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7:07: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金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金管理的问题。现金管理不仅仅是指现金的支出,主要是指现金的分配,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其它的财务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导致了资金不足,现金使用受到影响,而一些企业快速发展,能够收回大量的现金,但对这些现金管理不科学,使许多现金固定不动,没有发挥其原本能够创造的企业效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要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其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及应对能力。一方面要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出发,从自身的管理态度及观点上进行科学的调整,认识并加强对风险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将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预算做为重要内容来落实到每个岗位上,从财务人员的每一项职责单位做起,全面的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态度。
2.注重财务内部控制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全面的掌握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因此就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其管理及发展都应当以内部的财管内容为根本,来决定或控制其它方面的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要求企业从财管管理的制度、财务计算方法、人员分配及岗位职责等多个角度,来实现对内部的管理控制。另外还应当加强企业在风险预算、评估等管理内容的重视力度,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为企业应对风险做出充分准备,以便更好的控制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3.增强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的每一个财务支出环节都是最为关键的管理内容,财务预算是有效发挥企业财务功能,利用资源最大化手段,发挥其最佳效用的关键。预算化管理符合现在的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不是能够抓住机会把握信息是不是能够驾驭市场的关键。企业加强财务预算不仅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与特点出发,更要结合国际上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或方法,将预算的流程、计算方法、预算方案等信息全面考虑在内,使企业的预算不仅停留在资金层面,更将企业的固定资源或投入产出等内容,做出统一运算,综合性评估企业的预算水平,并实施科学资金投入方案。
4.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科学管理和安排企业的应收账款及款项回收,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回款收回手段,按时完成应当到期收回的款项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企业或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和调查,对于一些有恶劣合作行为的客户应当改变合作策略,例如增加订金比例等方式,保证企业的利益尽量少的受到损失,或者对特别恶劣的客户直接选择停止合作。另外自身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客户回款情况统计,建立完善的拖款应对策略,从而最大化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5.完善企业现金流管理
企业的现金管理首先要完全掌握企业的现金持有和流动现状,然后对于资金流动不足方面,要加强资金支持,使企业的正常运营行为不受影响,而对于企业的现金持有业务方面,要最大化发挥其流动价值,在保证了基本的企业运转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现金的流动水平,从而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管理,使其能够发挥其最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成立一个财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的所有业务部门,来加强各项业务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这就提高了财物部门的工作效率,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策略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市场;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
日前,有寿险公司宣布,该公司与某银行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种全面合作实现了传统银保业务的“升级”,即今后该寿险公司所有的保险资金将集中到某银行,由其全面托管。由此,中国保监会提出的“保险资金管理引入独立第三方托管”政策落到了实处。
一、我国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及其现状
(一)保险资金托管
托管人制度是资产管理的一种方式。保险资金托管就是引入第三方独立托管机制,把对保险资金的管理职能和保管职能分开,从而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实施托管后,托管人履行保险资金的保管、清算、核算和监督职能,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有关专业投资管理机构负责保险资金的管理及运用。
根据《关于开展保险资金全托管工作的通知》,保险资金托管具体可以分为全过程托管和全金额托管。全过程托管是从保费收取开始,按照不同保险产品,分别开设账户、快速上划资金,归集到总公司托管账户,做到统一资金调度、统一资产配置、统一投资运作、统一收益分配的过程。全金额托管是将保险公司总部统一归集的资金,包括已经委托和尚未委托投资的全部资产,实施第三方独立托管的过程。
(二)保险资金托管政策实施历程
2004年以前,由于我国对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较为严格,各大保险公司委托基金公司进行理财的方式便是第三方资产管理的雏形。2004年9月,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全国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建立保险资金托管机制,逐步在保险资金运用中推行托管制度;2005年2月17日,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明确规定了托管人资格、职责、程序、托管协议与监管;2005年10月,中国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托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保险资金托管是必须实行,并要达到规定标准的一项工作。”
(三)保险资金托管实施情况
按照《通知》中“坚持分步推进”的政策原则,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的股票、基金、债券等资产已交由托管银行托管,有的保险公司已实现保险资金的全金额托管。但据统计,目前已经参与全金额托管试点的保险机构,仅有30多家。显然,这与当初设想在2006年底力争覆盖所有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的目标,仍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我国保险业引入第三方托管的背景
(一)我国保险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
我国保险业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上了一条稳健发展的道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市场逐步形成。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96家,其中包括保险公司82家(中资保险公司42家,外资保险公司40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8家,初步形成了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专业性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我国保险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1—10月,我国保费总收入达到4700.25亿元,同比增长14.01%,2006年全国保险总资产已突破2万亿元。
(二)保险资金运用政策日益放宽,资金管理难度加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业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范管理的过程。我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保险资金投资始于1995年的《保险法》,但《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作了严格的限制性规定,随着保险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加剧,保险业界越来越意识到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因此,自从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国务院和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逐步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已涉及到了债券、股票、海外投资、基础设施、银行、不动产等多种领域。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保险资金运用的拓宽也增大了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增加了保险资金管理的难度。因此,要建立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引入第三方托管机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三)保险资金出现外部“存管”危机
