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生银行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6 18:48: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生银行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生银行论文

第1篇

进入2006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不断增强,对于以经营货币为对象的商业银行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深远,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影响

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的是美元计价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银行挣的美元头寸越大,其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人民币升值将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紧张和需求旺盛的状况,中长期内存在一定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隐患。一方面,商业银行外汇存款近年来增幅趋缓,尤其是外汇储蓄存款逐步下降。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外汇存款余额为1652.86亿美元,汇率调整之后我国外汇存款余额不断下降,到2006年3月末时降为1589亿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借入外汇贷款并结汇成人民币使用以降低融资成本,外汇贷款需求旺盛,贷款余额快速上升。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商业银行银行外汇存贷比不断攀升,甚至超过了央行制定的外汇存贷比不得超过85%的警戒线。而且,从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外汇贷款占全部外汇贷款的比重由2005年6月末的41.50%上升到2006年3月末的46.42%,短期贷款则由33.07%下降到29.96%。这样就形成了银行外汇资产向贷款集中,而贷款期限则又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在外汇领域将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挑战。

人民币不断小幅的升值使公众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加强,外汇储蓄存款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商业银行为抑制外汇储蓄存款下滑的趋势,纷纷推出与利率或其他基础资产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但是从中、外资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来看,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购买者大多没有提前终止权;二是产品设计主要与外币的利率和汇率、金价、油价等挂钩,缺少与人民币汇率挂钩的产品。即使外汇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达到5%,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那么其实际收益率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亏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外汇理财产品将成为商业银行稳定其外汇储蓄存款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影响

国际结算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分析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是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对于涉及进出口的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高了出口价格,降低了出口的竞争力,减小了进口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等等。人民币升值会起到鼓励进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还比较小,我国出口产品对外竞争力仍然很高,人民币的小幅温和升值对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具体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逐渐开始发挥,主要表现为2005年8月之后,进口增长从之前的10%左右的速度一跃到20%以上,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迅速收窄,甚至在2005年最后两个月进口增速还超过了出口,今年2月份进口增速也是高于出口,之后3月和4月出口依然增幅超过进口,今年1~4月份出口达274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进口2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进出口顺差3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1.4%。另外,作为一系列改革措施中的一环,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同时,可能还会有其他政策相伴,这使得汇率变动本身的影响表现得更加不明显。虽然对于相关行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对于它们影响会很大,但是对于商业银行的进出口国际结算业务来说至少在目前没有什么影响。长远来说,只要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不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有区别的只是出口结算业务和进口结算业务的业务量会有相应的变化,出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减少而进口结算业务可能会增加。

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民生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现代企业基本特征就是完善的公司治理,而组织结构是一个完善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改革现状

自2006年4月,银监会《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后,为国有大型银行改革方向给予了更明确的肯定和更积极的引导,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客户需求,逐步实行以产品单元、业务线为流程的事业部管理制度,因此银行事业部改革成为国有大型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的基本取向。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组织结构是职能式结构,即在总分行的前提下按照职能来划分部门,总行只进行业务指导。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了我国银行业的良性发展。职能式组织结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总行的统一领导管理,但也过于集权。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这种组织结构产生职责不明确,协调难度大,执行效率低等劣势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大部分银行开始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情况。2005年以来,工商银行就开始完善公司治理,其中组织结构变革是其重要部分,从厦门的扁平化改革到现在不断推广,一直在探索中前进。交通银行按前、中、后台分离制约和部门职责服从业务流程的原则,形成了三大类九个业务板块的总体业务框架,推进了后台业务的集中处理,财务、风险和审计板块的垂直管理。2006年建设银行实现了内部审计体系的垂直独立,并构建了风险管理人员体系,同时在部分一级分行进行事业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国银行也逐步强化业务条线的垂直管理模式,总行层面将银行业务划分为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运营服务。

随着改革探索,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结构改革也相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如分支行因业务重合度较高存在利益冲突,后台信息科技系统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虽然开始摆脱以地域和产品为中心的设置,但是前、中、后台分工依然存在很多协调配合及利益分配的问题。总行和分行的目标不尽一致,风险控制体系和手段存在系统缺陷,管理效率低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迫在眉睫。

二、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

1、改革内容

中国民生银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肩负着中国银行业商业化改革先锋的历史使命。16年来,民生银行以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为目标,在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激励机制、化解不良资产、变革管理模式、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创新和探索试验,并率先扛起了事业部制改革的大旗。

2005年下半年开始民生银行筹备管理模式变革,于2006年初从业务集中经营改革开始进行。短短的半年时间,完成了22家分行和直属支行的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把246个支行的公司业务上收到分行的176个行业金融部,支行不再从事公司金融业务,初步形成了行业规划、市场定位、专业化团队、专业化营销和专业化评审。在此基础上,2007年7月,民生银行决定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2008年初,民生银行的地产、能源、交通和冶金四个行业金融事业部挂牌成立,把这些高风险的公司业务从“三级经营、三级管理”的体制变为“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体制,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能更好地控制风险。到目前,民生银行已经成立了多个行业的金融事业部为中心的组织结构(见表1),运行机制也趋于成熟完善,贷款定价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民生银行近几年来事业部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在管理信贷风险、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事业部制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总分行体制。其他商业银行也随后启动了公司业务集中经营改革,有些正在推动事业部制改革,这证明民生银行在事业部制改革方面的成功探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2、成就

截至目前,民生银行成立了7个行业的金融事业部:地产、能源、交通、冶金、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石材。经过短短16年的发展,民生银行从一家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资产规模将近2.8万亿元、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均居国内银行业前列的现代商业银行。

