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单位档案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3 09:5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单位档案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单位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摘要: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建设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依靠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管理建设工程档案已经成为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的最主要途径和最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但在网络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勾画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建设的架构,并列出建设单位档案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所需措施。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参考文献:

第2篇

1.管理意识淡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缺乏完整性

外事档案是事业单位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各项活动的详实记录,是珍贵的信息资源,应该尽可能地保证其完整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外事活动的最终结果上,而对于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造成外事档案材料收集出现不完整的现象。事业单位对外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外事档案的作用。同时,事业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态度也决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高度。若工作人员在外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延后更新档案内容,不能做好外事档案工作,必将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2.不重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

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配置较好的档案硬件设施,也忽视对外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定期系统的培训,缺乏理论知识,管理水平欠缺,难以保持较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事业单位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档案管理日趋落后,缺少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阻碍了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外事档案的检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的效率明显高于手工检索,但是事业单位对硬件设施投入资金不够,使得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在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工作,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改革未能同步进行

外事档案既是外事活动的历史记录,更属于信息资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单位的各项体制、机制、机构都出现了一定的变革。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由于薄弱的档案管理意识,单位只对最为直接的经济效益给予关注,对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进行重点落实,往往忽视文件收集、归档及利用工作,随着变革中的人员流动,一些技术资料及文件资料流失的现象也会发生。

4.外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外事档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外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服务意识淡薄,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鉴别目的都是为了外事档案利用。外事档案内容包括所有外事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数据、材料及信息资源,应用应该极其广泛。可现阶段的外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轻利用的现象,外事档案管理只是处于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保管的简单模式上,工作上是“你调我查”,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就算是利用外事档案,也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利用,只有当需要的时候,才找上门利用档案,外事档案利用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降低了外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加强外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高外事档案管理意识,健全外事档案管理

制度(1)选准、用好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将那些细心勤快、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选配到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岗位上来,鼓励他们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在岗位调整时,要考虑到保持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稳定的重要性,确保该队伍的专业性。(2)与单位外事工作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制度。外事档案来源比较复杂,种类也不少,要根据外事工作的特点,结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外事档案管理办法及归档范围》,并严格执行,让外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这是外事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所在。(3)强化外事档案业务培训。要积极选派外事档案管理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自学外事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提高外事档案管理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4)强化外事档案保密制度。外事档案有它的特殊性,保密性比其他类档案要求更高,因此在执行一般档案的保密制度时还必须对外事档案的保密制度进行强化。对密级的外事档案要进行单独保管,明确开放利用范围,严格把关查阅审批,使保密工作万无一失。

2.制定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确保材料收集完整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项外事活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外事档案材料收集程序,并严格监督其执行过程。比如要举办一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邀请大批各国学术专家,那么外事档案文件材料的收集就可以先进行会议现场的视频录像,以记录整个会场的真实原貌,此外收集会议现场发放的各项文稿、图表等有关资料,最后对参与会议的各国专家进行专访,以建立完整的外事档案资料体系。

3.重视声像档案的收集

外事档案材料中占重要部分的是声像档案,主要包括照片、录音及录像等。外事声像档案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在进行收集管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合理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并落实责任。将声像档案需具备的六要素制成表格,让摄录像人员完成时进行填写,避免声像档案残缺不全。对现行的报销制度进行修改,使归档管理能够前置,即摄录像工作人员在进行照片冲洗后要向档案部门登记归档,合格后才能够报销,杜绝收集上出现的遗漏。二是为有外事活动的部门配备必要的数码摄录像设备和储存设备,以保证外事声像档案的质量。

4.创造性地开展外事档案管理工作

日益活跃的外事工作对外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外事档案管理时,一方面应当认真、切实做好原有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创新能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对于相关的档案材料,应当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以提高档案的时效性以及档案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深化延伸服务,创新服务形式,促进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对于外事档案来说,与普通档案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具备自己的个性特征。外事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会形成如外事文件、计划安排、总结汇报、会议纪要、合作协议、来往信件、照片录像及纪念品等材料。对于这些档案材料,应当定期对其进行有效的整理,并装订成册,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与保管。5.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外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属于信息资源的处理,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给外事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迅速地将一个单位收集的有关档案文件材料传递到另一个单位,也可以迅速地从海量的档案中找到所需的资料。可见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打造信息时代的外事档案管理平台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第3篇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其档案是事业单位所有信息的汇聚地,必须在一定的标准与原则下进行管理:

