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1 17:30: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师音乐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对于初学者要打好基础,牢记理论原理,以及各种指法要求,触键盘、手指下键的要求等等。要坚持长期训练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在初始阶段提升兴趣、培养意志力、提升音乐素养,达到训练应有的效果。弹奏技巧也是重要的练习项目,通过加强技术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更纯熟的演奏技法,学习表演技巧,逐步认识旋律、和声、织体三者的关系。以提升乐感为基础,积累演奏经验,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性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课堂笔记,更好的跟进每堂课程的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为学生渗透课程要旨。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独立思维,挖掘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演奏速度和准确性,逐步提升对作品的熟练程度。其次,教师应将自己的演奏经验有条理化的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高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对比教学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增加音乐作品鉴赏课程,钢琴文化介绍,组织参加音乐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学生应该熟知更多的钢琴艺术,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钢琴文献,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评价和测试制度
科学良好的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从而更有信心的学习。尽可能的多鼓励、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长处,减少心理负担,使之成为一种学习的动力。将每次的评价和测试成绩有效的保留,定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走向,及时发现进步并予以肯定,而对于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能够进行自我指导和锻炼也让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定期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进行保存并定期进行研究,发现教学内容的遗漏,完善教学方式,明晰每个学生现阶段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有效节约资源和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设施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课程一直存在着教师无教材,没有内容规划,无大纲指引,较为松散随意。教师应该制作教学教案,按照计划进行规划安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课程记录,避免个别课程的随意性导致最终整个教学进程的打乱,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需要学教材,加强与艺术团、歌舞团等专业机构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技术纯熟的,优秀的表演者,邀请演奏家进行讲座或者交流会,丰富学生的课业生活。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其他乐器,为了使学生熟悉伴奏,学会乐曲的融合要开始其他介绍伴奏乐器的课程等等,帮助学生丰富创作灵感,更加全面的学习钢琴。
五.创新教学理论学习国外经验
学习借鉴域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成果的一种途径,在针对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制度、高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推动教学理论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的途径。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可以涉猎和尝试国外的教育方式,定期让学生进行反馈,了解学习进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六.结语
(一)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教师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一)高师音乐课堂教学隶属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涵盖面很广,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内容,而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的内容。精神文化所包括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合作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精神”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包含音乐课堂教学在内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校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声乐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学校普及素质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各有各的工作,互不替代
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外显性的教育活动,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将音乐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校园文化活动提供的平台上加以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并增强自信心。与音乐课堂教学的直接教育不同,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是间接的、隐性的,既不是强硬地灌输,也不是通过纪律加以实施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种潜在性来讲,校园文化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学生是在较为轻松自在、不自觉的状态下接受教育的。与高师音乐课堂教学的“直接性”相比,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更偏重“间接性”。而无论是直接性的课堂教学还是间接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同等重要。
(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高校里,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授课方式,也是高师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涵盖很多方面,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课堂教学的影响重大,相比音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包含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而它所体现的教育功能是音乐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高师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实践的平台,它不仅可以巩固音乐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好的发展。
(一)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求逐步进行高师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其次还要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结合起来,使文化能够沁润到教育的全角度和全方位。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予以渗透,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在组织各种活动方面,都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教学课堂的效果要依靠校园文化活动来呈现
