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6 18:47: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校环境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

第1篇

(一)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够

针对我国小学的环境教育,虽然经历了将近二十余年,但是因覆盖的面积窄和一些学校的领导也没有完全真正地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造成了目前的环境教育问题还未能得到很好的效果。面对小学里的环境教育,有的老师认为是扫地、捡纸屑;也有的老师认为是在街道上对环保进行宣传;有的老师认为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有的老师认为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讲解;也有的老师认为是在校园里种草、养花和植树等。以上的认知不能说不对,但是可以说老师对环境教育的认知还不够全面。

(二)少数的教师自身的环保知识缺乏

在传统的教学里面有“重文轻理和重艺轻科”的倾向,因而造成在小学的教师中有一部分的“科普盲”。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对环境教育的知识能有相关方面知识的教师仅有少数的人。目前的大多数的教师存在着对环境知识的整体体系认识不够,自己的知识面也比较窄,对于知识的有机联系没能够很好的建立,从而让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过程中不能科学全面地掌握环境教育的知识体系和准确有效地传授环境的知识。

(三)在时间和经费上对环境教育师资的培训不够

一些学校的领导认为从事环境教育方面的工作,只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教育的知识即可,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老师的培训上。学校领导首先认为对老师的学历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从而加大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其次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与应试有关的业务素质。面对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需要落实在纸上。

(四)教育经费的短缺

据调查分析,目前的一些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的专项经费没有落实,在教育环境方面的活动经费和必要设备的添置没有得到保障。尤其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教育经费更加地困难,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的正常开展。

(五)缺少骨干的教师队伍

由于没有好的骨干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即便非常注重环境的教育,但是活动还是无法正常地开展。到目前为止,在职称的评定和奖励方面还不明确,直接影响了环境教育老师的积极性,因而也影响到了环境教育老师在学校的地位。

(六)“学校质量”的评价观影响

九年的义务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一些有名的学校或是民办的学校采用择优选拔,无形之中造成了压力。小学阶段是否组办过环境教育,对升入名校或是民办的初中没有太大的影响。相反的,拥有好的环境教育,若果升入名校或是民办的初中比率有点低,社会上会给出质疑或是否定的评价,也因而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

二、环境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学校领导的环境教育意识

在环境教育的问题上,领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的领导虽然不会在课堂上直接传授环境教育的知识,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引导者。然而,学校领导对环境教育知识方面的态度和认知,直接会影响到环境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定期的举办“环境教育学校领导班”,使学校的领导充分的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外,可以将环境教育的培训要求列入学校领导的任职考核内容中,进一步促进学校领导的环境教育的意识。学校领导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领先的思想,在环境教育的问题上才可以克服种种的困难,从而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环境教育骨干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环境教育骨干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从事教育环境方面的骨干队伍,能够开展稳定、扎实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骨干师资队伍作为实现环境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的前提和有效的开发环境教育的动力,所以对于环境教育的师资力量的建立是意义重大的。

(三)建立关于环境教育的评价制度

环境教育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小学的环境教育应该属于小学教育的一项内容,所以教育环境也应属于教育评价之列。环境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增加了从事环境教育老师的积极性,也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方面加大了理解。

(四)做好环境教育的基地建设

因为无论何时何地都存在着环保的问题,所以环境的教育具有全球性、终身性、全民性等特征。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环境教育的基地是学校的重要项目之一。从经费的方面考虑,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有关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来开展环境教育的活动,进一步地推动环境教育社会化。

三、总结

第2篇

环境教育是树立环境意识的基础,是贯彻环境法规的保证,是环境保护的关键。目前,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的环境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经济学专业要不要开展环境教育、开设什么样的环境类课程、采取怎样的方式开展以及对开设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经济学专业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共识未达成一致随着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环境教育被提上日程。有关环境教育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学校教育阶段开展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但在一些经济学学者看来,在经济学专业中进行环境教育是与经济学追求的经济至上价值观完全背离的,如果将环境教育纳入经济学专业教育,整个经济学理论王国和大厦都将被颠覆。由于部分经济学学者对环境教育的排斥,进而使得在经济学专业中开展环境教育未达成共识。

(二)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足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两大方面。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融通性越来越低。与环境类专业不同,经济学专业与环境教育在理论上不仅不兼容,甚至相互冲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出现了经济学与环境科学融合的趋势,即诞生了“环境经济学”这一新的学科,但很多经济学专业还未将此纳入经济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有些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开设的。除专业课程设置以外,有关环境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未在经济学专业全面普及起来。

