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5: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药学医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药物载体药物的控制释放涉及医学、药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领域。药物传递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是将药物或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与载体结合,使药物通过扩散等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以某一速率释放到环境中或者输送到特定靶组织,对机体健康产生作用。DDS可被加工成不同的控制释放体系,如片剂、膜剂、胶囊剂、微球剂等。HA酯化后,表现出新的理化特性,如稳定性提高,能形成微弱的胶体网状结构,甚至形成纳米尺寸的自聚体等,可与目标药物通过物理作用结合。HA酯化衍生物制成薄膜、纤维、海绵、微球,可用作药物控释的载体材料[12]。
1.1.1靶向载体:HA的天然受体细胞黏附分子CD44在肿瘤细胞表面高度表达,2者主要在细胞表面结合[13]。尽管HA分子上的单个CD44-HA结合结构域对CD44的亲和力非常低,但在细胞表面存在着众多紧密排列的CD44受体,能与HA高度重复的二糖单元结构结合[14]。对羧基的修饰低于25%的HA衍生物,仍可有效地通过HA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入至细胞中,因此轻微修饰的HA衍生物可应用于胞内传递靶向给药,拓展了HA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15]。目前上市的HA载体药物仅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生产的DeclageTM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仍有极大的挖掘潜力[16]。
1.1.2薄膜载体:膜剂可适用于舌下、口腔、阴道、口服、体内植入、皮肤和粘膜创伤等各种途径和方法给药,以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Lisbeth等[17]用4种酯化程度不同的Hyaff11膜作为药物载体,比较泼尼松龙眼部给药释放度的不同。实验结果显示:Hyaff11p25亲水性最强,药物释放初始浓度最高;给药2h后Hyaff11p25药物浓度降至30μg/mL,Hyaff11p75给药3h后,药物浓度降至30μg/mL,而Hyaff11持续给药效果最好,给药后8h内,药物释放度维持在45~72μg/mL。现已有专利[18]利用HA酯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将其作为角质细胞和二肽基肽酶-4(dipeptydil-peptidase-4,DPP-4)抑制剂薄膜载体,厚度为10~500μm,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糖尿病伤口。
1.1.3微球载体: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者分散在高分子载体材料中,形成微小球状结构,粒径在1~250μm之间,对特定器官和组织具有靶向性及药物释放的缓释性,是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相比其它剂型,微球输送体系表面积较大,载药量提高,且微球与粘液亲和性较高的,可增加药物吸收和靶向性。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喷雾干燥法[19]制备,非水溶性Hyaff微球可由溶剂萃取法制备。也可采用超临界溶液迅速膨胀(rapidexpansionofsupercriticalsolutions,RESS)法和超临界流体反溶剂(supercriticalfluidanti-solvent,SAS)法[20]制备HA酯化物微球。Elisabetta等[21]用溶剂蒸发法(solventevaporationmethod,SEM)制备Hyaff11p50载药微球,Hyaff11p50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化网状结构,包裹模型药物色甘酸钠、甲硝唑及氢化泼尼松琥珀酸钠,平均粒径为6.4μm。实验中模拟多种体外模型给药,均表明Hyaff11p50载药微球能够缓释药物,释放过程符合扩散动力学。
1.1.4纳米载体:在微球载体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载体尺寸缩小至纳米级。理想的纳米载体在血液中不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系统清除,有足够长的滞留时间[22],并能利用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EPR)在肿瘤部位聚集,最终通过扩散、胞吞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23]。HA与单硬脂酸甘油酯酯化得到HA-单硬脂酸甘油酯(HA-glycerylmonosteatate,HA-GMS),形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该多层载体的粒径为40nm左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药物包封率。与壳聚糖纳米粒组相比,小鼠乳腺癌细胞4T1(mousemammarycancercell,MMCC)对HA-囊泡具有更好的内吞作用[24]。该载体可用于纳米透皮给药系统的肿瘤治疗。通过酯键将5β-胆烷酸连到HA骨架上,使HA成为两亲性物质,疏水作用使得HA衍生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纳米级别的自聚集体(HA-nanoparticles,HA-NPs)。荧光标记得到CY5.5-HA-NPS,加入至高表达CD44受体的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SCC7癌细胞中,可在胞质中观察到强荧光信号。荷瘤小鼠给药,近红外观察显示2d内血液中CY5.5-HA-NPS选择性地向肿瘤聚集,且粒径小的纳米粒效果更好。该实验揭示了HA衍生物作为癌症治疗药物纳米载体的潜[25]。
1.2前体药物前体药物系指经过生物体内转化后才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载体与目标药物直接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形成前体药物,在体内通过酶解或水解作用将药物释放出来[26]。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HA可作为缓释给药体系的良好载体。同时HA对肿瘤细胞表面CD44受体的靶向性,可加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27],并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以上2方面的优势,使得HA适合与药物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良好的载体前体药物,属于目前热门研究领域[28]。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一种亲脂性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与HA酯化形成前体药物后,能提高药物水溶性。ZhaoY等[29]用透析法比RAPA和前体药物HA-RAPA的释药能力:RAPA和HA-RAPA在PBS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中的半释期分别为0.16h、7d,HA-RAPA在血清中的半释期为1.5d,延长了药物释放时间,达到缓释目的。姜黄素因其抗癌功效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但水溶性差导致生物利用度低。Manju等[30]用1∶1的H2O/DMSO作溶剂,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及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作助剂,使姜黄素的羟基和HA的羧基直接反应,产物在水相中形成胶束,且在生理pH环境中的稳定性提高。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为解决水溶性差的问题,Galer和Sano等[31]对HA-紫杉醇前药的活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HA-紫杉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s,HNSCC)细胞株OSC-19和HN5的体外抑制能力与紫杉醇相似,但体内研究显示,HA-紫杉醇给药的小鼠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比紫杉醇单独给药具有更好的肿瘤抑制能力。丁酸可引起细胞分化,抑制人类多种肿瘤的生长[32]。丁酸盐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血液中的清除率快、半衰期短,导致其在体内不能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Coradini团队[33]将丁酸酐和低分子量HA的三甲基吡啶盐,在含有二甲基胺基嘧啶的DMF中反应,从而将丁酸连接到HA上生成HA丁酸酯,延缓其在体内的释放、代谢速度。同时利用HA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受体CD44结合的能力,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该团队[34]改进合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体外试验中,透明质酸丁酸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on-smallcelllungcancercellline,NCI-H460)和转移性亚克隆(NCI-H460M)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是丁酸的10倍。硫辛酸(lipoicacid,LA)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体内代谢迅速。Picotti等[35]把LA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中,加入1,1’-羰基二咪唑(carbonylimidazole,CDI)活化羧基得到硫辛酰基咪唑(sulfuroctanoylimidazole,SOI)。HA溶于甲酰胺溶液,加入催化剂二甲氨基吡啶(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及SOI,反应产物经磷酸二氢钾中和,透析纯化,冻干保存得到透明质酸硫辛酸甲酸混合酯(mixedlipoicandacidformicestersofhyaluronan,Lipohyal)。用黏度测定仪测定显示:Lipohyal的代谢时间明显延长;芬顿实验表明:LA浓度为0.4mmol/L时达到50%自由基清除率,而Lipohyal只需0.26mmol/L,提高了抗氧化能力。
