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8 18:09: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整治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技术比较成熟,土地整治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信息技术、规划技术、乡村景观保护与重建技术等。德国的土地工程始于13世纪,在土地整治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治信息系统(LE-GIS),将土地整治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技术可追溯到15世纪,1996年12月,在莫斯科通过成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土地关系与土地整理问题国际研究会”,提出了统一进行研究和判定土地利用与土地整理的理论与标准,研究景观的、生态的土地整理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澳大利亚的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重点是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复垦问题,在土地复垦整治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研究。Caya等将模糊专家系统模型(FuzzyEx-pertSystem)应用于土地整治后的土地重新安排中,使土地权属分配得到更多农户满意。使整治前后的所有地块总价值相等,是成功的土地整治工程,因而必须要对地块的价值进行评估,GIS技术在价值评估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国外土地整治的上述技术已经比较科学、系统、规范,适应了土地整治实践的要求。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有关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甚少,土地整治实践中非常缺乏技术支撑。我国急需从土地整治技术的工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等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体系,我国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化整治技术。胡静等为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建设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出发,构建了“中央—省级—县(区)级”三级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王金满等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借助GIS软件的统计功能,研究了山地丘陵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为测算土地整治量提供了方法借鉴;叶艳妹等设计了农地整治中急需解决的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和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技术。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了首个土地工程研究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土地整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技术、东部基本农田优质精细型土地整理技术、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技术以及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这也充分说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和趋势。
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
①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如根据需求和现状将未利用地改良为农地或建设用地;
②对已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值,如对农地的改良、配套,进行集约化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对现状土地进行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支持经济建设,对污染、灾毁及破损土地的整治利用等。笔者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1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工程
非农用地是指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大、中、小城镇,工矿区,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我国非农业用地约占国土中面积的22.9%。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非农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对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积极整合、有效利用以及资源集中集约化发展,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土地工程。土地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在工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性、整体性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成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及水利配套、电力、林业、道路等内容。在土地开发工程中应兼顾国家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2.2建设用地整备工程
建设用地,是指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城镇村及工矿等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它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据土地所用权特点,建设用地整备工程,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清表、整治、平整并进行适度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和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从而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的过程。建设用地整备工程中的整治工程,主要指通过一定工程、生物或技术手段,使海域、沼泽或土质难以为建设用地所利用的土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例如,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填海造地工程,将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围堰、基槽清淤、基坑填沙、填砂等工程;沼泽地区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当作为建设用地开发时,要注意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2.3污损土地改良改造工程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和损毁,使土地完全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对污损土地进行改良改造区别于其他废弃地的改良改造,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损毁土地,并通过污损土地利用评价,使其达到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使用标准。
2.3.1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空气、生物、水体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影响的土地。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改造使其恢复到未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按地点可分为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和异位改良改造技术。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即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改良改造;异位改良改造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土地污染改良改造按操作原理主要分为物理改良改造技术、化学改良改造技术和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的物理改良改造是指通过物理过程的调节或控制,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或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的改良改造过程。主要的物理改良改造技术有客土和换土技术、蒸汽浸提技术、玻璃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热处理等。污染土地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沉淀等反应,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转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典型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有化学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溶剂浸提技术、施入改良剂或抑制剂等。污染土地的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依靠某些生物的活动和具有某些特的微生物,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清除或降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改良改造的目的。狭义的生物改良改造仅指微生物改良改造,广义的生物改良改造包括微生物改良改造和植物改良改造,有时也包括动物改良改造。
2.3.2损毁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损毁土地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造成土地第一生产力的丧失。损毁土地改良改造工程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损毁土地进行改良改造使其恢复成可利用的有效土地,包括生境建设和群落建设两大内容。生境建设是对地貌的重塑和土壤改良培肥,其核心在于“造地”,为生物群落建造一个良好的生境。群落建设则包括植被重建和引入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其核心内容是植被。对于凹型地貌的重塑,通常采用填充和客土的方式。对于凸型地貌重塑则采用土地平整、建梯田的方式。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对于矿山损毁土地的地貌重塑一般采用“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良性循环。
