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6 18:48: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

第1篇

(一)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三)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开放、新型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遵循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方案的制订、作品的形式、实施的场所、动态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多样与灵活。变专业统一指定设计主题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学校安排相结合,变单纯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设计作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对服装领域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职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动手能力极强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模式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进行设计与实施。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更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的领域、设计题目、形式的选择。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或让学生直接参与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题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服装商品价值,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毕业设计环节举足轻重,所以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带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必不可少。创新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造型、创新材质、创新工艺等方面,许多学生通过创新的设计展现出熠熠生辉的设计才华,成为他们以后踏上设计师之旅的起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的毕业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将创新进行总结和提升,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团队性与双赢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提倡参与设计环节的两个主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可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设计环节,达到双赢。这也是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最突出的一点。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老教师与新教师组合、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组合可以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起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新教师在专业中所展示出来的新设计思想与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值得老教师进行借鉴。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充分体现了在专业领域中的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少和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提升了业务水平。学生的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自由结合的形式,允许2~3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设计任务。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专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要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过程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工作的内涵,加强对人性的理解,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剥掉设计作品中不切实际的光环,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将设计作品中艺术性与商品性完好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只盯在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上,要让他们走向市场、收集设计资料与流行趋势,或以某个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了解产品的风格属性、消费对象的特点,通过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或扩展新元素、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遵循的程序是: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学生选题—制订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限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遵照固有的范围,或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课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毕业设计题目一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过程,学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这种状态下,不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1.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打破毕业设计选题由专业统一制定的模式,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设计选题进行改革:(1)实战型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毕业实行岗位,倡导他们积极地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服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或者采用来自服装品牌的服装产品开发项目、以“真题假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2)自拟型毕业设计选题。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写出设计方案,经审批后,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2.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1)双向选择形式。改变过去指定教师辅导指定学生的模式为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对老师的研究领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设计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契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2)导师小组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即由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或校企双方组成导师双人组,参照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3)采用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辅导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校园局域网、QQ、E-mail等方式增加辅导的时间与内容,更加便捷地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毕业设计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既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又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此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准确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资料等条件,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向。2.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应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安排,由企业根据服装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出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也可以让单个学生参与到某个部门承担部分工作内容。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今后的就业衔接为目标。3.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形成校企合作设计指导运行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保障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不脱节,合作单位要选派综合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联合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及时解决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学校和企业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改进指导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型毕业设计模式

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全面提高了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把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为两个,“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赛项,每一个赛项都呈现出实践性、规范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具备非常全面的考核项目、技术要求、评分办法等系列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大赛型毕业设计。学生们通过大赛项目的历练,不但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的学生,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添了竞争实力,同时也为学校挣得荣誉,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四、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保障体系

第2篇

围绕专业设置

教学案例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准备,包括动笔前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或者实际调查以获得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取得必要的材料后,并不立即动笔,而是将书面资料和调查材料集中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加工制作,把零散、表面、片面的感性材料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并最终确定论文的论点。当然,毕业论文格式是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统一面对的共性问题,讲解时教师需要采用规范化的事例展示。另外,讲解例文时,教材内容倾向于建筑类和经济类,与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专业没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不加区分而一味沿用,势必使课程枯燥,将论文写作指导课置于无的放矢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只会简单机械地模仿非专业例文进行写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备课工作,调用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岗位特点贴近的相关论文为范文并配合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有效增强了写作教学的生动性与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背景,能与不同专业零距离接触,更加切合实际地为专业课服务。以服装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写作教学为例,笔者在授课前通过互联网找到优秀毕业论文《雅致哥特洛丽塔装的设计与工艺研究》,首先向学生介绍洛丽塔的来源,依循例文的内容安排和脉络图,解读文中作者从介绍雅致哥特洛丽塔装的起源和流行现状开始,通过阐述设计灵感、说明流行趋势和市场价值,深入分析其设计与工艺研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其次,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向同学们简述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将文学素养知识纳入到写作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面向物流专业的写作范文教学中,笔者首先以物流行业的人才紧缺与学生对物流专业就业前景的不乐观态度这一矛盾为素材,联系电子商务日益磅礴的发展气势,分析了电子商务的成功运营对物流专业的极大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信心。同时,笔者选择与同学一起熟悉当当网,结合范文《浅析当当网物流配送的模式》,与学生一起解读作者谋篇布局的技法以及论点的论证方法,使看似深奥的论文写作变得通俗易懂,也增强了学生写好论文的信心。

针对专业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第3篇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74

