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疼痛护理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8 11:46: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疼痛护理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疼痛护理管理

第1篇

1.1组织护理人员全员系统培训

1.1.1更新理念,转变态度打破传统观念,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多认为患者只有在出现不能忍受的剧烈疼痛时候,才有必要给患者进行止痛治疗,而忽视了提前镇痛的重要性,并且过分担心麻醉镇痛药的成瘾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疼痛理念已更新,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凸显其重要地位,消除疼痛是患者基本权利,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转变理念,关注患者疼痛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爱。

1.1.2进行全面系统培训考核提供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疼痛知识教育来提高护士疼痛管理水平,聘请疼痛管理专家及药物镇痛专家授课,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疼痛基本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疼痛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镇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镇痛泵的管理、各种疼痛护理记录单的应用等知识进行培训。

1.2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我科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工作计划、实施、评价与整改。护士长在病区疼痛管理中起主导作用,组织以疼痛管理为主题的护理业务查房、病例分析、小组讨论、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等,深化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护理责任组长由病房业务骨干担任,参与到护士培训计划中,同时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和处理本组护士的疼痛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疼痛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沟通,协助护士长工作。协助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教会患者准确表述自己的疼痛;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史,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观察患者疼痛的进展、疼痛治疗的效果及使用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1.3制定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流程

1.3.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2h内对其进行首次评估,疼痛评估的量表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使用的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合而为一的长海“疼痛评估尺”,分别向患者解释疼痛评估尺的使用方法。护士随身携带“疼痛评估尺”。制定与落实疼痛评估的频率、方法及规范化疼痛问询方式。在患者入院时使用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性质、原因、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和护士签名。在患者入院2h内完成首次评估,评估分值≤3分的患者此后每天9∶00进行疼痛评估。对于手术后患者采用术后患者疼痛护理记录单,对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患者分别每1,4,6,8h评估1次;另外对于疼痛评估≥5分者,报告医师,给予镇痛处理后再评估1次,然后每4h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

1.3.2疼痛干预疼痛干预护理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药物镇痛。非药物措施包括:(1)环境护理。嘈杂烦乱的环境会诱发和加重疼痛。因此将患者安置在舒适整洁的病床上,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施,适宜的室内温湿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减轻疼痛。(2)护理。正确的和制动是止痛的最好方法。骨折初期局部疼痛往往非常明显,且活动时加重,合理制动能有效减轻疼痛,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抬高肿胀的肢体,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有利于改善血循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3)骨折早期合理使用冰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和出血,热敷患肢可减轻肌肉痉挛,增加局部血供,减轻疼痛。(4)指导患者疼痛时听音乐,音乐疗法可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通过慢呼吸运动可减轻肌肉收缩引起疼痛及松弛紧张,达到控制疼痛目的。我科多模式镇痛是在神经阻镇痛泵或静脉镇痛泵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口服用药。当疼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弱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干预措施;当疼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固醇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1.4针对患者及家属疼痛教育

1.4.1转变患者及家属疼痛理念患者及其家属在疼痛控制上对疼痛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伤后及手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害怕麻醉镇痛药对伤口愈合影响或产生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转变患者理念,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对机体是有害的,疼痛是可以避免的,从而让他们主动配合疼痛治疗。

1.4.2落实疼痛护理教育措施在患者入院、术前准备、手术回房时,责任护士、管床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宣教,病房张贴疼痛尺,病床边悬挂彩色镇痛小贴士,内容涵盖疼痛对人体的危害,疼痛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非药物治疗措施,常见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每月开展疼痛护理教育课堂,强化患者无痛理念,能够熟练使用疼痛评估尺,鼓励说出疼痛的感受,掌握疼痛护理措施,提供优质服务。

1.5评价指标疼痛护理在创伤骨科病房开展前后,对患者采用长海“疼痛评估尺”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6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创伤骨科病房开展疼痛护理管理意义临床工作中,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主诉之一,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疼痛作为第5大生命体征,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因此合理、及时、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促进康复。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强化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非常重要。