(三)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学方式有待探索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现有经济学专业的环境教育过程中,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的欠缺,任课教师大多为环境类专业教师,并不清楚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及其环境知识的水平。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环境教育更多地应是一种体验教育,传统的讲授法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学专业学生对环境知识的需求。第三,无合适的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规范教材。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自编或环境类专业教材,甚至不使用教材,这样严重影响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学工作效果。

(四)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缺乏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目前经济学专业的环境教育活动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没有建构详细全面地评价指标,不能为环境教育教学提供良好指导。

二、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实施的对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生态文明社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的深入,在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中开展环境教育将成为21世纪经济学专业发展的新趋势。鉴于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一)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文化理念绿色文化理念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要树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文化理念,除培养学生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要借助学校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科技等方面进行“绿色大学”建设的契机,培育学生的绿色文化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完善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经济学专业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应逐步在专业必修课程和通识课程两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加大在经济学专业中开设《环境伦理学》、《资源环境学》、《环境经济学》等基础课程的力度,促进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融合。第二,学校所开设的环境教育通识课,要设定为经济学专业的公共必选课,同时根据经济学专业特点,编制规范的环境教育通识课教材。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逐步完善经济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内容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注重环境资源价值的思维模式,使环境教育成为经济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探索经济学专业体验式环境教育模式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成环保行为的自觉。经济学专业的环境教育应转变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从行为和感情上强化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意识和行为。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日、土地日、水日等重要纪念日的专题展览以及各类环境论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创新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时代对人才必然有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也必然要进行改革以应对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教学,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就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简要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有了转变

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者,学生自己在课外,在信息技术环境里获得的知识十分丰富,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前台走到后台,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物质条件、必要的学习资源及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

尽管学生有多种学习选择的权利,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规划。课前,我从整体出发策划教学环节,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先检索阅读,协作完成电子文稿;在分组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广泛交流协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巧妙解疑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合理使用评价方法

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现代先进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1、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采用先小组自评,然后再进行他评。这种评价方法有如下特点: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例如,在学习了画图软件后,我组织学生画了“荷塘月色”,并由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各作品的优缺点,然后给出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但发挥了团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发展。

第4篇

1、不良网络信息会影响小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网络信息会影响他们思想观念的发展和转变。现如今,网络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导致了网络上衍生出很多不健康和不科学的信息,一些不法组织或者伪科学分子在网上宣传不健康的、迷信的、甚至危害国家的言论,还有一部分组织利用网络来宣传他们的不良思想,违背了国家正确的宗教理念。这些信息不仅造成了对成年人思想的危害,也对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不能协调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自制能力差,容易沉迷于形形的网络世界,整天泡在网络游戏和一些娱乐信息中不能自拔,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也消耗了大部分与亲人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在长期面对网络、沉迷网络的过程中,对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会引起一系列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

3、网络成为引起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媒介。网络虽然有安全健康、积极进步的内容和思想,但也充斥着一些黄色、暴力、诈骗等不法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有时候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不能正确地鉴别事物的对错,进而会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容易上当受骗,有时甚至会模仿网络上那些不法行为,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这些都会给小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决策

1、通过网络加强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创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用书本与黑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如今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教育内容也将会随着网络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进行延伸和扩展。学校应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环境,把静态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动态的立体演示,把课本的内容融入到多媒体中,通过新颖的方式传播给小学生,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方式的创新。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网络中丰富的音视频素材来传播一些感人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从而引发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初步建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2、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体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需要在学校中通过老师的教授得到发展,还应该得到家长及校外相关机构的积极配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组织教育体系,更好地协助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应该把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延伸开来,首先要加强对学校老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使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教育氛围。其次还要与学生家长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地沟通与交流想法,解决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需要与相关的教育机构做好衔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针对道德教育的一些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及时解决。

3、学习教育与心理道德教育相结合。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学校在注重学习教育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使教育更全面化、人性化。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参加活动、做游戏、多媒体播放等方式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道德教育。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把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知识的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与实践;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国际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大,我国普通百姓到世界各国经商、贸易的人数逐年增多,世界各国有更多的人在关注中国、走进中国。语言是世界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目前,世界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学习汉语的狂潮。汉语的对外推广,国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素质的空前提高。语言流利、才思灵敏、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受青睐。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口才都有明确的要求,甚至口才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就业和晋升。一个人有了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往往会坐失良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一直是很受重视的。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训练一直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各职业院校大都开设有“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课程”,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在首先教会学生说好、用好汉语的情况下,对于汉语口语表达也应进行较全面的训练。但在部分职业院校的实际调查中,有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更多的是教学的基本设施过于简陋,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口语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构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对各高职院校的函授生、走读生自学普通话的作用更大。本文拟就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的建构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相互切磋。