按照《保险法》和《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等有关规定,保险公司资金不得进行委托理财,在券商处的账户只能存管。在这些问题上,有的保险公司虽一直宣称保险资金属于存管性质,但纯粹的资金存管为什么有的会出现无法收回的局面呢?当中的问题值得思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保险资金的外部存管有风险。
(四)实施第三方托管是改革保险资金管理体制的需要
当前,保险资金实行的是多账户、多层次管理,这样会导致一些保险公司开设账户的随意性较大,致使保险资金有较多出口,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实施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后,由保户交纳保费开始到中间资金流转再到投资去向,全部进入银行的托管账户,由托管银行对实际的资金划拨进行操作,这样,可以促使保险公司根据保险资金的性质、来源实行分账管理,有助于保险公司完善资金归集管理制度,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资金运作风险的效果。
三、引入第三方托管的意义及作用
(一)有助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防范
托管人制度的引入,目的是引入托管人的责任,建立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分担机制,保证保险资金运用中的安全有效性。
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有关规定要求:托管人应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具备投资监督和绩效评估能力;应安全保管托管资产;开立专用账户;及时办理托管资产的清算交割;监督保险机构的投资运作;负责托管资产的估值;托管人不得挪用托管的资产;不得将托管资产与自有资产混合管理;不得将不同保险公司托管的资产混合管理等。
保险公司实行资金托管后,保险资金存放在托管银行,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只有投资决策权,托管银行收到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投资指令进行审核,然后执行,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能直接调用资金。再者,保监会对托管人资格也作了相关规定,保证了第三方托管的实施,这些都有助于防范保险资金的运用风险,保护投保人利益。
(二)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和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引人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使得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之间分工明确,托管银行负责保险资金的归集、保管、清算与核算,这样保险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如何选择保险资金运用方向和最优的投资组合上,进而在相同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下,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三)有助于增加托管银行收益,促进银保深层次合作
根据行业经验数据,托管手续费一般为托管资产总额的0.25%,考虑到保险资金规模的日益增大,托管银行无疑将获得一笔可观的托管手续费收入。同时,银行托管保险资金打破了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这一单一的银保合作模式,是我国银保合作模式的突破。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已呈现出混业经营的趋势,已有多家银行提出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保险资金托管为商业银行设立保险公司提供了深层次接触保险的机会,促进银保合作的步伐。
(四)有助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
从世界保险业发展情况来看,保险资金管理有三种模式,即内设投资部运作模式、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和第三方资产管理模式。实践表明,内设投资部运作模式需要保险公司花费很高的成本,另一方面,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扩大,保险投资渠道的拓宽,保险公司面临内部资产管理人员匮乏的局面。因此,内设投资运作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保险公司的发展。2004年4月,中国保监会公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于是有很多保险公司都纷纷上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然而,事实上成立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需要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开业和获批开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只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华泰、中再、泰康、新华、太平和太平洋等9家,所以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小的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小型寿险公司而言,选择具有专业化的第三方资产管理是他们明智的选择。因为,他们不用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便可以得到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并且这种资产管理模式能够保全资产、降低投资风险和损失,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
(五)有助于保险、金融及资本市场实现共同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众所周知,保险业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行业,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职能越能充分地得到发挥,从而起到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风险也随之出现,今后越来越多的风险将通过保险机制来转移,如果保险风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将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保险业的风险控制不仅对保险业本身而且对整个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引入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使保险市场分工进一步专业化,可以有效控制保险资金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增强保险业的整体偿付能力,也使得保险业有更多的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因此,可以说引入第三方资产托管模式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四、我国保险业实施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的对策
(一)加快推进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实施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的公司还不多,与《通知》中计划的“到2006年底基本覆盖到已经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保险业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对此,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资金托管的要求,积极参与托管试点。保监会也应鼓励保险公司参与试点,并对积极参与的公司给予多方面支持。
(二)自愿实施
商业银行对保险资金的托管是有偿的,即银行根据托管资金的多少收取一定比例的托管费,这笔托管费用对保险公司来说,增加了成本,况且银行是无须承担任何风险的。因此,《通知》中规定的“保险资金托管必须实行”有不妥之处,托管人制度应采取自愿实施措施。
从美国保险资金第三方托管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把保险资金外包出去,实施第三方托管的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一定要把资产全部外包。对那些本身就拥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来说,子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欺骗母公司(保险公司)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全有能力管理好保险资产,保险公司就没有必要再专门花一笔费用雇佣第三方来监管子公司的行为。因此,第三方托管制度应该有针对性,对于子公司托管母公司的保险资金时,可以自愿采取该制度。
(三)拓宽托管主体
按照《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对托管人资格的规定,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达到要求的只有中、建、工、农、交五家银行,而在美国,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充当托管人的还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等多种机构,加大了托管人之间竞争的程度,能够使托管人真正地当好“管家”。因此,在保证使保险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的机构加入托管人行列不啻为很好的一种选择。
(四)出台配套制度
引入第三方托管能够防范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在美国保险市场上,也有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把资金交给“外人”管理,基于此,对于实行外部托管的保险资金,要求受托人适时(建议每周)进行资金运用的信息披露,托管人要对披露信息进行核实并负责其真实性。同时,监管机构向保险公司发出指引,提醒保险公司在选择存管机构时,应对其信用状况、清算能力、账户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绩效评估能力等进行严格的考核,以控制存管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方华.险资余额日益庞大期待走出全托管之困[N].金融时报.2006—10—10,
[2]保险资金运用:第三方托管的制度危机[OL].牧文财经网.2004—10—28.
