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7:4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利高级工程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自2003年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发起建立“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以来,得到全国各界工程地质(含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相关专业)行业高科技人员的积极响应,已经收到420余份反馈回来的专家登记表,均已录入数据库。“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已初具规模,从针对服务的行业来说,包括水利电力、铁路交通、矿山和工业民用建筑等;从专业领域来说,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施工、地质灾害研究等;从遍及的单位来说,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部委直属勘测设计院和公司等一百多家;从职称分布来说,包括工程院院士、勘察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从工作职务来说,包括院长、副院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经理、校长、系主任等。
入库的单位及其人数情况: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14人;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11人;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12人;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43人;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15人;国家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39人;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11人;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1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7人;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39人(这里只列出了10人以上的单位)。
2软件功能
2.1基本功能
①显示工程地质(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专业)专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工作职务、工作单位、单位性质、联系方式。②显示专家专业特长,工作领域。③打印专家表。④按照入库序号、姓名和工作单位排序,方便检索。⑤可随时登记入库。
2.2查询
按照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单位性质、技术职称、专业特长、工作领域等单个字段查询,查询的结果可显示专家基本信息、专业特长和工作领域,打印专家表。
2.3高级查询
多个字段的组合条件查询,查询结果可制作报表。
2.4数据库维护
数据库管理员能够轻松完成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如添加、删除、查询等。
专家库可用于人事档案管理、查找工程咨询专家、聘请工程项目评审专家、查找稿件评阅人、聘任学位论文审阅人等。
3系统界面及功能模块
3.1主界面
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界面包括菜单区、查询区、信息管理区和信息显示区。菜单包括记录、查询、管理员和帮助等项。查询区包括单个字段的简单查询和高级查询按钮。信息管理区由基本资料、专业特长、工作领域、备注、全表浏览、打印、退出按钮组成,点选不同的按钮,信息显示区将显示不同的信息。
3.2高级查询界面
点击主界面窗口中查询区的高级查询按钮会弹出高级查询窗口,如图2所示。通过该窗口可生成查询条件、选择结果中要显示的字段、选择排序字段、选择组合查询条件,并执行查询。查询结果由查询结果窗口(图3)显示出来。
3.3查询结果窗口
点击高级查询窗口中的开始查询按钮就可弹出查询结果窗口。查询结果窗口左上部分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记录,右上部分是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和打印选中结果按钮。下部是选中专家的详细信息,当点选左上部的不同专家,其详细信息会改变。
3.4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全部结果按钮将弹出查询结果报表打印窗口,如图4所示。上部是打印按钮、导出按钮和缩放比例下拉列表框,中间是报表显示区,下部是页码显示和翻页按钮。
3.5选中结果报表打印窗口
点击主界面信息管理区打印按钮和查询结果窗口中的打印选中结果按钮将弹出选中专家资料报表打印窗口,如图5所示。
3.6数据库管理员界面
点击主界面管理员菜单下的管理员登陆菜单项后,弹出管理员登陆对话框(图6),输入帐号和密码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库管理员界面(图7)。
数据库管理员界面由菜单、工具按钮、专家信息编辑区和全表数据浏览和编辑区组成。工具按钮包括移动记录、添加、删除等按钮组成,专家信息编辑区用来编辑专家信息,全表数据浏览、编辑区浏览和编辑数据库记录。
4工程地质专家库系统开发
4.1数据库
(1)信息来源
通过学术会议、信件和网上下载(见/xwdt-040106.htm)等途径分发“全国工程地质专家库专家登记表”,收集反馈回来的原始登记表,录入数据库中。
(2)创建数据库
在MicrosoftOfficeAccess软件中建立专家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的字段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技术职称、工作职务、专家特长、工作领域、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基本涵盖了专家的基本信息、特长、工作领域和联系方式。
(3)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方式有两种方式:①在Access中录入;②数据维护方式,即在数据库管理员界面中输入数据。
所有专家的信息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位专家的信息在数据表中表现为一条记录。
4.2系统功能的代码实现
采用Microsoft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运用其集成开发环境和快速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根据软件的功能模块分别创建程序界面和窗口(图1-图7)。开发过程中使用了ADOData控件、DataGrid控件、DataEnviornment设计器、DataReport设计器等。
下面着重叙述高级查询的实现。在高级查询窗口中,用户填写的查询条件包括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where子句查询条件、字段排序子句,用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然后在专家数据表中查找符合查询条件的专家记录并在查询结果窗口中显示给用户。完成高级查询功能的程序片段如下:
PrivateSubcmdQuery_Click()
DimstrKeyAsString
DimstrSQLAsString,strsqlAllAsString
DimstrOrderSQLAsString
DimstrOrderAsString
DimintLenKeyAsInteger
DimiAsInteger,jAsInteger
''''查询结果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
IflstKey.SelCount=0Then
MsgBox"查询结果中至少要显示一个字段!",vbMsgBoxSetForeground,"缺少字段"
ExitSub
EndIf
IftxtCondition.Text=vbNullStringThen
MsgBox"请加入查询条件!",vbOKOnly+vbInformation,"提示"
ExitSub
EndIf
''''查询结果中显示的字段
strKey=vbNullString
strkeys=vbNullString
Fori=0TolstKey.ListCount-1
IflstKey.Selected(i)=TrueThen
strKey=strKey&lstKey.List(i)&","
EndIf
strkeys=strkeys&lstKey.List(i)&","
Next
strKey=Mid(strKey,1,Len(strKey)-1)
strkeys=Mid(strkeys,1,Len(strkeys)-1)
''''where子句查询条件
strWhere=vbNullString
IfLen(Trim(strQuerySQL))>0Then
strWhere="where"&Trim(strQuerySQL)
Else
strWhere=vbNullString
EndIf
''''字段排序字句
IflstOrderKey.ListCount>0Then
mstrOrderSQLs=""
intLenKey=0
Forj=0TolstOrderKey.ListCount-1
strOrderSQL=lstOrderKey.List(j)
IfoptOrder(0).Value=TrueThen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升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ASC"
Else
intLenKey=InStr(1,strOrderSQL,"(降序)",vbTextCompare)
strOrder="DESC"
EndIf
IfintLenKey>0Then
strOrderSQL=Mid(strOrderSQL,1,intLenKey-1)
IfmstrOrderSQLs<>""Then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
EndIf
mstrOrderSQLs=mstrOrderSQLs&strOrderSQL&strOrder
EndIf
Nextj
mstrOrderSQLs="orderby"&mstrOrderSQLs
Else
mstrOrderSQLs=""
EndIf
''''字符串连接生成SQL查询语句
strSQL="select"&strKey&"from"&"专家库"&strWhere&mstrOrderSQLs
strsqlAll="select"&strkeys&"from"&"专家库"&strWhere&mstrOrderSQLs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
adoconnection.ExecutestrsqlAll
IfErrThen
MsgBoxErr.Number&vbCrLf&Err.Description&Err.Source,vbCritical,"SQL语句错误"
Err.Clear
ExitSub
EndIf
SetrecResult=NewADODB.Recordset
SetrecKeyword=NewADODB.Recordset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
frmQueryResult.strSQL=strsqlAll
recKeyword.OpenstrSQL,adoconnection,adOpenStatic,adLockOptimistic
