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社政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8 11:45: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社政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社政论文

第1篇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一轮新的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中学政治课教育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并获得理想的成绩。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法长期以来较为单一,一些教师仍坚持“注入式”或“满堂灌”的教法。所以,形成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政治课学习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来读读、背背、考试前临阵突击即可过关的错误认识;少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学习政治课,对教师单元复习时划出的学习范围或归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也抱着应付的态度。

二、关注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选用相关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

政治课和时政是密切相关的,若政治课堂脱离了时政,单纯的进行思想理论的教授就失去了政治教学的意义,学生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选用相关的新闻报道来导入新课无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节时,教师可选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等时政来引发学生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从而对本课产生期待和兴趣。与社会现实题材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凭借其独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在瞬间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现实,重视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政治学习的亲切感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内化程度,促进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为此,有效的手段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将道德知识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如在《改革开放成果辉煌》这一节教学时,可实现设计改革前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或衣食住行等项目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周围的亲戚好友,在他们具体的生活经历的前后变化的记录整理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丰富其社会生活的经验,促进其学会交流合作、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更新充实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将政治课和社会的现实生活向结合,教师就要增强二者的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乐观心态。社会现实的问题中其实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和知识,教师要对其挖掘利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就有了更主动和深刻的理解。

三、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社会的现实问题投以关注,将初中的政治课上好,要求学生从教材章节的主题着手,亲自访谈、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图文资料和事例等,在此基础上,使活动更加富有意义、更加充实。此外,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从内容到活动、从活动的过程到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均需做到胸有成竹。

(二)确保形式灵活,切忌死板教条

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要有创意、灵活多变,切记墨守成规、在教室或学校内搞“闭门造车”。可选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也可组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的那个,重要的是能被学生喜闻乐见,调动其参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认识。

(三)倡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问题投以关注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利用它来开展初中的政治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有理有据有度地对其进行适时总结,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了主体。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及时总结,严禁走马观花、难以深入,特别是三分钟的热度更要严防。还可在活动展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讲打算,将“明理导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第2篇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作业分层设计就是以这些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国内特级教师顾淑平在《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中指出,实验前,其原有的学生基础与对比班无明显差异,三年后的测试数据则说明了实验的绩效是明显的。实验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超过了对比班,实验班的优分率远远高于对比班,而低分率却远远低于对比班,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实验班学生学习主动,作业态度、习惯均优于对比班,说明“分层作业”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特级教师柏跃富在《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教学中的实践》中指出:分层布置作业符合学生的能力差异,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

刘景蕉老师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几种简便的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如修改数量呈现分层、隐去数字呈现分层巧变图形呈现分层、增加条件呈现分层、减少条件呈现分层等,这些作业分层设计技巧为相关研究提出很好的启发。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两班程度相同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则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

《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像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能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这一过程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进步和可取之处都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而表现出来的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是学习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教师不能对此进行任何的讽刺、批评以及斥责,而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力求学生自己形成纠正自己看法的愿望和能力,而这个变化过程比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更具有教育的实质性价值。

目前中学学生的课内作业存在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于是布置课内作业时也是本着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及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课内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使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的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去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于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

我们广纳中学政史组的教师做了大量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作业存在着一种敷衍了事,对传统作业进行了分析,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作业形式单调、陈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时间、内容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的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优等生和学困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在中学阶段,当前我国中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绝非不要作业,只不过是要布置更回适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合理性的作业。

那么怎样使得学生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课内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呢?面对当今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作业的形式,实行课内作业分层设计模式。

为此,我们提出了进行《初中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的课题。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即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依据学生的需要安排适合他们的不同层次的作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合理把作业进行分层,怎样实行动态化分层。根据学生平时做作业完成情况、质量情况;测试的卷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因素等情况进行分层。

2、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操作模式的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的实施好课内作业分层设计,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3、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指导生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针对分层作业如何做到分层批阅,分层评价。

三、研究的方法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对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层次

A层作业:在设计时,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降低作业难度,减小作业量,课内作业分层设计能大大提高A层学生对做分层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作业: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训练,也要提供提高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作业设计中,先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政史材料题,最后让他们做一些小练习,课内作业B层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能挖掘他们学习的潜力,作业的扩展内容向生活加以延伸、丰富,由一个点出现满天星。这样的作业设计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提高题。

C层作业:是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展,以研究性作业为主。作业设计不仅掌握知识点,还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让学生挑战自我,得到成功的满足感。在布置C层学生的作业时,以政史事例分析理解为主,一般都是两篇材料。做完后,马上请学生来讲解,锻炼学生的解释能力,要让他说得其他同学能理解,总的来,就是要让课本上的理论用来指导生活实践,对于学生的创新回答要适当给予鼓励。

