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7:2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本科英语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调查对象
针对河北省近两年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调查对象选取自河北省人才市场2011—2012年度招聘单位和招聘岗位的数据记录。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由于本科毕业生是人才市场需求的主要对象,本科院校又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主要机构,因此我们选取了河北省内12所本科院校进行调研,它们是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燕山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排名不分先后)
(二)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和高校师生进行访谈等形式获取数据,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统计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客观可靠。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调查内容、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就业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和满意度的调查
我们对河北省人才市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同时查找近两年关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方面的相关报道,针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得到以下结果。
1.外贸及商务英语岗位的需求
河北省人才市场于2011和2012年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大型人才交流会,其中春季为主场,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秋季为辅助,为满足用人单位岗位补充。2012年人才交流会记录数据显示有10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2万多就业岗位,其中外贸、国际贸易领域的工作岗位占39.6%,比上年增长4.1%。可见就业市场对此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外贸、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约占30.1%)、商贸企业(约占28.4%)、服务业(约占17.7%)和金融行业(约占6.2%)。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外贸企业为适应国际市场新要求,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扩张新兴市场,急需大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前景是乐观的。
2.对商务英语人才学历要求的调查
就业市场数据显示,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外贸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学历两种。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数占总数的47.9%,专科占44.6%,对学历不做要求的占7.5%。这说明高等院校是开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且商务英语专业对本科学历要求越来越普遍。
3.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利用程度和满意度调查
我们选择了唐山和石家庄两地共30家招收外贸及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公司,调查他们对毕业生的利用情况和工作满意程度,结果显示其中有23家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工作的第一年不会或很少单独安排任务或项目,而是由公司老员工带领或进行短期培训,原因是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经验缺乏,同时英语实境应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公司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打出了60分以下的成绩,原因是他们专业和语言知识欠扎实,人际沟通和融入社会能力亟待培养。
(二)河北省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情况调查
研究人员针对河北省商务英语本科人才需求量较大的现状,对我省12所重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设置
本次调查的12所本科院校(如前所述)是河北省本科人才重点输出院校,每年本科毕业生占全省所有毕业生数量的三分之二。调查显示,12所院校中有三所(占25%)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毕业颁发文学学士学位,它们是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外国语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有两所院校(占16.7%)设立了商务英语专科专业,它们是河北工业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其余如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在本科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外贸及商务英语方面的课程,丰富其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扩大毕业生就业方向。总体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在河北省的发展尚且缓慢,可以推断每年的毕业生里具有本科学历、受过语言和商贸专业知识两方面系统教育的学生为数不多,这也是导致我省外贸企业招聘难和企业对从事外贸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满意度不高的直接原因。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课程设置来看,走访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三所院校均采用了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围绕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训练,加上经济学和管理学范畴内的一些课程。但它们体现的问题是英语技能方面训练得较为扎实,而商务专业知识学得笼统、零散、缺乏理论体系和必要实践。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也较少,这些都反映出仅重视知识而轻视素质的课程体系特征。从师资来看,商务英语老师多数是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有的仅进行过商务专业知识的短期进修,他们虽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但仍缺乏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经验。即便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也都缺乏实践经验。
3.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从调查的已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其他院校走访来看,它们基本上还是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或术语,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下练习商务写作,翻译书本上的商务资料,几乎没有社会实践机会。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外贸实践相脱节,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也是毕业生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的主要原因。
4.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测试与评价
在调查的院校中,外贸及商务英语方面的课程考核方式几乎百分之百仍是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忽视了商务英语重在应用的学科特点。其中,河北经贸大学为商务英语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但缺乏对学生在实习中对商务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反馈。
三、河北省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商务英语(EBP)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区别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与时俱进并体现自身特色。针对河北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加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数量
河北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对有资格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增设国际商务学院或外国语学院中增加商务英语系,加大投入,为培养更多的商务英语高学历人才提供条件。
(二)确立合理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加强和规范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国家教育部起草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河北省商务英语本科专业院校也应该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目标应涵盖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法学等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强等几大方面。
(三)优化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建议已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在现有的英语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若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适应、沟通)和人文素养(政治思想修养、创新思维、中外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在懂知识、有技能的基础上,更具备全球意识,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设立更多的商务英语培训、实习基地或实践中心,为学生创造处理商务事宜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