服装设计与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总计

 

15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科学素养、团队意识以及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和较扎实的服装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传统造型与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能独立进行服装创意设计和成品实现,从事纺织服装商品企划、服装产品设计、消费需求与流行现象分析、设计流程与管理、时尚文化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概论、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色彩与图案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学、服装纸样、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设计程序与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时尚摄影、时装展示与陈列设计、传统服饰专题创新设计、礼服定制设计、专题设计、男女童装设计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学科前沿及服饰传统造型与造物相关理念,具有较完善的专业技能、工程素养、服装产业领域实践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服装CAD、服装立体裁剪、服装材料、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工艺、成衣设计、针织产品设计、服装产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等。

    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为文化创意及时尚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和服装专业基础知识,经过服装表演系统训练和实践,能从事服装模特、服装编导与活动策划、模特经纪管理、模特专业教育、整体造型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服装表演编导、镜前展示、广告表演、服装摄影、舞蹈编导、形象设计、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买手、服装概论、服装市场营销与实践。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较好的舞蹈创作和改编能力,较强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组织、排练与协调能力,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文化部门、艺术团体、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舞蹈表演、编创排练与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训、剧目排练、编舞技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等。

 

联系人:刘怡宏    联系电话:89626346   邮箱:412321260@qq.com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工艺美术

本科

145

公共艺术(手工)

本科

18

总计

 

163

 

 

    工艺美术专业(共145人)

工艺美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课程群建设专业、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本专业秉承传统工艺美术与创新艺术设计融合教学理念,在传统工艺美术振兴、新旧动能转换、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引领下,依托校内外教研平台和社会资源,通过实训实践、项目工作室、大师进课堂、企业实习基地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能够掌握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工艺美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艺术市场经济规律、艺术生活消费、时尚动态,具备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能力,能够从事现代工艺品设计制作、为工艺美术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纤维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等专业方向。

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纤维染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纤维染织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纤维染织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白描、归纳水粉、立体构成、中国画(工笔写意)、新民艺学、地毯设计、织绣设计、材料实验、丝网印、手工印染与设计、染织发展史、市场学、印花面料设计、纤维艺术—平面形态、彩印、纤维艺术—空间形态、家纺产品工艺与结构、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方向(共26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陶瓷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陶瓷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陶瓷艺术史、陶瓷成型工艺(拉坯)、陶瓷成型工艺(泥条)、动物雕塑、新民艺学、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装饰、陶瓷成型工艺(翻模、烧成)、陶瓷日用器皿设计与制作、服饰陶艺、陶瓷壁画、课题创作、现代陶艺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琉璃艺术方向(共25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玻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玻璃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玻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玻璃艺术史、玻璃设计表现技法、模具制作、烧成与综合材料实验、玻璃后期加工、传统工艺雕塑、计算机软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础、动物雕塑、窑制玻璃课题设计、吹制玻璃课题设计、灯工玻璃、玻璃产品设计、玻璃首饰设计、综合材料研究、玻璃环境设计、热熔玻璃、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漆艺艺术方向(共2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漆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漆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漆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漆艺基础、立体构成、装饰基础、漆艺史、漆艺综合材料研究、写实漆画课题创作、漆立体脱胎成型工艺、建筑环境与漆壁画课题研究、漆器皿课题创作、装饰漆画、现代漆家具设计与制作、空间与漆塑课题创作、漆艺产品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首饰艺术方向(共22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首饰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首饰艺术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首饰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材料与工艺基础、成型工艺、首饰制作工艺、皮雕工艺、镶嵌工艺、首饰综合材料、首饰加工、金属器皿簪花、金属焊接工艺、腐蚀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首饰展示设计、首饰文化、刻铜工艺、首饰起版工艺、首饰铸造、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金属工艺方向(共2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方向培养具备金属工艺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金属工艺艺术设计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金属工艺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色彩风景、素描人体、立体构成、泥塑浮雕、材料与工艺基础、表现技法、设计概论、动物雕塑、成型工艺、徽章设计、电铸工艺、铁艺设计、金属焊接工艺、锻铜浮雕、铸造工艺、金属器皿、人体雕塑、环境雕塑设计、产品设计、腐蚀工艺、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艺术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

    公共艺术(手工)专业(18人)