(二)研究的措施:

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我校申报的县级课题《初中政史课内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自开题以来,学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实践研究的理论水平;立足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保证教学面向全体;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补充课外资源,有效设计分层作业;在实际操作中寻求一套有效的实施模式。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研究、制定出了严谨的课题研究的整体方略。

1、学习准备阶段

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初中在面对课内作业时的现状:统一的课内作业不是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就是让学困生答不起,这也就造成了学生普遍对作业没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成了本课题研究急需开展的重要原因,在弄清学生课内作业的现状后,参研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各种传媒了解当今国内外课内分层作业的最新理论,通过吸收、消化、反思、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课内作业新模式,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

2、推行课程的实践

在七年级设定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班的基本情况要相接近。实验班推行分层作业,对比班依照常规教学模式,参研人员要进行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进行交流,进行情报的共享和交换。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形成文字,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要共同讨论,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以后的工作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法,进一步学习新的分层作业的设计理念并用于以后指导实验工作的进行,开发出一套指导实验工作的校本教材。

3、论文的撰写和成果的汇总

参研教师应将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及其方法等形成文字材料,采用公开发表省、市、县内的交流等方式将自己的成果进行推广。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等的方式总结出分层作业的优势所在,然后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作为本校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的理论指导。

四、研究的目标

1、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及有差异的检测评价标准,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模式。

3、通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4、通过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的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要求。

5、通过课内作业分层设计的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中应遵循的理论原则

(1)分层作业的理论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论语》曾记载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大量生动个案。墨翟教育学生就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宋代教育家更明确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学习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琼斯曾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被试者为两个程度相同的班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实验班按照个性,因材施教,对照班采取共同目标,学。在实验班,教师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在对照班,教师则对全班学生共同要求,而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给予特殊处理。一学期后,两班接受同样的测验,其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远优于对照班。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实施课内作业分层设计也有利于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分层作业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都具有不同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在实施作业布置时,因为照顾到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方面的学生,所以既能使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第3篇

一、备课中重视设“趣”

语文教师在备课中设“疑”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备课时有的放矢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有趣资料。初中语文新教材体系严密,图文并茂,常常每课中和课后编有名人语录、参考资料、小资料、图片、“读一睹”、“写一写”、“说一说”、“探究思考”、“研讨与练习”、“调查和研究”,还有注解、统计表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许多阅读课文和名著导读课文中就有非常丰富的趣味故事,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可以充分发掘,加以利用。

第二,备课中善于捕捉与授课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现象、学生思想实际的趣闻轶事。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仍然以这一阅读课文为例,为了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兴趣,备课时特别准备了以下一些材料备用:(1)2002年4月,外号“狂人”的意大利科学家安蒂诺里对外宣布即将诞生克隆人。(2)克隆的发展历史。(3)全世界都在为“克隆”技术兴奋不已,尤其是对“克隆人”惊奇不以之时,一种另类“人体艺术克隆秀”已悄然在世界各地出现。

第三,备课中充分准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和黑板,往往单调乏味。而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语言新情景、视角新情景,问题新情景,如果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巧设音乐、动画、录像、电影、故事、游戏等,那定会使学生爱听、爱看,兴趣盎然,我在教《奇妙的克隆》这课时,就事先剪接了一段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吹毛变猴的录像,以供学生上课观看。

二、授课中善于激“趣”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趣教学法,激“疑”是核心,是关键。笔者这几年在教学中主要尝试采用三激法。

一激。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表演、饱满的情感激趣。在教学中如果能准确、生动、富有情趣地讲课,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这一阅读课文时,教师一走上讲台就风趣地说:“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假如明天有三个同我一模一样的人走进教室,你们有什么反应呢?”大家的脸上就会出现好奇、甚至惊奇的神态,非常愿意听老师讲下去。

其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有真挚的情感,要真的动情,要怀情而授。老师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学生的情感也容易被激发。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学习的兴趣就大增,容易出现良好的听课情绪,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往往表现为听得专注,学得热烈,读得有味,练得流畅。

二激。用教法创新激趣。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但必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文施教,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一是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方法。如政论文、杂文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可采用归纳法、图示法、辩论法等。如叙事散文内容简单易懂,则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年龄大小、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出发,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初三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啦,就可以选择启发式、探究式、演绎式、探索式等。而初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可采用直观演示法等。三是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出发去选择教法,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可盲目模仿。如果自己个性豪放,在施教中就应上出情来,教出意来。如果长于启发诱导,那么就应在教学中,热情点拨,启迪探索。