由表2可以看出,民生银行近几年来逐年稳步发展,在保证资产质量水平上资产收益总量有明显增长,特别是不良贷款比例的逐年降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逐年上升更是说明了民生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成就。民生银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持续完善外,民生银行在公司治理和业务创新都实现了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商业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成立行业金融事业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趋势,也是全球领先银行普遍采用的组织体制,但在我国由于以部门银行为特征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真正完全推行事业部制改革。传统总分行模式导致银行没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只能做大,难以做强;业务重合度过高,缺乏专业性,传导机制过长造成效能低下。金融事业部制恰好能避免上述弊端,例如2012年的连江县3000万海参收购贷款的快速审批发放就是其高效、专业、低成本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民生银行金融事业部的建立使民生的业务更加灵活,开拓了更广阔的利润空间。

3、优势

一是民生银行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又是规范的股份制金融企业。多种经济成份在中国金融业的涉足和实现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区别,也为后期的改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是效率提高,更加灵活。民生银行金融事业部制打破传统上的地域、银行上下级关系,以支持的产业为中心,因此,在业务反应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效率极大提高。事业部制改革后,部分事业部的二级中心被授权自行决定贷款发放,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金融,审批环节减少,加快了贷款审批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迅速占领市场提供了基础。

三是民生银行具有特色和创新的经营方式和创意为其带来巨大利益。成立金融事业部后,分支行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零售业务,部分支行转型成特色支行,主要为某一个行业服务,如浙江宁波分行象山支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海洋渔业服务。民生银行选择的标准是市场化程度较高、涉及民生的行业领域,并对该行业每个环节全覆盖,业务涉及广泛。

民生银行利用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及其信用,促成供需双方的商业交易,银行从中获取一定的中间收入。具有信息及信用优势的银行介入,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解除了供应商和客户各自的忧虑,实现三赢。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变革的启示

现代社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跟随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更有效地节省成本,更有效率地确立管理体制。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是我国银行业走向组织架构现代化,运作模式规范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示范效应。

通过对民生银行改革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事业部制改革可以使银行体系更加完善,权责明确,会给经营业绩带来相当大的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改革的优劣,正确对待事业部改革。组织架构改革的工程大,内容复杂,如何去组织其业务管理,如何设计其业务流程,不能片面地说哪一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必然好,一切要看自身综合条件而定。

1、组织结构层次尽量要简化,同时必须循序渐进

银行管理层次扁平化是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商业银行特别是我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之前的长期发展基础上有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和利益分配,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变革是不现实的,要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循序渐进改革包括业务分配、部门结构对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使得所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更加科学完善。

2、以客户需求划分业务中心,注重前中后台配合,保证效率

各部门要强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观念,机构的运转以核心业务为中心,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部门组合模式。业务部门紧紧联系客户,风险管理部门和运营支持部门要跟上业务部门的速度,满足业务部门提出的新要求,要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

3、银行的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在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同时要重视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科学性

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效预测风险、控制风险、分散风险,对经营活动是有保障意义的。要确立明确的信贷政策、严格的独立审查和相对自动化的评审方式。

4、强调重视灵活性和效率,特别是在地域和业务的分配上

在组织结构上要处理好分权和集权的协调,根据地域经济特征和业务开展需要给予各个部门一定权力和授信,才能使得业务部门更加灵活的在其权力范围内更好地开展业务活动,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和银行的发展目标。

5、在业务和组织结构上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摒弃之前的总分行模式和职能式结构。各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改革,最好能与事业部制融会贯通。在业务上要注重创新,如民生银行的作为中间人业务的开展都是很好范例。

参考文献:

[1]李东卫.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研究[J].金融会计,2009(7):49.

[2]郭枋.我国内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肖待娣.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探索[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

第3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86-04

一、绪论

中国银行协会于2012年5月了《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2.85亿张。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的第三季度,中国的信用卡累计发行量高达3.76亿张,比2012年增长18.4%;信用卡的透支余额达到了1.7万亿,同比增长了69.58%;信用卡授信的总额达到了4.35万亿,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30.33%。根据中商情报网的统计分析,近三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交易总额在国内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2.55%增至2012年的48.26%。纵观2013年国内的经济环境,信用卡业的发展既面临利好环境也面临着诸多威胁与挑战。从利好的一面看,党的十提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等举措的加快推荐,保证了信用卡业良好发展的宏观环境。此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富裕型”转型,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信用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最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节约了信用卡产业的监督资本,使信用卡成为了中国重要的轻资产业务。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来看,中国的信用卡的发卡总量、消费额等于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长了30%左右。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利息和非利息收入分别为38.96亿元、34.68亿元,同期增长36.13%、42.24%。

从不利的因素来看,中国从2013年2月起,开始下调银行卡的刷卡手续费标准,下调的幅度超过了20%,这将引导消费者刷卡消费,相对地减少信用卡的消费。信用卡业务“滞纳金超限费收取”和“全额计息”等问题的出现也将会进一步打击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信心。最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导致技术性脱媒的趋势也越加明显,第三方支付向信贷中介的介入也开始挤压着传统信用卡业务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国信用卡业务在2013年的业务收入取得了增长,但是,收入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坏账率的上升。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来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用卡未偿还贷款总额高达226.17亿元,比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5.27%。总体而言,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在短期内的增速仍将放缓。

综上所述,从国内的宏观环境和银行业的行业环境来看,信用卡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压力和风险较大。目前的各大银行也开始从单一的“快速扩张”模式,逐渐向稳定客户资源、平衡风险和利润的模式转变。

目前,各大银行主要是通过不断地更新产品体系和完善增值服务来维持或提高持卡人的刷卡频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各大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的加剧进一步导致各大银行信用卡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此外,由于服务产品的容易被模仿性,所以,各大银行单纯依靠产品获得竞争优势逐渐丢失,客户在各大银行之间流动,客户的流失风险也逐渐增大。

二、文献综述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概述

信用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发卡行、持卡者以及合作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的信用卡风险指的是因为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原因而造成的发卡行损失的可能性。(殷建,2006)信用卡风险对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以严格控制和防范。