recResult.OpenstrsqlAll,adoconnection,adOpenDynamic,adLockOptimistic
IfrecKeyword.RecordCount<=0Then
MsgBox"没有您要查找的记录!",vbInformation+vbOKOnly,"找不到记录"
ExitSub
EndIf
''''查询结果显示
frmQueryResult.ShowvbModal
EndSub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国家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
1、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关键词:科技示范,推广应用,发展趋势
1.德州市水利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在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中,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水利,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行实践,开展针对性研究,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过去五年中,全市水利系统重视水利科技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水利科研,共获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和推广奖35项,其中省级奖10项,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涉及基本建设、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方面。免费论文。比如先后研究引进推广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溉、射频卡供水、用水决策系统、单井出水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数百项,为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免费论文。
1.1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
我市结合重点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开展了“低水泥掺量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抗冻型渠道防渗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攻关课题,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及节水灌溉等水利重点任务开展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在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微灌技术、水田高效节水与精量灌溉、末级渠系结构物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成果在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市农业的稳产、高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开展水库、灌区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及部分工程的施工,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还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1.2国内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成功
积极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材料研讨会、新型水泵水力模型研究成果推介会、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新技术应用交流会等,邀请相关专业的建设单位、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交流平台,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已在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1.3科技创新,成绩显著
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管理,健全并强化各项制度,各级水利部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线,把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把水利发展的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好的成绩,
2.德州市科技兴水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2.1统筹规划健全,战略实施机制完善
德州市对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水利科学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站),重点乡镇建立了以水利站为依托的水利科技推广站,村建立科技服务队,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科技网络。对技术职务实行竞争聘任,对技术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使能者上、庸者下。
2.2具有战略实施的科技人才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紧密围绕节水、节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治水思路,坚持科技创新,突出成果应用。免费论文。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人才。自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次,共计培训技术人员1500余人,目前全市水利系统有科技人员20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5人,工程师296人,具有丰富的水利工作经验,较高的业务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
2.3具有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发展战略是21世纪水利工作的总目标。实现这一总目标 ,除了政策、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外 ,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聚集乃至其潜力的最佳发挥将是十分重要的。
3.德州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科技思想观念与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确立,水利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尚未全面落实,水利科技工作的地位不够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行业水平的意识不够强烈。
3.2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不够深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水利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科技创新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科研低水平重复、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脱节等现象还比较突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3.3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够协调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经济的大形势中如何正确面对外部冲击,借助外部力量进而提高我市水利工程施工、勘察设计、节水等技术的科技水平,以及水务产品的技术准入等都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3.4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不够大
水利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水利技术市场机制还未形成,水利建设与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科研与效益脱节、成果与转化脱节等问题还依然存在,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高。
4.今后工作的建议
4.1水利科技工作必须走大科技路子
随着国家科技投资体制的改革,仅靠水利科技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水利其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水利科技工作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渠道相结合,实行项目带动科技战略,在项目中解决科技投入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解决水利生产实际问题。
4.2大力发展科技项目,为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利科研项目要围绕新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利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与生态、防灾减灾、农业节水等,特别是要围绕我市即将开工或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十百千”平原水库工程、人畜吃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等,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强化技术攻关与创新,争取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为建设水平一流、质量一流的重点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4.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水利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水利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确保水利加快科学发展。