三激。用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质疑激趣;运用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游戏性来激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处处设疑,要善于在关键之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不同之处设疑,更可以连环设疑,把学生的情绪推向,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潜在需要。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产生需要。比如,在教学小说时,根据小说中的人物需要,让学生充当角色,进行语言交流。这样,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兴趣,甚至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游戏活动。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师生互动、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有“笑”有“闹”,使课堂气氛生动、互动,情趣盎然。

三、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

从课外拓展中引进趣味,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却是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一个语文老师,只要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事实也正是如此,凡是思路和视野开阔的老师,他们总是善于从课外“拾趣”,不断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学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放松作这方面的努力。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首先要让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学做小记者,作新闻采访。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究兴趣小组,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获取信息,搞文学研究。还可以建立文学社,开展业余文学创作,写小说,写剧本,当小作家。

课外拓展中留意找“趣”,更要进行课文内容的拓展。初中语文新教材种游戏的背景广、知识面宽的中外小说和古代诗歌、散文。而课文往往节选其一小部分,学生读起来可能以意犹未尽。如节选小说,有选自《水浒传》的《鲁提拳打镇关西》和《智取生辰纲》,有选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等,教学这类课文,就可以采用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课外拓展中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第4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文体关注;体裁;语域;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自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教学界,尤其是中学英语界的普遍关注。《新课标》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都有许多独特之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学英语教学“革命”。笔者认为,这场“革命”具有四大鲜明特点:一是理顺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扩大了“内容标准”的范围,并对其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除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内容标准”还增加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内容;三是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四是就读、写技能而言,《新课标》特别关注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国内有识之士已就前三个特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而对第四个特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诚然,“文体意识”对中学英语界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正如“文化意识”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未曾见到,如今却成了耳熟能详的术语。本文拟从体裁和语域的角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作初步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问题的提出

“文体”“体裁”和“语域”是文体学、社会语言学和写作学中常见的术语,是以往中学英语教学中难得一见的概念,然而这些术语却在《新课标》中频频出现。以语言技能目标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四级,读: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五级,读: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1](13—14)

七级,写: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八级,读: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八级,写: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九级,写: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2](11—13)

再则,《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第五档的评分标准有如下要求:很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按要求写出了内容要点;语言结构和词汇选用恰当、丰富;语言错误极少;有效采用不同的连接手段,层次清楚;格式和语域恰当;完全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2](56)

那么,如何理解“体裁”和“语域”?它们有哪些特征?它们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什么启发意义?

二、体裁:体式+目的

英语“style”一词是多义词,可译为汉语的“文体”“语体”“体裁”和“风格”。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只讨论“体裁”的含义。体裁(genre)一词源于法语,意为“种类”“类别”或“类型”,在法语语法术语中,代表性别(该词本身是阳性词)。如同“style”,“体裁”也是一个多义词,涉及广、狭二义。广义的“体裁”可指任何艺术形式的不同分类,比如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等等;狭义的“体裁”通常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二是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四种体裁──描写、叙述、说明和议论。

就写作体裁而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有记叙文体、议论文体、抒情文体、说明文体;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有新闻文体、应用文体、文艺文体;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有政论文体、文艺文体、科学文体和公务文体等。其中每一个文体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分为次类和次次类。在《新课标》中多次提到的“文体”多指“体裁”,如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

体裁或语域以前多见于文学和修辞学领域,但随着篇章语言学、文体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体裁已进入文体分析领域,并很快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在讨论语言运用中的“体裁”问题时,着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1)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时遵循什么样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体式或程式?(2)这些体式或程式具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3)体裁对语篇的建构起着什么样的制约作用?(4)特定的体裁结构(generic structure)在词汇和语法(lexico-grammatical)层面上有何特定的体现形式?[3](100)归纳起来,可以把体裁理解为:体式+目的。体式就是文章的规范样式,它具有约定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目的是指某一体裁类型的文章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应用文的目的是提供信息,记叙文用于讲故事,说明文用于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议论文则通过对人或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来说服他人。