根据信用卡风险的来源来看,可以分为来自持卡人的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来自商家的风险和来自第三方的风险。来自持卡人的风险包括恶意透支;利用透支额来牟取高利息;持卡人隐瞒真实情况造成的道德风险。来自发卡行的风险包括: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篡改余额等信息;持卡人信息泄露等。来自商家的风险包括不法雇员的欺诈和不法公司的欺诈。来自第三方的危险包括:盗窃、复制、伪造、冒用身份等。学者袁笑冬(2006)在其论文《信用卡风险的主要特性与成因分析》一文中,根据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点,从银行方面将信用卡风险分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违约风险指的是持卡人不能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银行因为资金流动困难而以高于市场利率的成本来获取资金。市场风险则指的是利率和汇率风险。根据信用卡本身缺乏担保循环信贷以及贷款缺乏计划性、授贷个体多等特点,笔者将其信用卡业务概括为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市场风险。

(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1.信用脆弱理论

现论认为可以用信用的运行特点来解释信用的脆弱性。信用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连接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部门、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旦网络中的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网络的连锁反应,进而陷入信用混乱的局面。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信用的依存性和广泛连锁性的特点是造成信用脆弱、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信用脆弱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信用的风险特点反映出信贷风险的自源性的特点,即信贷风险的产生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

2.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

理查德?冉德(Richard. Randall,1989)认为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房地产产业,进而导致风险积聚。随着国民经济环境逐渐改善,这种积聚的风险不易被察觉,一旦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这种风险会迅速暴露出来,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或者借贷者的未来收益上。如果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那么商业银行可以对其投资或放贷,保证其盈利性和安全性。相反,当商业银行评估投资的项目或借贷者在未来的收入有保障,无论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都会发生坏帐,此时,银行信贷风险增加。

4.信息不对称理论

Stiglitz & Weiss(1981)在研究信贷市场时,提出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理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的是交易达成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活动。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接受合约的一方拥有私人信息并且利用另一方信息缺乏的特点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的过程偏离信息缺乏者的愿望。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逆向选择发生,都会造成市场的低效率,导致市场失灵。(徐志宏,2006)

5.大数法则

大数法则指出,当承担风险单位数量越大时,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的结果则会趋近于无限数量下的预期损失。大数法则表明,在信用卡市场上,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与每一个别随机现象的特征无关,即发卡行不必评估每一个持卡人的随机风险,而是关注持卡人总体的平均风险的把握,并将持卡人的总体风险水平等同为个人的风险水平。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操作办法

信用卡业务风险评估即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主要通过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的科学方法,对人们手中的资料、相关信息以及性质进行加工分析,进而较清晰地了解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强度与频率,为正确决策提供支持。一般而言,信用卡业务风险决策主要包含估算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预估信用卡业务各风险发生的强度两部分。信用卡业务风险预估概率是指通过海量资料积累与多角度观察,来分析发现信用卡业务不同风险下损失的产生的不同规律;预估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强度是指一旦某种信用卡发生业务风险,给银行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地负面影响,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容易造成大规模直接损失的信用卡业务风险要严加管控。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对以往不同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通过研究以往不同学者的观点与文献的分析整理,为本文研究过程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重点分析和归纳了信用卡风险和《巴塞尔协议》方面的理论文献,并进行了总结。

(二)案例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以某个具体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案例企业的运营过程,在总结案例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得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对民生银行案例的分析。选择民生银行作为案例企业的根本原因就是笔者在民生银行长期工作,比较熟悉民生银行的运营过程。另外,民生银行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知名的大银行,在运营方面也比较符合一般银行的运营规律,所以本文认为选择民生银行比较恰当。

(三)比较研究法

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不同环境和社会背景下的银行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银行在信用卡风险运营管理方面的效益高低得出比较符合本文需要的研究结论。本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所选取的比较分析对象就是民生银行和外国银行(以美国银行和香港银行为主)。通过分析民生银行与外国其他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差异和优劣势,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四、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自动激活系统加大操作风险

往往信用卡部门对其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依据其工作期间的销售业绩,即发卡量。每个销售人员每个月都有规定的任务,只有达到基本要求后,员工才会取得业务绩效工资。所以,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每个员工都会在月底的最后几天积极想办法达成销售目标。这时,这些员工会充分发动其人脉关系,利用自己的亲戚朋友来帮助其完成销售任务。这部分客户往往采取不激活的做法。这种现象在国内较为普遍。

(二)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近三年民生银行可疑贷款逐年增加,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说明民生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从透支金额来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信用卡透支金额分别为3.8亿、6.63亿、1.13亿人民币,从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来看,民生银行信用卡透支额占个人信贷和垫款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造成民生银行恶意透支案频发的原因在于客户申请资料审核不到位。具体来说, 为了达到发卡量的数据指标,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向客户发卡前,未能充分审核申请者的财务收入状况、信贷记录及历史消费数据等。在发卡后,又未能对持卡者的还贷能力等风险信息做到及时掌握。当持卡者恶意透支时,也未对持卡人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当恶意透支行为发生时,对持卡者的惩罚力度又较大。

(三)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

目前,民生银行信用卡在申请者资料审核时规定,对一般申请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申请人在各银行的贷款记录、银联的黑名单、学历信息进行核对;钻石卡申请者在资料审核时,除上述材料以外,还需审核其房产证明等信息。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现实中,往往一个中等收入者拥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现象较为严重。这说明,信用卡中心在对申请者资料审核时存在着漏洞。

(四)还款便利性不足

民生银行的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但由于民生银行的创立比较晚,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营业网点、ATM存款机还较少。由于网点分布的局限性,持卡人的还款比较麻烦,是持卡人不能按时偿还透支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剧了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率。