2.4低标准用地提升工程
2.4.1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高标准农业用地可定义为: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其他高标准农用地。低标准农业用地变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使其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水源覆盖实现方田化,灌溉实现节水化,秸秆实现还田化,耕作实现机械化,施肥实现配方化,种子实现良种化,田间道路实现沙石化,农田林网实现网格化,田间种植实现规范化,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
2.4.2低标准建设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建设用地工程。高标准建设用地可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合理布局各业用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监管,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对存量土地的各种投入,实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状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使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高标准建设用地建设最终是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完善。高标准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各业占地布局,严格控制大面积囤地现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标准农村建设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原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或消除农村大片闲置地,消除空心村,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旧工矿用地进行考证,对废弃区进行生态修复,拆并不合理采矿区,做好原矿用地生态修复工作。
3未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使规划、设计、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信息、监测及标准规范等不同领域进行有效交叉和融合,通过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使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技术将向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土地整治生态变迁;土地整治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互操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向生态化、智能化、节水节地型和可视化发展;质量型和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将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和最优化;土地整治的景观重塑和恢复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监测将从注重数量监测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监测发展;土地整治的施工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1农田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土地整治因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支撑,导致农田路沟渠使用寿命短,土地平整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再加上因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对于诸如沟渠、道路设计强度、建设材料、成分配比、施工工艺、使用周期等要求均有明显差异,对一些关键景观断裂点的修复也缺少精细化的工程技术支撑,这些均影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研发新的适应农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提出专门的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自主研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材料、新产品与施工工艺,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育工程能力等领域将是未来农田建设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把复垦工程作为矿区开采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景观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土地复垦、复垦工程与周边景观协调以及复垦土地的跟踪监测与评价。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地表稳定与侵蚀控制技术、土壤结构破坏与污染的重构与修复技术、防治矿山生态灾害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集成技术等是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试或现场试验研究—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基本模式,修复基质由单一的土壤修复过渡为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治理,修复技术涵盖了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修复类型。因此,研发绿色可持续单一修复工程技术、多种修复方法耦合联用技术、研制专用修复设备和药剂产品是污染土地修复未来发展的趋势。
3.4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落小,就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大处着眼,小处落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广播电视技术工作的公益性质,要求我们更加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观。一方面,从宣传教育入手,积极传播《感动中国》、《善行河北》等栏目中的典型事例,发现身边暖人暖心的爱心行动,尤其是广播电视技术行业中的感人事迹,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身边人的故事,让广大职工深切的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熟悉的人和事。另一方面,从具体行为入手,鼓励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做到盘无剩餐,节能减排、每周少开一天车,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坚守安全播出生命线,互帮互助、开展经常性技术帮扶,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久而久之,积善成德的小事就会变成干部职工自然而然的良好习惯,成为推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
2.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落实”上求突破
思想政治工作看起来虚,但做起来要脚踏实地。近两年来,省委、省直工委开展了一系列凝心聚力、弘扬正能量的活动,如“党员活动日”、“中国梦•赶考行”等。技术中心积极响应,到市少年儿童教育保护中心开展“金秋送温暖”党员志愿活动,向服刑人员子女捐赠图书千余册,衣服、鞋袜近百套,和孩子们谈心、包饺子、演节目,用实际行动送去温暖与关爱;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
3.总结
作者:秦喆 单位: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保费征缴绩效对比分析
历年医疗保险费征缴情况对比分析近年来,各级地税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密切配合,建立了扩面征缴联动机制。2011年,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20.1万人,比2006年增加1160.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499.4万人,城镇居民620.7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540.1万人和620.7万人。2011年,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98%,比2006年增加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2个百分点。2011年,医疗保险费征缴收入达到252.7亿元,比2006年增加163.3亿元,年均增加32.7亿元。2.2各征缴部门征缴情况对比分析目前,实行地税部门征收的地区(包括地税、社保机构共同征收地区)有7个,实行社保经办机构征收的地区(包括地税、社保机构共同征收地区和地税部门委托社保征收地区)有8个。地税部门征收地区2011年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96%,比2006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个百分点;征缴收入161.7亿元,比2006年提高107.4亿元,年均提高21.5亿元。社保经办机构征收地区2011年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率达到99.3%,比2006年提高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基金征缴收入67.2亿元,比2006年提高41.2亿元,年均提高8.24亿元。各征缴部门征缴效果对比分析近年来,地税部门依托地方税征收体系,坚持税费并举的原则,加大医疗保险费行政征收力度,在单位保费征收方面成绩显著,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不顺,各级地方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而地税部门实行本系统省内垂直管理,在征收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职责不清、地方政令不畅等问题;二是特殊群体征缴难度大,当前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群体复杂程度明显加剧,地税部门对于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城镇未就业居民、农民工、大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存在一定难度,这也是造成医疗保险费征缴二元体制及其各种模式的根本原因。医疗保险费征收是医疗保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结算等环节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社保经办机构征收保费,能保证制度的完整性和体系的严密性,使参保、缴费与享受待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履行缴费义务有很强的制约性,而且对维护参保人员的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尤其是在解决无单位群体参保方面具有明显的职能优势。在实际工作中,社保经办机构征收的地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依靠劳动保障监察和社会保险稽核提升行政征收强制力,依托经办大厅以及银行、街道、社区等广泛的外延服务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缴费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以上分析显示,辽宁现行征缴体制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和缴费率同步增长,征缴收入呈现连续上升势头。但在医疗保险二元征缴体制的各种模式下,社保经办机构实际征收的地区要多于地税部门征收的地区,地税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征缴能力基本相当,社保经办机构略占优势。
