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国大学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9 10:30: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国大学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国大学生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教育方法,而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辅以校园文化、课程改革、社会实践等宣传途径,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对祖国充满热爱、忠诚的感情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情感。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团结青年一代,更会成为鼓励当代大学生参与祖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等历代爱国英雄身上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一代的青年中许多人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动不动便对社会不满,怨老天不公,缺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启迪人们将为国为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强烈的爱国义情感,更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二)意志品质的有效提升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前许多大学生没有道德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仁爱之心和感恩之心,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屡屡做出违背道德标准,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文化素质低下,道德水平不够。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宽容品质,“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谨慎的思想,“容止所思言词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上述思想的阐述和理解精辟而独到,是大学生们值得关注的内容。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毅力,独立自主性差,甚至出现了家长跟到学校照顾起居的可笑场面,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的自律精神;“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不强者不达”的自强精神,恰恰是中国大学生身上缺少的品质。

(三)职业素质的重要影响

1.爱岗敬业精神的启示

许多大学生好高鹜远,不肯脚踏实地地面对生活,跳槽现象频现,失信于企业的现象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专注统一、感恩思想,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

2.团结协作意识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协作意识差,人际关系淡漠,而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又是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谐统一”,这正好与时代要求相符合,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

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不强。而传统文化中的整体精神,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讲求付出,歌颂奉献,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全局意识,淡化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让其思想更加成熟。

4.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精神

时代需要文明,时代呼唤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分不开,万里长城、都江堰、圆明园、四大发明等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当代大学生如果能够将这些文明和精神继承,那么在世界未来的发展必将是不可阻挡的。

二、封建腐朽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几千年腐朽的封建文化的左右,其中也夹杂了许多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批判继承。

(1)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法,过于宣传“德治”,缺少民主法制思想,专制思想浓厚,不利于大学生们法制意识的培养;(2)过于严格的等级观念,强调天生的地位差别,不利于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让部分大学生过于迷恋“官本位”,权力欲明显,认为当官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这在目前高烧不退的公务员考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3)过于强化从众心理,个体永远淹没于群体,让部分人正常的自我意识受到压制,不利于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过于强化“无为”思想,如“君子无所争”、“木芳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思想,让一部分人的竞争意识受到压制,也为一批大学生颓废生活、无所事事提供了借口,而健康的竞争恰恰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种“无为”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在竞争中创新和发展。(5)过于强调“关系和人情”,亲情和友情是一个人丰富情感的表现,但是过于强调各种关系和情谊,往往会造成对事实和公平的歪曲和损害,现实生活中,任人惟亲、家族腐败的现象其实是一种“重情重义”情感的畸形表达。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关系”,却对自己个人能力不作高要求,歪曲了社会的公正性,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新时代下积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在高校营造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文化的气息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一方面是通过各种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邀请国学名家到校园内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社团,进行自主研究,并通过文艺表演、电影节、知识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研讨会、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目前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信息社会,网络教育不可忽略,如今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个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及时转变教育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育的效果。目前全国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通过博客空间、QQ群、MSN等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但是网络宣传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太多的负面思想也在同时传播,这就要求我们要谨经营这块阵地,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机遇,达到正面教育效果。

还有就是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积极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每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应用,而且要注重个人言行举止,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一支文化底蕴丰富、礼仪修养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必然会对整个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课程载入的重要性

目前许多高校都重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将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就业率的提高上,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应付态度对待。除了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而更少有学校专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些年,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热传,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注意到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了。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但是我认为,要想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还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载人力度,开设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扩大化,同时丰富校内的图书资源,大量引进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为学生进一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空间。

(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积极的社会实践

第2篇

我国化学的基础研究逐渐开始与|世界前沿化学研究接轨,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化学科研队伍有了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良好、年龄分布合理、学科门类齐全的化学研究队伍,优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形成多学科前沿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水平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曰益增强,在国际组织和期刊中任职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凸显我国化学学科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大幅度增加,自主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初具规模,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和必将作出重要贡献。国家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创新研究环境达到较大改善,具备了从事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我国在化学领域发表的文章总数和被引用文章数以及论文的引用次数逐年上升,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在2000—2010年期间,中国在化学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总量列世界第2位;2007、2008年成为SCI论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见图1、图2),在此期间论文被引用次数名列世界第四位;2005—2008年,中国在化学领域被引论文的数量超过曰本,成为重要研究成果的主要产出国家之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同步提高,质量提高更快(见图4)。中国化学在国际化学界顶尖1的论文比例从1998年的0.3%增加到2008年的8.1%中国人在化学领域发表的文章从19W—2!丨n3年的9%上升到2丨104—2丨IIm年的17%(有中国作者在内的所有文章)(源于基本科学指标.汤姆森-路透影响力的提高,我国化学家在包括IUPAC重要学术机构的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国化学家担任包括Acc.Chem.Res.,Chem.Soc.Rev.,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重要学术期刊的编辑、副主编、编委、顾问编委。