(四)加大商务英语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是指学校承担教学工作的群体中具有不同特征人员的配备及其构成关系,包括学历/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要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历史不长,高学历和高级职称不足;青年教师比例大;知识结构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教师。
2.“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及一定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大多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有专业实践经验和从业经验的非常少,通识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教师偏多,真正能够从事与商务密切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教师短缺。再加上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到相关部门实习和培训。没有实践经验和从业经历,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脱节,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将行业、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能力,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制约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3.教科研意识薄弱、水平较低
西方现代教育强调,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社会能力和培养学生个人素质能力,其角色要从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换为研究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在一个动态过程上不断进行调整和提高的能力。在我国,科学研究是高校基本任务之一,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既要懂得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能从实践中从事理论研究。
4.师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缺乏教学质量赏罚机制情况下,很多教师在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时,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许多教师进取心缺乏,责任感不强,不重视进修,个别教师甚至只顾兼职讲课挣钱。多数女教师在结婚后,生活重心逐渐转向家庭和孩子,较少关注自我发展提高。此外,有些教师对学生和所授课程缺乏必要的感情投入和责任心。一些教师很少或者根本不跟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其需求。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构想
1.合理调整师资队伍基本结构
优化教师结构应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年龄、学历、职称制定有目的、有重点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通过多渠道培养、强化管理、稳定骨干、发展内涵,采取校外引进、特邀、校内培养提高的双轨措施,调整现有的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建立“老中青”相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合理的教师梯队,确保教学质量提高。
2.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应主要从其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三方面入手。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具有商务专家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如: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校要积极拓宽“双师型”教师培养渠道,为教师提供学习跨学科理论和实践机会。如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经济和社会实践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加强校企间合作,让老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公司等单位实岗锻炼;同时重视引进和培养既有英语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又熟悉商务工作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3.注重教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
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和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条必由之路,教和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高质量教学的保障。教师没有一定质和量的教科研成果,很难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大学教师,商务英语老师首先应该开展教材教法、教学策略研究。其次,可进行语言学和翻译等方面的研究,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均可以结合教学实践设立教科研课题。第三,商务英语教师可开展对跨文化交际者对话的话语分析,进行社会心理、语言文化、语用规则的交叉研究等等。只要有科研创新意识,找到学科交叉点,就能不断有新的观点、新的课题,于教、于学、于科研均有利,真正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4.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一、英语毕业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院在毕业论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协调,主要是在管理、评价、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学校制定的工作条例和制度是不全面、不细致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不规范和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在指导教学方面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教导学生。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有三:一是缺少明确的毕业论文管理条例来体现英语的专业特点;二是毕业论文管理机构不健全,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没有行之有益有效的质量监控程序。
(二)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需要论文评价体系,用以解决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论文答辩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主体是关于学生的学历、职称、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学生的答案参差不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很难确定。评价标准是关于评价论文时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导致评价者很难用细致科学合理的量化角度评价论文,致使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还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层次和水平。还有教师出于种种考虑,勉强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过度宽容和迁就,这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和错误暗示,会让学生有不用努力学习,通过抄袭就可以顺利通过的侥幸心理。
(三)导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是大多数学生一生中第一次接触学术研究工作,对每个学生都有重大的意义,使得教师对毕业生关于毕业论文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但是教师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投入的精力少,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育工作。其次,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学校缺乏专门用于毕业论文指导的经费和师资,主要是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缺少重视,投入极少。最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乏味,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创新趣味的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讲解,但是缺少对个案的分析或实践的开展,导致很多学生表面上理解和吸收了知识,但是在毕业论文进行研究时,依然不知所措。
(四)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方面的问题很多。第一,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第二,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应具备的掌握的不扎实。第三,缺乏对选题的科学领域的深入了解,没有正解认识和理解题目的要求。第四,学生难以独立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低,只求能够通过,而且学生没有探索知识的欲望,往往思想陈旧,缺乏创新能力。每部第六,学生的感性认识强,但是缺乏理性的归纳概括和分析总结。学生在选题时太过盲目,随大流,有的学生摇摆不定,常常更换自己的选题,有的学生太草率,没有经过研究和思考,有的学生选择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者题目太大,给人的感觉是不知所云。