3.2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均为急性疼痛,即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较短时间的疼痛,通常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但急性疼痛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从而影响患者康复,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由于疼痛因素存在,患者往往惧怕功能锻炼,活动减少,伤肢血流减慢,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延长住院时间。在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后,通过制定疼痛评估流程,能够正确规范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规范化镇痛药物使用,制定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流程,使患者能够在疼痛耐受情况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能更好地促进患者伤肢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节省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

第3篇

1.1一般资料

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患者资料,均为创伤患者,且无其他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7岁,平均(38.3±2.5)岁;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

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

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需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疼痛,而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第5个生命体征。目前,医疗技术日益进步,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医疗项目。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模式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水平和治愈信心,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实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准确熟练地加以应用,使其具备提前镇痛、按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并对患者进行适时疼痛评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知识教育,使其能科学的认识疼痛且及时镇痛,减轻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和心理负担;其次优化患者生活环境,使其心情保持轻松愉悦,早日康复。并应借鉴国际疼痛护理管理经验,提高医师、护师、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评估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6-0032-03

剧烈或长期慢性疼痛会使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发生紊乱而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因此掌握患者的慢性疼痛信息,客观评估其程度,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慢性疼痛的定义、类型、常用的评估方法及护理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1 慢性疼痛的概述

1.1 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和IASP (1986年)为疼痛所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觉和情感体验”[1],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而对慢性疼痛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疼痛导致患者抑郁和焦虑,造成身心极大伤害,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超过急性病一般的进展,或者超过受伤愈合的合理时间或与引起持续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有关,或者经数月或数年的间隔疼痛复发[3]。慢性疼痛更强调引起的焦虑和抑郁,以及因此丧失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降低。国际疼痛研究会对慢性疼痛的时间界定为:疼痛持续或间歇性持续3个月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疼痛已经构成一种独立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1.2 慢性疼痛的特点

①疼痛持续时间较长;②病因有时不明确;③伴有疼痛行为(、面部疼痛表情、步态和改变等);④无交感神经兴奋的临床表现;⑤一般存在心理和神经因素的影响;⑥治疗比较困难,常不能以单一药物或方法缓解,需要综合治疗[4]。

1.3 分类

1.3.1 慢性癌痛

①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②抗肿瘤治疗所致的疼痛;③与肿瘤相关的疼痛;④非肿瘤或治疗所致的疼痛。

1.3.2 慢性非癌痛

①劳损或退变性疼痛;②神经损伤或刺激性疼痛;③慢性炎症性疼痛;④免疫相关性疼痛;⑤缺血性疼痛;⑥淤血性疼痛;⑦精神和情绪相关性疼痛[5]。

2 疼痛的评估

2.1 评估的内容

包括引起疼痛的原因及诱因、急缓、性质、程度、部位、有无放射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此外,对于癌性疼痛的患者,不仅要注重疼痛评分结果,而且要从患者的生理、心理、行为、功能、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6]。

2.2 评估的方法[7]

2.2.1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

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线性视觉模拟尺为一条10 cm长的水平线或垂直线标尺,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强。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位于标尺的哪个位置。

2.2.2 口述分级评分法

由一系列描绘疼痛的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使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便于定量分析疼痛。最常用的是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既简单又容易掌握,护士可以用来宣教,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定位(表1)。

2.2.3 “长海痛尺”评估法

“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AS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在VAS的基础上,对疼痛标尺作出具体解释。使患者更容易接受,结果相对准确,减少疼痛评估误差。

2.2.4 Wong-Banker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到悲伤甚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于任何年龄,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

2.2.5 体表面积评分法(BARS)

BARS既能表示疼痛的范围,又能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人体表面积分成45个区,每个区内标有该区的号码。与计算烧伤面积的方法有些相似,请患者将自己的疼痛部位在图中标出,如果患者只用笔涂盖了1个区,为1个疼痛记分,不涂盖任何区为0分。在相应的疼痛区内,可用绿、红、蓝、黑涂盖,分别表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也可以在疼痛区内写满小的“%”“”“”和“”分别表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此法还可以计算患者疼痛面积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

