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47: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英语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教学理念陈旧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觉得单词基础教学只占据英语学习的一小部分,甚至忽略单词的词性以及相关音标的学习,进而将单词孤立出来,使其教学流于形式。另外,部分教师忽略语境及语篇对单词学习的作用,导致与英语教学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二)缺乏有效的单词学习方式
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词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单词默写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使学生渐渐地养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学习习惯又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仍然没有记住,另一种是虽然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如何灵活运用。
二、提高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初中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往往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长时间的单词记忆、语法学习以及考试测验渐渐地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丧失了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英语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奇感,首先应坚守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采用形式多样、教学效果显著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在提高学生学习词汇兴趣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单词教学的难题。如在学习Colour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进行教室的装扮,同时也可以通过举行时装表演秀的环节,介绍服装以及其颜色,加深学生的视觉效果,形象生动地进行新词汇的学习。当然,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实物、歌曲等方式辅助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单词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
(二)学习构词规律,科学记忆
学生由于长时间采用不当的记忆方式,导致遗忘词汇的速度较快。很多学生反映单词学得越多,忘得也就越快,学习效率低下,对单词记忆感到力不从心。英语单词虽然词汇量较大,但是单词的构成遵循一定的规律,在日常英语的单词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向学生灌输相关词根、前缀、后缀等构词的规律,以及单词间的转换,进行大量的归纳,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轻轻松松记忆单词。如在学习否定前缀时,教师可以将否定词汇进行归纳讲授,常见的有un(unhappy)、dis(dislike)、im(impossible)等;后缀er有表示“人、者”的含义,如teacher教师、reader读者、worker工人等。在分析词根的基础上,可以无形中扩大词汇量,在学习词根mand(命令)时,可以系统的学习command、demand等,这样能够科学地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记忆,提高单词学习的效率。根据单词词性间的转换规律,掌握与之相关的词汇,构建发散思维也是学习单词的重要方法,如动词interest(兴趣,爱好)可以转变为形容词interesting(有趣的,引人关注的),接着可以变为副词interestingly(有趣地),这样的联想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对一系列相关单词进行同步记忆。
(三)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良好的语音基础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前提,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音标、发音及词性的学习。音标是拼读认识单词的基础,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音标和单词的结合,做到形与音的高度统一,如学习长元音[i:],学生可以将sees、sea、she等词联系起来。词性是单词的重要标志,学生只有在区分清楚单词词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构建自身的词汇系统。因此,初中教学在进行英语单词教学前应先让学生了解音标和词性知识,为词汇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随之心理学家对幼儿语言发展0—6岁关键期的探究,发现这一时期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好机会。幼儿由于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幼儿是自身的活动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习得经验。在早期英语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的应顺应幼儿的这种成长规律,玩中学,学中玩,乐中设定语言环境,让孩子轻轻松松学英语。因此,教师要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营造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
宽松、愉快、自主的精神环境是调动幼儿情绪、兴趣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更有助于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感染幼儿,并自始自终的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善于捕捉能力较差孩子的闪光点,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的学习环境。
(1)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我曾用一节生动的情景表演"外星人运动会"和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孩子们都坐在模拟飞船登陆到另一个星球,我扮演一位外星人,孩子们看到我古怪的样子都笑了,的活动就在这样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接下来孩子们连声问好,主动问你要去哪儿,摸摸外星人等一系列的情景游戏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下产生了,孩子们很难记住这么长的对话,而却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把他们掌握了。
(2)要看到孩子们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形式要为个层次的幼儿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例如:在对话、表演、游戏中要充分兼顾不同程度幼儿的,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体会到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尽可能的满足谈在同语言方面的表现欲。同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他们的最佳水平。慢慢地,孩子们都成了活动中的主人,都可以勇敢得站在大家的面前,用英语对话、表演,并且学习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
(3)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是愉快地、积极互动地,也是允许出错地。应允许他们说的不正确、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
(4)要尽量提供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活动课堂。教师应在活动适度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取代汉语教学或中英互译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课堂情境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语义即可,不做翻译。教师在教学中数次对课堂用语的,是幼儿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课堂用语,会对其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好的推动。母语化的语言情境教师具备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同过借助教师多变、有趣的引导策略、辅助教具,让幼儿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自然地使用英语。
(5)要在活动课堂以外创建英语环境。语言只有在交流实践种才能被习得。在其他学习或活动时间,老师可称呼幼儿的英文名,用英语表达一些英语课上已经学习过的日常用语。问候、道别、简单的活动要求、礼貌用语等都可以用英语与幼儿互动。
二、创设物质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英语
网络德育一般是指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咨询答疑、在线讨论,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这些德育活动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在德育教育工作等方面利用e路构建德育网络上作了一定的实践与尝试,下面就学校构建e路(网络)德育工作——环境德育网络、e路德育网络、家社校德育网络、师生德育网络、心灵e路德育网络、导师德育网络、班主任德育网络等方面所作的探讨,谈一点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构建环境德育网络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校本德育环境网络
校本德育环境网是育人之网,美丽的校容校貌有着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振奋和激励学生精神思想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教育的效果。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阵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到“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氛围。