(五)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

目前,银行在流失客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欠妥之处。客户申请销户之后、中心相应的销户工作未落实,从而导致持卡者申请销卡时的电话客服与柜台互相踢皮球现象。为了留住客户,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还存在着工作拖延的情况,持卡人已提出销户申请而中心未予以销户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六)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就国内整体环境而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和各大型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是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这种业务规模的扩大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加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运营风险。

(七)境外支付风险

作为国内主要发卡行之一的民生银行,在近几年中境外支付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大量的热钱流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信用卡境外洗钱的犯罪活动也越来越严重,然而目前在监管层面,涉及境外收单相关业务细则的规定仍属空白,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民生银行信用卡业务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信用卡自动激活系统加大了该业务的金融风险;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严重;信用卡审批环节不过关;还款便利性不足;流失客户管理不到位;业务规模扩大,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二)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

1.倡导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银行经营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中,最为重要的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其他两大原则的基础。在银行所有业务中,信用卡业务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所以,安全性原则也是信用卡业务在推广开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2.建立全面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1)实施全面的信用卡信贷周期管理。

(2)严格把控准入客户质量。

(3)加强账户管理。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5)催收和核销。

3.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信用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欧美国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和中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表明,信息的不对称已经严重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顺利开展。信息不对称在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将是当前民生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要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任何风险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的积极参与。民生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离不开一批具有充足风险管理经验、专业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人才的参与,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是风险管理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在如何组成高素质队伍问题上,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通过对中心现有职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或者聘请该行外部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加入等方式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三)事中的保障服务机制

1.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

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可以从拓展新客户和日常管理两大环节着手。具体来说,在特约商户的拓展环节上,民生银行必须一方面注重特约商户的拓展工作,另一方面须注重特约商户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账户管理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应当吸取教训,对持卡人的信用卡消费记录进行持续跟进追踪,从而有效防范欺诈风险。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可以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查找出持卡人的消费习惯和特征,从而能够敏捷地侦查到非正常交易行为。

(四)事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策略

1.加强催收和核销管理

在整个催收过程中,催收人员需综合考虑欠款人的心理特征,并在合适的时间内,根据客户的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催收方法,尽量实行“一户一策”的原则,深入到每个细节。

第4篇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市场环境风险分析

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中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法律、制度禁止商业银行开展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务,民生银行理财业务筹集的资金只能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运用,对保险、基金、证券等产品,只能采取推荐或部分的形式。欧美等国许多国际大银行由于实行混业经营,加上背靠综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可以从事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个人理财业务资金用途非常广泛。商业银行理财资金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几个市场之问流动,可利用基金、股票、保险、债券等多种金融手段为客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获取收益机会更多。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目前,中国人民币利率处于管制状态之下,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利率,是由管理当局决定的,而不是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资金的流动、市场的套利行为等因素来决定出来的。由于利率市场化尚未最终完成,基准利率体系尚未形成和完善,则无法形成统一的收益率曲线。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运营环境风险分析

1、专业人才的缺乏

专业人才的缺乏既体现在理财产品设计人员的缺乏也体现在综合理财人员的缺乏。民生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较差,致使利润空间严重遭受侵蚀。目前,许多中资银行在发售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之后,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国际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外汇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到外资银行进行平盘。结果不论中资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

2、理财业务经营管理能力低

在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上,一方面缺乏相对独立的业务运作系统和有效的后台支持,另一方面缺乏对相关业务处理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个人理财业务,它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前后台、多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个人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分析

1、支持职能――合规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理财业务的准入机制分为两类,即审批制和报告制。实行审批制的业务包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不需经审批的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民生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位,即可能发生该向银行监管机构申请批准的未申请,该报告的未能及时地报告。这种市场准入程序上的瑕疵,可能导致业务违规风险,从而招致监管机构的惩罚。

2、支持职能――财务部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的规定,对理财产品收益如何征税问题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着违反财务税收法规的风险。在财务会计方面,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容易发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未能遵循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记载各种收益和支出明细,或者虽有记载,但是科目不当;二是在会计和账目上未能妥善区分自有财产与客户的理财资金及其收益。

四、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

1、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加强金融市场的培育,制约中国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发展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因素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分业经营和利率偿未完全市场化。所以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理财市场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另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衍生品市场、期权市场、资本市场,将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和投资对象,提高风险对冲。 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随着近些年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日趋活跃,很多国家监管当局均接到大量客户投诉,于是纷纷通过修改相应监管规定,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监测产品广告和营销资料以及加强消费者服务和教育等措施来改进监管工作。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也应将监管目标设定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帮助零售客户达成公正交易来适当保护消费者,提高公众对金融的理解程度。

2、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效的控制系统是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系统与控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培育理财人员的素质和操守,首先,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管理制度,有关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理财服务。这样保证理财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其次,银行应坚持对从业人员开展适时的继续培训,并对其业务水平及服务进行跟踪评价。将现有的长期分业经营产生的大量银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成为具有综合金融理论和财务分析知识以及市场分析能力和投资技巧的全面复合型理财专家。最后,加强理财人员职业道德和操守的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相关内容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它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和掌握。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既有外部金融市场的环境因素又有银行内部风险运营管理水平的制约,这些需要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去应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丹.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 2008,(6).

[3] 易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4).