二、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防止抄袭行为的出现,教学生认真做事、诚信做人。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认识,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培养,真正领会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教学生撰写论文的同时教他们诚信做人。
(二)加强对毕业论各个环节的指导教育
调整论文撰写辅导的时间和形式。以往是在第七学期开学举行毕业论文讲座,但是论文是在十二月份开始撰写,相隔时间较长,难有实际效果,不过是走过场,内容太多,学生收效甚微。因此,学校作出了调整,把撰写过程分为收集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报告、规范格式、参考文献和文献综述这六个部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撰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论文质量。
(三)加强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
建立一个健全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学生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教师论文指导的质量。主要是在论文准备阶段、论文写作过程、论文写作中期和论文评估体系这四个方面的监控管理。
(四)加强外文书籍的资料建设
英语论文离不开参考文献,外文的参考文献对学生的写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校应该为学生建立外文图书资源库,加强资料室方面的投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从思想上重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加强对学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写作技巧,加强有关部门对撰写论文的各环节的监控管理,以及加强外文书籍资料产投入,来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有深度有新意有质量的英语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04):42-45.
在我们的调查中觉得通过分层授课可以从中获益的占63%,认为没有收益的只占13%,教学效果有一定提高。2013年,我院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进行了进一步改革。依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参照学生自己报名意愿,全院2013级52个班20%学生组成A层,60%学生组成B层,20%学生组成C层,大学英语分A、B、C三层教学,教学目标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全校按系分为三大组排课,同组学生同一时间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依据学生基础而不同,A层学生教学中加强听说,C层学生侧重词汇和语法。期末同一时间、统一试卷进行测试。经过一年的实践,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较之前英语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更明显。老师们也认为分层教学后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便于开展教学活动:如听力材料的选择,课文重难点的把握等等。这一成功案例为我们在我院成人英语教育里实施这教种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可行性。
二、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新生入校后,马上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成人高考英语成绩、摸底成绩以及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等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为优等生,他们英语基本功较扎实,对英语很感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B层次的学生为中等生,在英语学习上有积极性,但基础不够扎实。C层次的学生为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从测试学角度看,采用任何形式的分级考试都难以把来自不同发展区的学生准确区分开来。因此,在分层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应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学生可以试听一段时间,如果师生任何一方感觉学生不适合该层次,即可向老师提出转层次的请求。既可以从高层往低层转,也可以从低层往高层转。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分层教学计划必须富有弹性,这种弹性要保证各层次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机会和内容。A层次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兴趣,有且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可适当注重英语国家社会、文化、风俗的输入,加入中英文化的比较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应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采取多样形式,例如角色扮演、口头陈述等,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和篇章写作教学,培养较高的听说读写的能力。B层次学生课堂上教师仍需做较多的讲解和示范,采用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语言听和读的信息输入量。教学中可设计适当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但难度和比例小于A层次。对C层次班级学生可从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入手,配合简单的音像资料作为学习材料,制定课后学习计划,加强学生课外学习实践,做到课外练习,课堂检查。考虑到听说能力的显著提高比较困难,可在教学中侧重阅读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搜集与工作相关的专业英语材料,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帮助他们一起进行阅读翻译。
(三)教学方法分层
教无定法,学有规律。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基本方式在于把传统的、现行的各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教师不仅要创新,而且要熟练使用它们。一切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都是好方法。这样的好方法多种多样,极为丰富。重要的是教师要明智地选择和灵活地运用,从而能为每一层次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并为不同层次学生根据不同内容提供切实有效的具体方法,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完成教学目标。
三、成人本科“大学英语”分层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和教师的“层次反应”问题
目前,在成人英语教育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英语成绩,这样就形成了快慢班机制,而“不幸”被编入慢班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被“标签”了的感觉,再加上本身英语学习的困难,即使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成年人或多或少也会在心里产生紧张、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分层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及时疏导、消化学生的负面情绪,想尽一切方法改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热情。
(二)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生普遍希望外语课堂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教师除了要多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外,还要强调再学习的过程,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评价,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更要明确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本文拟分析的一句名言的情况:当你拥有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锤子,所有问题开始像钉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解释和分析主题,分析了“锤子”我们是知道的方法,并讨论如何解决这类似于用在知道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方式“钉子”的问题。
Topic:“When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all problems begin to resemble nails” how might this apply to ways of knowing, as tools,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Solve problems with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tends to analyze the case of a famous saying: When the only tool you have is a hammer, all problems begin to resemble nails. In this article, we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topic, analyze the “hammer” we have that is the way of knowing, and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resemble the “nails” using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in the process of pursue knowledge. Firstly, The definitions of The basic ways of knowing are provided. Then, It is indicated that how to solve problems with suitable ways of knowing.