2.2.6 McGill疼痛问卷法(MPQ)

MPQ是众所周知的全面评估疼痛的多维测量工具,既评估疼痛的情感及感觉方面,又全面评估疼痛的部位、强度、时间特性等。它由15个描述信息组成,即11个感觉痛(跳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刺骨样痛、痉挛痛、咬痛、烧灼痛、剧烈痛、触痛、痛苦的痛、撕裂样痛)和4个情感类别(疲劳、厌倦、恐惧、痛苦的折磨),将每一个信息按照0~3分为4个等级。它较适用于老年人,包括轻、中度认知损害者。

2.2.7 McMillan法

该方法是护士对初次住院患者疼痛情况的评估表,它用目测直观疼痛标尺表示疼痛程度,并在印好的人体正面、背面、侧面图上画出疼痛的部位(患者或护士画),护士记录疼痛的时间、性质、止痛措施及疼痛对患者的食欲、睡眠、注意力、情绪、社交活动的影响。

3 慢性疼痛的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有4大类: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及神经外科治疗。

第5篇

[关键词]老年骨折;疼痛管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探析

老年群体由于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容易发生骨折现象,并且骨折后因卧床时间长也更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至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令康复时间延长,甚至会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老年骨折患者呈爆发式增长,而临床中为了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快速康复护理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患者骨折创伤以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感对快速康复护理的实施进程有着严重影响,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状况有着重要意义[2,3]。本次我院在55例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应用疼痛管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为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7(68.5±5.7)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69.0±5.8)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多处骨折现象;②合并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常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围术期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1.4.2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疼痛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疼痛宣教:由主治医师、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制作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手册,并由护理人员仔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方法等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度;(2)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治疗全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每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疼痛干预办法;(3)疼痛干预措施:①非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轻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或采取物理冰敷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中重度的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即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mg及曲马多50mg,2次/天,术后患者转回病房后立即给予肌注地佐辛5mg,3次/天,连用3天,同时采取物理冰敷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第4天开始服用塞来昔布与曲马多,用法用量与术前相同,服用至术后第7天停药,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保持密切关注,并视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改善情况酌情减量。

1.5观察指标

①康复积极性:采用康复积极性评分表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康复过程的心理状态、康复措施实施的配合度以及有关康复的积极需求等三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

1.6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众所周知,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多伴有骨质疏松、骨质脆弱等情况,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导致发生骨折,属于骨折的高发群体,而受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影响,近年来老年骨折病例也明显增多[4,5]。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骨折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中所重视,并且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快速康复护理因可有效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已经被临床中广泛采用[6]。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快速康复护理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患者能否于术后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骨折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剧烈疼痛而抗拒进行翻身、活动及功能锻炼,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为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也至关重要[7-8]。疼痛管理是临床中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所采取的护理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中多个领域,并且获得良好效果,而在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实施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方法时,首先通过加强患者的疼痛宣教,以令患者能正确的面对自身疾病所产生的疼痛,其次重视患者疼痛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采取及时、合理且有效的改善措施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进而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从而能促进早期康复训练的尽早实施,改善其康复效果,其应用优点在于不仅能针对疼痛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而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促进术后康复训练的实施,同时可明显减少因疼痛给患者的造成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基础[9,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康复积极性、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上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明疼痛管理的应用有着明显优势。综上所述,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怡,刘优莲,戴玲叶,等.穴位按摩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71-73.

[2]高璐璐,李玉香,杨建军,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8,14(6):469-473.

[3]白璐.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0):58-60.

[4]宗慧文.疼痛管理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8):121-122.

[5]赵晶晶,史玲美,褚佳.四肢骨折患者的路径化疼痛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7,32(10):36-38.

[6]陈艳艳.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4):43-44.