打开学校网站,映入眼帘的美丽校园。学校标志性雕塑,顾况读书台,古崇福寺,灵龟(荷)池,假山喷泉……“亭台碑泉皆为师,花树墙廊均有情”,学校东临智标,西望紫薇;南连史东山故居,毗邻衍芬草堂、徐志摩故居。山水相依,环境秀丽。显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拓展了文化育人的空间和渠道。
学校重视古文化的发掘。点击“德育天地”网页,有唐朝著名诗人顾况的读书台,这是顾况后裔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导师顾易生撰写并亲笔题写的《顾况读书处碑记》碑文,有北亚山公园(硖石东山前十二景之一的“北亚晴峦”);有顾况舍宅而筑的崇福古寺(现为校史、国防教育、陶行知事迹陈列室),富有神秘色彩的灵龟池和东晋葛洪炼丹井;有“国防教育园”;有书亭、行知亭、英语长廊、灵池假山喷泉;有每届毕业生栽下的留念树。花草树木,亭台碑泉的“温馨提示、友情告白”,校园是一首诗,一草一木都发挥着她的德育功能。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2活动德育环境(班级主题班会红色长廊参观名人故居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参观海宁市气象局)网络资源共享
进入“红色长廊巡礼”板块。“红色长廊巡礼”活动是学校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上海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东方绿舟”,师生同登仿真航空母舰;在展厅里听教官讲解军事知识;参观“国安馆”,居安思危;在航母甲板上接受教官的军训,在智慧大道上与100多位古今中外世界名人、科学家对话;遨游智慧海洋,托起明天的太阳。踏上勇敢者道路,竞渡龙舟,挑战趣桥,翻越障碍,走梅花桩、平衡木,钻绳网,穿越迷宫,挑战自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入住地球村,过好生活关,翻被子,套枕套,铺床单;学习生活,学会自理。锻炼意志和品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网上浏览这一幅幅动人的镜头,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参观上海科技馆,秦山核电站,乍浦古炮台,东方大港都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凸现了网络德育的功能。
清明期间“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的真实情景,徒步走进著名导演艺术家史东山和散发着诗情骚意芳香的徐志摩故居,沉浸诗海中。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寻梦诗人成长的道路的一组图片,激励着同学们成长。
在气象局,把气象资料的采集、传送与网络监控,天气预报的制作与。观察百叶箱、风向标、风速仪、雨量器、蒸发皿、日照计和地温测量方法等图文传到网上,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有反映说:在网上阅读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意志,提高了思想觉悟。
二、利用e路德育网络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当今青少年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氛围中,受着社会的深刻影响。在这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灌输性教育和单一的德育目标就显得脆弱和苍白。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班队课和政治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教育形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空。
1QQ群德育网络——心语聊聊吧(建立教师、班级、师生Q群)
假期中,教师为学生架设网上沟通交流思想教育成长桥梁。班主任张老师,放假第三天,在她班群中的Q到了X某,与他谈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反思学习……与G某谈自信,交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谈保尔成长历程……朱老师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班中的留守学生,过年了,父母都回来了,这是一个加强联系沟通的好机会,她就抓住时机进行家访,或是发短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一个网上沟通思想,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德育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E-mail德育网络
“发个E-mail,把写好的作文传给老师”,“读老师的博文,收获不小”,“发张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十分得意如是说,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时尚。有同学说:我没发邮件给同学或老师就像落伍了似的。
小小贺卡寄深情,师生共贺教师节。这是同学们用自己的诚挚的心灵和纤纤小手用心设计精心制作美化的心灵礼物——“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是太阳,温暖我的心”“您是园丁,我是花”“您是红烛,照我行”“您为朋友,情真意浓”……呈现出浓浓师生情深的景象。老师们以心换心,在贺卡上回赠寄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的花朵需要你我的呵护”“化作春泥护新苗”……校园里流淌着一股暖暖的洪流。小小贺卡寄深情,改变了以往那种赠送礼物、鲜花等到奢侈的节日风,培养了“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老师班中的学生大多在农村,最使他担心的是,学生回家后忘记了学习,王老师发电子邮件和QQ短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在家收到教师E-mail特别亲切,倍增了师生情意。
3电话德育网络
心灵e路是一条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之路。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显得“人文一点,务实一点,艺术一点”。电话联系与交流沟通更是一件普通的事了。问寒问暖,了解情况,互报喜讯,沟通思想;道个歉,还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德育导师沈老师放假仍掂记着寒假前思想反常的Z某,在电话中耐心开导,谆谆教诲,深深打动了他。
4春雨心理聊天室(晚上6:00——9:00)
据了解,学生心里话有无处诉说的尴尬,学生多数不愿向自己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心理咨询,愿意向不认识自己的或不任自己课的老师或领导咨询。学校春雨心理聊天室如春雨潜入心,润物细无声。他(她)们就单亲子女的心理状态转变;初中学生的情感萌发,似恋非恋,似情非情,似爱非爱,似单相思又非似单相思;以及学业负担重情感,减负与加压;上网与学习,游戏利弊;敲诈与被敲诈,殴打与被殴打;理想与现实,父母与子女,情感与价值,交流与沟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索。
叽叽……叽叽……Q叫心理咨询老师,犹如去大海畅游,如释负重,心情豁然开朗,消除了心头的抑郁和烦恼,疏通了全身的血管;解除了心头的积郁,渲泄了心中的不悦与痛苦,激活了意泠的情绪,燃烧着蓬勃之朝气,点燃勇气和斗志。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还开通了网络咨询,避免了学生与教师直接的面对面的尴尬的接触与碰撞,增强了学生心理咨询的勇气和信心。给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场所,还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环境。
5心灵驿站
E-mail走进学生心灵,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心情不好、心理有疙瘩去问心理辅导老师,写信到“春雨信箱”,学习成绩下降可问任科老师,被人敲诈向政教处报告;食堂饭菜太贵、数量少,玻璃破碎,跟老师有矛盾,老师随意压留学生信件,谁为学生主持公道。上网,发邮件到“校长信箱”“春雨信箱”可帮同学们解决这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学生的维权意识强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在校园网上搜索到“家庭成功教育专家和知心姐姐专题讲座资料”,在网络中找到了阻拦我们孩子成功的瓶颈,为孩子找到自信,心头一亮。
三、依托e路德育资源载体健全家社校德育网络
1警庭校共建网页
警庭社校四方共建,法制讲座、四周环境整治、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政策法规和各个活动的内容呈现在网页上,通过浏览和阅读,增强了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各阶层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了学校的法制建设,形成了一个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2社校共建
开展“万名学生下社区”十个一活动,开展“十个活动日”活动:报到日、启动日、宣传日、环保日、学习日、运动日、示范日、书画日、孝敬日、表彰日。活动掠影,精彩舜间,家庭内外……形成了社校德育教育网络。
3家校共建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共商教育大计。委员们通过网络就学生中“5+2=?”、“学生的家庭教育和与子女的沟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子女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假借校园德育网络架设德育工作交流舞台
1班主任德育网络
在班主任网络论坛中,再谈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讨论激起了教师的共鸣,全校教师参加了这次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激烈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它是一个师德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教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网络发挥了它的作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德育工作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谈论手机现象,后进生教育,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成为网上研讨的热点。
2德育导师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导育模式)
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既管又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新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了德育导师网络。“德育导师”在网上关心帮助学生,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网络整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德育导师工作模式和先进经验,在网上共享,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共同发展。让德育导师网络真正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3德育网络论文
