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学科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19 16:54: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学科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学科学论文

第1篇

科学论文是对科学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并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记载科学工作者探索未知的过程,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和价值,也是科学家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记录。

医学的任务在于认识疾病,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寻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医学科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学实验或临床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 ①系统性 ②客观性 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 — 假说的形成 — 假说的验证 — 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 — 结论的得出 — 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 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 1~5万字

博士论文 >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 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 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 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文题 刊名 出版年 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 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 癌症 1988; 2(3): 144~145Huth E. New forms for references. Br Med J 1979; 1(6): 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 书名 版次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页码

齐顺贞主编 实用外科诊疗技术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1741 Davenport HW. A digest of digestion.2nd ed.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78: 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内容

第2篇

【关键词】SCI论文要求;公管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

1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论文对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视,都以过关为目的,因此,抄袭、剽窃、拼装、组接之风盛行[1-5]。要改变这种风气,需要改变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要求[6-8]。笔者读博士期间曾发表过几篇SCI论文,在毕业后的几年本科教学中开始把其原则应用到本科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来,收到良好效果,故此想探讨如何提高本科生论文的写作能力问题。

SCI论文是学术界公认的论文,其特点一在于规范化,如其论文格式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等;特点二在于科学性,如:其数据采集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需要采用合理的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等;特点三还包括创新性,强调不重复他人研究,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或采用新视角等。

2问题现状及成因

我院公管本科生写论文普遍存在质量不高,抄袭严重,缺乏创新。这些问题与我们本科论文教学的过程存在直接联系。首先是我们的论文教学目标不明确,究竟本科生写的论文达到什么标准,在每一门课上都未直接讲明,并有针对性地训练过,也许我们老师自己也不清楚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其次我们的教材,注重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老师照教材讲,照教材考试,学生记背应付考试已成定式,造成了学生写论文时也抄袭组装他人论文成为一种习惯;最后,本科生课程设置太多,而且不是按模块进行,所有的科目都是一上一个学期,期末考试。由于每门课程都是两节连排,一周分散为几次上,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后果是在医学院大家都认为公管理专业是务虚不务实的一个专业。

公共管理专业果真是务虚不务实的专业吗?其实并非如此。公共管理专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虽不像医学专业关注个体,以把单个病人的病治好为目的,但是本专业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其重要程度也不亚于医学其他专业。如,社会保障关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贫困救助、法律援助等密切与社会民生相关的问题;而卫生事业管理关注医疗领域的问题,比如卫生政策的制定的评估与实施的评价,卫生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卫生系统管理中的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妇幼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等,这些方面中又有很多值得关注和急待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其在本地区的现状还需要做实地调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依据理论,形成假设,并进行调查,如调查群众的对该问题的知晓程度,满意程度以及改进意见等;而且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最好的标准答案,这需要问计于民,然后根据现有的人财物的资源情况,拿出自已的解决办法,因此,学会对本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必然要有创新性。

3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及常见的问题

3.1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建议

公管专业的这些特点其实完全可以满足SCI论文写作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论文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创新性进行培训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认为对学生论文写作的培训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要求难度:

(1)在低年级,如一、二年级,可以着手培养学生写文献综述。此项训练可以养成学生在搞研究前先去查阅文献的能力,学会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学会在文中引用他人文献,找到不雷同他人研究的新问题、新视角和新方法;

(2)在高年级,如三年级,应该开始培养培养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实地展开小范围调查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掌握论文的内容取决于问卷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问题,了解别人的研究,建立指标条目库,并根据自已的研究问题筛选、设计指标,从而学会问卷设计的一些技能,如设计多少指标条目合适,对指标条目进行归类;其次,需要培训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的相关技能,以及进行质量监控的能力;最后,需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调查数据的特征,进行正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的能力。

(3)在四年级上学期就应该培训学生撰写规范完整的论文的能力。通常学生写的论文会像中学生的论文,夹叙夹议,但是科学论文有自已严格的格式要求,不允许混在一起写,而且这些格式全世界的学者都共同遵守,因此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并达到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按照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政策建议、参考文献这几部分来写。