提高征缴绩效水平的建议
保费征缴是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的根本前提。基于以上分析,现从如何完善征缴体制和在现行体制内如何提高征缴绩效提出两方面建议。完善医疗保险费征缴体制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医保费征缴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事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以来,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将会陆续出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征缴问题。因此,理顺征缴体制是国家不容回避、必须触碰的重大问题。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不是简单、孤立的收费,而是与制度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牵一发动全身。社会保险费由谁负责征收不是取决于哪个部门或机构的特殊权力,而是取决于谁能保证医疗保险制度整体运行达到最优效果。针对目前二元征收体制格局,国家应当根据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理性思考,尽快决策,切实维护社会保险制度的严肃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建议尽早进行顶层设计,抓紧完善医疗保险费征缴体制,明确征缴主体,我们倾向于由社保经办机构征收医疗保险费。同时,无论由谁来征收保费,都要在明确征收主体的同时,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明确法律责任,建立依法征收、依法缴费的征缴机制。在现行体制下提升征缴绩效提高征缴绩效水平是系统工程,非单纯依靠征缴本身能够解决和考量,需要社保部门拿出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加大扩面缴费力度。遵循“大数法则”,只有足够大的覆盖面才能保证足够多的资金来源,从而有效分散和化解制度运行风险。目前,医疗保险未保、漏报、断保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政策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秉文认为,“一个制度的好坏,不在于强制力如何,而在于吸引力如何。制度如果没有吸引力,就是让公安局来征都没有用”。下一步应在提高政策吸引力方面下功夫,比如根据基金支付能力提高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把基金结余控制在合理范围;全面实现一卡通,实行医疗保险费自动续缴,针对不同群体制定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参保缴费办法,等等。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各类群体自觉、积极、长期地参保缴费。提升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效率。提高征缴绩效,必须提升基金管理和使用的整体效率。一是在现行征缴体制框架内,通过明确征缴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强化部门配合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征缴力度,保证费源稳定并逐步扩大。二是加强对征缴和支付的稽核监管,推动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努力寻求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与降低基金风险的平衡点,建立基金支付预警机制。三是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向省级统筹过渡,增强基金的统筹调剂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四是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五是研究医疗保险基金增值办法,探索将历史结余的医疗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家法律或政策允许的投资渠道,实现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医疗保险费征缴绩效需要社会的评价,而社会评价来自于外在的感受。因此,必须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以信息化为支撑,着力创建服务方式多样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经办管理服务新格局,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一是扩大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网点,拓展银行、邮局、街道、社区等外延服务网点,使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窗口离群众最近。打破行政区划或隶属管理的限制,实现任何一个服务窗口都可以受理同一统筹地区不同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参保人员的社保业务。二是实行综合柜员制,引入自助式服务模式,推行网上医保业务,使参保人员通过柜台、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办理参保缴费业务。三是提高各级医疗保险窗口的服务水平,推动标准化建设,树立一致的服务形象,打造优良的服务品牌,提高参保人员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教材内容具有局限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让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政治知识。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新了教学形式,为优化组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政治教师要大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趣味化。先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开拓学生视野;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再在导入新课环节、结束环节播放轻松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总之利用网络的时空性、开放性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班级资源库等网络平台,开设远程教育,共享优质资源。例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幅国家“地图”,当把鼠标放到相应位置的时候就会显示出详细的信息,包括名称、民族、人口、特点等,让学生感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亲缘关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2利用信息技术与政治整合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突破教学难点。政治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理论概念抽象性强,不容易理解掌握,即便教师也无法用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达和阐述,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阻碍。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的目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教材“活”起来,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课堂充满动听的音乐、清晰的画面、绚丽的色彩和个性化的课件,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样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个性化成长。再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增进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营造一种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转变为主动求知的探索者,让学生的精神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开展德育教学。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可以给学生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接受思想教育,实现政治教学的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可有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形式,可使原本较为死板的政治课堂变得有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政治教学进度。
3.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政治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声像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具体而言,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真实与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全员主动、全程参与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4.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
