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09:57: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图像分析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引言
工程图纸扫描图象的识别与理解是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在机械、电子、建筑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样中有两部分信息,一是图形,由几何图素组成,用来表达产品形体;二是文字,用来定义产品尺寸及描述其它信息,有的附于图形,如尺寸数字等,也有独立存在的,如技术要求等。文字是图样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工程图纸扫描图象的字符提取与识别是一个重要问题,对进一步的尺寸理解、图像理解等高层次理解都有较大作用。工程图样中的文字包括多种字符,如汉字、数字、字母及符号等。字符情况较为复杂,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字符多为手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同于印刷体;具有多种方向,不仅有水平书写,而且有的垂直放置,还有其它各种角度的斜向;有直体与斜体;有时字符与字符及图形粘连,增加了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的难度;位置分散,大小不一。上述情况在字符的分割及识别时都必须考虑。所以,工程图样字符提取及识别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鉴于工程图样字符的特点,其处理方法与光栅文档具有很大差别,一般的处理过程是:先标识连通体,从中选出字符域,再根据字符域邻近和共线来生成字符串域,并判断方向,然后分割字符域,最后进行字符识别及校正。经过多年研究,工程图样字符的分割及识别算法已有多种:一是基于连通体[1];二是基于轮廓跟踪[2],利用同步边缘特性检测进行轮廓跟踪,分离字符轮廓,采用邻域搜索来生成字符串,最后通过分类树进行字符识别,并根据专业知识作校正;三是行程编码匹配法[3],采用图分割集方法来分割与字符及图形粘连的字符。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义域邻接图的图文分割方法,在二值图象水平黑游程编码基础上,以相关游程线宽和拓扑的一致为约束生成条形域,对其中多义域作分裂获得单义域:线段域和圆弧域,并建立其邻接图。字符笔划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单义域。字符笔划的长度较小,线宽一致。根据这些特点,从单义域中筛选字符笔划域,进行初步图文分离。字符笔划多是邻接的,以字符笔划域为起点,通过遍历邻接图搜索邻接的字符笔划域,来提取字符域。字符结构与图元差别较大,根据字符域特性实现字符进一步筛选。采用字符域外接矩形来标识字符的大小和位置。根据字符域外接矩形相交来判定字符邻近,再加上字符共线为判据来生成字符串域。图样中字符串多是附于图形的,单义域可以很容易获取方向,即可得图形方向。利用共串字符外接矩形中心及所附图形对字符进行定向。然后将非水平字符域旋转至水平,并重新进行水平黑游程编码,以单义域邻接图来表达字符的结构特征,为后续识别作准备。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2图象的单义域邻接图描述
在工程图形中,既有图元又有字符。图元有多种,如线段、圆弧、圆、箭头等,而且图元多为相交。不同图元需要用一种结构来统一描述,然后通过分析其几何与拓扑特征确定类型来进行矢量化。交点信息对提取同一图元及不同图元之间拓扑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字符是由笔划组成的,在提取笔划的基础上进行识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笔划的提取难度较大。现有对图样字符的识别多是处理数字和字母,较少涉及汉字,而我国图纸均有大量汉字信息,还有数字及字母等。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模型,既能表达几何数据,还可以描述拓扑关系,便于各种特征提取。
现有图文分离算法多是以象素为单元,进行连通体生成。而连通体对后续识别贡献较小,尤其是对图元的识别。这就要求采用一种模型能够统一描述图形和文字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基于单义域邻接图的描述模型,可以统一描述图元和文字,不但能提取图元,还为字符识别的笔划特征提取提供启发。下面给出单义域邻接图的建立方法。
对图象作水平黑游程编码,这时对图象的分析单元由象素变为游程,游程连通性反映了图形拓扑关系。如图1.b所示。通过分析游程的拓扑关系,可以获取具有转折意义的游程[4]。这些关键游程为图元分割提供线索。相关游程基于宽度和拓扑一致性可以聚合为一个集合,来表达某一几何与拓扑意义,称之为条形域。条形域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宏观性[5]。但是,有的条形域具有多义性,即由线段域和圆弧域组成,对多义域需作分裂得单义域。这时,图象的表达单元变为单义域,如图1.c所示。而单义域首末游程的拓扑则表达了单义域的拓扑关系。单义域邻接图可以完整地表达图象中图元与字符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如图2所示。
3字符提取
图文分离算法已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连通域。多数字符是一个连通域,数字、字母及汉字多是连通的,或是由几个连通域构成的,而且字符域具有许多与几何图元域不同的特征。在实际中多以象素八邻域来进行字符提取,且辅以多种字符属性判断,确认是字符域而不是图形域,并生成其最小外接矩形,用以标识字符域的大小与位置。上述算法主要是分析连通域的特征来确定字符,在生成连通体时,对于图文粘连情况,势必形成一体,需要后续分割或造成图文误分。这主要是因为在形成连通体时只是基于象素。如果能够在确定笔划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则毫无疑问会提高分割及提取效果。
根据制图规则,图样中的汉字、数字、字母的字体均有规定,在一定扫描率下,可以确定字符的范围阈值,从而确定字符笔划的长度,而字符笔划线宽又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单义域中选取字符笔划域。邻接的字符笔划域为一个字符,或是一个字符的部分笔划。字符提取是以字符笔划域为基础的,遍历邻接图搜索邻接的字符笔划域来完成。下面给出具体算法:
(1)取出未访问字符笔划域,设为当前域,新建字符域及其外接矩形,将当前域插入字符域。
(2)如果当前域无邻接的可访问域,则转到(4),否则,取当前域邻接的未访问字符笔划域,设为当前域,插入字符域,字符域外接矩形生长。
(3)返回(2)。
(4)得一字符。
字符结构与图元差别较大,根据字符域特性[1]实现字符进一步筛选。图3.a给出图1.a的字符提取结果,采用外接矩形标识。
4字符串生成
工程图纸中字符多以串的形式存在,组成字符串来表达语义。分析字符的字符串归属能够为字符识别提供方向及上下文等信息。由于图样字符的多向性,字符的方向确定也需从字符串中获取。对于小象素群究竟是小数点还是噪声,只有置身于字符串的上下文中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字符串的组合是继字符提取之后的必然要求。
字符串成组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Hough变换进行共线检测[6];另一种是相邻检测,即字符串的生成就是将邻近字符组合在一起。第二种方法有多种作法:一种是以字符外接矩形的中心距为判据的,与某一阈值作比较,若小于阈值则将其归为同一字符串。一般先进行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字符串搜索,再进行斜方向,以字符外接矩形的中心距为判定值,对不同方向采用不同阈值[2]。另一种是以字符外接矩形的角点距为判据的,与某一阈值作比较,若小于阈值则将其归为同一字符串[7]。阈值与方向的关系较大,有时需要同时处理多种情况。
上述方法即使对同一字体由于方向不同(水平、垂直、斜向)需采取不同阈值,对方向较为敏感。本文采用一种矩形求交方法来进行字符邻近判断,可以较好地解决字符邻近判断问题,无需预先设定方向。
4.1字符组合
在图样中,不同大小文字之间的行列间距是不同的,文字列间距与其大小具有一定对应关系。本文根据字符域外接矩形自适应求得字间距,通过膨胀字符外接矩形,即字符外接矩形按字列间距扩大生成膨胀矩形,对膨胀矩形进行求交运算来判定两个字符是否邻近。同一字符串的字符不但是邻近的,而且还应共线(第三个字符起)。下面给出字符组合步骤:
(1)取出未访问字符域i,设为当前域,新建字符串域,将当前域插入字符串域。
(2)如果当前域无邻近且共线的可访问域,则转到(4),否则,取当前域邻近且共线的未访问字符域,设为当前域,并插入字符串域。
(3)返回(2)。
(4)得一字符串。
图3.b可以看出,矩形求交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字符组合问题,在字符串的生长中无需预设方向。
4.2字符串定向及旋转
工程图样中字符是多向的,其定向问题直接影响识别精度。字符串的方向为其书写的基线方向。多数方法以字符中心连线来确定方向,但,如果字符较少,则误差较大。在工程图纸中,多数字符串附于图形,尤其是线段,而其基线方向与其所附线段的方向一致,如机械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由于采用单义域邻接图来描述图象中图形和文字,从单义域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图形的方向信息。对于附于图形的字符串定向,可以采用比较字符串中心线与所附线段来确定字符串的基线方向。如果字符串邻近的某一单义域(线段域)的方向与字符串中字符域中心连线方向一致,则采用线段域方向作为字符串方向。而独立字符串的定向问题可采用文献[1]方法。
对于水平字符串,可以直接取出每个字符进行识别。而对其它方向的字符串,需先对每个字符根据其方向旋转至水平然后进行识别。图3.b给出字符串标识。图3.c给出旋转后结果。
5字符单义域表示
我国图纸多是中西文混合,字符识别的特征提取必须考虑汉字特点,笔划特征明显。字符识别的特征提取方法很多,如果能够提取笔划,则必定会大大提高识别效果[8]。采用单义域邻接图可以较好地提取、表达字符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图4给出字符单义域表示实例。
6结束语