3.2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

通过几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发现学生按这种规范写论文的各部分,常会遇见以下这些问题:

3.2.1前言部分容易与文献综述混淆。前言中含有浓缩的文献综述,但是还需要指明的不仅有研究背景与现状,还有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需要填补的空白,即使很简练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3.2.2材料与方法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写的太简单。此部分需要学生具体介绍其调查与分析的每一步,如:调查的时间是什么?在哪里调查,调查地有什么特点?研究内容是什么?指标是如何选择的?问卷内容包括什么?如何选择的调查样本,为什么只选这些样本?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是否符合统计学原理?做数据分析的统计学的方法选择哪些?为什么选择这种统计学方法等。

3.2.3结果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和讨论部分混在一起,夹叙夹议。结果部分内容要求单纯报告调查指标获得的数据是什么,不需要解释说明其意义,而且也不是把图或表中所有的数据都做汇报,只汇报那些具有趋势性的数据,如增大或减少某趋势的数据,即那些可以帮助你说明得出后面结论的有意义的数据。而讨论部分是解释或说明在结果部分汇报的那些数据的意义,以及解释得出这样结果的原因,该部分可以引用文献去说明解释原因。

3.2.4结论部分最常见的问题是太长,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前文数据支持的结论。此部分只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不需要长篇大论;对前文未提及的或没有数据支持的内容不能在此部分做专题讨论。

3.2.5政策建议最常见的问题是跟自已的调查数据结果毫不相关的建议。此部分所提的建议是跟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内容一致的,很多同学脱离了前面的内容,不着边际的建议了一番,而很多建议在前文中找不到任何依据。

因此,SCI论文讲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前后逻辑的严密性,环环相扣,不能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对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大有裨益。

3.2.6参考文献部分最大的问题是格式不统一。尤其是卷、期、页码,或下载的网站及日期没有明确标明,使读者无法追溯文中所引用的文献。

以上这些问题经过老师3-5次的修改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4结论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看出,高质量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需要我们在本科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论文教学目标和计划,并逐年级展开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样才可以打好写出合格的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基础。

虽然这样做可能对学校和老师要求有些高,比如,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写科学论文才会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深刻认识;其次比上常规课费劲大;并且改变学生在中学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可能不被很多学生理解,但是这样做确实可以改变学生对本专业的错误观点,并且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起到改变学生不良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关注学以致用,解决社会问题,认识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改变社会和群众生活所起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何晓柯,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透析级遏制对策,行业探讨,2011,10(11):33-35 

[2] 陈雁鸣,高校馆视角下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85-86 

[3] 王广印,刘用生。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11:39、63 

[4] 蔺万煌、王华、魏宝阳、苏益。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138-150. 

[5] 蒋芝芸,也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教学与写作-以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科毕业生为中心,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62-163. 

[6] 张荷群,施荣连,大学生毕业论文创新内涵的层次性,高等教育研究,2012,8:112-113. 

[7] 张旭,王小梅,任丽,杨永芳。大学生毕业论文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2012,40(15):244-245. 

[8]徐学甫,张晶,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创新实践探究,教育教学,2010,1:67. 

本文受河南省第第八批重点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经费支持;河南省第二批特色专业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经费支持;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支持 

第3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X线计算机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s young peopl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prominent sickness CT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characteristic.Material and method: CT diagnoses the young peopl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prominent sickness 23 examples,passes through the surgery pathology or clinical dissolves the collagen enzyme treatment confirmation after the skin puncture.Results:This sickness occupies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s prominent sickness 1.4%,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is lumbago partner lower limb emanate from the pain;This gets sick with the wound relations is close.The common prominent type is central (7241%).Conclusion: Young peopl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prominent sickness clinical is different with the CT performance and the adult.CT was the early accurate diagnosis which this got sick has provided the guarantee.