目前,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更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使教学活动更为丰富、生动,使教学富有时代气息,使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此外,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可搜集到许多资料,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便能够方便取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解释政治理论,与时代步伐相适应,进而充分体现高中政治的时效性。
5.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丰富高中政治教学的信息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实时联网,网络信息量较大,且信息品种多样化,信息资源交互性较强,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传播速度较快。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在网络上获取任何所需信息,从而使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更丰富。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写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的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政治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只是照本宣科。此外,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政治教学的教学观念传统,不能及时更新为现代化教学理念。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大部分政治教师进行课件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进行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未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合理,课件内容大多无关教学。
许多教师设计课件时,一味追求课件的美观,为了装饰课件,过多插入和教学无关的视频、图片,使得课件纷乱、繁琐。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装饰等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与教学内容本末倒置。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
1.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方式教学。为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其次,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课件是为学生而制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知识,进而提升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培训。
有些年龄大一点的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对图片、声音等的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操作技能,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设置让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诸多缺陷。许多高中学校的“重点班”“奥赛班”集中了学校的尖子生,班级之间的整体成绩明显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班级成绩评价也十分不合理。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化较为严重。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可纳入多媒体教学指标,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可作为评价教师的指标之一。
四、结语
论文摘要介绍茶树常见病害即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茶饼病的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茶农防治茶树常见病害提供参考。
近年来,上白石镇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多样化,有黄观音、金观音、早春毫、温州早等茶树新品种。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高温高湿的气候使茶叶易发生病害。上白石镇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饼病,现将它们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茶白星病
1.1发病症状
在春茶期发生,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点,暗紫褐色,病斑直径0.3~2.0mm,圆形。大型病斑周围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内以菌丝态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叶片上多。病斑上必须有水湿润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渍4~6h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环境温度为5~32℃时均可形成孢子,适宜温度为12~18℃,降雨时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进行传播。
1.2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叶面保持湿润5h以上即可实现侵染,从叶片气孔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展开的新叶及其下方的3张叶片均可受侵染而发病,但限于成叶。环境温度为12~32℃时可形成侵染,适宜温度为16~24℃。病原菌潜伏期很短,在最适条件下接种后12h即可发病,24~48h后80%的病斑即可出现。茶白星病在气温高于16℃、降雨8h以上的条件下即可发病,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
1.3防治方法
氮肥施用量与茶白星病发生有关,茶树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科学施肥,选择抗病品种栽培。防治药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菌剂,于春茶期及二茶前期喷施。
2茶叶斑病
2.1发病症状
该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嫩叶、成叶、老叶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很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或球形,黑色,大小70~100μm,具孔口,内壁上着生分生孢子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形至广圆形,大小(7~12)μm×(6~8)μm。湿度大时,器孢子似挤牙膏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
2.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组织里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水滴溅射传播,侵染成叶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茶园缺水,茶树水分供应不足,抗性下降易诱发该病。台刈及修剪后抽生嫩枝多,采摘不净留叶多或夏季干旱蒸腾量大,根部供水不足,易遭受病菌侵染。生产上向阳坡地或土层浅及梯田茶园根系发育不好,发病重,致使整个茶园呈红褐色焦枯状,落叶严重。
2.3防治方法
提倡施用酵素菌或EM活性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保水保肥,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夏季干旱要及时灌溉,合理种植遮荫树,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日灼。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防治。
3茶炭疽病
3.1发病症状
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
3.2侵染循环
茶炭疽病的病原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d形成小的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15~30d,此时嫩叶已变为充分展开的成叶。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温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3.3防治方法
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雨开始前为防治适期。在新梢一芽一叶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苯菌灵1500~20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4d。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
4茶饼病
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此病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且由病芽叶所制茶易碎,茶味苦涩,品质大降。
4.1发病症状
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至红褐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展为直径3~12mm不等的圆形疱斑,背面隆起,表面生灰白色至粉红色的粉霉层,此即为该病病菌子实层,后期粉霉层渐消失,凸起部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具一灰白色晕圈,外观似圆饼,故称为茶饼病。重病叶片疱斑几个至十几个,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嫩梢、叶柄染病亦呈肿胀扭曲,易折断枯死。
4.2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加强茶园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苗木检疫,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①加强茶园管理。通过善管肥水、适时适度台刈或修剪、合理采摘、摘除发病枝叶、勤除杂草,以及清理遮荫树和野生茶株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茶园通透性,促新梢生长壮旺,使新梢抽生期避开病害盛发期,或在病嫩梢叶的子实体尚未长出之前被摘下,从而减少再侵染源,减轻发病。②药剂控病。对台刈及修剪后的园圃及时喷药保新梢1~2次;在春茶开摘前和冬季采茶结束后各施药1次。可选用20%三唑酮+十三吗啉乳油(2.3∶1)3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1000~15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注意药剂的轮用与混用。
5参考文献
[1]田杨东.有机茶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2):75.