通过班主任校本培训,撰写教育论文及教育案例。为问题学生诊断与把脉,开出“心灵处方”,上传到学校“德育园地”栏目里,达到教育资源共享。让全体老师学德育,用德育,成为德育工作行家里手。在网上交流读书心得是教师相互促进与提高的有效措施,赢得大家的跟帖,学习,评论,赞赏,推动了教师的读书充电热。
4班主任博客网络
每个班主任都有一个博客。用教师自己的行为道德,高尚情操、品质意志,潜移默化地去震撼学生心灵。2005年,学校创建“班主任博客群”,到目前班主任都自己的博客。韩忠老师的“花脸青衣·班主任手记”;张沁老师的“莲之梦·班主任手记”;梅雨老师的“梅之雨语·岁月屐痕”……交流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工作经验,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之,学校构建e路德育工作网络,从“环境德育、e路德育、家社校德育、师生德育、心灵e路德育、导师德育、班主任德育网络”诸方面思考、探讨和研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和社区四结合立体德育网络,探索现代德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整合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邵培仁·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谭细龙·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国教育学刊·2001-1
[3]王炳仁.《班级教育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湘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读》.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6]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草根2004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人文素质的培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前沿课题。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已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纳入其目标之中。要使我们的语文课走人文化道路,使其处处充满动人的人文景观,首先应当搞清楚人文的内涵。
一、人文精神及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宏观意义上的“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宣扬的是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他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诠释语文教学中提出的人文性。
樊浩博士站在“人──文化──意义──生命”这样的高度对人文精神作了如下阐述: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原理和规律。强调了人文精神以人为基本要素,关注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人的生命的独特品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人文化的语文教学作这样一个通俗的描述: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学生自由健康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中去,感悟到我国灿烂文化的迷人之处,从而享受到精神的愉悦,精神的幸福,精神的自由与快乐,弘扬学生的个性与灵性。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文素质,张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关键词:金融制度缺陷;金融生态;县域
一、金融制度缺陷导致资金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缺陷,造成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金融服务被弱化,使县域经济得不到有效支持。
(一)因制度因素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减少,弱化了金融服务功能。2000年以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集约化经营,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逐年减少,使县辖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减弱。调查统计,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由2000年的183个减少到2009年的96个,减少了87个,减少了47.5%。到2009年末,县辖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只有21个,仅占县辖金融机构网点的21.8%,大多分布在县城和矿区。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从2004年的38.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97.66亿元,增加59.26亿元,增长了154%,县辖金融机构贷款从2004年的19.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0.17亿元,增加10.71亿元,增长了55.05%,增长较为缓慢,存差不断扩大,存差从2004年的18.94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67.49亿元,存贷比逐年下降,存贷款比例已从2004年的50.67%下降到2009年的30.89%(见图1)。由于农村金融网点迅速减少,使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率较低。调查统计,HB市县辖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平均为1/24.3平方公里,1/1.53万人。
图1淮北市县辖金融机构2002—2006年存款、贷款和存贷比变化图
(二)因制度缺陷,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并存
目前,农村资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资金需求旺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资金外流严重,信贷流向、流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农村经济对信贷资金需求量的刚性增加趋势与农村资金外流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1.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县辖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不断收缩,县级机构基本上成为上级机构的“储蓄所”,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通过上划流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调查统计,HB市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逐年增加,尽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较以前有所减少,但到2009年底县辖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占存款比例仍达50%以上。图2是县辖国有商业银行2004—2009年存款余额、上存资金和上存资金比例情况图。
图22002—2006年淮北市县辖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上存资金和上存资金占比情况图
2.邮政储蓄凭借基层网点优势吸收存款上存。邮政储蓄在农村各乡镇都设有储蓄网点,从基层农村吸收存款存入上级邮政部门。调查统计,2004—2009年,HB市邮政储蓄县及县以下机构吸储余额从4.31亿元增加到了14.16亿元,占县辖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比例从11.22%上升至14.5%。
通过对HB市县辖金融机构调查统计,2009年县辖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66万元,其中,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28.6万元,()占金融机构存款的29.9%。2009年县辖金融机构新增存款11.38亿元,农村信用社新增存款3.58亿元,占县辖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31.45%,虽然,人民银行以再贷款的方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资金返还,但仍很有限,可见农村资金流失严重。
3.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对农村资金的信贷投入。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基础还较薄弱,抗风险能力不足,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将受到很大影响,投入资金将无法收回。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对农业投入的风险较大。目前各类农业保险机构还没有在HB市县域得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低收入,也使农村金融部门在信贷投放中产生较多顾虑。
4.民间借贷活跃,但缺乏制度规范。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内金融服务严重不足,造成体制外民间借贷的活跃。由于民间借贷市场广阔,民间中介组织不断出现,随着民间中介组织的出现,民间借贷也已从暗处走到明处。调查统计,HB市民间中介组织已从2005年的3家发展到2009年的19家。由于民间借贷没有法律保护和监管制度约束,导致非法金融的不断出现,纠纷频发,矛盾四起,不仅增加了金融风险,对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据调查,2005年以来,淮北市县辖发生两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造成群众多次上访和围攻农村信用社事件,其危害至今难以消除。
二、因金融制度约束,造成资金供给机构过度审慎行为
(一)农村资金供给缺乏,资源不能被合理利用