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校十佳歌手比赛、合唱比赛、广场舞比赛、五项全能比赛、各种庆祝晚会、文艺演出等等。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让学生把音乐课堂所学的东西在舞台上充分的进行实践演练,而音乐课堂教学也需要通过舞台实践来检验。这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最好的舞台实践平台,学生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舞台实践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也让学生们更热爱音乐课,更认真地投入音乐课的学习中。
(三)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应与高师音乐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其实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只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应用于舞台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反过来,这就要求高师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互动模式。
在加强高师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首先,应该启发学生辩证思维的建立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和对话,让课堂氛围能够宽松和谐,充满幸福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塑造他们形成一个乐观向上的性格。最后,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为启发式、探讨式的新型教学形式。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从而进一步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音乐教师要注意多听其他教师讲课,有利于对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听上课教师是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想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同时将课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都记录下来,比如,板书要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对这堂课简要的分析,有可能的话与讲课的教师和学生交谈,请上课教师谈这节课的感受,然后谈谈自己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等等。
二、要重视集体备课,进一步理解作品
我觉得集体备课的方式是非常好的,毕竟一个人备课的想法是非常有局限的,而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候可以各抒已见,把大家智慧的结晶综合到一起,当然,在集体备课前每个人都要对备课的内容理解透,还要对乐曲有所理解,熟透,这样大家在一起备课的时侯才不至以浪费太多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集体备课是最好的集思广益的途径,集体备课也无疑会使每位教师都受益菲浅!总之,在给学生讲课之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要做到自己满意,自己通得过,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通过多听、多看、多想、多交流等各种手段以达到把作品吃透的目的。
三、要抓住学生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课堂上师生才会产生共鸣,才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到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并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寻找学生兴趣
新时期当我们拿到一首音乐作品,要善于发现作品中隐藏着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寻找学生兴趣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用新鲜的东西来诱发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
一但寻找到学生兴趣,就要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课堂导入,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这种导入最好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吸引进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都非常喜欢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总之,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
四、要让学生参与音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讲授式传授知识,学生“静坐”着去听音乐,导致学生眼、脑、手等各器官都会变得麻木,甚至时间长了连听音乐的耳朵也会变得麻木了,到头来学生什么也没听进去,更别提感受音乐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了。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将学生的眼、脑、手等各器官都积极地调动起来参与音乐创作、表演,或以演唱、演奏、指挥、朗诵等形式参与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他们在参与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也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五、要幽默
新时期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讲话、举止幽默,会对课堂起到一种很好的调节作用。幽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幽默,要努力设计幽默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要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适度的幽默有利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讲授一些相对抽象或者学生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在适当的时候,幽默能够活跃气氛,进而迅速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其次,幽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幽默能把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再次,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激发人的情绪,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师知识的传授。最后,幽默能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高中生,面临的是考大学,所以学习非常紧张,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幽默的成分,让学生在紧张的身心状态中笑一笑,对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是很有帮助的。
六、总结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高科技应用工具,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领域中,得益于计算机音序软件(Sequencer)、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和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于PC机(Personal Computer)基础上的MIDI和多媒体系统如日方升,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受其影响,传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教育部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十二条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要通过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并具体要求各高校要在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逐渐达到15%以上。