    公共艺术专业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从城镇化空间环境中,以艺术方式表现社会和生活公共性问题。本专业下设公共造型艺术、工艺装置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开设课程注重拓展学生对材料综合利用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认识和了解空间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具备教学、研究以及在室内外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能胜任城市文化艺术相关领域工作的实践型文化艺术人才,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形态训练、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体构成、写生、装饰基础、雕塑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综合材料1、环境心理学、雕塑形态、园林设计、公共艺术策划I、金属装置工艺、浮雕、数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设计、陶瓷设计、综合材料2、纤维壁饰、公共艺术策划II、陶瓷陈设、玻璃环境设计、金属装置艺术、艺术实践

 

联系人:李遵   电话:89626366  邮箱:1361967895@qq.com

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

专科

51

总计

专科

51

 

    艺术设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51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具备雕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传统雕刻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产品设计公司、工艺美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相关设计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产品设计师、雕刻工艺技师等职业,也可以个人从事雕刻产品、雕刻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如下表所示:

职业类别

初级岗位

发展岗位

设计类别

助理雕刻设计师

雕刻设计师

助理产品设计师

产品设计师

设计绘图员

产品设计师、雕刻设计师

技术类别

初级技师

高级技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主要课程:传统装饰文化与表现、传统绘画技法、雕塑、计算机辅助设计、玻璃内画技法、玻璃灯工工艺、陶瓷成型工艺、陶瓷釉色装饰、刻瓷工艺、品牌策略、文创产品设计。

 

联系人:杨友森   联系电话:0533-4126217   邮箱:2298033374@qq.com

 

 

 

应用设计学院分院2021届毕业生宣传材料

毕业生人数:

 

专业(方向)

学历

毕业生人数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专科

33

环境艺术设计

专科

34

影视多媒体技术

专科

28

总计

 

95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  专科 (33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较高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水平,掌握视觉传播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完成广告、包装、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设计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到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美工制作、书刊编辑、广告策划与设计、包装整体开发与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新媒体交互设计等职业。

主要课程 :图形创意、编排设计、样本设计、电脑辅助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设计、摄影、容器造型与纸盒结构、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界面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专科 (34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室内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室内设计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建筑表现公司、房地产公司、室内设计公司、家具设计公司、软装设计公司、照明工程及设计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软装设计、装饰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主要担任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

主要课程 :人体工学、室内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构造与测绘、建筑装饰预算、照明工程设计、家居设计与构造、室内设计专题、室内软装与陈设设计、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  专科 (28人)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文化涵养和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掌握数码图形图像和新兴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数字影像技术、网页设计等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电视台、报社、数字影视制作公司、移动多媒体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网络媒体制作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动画、纪实摄影、商品摄影、视频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特效等职业。

主要课程 :计算机图形基础、图形创意、商业摄影、数码图像后期、版式设计、分镜头设计、网络动画制作、数字音频、影像风格化设计、摄像基础与剪辑基础、平面卡通设计、三维造型、纪录影像、叙事视频创作、UI设计、影视特效与合成、品牌与栏目包装。

 

 

第4篇

为了尽量客观、准确地了解江苏地区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与问题,我们编制了一份以已毕业或未毕业的江苏省内相关院校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问卷围绕师资来源、导师指导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就业走向六个方面设置题目与选项,进行了专题性的调查、访谈与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其中,已毕业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为71%。其余则是在校的二年级以上的研究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江苏省内各大艺术院校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上日程或付诸行动,愈发重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优势整合。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与具体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及市场需求,尝试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与改进。但是,仍然有一些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看似明确,但在落实具体内容的过程中并不十分到位。依据调研结果,总结起来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来源仍过分依赖校内教师和本学科专业教师,对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优秀专家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吸引与吸收力度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学生获取相关领域知识资源的渠道和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真正融入社会与市场参与实践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第二,传统研究生教育中单一导师具有专业局限和个人喜好的偏向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理论积累的多元化发展,容易框定和束缚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课程设置在划分配比上尚不平衡,要么偏重于理论,要么偏重于实践,或者过于集中和局限在本学科领域。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理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并独立解决问题,并获得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第四,教学方式上虽然有别于本科阶段,鼓励学生以“自讲”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学习,但教师的“放手”程度依然有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支持程度仍不够高,限制较多。

第五,考核方式仍过于单一,尤其是毕业时存在流于形式的论文或设计成果,而评判标准的不统一,以及评判人员在范围与对象选择上的局限,也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无法获得客观、全面地反映和认定。

第六,就业走向分配不均匀。由于关联性实习基地或具有长期合作性的实习单位的缺失或不稳定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真正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毕业后对于相关服装用人单位的融入性和适应性较差,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认可。综观整体,虽然较之以往江苏地区相关艺术院校在服装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步,但以上一些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高层次服装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考与探讨