第5篇

一、金融创新理论综述

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螺旋式发展的。那么,金融业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事物,其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金融创新,才能使其不断发展,长盛不衰。

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学术界已经提出不同的解释,但其根本内容基本一致。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产生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所以,金融创新也不例外,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尔柏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中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利润、反抗金融压制的“自卫”行为,是对其所受的约束的反应,被称为约束引致型金融创新理论。其中,约束因素包括法规、竞争、风险及其他因素等。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在1984年提出监管-规避理论。他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而通过金融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但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制度稳定时,政府又会加强管制,这种管制将会导致新的一轮创新。凯恩认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辛基于1992年从金融创新的供给角度提出了一个金融创新模型:TRACK+理性的自利=金融创新。TRACK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技术、监管调整、利率风险、消费者和资本充足状况。

二、艺术品投资所遵循的理论基础

在金融学中,投资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投资主体即投资者,可以是居民、企业或其他盈利性机构,也可以是政府或其他盈利性组织。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投资学理论,即现资组合理论。马科威茨是现资组合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52年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的分散化》的论文,用方差(或标准差)计量投资风险,论述了怎样使投资组合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他在创立投资组合理论的同时,也用数量化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最佳投资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理论宗旨是将资金投资多元化,并将其中各种投资品的权重确定,对其收益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加权平均收益。以往,人们会对证券投资多元化。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进行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而且可以进行艺术品投资,给之以权重,实现投资多元化,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三、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现状

国际上,一些国家艺术品投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市场中,他们均以资本运作作为其市场基本运作模式,艺术品是其重要的投资品,当然也不例外。其中,包括艺术品财产鉴定和财产估值、艺术品财产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遗产和遗产经营、投资者俱乐部、艺术家(品)后援会、艺术品投资与担保等,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比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了艺术投资基金,如美国艺术基金、美国格雷厄姆基金、美国经纪人基金、英国艺术基金及铁路养老基金等,并获得良好收益。据英国铁路基金分析报告,其艺术品投资年均收益率高达13%。再如,苏富比艺术品投资银行,艺术品投资贷款是效益、风险比例最佳的贷款之一。以艺术品作为投资的担保物和抵押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非常乐于被接受的。并且,瑞银、花旗、JP摩根等银行均已建立艺术品个人理财中心。

国内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增强竞争力,他们必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多元化。2007年我国艺术品投资已经走入银行,这在银行业务中可谓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我国民生银行经银监局批准,已经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民生银行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品的表现都是越来越强,尤其是油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此次的产品将通过参与目前最具成长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投资,分享高价值投资回报。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投资将与金融有机结合,金融将为艺术品市场提供服务。

四、艺术品投资的优点

资深专家夏叶子在《艺术品投资学》中提到“艺术品投资是企业的剂”。艺术品在企业的利润和效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利,企业的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投资,它有它的特殊性。

艺术品投资属于一次性投资,而其他投资,需要不断地投入新的研发、科技、设备、工艺改造及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费用。另外,艺术品投资与实业、证券投资相比较,需要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再者,艺术品投资在技术更新方面的要求比其他投资品种要少。由此可见,艺术品投资较其他投资的成本较低。

艺术品可以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储备。首先作为真正的储备资产,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艺术品,以享有艺术品的增值回报。作为战略投资基金,投资者如果对市场季节敏感,可以在淡季将剩余资金购买一些艺术品。随着企业的改革和经营多元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一定规模的资本投入于艺术品市场,以有利于化解企业改革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风险。

艺术品可以在异地良好地流通,不影响其价值的变现。投资者在买进艺术品时可以匿名进行,这是区别于房地产投资的,即使遇到资金紧张时,将其变现也不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和信誉。金融业发生的灾难一般都是可见的,容易引起媒体关注,使其他同类资产不宜出售。显然,艺术品投资与其不处于同一风险体系,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类企业均可投资于艺术品市场,而且这种投资与其主营业务处于不同风险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型保险公司均将其保费资金的重要部分投资于艺术品。

第6篇

论文摘要:贸易融资是中小企业 发展 外贸业务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贸易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发展。当前, 金融 机构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度过低、操作手续繁杂;企业缺乏专业人员、社会信用评价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信用评价和担保机制、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改革银行工作规范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工作重点。 

 

 

近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对国民 经济 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海关统计, 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2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5.78%,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贸易融资由于与实物贸易紧密关联,无疑在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一条便捷渠道,但我国中小企业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一、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企业多以内销业务起家,随着实力的增加和我国外贸政策的改变,逐步参与进出口业务。因此,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外销人员和精通外贸知识的管理者。而世界贸易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迅速扩展,贸易融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简单、传统的结算与融资的结合,发展到多种融资手段的复杂结合,这对企业的业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业务人员不仅要选择恰当的贸易术语,还要运用贸易融资来规避交易风险,并且灵活运用融资手段吸引住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由于对银行进口贸易融资手段了解较少,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业务产品。再加上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交流不够、信息不对称,从而使企业对各种贸易融资产品不能灵活的运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容易丧失商机,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2.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度过低 

我国各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额度远远低于一般信贷额度,难以满足各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商业银行倾向于向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融资,而不是向中小外贸企业进行融资。我国政策性银行则往往由于承担了资金用量大的外贸任务,无暇顾及中小企业。如

二、解决中小 企业 贸易融资难的对策 

 

1.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评价和融资担保机制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致力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不透明的问题。如:完善和修订《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及实施办法》;开展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完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数据库,面推行对外贸易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化等。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有了很大 发展 ,使 金融 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额度有了一定核定依据,但总体说来我国信用评价机制尚有很大欠缺,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国还需尽快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流通机制,以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经营行为的顺利开展。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是时间紧、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风险相对较高,为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我国还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把最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点放在对第二还款来源的控制上。积极筹建融资担保体系可以从制度上为银行规避金融风险,也为中小企业取得融资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 法律 等知识的培训,使每位业务人员深刻了解贸易融资的概念、特点及实质。对贸易融资业务能过顺利、熟练的操作。同时业务人员也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 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熟练的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注意国际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企业要不断充实员工,吸取新鲜的血液,但要重视新员工的招聘和选拔,选择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栋梁之材,依靠他们学习的先进知识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为企业服务。 