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所限,人们对计算机音乐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在高师音乐理论教学中实际应用的若干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和声学》教学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感觉不到和声的音响美,思想上也无法形成最一般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主要采用美国Passport Designs公司开发的《Encore》制谱软件(Version4.2.1)、英国Software Partners公司的《tonica》和声教学软件(Version 5.0)和美国Jo Brodtkord公司与挪威Musicator A/S公司联合开发的《Musicator Win 3.0 ( MW3) 》音序软件(中音公司全权国内发行),综合利用它们各自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主要做法如下:
(一)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二)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四)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课程的两大中心教学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对于专业音乐学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高师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专业起点较低、视唱练耳课时偏少且学习年限又短,故长期以来练耳教学多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前。特别是近年来因招生人数盲目扩大导致数十人的大班上课,更使得这一问题每况愈下,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师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了美国MidiTec Denmark公司研制的《EarMaster Professional》(Version4.0)练耳教学软件进行练耳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甚至是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或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EarMaster Professional》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电脑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
三、《乐器法》教学
乐器法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常识。因条件所限,过去的乐器法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方法。在MIDI和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我们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 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例如,在介绍提琴类乐器时,通过该光盘可以直观地看到从古提琴到现代小、中、大及倍大提琴等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形制的提琴类乐器,听到它们各自演奏的、选自著名音乐作品的独奏音响,同时还可看到有关该乐器的外形结构、形制数据、发展历史、演奏方式等方面的彩色图文资料。除西洋乐器外,该光盘还收集了亚、非、拉、美各洲各国的众多民族乐器。仅就中国乐器而言,该光盘就收集了各民族的乐器达数十种之多。使用该光盘进行乐器法教学,不仅可以按照传统的管弦乐器分类法进行讲解,而且还可依照时代、地区、民族等各种标准作分类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进行乐器法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着,直观性强,听、视觉印象强烈,都说是参观了一个庞大的世界乐器陈列馆,收获特别之多。
四、《配器法》教学
配器法是研究多声部管弦乐音乐作品写法,特别是研究乐队音响及音色组合的作曲理论课程。高师音乐系科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以前的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写作技巧,有的人还试写了一些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之现状,我们采用了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 Pro Audio (TM) 9.03 》,借助于该软件非凡的声音编辑功能,配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木管组及铜管组乐器的配器时,各种乐器的不同的旋律结合、不同的和弦排列以及不同的和声配置,通过MIDI系统均可发出具体、真实的乐器音响,有利于学生对配器效果的分析和把握。再如,当介绍弓弦乐器的弓法技巧时,利用Cakewalk的声音编辑功能,将同一段音乐采用增加或缩短音符的节奏值(tick)、增加或减少音符的击键速度(Key Velocity)以及分离音符另建新轨(New Track)等方法,即可做出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弓法效果。左手的揉弦效果,也可以通过对Modulation控制器数据的实时处理来获得。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讲解,学生对所学内容就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将学生的配器习作采用MW3或Cakewalk输入计算机后,通过MIDI系统即可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配器法教学的质量水平。
最近,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推出了《Cakewalk Pro Audio 》的换代产品《Cakewalk Sonar》(Version 1.01),在这个版本中,声像、表情、合唱、混响等音乐要素均可在主窗口进行最直观地调整,这无疑会给配器法的教学带来新的面貌。
五、《西方音乐史》教学
美国Midisoft公司开发的《Music Mentor(音乐教师)》是一个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将西方音乐的历史分为早期(Early Music)、巴罗克(Baroque)、古典(Classical)、浪漫(Romantic)及现代(Modern)共五个时期,并将各时期的音乐按照构成因素分解为旋律(Melody)、节奏(Rhythm)、和声(Harmony)、音色(Timbre)、织体(Texture)、曲式(Form)等六个专题。采用Music Mentor进行西方音乐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研究与某一历史时期有关的全部六个专题,也可以研究与某一专题有关的各不同历史时期。以时期划分为序,学生可以看到并可听到各种音乐要素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的风格特点;以音乐要素为序,学生又可以观察到某一音乐要素在各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以该软件做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使音乐史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具体直观。
另外,若需要对西方音乐史作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采用美国Vayager公司的五卷系列多媒体光盘软件《So I've Heard》。该软件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手段,提供了从古希腊音乐到20世纪电子音乐的历史发展概述。第一卷名为《Bach and Before》(巴赫及以前时代的音乐);第二卷名为《The Classical Ideal》(古典音乐范例);第三卷为《Beethoven and Beyond》(贝多芬及以后);最后两卷分别为《Romantic Heights》(浪漫主义音乐的顶点)和《Here and Now》(当代音乐)。各卷中所包含的文字、照片、图画和大量的音乐作品实例,可以使我们的音乐史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论文摘要:针对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从当前高师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解析,阐述了音乐理论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提出了音乐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方法,对音乐理论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探索性的意见。