[2]管嫦娥.泾县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10):16-17.
用于传递药物的磁性纳米粒子直径通常为5-20nm,这些晶体一般是铁的,最常见的是磁铁或磁赤铁。有几种方法合成这些晶体,最常用的是共沉淀Fe(III)和Fe(II)。磁性纳米粒子与被传递的基因和药物混合封装以促进细胞吸收。用于磁性纳米技术的有聚合物、病毒和非病毒,此外,还有形成这些复合物的输水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由于要靶向体内,被处理的纳米复合物通过静脉注射、动脉注射或腹腔内注射,用一个外部磁场(通常用一个小的稀土磁体)附近的目标区域以创造一个局部磁场。随着药物在血液中流动,磁场对带药的磁性纳米粒子产生作用,驱动它们分布到目标组织中。与其它传递方法相比,磁性纳米粒子对药物的传递有许多优势,它显示出了外部磁场的反应,相对安全,用途更广。磁性纳米粒子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作为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已有十多年了,因此,是一种能根据病人安全性来被更好理解的纳米技术。此外,磁性纳米粒子与现有药物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能被用于有效传递各种各样的治疗药物。
2使用磁性纳米粒子的体内基因靶向传递
磁性靶向传递技术是1978年被首次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类似于药物传递,对治疗基因的传递有着巨大的潜力,尽管该技术的应用必须适应核酸分子的大小和电荷数。有趣的是,磁性传递为解决当前基因治疗中的有效传递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例如,将磁性纳米粒子与基因载体混合,治疗基因通过外部磁场被选择性地输送到肿瘤部位,增加了治疗基因的浓度,同时也减少了治疗基因在身体其它部位的停留。
2.1局部给药系统临床试验中肿瘤靶向给药一直是在肿瘤内或肿瘤附近注射给药,磁转染在肿瘤局部给药中有两个可能的优势:第一、它能增加注射部位细胞对药物的吸收和滞留;Bhattarai等人通过直接在空肠和气管内注射的方法向体内传递经过修饰的腺病毒载体表达结合了磁性纳米粒子的LacZ基因,发现在磁性组中的肺部和空肠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在外部磁场下基因的滞留和表达都有所增强。虽然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非侵入性肿瘤的治疗,但也显示了磁转染有提高注射基因在肿瘤内的滞留效果的可能。在局部传递中磁转染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肿瘤的穿透性。目前的传递方法不能有效的将治疗基因传递到肿瘤块的所有区域,尤其是低氧中心,部分是由于许多肿瘤内部有复杂的脉管系统。另外,这被认为是一个进步,考虑到耐药性的问题。已证明磁转染粒子的局部传递能增加靶组织内的基因积累和基因对肿瘤内较小动脉的穿透力。Krotz等人采用靶向提睾肌的股动脉注射带有荧光标记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后发现磁性组的荧光强度增加,此外,在较小动脉内有很强的荧光。较小动脉内的荧光增强显示磁靶向能增加基因和药物的组织渗透性,说明了这种方法可能会增加经血液传递给肿瘤组织的基因和药物的渗透力。
2.2全身给药系统全身给药系统是研发新的传递技术的最终目标,因为它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临床适应症,也方便治疗。此外,小鼠的人类肿瘤移植模型提供了一种在活体内测试靶向给药以及在外部控制磁转染的简单方法。尽管人类移植肿瘤能提供宝贵的信息,便于深入了解全身给药系统的效果,但是这些模型可能大大低估了在病人体内靶向给药的复杂性。迄今,已被验证的磁转染作为活体内癌症治疗最有前途的应用是在人类肿瘤移植的小鼠模型中。用磁性纳米粒子-脂质体复合物传递荧光素酶质粒,Namiki等人发现外部有磁铁并经过纳米粒子处理的动物组有很强的荧光素酶活性,传递相同剂量基因的其他的对照组却没有明显的表达。这个结果在肿瘤组织匀浆中的二次试验得到证实,那个实验是用siRNA干扰磁性组中的EGF受体,而在非磁性组中没用siRNA。与有外部磁铁靶向的控制组相比,对照组中肿瘤块EGF受体的siRNA传递减少了50%。还有一项研究也显示了不同的纳米复合物组分与疗效之间的差异。相比于之前使用的磁性复合物,新配方在非目标器官中siRNA的积累量减少10倍,提出增加配方的选择性可以提高对器官的靶向性。这可能是由于新配方的尺寸较小的缘故。总之,这些结果都是磁转染具有明确疗效强有力的证据,除了用传递报告基因来证实外。单核细胞由于其具有与肿瘤细胞天然的亲和力,也被用来作为癌症治疗的基因载体。一种方法是先将单核细胞在体外转染,再经过血液注射将治疗基因传递到肿瘤组织。这种方法虽然避免了非内源性载体引起的组织毒性,但问题一直是没有靶向足够数目的肿瘤细胞。Muthana等人最新的研究检查了传递磁性纳米粒子基因的单核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生长能力。作者发现磁性组中16.9±4.2%的肿瘤细胞表达GFP,而在非磁性组中肿瘤细胞GFP的表达大量增加,增量超过4.9±3.5%。没有数据显示这是否会导致单核细胞在肝脏中的减少,这项研究也没有显示任何治疗效果,它传递的是一个标志基因,它证明了磁性纳米粒子能被用于改善细胞作为基因载体的功能。
3小结与展望