4.4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关系当前影响长远、体现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5强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核心,统筹水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治理、节约和保护。开展取用水权初始分配,明确各行业、部门、单位的用水总量指标,初步建立符合安徽实际的初始水权分配制度。
4.6尽快建立水利科技咨询服务技术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和水利技术市场,并让他们在水利项目评估论证、职称评定、资质认定、科技成果与事故的鉴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研究建立水利决策(工作、项目)科技先行、科学决策的有效机制和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的先导作用,发挥好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作用。
4.7建立水利科技激励约束机制是新时期推进水利科技工作的有效手段。在水利科技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水利科技管理部门职能难以行使和发挥的形势下,在制定规划和相关办法积极管理的前提下,建立科技激励约束机制,把科技工作的奖励考评与科技工作人员、行政领导的工作实绩考评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推进水利科技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满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从2007年开始设置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开设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根据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院校工程硕士教育改革分析
四川大学2013年有28个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和26个领域招收在职工程硕士,主要包括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水利水电、建筑、环境、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轻工技术等学科门类。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我校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所占比例约为12左右,此差距正在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我院目前在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和材料工程四个领域招生工程硕士,每年招生人数在40个左右。学生可以通过推荐免试或参加一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领域学习,在职人员可以通过十月份全国GCT考试合格后,再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专业考试和专家面试进入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1.1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我院工程硕士领域要求其研究生应具备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处理的能力,综合运用本领域所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设计、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等,解决相关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和授位标准三个方面不同于工学硕士,我院将基础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四大内容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阶段、实践训练阶段和应用检验阶段三个阶段,实现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学习阶段设置有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程、案例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四大板块。我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区别于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除公共平台课(政治、外语和数学等)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外,四个工程领域还设置有专门的专业平台课。为提供更大的应用性课程可选空间,压缩理论性课程,增加了应用性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同时也可保证案例课和实践训练的实施。学术交流活动要求次数减少,鼓励以实践交流活动学分替代学术交流活动学分。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我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近20门案例课,除本校教师外,还邀请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科学家,和BASF、BAYEY、SATRA、REPICO、W2O环境工程公司、浙江卡森集团、金宫川派味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董事长、总裁和总经理等到校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案例为专业型研究生拓展学习思路。
1.3 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应用检验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合作导师的指导下解决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达到分类授位要求的学位论文。我院学生在双向选定校内导师的基础上,由校内导师推荐或由学院指定校外导师。在校外合作导师资格认定上,严格把握“具有副高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三个基本条件,优先选择具有长期在本行业从事专业生产和管理的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等,由学院统一颁发聘书。工程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在确定培养方案、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授位等环节都应有双导师共同指导并签署意见。
2 结语
我院近五年培养的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就业率均为百分之一百。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度低,在我院就读的工程硕士大部分是通过免试入学,参加全国招考入学的仅占少数。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配套经费少,我院目前大部分工程硕士校外导师都是义务指导学生,部分实践基地也是由企业出资建设。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政策与科学学位学生无明显优势,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少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强化政策和条件保障,加大投入支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学校应完善奖助政策体系,建立长效、多元的专业学位奖助政策体系,强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激励政策。加大对本科生的宣传力度,多吸收对相关工程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Z].教指委[2011]11号,2011.09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13-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张社就,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本科。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广东 广州/510925)
杨晓红(1968-),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本科。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工艺。(广东 广州/510925)
高职教育有三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责无旁贷地开展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随着教育市场的加大开放、生源数量的逐年减少和高职办学模式的趋同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日趋激烈。在核心竞争力理论视野之下,高职学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和外显影响力。技术创新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技术创新的现状
1.服务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高职受以教学为重的观念影响,从主管部门、高职领导到教师个人,普遍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只满足于日常的正常教学,教师仅仅满足完成教学工作量,缺乏为企业技术服务的意识,虽然也有教师每年下企业的制度,但实际上是有名无实。实践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尤其是实用性技术研发,更是与企业生产紧密相关,脱离生产实际,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则无法技术创新。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教师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
2.技术创新文化缺乏
高职教育虽然强调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但在教师选拔、教师工作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仍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偏重于学问化,看重论文的刊物级别,重视教学改革项目,轻视校企合作技术项目;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激励机制不够,校企合作项目科研分值和酬金偏低;教师系列职称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仍无法转换、流通不畅等。