3.银行要改革业务流程,开拓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范围 

银行在保证融资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和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应该简化融资操作手续,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负担,进而提高企业申请贸易融资的积极性。如民生银行实行授信项下核准制流程,在核定授信方案时明确授信使用条件和管理要求,单笔业务不再履行信贷审批程序,由贸易融资部进行技术审查并对授信条件核准后直接办理,减少二次审批、部门交叉审批,提高业务效率,方便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民生银行还组建了全国或区域性单证中心,运用影像工作流等技术,将各分支机构的单证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和专业化管理,提高审单质量和效率,这就为中小企业采用信用证项下的融资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银行也可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与业务流程的特点,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发展和开发新的贸易融资业务。例如,银行积极开展票据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各种融资产品组合。银行也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量体裁衣,提供相应的配套衍生工具。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量大幅下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海外欠款急剧增加。这就更需要各银行能够根据贸易环境进行金融工具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强其交易收款安全性,帮助我国企业顺利度过这次金融危机。 

 

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中间业务

一、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及中间业务分析

从业务类别分,商业银行主要有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资金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对公存贷款业务、企业存贷款业务、机构业务和公司类中间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个人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销基金业务、代销国债业务、保险业务等;资金业务主要包括外汇结算业务、黄金业务、投资组合管理等业务。其中机构业务主要分为银证、银期、银保合作业务,具体有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保险业务等,另外还有银行与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业务,中央财政业务等。银行传统盈利模式主要以存贷款利差为主。通过对比交行、中行、建行2009年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发现,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代客交易业务,担保承诺、融资顾问业务和托管、业务三类。其中前两类指标代表了银行内部多元化经营水平,托管、业务代表了银保、银证和银期等机构合作经营水平。另外银行的国际结算和国际化的多元化经营水平代表了银行的国际化综合经营水平,本文评价指标主要用中间业务收入比及增长速度和构成内容来分析。

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的潜在竞争优势,世界1000强银行排名的前几大银行中间业务经营情况都很好,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较高,其国际综合竞争力也好于国内银行。国内银行除了在国际市场份额上弱于世界一流银行,在综合经营水平上也与国际大银行有很大差距。Rogers(1998)[3]建议将非利息收入作为非传统银行的一个产出指标。我国金融创新起步较晚, 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 出现了快速的发展。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5号令定义,“中间业务指的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开出信用证、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保险、证券、企业、个人理财顾问业务等。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发展,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逐渐提高,例如工商银行1998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才1.33%,2006年达到9.04%,以后逐年提高,到2009年之比重已经达到19.98%,接近20%(冯尔娅 2011)[4]。部分银行如建设银行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则已经超过20%。

二、多元化业务分析及发展水平评价

通过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自2005年起总体呈上升态势,按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排名顺序分析,中行、农行、建行、工行,充分发挥其规模和品牌优势,中间收入占比排列前茅,次之是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从增长速度上来分析,中间业务收入比增长速度2007年时最高,2009年次之,2008年和2010年存在增长放缓趋势。从增长速度来分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长幅度总体在下降。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型商业银行在实现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实现了规模收益。但是中小银行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速度惊人的增长,如民生银行,不仅利润增长速度较快,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也很快,2007年,净非利息收入增长112%,手续费和佣金收支净额增长133%。相比较而言,某些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经营业绩不佳现象,如农业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出现下降趋势。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我国交通银行最早被认定为实行多元化经营的银行,通过交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细分可以发现支付结算业务和银行卡业务收入占的比重仍然较大,担保、托管、业务收入次之,融资顾问业务和其它中间业务再其次。但是通过2006-2009四年期间的数据变化发现,业务和融资顾问业务收入占的比重在上升,其它业务如支付业务、交易业务所占比重略微下降,这与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有关,如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支付方式的变化和人们消费及支付理念的变化,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依赖支付业务和交易业务收入的模式,增加业务、融资顾问业务及托管业务的发展,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强与保险、证券业务的结合,实现业务的创新,转变经营模式,才能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三、结论

本文主要对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多元化综合经营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发挥规模、品牌优势,在多元化经营业务方面占据市场优势,取得了规模经济效益。股份制商业多元化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迅速。但是相对于国外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多元化综合经营水平仍然较低,距离世界一流银行综合经营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内银行多元化综合经营业务存在品种少、收入比例低等问题。相比国外银行全球业务方面,国内银行全球业务存在结构单一、业务量少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俊.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0(4):210-211.

[2]宣昌能.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

[3]Rogers, Kevin E.“Nontradi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U.S.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May 1998), 467-82.

[4]冯尔娅.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23.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BSC;DEA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04-03

0引言

在我国金融业中,银行业一直都是处于主体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只是单纯地把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经济和行政的管理手段,对绩效评价的过程不够重视,使得绩效评价结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增强竞争力,稳固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成为我国上市银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BSC)原理建立新经济环境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价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只有明确战略定位才能取得制胜的良方。如何解决战略与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评价工具能够将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化为行动。因此,基于战略导向的平衡“财务、内部流程、客户满意度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平衡计分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新的有效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密切关联,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企业远景和目标服务。[1]

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我们对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指标选择如下。

1.1 学习与成长指标业务管理费专指用于员工的费用,它是体现员工的学习培训费用的指标,包括员工薪酬福利以及各种教育经费等;非利息收入是近年来银行的创新经营收入,包括各种业务和创新性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它是银行发展与成长的体现,银行业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展各项服务业务。

1.2 客户指标存款(客户存款)是银行报表中的科目,是银行声誉、影响力以及顾客认可度的体现,同时也是银行吸收资金能力的体现。

1.3 内部经营指标员工数量体现一个银行的经营规模,员工数量指标的数据来源于银行年报的披露信息,员工在内部流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另外,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是重要课题,也是源自银行年报的披露信息,本文中不良贷款率选取年末统计值,它体现风险性管理的指标是不良贷款率。

1.4 财务指标固定资产净值是银行的财务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银行所拥有的机构数量以及业务的覆盖面,它能够体现出扩大业务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科目;贷款(银行贷款或垫款)是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银行运作资金的能力;净利润是一个银行盈利性的指标,反映了银行的经营业绩。