通过对江苏省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状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问题似乎已是老生常谈。虽然近年来很多院校都有意识地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但很多具体事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效果也因此难以保证甚至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合理有序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相关机制。

第一,在师资配置上,实行校内与校外、单一学科与复合学科的交叉融合。集中校内外优势资源予以整合,同时补充与本学科关联性较强的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教学,让学生能够突破单一学科学习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局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逐渐形成以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为主体且包含跨学科内容的复合型知识储备。

第二,在导师制度上,充分开展与推行双导师制,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校内方面,可以分别将擅长理论研究与擅长实践的导师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辅理论的双向学习中获得进步;校外方面,物色并筛选相关服装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专家或杰出人才,以兼职导师的身份帮助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解决出现的问题,联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比重,并有选择地增设与自身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建设以实践内容为主、理论内容为辅的课程体系,合理调配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关联度,让理论与实践真正实现良性互动,进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择与服装专业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的专业视野与分析能力。

第四,在教学方式上,建立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研讨为主的课堂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阶段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优势,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言与相互切磋的机会,压缩以“我教”“你学”为主的教学比重。教师应转换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进而建立和形成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听、多言,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意识。

第五,在考核方式上,建构更加多样化的考核标准,选取来源更为广泛的考核人员共同进行综合评定。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类研究生毕业考核的主要内容,而相关导师由于各自在理论或实践领域的不同专长,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的着眼点与衡量标准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考核人员的选择范围又多局限于本校本专业人员,这样考核结果便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应进一步落实与统一不同导师对其专长领域内容的考核标准,各司其职,汇总考量。同时,聘请校外相关专业领域和其他关联学科的专家参与综合评定,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研究生的日常和毕业考核。

第5篇

【关键词】学分制 服装设计与营销 课程设置 课程组合

一、学分制与学年制

(一)学分制及其分类

所谓学分制是一种教育模式及管理制度,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习的质和量,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率先在国内实行了“选课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大学纷纷试行,目前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众多的高校中推广实行。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以此衡量其学习的质量及是否符合毕业标准。学分制大致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两种,后者是其最发达阶段。

(二)学分制与学年制的主要区别

学分制规定了学生毕业时应修读的最低总学分,对于学习课程的期限和时间比较有弹性,一般限定在3至6年的弹性区间,它把每一门课程用学分来量化,并实行学分绩点制。但学年制主要将学生每一学年应修读的总学分和课程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规定学年内修读完规定的课程,一般大学本科教育都是实行四年制的学年制。

二、学分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分析

相对于学年制,学分制是以学生选课为核心的,学生对专业方向所开设的课程有自主选择权,并结合老师的指导对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学习规划和阶段学习计划。学生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以及选择主讲教师,这样的自主选课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与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教师是一份很轻松的职业,承担的课程较为单一且工作量少,对着教科书和一成不变的教案重复着教学工作,事实上在很多高校里确实如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墨守成规,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去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不再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不选择他,自然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

实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制度的革新,也是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场革命。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主,涉及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生思想的种种变化,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配合并进行相应配套的改革。此举可改变各学院、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现状,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优化组合,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在学费的收取方面也更加透明化,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克服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在修满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允许提前毕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学分制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一半的比例,这就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并配备更多硬件设备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同一门课程要由多名教师来开设,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正成为许多院校的困扰。

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学生面对修学计划上的改变和自由,一开始往往会因选课经验不足,没有规划好而错选、漏选,影响了后期的学习,这便需要在选课前后配备专门人员给予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群体性活动的减少,容易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变小,学习过程完全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力,但现状并非如此,选课“凑学分”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更增加了学分制的执行难度。

再次,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打击,课程的减少、教学任务的不达标、课酬的降低都会给教师职业带来影响,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第二职业、更加不专心教学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特点

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服装设计,一个是服装营销,主要培养能从事服装设计与策划和营销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市场设计及把控意识,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能在服装艺术设计与服装市场营销领域从事设计和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这两个方向相辅相成,学生既要懂设计,更要了解市场,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创作。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及成衣制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服装设计实践、服装商品展示设计;熟悉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及市场预测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时尚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沟通、组织、策划、创造、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 (转第页)(接第页)

四、学分制下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优化组合

江汉大学的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属于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中的艺术设计学科,在满足服装设计和服装营销两个方向并行不悖的情况下,同时还需将创造性思维和方法训练注入其中。课程类别主要分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课、其他课程(跨学院和跨专业)和集中性实践环节,每个类别所占总学分比例都经过权衡和反复斟酌,以确保学生的“营养均衡”,每门课程都规定了学时、学分、周学时及开课学期,对修读的学期也给出了建议,指导学生选课。