(1)规范、灵活相统一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应该规范、灵活,在遵循相关规定下根据单位自身的特点对档案档案进行灵活管理,以此保证档案管理方法的实用性;

(2)职责、权益兼顾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中,相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权益都有明确的范围确定,当出现档案管理的纰漏问题,能公平处理和责任到人;

(3)制定、执行并重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保证合理、科学和系统,并确保其执行效率,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4)静态、动态相结合原则,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要在保持其科学稳定的同时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在时展的大背景下创新档案管理体制与方法,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毋庸置疑,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教育与培训,能强化其档案管理技巧,有利于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通过对现代网络档案管理工具的使用,能够获得更为精准的档案资料的详细数据,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水平,进而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最后,通过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具及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优化,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不断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体制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完善,是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

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对国家相关法律学习和贯彻不够,使得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造成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管理混乱的局面。从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来看,其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机制、工作流程及标准,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但却在执行落实方面有待欠缺,缺少专人负责,单位领导也未真正督促落实,使得档案整理不规范、组卷不符要求、分散的民生档案移交受阻以及擅自销毁应归档文件资料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仅违背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原则,还造成了有效资源的巨大浪费。

2.档案管理方式陈旧,缺乏创新

通常情况下,要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必须在档案管理方式方面下功夫。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事业单位日常档案信息处理日渐繁琐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方式却仍停留在陈旧单一的程度上。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传统的档案处理流程也无法对重要的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整理、装订和归档,同时由于缺乏对现代档案管理设备的利用,缺乏对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也使得档案管理效率低下,大量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被破坏和丢失。

3.档案管理设施落后,档案资源开发

利用不够科技及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领域,但是由于我国较多的事业单位未充分的重视档案工作,因而没有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合理的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室条件较差,设备配置不齐全,软硬件设施更新不及时,一些现代化的光盘和电子档案处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仅对相关档案信息实现了计算机保存,并未实现信息化的处理,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料的无形损失。正由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设施的落后,也造成了单位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的局面。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些事业单位并未重视起来,仅将档案管理停留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及保管的工作上,对于后期档案资源的利用力度不够,一些能为单位带来有效参考价值及系统服务的档案资源并未在合适的条件下发挥出作用,使得档案管理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中。

4.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不高

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影响。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现状,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并非专职管理人员,其身兼多职,对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应付,缺乏专业的业务素质也工作责任心,在频繁的工作变动中,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稳定性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事业单位中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本身缺乏专业的业务素质,加之单位未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培训,使得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并不十分了解档案工作的具体程序,对于档案文件的整理、分类及划分保管等问题出现错误,档案的立卷、归卷及移交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进而使得单位档案管理质量低下。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

1.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能力

一项完善的管理制度通常都是保证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合于事业单发展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显得极为迫切。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确定好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方向及内容,重点对单位档案管理的机构设置及岗位设置进行制度规定,对制度中的内容进行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其次,要坚持制度约束的地位平等性,在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其制度既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约束,也要对单位领导进行约束,以此保证档案管理的独立性与规范性。最后,要在档案管理制度中确保奖惩分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高度负责的职工进行奖励,对于为了自身利益而恶意篡改档案信息的非法人员进行惩罚,以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发展的事业单位要想充分发挥出档案信息的作用,就应该采用科学的现代信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为此,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引进适合自身发展与需要的现代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并在确保单位内档案信息传递准确且及时的条件下,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文字类、图片类资料等档案信息的纸质化与数据格式并存,以此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完整。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创新档案管理技术,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有用的档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3.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在我国各领域中,档案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事业单位档案同样也不例外。因为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使得档案利用率低,相反,又因为档案利用率较低,而又因影响到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起档案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创新,而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增强网站的信息检索功能,并模仿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方式,提高档案服务手段。除此之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高效的在线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功能,以此促进档案利用率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4.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强化业务能力

随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趋势的增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亟待强化。为了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笔者认为应该创新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结合单位自身档案管理实施的现状,建立以网络培训为主、实体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通过对管理人员方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引导其进行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各种档案管理理论与是实践知识学习,不断强化其自身专业技能,以推动档案管理人员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总结