2展望
1.1教学准备
1.1.1培训师资队伍在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常将教师比喻为“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所以,教师具有关键的引领作用。本教研室的师资长期以来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方式,虽然部分教师也参加过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但对这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尚较为陌生,甚至心存疑虑。为此,本教研室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2种方式培养师资。送出去即选送骨干教师到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实地学习、考察,理解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和实质,学习其先进经验和做法,回来后交流学习收获,带动并影响更多的教师;而请进来即由学校教务部门请外校优秀的PBL教师来本校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培训。通过以上方式,使所有参与PBL教学模式的教师对PBL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对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任务等有了正确的理解。
1.1.2准备教学资料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即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等)、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等。本研究决定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75%学时采取PBL教学模式,仅保留25%学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药理学基本框架知识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药理学总论、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对采取PBL教学模式的内容,打乱原有教学顺序,突破原有章节界限,将不同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综合在一起,而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现行的教材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编写的,不适合PBL教学模式使用。确定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头编写符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2个版本,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病例的内容从易至难,并很好地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础知识衔接。编写完毕,再经过反复论证,才定稿。
1.1.3建设硬件设施规范的PBL专用教室内布局应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费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定做了几块移动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围,满足了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1.2教学实施
1.2.1分组开课前要求课代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不超过4人为宜。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选1名组长,每次上课前1周,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由组长分配给组员,有重点地分头收集相关资料。
1.2.2课堂讨论首先组织学生归纳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罗列与药物使用相关的知识点及拟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准备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发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论点要求学生写在白板上,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或学生以白板上归纳的内容进行总结。
2PBL教学效果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1.在医学理论方面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4.中医学兼容众少数民族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交流中发展
考核方法多样化考核方法由传统的单纯笔试改革为笔试和实验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笔试部分应注意试题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注意药物使用时的关联性,将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加大综合性试题比例,并与当前临床紧密结合,力求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实验操作在考试中占一定比例,以测试学生平时上实验课时是否真正做到自己动手,使考试成绩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实验教学及实践多样化
增加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传统的药理学实验中多是验证性的,为了不断完善实验内容,应尽量开设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当然,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从文献的查阅开始,然后确定实验操作步骤,准备实验仪器及试剂,经课堂商讨后如果切实可行,即可实行,所以教研室最好能配备专门的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演练,这样,利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与教学同步实行学习《兽医药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将药物应用于临床,那么实践教学即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的重要环节,虽然大学生都有毕业实习,但学习完该课程半年甚至1年之后再去实践,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可能早已很生疏,所以,在讲授该门课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投入到实践中是颇为有益的。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药厂或者兽药厂、小型养殖场、动物门诊部进行参观或实习,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一般生产流程、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临床上动物疾病的治疗用药,这样,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掌握。
本文作者:王焱范鲁雁工作单位:合肥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中心药房
