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银行管理系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9 16:54: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银行管理系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银行管理系统论文

第1篇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基于一般会计信息系统所具备功能,以中央银行会计信息为核心而设计与运用各子系统的集合。一是它涵盖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涵与观念;二是它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各类子系统的集合。包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系统(如:TCBS系统、ACS系统、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总行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三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信息库,应实现其数据大共享。四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是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它不仅指各系统本身,还包括其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数据档案、内控制度、安全防范、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央行会计信息系统以其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功能为央行会计、国库、货币信贷、货币发行、财务、监管等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二、目前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人民银行已经搭建电子化基础框架,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已摆脱了以往繁杂的手工记账,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电子化方式核算。“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迅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技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完成业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开始向管理信息化阶段迈进。在遵循“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原则下,人民银行按照业务线条大规模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据统计,人民银行已建立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反洗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103个应用系统,为人民银行履行各职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为金融监管提供了手段,同时也提高了央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整体性不足、相关性不强因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只从本部门的业务状况和当时技术条件考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很少考虑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问题,使得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形成标准各异的“烟囱”式系统。同时,各系统的开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技术和开发模式各异,一般各系统独立运行、管理和维护。有时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采用专人专机、专人负责的模式。这造成信息资源共享难、系统维护艰难、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整个信息系统间关系纵横交错、网络支持复杂、系统开销庞大3,也给业务人员工作带来了压力。目前,财务综合管理系统、ACS系统、国库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互独立运行,每天一个基层县支行基础业务股业务人员完成当日业务需使用6~10个系统,3~6台电脑。因各应用系统的独立运行造成相关联系统(如财务综合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货金系统与ACS系统)内数据无法自动校验、核对,只能以手工方式进行核对与汇总。为确保账务数据的准确性,财务报费用后需将财务系统数据与ACS系统数据进行核对,现在只能分别从两个系统打印账表人为进行手工核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ACS系统、发行基金与ACS系统等相关联系统也存在上述情况。会计财务部门汇总报表则更加困难,业务人员需分别从国库、财务、ACS、货金系统等系统中导出数据,然后进行手工汇总。若数据导出或数据汇总错误则整个报表错误,只能从头开始。如果各应用系统之间加强连通性,增强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各系统之间关联数据的自动校验、核对,报表的自动生成(汇总),这不仅减轻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不健全、部分系统使用率不高人民银行会计信息系统数量较多,但并未实现全覆盖且存在漏洞。一是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主要为科技人员负责,而系统使用人为会计人员,业务系统未能充分满足会计人员的业务需求。从会计角度出发,系统存在风险但该风险不能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来避免。二是系统开发未能综合考虑会计业务的各环节,仅针对会计业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新系统上线造成该业务环节与其他关联环节脱节、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相关会计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系统》自身功能欠缺,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四是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但部分应用系统使用率不高。如预算单位账户年检系统每年仅使用一次。近年来从普洱市情况看,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外挂系统每年业务量不超100笔,如墨江县支行两个系统上线以来均未发生过业务。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风险隐患

1.会计内控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沟通不畅。随着各业务系统的上线运行,业务人员忙于新系统业务处理操作的学习忽视了对新系统中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范的学习。将风险防范依赖于新系统自身的平衡校验及风险防范设计,淡化了业务流程中的人为控制,形成“只要系统校验通过就行”的不良习惯。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在014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55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4(CumulativetyNO.559)在信息沟通不畅问题,突出表现在公文传阅不及时。如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会计业务人员需对系统内参数进行维护而至15日会计人员并未收到上调准备金率的文件资料

。2.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今年来随着央行会计业务的不断发展,会计新业务、新系统迅速被推广应用,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其操作规程与相关制度不配套,出现内部控制空白时间段。其次,现有的监督管理方法落后于业务系统的发展。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上线,会计数据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并未出台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或监督的标准,也未对事后部门进行培训指导。事后监督部门不清楚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加之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监督难的问题,只能凭以往的经验监督。最后,目前的会计监督缺乏对系统内操作流程的监督。事后监督多以会计凭证资料为准,以最终的账务结果为依据,而没有对业务人员系统内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存在会计凭证与系统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而只看账务结果是无法发现的。如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一份更正(调库)通知书在系统内有多种操作方法(通过更正菜单、或其他菜单),业务结束后系统自动按其设计的原理对业务数据进行汇总,而最后呈现的账务结果一致。事后监督部门只看会计凭证是无法发现业务人员在系统内是如何操作的,该笔业务的明细只能通过系统内部查询。这也给业务监督部门提出了难题。