步入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技术人才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应当培养出的人才,与一般的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更侧重在实用性方面。在对实用性人才培养上需要各个学科认识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教育实质,从而向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社会需求的日益高涨使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被提出,应用性本科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而目前出现的“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与应用性本科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很有的要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分析可知,其重要性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我们训练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特定的职业岗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所强调的就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教育。对于英语学科来说,重要在于要求我们高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能够熟练的应对以后与英语相关的工作。第二,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感受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感觉,逐渐累积知识从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早日就业,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二、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大部分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都是对高中知识的延续,即多以英语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缺乏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英语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不适应,这也是我国当前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的一大问题,在应用性本科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应当围绕专业技术需求进行教学才是根本。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以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基础,建立起全面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英语教材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课程内容体系大致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强调学生英语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社会人才需求的把握,从而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汽修英语、旅游英语和酒店英语等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
(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依旧处于应付考试的为目的的阶段,英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一般是使用的词汇、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和教学设施短缺、合班授课等导致英语教师难以全方面的兼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而个人或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以目前形势来看很难实现。这是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改革英语教学首先可从教学形式的改革入手,强化英语与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支持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以推进英语教学更全面的实施。此外,高校还可利用网络将教师、企业、学生联系在一起,全方位实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其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理念,围绕一个特定的语言交流在教学项目,设计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产生成绩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的寻找英语资料,共同完成小型项目,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人交往、应变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最后,组织丰富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如:模拟商务合同建立合作关系、产品目录、口头自我介绍等等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习名单正式出来之前,如果有特殊原因要求单独实习的同学,系部会做考虑,但是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集体实习,集体实习氛围更好。分组完成之后,带队指导老师需召集所在组学生进行任务分配,选好组长或者队长帮助协调组员之间关系,处理本校指导老师未在现场时的相关事宜。进入实习程序时,带队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加入另一所中学的生活、学习、教学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接触最多的是学生在听课、备课、试讲和讲课的表现,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尤其掌握自己所带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实习计划,帮助中学生提高。只有学生在完全有准备的情况下,指导老师才能认同其正式授课,对于试教情况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加强心理教育。实习结束时,指导老师要对所在组实习学生进行评分,推选优秀实习生。本科院校老师对实习学生管理是成功实习最基本的保证。
一般来说,每个大学都会建立相对稳定的几个实习基地,但是情况也会因学校而异。有些学校比较重视学校教学效绩,担心大学生来校实习会打断其正常教学秩序,对实习学生存有一定的排斥,但基于上层关系,又不忍拒绝,却又无法放手让学生真正承担实习具体工作,对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会产生阻力。但大部分的实习学校对实习生是持欢迎的态度,年轻活力的注入会帮助所在学校学生激发热情和朝气。后勤管理对实习学生都会开放绿色通道,如住宿等基本上都免费提供,允许延长熄灯时间。实习学生所在科任老师会提前预知他们的课程进度,而所带班班主任也会将班上的基本情况告知实习学生,他们会对学生在其所在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行宏观监控,既让实习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权,又会给他们相应任务,更好地去调节课堂进度和班级管理工作。接受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是实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实习学生对实习学校学生的管理