论文摘要:西方企业的发展使职业经理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群体,因为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在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第一线主体的重要地位已被接受。如何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职业经理队伍,又如何激励他们及约束他们,是每一个关注企业发展的有识之.士思考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就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不是自称的,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及评价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积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市场的评价。因为,最终决定其命运的是市场的评价。
一、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特征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职业经理毫无疑问应该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以驾驭现代企业这个高度复杂的“机器’。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
1.决策能力.今天的时代是所有企业面临不断变化革新的时代,是出了问题而设法解决的时代。企业有技术专家,有智囊群体,他们负责给企业提出多种建议性方案,而经理的职责就是从中进行选择,拍板决断,所以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井不为过。如果职业经理缺乏这种决策能力,就难以分辨各种方案的优劣,无法进行淮确的取舍。那么,即使他的其它能力再强,也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2.创造能力。这是一个职业经理的核心能力,它表现为在经营活动中善于敏锐地观察旧事物的缺陷,谁确地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提出大胆的、新颖的推测和设想,并进行周密论证,拿出可行的方案以付诸实施。通常所说的“人无我有”、“出奇制胜”的招数都基于职业经理的创造能力。
3.要有识别、选拔、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能的,则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识别和选拔能力。如果人才选,不能知人善任,不会评价和激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或使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人是有感情的,情绪高涨,有利于超水平发挥创造性;情绪低落,易造成工作的失误,而人的情绪调动是通常科学谁确地评价和适度激励实现的。知人善任,心胸开阔,亲和力强,能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
4.要有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企业是一个组织,是同许多员工组成的团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运作规则和规章制度,这是共性的东西。共性的东西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而不是决定因素.仔细研究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个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这个个性化因素就与企业有关。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有营造和谐的企业内部氛围,创造蓬勃向上企业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首先是团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是团队发展目标深入人心并成为团队每个成员的共同追求;再次是团队中每个人追求的差异性与团队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后是有宣传鼓动能力,激发团队热情。
5.应变能力。应变是主观思维的一种“快速反应能力”,是人们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所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职业经理必须擅长“随行而变”。“行”即指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消费对象、竟争对策、协作对象以及经营者本身。只有在应变中造成有利的形势,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保持竞争优势。
6.要有战略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素质之一。
(二)优秀的个性品质
任何职业经理首先是以“人”的概念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优秀的职业经理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大写”的人。在品质上他应具备以下条件:
1.理智。它是职业经理在智力活动和追求真理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望、兴趣以及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一个有理智的人,他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精神。