一、目前,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的现状

在我们实际调查的数十所职业技术院校中,只有几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老师在专门设置的语音室为学生上口语课,其中有两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现代网络语音室为学生上口语课。其余绝大部分教师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录音机也没有,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极不标准,这怎么能培养出标准的学生呢?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建有语音室及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室,但多数设置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进行评估而摆设,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部分院校也只仅限外语专业使用,把汉语口语教学排斥在外。这种认识,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提高。改善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已刻不容缓,应该引起各高职院校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理想环境的实践

现代网络语音室为广大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口语教学在师生互动、自主、生动的情景环境中进行,无疑,教学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下面拟选如下教学实践课型,供同行切磋。如,教师在讲授“重音的表达方式”一节时,教师首先提示学生:在确定重音位置的同时,就存在着如何表达重音的问题,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朗读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主要的词。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只有从朗读目的、愿望出发,在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确定重音的位置。要使学生理解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捶、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重中见轻,还可高低相间,虚实互转,前后顿歇……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还要学会在朗读时把非重音、次要重音“带过去”的本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举出许多例句,并不厌其烦地做示范性阅读训练。现代网络语音室教授这一节就省劲多了,其情形就完全不同,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本节全部训练项目,包括文体、声音、图像、现实情景,每个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可自由点播、阅读、自测,反复听、反复看、反复训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在较短时间内基本上可以掌握表达重音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情景。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学习时间,又确保了教学质量。这就是网络语音室给现代教育带来的便捷。

三、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理想环境的建构

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认为能在一个比较安静的语音室上口语课就感到甚为理想。其实不然,现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较具代表性的常规语音室有听音型、听说型和视听型等,单纯的听音型语音室由于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目前,已逐渐被小型无线电发射台所替代;听说型语音室最为常见,多由教师主控台按键控制,装配有录音机、扬声器、耳机、话筒等音频接收设备,学生座位上有耳机、话筒等简单的音频接收设备,若装上录音机则有听说跟读功能,还配有一个小型液晶显示屏和简单的标准化答题按键,可进行课堂测验;视听型语音室实际上是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课室,在听说型的基础上添加视频设备,教师控制台一般由计算机控制,装有VCD或DVD,录放像机、投影仪甚至电视接收装置,学生通过墙面投影或桌面显示屏来接收视频信号。

无论是听音型、听说型,还是视听型语音室都可以称之为常规语音室,基本上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依然表现为传统的“教师学生”单向传导的被动模式,从简单的对讲型电脑控制跟读型多媒体电脑控制型,其功能设计都集中在音频广播和对讲通话等方面,几乎不存在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性。因此,常规语音室从功能上讲,只起到了教学辅助设备的作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有条件接触到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了普通话口语教学,但在语音室建设上,各高职院校并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学生照样在语音教室里被教师“满堂电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现代较为理想的网络语音室是在多媒体与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实际上是网络教室或电脑室与语音室相结合的产物。为语言学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极大的空间。网络语音室不仅包含了传统型语音室的所有功能,而且又扩展了几十种应用功能,例如,自由听力点播、数字化复读、电子阅览、阅读背景教材、文本、自由测试、情景仿真对话等等。这些功能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师生互动变为现实。

就普通话口语教学而言,创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一直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梦想,也是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基本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个梦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尤其是现代网络语音室的建设和发展,为语言学教学和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

现代网络语音室的建设、多媒体口语教学环境的营造,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对口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普通话口语教学可以完全放弃,相反,二者更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多媒体口语教学环境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自然语言交流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做出反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训练。其次,课堂本身就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是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人师表的品德也会对学习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动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学习者促膝谈心,这种心灵的交流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和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和相互支持,体现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纯真的学生情意。这些都是多媒体普通话口语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二者的结合,将使学习的认识主体性和情感主体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识和情感互动,学生之间的认识和情感互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促进我国语言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青,刘珍珠,黄海斌.加强语言实验室建设,构建多媒体外语教学环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4).

[2]韩涌波.论网络语音室在英语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3,(3).

[3]马铁川,杨春华.语音教室的网络化建设[J].外语电化教学,2003,(3).