1.农村信用社信贷投放单一。目前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受资金和风险等因素制约,其贷款投向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农业领域,农户小额贷款占绝对比重,对日益增长的规模农业产业和产业化经营信贷支持不足。调查显示,2009年HB市县辖农村信用社新增小额农户贷款占新增贷款的53%,由于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微小企业不符合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条件,不能得到有效信贷支持。经济组织和农村微小企业成为金融支持的“盲点”,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乏力,农产品得不到加工升值,农村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责发挥不充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仅限于承担国有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对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服务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调查统计,2009年淮北市农发行县级机构贷款余额为4.49亿元,其中粮食收购贷款为3.55亿元,占比79%,可见,县级农发行政策支农功能较为单一。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权利集中,不适应县域经济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强化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营战略,其业务和机构网点快速从农村地区收缩,基本取消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这种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县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据了解,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过于集中,制约了基层行贷款发放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不适应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需要急、期限短、频率高的特点;加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失衡,严重制约了信贷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调查显示,2009年HB市县域金融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仅为0.49亿元(不含农发行粮食收购贷款),可见,县域金融机构几乎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因资金缺乏,使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极为缓慢。通过对县域23家中小企业调查显示,仅有3家在银行有贷款,17家仅靠自筹资金和自身积累发展,4家因设备老化缺乏资金更新处于半停产状态。
三、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有效供给
1.构筑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实现农村资金回流的有效选择。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一是有利于打破目前农村信用社垄断经营局面,以便在农村市场上形成一种金融竞争局面,克服因缺乏竞争可能出现的金融服务低效率;二是可弥补因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从农村大量收缩带来的金融供给不足;三是金融机构多样化,可转移、分散和降低金融服务风险。如,可把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综合性地方金融机构、可制定“农村社区再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经济建设等,以防止农村资金流失,涵养农村金融资源。
2.拓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在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开发性金融服务,在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县级农业发展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拓展信贷支农领域,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县级农发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同时,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开办农村综合开发、农村基础建设和扶贫资金等贷款业务,把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纳入支持范围,拓展对农村服务范围。
体育路跑项目营销时代的到来,让汽车行业、体育行业及其他行业客户捕捉到了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智美作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先行者在“2014广汽丰田广州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中,成就了一批合作企业在市场营销上的共赢。广汽丰田通过体育营销手段,建立健康向上的品牌形象,与最直接的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体验式营销,现场数万人的狂欢让企业传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关注!广州马拉松赛事上,特步再度出击,成为广州马拉松体育服装赞助商,这是特步体育营销策略的又一次升级。作为一个运动品牌,特步一直将体育营销摆在重要位置。在这方面,特步积累了多年的体育营销经验,从赞助西甲、中国女子篮球甲级联赛、NBL(全国男子乙级篮球联赛)到与广州马拉松赛的战略合作,特步的每一项营销活动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因此,在2014年以及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特步将继续坚持体育赛事营销策略。这也是特步今年比较重要的大型互动营销活动之一。
二、市场竞争策略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适应行业竞争的规律和法则。竞争能够促进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中的提升。只有树立明确的竞争观念,灵活运用价格和非价格的竞争手段,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人新我廉、人廉我转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竞争策略,必须对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我们在竞争环境上也要受到来自社会及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因素。如: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献略》所述,一个企业通常都存在来自5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即同行业中竞争对手的压力、潜在的可能加入的同行业对手的压力、供应厂商向前发展的压力(由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发展成自己生产产品)、购买者的压力、代用品生产者的压力。例如,美国耐克公司生产的“NIKE”牌运动鞋,由于新颖的外观设计,使用功能的创新和独特,加之精美的外包装等,其价格虽然昂贵得惊人,但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青少年对此无比钟情。而“李宁”则以价格优势向国际品牌夺取市场,以产品质量优势夺取挑战者“安踏”、“匹克”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三、体育营销战略
关键词:网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目前,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高教司函[2004]190号)
一、改革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学习理论,对于当前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的教育家就开始倡导把培养学习者的责任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语言教育学家也开始对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自主性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到了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有所发展,建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显得更加重要。
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3日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进一步强调:“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改革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个现代学习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基于网络多媒体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为自主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和环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方案
根据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方式,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新的教学模式,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很好的方法与手段。
(一)明确教改目的,调整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突破口的,目的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行教师与学生互动、上机与面授互动,促进英语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向“基于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有效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