           

我国化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力口。2009年中国化学科学领域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件数已经超过曰本和美国(见图5)。

我国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升,2009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二大化工产品大国(图6)。

中国化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化学领域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专利申请有了较快增长,在国际化学界有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化学的发展与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欧美和曰本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原创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国际顶尖科学家还很少;研究队伍在化学的各个分支研究方向结构不甚合理;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缺乏化工产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发展缺乏引领作用等。因此,充分的认识目前我国化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正确的引导,对维护我国化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

一是要保持已有优势,发展新的特色领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以化学合成及理论为核心,以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定向、高效、低耗、绿色的化学合成、能量和物质转换体系及相关技术,加强基础研究思想和方法向原理器件设计和制备技术的转化,强化探索和创新意识,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化学科学的全面发展。

二是要鼓励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鼓励变革性研究项目,对重大基础问题科学研究应给予持续性的支持,使我国在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些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使我国在化学科学的若干领域的研究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且在一些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

三是要在化学科学的前沿和新兴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化学科学的前沿及其新兴领域,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在揭示分子及其组装体的可控合成、设计规律、性质与微观结构的本质关系,在高性能、不同凝聚态结构化学材料体系的制备、表征、理论模拟和计算方法,在高效能源和物质转化催化剂的设计和机理,在关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药物设计和合成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四是要加强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生长点,有重点地发展一些新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瞄准化学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与结构,注重和加强化学科学各分支学科及其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推动学科建设,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赋予化学科学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前瞻性地重点部署和发展一些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例如:能源、环保、生物、催化等),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五是要面向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大需求,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性成果。深入开展与化石能源高效绿色转化、太阳能和核能利用相关的能源科学和材料研究,深入开展与光、电、磁等的发生、转换、存储、输运、显示和掩蔽相关的信息和防护科学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检测、诊断和治疗药物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与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相关的农业科学和技术研究,深入开展以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等相关的分离净化科学和技术研究,坚持不懈地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的群体突破。

第3篇

【关键词】“韩流”文化;大学生;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78-03

2014年初,一部《来自星星的你》火边大江南北,随后《继承者》《匹诺曹》《未生》等多部韩剧持续火爆于网络之间。不同于以往单纯以韩剧作为韩流文化媒介,此次伴随韩剧火热的同时,韩国综艺节目也开始大肆进军中国市场,《Running Man》《爸爸去哪儿》等韩国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纷纷以合作开发、版权购买等形式进军中国市场,打开电视机,播放的综艺节目大多都是从韩国引进的。再加之以少女时代、super junior、EXO等为代表的韩国偶像歌手,沉寂几年的韩流文化正以多元化形式开展新的一轮文化传播。为了了解新时期韩流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范围内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问卷发放的对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生。总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258份。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为:理工科197人,非理工科61人;在总人数中,男生167人,占总人数的64.73%,女生为91人,占总人数的35.27%。

一、韩流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现状

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1]从目前国内对韩流的研究来看,专家学者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广义韩流,泛指各领域内所涉及的韩国元素,包括韩国服饰、饮食、娱乐、体育、工业等。二是狭义韩流,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性事物在中国的影响。早期韩流文化立足韩国本土,以中、日为主要市场,现阶段韩流文化在巩固中国、日本市场的基础上,拓展东南亚、中亚受众,并积极开发欧洲、美洲市场。

从统计结果看,对“韩流”文化毫无关注的人数只占23.26%,接近8成的同学在平时中学习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关注“韩流”文化。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韩流”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影响力。以独特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形式进行思政教育,改变以前被动倾听的模式,以兴趣为吸引,使其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其日常生活。

具体到男女生的数据差异上,女生群体中平时关心甚至非常关心的百分比分别为16.48%和21.98%明显高于男生的8.98%和3.59%,这说明在对“韩流”文化的关注人群中,女生是中坚力量。结合大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可以在对女生的教育与引导过程中注意合理利用“韩流”文化。

在对待“韩流”文化的态度中,女生的对“韩流”文化的包容度也明显高于男生,完全反感并觉得“韩流”文化肤浅无聊的女生不足一成,而男生则超过四分之一。此部分数据反映,虽然“韩流”文化整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广受关注,但是还是存在部分同学持排斥心理,所以在有效利用“韩流”文化进行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切不可一种教育无差别强制使用。