第6篇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景开始,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利用计算机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集成性为学习者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设计一幅满天繁星并伴有音乐的美丽星空,画面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出了生动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下试着数数星星,优美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情景的创设满足了学生的情感,艺术和审美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索。

提供学习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低年级的识字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新教材加大了识字量,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按时完成,而教师又很难做到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情况使所有学生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识字任务,难免造成部分学生识字生疏,量少。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学中玩,玩中学

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用文字,声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将音,形,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显示给学生。一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乐园”模块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牢汉字。

营造表演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有一个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在学生独立识字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的形式相互交流,进一步巩固了识字效果.在识字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学文中让学生把课文读给自己的小伙伴听,让学生邀请好伙伴一同表演等,师生共同唱歌表演,这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变学习活动为学生的情感内需,而且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尽可能扩大了学习的全体性参与,把学习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首先,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在学生对张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用“你喜欢张衡吗?为什么喜欢?你能读一读那句话吗?”这样一个连续的问题,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其次,语文教学是一个认识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进的过程。因此,认识必然与情感相随,而语言训练若离开了情感,便如同失去了灵魂一般。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任意选择想要学习的段落来重点学习。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因此,活动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感受语言,体验情感。

利用Internet拓展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在很多课文学习完内容后,我就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如将“张衡小故事”,“星空直播站”介绍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了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在学习中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了获得新知识的快乐。

总之利用网络网络优势辅助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不论是前期准备工作,还是课堂教学过程,都让学生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为教师,同样也让我受益匪浅。课前准备工作,现场组织教学工作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对教师的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学习困难的即时诊断,能力发展水平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等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对于我这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还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学习以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各类知识以及知识整体的理解……

第7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信念 学校文化环境 学校教育理念 教师主体性

教师教育信念是以教师个人工作生活经历、自身知识储备量、学校文化氛围、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为共同基础而形成并发展的。 “其实质反映了特定教师对教育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不但可以指引着教师做出某些教育行为,而且是教师评判他人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评价标准。”[1]教育信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教育信念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存在着发挥实际效用的可能性,所以,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是教师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影响着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而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

教师教育信念在现实教育情境中的作用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综合来看,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内部因素为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个人教育信念能否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主观意志。外部因素则主要为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环境以及更大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是教师教育信念得以发挥作用的外部支持。如果说内部因素是基础,那么外部因素则是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此着重分析作为外部因素之一的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教育信念在教育情境中发挥实效的影响,从而试图展现学校文化环境在教师主体性发挥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论述之前,需要明确一个提前,即教师教育信念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此稳定性是相对的。教育信念本身是一个动态体系,在个人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下,会缓慢地发生建构与解构。由此,在教育情景中起行为指导作用的教师教育信念并非一成不变。外部环境不断与教师的内心发生碰撞,在影响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的同时,又促使着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或是更加坚定信心,或是试图改变,或是选择放弃。

影响教师教育信念实效发挥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身处的学校文化环境及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两个方面。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以其自身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生活于其中的教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教师作为社会个体理应自然接受的。此外,社会通过将其具有的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环境中,从而对教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特殊性,是教师身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接受的。此时,学校文化环境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价值观念。

但是,学校的作用不止于此。从其自身性质来看,学校是由身负特殊使命的群体组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其中的群体有能力自发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此种文化氛围在具有社会共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反映出存在于特殊社会组织中的群体异于其他群体的一些特征。此种特殊的文化即学校文化。具有教师身份的个体存在于更为真实、具体的学校文化情境之中,其自身经历、感悟、情绪情感都与学校息息相关。由此,相较于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起到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作用。

“学校文化表征一个学校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信仰、态度和行为。”[2]由此可知,学校文化环境是包含学校群体成员的整体价值取向的情境。在此情境中,个体与群体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学校教育理念是群体成员的整体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学校文化,具有整体性、主流性的特征,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主导性的指导作用。学校文化环境对教师教育信念的实际效用发挥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集中表现为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师教育信念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发展及作用发挥都会受到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但是,教师作为独立个体,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观,在与其他个体存在共性的同时,亦具有特殊性。由此,教师教育信念具有独特性,并非完全顺应于学校教育理念。

虽然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师教育信念之间不断发生交互作用,其联系密不可分,但是它们仍然可以被看做是两个自成系统的独立价值观体系。这并不是要将两者的联系分裂,而是从教师教育信念的特殊性这一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