医院药学工作进一步面向临床,面向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在这种背景下,急需大量拥有临床药学知识、能够参与药物治疗并进行药物应用监测与研究、胜任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5]。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向专科化方向发展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使得在医院的药师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过渡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药师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发放药品,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面对自身的新角色药师首先要建立起临床工作的信心,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选择1~2个专业科室或一大类药物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患者用药方案的制订、实施;认真观察和发现问题,利用药学知识,结合仪器,分析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数据,推断药物在患者体内作用的过程,阐明药物治疗与临床疗效的关联性[3],及时向医师提出药物剂量调整或更换药物的可靠依据,做好医师的帮手。药师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临床药师发挥药学所长,以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提供和整理药学信息情报,监督药物使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禁忌证、相互作用、用药剂量等。审核医嘱,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护士沟通,提供咨询和信息,加强用药指导,帮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方案进行再评价和修正,使用药方案安全、经济、合理。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常见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尽力做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把握临床适应证,对证下药。深入临床提供服务可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用药方案得到有效执行,促进和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意识[6]。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通过自己良好的沟通行为,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开放的、良好的药医患关系,确保药学服务的实施,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治愈率,获得预期的用药结果。临床治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药学服务是药师的新职责。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及资料的交流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及编制本院处方集,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阅读。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医师用药时或增删药品品种参考。药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随着医药体制的改革、药学监护、药学保健等方面的越来越重要,向临床药学发展将是医疗机构执业药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医院药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多地学习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如与临床有关的课程: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到临床科室轮转,熟悉若干个专科的常见病和常规处理方法,多参与临床病例的讨论,以便与医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合作,将临床医学与药物治疗知识融会贯通,以提出合理实用的用药建议,更好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等,在临床药学服务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同时,药师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信息如药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规格、用法用量、适应症等,熟悉其结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禁忌证、药物间相互作用等[7],这是实施药学服务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医师的用药参谋,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年轻药师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进修,收集国内外先进的药品信息及药物治疗信息,及时补充新知识,防止知识结构老化。
我院做为一所市级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药学部已经开展了以下工作:成立临床药学组,定期到轮转的病区参加查房,抽查病历,进行典型病例分析;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类别、数量,并规范抗菌药物的种类和规格;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并报相关监测中心;编写本院《基本药物目录》,查询与收集国内外药品信息,编写《医院药讯》每月一期发放到各临床科室;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学术讲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药学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每位药师都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广博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礼貌,有休养,且具有专业敏感性[8]。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将工作重点由保障药品供应为主的被动药学服务,转向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学监护水平为主的主动药学服务,适应时展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医院药师的使命。
虽然目前乡镇医院药师学历均处于大专以上,但是了解的多是中西药基础知识,以实验室研究为主,包括药物配伍、制备及剂型等方面。对于临床用药知识,一些新进药师可能缺乏了解,解决临床方面的问题,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
2开展适宜的临床药学工作
2.1协调医师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在乡镇医院就诊的患者多为当地人,所以可根据当地地域、风俗及习性等,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乡镇医院接诊的多是一些常见病,病因简单,治疗诊断较为方便。所以在确定患者的给药方案前,可先对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进行了解,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否会对药物治疗造成影响,并与患者及其临床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从而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2.2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药剂师需要对患者的利益所在予以明确,并承担起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对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追踪和监督,以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防止药源性问题发生,及时发现和解决药源性问题,减少药源性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治疗费用[2]。乡镇医院的药学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是进行用药方案的设计、审查处方、进行药品发放与配置,可以说药学工作人员需要承担起对患者用药全程监督的工作责任。乡镇医院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便于及时沟通与交流,药学工作人员对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信息可及时了解,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2.3临床药学工作的宣传和交流:乡镇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药学进行宣传交流,因为乡镇医院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药学知识面较为狭窄,掌握的知识可能比较落后不能及时跟上更新的药学知识和理论,对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了解不足,或者对药源性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临床治疗时在药品的选择和配置上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药学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面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让药师重视药物的配制工作,有效减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药源性疾病[3]。