学校建筑物注重华丽气派,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校园景观多以假山假石装点,只顾营造园林情调,缺乏具有启迪性、创新精神的科技雕塑作品。反观国外的大学,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的各个角落,都会因地制宜地设有座椅和桌子,墙上还配黑板等,便于师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在校园随处可见兼具科技性和艺术性的雕塑作品,令人在艺术欣赏之余,还有科学的思考。
3.师资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能力不强、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经验,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在实际执行中,重学历,轻实践经验的选择标准没有根本的改变,这对于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的高职教育无疑是最大的缺陷。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又何谈技术服务企业呢?长期脱离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又哪来技术创新能力?另外,长期以来,高职教学任务偏重,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开发设备缺乏等因素,也限制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的发挥。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从技术服务做起
1.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
高职应该树立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思想,从制度建设、人员安排、工作考核等方面制定可行的措施,支持和激励教师为企业服务。高职教师应该走出校门,到生产实践中寻找服务课题,开展包括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革新、管理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重视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课题,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特点。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高职的技术服务能力,扩大高职的影响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升级、产品开发等难题,校企之间相互支持,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才能进入到技术创新的阶段。因此,高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从技术服务做起。
2.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1)去大企业学习工作和技术开发经验。一般而言,大企业规模大,设备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技术开发水平高,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体系完善,对行业和产业具有引领作用。因此,对于具有高学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高职教师来说,大企业无疑是挂职锻炼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应分期分批派遣教师到大企业挂职锻炼,并且不间断接续下去,做到换人不停岗,以保证该工作岗位的连续性。每期挂职锻炼时间应不少于半年,以保证教师在岗位上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岗位工作并做出一定的业绩,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实惠。教师通过在大企业挂职锻炼,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2)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所限,无法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流程,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特别需要技术和人才的输入。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经过大企业实践锻炼的高职教师,是中小企业极为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该主动走出去,为企业解决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提品设计、流程管理、技术开发等全方位的支持,以弥补中小企业技术力量的不足。通过教师团队或与企业人员组团的形式,承担企业技术开发任务,对企业提供持续和稳定的技术支持,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利益。高职院校也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科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收益,形成校企双方紧密的合作关系。
(3)政策和机制的支持。在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同角色的合作中,高职教师将逐渐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其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将同步提高,使教师队伍达到100%的“双师”素质。如果高职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能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比如,以一定的资金资助形式,在大企业中建立高职教师实践基地,接收高职教师挂职锻炼;资助高职院校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小企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这对学校、企业以及区域经济都是十分有益的。高职也要改革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3.建设技术服务团队
(1)技术服务“预备役”团队,要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必须随时能够拉起一支专业对口,时间相对集中的技术服务团队。因此,平时应按照专业类别,如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工程建设等,以专家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在形式上组建起各专业技术服务“预备役”团队,学校应适当给予这个“预备役”团队的经费支持,平时做一些专业调研或专题研究,加强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交流互动。高职应把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组成一个技术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和全时的服务。
(2)技术服务“无界化”团队。现代工业技术正在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个项目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不同单位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当实际进行技术服务运作的时候,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应打破学科专业界限、行政单位界限,以项目为载体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校企等方式组建,实现技术服务团队“无界化”的组合。实践经验表明,技术服务团队由学校教师和被服务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由教师做理论技术的论证、计算和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做制造验证、中间试验的组合模式,较易获得企业的信任,团队的运作较为顺利,项目容易成功。
4.建设技术服务中心
(1)技术服务中心应面向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生产一线服务。成立于70年代的台湾工业研究院,以服务台湾中小企业为宗旨,开创了台湾工业发展的辉煌,值得我们借鉴。中小企业是数量最多、最有活力,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经济体,对技术服务有广阔的需求,特别需要在技术工艺、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高职应该利用人员和设备的优势,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的对象,开展技术服务。
(2)技术服务中心应实行市场化经营。高职院校作为学校的建制、尤其公办学校,在对外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诸多限制,对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激励不够,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每所高职院校应建立一个面向市场,专门提供技术服务的经济实体。技术服务中心应有专职的市场经营、财务管理架构,实行对外技术服务市场化的运作,以便能够更快更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三、结论
高职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树立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为生产一线服务的思想,在意识、机制、环境等各方面营造技术创新的文化;通过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获得实践工作经验和技术研发能力,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技术服务团队和技术服务中心,以中小企业为作为主要对象,开展技术服务;加强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可以为企业解决技术升级、产品开发等难题,产学研结合实现了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才能进入到技术创新阶段,研制出创新性产品。因此,高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从技术服务做起。
参考文献:
[1]陈珉,陈珊.开展技术服务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17-18.
[2]吴勤喜.论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J].科技信息,2013(03):304-336.