以专业课程为例,经过前期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并强化了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色彩应用、多媒体技术,对相关设计史论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模块式”来确定的。针对服装设计与服装营销两个方向,本专业2011级和2012级的专业课程均分为模块Ⅰ—1和Ⅰ—2、模块Ⅱ—1和Ⅱ—2,模块1主要满足服装设计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效果图、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结构、中外服装史、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工艺、服装立裁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模块2主要满足服装营销方向人才的培养需求,以服装画技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肌理、服装设计、品牌设计与营销、服装商品企划、服装陈列与展示、服装店铺经营管理等课程作为重点展开教学。这两个模块相互交叉又各有偏重,让学生在确定发展方向后自主选择,课程设置顺应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择业,最后学生还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课题任务,包括系列服装设计制作、跨专业的终端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和答辩等,整个过程是考验学生对本专业方向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发展的思考,确实也是在挑战学生综合能力的极限。

在合理安排和协调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这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基础上,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跨学院和跨专业选修课程,以满足其兴趣爱好的发展,这也是学分制教育模式特点所在。江汉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校,下属的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学硬件和教学资源给选课的自主灵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期间“选其所爱”“博览众长”,知识面的开阔更有益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人格素质培养。

结语

“没有一次选择可以永恒,停下来便会保守和落后。”高等教育要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推行学分制和向完全学分制过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探索。虽然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但大势所趋,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发展还需加强研究、打开思路、勇于创新,与国际接轨,提出符合国情和校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江汉大学教务处.江汉大学2011、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1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在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如何针对我们艺术类学生的情况,按照既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获取了一些经验。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但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应聘考试的时间。学生忙于就业,找工作是学生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因而对毕业设计就大打折扣。

其次,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对艺术类专业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艺术类教学的特色。客观上凭现在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来做,的确是勉为其难,结果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抄袭拼凑,甚至购买的办法完成任务,这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再次,近年来不断扩招,指导教师缺乏,他们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出现教师精力不够、指导不到位现象。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抓得不紧,指导质量不高。此外,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学生联系不上,又不主动跟教师联系等给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我院对2010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改革,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分家的模式改为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不断推进和提升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平。毕业创作作品解析是以毕业设计(创作)的作品说明为主线,说明创作意图,解析作品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创作的本质及规律,总结创作经验教训的文章题材。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虽然是对毕业设计(创作)的说明与论证,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构思开始就能全面考虑相关内容,如创意构思有所根据,做到从历史中挖掘内涵,从文化中感受民族风情,从各种事物中获取灵感;充分考虑整体塑造与适应性的预测,使学生的设计更完善,并考虑服装的实际用途与市场。同时对美术学和绘画专业答辩程序也做了改革,将答辩安排在毕业设计(创作)展览现场进行,毕业生要针对毕业设计(创作)作品进行答辩。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可以将学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毕业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更有针对性地查阅专业文章和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经验。而且,由于作品解析是毕业生个人作品的理论解读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使学生把文字写作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拼凑造假等现象。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方法、内容、管理到评分标准的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改革,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上有所提高。下面是我院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精心组织,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整体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中多学一些专业知识,稳步地进入社会专业行业,学院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整个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同时还成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小组,为该项工作在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指导水平,根据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学院与系挑选了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学院与系共同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对各专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作了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二、对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我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在第七学期中后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向各系或教研室分派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拟出选题,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批,然后学生选题,各系上报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同时还要完成学生对选题的调研、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在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了题目,便于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因而避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面试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三、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抓紧时间,抓住指导教师。认真指导

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美术学和绘画3个专业11个专业方向的创作情况各异,要求不一。为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毕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质量,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我们先向毕业学生详细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毕业学生可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专题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专题的具体情况选择毕业学生。指导教师确定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答疑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我们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既要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统筹就业学生的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还要兼顾指导教师平常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小阶段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机动地协调、衔接这些关系,既有保证毕业设计、实习阶段、论文写作的工作量的时间,又使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不能草率敷衍。

四、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监控

第7篇

对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艺术教育本身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才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反对者认为:艺术教育并非大众教育,而是专业化的精英教育,或如“金字塔”式的教育,从塔底到塔尖。