(二)针对网络教学的要求,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外语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进行外语教育创新,不仅要进行教育观点的创新,更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教育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要求的指导下,我院设计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大学英语分为读、写、译、视、听、说主干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建立了一套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培养综合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要求》,确立了“四个阶段,三种教学模式,两个评估方式,一个中心”的新体系。“四个阶段”指大学英语1~4级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一入学就要进行分级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分级授课。“三个教学模式”指大班“读、写、译”教学模式、网络“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小班口语训练教学模式。周课时分配为2+2+1=5,即2节读、写、译课程,2节视、听、说课程,一节口语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节省了教师资源。“一个中心”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为宗旨。
(三)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依托网络进行的自主学习基础上,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建立面对面的多媒体读、写、译课程与口语课程,以弥补由于人机对话而造成的情感缺失,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专题指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教学+小班口语面授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进行学生视、听、说、读、写、译教学,网络课堂突出视、听、说教学,多媒体大班课堂突出读、写、译教学,小班面授课堂突出口语教学,即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计算机可反复单独进行视、听、说、读、写、译训练的特点,强化课堂面授的视、听、说教学,以及教师通过课堂进行的学习控制与教学辅导,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自主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扮演课堂监督与辅导者的角色。
读、写、译课程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面授,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介绍阅读、写作和翻译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视、听、说课程以网上多媒体虚拟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在网络教室里单独进行学习,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若有疑问可登陆教学管理辅助平台。口语实践课是对视、听、说课的检查和补充,实行小班面授,辅导的内容主要针对本单元的题目进行,包括对话、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看图说话、游戏等形式。
(四)改革评价体系,促进网络教学的有效机制
在网络环境下,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实时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基本是主动的、探究式的、协作式的。在这种新形式下,传统的,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综结性评估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对网络教学过程实施有效评估。用这种模式评估会导致信度和效度上出现偏差,不能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产生良性作用。网络学习得以进行,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力为依托,而对网络学习者的监控和评价则成为必要的动力支持。所以选择有效的评估模式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教学改革的延续。教学测试与评估也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进展情况,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改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我院制定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估占(40%)。(2)终结性评估占(40%)。
三、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一)开放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优化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软件提供的材料,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在网上收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素材,寻找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进行以提高自己英语素质为目标的学习,为今后进入社会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的信息容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在校园网上,网络教学软件可以存贮大量的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并可按大学英语教学所需把有关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这些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库,可以看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英语学习资料室、图书馆、实验室或语音室,能让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英语教学信息,在无限的空间内搜集广泛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从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三)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鲜活、真实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满堂灌”,还是“讲练结合”,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厌倦的感觉。而网络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影像、文字及动画等多种教学媒体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授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多姿多彩。教师能利用教学软件上的内容,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网络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及教学资源的不足
目前,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教师及各类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只能采取大班额教学的办法。而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外,更多地需要学生们反复地操练,在练习中求进步。而大班额教学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如今,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规模地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在网上自由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内讨论并加以监控,指导任意一组学生,发现问题,立刻通过网络予以解答,而学生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向教师求教,从而使大规模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缓解了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压力,并最终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突现出来的问题
(一)试验时间较短(实际试验时间只是5个月)
从改革过程中看到,有些改革措施还不够完善。如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更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配置和使用,实验结果的反馈及进一步推广等等。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策略滞后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学网络课件来完成的。在这种条件下,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借助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涉猎更深层次的知识和理论,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习惯或比较困难。另外还存在着缺乏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学习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回避问题就是忽略问题的存在,不主动、积极地寻求必要的措施去分析问题,表现出学习准备不足。
(三)教师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是应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只有掌握了网络应用技术,才能使校园网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自学了网络知识,会从网上吸取知识辅助英语教学。另有部分教师希望得到网管人员的帮助,愿意学习和应用网络教学。还有个别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懂网络,不会也不愿使用网络。在软件开发上,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建立起了基于网络教学+多媒体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班额口语授课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能自主控制学习进程,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能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反馈和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和评价。
参考文献:
[1]BensonP.&P.Voller(eds.).Autonomyandl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C].Harlow:Lonman,1997.