[关键词] 发变组;WFB-800A; 保护原理;保护配置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稳定性水平的不断提高,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对相应设备的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规定(下文简称《规定》),100 MW及以上容量发变组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非电量保护除外),每套保护均含完整的差动及后备保护,能反映被保护设备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并能动作于跳闸或给出信号。云峰发电厂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115MW,自2009年起,该厂将原有的WFB-100型发变组保护装置更换为WFB-800A系列保护装置,实现了发变组保护的双重化配置原则。本文以1号发变组为例,对云峰发电厂发变组的保护配置方案及WFB-800A微机型发变组保护原理做简要的介绍。
2 WFB-800A型发变组保护装置简介及组屏设计方案
云峰发电厂采用两套WFB-801A发电机保护装置、两套WFB-802A变压器保护装置及一套WFB-804A非电量保护装置以2面屏(M4、M5屏)的组屏方式实现机变组双主双后保护配置。每套保护装置所需的二次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回路完全独立;两套保护装置电源相互独立,断路器两组操作电源相互独立,两套保护的出口回路分别和断路器的两组跳闸回路相对应。在运行过程中,欲退出其中某套保护时,只需退出该保护的功能连片,而不影响另一套保护的正常运行,以此实现保护装置的双重化。
3 发变组保护配置方案
3.1 发电机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
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发电机内部相间短路故障的主保护,当发电机定子绕组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时,动作切除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灭磁开关,以及停水轮机。
差动动作方程如下:
Iop>Iop0(Ires≤Ires0时)
Iop≥Iop0+S(Ires-Iers0)(Ires0 <Ires <4Ig)
Iop≥Iop0+S(Ires-Iers0)+0.6(Ires -4Ig) (Ires >4Ig)
式中: Iop 为差动电流,Iop0为差动最小动作电流整定值,Ires 为制动电流,Ires0 为最小制动电流整定值,S 为比率制系数。各侧电流的方向都以指向发电机为正方向.
差动电流:Iop =│IT+IN│,制动电流:Ires =│IT-IN│/2
式中:IT、IN分别为机端、中性点二次侧电流。
说明:该保护分三取一、三取二、循环闭锁三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云峰厂整定为三取一方式,即任一相差流满足动作方式,保护即出口。
3.2变压器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
变压器比率制动式差动保护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能反映变压器内部相间短路故障、高压侧接地短路及匝间层间短路故障,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用以躲过变压器冲击合闸时励磁涌流造成的保护误动。此保护动作切除各电源侧断路器。
① 比率差动原理
差动动作方程如下:
Iop>Iop0(Ires≤Ires0)
Iop≥Iop0+S(Ires-Iers0) (Ires0 <Ires <6Ig)
Iop≥Iop0+S(6Ig-Iers0)+0.6(Ires -6Ig) (Ires >6Ig)
式中符号含义同发电机差动保护。云峰厂采用三侧差动:
Iop=│I1+I2+I3│Ires=max{│I1│,│I2│,│I3│}
式中:I1,I2,I3分别为高压侧、13.8kV分支线、低压侧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
② 二次谐波制动原理
保护利用三相差动电流中的二次谐波分量作为励磁涌流闭锁判据。 保护检测到差流中二次谐波含量大于基波电流整定的倍数值时,差动保护将被闭锁。
③ 差流速断保护原理
当三相最大差流大于速断定值时,差流速断启动元件动作。该保护不受二次谐波闭锁,用以保护变压器冲击合闸时的故障和较高短路水平时的故障,动作后果和比率差动一样。
3.3 发电机单元件横差保护
单元件高灵敏横差保护作为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匝间、相间短路及定子绕组开焊的主保护。该判据类型的横差保护主要适应于发电机定子绕组采用多分支接线形式,云峰厂机组定子绕组为双分支,故适合此判据。它动作后果同发电机差动保护。
本保护检测发电机定子双绕组的不同中性点连线电流(即零序电流)3Io中的基波成分,当该值大于定值时,保护便瞬时动作。
3.4、发电机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反应发电机突然甩负荷,转速升高而引起高电压故障类型。保护取三相线电压,当线电压大于定值(云峰厂取140V)时,保护经0.5秒延时将机组解列并跳开灭磁开关。
3.5 发电机失磁保护
发电机励磁系统故障使励磁降低或全失磁,从而导致发电机与系统间失步,对机组本身及电力系统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大、中型机组要装设失磁保护。
该保护提供有多种类型的判据,用户根据现场实际来选择相应合适的判据。云峰厂采用判据三。
3.6 非电量保护
非电量保护主要配置有主变重瓦斯、轻瓦斯、压力释放保护,以及断路器的脱扣开入等功能。其中轻瓦斯保护动作于告警,重瓦斯保护动作于跳闸,压力释放保护动作于告警。
依据前文提到的《规定》,非电量保护按单套配置,云峰厂仅在M4屏配置非电量保护。
3.7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
定子接地保护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动作后果由系统参数而定,云峰厂定子接地保护动作整定为告警。
此定子接地保护由基波零序电压判据和三次谐波电压判据组成,构成100%定子接地保护,其中基波零序电压判据保护发电机自机端向机尾侧85-95%的定子绕组,三次谐波电压判据保护发电机中性点附近定子绕组。
动作判据为: 1)基波:│3Uo│>Uop ;2)三次谐波:U3s/U3n>K
其中,3Uo为机端或机尾基波零序电压,云峰厂整定为取自中性点消弧线圈二次电压。Uop 为基波零序电压整定值,U3s和U3n分别为机端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电压和中性点消弧线圈二次侧输出中的三次谐波分量。
3.8 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该保护做为监视转子绝缘水平的保护,动作后发出告警信号。
如图2所示,该保护为开关切换原理,S1、S2为由微机控制的电子开关,K为接地点位置,E为转子电压,两个降压电阻R,一个测量电阻R1。Rg为接地电阻,通过求解两个不同的接地回路方程,实时计算转子接地电阻和接地位置。当接地电阻值Rg小于定值时,经延时发告警信号。
说明:由该保护受原理的限制,如果两套保护均同时投入时,会有转子接地告警,故正常运行时需人为退出一套保护。也可在定货时将两套转子一点接地保护采用不同的原理。
3.9 零序过流保护
零序过流保护,主要作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时变压器、高压侧母线、线路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零序电流取自主变接地中性点电流互感器,动作于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3.10 发电机误上电保护
电机误上电保护作为发电机停机状态、盘车状态及并网前机组启动过程中误合断路器时的保护。
在发电机并网前,励磁开关尚未合闸时,若断路器误合闸,机组相当于同步电动机全电压异步启动,对机组冲击电流很大,有重大危害,故需配置误上电保护其中的电流判据,以便快速出口跳闸;当励磁开关闭合后,过流元件退出,若此时断路器误合闸,机组相当于同步发电机非同期合闸,对机组也有大的冲击电流,有重大危害,采用低阻抗判据,保护快速出口跳闸。
3.11 复压过流保护
3.11.1 发电机复压过流保护
发电机复压过流保护作为发电机的后备保护。该保护整定较灵活,每一段过流保护均可有控制字来选择是否经复压元件闭锁,也可根现场实际选择电流元件是否经方向元件闭锁。同时,还可选择过流元件是否带记忆功能,以解决劢磁开关跳开后,过流元件返回的问题。
1)复合电压元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复合电压元件动作。
Ul<Uop Uop为低电压整定值,Ul为三个线电压中最小的一个。
U2>U2opU2op为负序电压整定值,U2为负序电压。
2)过流元件
过流元件接于电流互感器二次三相回路中,当任一相电流满足下列条件时,保护动作。
3.11.2 变压器复压过流保护
变压器复压过流保护作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如果灵敏度较高,还可作为高压侧母线、线路的后备保护,其保护原理同发电机复压过流保护,此不赘述。
3.12 起停机定子接地保护
起停机定子接地保护作为发电机升速升励磁尚未并网前和机组解列后停机过程中的定子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保护动作解列、跳开灭磁开关、停水轮机。
保护原理:保护发电机中性点侧基波零序电压Uon,并经断路器辅助触点自动控制保护投退。发电机并网前,断路器触点将保护投入,并网运行后保护自动退出。机组列后,再次自动投入。当机端断路器辅助触点断开,且中性点侧零序电压大于整定值时,启动元件动作。
4 结束语
WFB-800A发变组保护装置自投运以来,工作稳定,灵敏度较高,性能优越,调试维护方便,双主双后备的保护配置,也给运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有效地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维俭,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第二版)[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李付亮,周宏伟,水电站继电保护[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3] WFB-800A系列微机发电机变压器组成套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2007.
作者简介:
宋君辉,男,1973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云峰发电厂副厂长。
孙艳学,男,1980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负责电气设备维护工作。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建设 测绘产品 学科发展 报告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测量学科,是多专业测绘的综合学科。水利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满足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汛减灾、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需求,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它是水利水电建设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开发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正确认识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我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测量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建设现代化水利事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广大水利水电测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测绘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为福建省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防汛减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20世纪50~70年代,先后组建了福建省闽江流域测量队、精密水准测量队,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农田水利测量队,1958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以及各地市的测量队。基础测绘队伍曾达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担闽江流域平面、高程网的建立和1/万流域地形图测量、负责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及鳌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1万、1:5千)的测量工作、负责晋江流域灌渠测量、九龙江流域规划及灌渠测量、相继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水利枢纽建筑物地形图测量等。这期间,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产品有:二等水准1925公里,三、四等水准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点4753点,五等三角点12576点,1:5千地形图测量1578km2,1:1万地形图12046 km2,1:2.5万地形图422 km2。