在两种观点莫衷一是的境况下,在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采访经历,让记者发现一条非艺术院校开办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该校艺术学院的部分专业如服装设计等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成为品牌专业,并且以此为优势,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坚强支撑,学院如今已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逐步奠定了在同学科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

在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新闻教授的一席畅谈中,记者发现了该学院“多层次、大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多层次:创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记者(以下简称记):自1996年创办艺术学院以来,贵院的艺术学科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请问在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工作上采用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何新闻(以下简称何):艺术学院创办于1996年,起初只有一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目前已拥有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动画设计、音乐、传媒5个专业,并设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纺织品设计、服装表演、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教育与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等15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人数3600多名。在10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结合广东区域经济特色和学校学科优势与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一是坚持“授人以渔”和“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二是坚持创新发展,立足艺术学科前沿,制定长远发展的教学目标;三是坚持多种学科专业、多种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目标与特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多层次知识渗透与融合的教育方式,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记:可否说明多层次知识融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何:首先是坚持“人格健全、德行端正、能力具备”的教育思想,秉承高等艺术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人才培养政策的支持下,学院从不同角度安排了不同类型的课外素质教育科目,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其次,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依托学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修满6—8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以此扩大艺术类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艺术与设计的思维能力,并开设了一些便于学习的科技导论类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智商。

其二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质的提升。近年来,艺术学院逐步加强理论教学联系设计实践,提升理论教学的可用性与可理解性。同时利用学院的产学研、对外合作等项目,加强设计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融合。此外,学院加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力求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以实验室、工作室、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实习教学基地为基础,完成专业考察、实验实习、设计实践、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其三为多样与统一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艺术学院按照学校要求,统一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教育平台,统一设置各专业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中,设置若干选修课程组别,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在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方面,为了兼顾统一与多样化要求,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建立了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课程平台,并按专业方向建立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实行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专业指导,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学院于2012年获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基地。此外,学院积极执行学校“红满堂”计划,由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个性化的学生,指导他们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近几年来,学院在学校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目前,学院与美、英、韩、泰等国家多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如建立共同研究课题,举办各种交流展,选派国际交流学生等,从而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大融合:形成学科专业新特色

记: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特色,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这种模式?

何:主要通过教学改革塑造专业特色。

一是进行资源整合。目前,学院的专业方向(主要是设计)较多,我们尽力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将相近专业方向进行整合,如首饰、家具与产品造型设计、纺织品设计与服装设计、数码影像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进行整合,以保证师资、实验室、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充分掌握学科发展最新信息,追踪学科最新进展。突出重点学科,扶植优势学科,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由此,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于2010年获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二是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群体系。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首先,在学院学科专业之间建立课程共享平台。打通专业基础课,扩大专业选修课范围,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次,与兄弟学院组建专业大平台。作为非艺术专业院校中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不能成为独立于其他学科专业之外的“边缘学科”,而是要充分依托所在学校多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加强与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建筑、园艺、林学等兄弟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互通、知识渗透与融合。再者,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围绕专业内涵,结合学科优势,设立社会急需课程,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将部分课程放置在设计机构、企业等单位中,通过实际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产业及行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艺术学院积极落实《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手册》,严格执行《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落实教学事故问责制、教学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学生评教管理、学生心理管理等。实时开展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并以学生客观评教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教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艺术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

何:艺术学院坚持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因而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成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0余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厅、教育厅重点项目4项;在国内专业核心刊物和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教学教改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30余部,其中8部分别获“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市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余项。

2007年—2009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信息传播实验室”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与优势学科实验室,并获得建设经费500万元,从而完善了专业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的实验区建设。

201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2年,艺术设计专业获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完成第16届亚运会和第16届亚残运会官方制服设计,并获亚组委会“最佳设计奖”。

2010年,艺术学院在学校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申报了“广东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并获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批复,成为我省高校唯一乃至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省级专业博物馆。目前,已收藏了30多个少数民族服装服饰400余件,不仅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而且服装服饰作为民族文化载体之一,成为我院乃至全国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应用型:创新实践教学新方法

记:艺术学院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没有重点发展方向?