问卷结果显示,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有63.95%的同学认为“韩流”文化给自己或者朋友的生活带了影响,从以上数据来看,“韩流”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角色。合理引导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势在必行。

提到“韩流”文化,大学生第一印象中韩国偶像明星音乐(41.86%)、电视剧电影(33.72%)、综艺节目(10.47%)等娱乐产业占比合计达到86.05%,这说明目前当代大学生主要通过韩国的娱乐文化产业来了解韩国文化。尤其近年来的韩剧、韩综等进口作品在大学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该组数据反映了目前大学生了解韩流文化的局域性与片面性。

近8成的大学生认同“韩流”是发展韩国文化的一种形式,而事实上,韩国政府也曾经正式提出过“文化立国”这一思想,并大力扶持其文化商品外输。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韩流”文化对我国文化产业有着极大的冲击,同时也有37.21%的同学认为“韩流”文化外输只是一种正常的文化输出与文化交流,不足10%的同学认为“韩流”文化能丰富我国文化产业,另外还有3.49%的同学认为“韩流”文化对我国文化没有任何影响。

二、韩流文化为何可以在中国盛行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韩流”偶像的吸引力是大学生关注“韩流”的最大原因占到63.18%,接下来的原因依次为有人盲目跟风(49.61%)、“韩流”文化产品自身的高品质、创新性(37.6%)、宣传到位(35.27%)、全球化发展趋势(26.36%)、韩国政府“文化立国”政策支持(23.64%)、中韩文化同宗同源(20.16%)、其他(5.43%)。

(一)同宗同源的东亚文化

中韩两国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两国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历史上,韩国与日本相同,深受汉文化尤其唐朝时期的影响,1446年世宗大王发明训民正音前韩国也一直使用汉字作为书写文字,韩国将端午节申请成为其民族文化遗产,过春节等等行为也都表现了两国在民俗、礼仪、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正因为两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两国民众在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很相近,使得中国民众相比于欧美文化更容易接受韩流文化。这也为韩流文化在中国大肆盛行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韩国政府“文化立国”提供制度保障

1993年韩国政府制定了“文化商品”策略,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制造业受创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思想,将文化产业作为其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先后出善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文化发展五年规划》等法律法规,除制度政策外,在组织机构、资金物资、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文化产业巨大的支持。正是得益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韩国国内各大电视台、经济公司良性竞争,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对外积极鼓励产业输出,韩国政府2013年投入50亿美元支持流行文化产品出口,并计划至2017年将出口投入翻一番。目前韩国政府在文化传媒方面的预算约为5.3万亿韩元,占政府支出的1.4%。大力扶持造就了丰厚回报,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韩国也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三)韩流文化产品自身的高品质

据调查结果显示,44.8%的大学生观看韩国影视剧是因为剧情角色吸引人和超现实的烂漫纯情;42.7%的大学生喜欢看青春偶像剧。韩国影视剧从编剧、导演到演员层层把关,演员以帅哥、美女为主,用美好的画面吸引目光。编剧多数以当下社会热点为剧情,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以《未生》为例,通过描写韩国社会底层普通白领职员的职场生活,在取得破纪录的收视同时推动了韩国社会对职场冷暴力的反思,推动了韩国底层员工的维权行动。韩剧以其自身的亲民性、美好性、社会性吸引大量青少年的关注。而且不同于国内影视剧制作,韩剧的剧本是边拍摄边推进,编剧可以随时根据社会风向、民众反馈来改变剧中人物命运。使得普通民众拥有了一种代入感,成为影视剧主人公。大众自然更愿意接受此类作品。

(四)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韩两国文化也在融入全球文化的进程中相互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运作及其产品具有高位优势。使得韩流文化可以按照流行文化由高到低传播的规律进入中国。

三、韩流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关注“韩流”文化主要起因还是喜欢韩国影视剧、综艺节目以及艺人明星。关注“韩流”文化的原因问卷显示39.92%为喜欢韩国影视剧、综艺节目;33.33%为欣赏某位明星艺人;10.47%为喜欢韩国制造产品;10.47%为喜欢韩国文化;5.81%为其他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获取“韩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为互联网(77.13%)、朋友交流(40.31%)、电视报道(32.17%)、报纸杂志(15.5%)。

(一)“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韩流文化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1.拓展国际视野

通过韩国音乐、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韩流文化可以了解韩国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不断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宽度与广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学习韩流文化中对自身有益的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与道德修养。

