
5. 汇报小结:
(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XX地方的灰尘多,YY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XX地方的数量多,YY地方的数量少。
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
(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
三、讨论灰尘的来源及成因
1. 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
2. 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
3. 分别观察3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延伸拓展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日月星辰活动的课件)
2.地球仪,大头针,电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
2.问:学生看到什么?有什么问题?
3.收集归纳学生形成的问题。
二、推测假设
1.为什么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白天和夜晚会不断交替呢?
2.学生根据已月的知识作出假设。
3.师收集学生的假设。
三、模拟实验
1.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明白其作用。
2.学生做模拟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四、进一步推测
1.在同学们猜测中你认为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哪种可能性最大。
2.学生推测,交流。
五、阅读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六、交流汇报
七、课外延伸
1、过程与方法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温度的概念;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建立温度的概念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
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
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七、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
3、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
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
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
5、小结发现:
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 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 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a) 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b) 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c)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1、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 、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字。
【教学难点】
能体会父亲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男孩救鱼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树林与鸟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你们喜欢树林和小鸟吗?能把你了解的有关树林和鸟的资料,说给小伙伴们听听吗?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2、读准生字词:
⑴ 指名读字。
⑵ 读词语。
⑶ 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画出父亲的话,用“~~~~~”画出我说的话。
2、练读人物对话:
⑴ 学生自主朗读。
⑵ 听老师示范朗读。
⑶ 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内容。
3、体会感情:
⑴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⑵ 学生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4、通读全文,读中感悟: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
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
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1、两种花的比较观察
_______花和_______花的比较观察记录
(形状、数量、颜色、气味等)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对花蕊的观察
单性花 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只有雄蕊的花 只有雌蕊的花
填一填
1、构造齐全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_______,如油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_______,如南瓜花。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它们都是______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______花。
辨一辨
( )1、兰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2、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构造等各不相同。
( )3、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4、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
选一选
1、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3、世界上()颜色的花最少。
A红 B白 C黑 D黄
你知道吗?
最大的花和最小的花
教学目标:
1.了解word2003是什么,学会启动word2003。
2.认识并了解word2003窗口的组成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学会保存word2003文档和退出word2003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word2003窗口的组成,学会保存文档,理解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word2003窗口的组成,理解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教学准备: word2003文档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对比导入:
1、出示对比文档:出示文档1(只含有文字的)和文档2(图文混排) 问:“同学们,如果要你在电脑上输入这两个文档,你会打开什么软件进行输入呢?”
生思考并回答:文档1可以用记事本或者写字板来输入,文档2不行。
2、揭示课题:
师:对于纯文字的文档,我们可以用记事本输入,但像文档2这样图文混排的文档不能用记事本来输入。那么到底什么软件才能让我们输入这样的文档呢?这个学期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功能更强大,更适合我们日常需要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Word2003——教师节祝福语。
二、学习新知
(一)启动word2003
1、师先演示(开始菜单方法)如何打开,后学生尝试打开
2、生尝试其他的启动方法,例如桌面快捷方式,请个别学生示范。
3、讨论:哪种方法比较好?请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启动word2003。
(二)认识word2003窗口组成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打开Word,word窗口它都由哪些部分组成。下面我来做个比赛,看看那个小组记忆力最棒。
1、出示比赛规则:老师播放课件,请大家用你聪明的大脑记一记,将记忆的结果写在小组学习单上,时间是两分钟。
2、课件播放,生边观看边记录,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
4、师全班总结补充,梳理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输入祝福语
我们已经认识了word2003,和“记事本”、“写字板”软件一样,在文字编辑区有一个闪动的“︱”光标,它能帮助我们确认文字的输入位置。
下面我们就用来写下我们的教师节祝福语吧。
(四)保存祝福语:
师:祝福语写好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保存下来,留个纪念。那么是如何保存word2003文档的呢?请大家试试看吧,先做好的同学可以与小组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
1、生先尝试保存,后请个别汇报示范。
a、保存: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文件”选项,就可以弹出“保存文件”对话框。
b、关闭时跳出保存提示
c、另存为
2、小组讨论: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
(五)退出文档
生尝试寻找退出文档的方法,后全班小结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因为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些漂亮的word文档作品(播放课件)。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如果大家喜欢word,课后可以多多去研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文字处理小能手!
板书:
启动word:
1、开始菜单启动;
2、桌面快捷方式打开
保存word:
1、文件菜单中的保存;
2、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退出word:
1、右上角的关闭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