2基于DEA与BSC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价体系,最终得到评价结果,还需要辅之以有效的评价方法。近年来,关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出现了多种研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其中DEA模型因其客观性较强,且可以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单位而越来越受到青睐。

根据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基本内涵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业务特征,结合DEA方法,建立如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根据分析的需要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5-2009年五年的数据,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2005-2009年的《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上公布的各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个别数据经计算整理获得。[2]

运用DEAP2.1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DEA测算,最终结果如表2表3所示。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分析各上市商业银行的绩效水平。

2.1 有效性分析技术效率值等于1的银行表示其DEA有效,说明在这个评价体系下,商业银行的营运效率较好,投入产出均衡,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反之,技术效率值小于1表示非DEA有效,说明该银行在某些方面需要关注并调配以达到更好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计算结果可以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2005年以来呈现DEA有效的越来越多,说明各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结果中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在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一直处于DEA有效的状态,另外四大银行在某些年份呈现非DEA有效,其中农业银行的DEA非有效性较为明显,说明农业银行在这个评价体系下绩效水平略低于其他银行。另外,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在这个评价体系中的DEA有效性也较明显,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较不稳定、华夏银行相对DEA效率较低。技术效率平均值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逐年上升,在2008年有个微小回落,这应该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关,但2009年的回升也表明了我国金融市场对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规模效率值大于零是规模效率递减,表示银行需要在实行减员增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资本的规模,以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规模效率小于零是规模效率递增,说明可以增资扩股,同时配合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利润率,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规模效率等于零则规模效率不变。由结果所示,截止到2009年,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均显现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其中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均不明显,民生银行略显头角,宁波银行较为明显,这几家银行需要在控制规模扩增的同时调整资本规模,以实现投入产出的均衡配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随着规模的递增,报酬率也是递增的,表明这几大银行在运营及人力管理方面有比较有效的成果,值得学习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也处于规模递增趋势,说明这几家商业银行还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可以继续扩大投资,扩张规模,赢取利润。由规模效率的平均值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总体水平保持规模递增状态,只是规模递增程度有所减缓。

2.2 冗余分析商业银行的非DEA有效性取决于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配比,因此,针对计算结果中呈现非DEA有效的商业银行,我们可以找出是由于哪些指标引起的非DEA有效,由此发现银行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本文通过运用DEAP软件得出我国非DEA有效的上市商业银行各指标的冗余情况,见表4。

员工数量、固定资产、存款以及业务管理费是四个投入指标,表中数字表示如果要实现该商业银行该年度的DEA有效性,需要减少的投入量,即这些数量的投入是冗余的。净利润、贷款、非利息收入以及不良贷款率是产出指标,产出指标的冗余数量表示,如果要实现该商业银行该年度的DEA有效,需要多产出的数量。

以上表格中的结果显示,各个未实现DEA有效的商业银行在投入指标上有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员工数量和固定资产净值的冗余可以理解为规模的过于扩张,吸纳存款的冗余是指未实现这些存款真正可以带来的效益,业务管理费的投入是学习与成长的需要,其冗余则表示所投入的没有得到预期的提升及回报。产出指标中,净利润、贷款和非利息收入的冗余表示当年应该可以实现更多而未实现的数量,体系中的不良贷款率表示商业银行的风险性,即该商业银行在当年面临的风险大小。

以华夏银行为例,华夏银行在2005年至2009年这五年期间在四个投入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其中2007年资源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冗余量相对前两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减少,说明在2007年华夏银行的运营效率较高,而到了2008年和2009年冗余量又有了回升,这应该是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关。在产出方面,华夏银行的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指标有产出不足的问题,即应该有更多的净利润和非利息收入的获取空间,对华夏银行在创新性收入和净利润收入方面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3对策及建议

根据各上市商业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上文论文实证部分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银行的绩效水平。首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应实施有效的人员配置及合理的分支机构配置。要经济有效地扩大规模,拓宽市场,获取规模效益,而不能单纯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发展。其次,应继续加强风险控制,将风险因素纳入到银行整体绩效评价体系中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妥善解决风险和收益的配比问题,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再次,应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制定一系列服务客户、令客户满意的制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障机制。最后,商业银行应重视非利息收入盈利,鼓励业务创新,提高业务水平。非利息收入不仅可以扩张商业银行的获利空间,推动银行业绩的增长,还会对风险带来的影响产生抵消作用。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国家的宏观环境也是不断地变化,开辟一条正确的道路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需要有扎实的经营能力和及时应对风险的能力,而正确的方向和方法需要不断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银行的战略目标,最终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政府要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方面均需要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赵国杰、赵红梅,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J],现代财经,2004(5):3-6.

[2]魏权龄,数据包络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9篇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收入模型

近年来,随着大量操作风险案件的曝光,人们对操作风险的关注与日俱增,对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由于难以全面搜集我国商业银行的损失数据,本文将采用自上而下模型中的收入模型进行操作风险的度量,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不仅提升了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而且使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一、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一)操作风险理论基础

1、操作风险的定义

巴塞尔新协议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足或者运行不当,以及外部事件出现问题或者不够完善而发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一种风险。其中法律风险归属于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与策略风险则不属于操作风险。

2、操作风险的特征

(1)大部分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可控性和可降低性。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除自然灾害及政治、军事等外部冲击导致的一些不可预测的意外事件外,大部分的操作风险是内生性风险。但由于操作风险的风险因子很大比例上来自于银行的内部操作,在银行的可控范围之内,因而大部分的操作风险具有可控性。商业银行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内生性的操作风险水平,这就是操作风险的可降低性特征。

(2)操作风险的覆盖范围广。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既包括发生频率高、潜在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上的名义风险,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潜在损失极大甚至危及银行存亡的大规模欺诈、自然灾害等。