一、当前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失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港台及西方商业性、娱乐性低俗流行音乐占据我国社会音乐生活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民族化的主旋律几乎被淹没。音乐教师难以驾驭音乐课堂教学,全国统编音乐教材实施阻力较大,高校不少学生对流行歌曲、摇滚乐十分迷恋,对严肃高雅音乐(包括民族音乐)缺乏认同。在高校里,我们相当一部分专业音乐教师用西方音乐理论和评价标准来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的音乐价值缺乏正确的估价,对中国文化缺乏应有的尊重,造成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失落。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各方面的生活中,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形成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其教育、认识和审美功能。
2.音乐理论课与实践的结合问题。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学习任何音乐理论,都不能离开音乐的实际音响,都应与音乐的感性体验相联系,在感受音乐实际音响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理论诸问题的认识。而目前高校的音乐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音乐音响缺少必要的结合与联系,枯燥单调的“纯”理论课失去了音乐鲜活的感性特征,因此,学生们对音乐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兴趣,出现了“重技轻理”的现象。
3.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目前高校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是短视的并带有功利性色彩,教学中不注重知识的广度与理论深度,这在教学双方都有所表现。教师沿用多年的老教材照本宣科,不能把音乐理论诸多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使授课没有新鲜感;学生对音乐理论课的学习也不求甚解,平时不努力,考试临时抱佛脚,只要成绩及格就行,更谈不上针对某一音乐理论问题自觉地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以求甚解,课堂内外不能形成较浓厚的学术氛围。
4.教学手段和设施设备落后陈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多数院校的音乐理论课教学仍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没有变化,多年一贯制。
二、高校音乐理论教学的探索性意见
(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
1.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主要在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礼乐之邦。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从远古不间断传承下来的音乐文化,我们应当珍惜、发扬光大。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0年元月在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繁荣文艺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指出“在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下,弘扬民族文化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的兴衰,而且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弘扬民族文化是振兴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顶住一切外国压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弘扬民族文化又是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是加深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相互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
2.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两个方面来探索。音乐理论课的教学通过这种与其它音乐专业课的横向联系,能够把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其次,要加强音乐理论课教学与哲学、史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哲学和方法论去研究音乐理论及一切音乐现象,才能把握客观音乐现象的真正脉搏。要正确认识音乐理论问题,学会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非常必要的。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历史最基本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精神,即以史料为客观依据,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历史。音乐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音乐理论课教学中涉及到的一切音乐现象,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精神产物,音乐也有着社会性与历史性特征。在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音乐发展史上的诸多理论问题,对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的评价应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一点在音乐史论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学是探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音乐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品的产生、传播到被社会所接受的过程,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任何音乐现象都是社会历史现象,因此,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去对待和研究音乐理论诸问题,这也是搞好音乐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二)在教学方法上
1.提高音乐理论基础课的文化品位。纯音乐理论对于音乐基础较差(不识五线谱,甚至也不识简谱)的学生来说,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相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俗话说:“兴趣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痛苦教学为愉快教学,我们在讲述枯燥无味的概念的同时,最好能加进一些中外音乐史中的趣味性故事;中西乐理的对比;舞蹈音乐的特征和实例等内容,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该课的文化品位和课程的含金量。
2.简明扼要,深人浅出。在讲述每一个概念时,应尽可能的简明扼要,深人浅出,避免繁琐。比如学生演唱音不准,归根到底是音程的关系不对,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在理论上搞清有关音程的基本概念,能识别和构成各种音程及其转位,判断它们的协和程度。
3.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理论的同时,大力加强视唱、练耳(听觉训练)、记谱等方面能力的训练。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高和节奏的听辨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音乐的审美能力;积累和丰富音乐词汇。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4.选用合理的教材。选用合理的教材是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建国初期,我国音乐院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前苏联的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教材选用的音乐都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音乐,不可能表达我国传统音乐的音感特征。学生在听觉上积累了大量的外国音乐语汇,而对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反而感到生疏,进而认为土气、低级,产生妄自菲薄的思想。为了弥补不足,我国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陆续编写了一些视唱教材,如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的《视唱教程》、《多声部视唱教材》(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下)、(二声部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等,这些教材并不完全排斥外国音乐,而是以中国民歌和中国乐曲为主,它们对培养学生熟悉本民族的音乐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为如何编写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教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构想