进入80~90年代,面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测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基础测绘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整合后的测绘队伍更加精干和专业化。2000年以后,随着测绘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不断推广和引进,用现代测绘先进技术逐步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测绘产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2.2 测绘人员队伍及设备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专业队伍约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级单位,有8家在地市级单位,其它县级单位的有5家。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目前仅有1家;乙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3家;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约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门中,专门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约有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中专学历有54人,占总人数的38.6%;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8人,占总人数的62.8%,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3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已拥有多种精度和型号的全站仪61台、GPS接收机32台套、水准仪127台、经纬仪92台、测深仪7台套以及计算机、对讲机等办公系统辅助设备。仪器设备投入总资产达1600多万元。特别在“十五”期间省级设计勘测单位投入较多的财力,引进多种型号的GPS接收机,具有自动采集、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功能的各种型号全站仪、可施测高精度等级的水准仪,拥有较为先进水平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计算机数字化成图软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成效
建国以来全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万处,引水工程18.33万处,水库5.45万座,总库容135亿m3,年总供水量191.57亿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此外,还修建各类大中小型水电站6000多座,装机近1000万kw。“九五”、“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项目230多项,其中省重点工程的项目10项,完成的总产值约2800多万元。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累计完成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1627公里;布设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2329点;完成了各等级的电磁波测距导线1020公里;累计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专业地形图833.4平方公里;施测各种断面数千公里。这些测绘成果,在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目前,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测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闽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晋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内河整治工程、晋江、石狮、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的水电工程测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全省风电厂选点规划、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福鼎抽水蓄能电站、福州鼓岭蓄能电站、福安上白石水电站等30多项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普遍采用“3S”及数字测绘技术,高效、快速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提供数字化测绘产品。
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近年来在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两个龙头单位的带领下,对GPS、RTK、数字成图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先后获得了4项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6年至今,两单位还成功申请承担了2项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成功引进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美国NAVCOM全球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差分系统。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省水利工程测量系统的队伍、仪器设备使用、技术发展水平、测绘成果管理状况,以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对基础测绘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水利基础测绘建设和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水利基础测绘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基础测绘数据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
我省的水利水电测绘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或以某地区为参心的近似54北京坐标系统或称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统不能接轨。同时我省早期布设的等级大地控制网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网点数量不足,长期没有复测,又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统方面,有多种高程系统(如罗零高程系统、石垄高程系统、马肚底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长期并存,虽有换算系数,但其精度不一,资料陈旧,造成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监测等部门使用不便和混乱。
基础测绘主要的产品成果体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存的地形图成果资料,大部分为传统的白纸测图资料,部分成果资料已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地形图成果远远不能反映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地物地貌变化,现势性很差。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众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长期以来,我省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施测的。由于观测队伍不稳定、仪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变形观测成果质量低劣或安全性评价不合理。特别是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坝及库区变形观测系统,有的甚至从未进行过变形观测,各水库的其他地理数据也相当陈旧。这给现在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后续的运行调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一旦发生险情将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4.2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是保障工程测量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进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专门从事测绘的人才多为相关专业转行从事测绘工作。近十几年期间引进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电大多数测绘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测绘队伍相比较,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数地县级测绘部门,设备落后、手段陈旧,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在现代测绘技术软件的配置上更显得薄弱,大大影响了传统测绘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对测绘产品的要求。现阶段为规划设计提供的测绘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视解释上,缺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化装备,水利水电系统尚未完全引进数字化测量系统,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投入较多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4.4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统的测绘技术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的报告、图件以及采用的基础测绘资料未作评价、分析或审查,给水利水电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同时,各测绘单位间缺少交流平台,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复测绘的浪费。