[7]张丽娟.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3):3234-3237.

[8]陈小华,隆晓涛,熊浩岚,等.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效果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8,34(9):838-842.

第6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骨科术后;疼痛管理;应用研究

骨科患者手術后常伴有肢体疼痛,而疼痛的加剧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无法入睡,从而造成情绪低落,会对患者的手术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快骨科患者术后管理十分重要。而在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时,由于疼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我院将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到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观察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调查研究资料,然后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9岁~69岁,平均年龄为48±1.5岁,术后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54人,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岁~70岁,平均年龄在50±1.6岁,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术后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若是患者疼痛难忍,可以为患者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曲马多、强痛定等,从而帮助患者缓解术后肢体疼痛。

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①舒适环境护理,舒适的环境对患者病情康复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院医护人员对病房温度、湿度、光线等作出舒适调节,同时为患者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确保患者居住在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环境之中。②舒适护理,很多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要接受石膏固定、皮牵引、骨牵引等,这都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术后舒适感,为此我院要求医护人员协助病人进行更换,同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减轻重力压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确保患者保持舒适的[1]。③输液舒适护理,骨科患者手术后,往往需要注射一些抗感染药物,而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应采取肢体远端静脉输液,同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血管,通过医护人员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④心理舒适护理,很多患者会在肢体疼痛下出现焦虑情绪,妨碍手术恢复,为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医护人员要在护理工作缝隙中,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宣泄诱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情绪,缓解疾病痛苦。

1.3临床观察指标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骨科手术创伤大,组织损伤范围广,加之在术后受限,因此很多患者会在术后出现神经组织炎性水肿、肢体疼痛,而严重的术后疼痛则会对患者造成极为恶劣的刺激,导致患者难以入睡,情绪低落,从而对术后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强化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管理时,主要是通过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肢体疼痛,如对轻度疼痛的患者使用非阿片类镇痛剂,对中度疼痛患者使用曲马多、强痛定,对重度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杜冷丁。但是由于疼痛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单纯地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的常规护理方式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疼痛管理效果,为更好地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我院将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并展开了相关临床资料调查。在本次临床资料调查研究中,我院从《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的护理效果判断为标准,将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划分为0~100分的不同标准,总满意程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2]。通过上述调查数据显示,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8.89%,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75.9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值=0.02<0.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这表示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临床应用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并缓解患者疼痛指数。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手术原理虽然有很多种,但是由于骨科手术患者组织损伤范围较广,因此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肢体疼痛,影响健康恢复。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指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文淑娟

【参考文献】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肛肠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行诊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手术;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理解能力过于低下者;②造血功能异常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具有其他重大器质性病变者;④患有直肠癌或炎症感染者;⑤不能完成该研究或临床依从性过差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5.26±4.18)岁,病程1~7年,平均(2.32±0.87)年,其中肛瘘者20例,混合痔17例,内痔6例,外痔7例,肛裂10例;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4.15±4.32)岁,病程1~6年,平均(2.44±0.95)年,其中肛瘘者21例,混合痔18例,内痔5例,外痔7例,肛裂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整体情况,定时换药,向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注意患者情绪,给予及时安抚以及镇痛护理;观察组行疼痛护理管理模式:①成立专业小组。由医院主任、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相关专家以及护士长等建立专业的疼痛护理小组,分析患者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疼痛情况较为严重的时段,制定护理方案进行重点护理,并制定监督方案。②临床实施。对临床护士进行定期培训,讲解镇痛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以及个体化镇痛的理念,在患者围术期进行合理镇痛,缓解患者痛苦,防止伤口撕裂以及伤口感染等相关要点,由专业小组人员每天不定时进行临床检查,了解护理方案的落实情况,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案的漏洞及不足,并进行适当整改。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到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的重要性,缓解对换药以及手术的排斥感,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促进伤口愈合。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受患病部位以及检查治疗方式影响,患者往往出现紧张、羞耻、排斥甚至厌恶等情况,患者临床依从性不佳,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治疗,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1.3.1疼痛改善情况 使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3]。其使一条两端分别为“0”和“10”的游动标尺,使用时需将背面面对患者,让患者结合自身疼痛情况在直尺上标出相对应位置,数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由医生根据标出位置进行评分,统计患者评分情况。 