本文采用单义域邻接图来表达图象信息,在确定笔划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整体性很强。本研究算法已被应用于我们开发的工程图纸扫描图象识别与理解系统之中,字符提取效果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各种复杂情况,以提高字符及其笔划特征提取精度,尤其是研究各种结构汉字,进行以笔划为基础的中西文识别。
参考文献
[1]邹荣金,蔡士杰,张福炎等.字符粘连及字线相交的分割与识别方法.软件学报,1999,10(3):241-247
[2]胡友兰,黄树槐,常明.工程图中字符分离和标注字符串生成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3):30-33
[3]陈勇,朱林,常明.工程图中粘连字符的提取与分割.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24(4):23-26
[4]S.DiZenzo,L.Cinque,andS.Levialdi.Run-BasedAlgorithmsforBinaryImageAnalysisandProcessing.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1996,18(1):83-89
[5]王金鹤.基于条形域结构的扫描图样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9.6
[6]江早,刘积仁,刘晋军.工程图纸图象图文自动分割工具SegChar.软件学报,1999,10(6):589-594
[7]李伟青,彭群生.一种新的字符提取和组合算法.工程图学学报,1997,No.2-3:38-45
[8]L.Y.TsengandC.T.Chuang.AnefficientKnowledge-BasedStrokeExtractionMethodforMulti-FontChineseCharacters.PatternRecognition,1992,25(12):1445-1458
AnAlgorithmofExtractingCharactersfromScannedImageofEngineeringDrawingsUsingPrimitiveRegionAdjacencyGraph
关键词:1394高速串行总线1394-PCI转接卡设备驱动程序
当今的计算机设备都在追求高速性和高通用性,尤其在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和传输时,数据的大指、高速、实时性对计算机与外设的接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新型总线接口有两种:USB和1394接口。它们都支持即插即用,具有易扩展、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但在任何USB系统中,只能有一个主机,最多可接127个外设,在全速模式下的传输纺为500kbps~10Mbps。而相比之下1394显得更胜一筹。它支持点到点的传输,消除了主机处理器/内存瓶颈,具有可升级性,支持400Mbps、200Mbps和100Mbps传输率,单一总线支持63个节点,由于1394总线的高速性和独立于主机的操作能力,使它成为高多媒体设备接口的首选。
11394技术
IEEE1394起源于苹果公司,又名FireWire,是为家用电器研制的一种高速串行总线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宽带设备的传输问题。1995年12月,IEEE1394-1994高速总线标准正式被IEEE标准委员会批准。
1.11394的主要特点
a.支持点对点传输。串行总线设备能自主执行事务,而不需要主机CPU的干预。
b.可扩展总线。可以将新的串行设备连接入总线节点提供的端口从而扩展串行总线。
d.热插拔。不需要系统断电就可以动态地加入或删除设备。
e.即插即用。每次加入或删除设备时,总线节点会自动配置,并且配置时不需要主机系统的干预。
f.巨大的映射至内存的地址空间。每个节点拥有256T字节的地址空间,每条总线上有16P字节地址空间。
1.21394原理
1394原理主要定义了以下几点:
a.1394总线的拓扑结构。1394串行总线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环境:底板环境和电缆环境。不同环境间总线的连接需要总线桥。电缆环境下的物理拓扑结构是无环网络结构,由电缆连接各节点间的端口,呈分支扩展,形成树状或状的网络拓扑。底板环境中物理拓扑是多点接入(multidrop)的总线,总线上分布着多个连接器,允许节点直接插入,通过仲裁使各节点享用总线。
b.1394的物理接口。1394设备通过标准的六芯线缆来传输信号,如图1所示。其TPA/TPA*和TPB/TPB*为一对差分模式的信号线。VP、VG提供8~40V的电源,可以通过它们给其它的节点供电。
c.1394总线协议。在1394传输中,支持等时传输和异步传输事务,并将每次传输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事和,有效地利用总线带宽。异步事务需要数据确认,总线协议要复杂些,它包括三种基本事务类型:读取、写入和锁定。每个事务由请求子事务和响应子事务组成。由于等时应用程序的性质,相关的总线事务十分简单,等时事务每隔125μs向目标节点发送数据并且需要任何回热。1394总线一共定义了12种事务类型的包格式,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数据差错控制,有相应硬件和软件处理各类传输事务。
d.1394电源管理。电源管理涉及到单独节点或节点中元件的电源状态控制。1394定义了4种电源状态以及相应的CSR寄存器和ROM配置项,支持挂起/恢复机制,使节点在软件控制下处于低功耗。
2系统硬件设计
2.1图像传输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冗余备份的双路1394高速总线将数据传送给大容量存储器、数据加密器和信道编码器,如图2所示。
由于本地系统中普通采用PCI接口,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硬件资源,缩短开发周期,研制了1394-PCI的转接卡,来实现基于1394高速图像传输系统。该转接卡主要通过物理层和链路层控制芯片组实现,其中链路层控制芯片采用TI公司的TSB12LV23,支持开放主机控制器接口(OHCI)的PCI接口芯片。
2.2TSB12LV23/TSBAB03芯片组
TSB12LV23提供主机接口和物理层接口,实现CRC校验以及同步服务。在芯片中集成了中断寄存器、传送/接收FIFO和DMA通道。TSBAB03芯片完成1394总线协议中的物理层功能,实现仲载机制,对收发信号进行编码/解码。
链路层和物理层芯片的连接电路图如图3所示。
3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包括1394设备驱动程序、动态链路库和应用程序。
3.11394设备驱动程序开发
Windosw驱动模型(WDM)定义了驱动程序分层,以适应即插即用系统。1394系统驱动程序采用分层结构模型,其设备栈如图4所法。设备驱动位设备栈顶,通过发IRP给IEEE1394总线驱动来与设备通信。IEEE1394总线驱动为1394总线提供了独立于硬件的接口,并将一部分IRP传向端口驱动程序。
在分层模型中,1394总线驱动负责管理1394设备驱动程序与1394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加载及卸载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在功能层工作,它们不需要任何低层硬件资源,只需对总线驱动程序发请求,由总线驱动程序访问硬件来完成这些请求。
用DDK设计的1394设备驱动由4个模块组成:初始化模块、即插即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以及I/O模块。
初始化模块提供设备驱动的入口点,从而将不同的IRP请求发向相应的执行模块。
即插即用模块用于实现1394设备的热插拔和动态配置。当总线驱动程序在加电或者添加/删除时检测到新设备,从设备中取出一个或多个标识符,用于检查所有可用的安装文件,发现合适的设备驱动程序。驱动程序被装入,调用AddDevice入口点,告诉它发现一个新设备,并创建功能设备对象(FDO)。总线驱动程序或者安装文件详细描述设备所需的硬件资源,使用仲裁器为每个设备分配资源。
电源管理模块负责设备的挂起和恢复。
I/O模块完成I/O请求的大部分工作。该模块定义了所需的I/O控制代码,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了调用系统驱程序的接口。
3.2动态链接库的设计
由于Windows具有与设备无关的特性,不提倡与机器底层的东西打交道。如果直接用Windows的API函数或I/O读写指令进行访问和操作,程序运行时往往就会产生保护模式错误甚至死机,更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系统崩溃。用DLL技术可以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DLL没有自己的堆栈,与调用它的应用程序采用有相同的堆栈式,减少了编程设计上的不便;一个DLL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实例,使之能高效经济地使用内存;DLL的代码封装怀使得程序简洁明晰。
在1394API动态链接库中封装了所有的1394请求命令,如异步读/写、等时读/写等,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在应用级实现1394传输。通过调用DeviceIoControl向设备发请求,由I/O管理器构造一个1394请求块传给总线驱动程序;由总线驱动程序完成该请求或者请求进一步传给端口驱动程序,然后返回执行状态。
3.3应用程序设计
在高速图像传输系统中,应用程序是控制数据流的中心。采用VC++6.0和2000DDK实现,主要功能有:获取视频数据源、检测1394设备、总线管理、分配1394地址空间、设备等时资源和通道、完成1394传输。一次等时传输流程如图5所示。