[3]张睿.从美国保险市场第三方资产管理看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J].金融与保险.2006,(3).
一、风险投资基金的本质属性
风险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基金的范畴,具有投资基金的基本属性,但作为特殊的投资基金来讲,其突出的特征是投资运作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因为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的具体形式是进行风险投资,而风险投资运行的期限长,它所投资的领域是处于创业时期的高科技企业即所谓的“风险企业”。这类企业是以创新技术为基础、产品处于研究或试销等前期市场开发阶段、尚未成熟定型的企业,其风险性在于:一方面在企业无任何存量资产做保证的情况下,因创新技术的开发失败便可能使前期投资血本无归而承担巨大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创新产品能否有效占领市场、产品投放时机等因素又潜伏着投资的市场风险。风险投资所面临的技术性和市场性的双重风险,决定了风险投资企业成功率不会很高,因而风险颇大。因此,需要一种资金筹集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所需资金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够使投资风险达到最大范围的分散,这就需要借助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即可实现资金来源的分散化,又可以进行分散投资,以抵消单项投资承担的高风险,从而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二、风险投资基金的形成模式
在不同国家,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有很大区别。虽然都来自于政府部门、商业性金融机构、大公司企业、民间私人资本等,有的国家以政府及各种自助方式的资金为主,有的以商业性金融贷款或投资为主,还有的以民间私人资本为主。如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占比例最大的是养老基金,其次是捐赠资金,而日本则是银行资金构成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部分,其次是证券公司的资金。
对于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风险资本来说,在发展风险投资时就必须根据本国企业发展模式和资本市场的状况,对风险资本形成的模式进行可行性的研究和探讨。从理论上来说,我国的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大公司投资以及各类投资基金都是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渠道,但从实践上来看,我国应选择以公司企业投资、各类基金和民间资本为主体,以政府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风险投资基金形成模式。
(一)大企业风险投资
我国目前有许多企业集团,特别是有发展前途、又具有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上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并通过设立从事风险投资的子公司或联合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形成了针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为集团公司或为本公司孵化新技术和新产品,发展高新技术创造了条件。如上海“第一百货”与清华大学创建的“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青旅”参股设立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机场”等公司联合设立的“深圳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必将形成非常可观的风险资本,使之成为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的又一主要来源渠道。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风险企业,不仅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也必将使公司以风险投资方式寻找企业资本转化为创业资产的途径,而且会使一些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得到充分的资金来源。
(二)民间资本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上更多地向居民个人倾斜,突出表现在:一是国民总储蓄中居民储蓄的份额持续上升。从1996年到1998年,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均超过56%.二是在储蓄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上升。银行储蓄利率下调以来,已8次降息,截止目前(2002年3月)年息已降至1.98%,并且从1999年1月开始对利息征收20%的所得税。无论是利率下降幅度之大,还是持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都不多见。但储蓄存款不但不降,反而继续增长,目前储蓄存款总额已超过7万亿元。这虽然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支出预期增加等因素不无直接关系,但也说明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能提供足够的投资工具供居民选择。随着居民个人资产的增加和投资意识的增强,居民的投资需求会越来越大,他们将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最大的潜在资金供给者,特别是高收入阶层或中产阶层将是主要的资金供给者。
(三)保险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
从美国,德国风险投资基金构成上来看,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占很大的比例,与这些基金管理人基金运用资金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社会资金会急剧向保险业集中,目前每年增加的报费收入都在100亿元以上。虽然目前规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金融债券,但在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保险基金将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不仅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产业投资基金也是一个重要投资领域。另外,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保障基金将会逐步完善和发展,其结余的数额将越来越大。这部分基金增值保值的本质属性要求其在运行中寻求多元化投资,风险投资基金较长的投资期限、较高的投资收益对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最为合适。总之,保险基金和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目前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两基金必将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
(四)政府投资
我国目前政府投资的重点和财政收入状况使政府机构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的实力。同时前几年地方政府和政府科技部门出资,或具有政府机构色彩的国有企业出资形成的风险投资资金,因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其实践结果并没有为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积累更多更好的实践经验,由此决定了我国政府以及政府机构不可能成为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但政府投资具有鼓励和倡导风险投资的作用,国家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风险投资,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补充,投向一般风险投资不愿意涉足的风险更大的投资领域,以带动社会公众的投资。
(五)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我国金融业所实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而风险投资业务主要是证券业和信托业的业务领域。这种状况和现行法律不利于商业银行对风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即使银行可以发放风险投资贷款也要受到各种限制。因此,商业银行贷款也不能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渠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企业发展公司”和日本等国家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的做法,建立专门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建立长期风险投资贷款的政策性银行,以作为我国政府投资于风险投资领域的又一个资金来源渠道。
(六)证券公司的风险投资
我国证券公司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目前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和直接融资的桥梁,同时还将成为风险投资的先行者。证券公司在承担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改造,辅导,保荐企业上市工作的同时,通过以发起人的身份设立公司、直接融通资金、直接购买证券、承销证券等方式投资于中小型企业,可以成为风险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
三、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模式
由于风险投资基金的属性是以承担当前巨大风险代价获取未来高额收益,而不是为长期控制企业为最终目标,故企业成熟阶段的稳定营业利润收益对其不具有诱惑力,风险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就会寻求退出途径。因此,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国家都有了适合本国资本市场的风险资本退出模式。从国际情况看,目前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模式主要有上市交易、柜台转让、股份赎回、破产清算四种模式。
(一)上市交易