[2]BensonP.&W.Lor.MakingSenseofAutonomousLanguageLearning:ConceptionsofLearningandReadinessforAutonomy[M].EnglishCentreMonograph,NO2.TheUniversityofHongKong,1998.
[3]Dickonson,L.AutonomyandMotivation:aLiteratureReView[J].System,1995,23(2):165~174.
[4]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5]陈美华,邵争,郑玉琪.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6).
[6]程琪龙.认知语言学——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7]范捷平.研究型大学的外语自主学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营销战略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环境营销
可持续性概念较早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的,1991年在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编制的《关心世界——持续性战略》报告中,对可持续性的定义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或状态。1989年在举行的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期间,通过了《关于可持续性的发展声明》,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其核心内容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当前的决策不应该对保护或改善将来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因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必须有“限制”的因素。发展的协调性。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或者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发展的公平性,即当代人群间、国际间,资源利用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要效益-费用分配和负担的公平。
营销对满足消费者各方面的需要,激活、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不断深入,需要营销观念和行动的改变和适应,即营销必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多地工作、服务。
为了促进可持续性发展,营销需要实现两个转变:首先是引导顾客需求和期望的转变。按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容,在满足顾客需求时应对一些因素加以限制,使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因而营销必须导入环境营销的观念,即营销工作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应该让顾客(市场)了解商品和劳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通过宣传、教育和营销沟通把顾客的需求引导到符合生态需要的产品、服务和活动上来。真正发挥营销满足市场和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是向研制开发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改善环境状况的产品和服务,即社会——生态型产品的转变。全社会应尽快的明白新产品产生考虑的决定因素既不完全是用户的满意,也不全是公司、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真正的社会——生态型产品成为消费者首选的原因是它在满足一个人的消费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他(或她)对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需求。这里应清楚,顾客的需求不会也不应该和环境需求相冲突,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因此营销工作在引导顾客的需求发生改变的同时,按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设计和制造一些新产品,并关心、培育、扩大产品的销售,即进行“可持续性营销”。
总之,可持续性营销要求企业采取对自己、消费者和社会都有利的战略,把顾客的需求和消费转向对生态和社会有利的方向,并为顾客和市场提供社会——生态型产品,从而引起企业营销观念及工作的转变。
市场观念与企业环境营销
市场观念是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是企业处理与消费者(市场)、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的原则。市场观念不同,企业营销工作的出发点、采取的营销措施、对市场、企业、社会的影响都可能不同。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市场观念的内容不同。
市场营销策略与环境营销
由于导入环境营销的观念,使市场营销的战略和策略发生变动,具体表现在:
营销目标
开发、生产生态型产品,培育、宣传、促使市场消费生态型产品。
产品策略
产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是天然的,对消费者生命和健康没有损害或尽量减少损害;产品处理对环境的压力较小。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少或处理污染的能力强,对消费者生存的空间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产品对人类的有害因素小、营养价值高,对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有利。产品处置的技术高,资源的可利用率高,对环境的压力小。研制、开发环保生态型新产品。
价格策略
对原材料、辅助材料丰富,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产品实行低价渗透策略,增加消费量。反之则采取高价策略,限制其消费量。
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关心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对生态型产品制定较高的价格,促使人们向往、追求此类产品。
利用全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生态型产品采取心理定价法,一般需要广告的配合。
营销者对使用功能相同、价格等方面相同但对环境影响不同的产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促销,鼓励消费者首先选择生态型产品。
促销策略
树立生态型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其特点和优势,争取竞争的主动性。
利用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景观对生态型产品进行造势,有效刺激需求,并扩大其消费数量。
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其在营销工作中将环境营销观念贯穿始终。如介绍消费者识别环保型产品,用“环保”的销售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用“回归自然型”装饰零售卖场。
促销组合策略
引导、培养全社会尤其是营销从业人员环保的意识,为生态型产品市场的扩大奠定基础。
在公共关系方面树立资源、人类与环境相协调的形象。
制作环保广告强化企业与生态型产品的关系。诸如:
产品导向类强调产品或服务所具备的环境友好特性。广告: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生物降解。
工艺过程导向类指出企业内部技术和方法能给环境带来好处。广告:制造本产品的原材料20%是可回收利用的。
企业形象导向类把企业和产品与公众广泛关注的某个环保活动联系起来。广告:我们一直努力保护森林。