3.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现有会计内部控制未涉及计算机技术人员与会计人员权责如何分工、如何防范计算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风险是会计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如:会计系统故障无法接收、发送网点业务;业务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因数据工具损坏而造成无法读出、储存数据;计算机程序故障或由不正确的系统操作引起的错误

。(四)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业务系统的运用,会计人员不仅需了解会计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知识和会计原理等不如手工会计直观,业务人员局限于业务的计算机操作而忽视了对其原理的学习。因各个系统设计的思路不一致,其相关的操作也存在差异,对应风险点不同,原有的会计知识已不能满足当前要求,这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会计信息适应新的发展。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者是会计人员,若会计人员不会使用或者不懂系统运行原理则丧失了系统开发的意义。

(五)会计资料收集、会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随着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数据、档案不仅包括手工账本和登记簿,电子数据资料也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目前对电子数据的保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只针对部分业务系统的电子数据保管进行零星的规定。其次,央行会计档案多以纸质资料的形式进行分散保管,存在查找资料难、资源共享难的问题。会计凭证、账户档案、数据资料、人员档案等处于分部门进行保管状态,调用一个文档或数据不仅需跨部门协调还需手工进行查找,上下级行资料调阅更需通过快递进行传阅,这不仅加大了调阅资料的时间也增加了数据资料的传递风险。因各类经济数据资源不共享,造成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收集相同会计数据,不仅加大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资源浪费。如今,商业银行已将会计资料归档和整理上收,会计资料进行影像扫描储存供会计人员查阅。现有的档案保管规定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部分档案资料的保管方式、方法未能在各项规定中找到,只能凭会计经验进行保管。总体来说,央行会计档案保管手段落后,档案保管也逐渐被忽视。

四、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一)构建总体框架,建立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各方联动研究并制定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目标、指导原则,制定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和规范,供领域范围参考。可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采取各部门分步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建设央行会计信息系统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构建

1.以硬、软件为基础,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技术成熟的。若各业务系统对计算机有特殊要求,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配置,严防因计算机问题造成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建立机房硬件服务器安全保护制度,安装火警防护系统及后备电源,以防突况发生。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以人员为关键,做好会计信息保密工作。

2.以技术控制为核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首先,对系统各操作员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确认制度,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其次,通过系统安装防火墙、查杀病毒、信息加密等方式,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同时,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的岗位控制和操作控制。在划分岗位职责时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操作员在系统内操作应严格遵循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并建立日志备查。最后,做好数据备份与数据保管工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3.以网络为中心,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及时监测中央银行系统内网络的运行情况,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系统外导入系统内时应加大对传输数据的安全性监测,确保导入系统内数据安全严防病毒入侵。

4.以备用系统为保障,构建安全保密风险控制。应建立健全备用系统保障制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并开展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备而有用,确保系统运行无后顾之忧。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自身建设一是制定应用系统设计和实行的总体框架及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和储存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加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增强对业务需求变化和组织机构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整合央行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统筹考虑,合并或取消部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系统。建议将部分业务系统整合,业务人员可在同一系统的不同菜单内办理多种业务,减少一种业务对应一个应用系统的局面。三是加大空白领域(支付结算)的系统开发,改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

(四)加强中央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提高业务人员风险防范认识,改变依赖系统控制的思想。加快内控制度建设,使之与系统同步,消除会计监督的空白。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改善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办法,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对应与之相关的监督手法,使之能有效的对各应用系统进行监督。同时,应加强各应用系统内的操作监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防系统内操作的随意性。加大新系统业务培训力度,尽快转变新系统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新系统的需要,彻底纠正以往旧观念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理论系统;仿真研究

近年来,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了一个融合多学科的专业领域,虽然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杂事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部分的学者将它归纳为简单的科学基础上的还原理论和经济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糅合了经济管理系统论和人文精神,因此,加大了研究过程中的工作难度。