聚丙烯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增强纤维,被称为混凝土的“次要增强筋”,适用于路面桥面、衬里护壁、地坪等工程部位,近几年在我国市政、公路和建筑工程中已有较多应用。从1997年至今,仅在天津市道路和桥面工程中,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用量已达到10多万m2,聚丙烯纤维的总用量近20吨,绝大部分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由于掺入聚丙烯纤维改善了混凝土的品质,使混凝土的综合使用性能得到提高。美国联邦公路战略计划(SHRP)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总结后认为,可将聚丙烯纤维等有机纤维增强混凝土当作路面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1〕。但作者通过和施工、设计人员的现场交流,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对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效应认识不足,认为聚丙烯纤维的功能仅是阻止混凝土发生塑裂,而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无积极作用;或者将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增强效果进行对比,以掺入纤维对混凝土抗折(抗拉)强度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标准。经分析后认为,有关人员对聚丙烯纤维功能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源于现行混凝土试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长期形成的以硬化混凝土静载强度为目标的思维定势。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阐述作者的看法。
2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
同常用的钢纤维相比,聚丙烯纤维的特点是细度高(当量直径0.02~0.1mm)、数量多(常用的0.9kg/m3的掺量充分分散可获得700~3000万根纤维单丝)、在混凝土中的纤维间距小。上述特点使聚丙烯纤维能有效限制早期(塑性期和硬化初期)混凝土由于离析、泌水、收缩等因素形成的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而原生裂隙通常是混凝土破坏或性能劣化的起源。从此角度理解,可认为聚丙烯纤维的上述阻裂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地阻止了早期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其意义更在于通过提高材料介质的连续性,能使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对于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由于所承受的弯拉荷载和反复冲击荷载,对混凝土内原生裂隙数量和尺度的敏感性较高,原生裂隙在数量和尺度上的减小对提高其使用性能是非常有利的。
存在的问题是:①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是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同时处于变形受限和失水收缩的状态,而这样的条件室内或现场制作的小试件并不具备。这种差异实际上体现了用小试件评定实际结构物中混凝土强度或耐久性的不足之处,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其结果造成了对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作用的低估。②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尚很难通过试验进行定量的评价。虽然有关人员模拟现场条件制作了各种试验装置,进行聚丙烯纤维阻裂效应的研究,但受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试验结果的再现性不佳。以上因素造成了对聚丙烯纤维使用效果的低估和认识上的模糊。
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材料最初的目的,就是针对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造成的易裂问题,纤维在混凝土中的阻裂效应实际上正是提高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表现。但不同品种纤维因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长径比、掺量等不同,在混凝土中阻裂效应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也不相同。钢纤维的阻裂效应体现在阻止硬化混凝土破坏时的裂缝扩展上,是通过使硬化混凝土在裂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实现的,阻裂效应作用的结果是提高了硬化混凝土的变形能力,使混凝土基材在破坏后仍保持一定的延性(假延性),因此,钢纤维的阻裂能力和纤维弹性模量、界面粘结强度和自身的抗拉强度有关。而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主要体现在消除或减轻了早期混凝土中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简单的理解可认为,是通过聚丙烯纤维提高了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实现的,进一步分析结果是,聚丙烯纤维钝化了原生裂隙尖端的应力集中,使介质内的应力场更加连续和均匀所至。由于早期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很低,因此,聚丙烯纤维的阻裂能力和纤维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并不明显相关,而随纤维细度的增大、混凝土中纤维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阻裂效应不可相互替代,因分别改善了不同时期混凝土的性能。对于路面桥面混凝土,钢纤维在混凝土裂后方能发挥的阻裂效应并无实际的意义,而混凝土在早期易发生塑性开裂的性能缺陷,却可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加以解决或改善。
3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聚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低(约为混凝土的1/10)、具有一定的增稠作用和弱界面效应,都是对混凝土强度不利的因素,但由于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常用的体积掺量很低,以上不利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许多试件的测试结果也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强度无显著影响或使混凝土的强度稍有降低。一些习惯于以试件的抗压或抗折强度判定材料性能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聚丙烯纤维虽能阻止早期混凝土发生塑性开裂,但对硬化混凝土无增强作用。
以上认识是广泛存在的,其片面性在于:①小试件强度并不能代表实际结构物中混凝土的强度,当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后这种倾向性可能更加显著,因为小试件测试结果不能展示聚丙烯纤维阻裂效应带来的好处。②路面桥面混凝土主要承受车辆反复冲击造成的疲劳作用,因此,抗动荷载能力的强弱更接近真实的材料使用性能水平,而小试件抗压或抗折强度则是在试验机加载速率下测得的准静载强度。有关试验结果表明〔2〕:虽然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准静载强度无显著影响,却能使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显著提高。
纤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和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体积率有关,由于价格和工艺等原因,常用的纤维掺量一般较低(体积率一般不大于2%),且纤维处于三维乱向分布的状态,增强的效率很低,因此,正常情况下纤维均不能使混凝土裂前的抗拉强度有明显提高。混凝土基体裂后,可通过纤维继续承担荷载。当钢纤维掺量达到一定水平时,纤维能在混凝土裂后承担超过混凝土裂前的荷载水平,表现为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进行抗折强度测试时,由于混凝土在裂后通过纤维保持了一定的抗拉能力,使受试小梁的中性轴得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由此得以较大幅度的增长。通常测试的结果是,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提高幅度高于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常用的体积掺量比钢纤维要低得多(9kg/m3的掺量相当于体积率011%),这样的掺量对混凝土裂前、裂后的强度和破坏形态几乎无影响,且由于聚丙烯纤维自身的弹性模量较低,即使通过提高纤维掺量使混凝土裂后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但过大的变形也使其实用的意义很小,因此,通常不采用高掺量聚丙烯纤维来提高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的作法。由于路面桥面混凝土的刚度要求,事实上无论何种纤维对混凝土裂后强度的提高作用对此类工程均无实际的意义。
由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路面桥面混凝土,通常情况下,纤维对混凝土静载或准静载强度的影响作用,不会对实际的使用性能造成明显影响。而大量工程实践证实的纤维混凝土优良的使用效果,实际上是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抗疲劳能力所致,这是通过掺入纤维使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连续性得到改善的结果。在这点上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虽有相同的功效,但作用机理却不尽相同。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消除或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使材料介质的连续性得以提高,以及有机材料对冲击能的吸收能力,使混凝土的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得以改善的。聚丙烯纤维自身较低的弹性模量,使其对荷载的传递能力和约束硬化混凝土裂缝扩展的能力相对较弱。同聚丙烯纤维相比,钢纤维由于在混凝土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能有效消除或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但较高的弹性模量使其具有很强的传递荷载的能力和约束裂缝扩展的能力。钢纤维的以上功能使路面混凝土板承受车辆的冲击作用能在更大的板体范围内扩散,局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得以减轻,路面桥面混凝土的抗冲击和抗疲劳能力由此得到提高。