2,道德.它是职业经理根据企业的行为规范,在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就是职业经理对企业和职工的强烈责任心,并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密切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三)健康的职业心态
1.自知和自信。
2.宽容和忍耐。宽容和忍耐最能体现职业经理素质的高低,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职业经理的理智、自信的心理品质。
3.开放和追求。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必须要心态开放和追求卓越,只有开放的心态才能在日益膨胀的信息时代持续进取。在与同行业、不同行业的信息交流中,完善自我。只有追求卓越,才能使自己领导的企业不断发展,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使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因为职业经理人与出资人之间是以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为基础,因而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既要强调和使用好应有的激励机制,又要强调和使用好约束机制,实现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内在统一,激励与约束在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上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偏废任何一方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二、对职业经理的几种激励机制
(一)直接的物质激励方式
1.基本薪水。基本薪水一般不随业绩变化,并不是激励CEO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所以不会在总经理的收入中占较大份额。
2.奖金。CEO的奖金是一项根据其经营业绩决定的重要收入。经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的绩效联系起来,有利于经理人员在增加自己收人的同时增加股东的财富。注意,奖金可能使CEO偏好短期化行为,同时会诱使经营人员用权操纵股价或其他考核指标。
3.股票。股票是激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赠送股票会稀释每股价值,但公司仍应赠与新上任的CEO大量股票,或以远远低于市面价值的价格将公司的股票卖给CEO.以后公司还根据业绩,奖励CEO一定数量的股票红利,这既可以减少公司现金的支出,又可以将CEO的收人和公司股东的利益更紧地绑在一起。
4.期权。所谓期权,就是经理人员在某一段时期内有按照某一约定的较低价格买进公司股票的权利。经理人员在实施买入期权时多会将股票卖出(一般委托给证券经纪人),他的收入等于有效期股在有效期内股票市价与固定的合同买入价之差,经理人员的收入就与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这种内在的联系使其努力提高企业的长期盈利水平。然而期股也有缺点,即行使期限权后,期限股的激励效果就随之消失.
5.其他。除了以上主要物质激励之外,还有诸如补贴、招待费、福利计划、社会保险计划、退休金计划等多项激励措施。
(二)间接的物质激励
1.被解雇产生的激励。因为解雇本身向外界传递的是总经理不称职的信息,其人力资本随之极大贬值,他以后再谋得经理的职位非常困难,愿意冒风险聘任一位失败经理的公司毕竟很少。经营失败的成本如此之高,使得经理人员在位时不得不努力提高、维持企业的效益。
2.被接管产生的激励。如因经营不佳使股价下跌,公司就有可能被收购。而原CEO则极大可能被解雇。
3.来自经理市场的激励.由于活跃的经理市场的存在,企业可以在很广的范围内选择更合适的经营者,只要能找到能力更高的经理,在任的总经理即使兢兢业业,也不排除卷铺盖走人的可能性.
4.退休后“再就业”产生的激励.退休后获得良好的“再就业’机会产生的激励有效地避免了总经理临近退休产生的这种期限满问题.
(三)精神激励
成就感、社会地位和卓著声誉带来的满足感也是激励经理人员不可忽视的力量。当然,每种激励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只用一种激励方式会扭曲经理人的行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应组合使用各种激励方式.之所以谈给职业经理人上述激励机制是要我们重视职业经理人这个人力资本在财富创造上的重要作用,要看到人力资本已经作为一种主动性资本而存在,相对于被动性的货币资本来说,其在财富创造上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因而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不只是劳动收益,而应该包含有资本的收益,必须尊重和满足职业经理人作为资本的收益.
三、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问肠
(一)内部约束
即指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要形成相互的约束关系和约束机制,其内容主要是:
1.公司章程约束.公司章程是企业的大法,公司章程对企业中的种种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及行为都要做出规范性地规定,包括对职业经理人的责权利及其行为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任何人作为职业经理人进人企业,都必须遵守章程的规定,受到章程的约束,按章行事.
2.合同约束.即指职业经理人进入某个企业时,必须与企业签定受法律保护的任职合同,这种任职合同对职业经理人的责权利做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对职业经理人离开企业时,都做出严格规定,从而成为对职业经理人的有效约束.