师范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对充分认识音乐理论课在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有重要意义,需要积极探索音乐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其它音乐专业课的联系,做到互相促进,全面提高,在教学中应加强音乐理论教学与哲学、史学与社会学的横向联系,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要进一步丰富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不断增加教学设施设备的科技含量,及时改进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让音乐理论课在整个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呈三足鼎立之势,一是政治、外语、体育等公共课;二是教育理论课;三是专业技能及专业理论基础课。这种体系性的引人使中国专业音乐与师范音乐教育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了大批的各方面的音乐优秀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的音乐水平,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中国音乐创作、表演和教育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体系的全面引人,从客观上确立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地位,阻碍了中国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以下是笔者关于教学改革的构想:
1.音乐教改应在思想、课程、内容、教法上突出师范性和民族性,尤其应以理论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民族化为突破口。四大件应着重讲授原则与方法,强调举一反三、融汇贯通,而不是用西方的思维模式来指导我们的创作师范生学习。四大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从教适应工作、自学提高、进一步深造、增强分析作品能力、接触认识中外经典作品并具备初步的编创能力,打好基础。换言之师范生学习四大件和其他音乐理论不是为了当作曲家,而是为了当好各级各类学校普通音乐教师和部分专业课分科教学的教师。
2.音乐理论课教改应该精减科目、浓缩内容,扩大知识复盖面、减少重复,并要强调各课程间的渗透贯通,增加应用性内容与基础性训练,这是教改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课程内容的调整,首先应着手教材体系的民族化,以我为主,增强民族传统音乐主体意识,逐步过渡到建立独立的民族课程和教材体系:(1)和声学—教改的方向是删减内容、改革教法、中西并重、训练多样。(2)复调音乐—师范专科大多不开此课,本科在高年级以必修或选修的性质开设。(3)曲式与作品分析—从曲式人手对作品全面剖析,分析作品应成为本课的主体内容中西兼顾,不可偏颇,理论结合实际,并尽可能的做到乐谱、音响对照、视听同步、理性思索与感情体验合一,这应是本课的特色和教改出发点。这门课还应与音乐文献欣赏、音乐人文历史知识、和声风格分析渗透教学,不应只限于音乐材料组合发展、曲式框架的纯理性分析。
3.师资队伍与其他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在技能课如声乐、钢琴、中外乐器选修、视唱练耳等教学中实行分级达标管理方案,参考中国音协器乐考级办法,定出各技能课各期各级达标练习曲、乐曲、歌曲曲目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民族性特点。
4.就弘扬民族优秀音乐而言,从一所院校来看,要注意整体布局形成良好的外部坏境并建立有效机制,以保证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播、学习和继承。如为了促进文理结合、理工浸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开好非音乐专业的大学音乐欣赏课公共选修课,开设中国音乐和中国音乐史课。搞好音乐课外活动,用中国民歌演唱、民族器乐独奏合奏比赛代替大学校园还在升温的通俗歌曲卡拉大赛和现代舞大赛。开设中国民族音乐系列讲座课。总之,师范音乐教育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来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主体意识,并不断造就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有责任心使命感、又有一定民族音乐理论、技巧和良好的民族音乐审美习惯和趣味的新一代音乐师资。
关键词:和声学 教学手段 数字化 音序器 软件 硬件 MIDI 多媒体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开始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运用,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冲击和替代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时、节资、实时、便捷等特点,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部分课程改“一对一”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大大缓解了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人们的欢迎。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和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以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平八、平五、声部交错、四部同向等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没有对音响的听觉感性认识,没有音响的优劣比较,思想上很难形成良好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下面分别从前提条件、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延续课堂等视角,介绍在《和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数字化”教学,以期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一、前提条件
1.MIDI协议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电缆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1981年,Sequential Circuit公司的Dave Smith首先提出通用乐器数字化接口的设想,1983年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大的电子乐器生产厂家共同制订了MIDI明细规格,即MIDI 1.0 Detailed Specification,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MIDI协议。此协议的提出,使得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之间能保持一定的硬件兼容性。
MIDI音乐,则是在MIDI协议下,给一个或多个音源(电子乐器)传输一组指令性的数字信号,指挥这些音源发出的音响序列。MIDI音乐的创作,即是这些指令性信号的书写。所以MIDI音乐就象一些文本文件(TXT)一样,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的小。以前20张CD的音乐(WAV),现在用一张软盘就能装得下。《和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谱例,MIDI的出现使谱例——音响的转换,变得轻松自如。
2.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的构建
组建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a硬件
电脑
CPU(中央处理器)主频越来越高,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越来越快,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电脑普及率大为提升,使数字化音乐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了保障。
MIDI接口