上市交易将是我国风险资本退出的主导模式。上市交易是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形成转让价格,可以使投资价值通过市场完全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使之达到最合理状态,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深受欢迎的资本退出模式。为此,各发展风险投资的国家都在主板市场的基础上开辟了二板市场,让那些资本规模、经济实力、盈利能力、经营期限等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标准的风险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交易,从而实现通过上市交易的方式达到资本退出的目的。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通过上市交易退出风险资本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建立中国的二板市场,二是在海外二板市场上市。国际上成功的二板市场特别是香港创业板市场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功已成为内地二板市场设立的动力,特别是设立于1999年底的香港创业板市场已成为内地有潜质的高科技企业上市的重要场所。目前已有“青岛环宇”和“复旦微电子”等高科技企业在该市场成功上市,这样,香港创业板市场将成为内地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同时,内地企业也可以到美国NASDAQ、新加坡市场等上市交易,并已有“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络公司在NASDAQ上市,为我国风险企业海外二板市场上市开创了先河。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高科技风险企业到海外市场上市。尽管上市交易可使投资收益最大化,但上市费用和交易成本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等,也会为采取该种方式造成障碍,因此要运用上市交易必须使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取得共识。
(二)柜台转让
柜台转让也将是我国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模式。我国主板市场中非上市交易的国有股、法人股等均采取柜台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风险投资基金退出可以借鉴这一方式。没有达到二板市场上市标准的风险企业,或虽符合上市条件但为继续掌握风险企业控制权、避免股权分散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意上市交易的风险企业,风险投资家可以在场外市场寻找买主,并以协商定价的方式转让股份,退出投资。尽管柜台协议转让的价格因通过议价方式形成,收益率要远远低于上市交易的收益率,但对风险投资家来说可以在风险资本运行的任何一个阶段,将自己拥有的某一项目的股份随时变现,调整投资组合和修正投资策略,而且可以在短期内一次性收回全部投资。正因为这种模式可给风险投资家以最大的灵活性来撤出投资,所以为保证资金盈利与资本循环,在我国二板市场未正式开放之前,乃至二板市场开业后都应作为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重要途径。
(三)股份赎回
如果风险企业家为保证完全拥有企业控制权而保持企业的独立性,那么在拥有或可筹集大量资金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可以通过赎回风险投资家的股份来达到目的,这时风险资本的退出只能被动采取股份赎回的方式。对风险投资家来说,股份赎回只是一种备用的退出方式,因为股份是否能赎回不取决于风险投资家而主要取决于风险企业家。股份赎回可以由企业创办者购回,也可以由企业员工持股基金会买断股权。对高风险的企业来说,采取股份赎回给企业员工更具有现实意义,与企业实行的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制不谋而合,既可以给风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控制自己公司的机会,又可以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因此,股份赎回不失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四)破产和解散
风险资本的高风险性决定了风险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从事风险投资的结果,总会有一批风险企业以破产或解散而告终。如果风险企业经营不成功,投资家确认企业已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成长缓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回报,就不应再进行追加投资,而应宣布企业破产或解散,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理并将收回的资金投资于其他项目。因此,风险资本退出模式中也就必然包括破产和清算这种谁都不愿意接受的方式,它是投资失败后资本退出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车纲。完善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9(4)。
[2]王海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制[J].辽宁财专学报,2000(3)。
超常规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深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几年,随着保费收入的迅速增长和保险资金运用力度的加强,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市场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保险资金在未来我国证券市场体系建设中如何定位,如何强化保险资金运用,促进保险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资金并在金融市场对债权性工具或股权性工具进行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包括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捐赠基金及进行投资交易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比重趋于下降。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不断加强,美国保险公司的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保险公司已成为发达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1.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保险资金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寿险公司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们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结构来看,保险公司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债券持有人,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持有人。
2.保险资金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散户比例大的市场投机倾向较强,而各类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则是一个崇尚长期投资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它们凭借控制权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并监督、制约经理阶层的经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股权的分散化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机构投资人行为变动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变化。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提高市场效率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保险资金运用强调收益稳定和安全性,必然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需求表现强烈。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追求收益稳定的机构对避险工具的大量需求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金融创新和衍生交易的活跃,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效率。
二、保险资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
1.保险公司是债券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五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财务公
目前,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总额约为1500亿元,约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5%。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保险公司通过回购业务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融出资金量占回购交易量的30%-40%,是交易所短期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保险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通过跨市套利,对于活跃债市交易、缩小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利差和提高债市的定价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成为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通过对2002年封闭式基金统计发现,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额已经达到基金份额的21.98%,占整个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总份额的73.40%。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保、平安保险持有基金的份额均在30亿元以上。截止2002年11月,保险公司的基金投资规模(包括开放式基金)已达312亿元,相当于间接持有约2.5%的股票市场流通市值。