何:改革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加强实践教学。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建立了“三点一面”的人才培养制度。其中,“三点”是指通过专业实验室、教授导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1.专业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对材料性能的掌握、产品模型制作等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如前期调研、设计分析、创意草图、效果图表达等能力。2.教授导师工作室,主要由导师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完成纵向或横向课题,或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重大设计大赛等。3.学生创新工作室,学院按专业方向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等7个学生创新工作室。首先通过双向选择来完成对优秀学生的选拔,然后交由学生自己管理,自行组织各种专业活动,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和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等。近年来,已获得国内外各类大赛金、银、铜和优秀奖100余项,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IF”和“红点”设计奖。“一面”是指通过实习基地进行人才培养。经由“三点一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设计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为了顺利开展实践教学,艺术学院建立了以实验室、工作室和实习基地为单元的教学实验区。实验区的实验室、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近5年来,共投资约800余万元用于实验区建设,创建了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配备了人机工程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实验室、服装材料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扎染实验室、非编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静态展示室、服装动态展示室、形体训练室、摄影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画室等,形成了由19个综合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构成的校内教学实验区。设立了服装艺术研究中心、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艺术理论研究室、民族艺术研究中心。建立了6个省外实习基地,与省内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艺术学院开展了相关配套政策建设。艺术学院改变以往实验课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状况,尝试实验课程单独设课,按照学科专业特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立认知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大类实验项目;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100%。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所有实验课程的比例超过80%,并逐步固化在教学计划之中。整合现有的课程实习内容,将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有机结合,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校级实验教学平台的范围,落实好院级实验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其二为加强创新教育。艺术学院主要从教学、就业创业和对外交流三个方面开展创新教育。艺术学院重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性实验,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提倡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全面开放,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科研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研究课题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竞赛、国家创新训练等项目。制定指导教师运作机制,以多种奖励形式激励教师投身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之中,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艺术学院积极吸纳学校优势资源,设立就业与创业教育环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必修课开设;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毕业及学位要求。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同时聘请一批外校教师、知名企业员工、私营企业老板等人,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艺术学院与国内外艺术名校保持密切联系,多次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艺术学院与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等政府部门、专业协会和艺术院校合作,举办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如2007年,“广州国际设计教育论坛”“中国苗族服装服饰艺术精品展”“广州大学生电影节”;2008年,“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下纺织服装发展战略高峰论坛”;200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全国艺术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广州大学生动漫艺术节”;2011年,“彝族服装服饰展”;2012年,“韩国釜山纤维艺术展”“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由此,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记:艺术学院重点改革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后,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吧?

何:是的。艺术学院结合艺术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性人才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在同类艺术专业院校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2007—2012年,共毕业38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其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的有100余人。多年来,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参与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得金奖60多项,银奖、铜奖和优秀奖200余项,并获得国际顶级专业竞赛奖3项。其中,获艺术设计最高级别奖“德国IF概念奖”1项,入围奖6项;获“德国红点奖”2项。此外,艺术学院学生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仅以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学生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项、9项和12项。艺术学院学生力求掌握艺术学科创新知识与前沿动态,具有技艺并重的艺术才华、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独特个性和务实作风。艺术设计毕业生已成为各家企、事业单位受欢迎的人才,他们活跃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各类设计工作岗位上,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8篇

【关键词】音乐非遗 传承探讨 实践

福建漳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根植于深厚肥沃土壤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锦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审美的转变,漳州锦歌没有得到青年观众的喜欢,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命运一样正面临危机,甚至濒临失传。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进行着广泛的探讨和实践,政府对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着积极的、新的有益尝试,文化馆、中小学、民间艺人等都在进行研究与普及,但真正坚持并研究得深入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特别是高校传承与发展要有切实行动。为此,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2007年以来,从教育保护、音乐创新和学术研究方面,对高校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

一、教育保护

1.高校音乐专业传承环节的设置

(1)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音乐专业的课程建设里,纳入教育环节中,成为专业的必修课授课环节。学生通过选修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乐器,在乐器的学习实践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音乐形式。其实,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除了人声就是乐器,在必修课里开设漳州锦歌的特色乐器有月琴、洞箫、南琶,还有打击乐四宝、拍板,特别是用喝功夫茶的小茶杯叠在一起,运用特殊的奏法产生奇特的音效,这些传统的奏法及丰富的弹唱技巧,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从而使其了解到本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多彩多姿,体会到本土音乐的韵味、节奏变化、旋律的丰富及即兴表演的高质量,这是传承的突破口之一。

(2)后续课程的设置。传统乐器学习之后的后续课程设置上应多样安排,如,闽台闽南语民歌、闽南歌曲创作、地方戏曲音乐、闽台少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采风,特别是学生的论文写作课,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田野考察、录像、录音、摄影、笔录等方式采集本土原汁原味音乐的第一手资料,感受本土音乐风格,发现和搜集闽南民间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风俗、仪式。在学生论文选题上大力提倡研究地方本土音乐和音乐教育活动,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采风整理,逐步完成对音乐遗产的存储和整理。学生在“非遗”传统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环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在6届的276篇毕业论文中,选择对本土音乐研究的共有56篇,占毕业论文总篇数的 20.2%,并逐年增多。