3.组织机构约束。即完善董事会制度,包括增强独立董事及各类专门化人才在董事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董事会有能力协调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尤其是对职业经理人业绩与缺点的评价,以及对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界在经营发展战略上的分歧的协调,能由董事会来进行,而不是由企业某个负责人个人来进行,从而减少冲突而增强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
4.偏好约束.是指职业经理人不只是把追求经济利益当作人生目标的唯一目标,往往还有其他偏好,比如有人会把对自我经营价值观念的实现作为重要偏好,有人会把人格受尊重放在偏好的第一位.因此,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利益约束,而且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约束,形成综合性约束机制.
5.激励约束.即在激励中必须同时体现约束,不能搞没有约束的激励,而是要把约束贯彻于激励之中,比如期权这种激励机制就在激励的同时体现了约束。
(二)外部约束
即企业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这两个当事人之外形成的约束,即社会法律、道德等各种社会机制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其内容主要包括:
1.法律约束.主要包括:一是要完善公司法,增加对企业内部包括职业经理人在内的各种主要利益主体的地位及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二是考虑到职业经理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应该制定职业经理人法,对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及其责权利等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既要保护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应有利益,又能对其行为做出应有的法律约束和规范;三是要从刑法和民法上增强对出资人财产的保护力度,纠正和防止职业经理人对出资人的财产侵犯.
2.市场约束.就是指要完善和规范职业经理人的流动市场,使职业经理人市场能在促进职业经理人有效流动的同时,约束职业经理人在流动中的非规范行为甚至非法行为.职业经理人市场上要形成应有的职业经理人档案,这种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有关中介机构从职业经理人的受聘史及受聘业绩等方面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及道德的评价,以便使职业经理人能内在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接受市场的约束,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
3.行业约束.指职业经理人作为重要的社会阶层,要形成自己的“行规,,从而形成行业自律.
4.道德约束.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道德约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受聘期间,要有对企业的忠诚精神和团队精神,不能损害企业及同事的利益;二_是在解聘后不能以任何方式损害原受聘企业的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应通过法律等各种正当手段进行。
5.煤体约束.职业经理人也应接受煤体的约束,使职业经理人行业能规范地发展.
(三)业绩约束
高中生对教师“满堂灌”非常反感,特别是空洞的理论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效果当然很差。为此,教师要从课堂开始就采用“留白艺术”,给学生创设一些悬念,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设悬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设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这里有一个巧不巧的问题,成功的设悬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悬而未悬,就会弄巧成拙,学生难以进入教师预设空间。在学习《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一节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它就像一只万花筒,形式多样,色彩斑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体味文化’,究竟是该用什么来体味呢?我们身边的文化现象又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呢?这些文化现象会激发什么样的力量呢?这些问题都等待我们去探索。”学生对“文化”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对身边的文化现象也缺少研究,这个导语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悬念,应该说“留白”足够。
二、问题设计“留白”,激发学生探索意识
政治课堂教学中必然涉及师生互动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以便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留白”的运用。这里的“留白”主要是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完成思维开发。在运用“留白艺术”时,教师不仅要对问题设计进行精心考量,还要注意抓住投放时机。如果学生认知不到火候,或者缺少足够的合作探讨,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进入轨道,教师急于要结果,这样的“留白”就真的留出“真空”了。学生回答问题七零八落,找不到点摸不着边,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时,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特别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请你用一个例子加以论证。中华文化有民族性,你能够找到相关依据吗?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什么关系?我让学生分组谈论这几个问题,并要求形成答题提纲。学生谈论比较热烈,看来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果,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问题解答,而且答案比较全面。
三、教师评价“留白”,鼓励学生不懈追求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表现给予适当评价,这是最常见的教学现象。在实际操作评价时,教师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取得的效果存在差异。好的评价运用可以激发学生斗志和信心;相反,坏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破坏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伤到自尊心,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为不利。所谓好的评价方式,也就是要具有“留白艺术”特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认可。即使学生回答完全不正确,教师也要“嘴下留情”,给予学生的努力以正面评价,尊重学生的劳动。这对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高中生很爱面子,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对那些不靠谱的答案,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很用心,一定可以给其他同学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或者是:“你有独到见解,不错,还需要加以完善。”学生获得这样的评价,自然比较舒服,相比教师粗暴批评否定当然要好很多。这就是给学生“留足面子”,也就是“留白艺术”的实际应用。对于班级里的优等生的优秀表现,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注意“留白”,对独到见解给予肯定,但不过分吹捧,让学生保持清醒头脑。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抓住称赞时机,向学生传递友善和关爱,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幅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