3.保险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将不断加深
面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及加人世贸组织带来的市场开放与竞争形势,我国保险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保险业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幅度将高于金融行业平均速度,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将会突破5000亿元。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加上保险资金运用的证券化趋势,保险业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会不断加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所占的份额会不断提升。
从保险产品的发展趋势看,投资型产品发展迅猛,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发展投资型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投资型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投资功能,因此,保险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更大了。从长期的投资回报来看,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因而保险资金以证券市场为取向也是保险产品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国保险业的巨大资金规模和高成长性以及对资金运用的迫切要求,说明保险公司有实力也有意愿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资本市场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三、强化资金运用管理,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1.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外对保险资金的管理有三种模式:一是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国际上的大型寿险公司大多采取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保险资金的专业化运作;——是投资部运作模式。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三是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公司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来管理。
综观以上三种模式,投资部运作模式因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逐渐被大多数保险公司所放弃。部分保险公司,主要是一些资金量较小的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小型寿险公司倾向委托投资运作模式,以此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同时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多数大型保险集团或寿险公司大多采用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将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与保险业务严格分开。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第三方的资产,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选择第三种模式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是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二是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投资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三是有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我国保险公司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
2.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狭窄,一方面源于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的缺乏,如市场缺少资产支持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等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源于政策上的束缚。这种政策的束缚体现于投资比例限制和投资范围的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目前仅限于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中央企业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地域范围上只能投资于国内,不能投资于国外。投资限制过严,带来诸多问题:一是使得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着保费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二是保险资金由于准人限制而无法发挥作为机构投资者应有的作用,股票市场缺乏长期资金的供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三是由于投资渠道限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较为集中,尤其是利率风险较为突出。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企业现金流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交易或其他事项引起的现金流动的数量。现金流贯穿于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科研等各个环节,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是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要素。
2.企业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现金流是反映企业盈利质量的重要财务指标,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侧重利润和收入指标,而通过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指标,还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信用和实力,可以说,现金流是企业盈利质量的“检测器”。
3.有助于评估企业市场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现金流量不仅能够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将现金流量与负债比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相结合,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并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最终确定企业的股利支付能力。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与控制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刺激下,我国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总体向好,普遍建立了现金流管理和控制制度。但与此同时,受到人员、管理、企业实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现金流管控领域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1.现金流管理意识有待提升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将现金流视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导致现金流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未发挥应有作用;对现金流认识程度不够,将利润等同于现金流,对赊账销售、折旧、摊销等隐形问题未加以考虑,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2.对流动资金缺乏科学预测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科学规划,存在盲目扩张的情况,企业经营涉足多个领域,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同时,企业对所投资领域的项目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资金占用时间等缺乏科学预测和管理,可能导致项目进行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引起资金链断裂。3.缺乏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一定裕量的现金流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经营中常常面临各类复杂的不稳定因素,引起现金的流入与流出不平衡,当现金流量低于警戒值时,如果未能及时预警,将带来巨大风险。一旦企业遭到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现金时,很可能陷入困境。
三、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与控制策略探讨
1.提升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意识要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与控制,必须从意识上提升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以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修正只注重利润率的传统观念,进行投资时充分考虑资金的占用率和回收率,以及赊账销售、折旧、摊销等情况,最大限度的平衡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确保现金流量通畅,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于多元经营的企业来说,还应该积极优化现金流管理方式,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业务分权、财务集权是最优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业务分权有利于防范企业资金流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财务集权来优化现金流管理,可以借助网上银行服务,通过收支两条线来对各部门之间的现金流进行监管,统一调剂企业的资金。