实习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它们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管理能力。随着学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即便是重点中学学生基础也不一定好,加上很多学校实施分级教学,允许给实习学生带的班其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此,要完全实现教学效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不是容易之事,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因材施教,吸引学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而班主任工作中就要充分施以情感教育,用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端,但老师并未曾放弃他,让其有信心继续前行。实习学生对实习学校学生的管理是成功实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院校实习专管秘书对实习学生材料的管理
实习作为高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严肃性与规范性是首要的。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要上交的材料有自己最满意的一份教案,实习过程记录(包括听课记录和班主任工作记录),实结。由于部分学生未参加集体实习,很多材料有过渡参照其他人的嫌疑,造成一定的雷同。还有同学因为实习过程中不是特别用心,实结感触不深,也会拿别人的成果滥竽充数,造成某个版本泛滥,实习效果不明显的彰显。所以,实习材料质量问题管理是一个很大问题,还有些同学借着单独实习的机会没能及时返校上交材料,数量上也有参差不齐。材料管理工作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硬件基础。
五、结语
其一,有益于完善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其二,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外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等,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合法途径,与社会合作,创造价值。其三,有益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深化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第二课堂的学生若能在充分掌握第一课堂,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它将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满足率。
二、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方案设想
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即保障机制、具体操作和考核评价机制。其中保障机制是具体操作、考核评价机制得以进行的重要基础,而考核评价机制是对具体操作效果的检测。
(一)保障机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教师、学生和学校是保障机制中的三个重要元素,为了促使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首先要使得这三个元素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作用。教师在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鉴于以往的不足,应当先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向教师传达第二课堂的性质、目的、重要性、方法等的解读,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之有总体把握。并对第二课堂的评价考核机制进行介绍,使教师心中有数。然后由培训的教师写一个心得体会,并做一份初步的计划书。之后,由所在的部门进行动员,检查实行效果。再统一向学校汇报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当发挥积极主动性,以下几点尤其重要。其一,发挥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由年轻教师亲身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其二,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向校内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家、同行咨询,以期获得指导。其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在第二课堂中,要不断地补缺补漏。其四,在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之协助自己。教师可选择若干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助理,一方面有益于使教师助理得到训练,另一方面由教师助理帮助其他学生助理发展,建立“教师-教师助理-学生助理”的相互协助关系。学生是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的主体。以往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的学生良莠不齐,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在深化建设中,尤其要把严入口和出口。有研究者为了考察学生接受第二课堂教育的必要性,用“热情”作为指标来表征其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观愿望,将学生大致分为四类:中心型、自转型、公转型、边缘型。其中,中心型是典型的精英类型,自转型是另类的精英类型,公转型是积极的后进类型,而边缘型则是消极的后进类型。边缘型是“在基本素质和能力上有明显不足,但又因性格自卑、自闭或自暴自弃等原因不能有意识地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加以弥补。他们本是最应该补充‘素质营养’的一群人,却又偏偏对鲜美的‘素质大餐’视若不见弃之不顾。”[2](P80)边缘型的学生不仅缺少能力,而且又消极不学,因此不能让其通过第二课堂的检测,这样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的质量。与之相对应,在选取学生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时,也要把好入口。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其一,考察学生的动机。除了为了获得学分和创新性学分等之外,考察他们是否对第二课堂感兴趣,今后的计划和目标为何。其二,重点考察他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三,考察他们的创新综合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等能力。三方面都通过考核者,可以进入第二课堂。学校相关部门,包括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以及文学院(中文系)等部门,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其一,以上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先考察后投入的策略,即:在汉语言文学第二课堂建设一段时间后,对建设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考核,根据效果确定是否有必要建立创新基地,是否有必要提供相应的硬件措施,以及确定建立多少创新基地和硬件措施的事宜。其二,可以采用先设定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等项目,规定完成时间和参与人数,由学生负责申请和老师帮助指导的方式。在完成之后,同样可以采用先进行初步评估考核,根据效果确定,设立多少个创新基金申报和立项项目的事宜。至于评价考核制度,见后面分析。以上从三个方面谈及了保障机制,它们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的重要条件,缺少任何一方,第二课堂深化建设将无法顺利有序进行。