2.尊师重道,长幼有序回归礼仪之邦

韩流文化不少作品中都展示了韩国社会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的社会规则,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要求。满足大学生自尊要求的同时也帮助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3.了解“韩流”信息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获取方法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韩流”资讯的最主要方法是通过互联网(77.13%),而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主阵地,大学生以“韩流”为吸引,在此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网络获取信息,并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偶像的激励作用

在开始关注“韩流”文化的原因的调查中,33.33%的同学开始关注“韩流”的原因是欣赏喜欢某位明星艺人,而韩国偶像大部分成名过程都是经历严格的练习生生涯,然后经过百里挑一的选拔最终出道。以偶像组合2AM成员赵权为例,在经历了8年的练习生生涯后才正式出道,在漫长的准备阶段内,留下过无数的泪水和汗水最终才换来现在的偶像光环,在无数的偶像出道历程中,偶像们的坚韧、努力、勤奋为大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大学生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韩流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韩流”文化在大量出口过程中,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商,为了其自身利益,难免会在其产品中增加娱乐性以吸引大众目光,而在此过程中世俗性与功利性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韩流”文化给当代大学生原有的生活方式带了新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普遍思想活跃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现阶段网络传媒技术的控制薄弱性以及低门槛性,使得很多人都可以通过现代传媒方式随意传播“韩流”文化,这其中不乏很多不良作品,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思想。很多大学生盲目跟随韩国流行趋势,大量购买韩国服饰、化妆品甚至整容,改变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

2.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观

“韩流”文化尤其韩剧等艺术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视觉艺术,演员艺人通过化妆整容追求完美的面孔,服装道具通过大手笔的投入追求富贵华丽。大学生受此影响,刻意的追求外在的美丽形象,而忽视了内涵修养的提高,造成审美低俗化、视觉化、片面化。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与发展。

3.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观与成功观

“韩流”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有着其固有的世俗性和功利性文化特质。在时下流行传播的韩剧中,主人公无不以金钱、权利、地位等作为成功标志,如热播剧《继承者》中主演全部以财阀家庭作为故事背景。渲染金钱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标志。这种不正确的成功观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极力推崇金钱与权力,在大学生择业时大学生更多的将金钱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个人最求目标和成功标志。

4.民族文化危机

“韩流”文化凭借其独特的形式将韩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呼应完美融合的呈现出来,用当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青年来说,相比传统的教条主义宣传,这种新奇的包含了部分中华文化的异乡文化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对比之下,对于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可能愈发的失去兴趣。

四、高校如何应对“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产生的影响

1.对于积极影响,高校应主动采纳,积极借鉴“韩流”文化在大学生中取得成功的原因,丰富以多元文化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吸纳“韩流”文化中的精髓与优点,对比两国文化,探寻两国文化差异性,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借鉴”韩流“文化融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的方式,我们应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之中。

联系实际工作中,举例说明:青年大学生崇拜偶像,明星光环,那可以顺水推舟,利用年级会或者主题教育活动,以某偶像说开,分析其背后深层次故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韩国男子偶像组合2AM队长赵权,该组合在女大学生中拥有大量拥趸,思政教育工作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偶像作用首先吸引学生关注,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偶像背后的故事,为了脱离贫穷而追求歌手梦,孤身一人以练习生的身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学习,在其他练习生因疲惫与茫然而放弃梦想时,他心无旁骛的努力着,只为心中的理想,只为成为父母的依靠。引导学生在崇拜偶像之外学习偶像身上的自立自强,不断进取品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2.对于消极影响,高校应正确引导,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大学生接触”韩流“文化初期阶段及时干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大学生所关注的”韩流“文化,寻求韩国类校园社团、韩资就业单位作为平台,像大学生展示真正全面的韩国文化,有效避免大学生自己偏面曲解”韩流“文化。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客观理性看待两国文化差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建立正确的成功观。同时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传统文化宣传方式,使其在与外来文化竞争中保持生命力。

”韩流“文化作为韩国文化产业的一种输出形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所以高校在对待”韩流“文化时不可全盘否定一味抹杀,也不可全盘肯定一味接受,高校要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气度合理吸收,恰当引导,促使韩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多元文化并存,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更高更好的平台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会娟.韩国对中东的“韩流”外交[J].新财经(理论版),2013(6).

[2]詹小洪.“韩流”文化盛行于中国及其原因[J].当代韩国,2007(春).