2.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现金流的管理重点在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货管理,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结合管理重点,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进行规划,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算的编制,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当现金流量的预测为负值时,企业能够提前进行现金流量筹措,通过银行贷款、优秀资产套现等方式解决资金的急需问题,以保证资金的裕量,当现金流量的预测为正值时,企业根据预测的盈利数额和时间,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将富余的资金转化为持续流进的现金流。
3.构建现金流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很多中小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存在盲目扩张和规划不科学的情况,应该在企业现金流的管理与控制中,引入现金流量的预警机制,提升企业对现金流动风险的把控能力。企业现金流量风险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潜伏期较长,通过对现金的循环周期比率、销售额增长速度比率、应收账款回收指标等的分析,当现金流出现风险时及时进行预警。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例如,可以由财务、审计、市场等相关人员和环节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企业现金流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考核,并输出风险分析报告,从组织保障上提升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管控能力。
四、结语
1.现金预算管理内容
宝钢集团新预算管理体系内容包括损益、资本、现金流量和其他预算等四方面,将成本预算和资金预算作为预算管理体系的核心。成本预算以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为基础,形成销售—成本—能力一体化。各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管理优势,全程控制能耗、成材率等重点指标,每月对各重点成本指标进行追踪、分析,及时掌握指标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保证成本费用符合标准规定。资金预算以现金收支两条线为基础,资金由公司统一调度、使用以降低财务风险。努力降低存货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现金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宝钢集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预算管理决策部门、预算管理职能部门与预算管理责任部门。预算管理决策部门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负责预算管理制度的审批。预算管理职能部门由专业管理职责部门组成,负责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管理责任部门由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组成,负责具体落实预算指标,并进行追踪反馈。
3.现金预算管理流程
宝钢集团现金预算管理流程分为四大阶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与分析、预算修正与改进。宝钢集团现金预算编制采取双向反复结合方式,公司确定生产经营总目标,预算综合管理部门将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部门,然后各个责任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编报预算进行核算,预算综合管理部门进行现金流量的综合平衡和审核,最后由公司进行审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将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纳入公司运营全程。预算考核改变了以前的考核激励机制,强调价值贡献的重要性,对各类预算进行分析并反馈预算执行结果,找出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流程的最后一步是对预算进行调整,以适应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要求。
二、宝钢现金预算管理模式特点
1.强调预算全体参与性
宝钢集团现金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全员参与,预算目标的实现依靠于每个部门的合作。预算目标被细分到每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角色并参与其中,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各部门组织起来,同时责任的明确也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2.现金成为预算核心
宝钢财务管理以现金为中心,践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取消二级资金账号,由公司统一调度。通过计算机电子结算系统,取代了传统手工结算方式,动态监控资金状况,方便集中管理和调度。合理使用资金,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将资金收入和支出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
3.资金高度集中“,零余额”管理
在结算中心推行“自动划款零余额管理”,财务中心集中管理银行账户,统一银行收支业务,确保资金高度集中,降低资金沉淀量,防止资金不合理试用和挪用。
4.重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宝钢集团采取预收货款,定期核对应收账,重视追踪客户财务状况等措施严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提高货款回笼以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量。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防止信用风险。
三、宝钢现金预算管理模式带来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现金预算管理理念
现金预算管理体系紧紧联系公司日常管理,贯穿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全员参与和重视。公司高层需要提高对现金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视,充分认识现金预算管理在企业控制职能、决策管理职能和价值增值职能的作用,高层的重视能够有效增强预算管理的权威性,正确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号召全员参与。将现金预算管理理念在预算执行部门员工中进行普及,让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现金预算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各类资源,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企业价值的优点。激励各部门参与现金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以真正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2.建立合理的现金预算管理流程
宝钢的现金预算管理流程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与分析、修正与改进,将预算管理从上至下,层层落实。四个环节对预算全过程的权力与责任进行清晰界定。由公司董事会确定预算管理总目标,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目标自上而下分解到各个责任部门。各个责任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并报预算管理部门审核,预算管理部门将各预算草案进行平衡汇总形成总预算草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线反复程序,不仅可以将总目标清楚得分解到各个责任部门,各个责任部门根据自身情况编制相应的现金预算并上报、审核,又可以动态调整现金预算管理,使其更为合理,更贴合部门实际。
3.使用科学的现金预算管理体系编制方法
在现金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编制不合理是常见问题之一。在企业预算管理编制中,一方面要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要对预算管理细节进行详细落实。再组织专业人员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保证管理决策科学、合理。各部门合理分工,财务部门根据支出重要程度,调度未来时期的现金流量,销售部门、生产部门对销售收入预算和产品成本预算进行改进。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管理体系编制方法。预算管理体系编制方法主要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最后,在预算中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合理判断,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
4.建立严格、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
根据国家现金结算制度的规定,企业收支的各种款项,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