3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前景
3.1 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是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从模拟测绘产品向4D产品转化,从传统的测绘产业向水利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拓宽水利工程测量服务的新领域。逐步实行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测绘对水利水电各部门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应用前景
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地形图和水利综合信息专题图,从而使规划、勘察设计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大幅提高。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防灾减灾历来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课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可靠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灾减灾五大体系(即蓄水工程体系、江海堤防工程体系、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和“3S”集成等高新技术,通过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库调度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流域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
4 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推进各大流域及区域测量基准体系建设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库群的高程控制系统
针对我省高程控制系统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的弱点,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别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布设与国家高程系统相匹配、以二、三等水准网为基础的水利专用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以四等水准网方式,联测已有的局部地区工程控制网,逐步完善各区域中小流域和水库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统
平面控制网是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来期间,重点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根据水利水电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需要,按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以流域或区域为范围,有计划地布设三等、四等GPS控制网点约400个。经整体平差后,形成覆盖流域与现有国家坐标统一的水利水电专用控制网,更好地满足各种比例尺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体系
建筑物变形观测是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运营期间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诸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可靠为目标,一是加强变形观测工作的技术改造,逐步应用全能激光仪、自动垂直仪、电子测斜仪等光电仪器,引进和推广近景摄影测量、电子精密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机器人、实时GPS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提高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观测数学模型,使得由单一变量统计分析发展到多变量动态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预测与预报。
4.2 加快测绘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2.1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表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测量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的技术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化。一是对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行业内已有的成果资料,对计划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传统水利水电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维护、分发等任务的专业测绘队伍和基础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增值开发,研制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数字测绘产品,不断引进、开发和更新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四是加强与测绘行业内及水利行业其他专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福建”、“数字水利”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五是建立测绘信息网络共享、管理与交流平台。
4.2.2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逐步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对高端全站仪、动静态GPS、GPS连续参考站、数字水准仪、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成图、卫星遥感影像、三维虚拟现实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随着各类先进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手段的继续引进,自主创新与独立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相关测量成果应用部门的独特需求,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国产化研发,争取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测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 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测绘人才;② 组织培训和科技交流,提高测绘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形成以大专为基本、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③ 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④ 做好注册测绘师的认定、考核工作和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测量队伍。
4.2.4 推进水利水电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 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目前,水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单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开发和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应充分发挥地理要素在三维可视化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联合全省甲、乙级水利工程测量队伍的技术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综合管理为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水利水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设想如下:
(1) 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域历史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数据以图形形式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模拟设备的选择查看其属性信息,通过属性查找对应的设备并定位,以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滚动规划和管理,如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估算、库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灌溉区实际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调查、水库淤积测量、河道演变及现状工程分布情况等,并利用水利CAD设计平台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成图效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管理,根据已建立的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分析模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依据,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基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调度模型为内核,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和优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体制
4.3.1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