第4篇

[关键词] 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 元认知能力

一、引言

关于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作出了研究。文秋芳对英语元认知策略的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前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强,英语学习富有计划性和主动性;后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英语学习处于盲目、被动的状态。由此可见,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学部分只是盲从于教师,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学生在完成了学业之后仍不知去如何学习,也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和策略。

20世纪70年代中期Flavell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并强调它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而且,作为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者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知识,是用来控制管理认知过程的知识。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以及认知活动完成后所进行的自我评估,元认知策略是高一级的管理技巧,是成功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习效果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O’Malley and Chamot)。同时,二人认为元认知与认知、社交策略组成了学习策略。O’Malley和Chamot进一步将元认知策略划分为计划、选择注意、监控和评价四类并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策略教学现状与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研究。他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近几年来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是偏重理论研究,具体应用研究还很薄弱;在教学环节上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习策略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至今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各类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任何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学习策略使用意识,运用水平也不高,据笔者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谈发现有些学生甚至很少运用学习策略中的具体方法;学生认识不到元认知策略作为管理职能角色对认知过程的监控、调控作用,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可以用元认知策略来监控,以便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帮助他们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学会使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主性学习。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元认知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解决方法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无计划性和无明确目标方面,可以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计划性,如首先制订短期计划;其次帮助他们制订长期训练计划和具体任务计划训练。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者合约来帮助学生制订计划。“签署学习者合约”被证明是教学实战中提高学习者自主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Dickinson提出的。这种合约要求学生不仅决定做什么,而且决定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等,合约的内容越细越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按时完成,然后,决定签署合约。

通过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使用评价性策略,在学习档案中以书面形式记录学生的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某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以是对照某一阶段学习目标,反省自己,对该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在这里,笔者还要特别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建立自我和相互评价表等方法,尤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SA)。自我评估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评估方式,有很高的效度和信度;学生采用这一方法对自己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作出记录和反思;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形成和改进作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师提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的依据。

四、结论

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自己的英语学习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但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应该首先接受元认知策略使用的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传授相关知识并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此外,教材编写者应把元认知策略写到教材中,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在学习时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1).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第5篇

一、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各项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被肆意破坏与污染等危机中。这些危机的产生会逐步威胁到国家发展与稳定。因此,要求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保持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供给、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改善,最终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报告中着重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追求的科学目标,是解决我国目前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必要基础,并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来说,应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出发,弘扬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其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二、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内容与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成为十会后名副其实的“高频词汇”,深入人心。因此,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为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校大学生们必须凝聚共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文明责任感,形成生态文明意识,汇聚生态文明的思想,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1.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在“物质”和“精神”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社会的良好运行机制以及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成果总和,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针对生态文明观进行普及和教育。生态文明观是人对其所生存环境的认知,是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生态文明一系列思想和观念的集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指导。因此,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前提是首先做好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尤其是作为培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其生态文明观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工作尤为重要,是保持我国经济快速且稳定的基础条件。

2.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大学生需培养生态文明观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科技与提升意识的双重支撑,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则是强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所以,帮助大学生构建生态文明观,重视其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对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道德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目前一些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淡漠,浪费现象严重,不能认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人类中心意识严重,这样很难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并实际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来。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提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和普及工作。

其次,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必须强化其参与意识、提升其参与能力。大学生不仅要提升思想、更新观念,还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增强对校园周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力度。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来。

三、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发挥其教书育人主渠道作用。增设生态文明方面的选修课,把生态文明观教育加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作为重要的章节进行讲授;把生态、环保、节约能源等方面的观念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能力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生态环保节约意识的一代高级人才,从而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2.采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途径。高校通过组织班会、团活、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把十会议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传达给大学生,或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利用世界地球日、植树节、世界水资源保护日等纪念日开展经常性的生态文明宣传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把这些教育融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防止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的蔓延。

3.利用信息技术开辟教育新渠道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抓住网络阵地。高校可以利用QQ群、飞信、人人网、辅导员博客时时有关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最新新闻,并建立有关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专题网站定期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动态。与学生沟通,不断了解学生的相关思想动态,并及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

4.以大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应以学生为载体激发他们自身的民族精神。高校通过增设国情学以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或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加强大学生的善恶感、良知感和正义感。增强其民族责任心和自豪感,把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作为自身行动的方向,从而肩负起实现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5.健全制度为实现科学目标提供保障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把生态文明意识、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写入学生手册。组织学生、教师认真学习,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使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6.邀请专家、知名环保人士进行讲座

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学校团委和大学生社团组织还应定期邀请专家或知明环保人士来校做有关生态、环境等方面最新情况的讲座,使同学们从更加直观、快捷、真实的角度去认识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保护环境、能源节约的紧迫感,从而强化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目标受众群体广告战略应如何开发。分别从目标受众、产品概念、传播媒介和广告信息四个方面展开,强调根据当代大学社的特征,要挖掘体验式广告;产品概念诉求要符合大学生的口味;要开发新鲜的传播媒介并灵活地进行整合运用;巧妙地运用广告信息表现手法。