MIDI设备中,有一到三个端口,它们分别是MIDI In、MIDI Out和MIDI Thru。MIDI In接收其它设备发来的信息,MIDI Out发送本设备生成的MIDI信息,MIDI Thru将从MIDI In接收来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台MIDI设备上。MIDI接口有专用的也有集成的。根据资金与设备的多少,可选择一进两出、两进两出……八进八出等型号,也可用MIDI电缆,直接连接到多媒体电脑中的声卡上。
MIDI键盘
MIDI键盘是用于输入MIDI信息的设备。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在编曲软件里用鼠标输入各种MIDI信息,但实际上比MIDI键盘要烦琐得多。假如资金允许,最好还是要配备MIDI键盘。有MIDI接口的普通电子琴,也可以作MIDI键盘使用。新加坡Creative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MIDI键盘非常适合于高师《和声学》课堂教学。
音源
音源是MIDI音乐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资金条件,配置音源可以有如下方案:
经济型:普通声卡 + 软音源(GigaSampler、Reality等)
普通型:中高档声卡(附带有音源)(Creative公司LIVE系列声卡、YAMAHA724、744等)
专业型:专业外置音源(Roland公司的SC系列、YAMAHA公司的MU系列价格适宜,功能强大,在国内广泛使用;更专业化的顶级音源有Roland JV-2080、Akai EWI3020等;广州凯诺公司推出的DY系列民乐音源是民乐MIDI音乐实现的保障)
调音台、音箱、投影仪
调音台、音箱主要用于示范演奏,投影仪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教具。在一个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中,调音台、投影仪各一,音箱一对就行了。此外,每生配备耳机一副用于个人作业试听。
b.软件
乐谱编辑:Encore4.X、Finale、MW3等。
MIDI制作:Cakewalk9.X、Cakewalk SONAR v1.31等。
音频编辑:Cool Edit、Sound forge等。
课件制作:Power Point等。
批改作业:Tonica等。
二、课件制作
1.文字录入
录入相应章节内容。注意标题、要点、重点、难点的字体、字号、颜色等的选择与编辑。
2.乐谱制作
用乐谱编辑软件制作谱例。
3.MIDI编辑
把乐谱制作软件生成的文件另存为MIDI,用MIDI制作软件重新读出,作精细编辑。
4.文、谱、音、像多媒体混编
把乐谱制作软件制成的乐谱,用抓图软件(如SNAP等)实现乐谱——图片的转换(FINALE本身具有乐谱——图片转换功能)。把乐谱图片插入课件。
把MIDI制作软件生成的MIDI文件,以MIDI(或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成WAV,或转换为MP3)的形式插入到课件中。
把相关视频文件插入到课件中。
5.添加动画
为课件中各种事件,添加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作最后综合编辑。
三、课堂教学
1.用Power Point播放课件
采用数字化的课件教学时,老师的粉笔变成了鼠标,烦琐的板书在这里也变成鼠标的轻轻点击。老师的教案不用再做第二次的抄写,学生就能轻松阅览教学内容。十年前的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今天变成了现实:老师带一张光盘来到教室,打开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本章节的标题经过渲染处理,象电影一样非常醒目地映入眼帘,许许多多的参考书被集成到一张光盘上,有内容的文字说明与语音讲解,有每个例子的影音实况,预先设计的播放效果,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按动课桌上的按扭,进行电子举手提问题。老师随意检查着学生的课堂作业,批改后轻触键盘发送给学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组织课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大的信息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又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有序而默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的活跃。
2.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3.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生实践中发现,日常的声乐专业学习中,对于中小学生本身对声乐课堂的接受能力、兴趣和学习的热情等,实际上并没有很充分的了解。这使得高师学生在投入实践中时有些举手无措,这与高师声乐专业学习期间,与专业学习最终定位于中小学声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脱轨有着内在关系。而作为在校的专业学生学习来说,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能够通过自己学习调整,来获得更大的适应。首先,在校学习期间,专业学生应该时刻关心当前中小学生声乐学习改革情况,关注国家对于声乐专业教育提出的新的培养要求和发展目标,并根据国家培养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按照发展目标提升自己的能力。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学生支教活动,通过实际的互动了解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状况,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小学生的培养更具针对性。第三,要更多的关心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学习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适当的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这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声乐教育实践提供更大的帮助。
二、多掌握一些现代潮流歌曲
实践中发现,处于最具朝气和最容易被影响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对于一些新的歌曲更加熟悉,而声乐教育中那些经典的作品,并不被他们认可。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中小学教育更加有效,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高师声乐专业学习期间,应该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一些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作品,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当下正在流行的一些潮流歌曲。因为近些年来流行起来的一些潮流作品,被学术界批判为没有内涵、没有音乐素养的不入流作品,在教育中多被排斥,这实际上不利于声乐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讲述这种相对简单的作品,概括性的指导一些基础性的声乐知识,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实际需求。所以除了关注这些潮流作品之外,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去研究、分析这些作品,积累一定的知识,为自己的声乐教育做好铺垫。
三、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
互动、相互成长是新课改对中小学声乐教育改革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这也是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因为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实践,对于教学的联想常常是一人教学,遇到真正的实践,需要展开教学互动时,不容易适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更多的了解一些新提出的教学方法,掌握其实践技巧、实施办法,多阅读一些老师的教学论文,总结经验,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日后应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时灵活自如,还有助于自己在实践中主动创新,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
四、总结
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以及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补充的实践类课程和姊妹
艺术类选修课课程几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专业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
关键词:技巧课理论课和技能课实践类课程姊妹艺术类选修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各级师范院校要积极配合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
教学观念,争取尽早培养出适合新课程教学工作需要的音乐师资。响应这一要求笔者