纤维混凝土的以上使用功能是无法通过小试件进行评定和衡量的,但大量的工程实践已对此给予了证实。在美国的一些公路和机场道面中,正尝试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制作超薄白色罩面,对旧路进行改造,正是利用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优良的抗冲击、抗疲劳性能。
4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也有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聚丙烯纤维主要是一种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材料,如果将抗疲劳性能看成是一项路面桥面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上述理解当然是正确的。除此之外,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还包括:通过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使表面混凝应、以及对纤维使用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对纤维混凝土的质量得以改善,从而使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得以提土的研究方法,也应更注重观察实际工程的应用效果,高,以及阻裂效应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漏性能等。而非单纯通过室内小试件进行性能评价。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其他耐久性指标诸如抗渗透由于聚丙烯纤维是通过消除或减少原生裂隙的数性、抗冻和抗盐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也并无不利的影量和尺度来改善混凝土的品质,从而实现对混凝土使响,但改善程度尚待进一步研究。用性能的改善,因此,可将掺入聚丙烯纤维作为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5结语
论文摘要: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相关问题.并以此作为基点来实证分析图书馆实行知识共享的现状与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而探求克服共享障碍的激励措施。论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图书馆实施知识共享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提出并分析了图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第三部分提出了解决图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面临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图书馆也随之改变管理与服务方式。无论是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为自身的生存。图书馆都应该认真审视周边变化的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任务。引入知识管理.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知识共享系统。总之。实行知识共享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1、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图书馆知识共享也是图书馆开展的知识共享。这不仅包括图书馆内部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还包括与图书馆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之间、图书馆和图书馆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图书馆内部人员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内部人员个人的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其他成员所分享从而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过程;图书馆外部的知识共享主要是图书馆与图书馆用户与其价值链上的组织的知识互补性和协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转移的过程。其中图书馆内部人员的知识共享和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主要方面,而图书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次要方面。
2、目前国内图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
2.1部分读者和馆员提供隐性知识的被动性
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拥有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物力、精力和财力。对于个人来说,馆员对图书馆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所知道的而其他人并不知晓的知识。个人拥有的独特技能使自己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而共享之后的知识不再为个人独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
2.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图书馆知识共享管理大多不健全。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贮存在头脑中,是否贡献出来供其他人共享,完全取决于馆员的意愿。所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极为重要。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取的分配制度明显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缺少由物质、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一大障碍。
2.3图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图书馆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序是其基本功能,而知识的组织和整序需要的是特殊的专业性技能。因其组织和整序的日益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的检索和利用。这是造成用户利用图书馆难度的根本原因。因为从用户查询利用来说.尽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色彩已经淡化,但仍然会带来不少麻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随着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没有降低。资源的丰富和复杂性,检索查询的复杂性,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复杂性,这些都给用户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图书馆对用户的培训、咨询实际上是把自身的个人知识和技能拿来与用户分享,这种个人知识和技能不是显性知识,而是主观化的隐性知识。
3、解决图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3.1通过宣传教育广泛达到共识
由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中,知识共享对提高组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受财政拨款的扶持,因此竞争意识不强。随着中国加入WTO,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受到商业机构或信息咨询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图书馆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住脚跟,就要重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增加知识资本,提高工作和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图书馆利用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通过领导示范、业绩考评等手段把知识共享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打破部门思维.帮助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学习、合用、开放的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以内在的力量和他人进行知识共享。
3.2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协议