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首要目标顾客,更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开发的;而对于另外一些企业来说,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对自身产品和品牌的忠诚度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相应地提高针对大学生的广告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也应该被视为相关企业广告活动的核心。得益于经典的广告战略理论,此处的广告战略主要从目标受众、产品概念、传播媒介和广告信息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作为目标受众的大学生特征分析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传统必需型消费品在总体消费中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学习投资型消费的上升势头强劲;时尚信息型消费普及而且在总消费中比重显著;文体、娱乐交际型消费呈上扬之势。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以下特点:(1)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他们追求精致的生活,更容易接受新产品。(2)校园文化主导着消费投向。整个校园文化、同伴的消费倾向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购买决策全过程。(3)品牌意识强。大学生是可划分的消费群体中品牌意识很强的一个群体。(4)易受广告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懂得欣赏广告、追逐广告中诉求的潮流趋势,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实际购买活动。总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是多元化的、是充满时尚和灵动韵律的、是体验型的。因此传统的和单一的广告形式已经不能够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了,指导广告战略的总体思路是塑造一种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体验式广告。

二、产品概念的诉求需要符合大学生的口味

这里的产品概念是广告展示给消费者的"一系列价值"。完全相同的产品由于广告中所塑造的产品概念不同从而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广告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大学生对产品的哪些属性最为关注,还应更深层次地挖掘大学生对产品渴求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私以为,在考虑这个维度时首先可以应用"金洛坐标"从大学生对不同产品类别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两大方面确定产品概念诉求的基调,然后策划出诉求理性要素中的哪些方面和侧重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例如"新东方"在广告中强调将自己的课程和服务打包的理念,因此能为学员提供权威而完整的学习方案,很好地完成了理性诉求,此外在情感诉求方面从各种渠道宣扬"新东方精神",让大学生们产生了无限的向往,甚至觉得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新东方教育就是一种缺憾。 转贴于

三、传播媒介的选用需要有整合观念、创新观念

首先提出三个观点:(1)前面分析过当代大学生更为接受的是一种出现在生活各个场景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符合自己特征的能够体验得到的广告。(2)媒介策划的目的就是要构思、分析和巧妙地选择适当的传播渠道,使广告讯息能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传递给目标受众。(3)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将102种不同媒介判为"广告"。把上面提到的三个观点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媒介的运用要突破和超越传统的思维,整合各种传播渠道,以一种体验的方式将广告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

那么什么样的媒介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来说才能有效地达到上述目的呢? (1)利用大学生高度接触的媒介扩大产品的知晓度。如在《瑞丽》、《时尚》上有年轻人化妆品、服装和娱乐场所的大量广告。(2)运用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引起大学生的互动和积极参与,打造体验式广告。 "M-ZONE"举办的600万大学生"街舞"互动," M-Z0NE"与麦当劳宣布结成合作联等系列活动使得"动感地带" 攻克千万用户大关。(3)运用特殊广告更能吸引大学生群体。所谓特殊形式广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广告来说的,主要包括栏目冠名、特约、友情提示及公益广告等几种形式。它具有广告资源唯一性、亲和力强、品牌联想度高等优点。

四、广告信息的诉求和传播

这里主要想说一说"置入性"广告信息表现手法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所谓"置人性广告",指在非广告时段、空间中利用媒体的特性推广宣传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广告方式。相对于其他受众群体,大学生被置入性广告的影响更为深刻。例如影视节目的台词.道具和情节。在大学生关注的影视作品中插入置入性广告信息就会使它潜在于大学生的无意识里,在他们逛卖场、商场时,看到相关商品时,就会产生联想,在不知不觉中就购买了影视主角、节目主持所说、所用、所食的商品。再如游戏、软件中的置入性广告。在大学生普遍接触网络游戏的时代,在游戏中打广告的效果会更好。"宠物王online",在游戏中打中怪物就有机会获得怪物身上掉下的"必胜客餐券"。

将大学生作为目标顾客是企业明智的选择,而广告又在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消费决策中占有绝对地位,因此对广告战略进行科学设计和实施是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份额,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点,因此,对于把当代大学生作为目标受众的厂家和商家而言,体验式广告、与身份特征相符的产品概念诉求、整合的传播媒介和灵活的广告信息传播是科学而有效的广告战略。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阿伦斯. 《当代广告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 Sally Beatty,"Two GM Divisions Try to Create Different Images for Their Trucks",The Wall Street Journal,Cctober24, 1998.