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不同的语言应用的体式或程式,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应用文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为处理日常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的一种文体。常见的应用文体有书信(包括e-mail邮件)、通知、日记、海报、便条、启事、请柬、电报、合同等,它们都有较固定的格式和明确的交际目的。应用文体是中学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体裁,近5年的高考英语作文题都是有关应用文体的,尤以写书信居多。英文书信通常包括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和签名六个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信息,交流思想,增强人际关系。再如,记叙文也遵循一定的体式或程式。拉波夫(Labov,1972)根据随意会话的自然叙述顺序,提出了包含六个环节的叙事结构:(1)点题(abstract)──叙述者在叙述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2)指向(orientation)──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他相关背景知识;(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故事本身发生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4)评议(evaluation)──叙述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评议既可以表明叙述者的态度和立场,也可以用来制造悬念,增强故事的感染力;(5)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的下场等;(6)回应(coda)──在故事的末尾,叙述者常常用一两句话回应主题,以使故事结构显得更加完整。[4]此外,其他的体裁,如说明文、议论文等,也都遵循一定的体式或程式。那么,《新课标》对中学写作教学有哪些具体的体裁要求呢?请看下表:

等级

体裁要求

等级

体裁要求

3

问候卡、邀请卡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6

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报告或信函;给朋友、笔友写信

4

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起草和修改作文

7

简单描述;能描述人物或事件;申请表、求职表

5

起草、修改短文、短信;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8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写摘要、短文或报告

9

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从上表可知,《新课标》对初、高中英语写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初中阶段(3—5级)主要涉及应用文体和描写文,如,要求学生学会写问候卡、邀请卡图片、短信,编写简单的故事,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等;高中阶段不仅包括各种应用文,还涉及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多种体裁形式。就1994—2005全国高考写作而言,高考书面表达以应用文为主,只是在1997、1999和2000年考了记叙文,2002年考了议论文。具体考查形式(题材)有书信(7次),广播通知(1994)、自我介绍(1996),记事(1997),日记(1998)和报告(2000)。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章,尤其是应用文的体裁要求,对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体裁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对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学双方的足够重视。

三、语域:语言的正式程度

“语域”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新术语,指的是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语言使用者在学习、掌握了某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基础知识,即共核语言(common core)后,便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一种能够供其在不同场合进行选择的语言系统或潜势,以便达到有效的语言交际的目的;语域则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所讲的话语在选词、语法、语调等方面所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讲,句子结构越完整复杂,词汇选择越讲究,那么,其正式程度也就越高。请看下面的例句:

(1)Visitors should make their way at once to the upper floor by way of the stair case.(Very Formal)

(2)Visitors should go up the stairs at once.(Formal)

(3)Would you mind going upstairs,right away,please?(Less Formal)

(4)Time you all went upstairs,now.(Less Informal)

(5)Up you go,chaps.(Informal)

上面5句都表达了同样的语义“请参观者上楼”,但由于言语产生的情景语境、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不同,因此,言语表达的正式程度也各异。例(1)是非常正式体,类似汉语中的八股文或法律英语,其特点是:语法极为规范,词汇正式,尤其是使用了带“should”引导的虚拟式、较为正式的短语“make their way”“by way of”等,使语气变得相当严肃。例(2)属正式体,它与例(1)的最大区别在词汇,而不在语法,两句都是带“should”的陈述句。正式体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达某种严肃的态度。其特点是词汇、语法都较正式,一般不用缩写词或省略句。政府文件、商业信函、规章制度、科技论文等常用正式体。例(3)使用了一个带“would”的一般问句,词汇具有口语的特点,其正式程度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属一般体。例(4)属于不太正式体,使用了一个口语色彩很浓的虚拟式省略句,正常的句子结构应是“It is time that...”。这种语体的特点是词汇、语法都较简单,多用于口语交流、私人信函、广告、大众新闻等。最后一句是典型的非正式体或亲切体,其特点是语法、词汇都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chaps”一词增加了交际双方的亲密度。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受到以下三点启发:(1)上述五种语体是语体学上的分类,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尤其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细致的划分。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语体大致分为三种:正式、一般和非正式;(2)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是相对的,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显界限,是一个由正式向非正式逐渐过渡的连续体;(3)言语表达的正式度与讲话的场合的正式度成正比,与交际双方的亲密度成反比,也即:场合越正式,语言越正式,语言表达越复杂,礼貌程度越高,交际双方的亲密度反而越低。再看下面一组例证:

(6)Mr John Smith delivered an interminable address at the conference.(Formal)

(7)John Smith gave a very long speech at the meeting.(Less Formal)

(8)John talked too long at the meeting.(Less Informal)

不难看出,上述三例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语义,但它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却不同,即语域不同,语言的正式程度各异,适用的语境也不一样。例(6)使用了相当正式的、源于拉丁语的词汇“deliver”“interminable”“address”和“conference”,再加上很正式的称谓语“Mr John Smith”,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就变得相当正式,语言表达复杂,礼貌程度高,交际双方的亲密度低,适用于某些正式场合。例(7)属一般体,在词汇上用共核词代替拉丁词,在称谓语上使用了全名,适用于某些较为正式的场合。例(8)属于不太正式的语体,语句简短,词汇浅显易懂,使用了昵称“John”,增加了交际双方的亲密度,适用于某些非正式的场合。