1 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的简单介绍

1.1 复杂适应系统的简单介绍

其实,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以下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在Santa fe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时正式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提出对于人们认识、理解、控制、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CAS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研究作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已被有些科学家誉为“21世纪的科学”。尽管近代的系统方法是从20世纪40年展起来的,但一些朴素的系统思想却早在二、三千年前就在东西方出现了。奥地利学者,一般系统论创立者贝塔朗菲(v Bertalanffy)曾指出:“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论就不能把它看作时髦一时的产物,而应把它看作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的思想是古代朴素系统观中最丰富、最有价值的遗产,特别是他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念至今还是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复杂适应系统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是基于适应性主体,适应性主体具有感知和效应的能力,自身有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的“活性”,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主体随机进行交互作用,自动调整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或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生存和延续自身的利益。但它不是全知全能的或是永远不会犯错失败的,错误的预期和判断将导致它趋向消亡。因此,也正是主体的适应性造就了纷繁复杂的系统复杂性。同时逐渐的趋于混沌的边缘。复杂适应系统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它的平衡点就是混沌的边缘,也即一个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从来没有静止在某一个状态中,但也没有动荡到会解体的地步。一方面,每个适应性主体为了有利于自己的存在和连续,都会稍稍加强一些与对手的相互配合,这样就能很好地根据其他主体的行动来调整自己,从而使整个系统在共同演化中向着混沌的边缘发展;另一方面,混沌的边缘远远不止是简单地介于完全有秩序的系统与完全无序的系统之间的区界,而是自我发展地进入特殊区界。在这个区界中,系统会产生涌现现象。

1.2 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理论

经济管理系统作为人类社会的衍生系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悠久的历史可以和人类社会媲美,它也是当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主要就是复杂是一个系统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作为复杂性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为产生的,以人为主体单位,并且构成组织系统,对于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以人和由人构成的组织为基本元素所构成的具有适应能力的系统。因为该系统主要的元素就是人,所以在该系统中,更加注重人的思考行为方式研究。正是由于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给系统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描述性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作为以人为主要构成元素的复杂系统,在对它进行研究时,对人(或由人构成的组织)的思考、行为方式的刻划和理论模型的建立是不可避免的。在经济学的模型中,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货币化,因此,忽略了具有复杂性的细节问题。在社会模型中,构成元素都被看作是文化的产物,导致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都被约束在文化与道德的范围内。而在心理学模型中,个人具备社会学模型中个人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个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他们有自己的欲望,这些欲望之间不具备可以替代的关系。

2 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的仿真研究

2.1 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研究

仿真即用另一数据处理系统,主要是用硬件来全部或部分地模仿某一数据处理系统以致于模仿的系统能象被模仿的系统一样接受同样的数据,执行同样的程序获得同样的结果。系统仿真技术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是以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一般的仿真系统分类两大类,连续系统仿真及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连续系统仿真是指对那些系统状态量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系统的仿真研究。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则是指对那些系统状态只在一些时间点上由于某种随机事件的驱动而发生变化的系统进行仿真试验。

2.2 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仿真模型

所谓系统仿真(system simulation),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的、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中国学者认为:系统仿真就是在计算机上或(/和)实体上建立系统的有效模型(数字的、物理效应的或数字物理效应混合的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系统试验。对于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模型有很多。首先就是美国的SADIA的ASPEN的模型。ASPEN是美国Snadia国家实验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采用多主体仿真技术开发的一个美国经济模型。由于ASPEN模型中强调仿真经济中的微观主体,所观察的各种经济指标拥有实在的微观基础,其微观与宏观的构成关系与现实经济有较强更加接近。ASPEN中包含了家庭、厂商、政府、银行、联邦储备、金融市场等多种类型的主体,这些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与现实经济中对应微观个体相同的角色。90年代末,Snadia实验室在ASPEN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从而ASPEN-EE模型诞生了。在这个模型中,关注的焦点是短期电力市场的内部行为和外部影响。除此之外,还有CommASPEN模型。该模型是在ASPEN-EE上进行改进的,继续延用ASPEN的模型运行机制,但是对软件的类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CommASPEN模型中的类主要包括主体、市场、基础设施等几种类型。为适应不同仿真应用的要求,CommASPEN对主体类与市场类的设计更加一般化,可以方便地将该模型改造为一个新的模型。在模型中增加了一个通信网络,厂商或家庭等主体都可以通过该网络进行商品的交易。该特点使得模型与现代经济的特点更加贴近,在模型中已显现出供应链的概念。除此之外,还有N-ABLE模型。2004年,snadia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又研发出了新一代多主体经济实验平台N-ABLE,以分析美国社会中各类基础设施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与ASPEN、ASPEN-EE、CommASPEN模型。有所不同的是,N-ABLE以图形界面方式向用户提供模型输入/输出,允许用户动态地改变模型参数,以模仿诸如停电、港口关闭等多种类型的外部冲击。

结束语

经济管理越来越复杂,因此,只有对相应的经济管理食杂适应系统仿真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对经济进行管理。虽然现在我国对于经济管理食杂适应系统仿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