第7篇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礼貌;面子;文化价值取向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日常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拒绝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拒绝言语行为是最能威胁人的面子的言语行为,因此掌握礼貌拒绝策略有利于促进人们更好地在不同语境下表达拒绝。本文通过DTC补全对话的方式,依据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按照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调查问卷,分别对来自中国的30名大学生和来自美国的30名大学生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研究。

一、理论依据

1.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对别人的邀约、请求等表现出的不合作的状态,包括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拒绝言语行为实质上就是威胁听话人面子的一种行为。Brown和Levinson把拒绝言语行为划分为明显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种类。

2.面子理论

Brown和Levinson认为“面子”即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在Goffman的研究基础上,Brown&Levinson提出面子保全理论,并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

3.礼貌原则理论

基于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提出了6项礼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1]。

二、研究方法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参考扬州大学邵群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对比研究的问卷调查问题[3],将问卷调查表通过直接传递或e-mail的方式发给受试者,所有被调查者全部用母语完成问卷其设定引发拒绝言语行为的场景。语料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社会地位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参考Beebe(1990)[4],笔者将收回的60份拒绝言语行为的问卷调查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而其中间接拒绝又分为12种。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学生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策略的使用。中国人比较注重公众形象,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个人形象。

本文考察了中国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发现两组受试者呈现了各自的差异,具有显著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可能使中国大学生谈话时造成失误。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应注意学习其语用规则,保证沟通交流的顺畅,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Leech,G(1983)Principles ofPragmatics.New York:Longman.

[2]Brown.P.and S.C.Levinson.(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第8篇

摘要:本文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CUBA各个球队运动员学习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管理部门对文化课学习的监管不严格,规章制度未能严格落实;对CUBA运动员文化课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措施,应制订相关制度。

关键词:河南省 CUBA 调查研究

1、引言

CUBA随着1997年11月28日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组委会的成立而诞生。经过十一届联赛可以看到,CUBA虽然处于新生阶段,但是却表现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特韵味,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问题以及处于竞技运动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学校所培养的基本还是运动员大学生,学生来到大学以后还是以运动为主,而对于文化课学习很难抓起来,这样的结果是队员的文化课素质比较低下,文化教育达不到正常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所应达到的水平,究其原因,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管理制度出现了漏洞。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CUBA中国大学生联赛河南赛区的5所学校7支球队为研究的调查对象,CUBA运动员学习管理制度问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 “文化课学习制度”以及“CUBA运动员文化课学习”进行搜索,作为本篇论文的支撑依据和理论支持。

2.2.2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比较等逻辑方法,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运动员的学习、招生管理问题

根据调查,河南省招收高水平篮球队的高校都是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招生办、教务处、体育部、学生处以及运动员所在的院系一同管理球队,各部门分工不同,球队日常的训练比赛由主管部门来负责,由教练员去具体执行,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由教练和辅导员共同负责,学习由学院以及教务处负责,招生由教练员体育部领导和招生办共同负责。

3.2教练员对运动员学习的监督问题

从对河南省CUBA运动队教练员的走访中看到,大多数教练员对学生的文化课只是单纯的口头监督,并没有付出行动去督促运动员学习,教练员只重视他的竞技水平与取得的名次。这种现象在全国可能是普遍现象。

3.3学校对运动员学习的奖惩制度与学校对队员的特殊政策

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中原工学院五所学校奖惩制度基本一样,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水平运动队在奖惩制度上的统一性。

3.3.1奖励办法:运动员训练刻苦,认真,成绩提高幅度较大,比赛成绩突出者,按各个学校对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运动队体育竞赛奖励办法和学生奖惩条例,给予表彰,并且酌情给予物质奖励。

3.3.2惩处办法:运动员不能认真,刻苦训练,经过帮助教育仍不改正者,由主管院系,报经学校批准,取消高水平运动员资格或进行其他相应处理。

3.3.3高水平运动队考试特殊政策

在考试特殊政策中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前三名的学生,文化课考试按卷面成绩*70%+50分-考勤分=最终成绩,而在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前八名或者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前四名的考试成绩按卷面成绩*70%+45分-考勤分=最终成绩,在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取的前八名或者河南省冠军的队员考试成绩按卷面成绩*70%+40分-考勤分=最终成绩。

3.3.4高水平运动队免交学费特殊政策

经过篮球专家和主教练认可技能水平确实很高,在队伍中能够起到核心无法替代作用并且团队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前八名的主力球员的队员,可以酌情申请办理免交学费。

3.3.5高水平动队队员毕业证和学位证的特殊政策

CUBA篮球队的核心主力球员,比赛成绩取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前八名的主力球员的队员,由于文化基础太差,确实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文化课考试成绩仍未达到学校毕业生管理规定的要求,思想表现好,有教务处、学生处审核同意,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可酌情处理授予该队员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 管理部门对文化课学习的监管不严格,规章制度未能严格落实。

4.1.2对CUBA运动员文化课缺乏全国统一的管理措施,应制订相关制度。

4.2建议

4.2.1调整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各高校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以缓解学习和训练的矛盾。

4.2.2国家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的条件,进行统一性的强制性的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课管理条例。

4.2.3在改善学校训练条件的同时,加大文化课教学管理的力度和倾斜度,加强文化课教学硬件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定.