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语言输入多为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再加之写作题材和体裁等因素,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非正式体或一般体,较少使用很正式语体。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注意书面表达和口语在正式程度上的差异。口头交际时,当然不要使用正式语体。如果过多地采用正式体则显得教条、呆板,缺乏应有的生机活力,达不到口头交流的目的。同样,书面交流时,应尽量避免口语体。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交际教学法)教学改革前指责学生的英语口语过于书面化;教学改革后的情况又如何呢?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学生的作文大多用词简单、结构松散,从语体角度分析,正式程度都较低,呈口语化的倾向。[5](302)那么,如何增加书面表达的正式程度呢?语言的正式程度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正式语体有如下特点:多用长句、复句(主从复合句、分词结构、独立主格、分裂句),限制性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名词化(nominalization)结构,复杂的名词性词组(如前置修饰和后置修饰);相反,非正式语体的特点是:语法、词汇较简单,句子结构残缺不齐,用状语从句代替分词状语、独立主格、省略句、反意疑问句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非正式语体常用缩略形式,如:don’t,mustn’t,he’s,I’ve等;而正式语体则用完整形式,如do not,need not,I have,he is,等等。

(2)在宾语从句中,that在非正式语体中常省略,而正式语体则不省略。如:

She told me(that)she liked the story.

I think(that)it’s a good idea.

(3)在非正式语体中,they/their常用来指代由every-,some-,no-与-one,-body构成的复合代词,而正式语体则用he/she,his/her来代替复合代词,如: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they want it.(Informal)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he or she wants it.(Formal)

(4)非谓语动词放在句首(如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作状语时,比较正式;相反,用完整的状况从句作状语,则不太正式,如:

Badly defeated in the match,they returned in low spirits.(Formal).

After the team was badly defeated in the match,they returned in low spirits.(Less Formal)

Weather permitting,they will hold a football match tomorrow.(Formal)

If weather permits,they will hold a football match tomorrow.(Less Formal)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英语词汇分为正式词(formal)、普通词(common)和日常用词(colloquialism)三个等级。英语中,日常用词主要来源于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词汇,而来自于希腊、法语和拉丁语的词汇属于正式词汇,或称为学术词汇或“大词”,如,汉语的“火”,英语的日常用词是“fire”,正式用词是“fame”和“conflagration”,后两词分别来自法语和拉丁语。正式词主要用于学术或理论著作、政治法律文件、正式演讲等场合,例如,accommodation(room),bear(carry),commence(begin),deem(think),endeavor(try),profound(deep),fortunate(lucky),eccentric(queer/strange),erudite(learned),terminate(end),proceed(begin/continue)等。

总的说来,短语动词比较口语化,常用于口语体,而单个动词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体,例如,investigate(look into),bear/stand/endure/tolerate(put up with),produce(turn out),leave/escape(get away),meet(come acroos),continue(carry on/go on)等。缩略词(clippings)多用于日常交谈,少用于正式文体,相反,在正式文体(不包括科技文体和新闻文体)中常用全称,如:dormitory(dorm),laboratory(lab),photograph(photo),advertisement(ad),gymnasium(gym),preparatory(prep),popular(pop),veteran(vet),parachute(chute),telescope(scope),influenza(flu)等。

另外,在写作中应避免使用俚俗词汇(slangs),如:lousy(bad/terrible),swell(good/excellent),neat/cool(fine/pleasant),in hot water(in trouble),shoot the breeze(speed time chatting);时髦词(vogue words),如:pals(friends),nicking(stealing);填充结构,如:I think,I mean,shall I say,you see,you know等,它们通常用于口语中。

一般来说,操本族语的人都具有选择语域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恰当的语体。而对一个外语学习者而言,则需要加强有关文体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培养文体意识,提高语域的选择能力。

四、结语

《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新课标》里多次出现的文体、体裁和语域等术语充分体现了有关专家对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重视。体裁就是文章的规范样式;语域是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正式程度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能否恰当使用语域是衡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要深刻理解《新课标》对英语写作的新要求,既要重视把握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如审题、收集资料、列出提纲、扩展成文、检查修改和定稿等,还应介绍有关文体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体裁的语篇模式及写作技巧。只有坚持多写、多读、多练,才能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丰富、文字优美、行文连贯、过渡自然、表达地道、语域恰当的好文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①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本文统称《英语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