3乡镇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措施
3.1给予高度重视:现阶段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药品为中心”转到“患者为中心”上来,这要求乡镇医院的管理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在提高临床药学工作水平的同时保障患者的利益。确立临床药学工作方针,给予临床药学工作人力、物力的支持,制定规章制度,比如对处方的审查和点评制度、药师及时跟进临床治疗制度、用药中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明确,并进行考核,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合理运转。
3.2对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目前乡镇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并不是购买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而是对药学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在对药学工作人员培训的同时也要对跨专业的知识进行培训,以求药学工作人员能及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到把握和判断,并能避免在配制药品过程中发生不合理现象,影响治疗效果[4]。
4结语
关键词:药学监护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一、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1]。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2]。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3]
参考文献:
有没有正确的学风,能不能树立正确的学风,明确目标是关键。对学生来说:“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也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进入大学后,对于“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什么”等问题认识较为模糊。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明确的专业理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和成才欲望。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树立正确的学风,因此,明确学习目标是树立正确学风的关键。医药专业是国家各行各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富国强民的前提,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医药专业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医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成为未来国家医药工业腾飞急需的人才。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医药专业学生的努力就有了方向,其所做的一切就应该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医药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学风的关键。
2刻苦努力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
医药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掌握理论识之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医药专业,无论是化学制药专业还是中药制药专业,最终都是培养新型的制药技术人才。当然,医药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有人可能进入技术部门,有人可能进入质量监督部门,也有人可能进入研究所等。因此,既然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不确定性,那么现在就更不能有偏科思想,无论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要喜欢并学好,要积极参加晚自习,不要出现迟到、早退、抄袭作业等现象。作为一个制药技术人员必须有综合的能力,有全面而完整的知识结构。目前,各个专业所设的这些课程从本质上讲都大同小异,也就是制造的对象有所差异,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都是相同的。医学基础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所制造的药品是以人为对象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是与药物化学性质有关的,也是需要掌握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则是制药技术的理论基础,物理学等则与机械设备有关,也不能忽视;分析化学或药物分析化学及中草药化学等是与药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因而,也必须学好;相关的专业课则必须努力学好。医药科学理论的掌握对实践是具有指导作用的,对未来工艺的实施和设计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对在未来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的“武器”;而实践操作则是经验的积累,有前人的经验教训,也有自身实践的总结,但是要成为一个操作能手,还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去学,刻苦努力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学业有成,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种契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正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也是树立正确学风的体现。应付考试有可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是要全面掌握中西制药技术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学习中加以践行。用行动去说话,用结果来证明。因此,刻苦努力是医药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
3开拓创新是树立正确学风的动力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完成了树立正确学风的关键;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就有了树立正确学风的保证;而发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践,则是树立正确学风的动力。作为医药院校的学生,都是未来新型制药技术人员,需要前人经验的积累,要掌握传统的制药技术,但更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普知识展览、名师讲坛、教授博士论坛等活动,去形成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的体系。开拓创新不是高不可攀,其可大可小,“大的”可以形成系统理论和发明创造;“小的”则可以是一个品种、一个工艺或是一种技术。所以,人人都可以开拓创新,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有了学习的劲头,就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风。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