图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工作关系维系的供需链,图书馆与书商、行政管辖部门、社区、用户、本行业及其他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技术支持行业及部门,同样也包括其他图书馆。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其用户扩大知识的获取、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互助协作关系。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身处异地的图书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有可能的,主要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协议,这是深度合作和长久合作的必要措施。由于各馆知识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共享具有差异性。为平衡各馆之间的利益,有必要建立合适的补偿机制。可以对贡献知识的数量、知识的受认可度及运用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大致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补偿力度。利益平衡是知识交流和共享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石。
3.3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3.3.1激励用户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用户既能获得实际的利益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用户的知识学习、创新及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知识交换的意愿。
(1)共同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总是来自图书馆内部.很大部分是来自用户。图书馆可以积极地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使用户成为图书馆良好的合作者.共同进行信息服务的开发和革新。
(2)共同学习机制
这是一种突出图书馆无形的社会文化价值创造和利用的方式.重点在于促进图书馆和用户之间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团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图书馆可以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利用用户的知识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或者进行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再造。同时促进图书馆与用户进行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3)智力资产共享机制
共享智力资产是图书馆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共享方式。把用户视为图书馆的“所有者”,图书馆与用户共同分享双方的智力资产,并且创造出新的智力资产,以获取智力资产的最大收益。用户不仅参与参考咨询服务,还同图书馆一起共同开创图书馆的未来。
3.3.2激励馆员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1)知识(成果)署名并定期公布制度
对图书馆员工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成果都加以署名。其它的知识(成果)都定期在图书馆内部公开,并在指定的地方加以公布。这样做一方面是图书馆对员工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他们由此也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地自觉创造出更多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员申报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个月)以来的知识成果,汇报与其他馆员交流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将多少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2)知识薪酬支付制度
对贡献了知识成果的馆员。通过增发薪水与酬金来激励。对那些贡献了较多经验、技能等隐知识而对经济利益较敏感的馆员,图书馆可将其贡献与奖金等挂钩,或稿酬的方式支付。馆员发表的作品在馆内公布时亦以一定的稿酬鼓励。凡第一次在馆内公布的重要理论观点及技术知识为其付予一定的稿酬。这方面可制定一个详细的标准。
摘要:面对信息时代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源,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仍受制于经费紧缺、人才素质低、信息渠道不畅等难题而不能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机遇,必将促进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资源共享边远地区公共馆促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21世纪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数量呈几何级飞速增长,全世界的文献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面对日益增加的信息资源,相对于发达地区已经普遍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的图书馆,西部边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仍受制于区域经济落后使图书馆缺少必需的经费支持、基础设施落后使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自然条件艰苦使人才不易安心工作的三大难题。绝大多数的图书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门庭冷落、社会效益低下。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贫乏、提高服务能力的最佳途径。对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和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之后,边远地区图书馆必将成为受益最大的群体。
一、资源共享对图书馆硬件建设的促进。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在互联网浏览海量信息资源的方式打破了阅读纸质书籍文献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是一个边远地区的县级公共馆,区域经济的落后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地方财政难以给图书馆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导致图书馆长期陷于经费无保障、馆舍面积不足、藏书数量少质量差的困境。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后,我馆已初步接收上级匹配的图书3000本(册),电影、电视剧光碟1800张,几乎相当我馆以往3年的藏书购买量,极大的丰富了馆藏。同时接收了电视机、DVD等设备,建成了电教播放室。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接收共享工程的卫星节目。作为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为实现共享信息的浏览使用,势必要求我们引入互联网,建立电子阅览室,目前这两项工作也都列入了建设日程当中。电子网络建设也将促进图书馆工作采用计算机管理,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共享工程同时还要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共建共享,这无形中也使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可应用资源数量得到极大的扩充,实施共享工程使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能够得到更多地经费支持和对读者提供可读文献的丰富,极大的促进了基层图书馆的硬件建设。
二、共享工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促进。