第4篇

(一)电子档案管理减轻了电子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被人们广泛应用。而档案工作人员对电子档案的充分运用,不仅改变了自身对文字信息的管理与记录,还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枯燥乏味的工作量。同时也方便了大众对信息的搜索。

(二)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对文件的修改在记录某些重要信息内容时,难免出现错误,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重要文献需要更新,对档案进行修改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如要其进行修改,电子档案对于传统的文字档案而言,是极其方便的,只需利用键盘对文献进行调整并进行保存,就可以了。

(三)电子档案管理有利于文档的保密在传统的书面档案中,档案者的信息是在一起的,如果需要对其中某一信息进行查找,其他信息便也会一览无遗。而在电子档案中,这些信息是分开的,为单份文件提供利用。只需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搜索便可得到相应数据,而其他内容是无法被获得的。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加以改进。

(一)电子档案安全问题电子档案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过计算机等机器设备来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收集、输入、总结、归纳等过程,虽然电子档案比纸质档案易于保存,使用方便,但是电子档案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电子档案在运行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病毒的入侵,使其内部信息被迫修改、损毁,甚至导致信息被泄露,给事业单位的人员隐私造成威胁。

(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素质电子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是相对隐秘重要的,所以,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还需要具备超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熟练地对计算机进行操纵。而在现实生活中,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大量的工作当中,充满枯燥,因此,他们并不能对电子档案进行长期的稳定管理工作。

(三)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电子档案的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编辑记录时,由于粗心或是读写技术不稳定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文档内容的丢失或变异,使其与原始文件内容出现分歧,以至于导致电子档案缺乏原始性和真实性。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保证电子档案在利用中的安全首先,需们要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保密工作培训,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防止信息的外流。其次,要对保存档案的计算机进行定期杀毒,设置访问权限,并开启系统监控功能。

(二)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要求十分严格的工作,所以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操作。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琐,需要实践经验较强的工作人员,所以事业单位必须控制好人员的流动,以保持电子档案的稳定性、长期性。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电子技术,并能够将其用之于实践当中。

(三)强化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管理在计算机的软件管理上,要积极寻找电子档案存储的新途径,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刻录设备,而档案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电子文件或文件数据进行录入储存。在硬件管理上,管理人员要不断改善电子文件和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环境,加大杀毒频率,并注重防磁设施的完善和维护,以确保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四、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情况,包括人员的政治面貌、个人履历、言行品德等资料,这些个人资料可以为事业单位的人事调动提供参考,对事业单位的人员任用和配置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应该要加快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步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完善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展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价值,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准,包括多元化的管理内容,以此来履行社会的基本职能,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其次完善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工作的深化,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加合理的进行人事考核和职称评定,科学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效率和行政效率。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几点问题

2.1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未能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简单地进行收集、记录、更新等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多的流于表面化,淡化了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缺乏专职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和发生失真,因此不能从基础上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动,不能很好地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的步伐。

2.2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是影响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步伐的关键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薄弱,部分制度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其次是有的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许多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更新、整理等工作不够健全和规范,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出现不能及时调整的现象;再次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因此导致许多人事档案管理者工作出现懈怠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许多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缺失。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如纸质记录个人的人事档案,手动进行人事档案的保存、归档、查询等工作,不能很好地结合计算机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纸质的记录方式不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存和查阅等,一旦进行人员重新进行调整,人事档案的归档更新工作非常繁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4许多事业单位缺乏管理水平高、专业素养高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缺失严重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在经过机构重组、人员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后,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便上岗,因此对一些必要的、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够熟悉,容易出现工作失误。此外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在事业单位中也时有发生,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重,精力无法集中,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完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针对性措施

3.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是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事业单位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身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并起到带头动员和监督督促的作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要互相监督,及时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要定期向领导者汇报工作情况,以便领导了解工作实况,制定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决策。

3.2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和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人事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如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办法、人事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监督和奖惩制度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权责分明,不断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3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必要,这样可以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要灵活的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而对人事资料进行科学的、自动的汇总、整理、更新等,节约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3.4构建高水平高素养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因此事业单位要任用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水平高素养的管理队伍。此外管理人员要注意材料的更新和收录,保证材料的实时性、有效性、权威性。