(二)深化建设的专业化、定期化、层次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的深化建设,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走专业化、定期化、层次化的路线。所谓专业化是指课堂活动内容跟汉语言文学专业紧密联系,师生也几乎是本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经过第一课堂的教学之后,有着较为坚实的教学经验、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有必要进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对想要进入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考核。定期化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需要常规化,确保建立起长期活动机制,但不可以牺牲第一课堂为代价。有些师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于第二课堂,而忽视第一课堂,这是不可取的。他们应当认识到第一课堂的第一性,第二课堂的第二性,在完成第一课堂活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第二课堂活动,这样才可以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质量。层次化是指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目标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致分为语言类、文学类、其他类三大类。以文学类为例,或许可将其内容大致分为三小类:文体活动类(基础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类(扩展型),科研类(研究型)三大类。再将文体活动类分为三大模块:古典文学、近现当代文学、近现当代文学文体及其赏析三大模块。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类分为三大模块:古典文学、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体朗诵与创作三大模块。将科研类分为三大模块:古代文学、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三大模块。学生在选择这三大类的模块中,需要逐级选择,先选择文体活动类,最后选择科研类。而且在选择某一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连贯性。比如说,选择了古典诗歌及其赏析模块,接下来必须选择古典诗歌朗诵与创作模块,最后选择古典诗歌研究模块。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文体特点、发展脉络、朗诵和创作、研究,有了一个系统的掌握。比起随意选取门类和模块来说,显然系统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除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还应该突出应用。改革重点在两个方面: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和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利用计算机”和“解决问题”这两点为主线展开。当代计算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可以多角度使用,它可以像汽车一样,通过简单操作来驾驭;也可以像数学原理或公式一样,需要懂得原理才能深度使用。对计算机多层次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应该定位于肩负历史和时代使命,不能只将计算机作为低层次工具开展教学。面对“利用计算机”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从计算机原理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这种定位并非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是真正将大学计算机回归到大学数学、大学英语同样基础性地位的过程。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进一步展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强大能力,就涉及到如何抽象问题的计算特性,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2.1课程设置的调整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必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内的课程体系有很大不同,应用型大学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是当前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学生进校时的个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学生进校后应进行一次摸查,对确实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其他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指在学指导的前提下,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不同专业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素材、教学过程和教学实验等。可以通过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培养计划的缜密分析,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访谈沟通,特别是学生进入大三、大四后对计算机科学的依赖,将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分为社科人文类、理工类、经管教育类、大农类等4类,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重点强调某些内容,这是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分类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不仅体现在课程讲授,也要体现在实验教学环节中。
2.2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现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设计好自己的课件,课件要丰富多彩,同时在内容组织上要合理生动,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而对于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采用渐进式案例教学,每一部分内容设置两个案例,让问题复杂程度从简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总之,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驱动,以渐进式案例教学为线索,以服务专业应用为目标,在高度浓缩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3实验课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就更为重要。实验应注重对已有知识的验证,突出对未理解未掌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探索,通过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2.3.1对于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实验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组装一下,最后让学生去设计一个方案———配置一台具体的计算机。
2.3.2文字处理与文档编排、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报告处理与幻灯片制作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则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是让学生使用实验平台,每个部分内容都有一定的练习题,这些是必须提交的,学生是必须完成的,同时每次实验都设计了思考题和实验相关知识,配置了综合学习与拓展学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更深层次拓展。
2.3.3针对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同时配备一些虚拟实验,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做,这些虚拟实验兼顾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训练,考虑到与现行教学内容的关联,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培养基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计算意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将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以及专业知识以有效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技术途径。这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