[2]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教学与学籍管理规定.

第9篇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在我国高校研究生中开展棒垒球的有利条件,探讨在研究生中开展棒垒球运动的益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促进棒垒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棒垒球运动 高校 研究

一、引言

棒垒球运动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广泛开展。2003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棒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外语能力较出众,这就为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棒垒球运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我国高校研究生中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棒垒球运动是一项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项目运动,它并不是一味的拼体力,而是要动脑筋,斗智斗勇,不同的战术配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的建立对于我国高校研究生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2003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正式成立,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棒垒球在高校中的开展。

(二)棒垒球运动自身特点,促进高校研究生棒垒球运动的开展。棒垒球运动有着160多年的历史,能够长盛不衰,没有一定的特色和魅力是不可能办到的。1.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2.趣味性和游戏性。3.竞赛战术的多变性和智慧性。4.最富有田径特色的球类项目。5.对于身体条件要求低于其他项目。

三、棒垒球运动给我国高校研究生带来的益处

(一)满足高校研究生多样式的体育锻炼需求

棒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研究生中开展,打破多年来固有体育锻炼项目的思维模式,可以让高校研究生眼前一亮。既满足了高校研究生群体对于新鲜和刺激事物的好奇心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式体育锻炼的需要。

(二)开拓研究生的视野,带动棒垒球领域科学研究

研究生培养的任务之一就是科学研究创新。我国高校研究生通过接触棒垒球运动,可以开拓视野,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与棒垒球运动相结合,撰写一些相关的科研论文。在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棒垒球运动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增多。各个国家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逐渐扩大。我国高校研究生从事棒垒球运动,可以为交换生项目、出国留学、融入到当地主流文化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和学习。高校研究生通过棒垒球运动可以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四)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带来了机遇

体育专业研究生是未来从事高等体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现阶段,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体育师资比较缺乏,体育研究生从事棒垒球运动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同时带动高校棒垒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带动高校棒垒球运动的开展。

四、我国高校研究生开展棒垒球运动的对策

(一)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要更加积极地促进高等院校棒垒球运动的开展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应该积极地促进全国各个地区高校棒垒球运动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热爱上这项运动,形成良好的棒垒球群众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招生也取得了突破。如果能够在本科院校形成基础,那么在研究生阶段会有更多的学生普及和推动研究生棒垒球的发展,对于我国高校棒垒球和我国棒垒球整体的发展都会带来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高校棒垒球协会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良好的协会对于整个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各个高校棒垒球协会应该拓展协会规模,多与研究生院部积极联系,多做宣传。同时,各个研究生院部也应该积极配合棒垒球协会,让更多的研究生加入到棒垒球运动中。

(三)以北京和上海作为试点,“辐射”全国。

北京和上海汇集了很多的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数量也较多。每年当地大学生联赛都非常火热,参赛球多,竞技水平也比较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垒球分会应以此为契机,在原有组别的基础上,增加研究生组别,从而带动这些院校研究生棒垒球运动的发展。在经过几年良好的发展后,将经验传授给其他城市,从而带动我国高校研究生棒垒球运动的开展。,使得全国大学生棒垒球比赛更加繁荣,参赛学生球员层次得到了提高,对于整个大学生棒垒球比赛都起到促进作用。

(四)学术教育与棒垒球教育相互促进

近些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间高校交流日益增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学术上的交流,而研究生是这些交流的主力军。如果更多的研究生加入到棒垒球运动中,会对于整个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各个大学交流,如果在学术交流同时进行棒垒球的交流比赛,促进友谊,增加了解,以球会友,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和推动作用。

五、结论

我国高校研究生中开展棒垒球运动,不但丰富研究生课余文化生活,得到身体和心理的锻炼,促进国家和地区间交流,同时也能提高棒垒球运动的科学研究水平,对于我国棒垒球运动整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庞忠.我国高校开展棒垒球运动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5(5):60-61.

[2] 岳建军.影响我国高校棒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04(3):14-1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