西部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长期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除了地方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人文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以外,还与图书情报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地区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奇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极大的限制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开展,也与共享工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为改变这种现状、推进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必将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网络化建设需求的专业人员队伍。共享工程将给基层图书馆带来两个机遇,一是边远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专门用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二是直观丰富的信息资源、新颖的网络服务手段将激发工作人员的学用热情。在人员培训方面先进省市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例如湖南地区各级共享工程工作机构依托当地公共图书馆采取了专业学习、岗位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了大规模的技能演练活动。各基层分中心针对各自工作的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卓有成效的技能演练活动。还根据活动经验和共享工程工作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长效培训机制,使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我们也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通过三个方面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和选派馆员赴先进地区和上级中心参观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对馆员的自我学习特别是专业技术的学习给予积极支持,鼓励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意识和激情,加快自我提高。逐步建立一支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高素质专业队伍,保证文化共享工程和图书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共享工程对图书馆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的促进。
基层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而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目的就是把优秀的中华文化通过现代网络送到广大基层,缓解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知识信息难等问题。
共享工程实施后,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得到了强化,工作重心向基层特别是农村、社区延伸,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在安装调试接收了共享工程的卫星节目以及接收了上级匹配的各类资源后,汇同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服务活动。一是利用其中的农牧业、就业科技技术,播放适用科技影片、编印下发农牧业科技技术手册,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和再就业培训服务;二是深入基层送文化、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在我市社区公共场所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技教育片,开展了“党员电教流动播放季”、“露天电影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三是在我市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和电教科技示范基地播放共享工程节目,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也切实让群众知道了共享工程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程,是贴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共享工程,就是要整合现有文化信息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成本地区文化信息网络的资源优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推动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改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快捷的文化信息。实施共享工程,使这些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必将进一步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使公共图书馆在能够真正的在地区经济发展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剧艳春.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民族大学周报,2002(12)
关键词:现代舞蹈教学;策略性;艺术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在人们的温饱满足之后,其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将会逐渐升高。舞蹈作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音乐,在丰富人的情绪情感方面、调动与发挥人的想象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学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然而,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舞蹈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舞蹈教学需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其指导
目前在舞蹈教学领域,许多教师与学生单纯的认为,舞蹈最终艺术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刻苦的努力练习、模仿。而对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相对比较忽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舞蹈教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对于现代舞蹈教学而言,虽然模仿和刻苦的训练对于舞蹈教学必不可少,但是舞蹈教学的内涵并不是只包含这些。笔者认为,舞蹈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文化的凝聚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凝聚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因此,现代舞蹈教学应当能够在对舞蹈文化内涵、本质属性进行充分的理解与领悟后,再使其内化到教师与学生的图式之中,进而更好地指导舞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舞蹈教学实践活动。
二、现代舞蹈教学应当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与传统的舞蹈教学相对比,现代舞蹈教学在传统舞蹈教学“口传身教”的基本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尊重与引导。传统舞蹈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师的模仿式教学为中心,然后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将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等等通过具体的示范进行当面的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学生通过看、听、模仿、理悟,进而理解舞蹈动作的具体内涵与外延(指舞蹈过程之中扩展想象空间等)。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此教学过程之中,对于教师的舞蹈知识、舞蹈技能的讲授,明显的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是一个教学信息与教学观念的接受,而缺乏与之相关的思考,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特点之一在于有“灵性”,如果长此进行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则会直接导致学生的“灵性”逐渐的消逝,无论是对于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亦或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预料的损失。
现代舞蹈教学与传统的舞蹈教学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点。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最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角色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舞蹈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型”角色,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活动,其实践性远远高于其他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达到一种潜在的默契,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舞蹈教师要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加大舞蹈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观。
参考文献:
[1]曹万顺.试谈舞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辽宁教育研究,2001(12).