从课程结构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课程结构的安排,笔者认为要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为前提,设计为学生提供花钱少、收获大的教育、教学服务方案为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实现课程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基于此,首先要把音乐教育专业类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艺术素养确立出来并作为设置必修课的标准,然后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同时开设丰富的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的课程组合平台。
一、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专业技巧课的调整(一)调整方向1.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歌唱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歌唱理论、歌唱技巧、及发声练习曲和歌曲整合为《歌唱理论与技能基础》,将之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把传统《声乐》个别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有兴趣和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选修。2.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键盘应用能力的最基本要求为尺度,将钢琴弹奏技巧、理论、相关知识及相应作品与钢琴练习曲整合为《钢琴应用基础》作为必修课,采用集体课型授课。课程内容应包含培养节奏感、一般弹奏技法和即兴伴奏基础、初级键盘和声与作品分析、识谱、视奏、简单正谱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伴奏、键盘弹唱等,以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把技巧性强的《钢琴演奏》、《钢琴正谱伴奏》(个别课),《中高级键盘和声及作品分析》《钢琴与乐队》、《钢琴四手连弹》(集体课),设为拔高选修课,供具备一定演奏条件的学生选修。3.想修其它器乐的学生首先要在相应的乐队中学习,获得规定学分后,如果有兴趣、有基础,可以提出申请,拔高选修《××演奏与实践》,上个别课。演奏水平特别突出的同学可以提前申请拔高选修。4.《舞蹈》课改为《形体训练与音乐教师形象设计》设为必修课。目的是增强该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调整的意义。1、这一调整可以进一步突出师范性特点。新课改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某种专业技能,因此,高师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综合艺术修养及实践能力形成的要求。2、这一调整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获得必修课学分后,在专业演唱、演奏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选修专业拔高课。条件突出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必修课免修,直接选修专业拔高课。3、这一调整可以节约大量教学资源。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校一般要为每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一门主修个别课、一门必修个别课、一门选修个别课,这样占用了大量教学资源,学生的平均学习成本非常高。经过调整,取消了主修个别课,必修课采用集体授课,选修类的个别课是为那些有可能在演唱或演奏方面有造诣的学生开设的,对于他们可采用另付费用的形式。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一般学生的学习成本。4、这一调整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实践课和技能课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调整学生从传统个别课上节约了大量时间。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调整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程观、课程标准,以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出《实用教师音乐理论和技能基础》,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其内容涵盖《音乐与游戏》、《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基础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创作基础》、《中外音乐欣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音乐认知能力分析》、《音乐中的人文素养》、《生活中的音乐》等。目的是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2.把传统多声部音乐写作方向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改为选修课。把实用的管弦乐曲改编、简单的合唱编写、民乐合奏曲改编、实用电声乐曲改编等整合为《多声部音乐编写》并设为必修课。3.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都改为研究型课程。如:把中外音乐史改为《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外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观。4.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指导》、《中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中国音乐文献研究指导》、《中国乐理研究指导》、《中国声乐演唱欣赏》、《中国器乐演奏欣赏》、《民族和声学》、《民族音乐美学》等设为限选课,学生在规定学分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5.将《欧洲传统声乐演唱赏析》、《欧洲传统器乐演奏赏析》、《外国音乐史学研究指导》、《现代歌舞音乐欣赏》、《爵士音乐欣赏》、《爵士钢琴演奏》、《中西音乐文化对比研究指导》、《中西音乐美学对比研究》、《欧美大众音乐简介》(集体课型)设置为任选课。以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吸收。6.“新的音乐教学理念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要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②另外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这些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增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见习、实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把《音乐教学法》改为《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职业能力指导》并作为核心必修课程加以强调,把《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学》、《音乐认知学》、《教育教学统计学》等新学科的见习、实习融入该课程,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确保学生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形成。7.重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计划。目的是让学生多参加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第一学年安排四周见习,了解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教育教学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尽早明确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安排四至八周时间到各学段实习,包括教学法课程所需要的专题实习。在演唱、演奏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申请到专业院校或专业团体实习,每次见、实习必须提交报告,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重要依据。8.开设必修课《教育、教学研究报告写作指导》,提高学生教学论文的写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字表达、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调查、观察、交流合作、组织,信息加工采集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