第7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建设的原则

(一)规范与灵活相统一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以达到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规模,工作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管理制度与制度规范没有统一要求。各个事业行政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相关部门的特点进行不断的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全面、完善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权益与职责兼容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定时,要分工明确且规定工作范围及权限。如事业行政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可根据目标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相关指导等。另一方面,如果忽略工作人员相关权益就会极大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在明确相关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职责与权益,做到两者兼顾。

(三)制定与执行相互并重原则。按照有关部门自身特点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尤为重要。例如,在检验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需求,是否能够高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最关键的就是考察制度执行情况。因此,在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管理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规范化。

(四)动静结合原则。现如今,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事业行政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现行档案管理制度,使我国各项事业逐步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行政化事业也逐步走上国际化道路。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

(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有些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力度不足,存在认识缺陷,使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造成了工作混乱状态。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相对薄弱。目前,相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不够完善、监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组卷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工作混乱状况。例如,有些单位没有开展档案建立工作或着没有按照法律程序就擅自销毁应该分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三)设备落后。由于单位对相关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使许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设备落后、办公条件较差、档案管理现代化落实不到位。例如,个别单位存在档案室和库房简陋,办公条件差,未实现档案室、接待室和办公室的三分开,很多单位的档案保护设备配置严重缺乏等问题。

(四)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够。很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使人员变动频繁,难以形成真正的专业能手。例如,有些档案管理部门,搞月月培训,而相关档案人员却一直是新手,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缺乏固定人员进行管理。

(五)档案资源利用不完善。由于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过于注重,忽略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宝贵资源,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之路与相关方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第二,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要求相关制度简明扼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简单实用,才能更好的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第三,要求制度约束时具有地位的平等性,建立的相关制度,要能约束各个层次的成员即包括职工、领导等,同时作为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和制定者的职工和领导,坚持制度约束的平等性是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第四,奖罚分明,档案部门是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在规章制度执行时,要保障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合法性、严肃性,切实做到有过必纠、有功必奖、奖罚分明。

(二)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相关领导应加强检查与指导,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及质量评价标准,推动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首要目的是合理开发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延长档案使用寿命,为了满足新时代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档案管理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相关事业单位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保证档案管理的时效性;第二,相关管理部门利用扫描仪、计算机等新型设备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精确保存,进行相关技术处理,使相关资料转化为数据资料,从而切实保证档案的备份;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提供持续高效的档案管理服务,以达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又方便了广大民众的需求。

(四)强化相关单位档案保密工作。第一,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库房选址建造有关规定,进行库房门窗加固防治被盗;第二,指定相关人员负责看管库房,禁止无关人员进人;第三,培养库房管理人员时,强化对保密文档和保管文档的正确区分。

第9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79-01

一、引言

当前,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与管理活动也进入了信息化建设时期。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然成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成了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启发意义。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具体而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不够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在实际工作中疏于管理和指导档案管理的现象。人员缺乏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对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真正有价值的档案也不够重视,开发利用度不高,这些现状都导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不少事业单位是聘请软件公司来从事本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这些软件公司不熟悉事业单位的特点、管理特色和业务流程,所以他们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同一种模式来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这样的现状就导致软件公司所设计的信息化系统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使用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有碍于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三)档案管理人员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们都知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系统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本单位生产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这对事业单位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以兼居多,他们的档案知识不够全面,对计算机技能也不甚了解,这样的情况使得他们远远跟不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如何推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事业单位领导层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发展首先靠领导,所以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首先就要从意识上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这项建设,为信息化建设保障物质基础。其次,要树立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理念。虽然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比较大的投入,从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到复印机以及网络系统等设备都需要一一配备,但其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事业单位领导要放远眼光,积极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各类档案信息化设备的添置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事业单位的档案装备要齐全,不同载体、不同门类的档案都要科学、有序的摆放。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有条件的单位要对各种类型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录入和管理,尽快实现档案的电子化查询,提高利用效率。

(三)完善电子档案的有序管理

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必须引起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所以,事业单位要制定有关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要求所有员工严格遵循,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还要保存相应的纸质文件。双管齐下,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总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一方面,要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调整心态,与时俱进,并使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得到最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以满足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华春.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财富,2010(18) .

[2]韩淑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10(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