[2]郑玉玲.浅谈舞蹈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1形神论的形成及在佛教思想文化中的含义
中国油画艺术中,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国艺术形神之说自古以来一直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形与象二者相互关连,合二为一即为形象。 将其分开来看,可最早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典籍《易经》。 该书这样阐述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是最早的对形象的理解,将象等同于像。 《系辞传》则肯定了易象的来源是天上万象的写照,并提出观物取象的思想。老子也曾对象加以说明。 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到道之为我,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该句中对象的描述或指对象的具体形态、物象,亦或可能是对宇宙中自然万物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一种模糊意义上的形容。 但不管怎样,都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对象的理解。由此看出《易经》和老庄哲学都蕴藏着一定的美学思想,比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文化要早很多,它们是中国艺术美学理论形神论形成的必要因素。 随着历史与艺术的发展,佛教思想文化在与儒道等典型文化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融合的进程中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并与儒道思想文化一起加速了中国艺术美学形神论的成熟与完善。 形象一词在佛家典籍中早已被提极过,但并非对艺术而言。 前者的《易经》与老庄哲学只提到了象,而并未将形与之联系在一起。 而佛教则很好地将二者合二为一。 《高僧传卷八》这样记载道:圣入之资灵妙以应物,体名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象以传真。 其中虽然充满了唯心主义思想,但形象一词却却诞生了, 这其中的美学思想不言而喻,而更加推动了形神论之说走向成熟的是佛教的神不灭论,其着力揭示了神是不随形灭的。 形是易朽的东西,神是精极而为灵者也,它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无生) 可以托身异形、随物冥移这些佛教的思想文化点明了神的重要及灵性,也表明了形的暂时性,不恒久性。于此形粗神精的价值观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了,这也恰恰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
2形神论之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形神论在美学上的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贵神贱形,即重视画面的神,形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由此,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理论更为丰富、成熟,集多家思想文化融合互补于一体,但佛教思想文化中的神不灭论的痕迹则尤为明显,由此,绘画艺术理论也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如以形写神。元代刘见孙的《萧达可文序》中这样阐述道:即神似,虽形不酷似,尤似也。 其意思是说有了神采了,尽管形象上不太吻合,也没有关系,神似则可。 《画论》中说: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 意思是说,时下人们欣赏画作,大多通过形来评判该幅画作的好坏,岂不知古人早已将形的好坏放到了评价标准的最后。 于此同时,形神论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艺术实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画的大量绘制也很大程度地加速了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形神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形神论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具有一定国学基础及文人精神思想的中国艺术家在面对油画创作的时候,只是在材料技法方面稍显陌生,占主导地位的却仍然是人的思想精神,而这恰恰是油画创作标准的最高层面,即神的层面。 中国油画家受传统文化形神论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不断探索,十分注重画面中的形与神。油画艺术对于东西方而言,确实存在着差异。 西方古典的写实性与东方传统的表现性、写意性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只是二者在形与神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前者在形上要求严谨性、科学性,理性的成分较多;后者则把形放到次要地位,只求似则可,把神即精神、性灵、神韵列在首位。 二者之间看似冲突,但仔细分析判断后,事实并非如此。 二者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在油画创作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以及表达一定程度的精神世界、思想内涵。 中国众多的油画家们正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点上,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快速发展,形神论则一直被高度重视并贯穿于油画创作之中。
当今油画艺术形式繁杂,成多元化趋势。 一部分艺术家吸收西方古典写实性艺术的精华,注重形的处理,并与中国审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写实性油画艺术,使画面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效果,即重视形体,又重视对其神韵的追求。写实画家较多,如冷军、王沂东等。 同时西方艺术家们通过反思古典写实油画的得失,自觉的追求油画语言的变换与变异,向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油画艺术方向发展。 比如西方现代主义画家抛弃了古典的写实性,开始追求表现性、象征和抽象性,这些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接近,即逸笔草草,聊以解胸中逸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与西方现代绘画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神采的追求,对精神性的探索。 尽管东西方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艺术却是全人类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鸣。 在东方文化氛围之内,艺术家们除古典写实以外,在油画创作中又采用了变形、夸张、抽象等艺术手法,进行更加大胆的艺术尝试,创作出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来。其一个共同点就是艺术家们都没有抛弃东方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尤其注重对形与神的处理并将其继承、发扬、再创造。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有吴冠中、赵无极等。 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极富思想精神性,画面灵动而优雅,色彩丰富而纯净,具有禅的境界。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概论课;问题式教学;途径
1.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价值体系
在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构建价值观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去。在实施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并且让学生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同时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以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教师构建的问题情境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从而推动问题情境的发展,获得更大动力,帮助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掌握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中,教师对问题式教学的应用还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之上,所以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必须掌握问题设计的原则,并做到灵活运用。
首先,要让设计的问题有明确的层次性,并且问题的难度要合适。相对于一般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学生的思维不太活跃,所以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符的问题。其次,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足够的启发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其学习成绩,是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还要让学生能够被设计的问题所吸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并且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最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其在学习思想政治概论课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有问题而不敢问的情况,对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更是不敢问。所以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提问,这样才能保证问题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从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讲解较为简略,这会导致学生出于对自尊心的维护,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讲授课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提问环节。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经常提问的习惯,还能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从而促进问题式教学的发展。