(一)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这里所说的职工工资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指由于个人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提供劳务而由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向个人支付的劳务报酬,包括新闻出版单位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各种学校,培训机构支付给外聘教师的讲课费,以及设计费,装潢费,安装费,制图费,化验费,测试费,咨询费,医疗费,技术服务费,介绍服务理由,经纪服务费,代办服务费,各种演出与表演费,以及其他劳务费用。
3、根据国家制度条例的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困难生活补助。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如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8、中同人民银行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如同采购地点不确定,交换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支出。对于这类支出,现金支取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
除上述5、6两项外,其他各项在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存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予以支付。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二)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
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都要核定限额。
1、库存现金限额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由开户银行给各单位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开户单位由于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应按必要手续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管理。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规范现金管理,同时又能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正常使用,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数额作为该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其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天数可以适当放宽在5天以上,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核定具体程序为:
(1)开户单位与开户银行协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核定天数
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
(2)出开户单位填制“库存现金限额申请批准书”。
(3)开户单位将申请批准书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开户单位凭开户银行批准的限额数作为库存现金限额。
3、各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自接用于现金支出。各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由开户单位确定送存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应该在现金日记账上如实反映坐支情况,并同时报告开户银行,便于银行对坐支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
4、企业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的用途,且不得私设“小金库”。
5、现金管理“八不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现金管理应遵循“八不准”即: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6)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1)实用性:近现代建筑在建筑档案都具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即建筑过程的真实性、长久性和实用性。其文化资源与实际开发存在着互利的相互关系,因此,现代化建筑档案在其根本上具有较为复杂,且实用价值较高的特点,对于档案而言,其保管的时间和年限相对较长。其主要的目的则在于,要对优秀的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延续,因此,档案可以根据其价值的不同,将保留的时间分为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2]。(2)在精神意义上:一般而言,精神文化资源往往都需要一个文化背景作为载体,将实物与文化相结合。档案作为物质文化的载体出现在众多行业当中,在建筑行业上它也同样享有其应有的法律文件支持,且对建筑档案而言,其在收集、整理、保管等方面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但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其还具有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所无法达到的法规要求,即历史文物的相关法律保护。由此可以看出,档案资源的核心价值则体现在物与精神的紧密结合方面,只有在二者相互融合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保证档案在管理和应用方面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2以建筑档案为例,其所存在的问题
2.1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在管理上不完善
我国建筑的档案管理一般都由省市的档案馆进行分类管理,但不同的部门也可以按照房屋建筑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保管机制。除此之外,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而因此带来的房屋认证困难则成为建筑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2.2优秀近现代建筑档案的不完整
由于实际环境因素影响,很多档案资料都不甚完整,从而导致更多的实际建筑与其历史遗留资料不符,无法真正反映出该时代下的环境特点。由于资料的不准确性,还会给研究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即在建筑上,无法探究其结构、历史背景、用途,甚至在保存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建筑人们在外观上对其肆意更改、扩建,使原有的建筑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无法真正展现其建筑本身的风貌特征3]。
2.3优秀近现代建筑所建立的档案无法及时存档
及时对所建立的档案进行储存,不论对建筑行业或其他行业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资料所保存的年限都比较长,因此,在资料保存上一定要对其进行防护处理。就建筑行业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已经对其进行修缮处理,但对建筑资料而言,人们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很多建筑资料无法及时的得到更好地保护,从而造成破损或遗失,使其在经济和文化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保存资料的完好,无论对未来社会发展建设或历史文化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优秀近现代档案建立的作用
优秀近现代档案可以承载当地文化的风土地貌,同时在历史沿革、时代背景和文化艺术探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1)档案的建立对优秀近现代化发展而言具有保护的作用。档案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连,是客观记录史实发展的事实,同时也是历史与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利用相关建筑档案可以对相应建筑进行技术鉴定,模拟维护,并对建筑本身加以保存。根据技术资料,不但可以在时间上减少维护工期,还可以在经济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我国未来经济建筑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资料。(2)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其还具有防灾的作用。通过记录资料,可以很好的对当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资料整理,对原有的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在制定改善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参考原始数据记录,来根据其组织特点进行维护,并加以施工。由此可见,构件档案还对现代化建设的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3)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优秀近现代档案本身就对我国的经济型社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仅如此,档案还具有实用性和循环使用的特点,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活力价值。优秀的近现代档案具有良好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加之相应的工艺建设,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储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
4结论
现金流管理目前在生产型或商业流通型企业得到经营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的重视,近日EVA概念在国内的推广者——思腾思特公司所面临着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却不得不使许多公司引以为鉴,在现金流管理方面予以更多的重视。
咨询公司很少提及现金流的问题,与思腾思特公司类似,典型的专业咨询公司,在现金流管理方面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存在问题。如果您的企业出现如下问题,那么,你的现金流已经亮起红灯。
你的现金流能有效满足业务发展吗?