(3)操作风险对应的收益是银行整体的收益。操作风险本身更多的是不连续的互相独立的事件,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损失的大小也是随机的,但决不会带来随机的收入。操作风险发生的损失一般情况下与回报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因而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承担操作风险的代价实际上是银行整体的收益。

(4)操作风险对新业务领域的冲击较大。操作风险的来源无处不在,比如内部控制、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法律环境等。

(5)既定业务领域操作风险的发生时间具有周期性特征。对于银行既定的业务领域,操作风险的发生可以用所谓的“U状曲线”来描述。

(二)操作风险文献综述

樊欣、杨晓光(2004)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平均值。同时用证券法分别对浦发行和深发行的操作风险做了计量。汪俊鹏(2007)在硕士论文中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选取净利润为目标变量,自变量选取了真实GDP增长率[(GDP-CPI)/GDP]、五年存贷利差、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收盘价,数据为2002年至2006年季度数据。魏一鸣(2008)在硕士论文中用基本指标法和收入法对浦发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同时用这两种方法对民生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计量、收入法中目标变量选取为净利润,自变量选为真实GDP增长率、一年存贷利差、小额贷款率、企业景气指数、上证综指一年内平均值。吴军海(2009)用收入法分别对浦发行、深发行、中行进行了资本计量,收入法中被解释变量为净利润,解释变量有真实GDP增长率、小额贷款率、一年存贷利差、上证综指年收盘价。

文献回顾可知,各学者的参数选取有较大的不同。而本文在度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前年度各学者研究理论中的创新与不足之后,由于一年内存贷款利率存在多次调整的情况,本文数据以一年整存整取存款(贷款)利率进行加权而得该年度综合存款(贷款)利率做数据分析。同时选用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来反映一年内的总体证券指数情况,每日收盘时上证综指的年度平均值主要用炒股软件在各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处做250日移动平均线得出[MA(250)]。下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从其财务报表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准确统一的基于收入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参数体系。

二、收入模型的建立及实证分析

收入模型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目标变量,企业外部的风险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可以是行业因素、市场因素或是信用因素等。企业净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这些因素解释,而余下的那些不能解释的部分将被作为该企业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收入波动。模型如下:

Y=c+b1x1+b2x2+b3x3+…+bixi+εt

其中Y是企业净利润,c代表模型的截距项,x1…xi代表风险因素,b1….bi代表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εt为参差项。从宏观角度来看,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发展情况。由于商业银行的总体发展与真实GDP(GDP/CPI)成正相关,我们用实际GDP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二是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利率的波动对银行收人有很大的影响,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作为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解释变量,即一年期的定期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用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作为解释变量。三是上证综合指数。随着证券业务近几年的不断扩展,商业银行利润受到证券市场整体状况的影响,因此用上证综合指数也作为解释变量。最终,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之后我们令x1=GDP,x2=Loan-Deposit,x3=Composite Index,为解释变量系数,收入模型又可以写成:

Y=c+b1GDP+b2(Loan-Deposit)+b3Composite Index

我们设σ2=净利润方差,ε2=操作风险方差,则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利润波动为:

ε2=σ2(1-R2)

我们假设净利润的变化服从正态分布,则根据正态分布的特点,在以99.9%的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应该为3.1倍因变量标准差,即OpRisk=3.1ε。

为了更好反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能力,为了使实证分析有代表性,我们以中国工商银行为研究样本,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工商银行年度报告,中国工商银行网站,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样本期间1998-2010年的数据。数据如下:

根据逐步回归法,运用SPSS13.0软件对中国工商银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加入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剔除无显著意义的变量,直到所建立的方程式中不再有可加入和可剔除的变量,得到其操作风险可估计如表2所示:

我们认为在收入模型中,不能被模型解释的方差被认为是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各模型的检验结果中,R2代表的是回归模型所能解释的因变量变异性的百分比,R2越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越高。在模型中,如果R2=0.7815,说明78.15%的方差可以被模型解释,即操作风险在总方差中占据21.85%,从而估计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水平。在国际上,业界认为操作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为10%-20%,因此,剔除模型本身的精确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国有银行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将中国工商银行净利润总方差、R2、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操作风险对应的标准差,以及99.9%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的估计值,根据ε2(操作风险对应的方差)=σ2(净利润的方差)(1-R2)可见,在99.9%的置信水平下,中国工商银行的操作风险估计值为811.1255亿元。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在选取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的三种因素中,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是操作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银行存贷款利差和上证综合指数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不显著。由于银行存贷款利率没有放开,对银行的盈利空间有所限制,而且随着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贷款盈利在利润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减少,也降低了其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在许多方面还不能摆脱政府行为,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信息,还存在一些股权分置的状况等,使得股价的变动对银行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在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出,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以及股票市场的上证综合指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时,要全面的考虑这三种风险因素,特别是对我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收入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是很精确。主要是由于获得的数据比较少,样本空间相对比较小。而且在建立模型时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收入模型并没有按照业务部门进行分类,所以不能度量银行各部门或者操作领域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就不能为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关于完善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

首先,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有效地防范银行收入利润结构的非理性变化和大幅波动,在商业银行市场准入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有效地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其次,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宏观管理。从分析结果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的监管都可能会引起操作风险的发生,所以应从宏观上对操作风险进行调控与监管,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意义重大。

再次,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将自身的操作风险特征和各种度量办法的要求结合起来,选择一个相对适宜的度量方法。比如针对各类业务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在具备一定操作风险度量基础以后,再去选择自主开发度量模型,积极探索适合银行自身经营状况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同时为有效测定操作风险,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更多地收集和积累大量的数据,为建立更适宜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中国工商银行操作风险实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汪俊鹏.基于收入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魏一鸣.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及实证分析―以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08.

4、中国统计年鉴[Z].1998-20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