4.为学生构建和谐的问题环境
在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为教师的过于严肃而惧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且会担心自己提出问题后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提问环境,导致学生在有问题的时候不能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提问。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强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同时,
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探讨问题的学习气氛。这样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还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时候提升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问题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问题的提出,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开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概论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彩信查询 图像检索 对象识别 图像分析
论文摘要:墓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是继图像检索和彩信检索结合的新一代信息检索技术,介绍了目前热门的墓于对象的图像检索系统的概念,以及应用到彩信检索领域的工作原理。在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墓础上,加入了对图像中区域对象的识别过程,并将识别结果存入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然后在检索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对象查询请求,到数据库里进行检索,最终将检索结果返回给彩信用户。
0引言
随着彩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编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数字化图像资源日益丰富,并在彩信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如此庞大的图像数据资源,如何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需要的图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图像检索过程中,图像中的对象(如图像的主体和背景)往往才是人们感兴趣的检索内容。因此,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彩信图像中主体对象的识别问题进行了一项有益的尝试。
本研究在图像分析和彩信图像文本提取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利用图像对象的视觉特征和知识库来识别对象(图像中的主要区域)的方法,并将图像对象名、对象的视觉特征等存人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中,实现基于对象语义的图像检索。
1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
传统的图像检索技术,主要是通过图像进行人工分析,对图像特征进行文字标注,也称为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TBIR(TextbasedImageRetrieval)。这种检索方式是用关键词和描述性的文本的检索,是先对图像文件建立相应的关键词或描述字段,并对图像的存储标识和关键词对应起来,以结构化的查询语言或超链接方式进行检[1]。
这种传统的图像检索技术在图像信息飞速增长的今天有很大的局限性:
l)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不能充分揭示和描述图像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主观性大,由于个人的感知差异,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图像有不同的理解;
3)处理速度慢,不能快速提出检索的相关结果;
4)漏检,检索中不能充分利用各种特征,容易忽略事先没有注意到的特征。由于这种检索技术根据图像的文本等一些与图像相关的因素来确定图像的内容,而不是抽取图像本身的外部特征或从更高的语义层次来获取图像的内容,由此确定的图像内容可能与图像实际内容存在着偏差,从而直接影响图像检索结果的可靠性。
2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系统
2.1CBIR的概念
为了解决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存在的问题,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CBIR(eontentBasedlm路eRetrieval)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技术由机器自动提取包含图像内容的可视特征:颜色、纹理、形状、对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等,对数据库中图像和查询样本图像在特征空间进行相似匹配,检索出与样本相似的图像[2]。
2.2CBIR的检索方法
其主要的CBIR的检索方法有:基于颜色特征、纹理特征、轮廓特征、形状特征、空间特征、时间关系及时空关系、语义特征等特征的检索[3]。
3墓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
基于对象的彩信图像检索系统使用VisualC++6.0作为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Acces 2000,访问方法为ADO访问。该系统的功能是:用对象识别系统将图像分析和对象识别的结果存入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根据用户输人的检索要求,检索系统利用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相似度由大到小排列检索结果,然后将检索结果信息(包括图像的缩微图)发送到彩信群发器,再发送到用户。
3.1系统设计思想
3.1.1图像数据库组成
图像数据库系统是在传统数据库、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图像数据库技术一直致力于解决海量数字图像的有效存储和管理问题。图像数据库的产生拓展了传统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又为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
3.1.2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建设
图像属性索引数据库中存放着从彩信页中获得的所有图像及其属性,以供用户查询使用。
3.1.3动态链接库(DLL)中执行函数的实现
在试验平台ImageHuntPlatform征生成和图像检索函数的实现,采用了动态链接库(DLL)中的执行函数。动态链接库(DLL)是用作共享函数库的可执行文件。DLL中的代码在运行时动态加载。
VisualC++中的类库MFC以3种不同的方式支持DLL的开发,即:
l)与MFC静态链接的常规DLL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及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
2)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也是内部使用MFC的DLL,DLL中的导出函数可以被MFC和非MFC可执行程序调用。与前者的区别是,这种类型的DLL在建立时使用的是MFC动态链接库。导出函数使用的也是标准C接口,但必须使用宏AFx_MANAGE_STATE兀来设置MFc模块状态[5]。
3)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是从已有的MFC来派生新的可再用类的DLL。扩展DLL在建立时使用的是MFc动态链接库。扩展DLL中的导出函数只能由动态链接MFC的MFC应用程序调用。使用扩展DLL,可以从MFC派生新的自定义类,然后提供MFC扩展版给调用DLL的应用程序。
在试验平台中,要求特征生成和图像检索函数作为DLL库的导出函数。特征生成函数的原型为voidGenerateChar(),无参数。图像检索函数的原型为B00LColorHuni(cstringUst*PositivePath,CStringUst*NagetivePath,CobArray*fsimi-larArray),其中Positivepath为正例图像的路径链表,Nagetive-Path为反例图像的路径链表,fSimilarArray为返回结果的对象链表(包括检索图像的ID、检索图像的路径和示例图像的相适度)。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可采用与MFC动态链接的常规DLL或与MFC动态链接的扩展DLL。以图像检索函数为例,在试验平台中动态加载DLL库的主要代码如下:
HINSTANCE hdll;
ypedefBOOL(CALLBACK·MYPROC)(CStringLiat*,CStringList*,CobArray*);
MYPROC dllproc;
Hdll=loadLibrrary(“DLL所在路径”); //可与从Windows注册表中动态取得
If(hdll!=null)
{dllproc=(MYPROC)CetProcAddress(hdll,FunName);
转贴于 If(dllproc==NULL) {AfxMessageBox(“输入检索图像的函数名称有错误!”);return;}
Dllproc(…,…,…);
}
3.2系统工作流程
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输人所孺要的图像模型;将对象的轮廓区域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分析、提取并识别对象区域的视觉特征(颇色、形状、纹理、位置、大小、方向等),建立数据参数或语义级的文字描述;根据对象视觉特征知识库和相关文本(彩信中的相关对象名和对象特征关键词)识别对象,建立概念级的图像对象文本标注;利用对象的文本标注和视觉特征描述,实现基本对象的图像检索;将检索到的图像通过彩信群发器发送出去。具体工作流程如图l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