环保事实类在广告词中陈述与环境或环境有关的事实。广告: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分钟2公顷的速度遭到破坏。
政府立法、支持与环境营销
政府及其机构必须选择一个国内统一的管理机制来为企业提供一些环境及营销的指导。诸如对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应提高税收、减少资金等供应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政府应立法保护生态型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德国政府就建立一条法律要求生产商收集产品包装,并进行再利用。德国环境部长克劳斯·托夫坚定的表示处理废弃物不能继续成为国家的任务,尽管起初遇到了来自制造商的抵制,计划还是得到了实施。
由此可见,政府立法或采取措施鼓励生态型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是非常明智的。它将引导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资料:
1.(澳)迈克尔·杰伊·波隆斯基、阿尔玛·明图-威蒙萨特编著,王嗣俊、高红岩译,《环境营销》
2.庄革新,中小企业营销策略浅议,《企业改革》,2002年4月
3.姚莉,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企业研究》,2002年3月
关键词:虚拟企业;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一、传统营销理论的内在逻辑
营销理论与营销模式的变革,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源起一样,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逻辑基础。追溯现代营销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市场营销组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4P''''S模式,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这一创新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得到了普遍认同。而这一模式的价值或者生命力,来源于其坚实的逻辑基础。关于营销理论以及运作模式的研究,不能偏离其内在的逻辑。否则,我们就难以认清本质,从而无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结论。
经典营销理论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而其逻辑起点则是关于可控和不可控因素的区分。20世纪5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博登(Bolden)界定了可控和不可控营销因素的区别,最早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奠定了现代营销的理论基础。60年代,E.J.麦卡锡完成了对可控因素的分类,在他那里,所有可控的营销因素被划分为四大类,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与促销(Promotion),首次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4P组合模式。麦卡锡之后,菲利普·科特勒进一步完善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构架。科特勒不仅发展了一个6P组合,在4P基础上,他引进了两个新的组合因素,即政治权力(PoliticalPower)和公众关系(PublicRelations),构建了一个被他称之为"大市场营销"的6P''''S组合模式。更进一步区分了营销组合的两个不同层次,即战略性4P组合和策略性6P组合。他指出,6P''''S是一种策略性组合,它的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战略基础。支持6P''''s的也是一个组合模式,是由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及定位(Positioning)所组成的整体,构成了一个新的4P''''s模式,这是一个与6P''''S相匹配的战略性组合。至此,现代营销的理论臻于完善。
在经典的营销理论中,环境是不可控的,具有强制性。并且,由于环境是企业营销系统以外的一切存在,因而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惟一空间,营销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企业与不可控环境的动态平衡。而与环境相对应的,是众多可控的市场营销因素。这样,运用这些因素,并且从总体上把握各类可控因素,藉此来适应不可控的外在环境,就成为逻辑上必然的而且是惟一的结果。E.J.麦卡锡、菲利普·科特勒等许多学者很好地发展了博登的思想,使现代营销的理论体系及其内涵不断趋向于完整、丰富和完善,为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博登之后的众多新的理论、方法、模式,包括4C模式,即综合了欲望与需求(Consumer''''swantsandneeds)、成本(Costtosatisfywantsandneeds)、便利(Conveniencetobuy)及沟通(Communication)等四因素的组合模式,大多建立在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环境这一逻辑基础之上。
二、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格局及其影响
在传统营销理论中,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有着十分明晰的界限。营销管理的本质就是综合运用企业可控的各种因素,以实现与不可控因素,或者外部环境的动态协调。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逻辑基础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虽然重视对消费者的研究,但这种研究的基础是抽样调查,企业实际上根本无从了解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绝大部分企业是在市场细分的模式下,实施所谓的目标市场营销,发展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所以,企业根本不可能适应每一个消费者的欲望和利益。绝大部分消费者只能在企业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中作出选择,这样的选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一个主动过程。因而,传统经济并不支持消费者的主动地位,传统营销是"企业营销",消费者实际上被排除在营销主体以外,只是作为企业的营销对象而存在。
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构筑了直接的互动环境,借助互联网无时不在的高速信息通道,消费者能够面对全球范围内所有可能的潜在供应商,与之进行"一对一"的交互式信息沟通,历史上第一次享有了完全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消费者的意愿、利益和偏好真正成为了企业营销活动的中心。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的主动地位不仅得到确立,而且,他们已经介入到了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顾客,而是作为营销活动的参与者,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了市场营销的主体。既然网络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执行的行为过程,那么,仍然将顾客视作外在环境因素的判断,在逻辑上就失去了合理的基础。
其次是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在网络背景下,企业是一种职能被虚拟化了的存在。虚拟企业只执行自己拥有优势的职能,而非优势职能则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由其他专门化的组织或机构执行,企业奉行的是外部整合职能的运作模式。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更像是一个紧密合作的整体,顾客价值最大化是它们惟一和共同的追求。被传统营销理论界定为微观环境力量的供应商、营销服务机构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了相当程度的"内属性,它们与企业一起,共同构成营销活动的主体,而不纯粹是某种意义上的环境存在。