1.3.2 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问卷共10题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好,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 

1.3.3临床依从性 根据医院自制的依從性调查量表进行判定,此问卷一共包含4个项目:遵医嘱服药、定时换药、清淡饮食以及日常生活管理。每个项目包含4个小题,按照5级评分,依从性为各个项目评分总和,总分为8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临床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临床依从性 

观察组遵医嘱服药、定时换药、清淡饮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依从性总分分别为(18.66±1.34)分、(17.45±2.26)分、(18.45±1.38)分、(17.21±2.15)分以及(73.75±5.14)分,对照组分别为(17.78±2.15)分、(16.15±2.47)分、(17.48±2.45)分、(15.13±2.86)分以及(65.44±5.07)分,观察组临床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肛肠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病程长,给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目前医学记载肛肠部位疾病可达70余种,临床以痔疮、肛裂以及肛瘘较为多见,多是为炎症侵犯所致[4]。其中痔疮主要是痔下静脉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临床可见皮下生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压力增加时会脱出肛外,目前以手术切除法为主;肛瘘一般行瘘管切开术治疗,需将楼管内肉芽组织刮去,创面填塞纱布并定期换药;肛裂是患者产生肛管处剧烈疼痛的主要原因,愈合困难,通过手术切除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术后换药、小便以及排气时将反复对伤口进行摩擦,内括约肌的不定时痉挛以及收缩也将对患者切口进行刺激,疼痛剧烈[5]。

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临床获得患者以及专家认可,可有效改善常规护理中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较少,剧烈疼痛时默默忍受,或服用过多止痛药引起不良反应以及对临床治疗产生消极抵抗心理等弊端。其主要通过建立专业小组,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运用多种疼痛护理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同时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定期考核,使疼痛护理得以有效落实。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依从性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体现出经系统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规范的针对性超前镇痛、个性化镇痛以及多模式镇痛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促进创口愈合速度。专业小组在围术期仔细观察患者整体情况,统计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护理人员在麻醉失效前先进行超前镇痛,减轻疼痛程度,对于个别对疼痛耐受较差的患者,格外加大镇痛力度,进行个性化镇痛护理,同时鼓励患者多与他人进行交流,转移注意力。要求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换药技巧,要求动作轻柔,防止伤口的再次撕裂或加重,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病房内可放置鲜花,保持整洁干净,定时播放音乐,缓解患者紧绷情绪,提醒术后及时排尿,防止尿毒症的发生。定期进行考核,统计考核相关项目情况,使临床护理规范化,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人员的信任以及临床依从性,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在肛肠科应用疼痛护理管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燕芳,刘雪芳,陈芳.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3):219-221. 

[2] 张春蓉,胡兰苹.综合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6,6(7):45-46. 

[3] Aitken,R. C. B.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S].1969. 

[4] 馬明娟,周静.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痔疮术后排尿排便困难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78,1180. 

[5] 郭璐瑜,郭丽娟,吕美玲.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型痔疮患者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04-206. 

第8篇

关键词: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手术感染;相关性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外科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外科手术室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实际情况是,在普通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组织损伤所导致的手术感染,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还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由于组织损伤还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疼痛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伤口的愈合,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1]。随着医学界的重视以及诸多外科医生的尝试与努力,近年来,在临床上采用提高手术质量以及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来改善这一现象,并且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普通外科手术护理管理与手术感染和疼痛的相关性,将在我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33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手术护理管理之后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依据我院的入院编号对6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实验组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23~64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21~63岁,对实验组33例患者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两个研究对象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院相关部门严格审核并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涉及手术护理干预以及协助医生顺利开展手术等。而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对手术室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该严格按照R祷、标准化的无菌级别进行手术区域划分,并做好区域管理管理工作。将手术器具消毒并摆放在合理的无菌区,避免手术污染的扩散。