2.音乐类“非遗”引入高校公共选修课

培养观众、普及推广是极为重要的,每个地区都有独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品种。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在全校公共选修课《音乐鉴赏》中,不仅讲授音乐知识、音乐欣赏,还专题介绍本土音乐“漳州锦歌”的来历、形成、兴盛、传承及音乐特色,学说闽南方言,观看由方言演唱的锦歌和学生对本土音乐采风拍的DV。当看到年轻人上课时双眼发光,感到他们的享受、喜悦和感动,特别是看到自己学校学生演出的场景更觉亲切。因此,通过这一形式让在校学生在欣赏课上认识乡土音乐“锦歌”,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引导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集聚人气,培养观众,扩大影响,也培养了直接和间接的爱好者和追随者,这是活态形式传承之一,也是把锦歌引进高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坚持传统,不是固守老法,因为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从音乐上创新、改进演唱形式、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上的创新

(1)自觉地根植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中。可以说,离开本剧种的音乐母汁,任何音乐形式都将失去其灵魂和价值。在创作时努力将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融合,尽量发扬锦歌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将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如主题音调贯穿发展、复调、和声、对比、模仿等技法加以综合运用等,只要是有利于锦歌音乐继承和创新的因素,都兼收并蓄,巧妙用之。

(2)传统的创新,创新的传统。许多在锦歌的曲牌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唱腔,保留住了浓郁的“传统风味”,使唱腔有“传统风味”,但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曲牌,就是在创作中将传统音乐思维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融合,赋予其新的活力,保证创新不失法度,促使锦歌在“创新求变”中获得迅速发展。

(3)创作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化。用新的形式演绎漳州锦歌,西洋音乐讲究乐器之间的和谐,也讲究音乐个性的张扬,尝试西为中用,将西方的东西用到锦歌音乐中,重视从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运用乐器表现性能、音域、音区特色及演奏技巧,将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在乐器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创作及编排的作品锦歌弹唱《寻租》获福建省2009年艺术院校文艺调演二等奖,2010年“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鄞州赛区比赛”节目入围奖。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资源,以其主题发展改编,将传统音乐韵律与时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在原有的基调上进行新的音乐设计,创作出具有地方色彩的、广大师生喜爱的新锦歌作品,体现了既继承又创造性地发扬锦歌音乐的优良传统,也顺应了音乐创作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趋势。

2.演唱形式的改进

传统的锦歌演唱形式包括:(1)走唱,是锦歌的最原始形式,演唱者手持月琴,自弹自唱,也可双人齐唱;(2)坐唱,坐唱或对唱,加有伴奏乐器;(3)歌仔阵,边走边唱,除演唱者还外加有锣鼓和笛管,演唱者身挎乐器吊,随队行走,这样的形式为“出阵”;(4)表演唱,是坐唱发展而来,把说唱内容戏剧化处理,由演员上台表演,乐队伴奏。在这些传统演唱形式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运用坐、走、出阵等形式的基础上,还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演员形体动作的过程中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通过形式的创新使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有更好的体现。

3.唯美的演出服装设计

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时尚是当代大学生新的审美追求,追新求异是大学生的天性,为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要求,对服装设计应要求唯美、亮丽,既时尚又有浓郁的传统风格,能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形象和利于表演、符合演出风格。因此,服装设计是需要用心的,演员一出场就应让人眼前一亮,获得美感,舞台上的美感动了观众,自然也能让观众有想要进一步了解设计服装的意念,这就是教学想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三、学术研究的无悔坚持

学术研究是重要的,与教育保护、创新构成一个整体工程。高校教师必须是身体力行,在学术研究上做到无怨无悔地坚持。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全体教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用很大力度打造艺术系的亮点工程,2007年以来,在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B类社科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共9项,还有出版专著一部,专著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漳州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作品获省百花文艺二等奖,获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论文奖。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职责。近年来,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一要做好高校传承;二是坚持传统与创新;三是坚持学术上的研究。继承与创新应是高师音乐教育任重道远的任务,大学人才集中、学科齐全,思想活跃且具有雄厚的理论储备,在传统音乐的更新和创造上有巨大优势,应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共同努力做好高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青年人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使其更好地保存并发扬光大。

第9篇

>>2013年10月广东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广东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广东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