第三是企业与宏观环境力量之间的关系。菲利普·科特勒将政治权力作为营销组合因素来对待,实际上已经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企业与宏观环境的界限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这种非恒定状态,在网络空间被进一步放大,这在技术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互联网是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众多的技术标准是互联网赖以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而标准的每一次发展和完善,都有企业的积极贡献,如微软的视窗系列,就是企业参与规则制定的典型。在专业化实施优势职能的前提下,许多企业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可能。当某种技术或者模式为互联网所认可,成为虚拟世界共有的标准,我们将很难将其作可控与不可控的区分。
总之,互联网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使得传统经济中企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边界趋于模糊。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因素的逻辑,已不再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只有突破这一局限,透过一个新的视角,才有可能寻找到适合虚拟企业的营销模式。
应当承认,在互联网和网络营销环境下,仍然存在着大量影响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的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易作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区分,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客观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某些因素,不仅对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可以被企业加以充分的运用。例如,顾客的信任,从来都对企业有着极端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并不能"控制"这种信任,但企业完全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赢得这种信任,维持并发展这种信任,藉此来实现企业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三、网络背景下的营销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营销,使得传统经济中企业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的边界趋于模糊。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可控因素以适应不可控因素的逻辑,已经不能引导我们。我们认为,在互联网与网络营销框架下,营销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各种能为企业运用的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有机整合,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营销活动。由可控因素到可运用因素的转化,是互联网和网络营销带来的变革。在网络背景下,对虚拟企业的营销活动有重大影响,并能为企业所运用的因素,大致包括下述四个主要方面。它们的整合,构成了网络背景下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
1.个性(Individuality)个性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人的发展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因而,人的个性发展,从来都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愈高,人的个性发展就越容易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当然,个人也就越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消费者的个性从来都是企业细分市场的重要依据。有鉴于此,一些企业十分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他们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某种品牌以特定的个性,藉此迎合消费者富有个性的需求。而追求个性化的消费模式,必须以相应的客观条件作为支持。这些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钱,另一个则是闲暇。网上购物节省了消费者的信息成本,省却了来回于购物场所的费用支出;网络还使得消费者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适合他们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而且,网络无时不在的特性,使消费者能在任何他认为方便的时间,毫无束缚地采取购买行动。在线购买的新型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金钱与时间约束对消费者的影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企业营销的核心目标。
2.信任(Trust)在线购买是一种超越习惯的行为模式,尽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经济的选择路径,和更为充分的选择机会,但网上购物仍然是一种风险性的行为。在实际取得产品以前,消费者对所购产品没有任何直观的感受。传统经济体系中,人们用于事先检验产品质量、性能或效用的一切惯用手段,在网络营销框架下,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如果不是对产品,或者供应商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不是因为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最佳,消费者不会贸然采取网上购买的行为。消费者的信任,是虚拟企业最可宝贵的一项财富。因为,这种情感能够有效地消除他们的风险,帮助他们确立购买信心。在互联网所架构的虚拟世界,消费者缺乏用以判断购买决策恰当与否的直观标准,因而,与企业相互之间的信任,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3.成本(Cost)互联网与网络营销模式,为生产者架设了与消费者直接联结的通道。在网络世界,企业可以越过中间商,与最终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双向沟通。网络所构建的直接渠道,不仅为在线顾客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企业用于渠道管理方面的费用支出,为虚拟企业的低成本运营,准备了充分的基础。在网络空间存在的企业,只需行使具有优势地位的职能,其他职能完全可以由别的独立企业执行。借助于外部交易的途径,虚拟企业即能完成对企业职能的整合。职能的虚拟化,造就了众多专门从事某种业务的企业,而专门化经营又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降低成本的好处。这样,在互联网与网络营销模式下,虚拟企业能够迅速地完成对供应者的选择,以最低廉的价格获取最具专业化、同时也是最好的服务。这也使得企业可以在任何时候,以最低的成本支出,向在线顾客提供质量最佳、性能最优的产品或劳务。
4.信息(Information)在传统经济格局下,企业期望与消费者沟通的许多重要信息,只能采取单向传递的方式,其中存在着''''对滞"现象。单向信息沟通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反应。因而,企业无法依据受众的反应,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改善信息沟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