从发挥实际效用的能力来看,通常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其教育信念发挥实际效用的能力弱于学校教育理念。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学校教育理念的整体性所决定的,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范围可轻易涉及整个学校,对学校的组织建设、长远规划、策略实施、教学计划等都有决定性影响,对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也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教师教育信念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其个人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其整体影响力远远弱于学校教育理念。

作为独立价值观体系的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师教育信念,它们之间会存在相融和相异两种情况。当教师教育信念与学校教育理念相合时,或者说,学校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给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提供或留有空间时,教师的主体性便可发挥,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教育信念指导教育行为,从而利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及教师个人的整体发展。当两者相悖时,因为学校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的力量强度强于教师教育信念,所以,教师教育信念的作用发挥会受到遏制,进而遏制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从学校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教师教育信念的实效发挥之间的关系可知,学校文化环境深刻影响着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良好、宽松、平等的文化氛围利于教师不断修正、发展自己教育信念,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正能量,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并反过来促进学校文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僵化、严苛、等级性的文化氛围只会使教师屈从于权威力量,从而选择放弃或隐藏自己的教育信念随波逐流,丧失教师的主体性。由此,构建和谐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尤为重要,其中心任务即为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更多的表达自我心声的权利和机会;形成自发性的组织帮助教师反思教育实践;为教师实践其教育信念扩展平台,建立平等性质的组织机构,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2]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4).

[3]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0(5).

[4]赵昌木.论教师信念[J].当代教育科学研,2004(9).

[5]刘良华.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6]李红霞.学校文化与价值意识建构[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作者简介:

第8篇

一、推进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

在本学期我校确立了由校长、书记领导,行政干部及年级组长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且进行了工作分工、确立了职责。如:学生处职责是针对学生的环保行为的管理;教导处职责是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工作和选修课的开展;教科研室职责是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总务处职责是校园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团委职责是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社区活动;学生会职责是科普宣传、及社团学生自发活动等。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工作职责的确立,为我校的环境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开展、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团、专题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环境教育。

1、本学期通过骨干教师公开课,让教师们尝试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

2、在选修课中,我校开展了数字化水质测量选修,并且结合本课内容开展了区级课题《张桥河水质调查》取得了区EPD教育案例二等奖。文秘站网-

3、在社团活动课中,我校成立了环保社团。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壳牌美景方案”评选活动以及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同时,我校还邀请贺耀荣老师在我校开展了以EPD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专题的针对全校师生的专题讲座课,为全校师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介绍。

三、在学科渗透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

本学期,我校以“绿色生命”为主题开展了环境、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从十一月一直延伸到十二月,包含了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社区活动、电子小报制作、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我校校园整体环保氛围的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讲座中有贺老师做的EPD专题讲座、有心理健康专家张教授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2、11月18日,利用学校开放日契机,开展了以“绿色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班级里建立环保氛围。

3、在活动月期间展开班级绿色黑板报评选活动,以及电子小报制作活动,使环保氛围更加浓重。

4、同时,在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间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责任心,也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

四、不忘进行校园环境建设

总务处在20__年进行了学校三层花园的改建工程,并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绿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20__年中旬,我校被评为了区无烟学校,并荣获了市级绿化合格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和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五、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第9篇

一、结合演示实验,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在突出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演示实验造成的化学污染及危害,详细罗列出教材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对口实验所涉及的环保基础教育。让学生能自觉地融入其中,树立“我为环境、环境为我”的大环境观。以“污水、废水”为例,在分析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这些严峻的事实,反向证明若不强化环境教育,中国将面临沙漠化的绝境。

在分组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分组实验产生的“三废”,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领会环保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对实验后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更能达到学习化学知识时全方位渗透环境教育即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进实验,节约药品。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使学生自觉融入环保之列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有害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能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如在浓硝酸与铜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5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人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还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泄漏而污染空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尽量用小试管作实验,不浪费,多余的药品妥善回收。在安装制备气体和实验装置时,尽量使其严密,并在通风口下操作,如果需气量小,可改用大试管制备气体。教育学生,每人若多用一点药,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污染。这样做不但可以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

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化学模拟实验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减少药品的使用,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以及环境的污染。

三、让教学实验融入社会,使学生的个体行为去催生社会群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实验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实验室,学生在了解实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开放课堂,让教学实验融入社会,只有全民行动,环境教育才能真正付诸行动。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学校实验室设有专门的回收流程,把实验废弃物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也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化工部门定期收集废弃物;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科学教育,而不要把学科学的手段,变成污染环境的行为。

四、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环境保护的研究性课题研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