1.2.2做好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工作。由于普通外科手术室人员进出比较频繁,手术室之内的微生物、细胞等容易超标,所以在手术之前要严格依据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严格进出手术室人员。在手术结束之后,同样要进行手术室的及时清理工作,做好灭菌消毒,开窗通风,确保手术室的干净卫生。

1.2.3强化手术治疗的无菌化操作管理。依据医院实际组织相关的专家团队制定科学化的手术无菌技术操作护理标准,并坚持落实实施。普外科手术器械的消毒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121℃,并且消毒时间必须保持10 min/次以上,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要进行严格的验证[2]。对于不能消毒的器械要及时的更换,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1.2.4疼痛护理 ①加强对外科手术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教育,加深对疼痛的深刻理解,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手术疼痛对应的护理技能与应对办法,积极学习最新的麻醉技术、物以及止疼药物相关知识。②手术护理人员要做好向患者的疼痛知识宣传工作,使患者对疼痛有一定的了解,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③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以亲切的口吻与患者的交流,对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相关问题。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感染情况及其相关指标,主要涉及: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治疗时间等。采用疼痛评价数字量表对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约24 h,向患者发放问卷进行疼痛评估,疼痛级别从0~10分级描述,轻度疼痛范围为1~4,中度为5~7,重度为8~9,10为高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两个小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统计之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感染率及手术指标分析比较 通过对两个小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发现实验组33例患者在手术感染率上(3.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18.20%),而且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上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小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2.2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通过实施不同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发现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外科手术室在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加上外科手术的特殊性,做好手术护理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时不仅要提高手术质量,而且在实际的手术护理管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努力做好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感染,降低患者的手术疼痛感[4]。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护理管理措施,发现采用优质手术护理管理进行护理治疗的33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感染率(3.00%)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8.20%),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疼痛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普通外科手术时,采用优质的手术护理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手术感染率,利与患者的良好恢复,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患者的生理疼痛感,提高就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因此说明,在实际的临床治疗护理上应该积极的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利红,来金君,王晶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03(03):662-663,677.

[2]胡亚楠,李英楠.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4(03):65,67.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80-01

普外科(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范围包括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外科手术有创伤性,术后患者会有疼痛感,所以?o理不当容易出现手术感染和患者疼痛加重[1-2]。手术感染在外科很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常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其病原菌构成复杂,治疗困难患者舒适度下降。所以加强外科手术护理管理控制手术感染率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对于外科护理及外科都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5.50±5.50)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妇科手术患者10例,阑尾手术患者12例,肝脏疾病手术患者8例;试验组30例,平均年龄(30.50±7.30)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妇科手术患者8例,阑尾手术患者11例,肝脏疾病手术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外科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日常基础观察和控制术后感染。

试验组:采用手术护理管理,具体到手术感染控制方式和疼痛护理方式,(1)对手术室布局进行规划,区分为污染区和无菌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手术前手术室消毒灭菌,将手术器械用品安排放置合理位置,手术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出和来回走动,避免人员走动导致空气中微生物交换,保证空气消毒灭菌合格,从而防止手术感染发生。(2)制定各项无菌监测指标,定期定时监测手术室空气质量,对手术室进行生物采样,保证手术室灭菌消毒后,检测微生物为零。(3)疼痛护理管理,手术前告知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手术后根据不同病情和手术部位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并通过转移注意力、遵医嘱使用止疼药止疼剂等方法进行术后疼痛护理[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该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根据患者的自身疼痛情况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3-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手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两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普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对无菌的要求高,目前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感染的发生率非常高,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其病原菌复杂,治疗困难,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和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模式及护理观念的转变,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术后护理环节,临床术后护理不当会加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疼痛。有研究表明手术护理管理可以极大的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