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纳入水利规划和管理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利工程测量的测绘产品都已形成市场化,一方面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测绘产品在监督管理上的混乱和缺位局面。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机制的削弱和部分测绘产品质量的降低;重复测绘则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与管理,可考虑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采取挂靠的形式建立测管理中心,对全省的水利水电测绘(包括人员、制度、测绘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测绘计划,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明确更新周期和经费渠道,使水利水电基础测绘能够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福建省水利水电的综合开发治理。
4.3.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坝变形等测绘的精度要比常规的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队伍必须在具有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基础上,充分理解行业的特点和水利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测绘产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应由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较高测绘资质的工程测量队伍承担。为此,建议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成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4.3.3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成果共享机制
我省水利水电行业的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一直处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进行统一保管,时常造成珍贵测绘基础资料的遗失,测绘成果资料的应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测量,造成测绘基础资源与测绘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健全水利水电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级及地县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测绘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开辟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应用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汇交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复的测绘生产,提高测绘生产效率。
(3)建立水利水电测绘行业的专业网站,为测绘生产的信息传递、资料收集、成果分发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电基础测绘专项规划. 2007.
[2] 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0.
关键词:高校科技社团;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48-02
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过程中,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场研究表明,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逐渐由“重学历”转化为“重能力”,意在考查大学毕业生能否以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角色,为单位创造效益。简言之,招聘方希望雇用具有较高科技创新素质、重视“理论结合实践”的毕业生,这就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实验室开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科技创新一直是学社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的特色所在,而实验室开放是不断涌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孵化基地。近年来,通过实验室开放,学社积极推动实验室与社会服务相联系,先后参与了青岛滨海学院钟楼结构检测,泰安岱岳区六座水库的安全鉴定,临沂市平邑县吴家庄水库的安全鉴定,肥城矿业集团工程选址,莱芜市雪野水库水工模型试验等30余项实践工程,并为肥城、莱芜及新泰等地区做了大量的土工实验,在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以各项科技创新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山东大学结构模型设计大赛,全国水利院校十佳未来水利之星评选等活动中去。与此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成员,在行知学社骨干成员的带头下,行知学社于2012年12月份申报成功了33项SRT项目,于2013年3月份成功申报了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其中3项为国家重点资助项目,3项为学校重点资助项目。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在实验室开放的环境下,行知学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让成果出自实验室”。
二、以赛促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行知强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注重的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社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动手实践,目的在于锻炼其动手动脑能力,培养潜在的专业意识,为进行下一步科技创新做好充分准备。行知学社通过举办各种大型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综合科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模式,形成“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交流”的良性循环模式。实践证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而且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两种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利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三、探索实践的影响与实效(以行知学社为例)
1.实验室开放为培养创新素质提供平台。通过实验室开放不仅能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成败已成为影响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行知学社在实验室开放的环境下有所发展,致力于打造以实验室为依托科技创新平台。自社团成立以来,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结协作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实验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逐步转化为主动汲取知识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实践创新性。学社致力于打造创新合作平台,避免了他们在学习中单枪匹马的个人单干主义,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中切实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建立“学业导师”制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大学生思想机制发展不均衡,部分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师长、挚友提出的建议置若罔闻。学业导师不仅要在学术学习上对其进行指导,更要在职业发展、思想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循循善诱,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以实现人生理想、自我价值,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行知学社指导教师王晖老师特别重视通过言传身教来优化学生的性格,通过与学生的平时接触、交流,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防问题的堆积压垮学生。通过让学生体会成功与失败的落差感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最终的成功就是由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塑造出来的。
3.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倡导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趋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近年来,学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铜奖2项;“国泰・华新杯”第三届山东省高校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水利院校第三届十佳未来水利之星评选获得创业之星、奉献之星提名等优异成绩。通过在各项大赛中优异成绩的取得,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通过“以老带新”,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碰撞,有利于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得以成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自行知学社成立以来,通过实验室开放、举办学科竞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接触到科技创新的同时让其深入科创领域中,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含义,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科技创新项目从认识到动手实践,进而顺利完成项目。通过这个从认识到实践过程,学生从中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切身体会到在探索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在科创中从历经风雨后遇见彩虹那一刻的激动和兴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更加充实完整。
参考文献:
[1]王晖,王吉进,周佳权,高雁.大学生科技社团在高校学生培养中重要意义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6).
[2]柳爱娜,周佳权,刘林,李闪,季家艳,王晖.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3]胡珊珊.论和合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徐亚清.加入WTO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3,(6).
[5]韩露.论“入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