资本金不足,无后续资金注入
思腾思特公司,成立时启动资金仅一两百万美元,股东以财务性投资为主要动机,对于公司在运营中发生的现金流耗损没有通过进一步的注资来支持。许多咨询公司也都认为,公司经营以人力资本为主,不需太多流动资金,更不需过高的资本投入。孰不知,咨询公司运营流动资金的充足也是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就似人体血脉供养不足,必将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问题。
市场拓展并未带来足够的现金回流
目前国内对咨询公司专业服务虽然十分认同,但对服务价值的认定却仍未充分考虑,许多咨询公司付出的专业劳动并不能获取充分的现金回报。思腾思特公司进入中国不久,就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并且以管理咨询、财务咨询等手段向中国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广EVA概念及应用方法,市场增长潜力的确不小。然而由于处于市场拓展初期项目定价往往打有折扣,且客户来源于国内,咨询服务难度大,现金收益却来得低微,项目做了不少,年咨询业务收入却仅有1000余万元,扣除相关付现成本后,留存公司现金流量已很有限。
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手段
资本金较小,经营收益又不理想,且无足额的有效实物资产用于抵押,一般也就很难通过银行流动奖金贷款等其他融资手段解决资金缺口。
现金支出是否难以控制?
人力成本支出没有有效的规划
许多咨询公司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对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却没有合理有效的规划,难以对员工形成有效的激励。员工对薪金收入不满,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还会在公司财务控制不严的情况下设法增加自身各种费用开支,从而导致公司不能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现金支出不确定性增加,公司经营风险增大。
项目运作成本没有有效的控制
项目运作中,也没有有效的成本核算与支出控制措施,项目运作成本往往高出项目收入,导致在项目运作层面上的现金收支不平衡。
公司财务控制体系并不健全
咨询公司与生产型企业、商业流通性企业相比,规模要小许多。因而,公司往往忽视在财务控制体系方面的建设,现金预算制度、项目成本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不甚健全,最终致使公司成本结束软化,现金开支难以预期与控制。现金流入的不足与现金支出的难以控制,会使咨询公司的现金趋于匮乏,最终将使公司正常的人力成本开支、项目成本开支以及办公成本开支难以维继,从而使公司陷于资金链断裂,公司面临破产的局面。
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是否明确?
要有效加强咨询公司现金流管理,为其经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需从首先明确现金流量管理的目标开始。
咨询公司主动进行现金流管理的目标包括:
1保证公司日常运营合理开支;2增强现金流量的可预见性;3为不可预期的现金支出提供合理的内外部融资支持;4为闲置资金进行有效增值;5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决策支持;6信用管理与融资能力管理。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
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也是加强现金流管理的一个必要工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控制,让你的现金流管理拉响警报。
人力成本控制
人力成本控制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和成本支出的相对可控。人力成本主要包括工资、奖金、项目分成、福利费用、日常费用开销、特殊费用开销等。其中,对于工资、奖金、福利费用、日常费用开销等,属于可预期的日常人工成本,应在公司现金流安排中优先保证,对于奖金、分成、特殊开销等不属日常人工成本,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偏差,但公司应根据有关员工提出的建议及实际相关项目时间安排节点,纳入年度或月度计划,从计划上给予事先保证。
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是咨询公司实际赢利和现金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项目成本控制不仅责任在于公司财务部门,更在于培养业务部门在项目运作中的收入成本意识,既要有效节约成本,又要切实保证项目成本合理开支所需现金。
现金预算制度
咨询公司同样应加强现金流管理的计划性,为此可由财务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与,以人和项目为基本要素,建立现金预算制度。由各业务部门编制现金收支计划,由财务部门汇总并监督执行。现金收支计划包括年度计划与月度计划。年度计划主要为公司整体业务进行提供决策参考,月度计划主要为项目实际进程中的有关收支提供具体支持。
为经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健康的现金流量管理可以从经营、投资、融资等三方面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
对经营活动的支持
1公司经营活动提供基本的现金流量保证;2公司进行业务拓展和市场扩张提供资金决策依据。
对投资能力的支持
1通过灵活运用各种短期投资工具,既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又使闲置资金有效增值;2通过对公司积累资金的充分利用和有关项目或操作平台的财务分析,寻求长期投资机会,帮助公司实际业务经营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