【Key words】Th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is prominent sickness;Young people;X computer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只有椎间盘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或因外力损伤时,才有可能诱发本病,所以临床上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较少见。我院自1996年以来,经CT检查诊断青少年(年龄≤20岁)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笔者对2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分析讨论。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1996年~2006年,我院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28例,其中20岁以下23例(14%)。23例中,男性18例,女性5例, 男女之比约为 3∶1。年龄最小的15岁,平均17.5岁。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0例经其他影像学方法(如椎管造影,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经皮穿刺溶胶原酶治疗确诊。发病前有明显外伤暴力病史者14例(占60.87%),有轻微扭伤史者7例(占3043%),无确切外伤史者2例(占8.7%)。

1.2症状与体征:腰痛伴下肢放射痛11例(4782%),单纯腰痛者9例(39.13%),单纯下肢痛或麻木者3例(1305%)。病史1天~2年,发病最短为急性腰外伤后1天。腰椎生理弯曲变直8例(3478%);椎旁有明显压痛点15例(62.22%),其中13例向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1例(9130%),其中双侧5例,单侧16例。

1.3检查方法:使用东芝TCT-500S和西门子Emotin 6螺旋CT扫描仪,常规对L3~L4,L4~L5和L5~S1椎间盘行横断扫描,扫描中心线平行于椎间盘层面,软组织窗35/300,骨窗200/2000。

2结果

2.1突出部位:本组23例中,共有29个椎间盘突出,其中L4~L5 13例,L5~S14例,L4~L5和L5~S1同时发病者6例。

2.2突出类型:中央型21个(72.41%,21/29);旁侧型8个(27.5%,8/29),其中右后突3个,左后突2个,右侧突2个,左侧突1个。

2.3 伴随征象:突出椎间盘有钙化1个,伴有侧隐窝狭窄有11个(3793%,11/29),共9例患者(3913%,9/23);伴椎间孔狭窄者7个(24.13%,7/29),占总例数的30.43%(7/23);其中单侧者6个,双侧者1个。有明显神经根肿胀者8个(27.58%,8/29)。未见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肥厚和椎体小关节肥大等征象。 转贴于

3讨论

3.1临床与CT征象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多见,我院CT检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例数为1628例,年龄在20岁以下的23例,占总例数的14%,而文献报道在4%以内[1]。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发生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2]。由于青少年时期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所以椎间盘突出在临床和CT征象上较成年人有着不同之处。①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与文献报道的成人组相似,但有外伤史者成年人一般在55%[3],而本组为91.30%,较成年人明显提高。②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患者临床症状较轻,而体征相对较重。本组病例中表现为典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为4782%,不到一半,而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却占9130%,有椎旁压痛并下肢放射痛者65.22%,亦较多。③文献报道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在成年人以旁侧型较多,中央型一般占37%~43%[2],而本组病例中以中央型居多,占7241%较成年人明显增多。④椎间盘突出伴有钙化,侧隐窝狭窄和椎间隙变窄者与文献报道的成年人相似。但本组病例中不伴有椎体和关节突肥大,即狭窄主要为发育性狭窄。⑤成年人椎间盘突出伴有椎间盘真空征较常见,本组病例不伴有真空征。

3.2发病机理:由于青少年椎间盘结构相对正常,尚未发生变性或退行性变轻微,纤维环不易破裂,因此严重的外伤和暴力扭曲至软骨板破裂是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患者可能因腰骶部或纤维环本身发育缺陷,轻微外伤或无明显诱因即可发生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后者与成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相似。同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轻而体征较重,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CT能够较准确地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伴随情况,因而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保证。

4附图

图1女,15岁。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双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受压。图2男,17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双侧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图3男,14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椎管及双侧隐窝狭窄。图4男,18岁。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双侧侧隐窝狭窄。

参考文献

1蒋位庄、尚天裕.少年腰椎软骨破裂症.中华骨科杂志,1982.2:34

第4篇

预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他们预习的效果。对于预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他们良好的预习方法,同时还让要引导他们发现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在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第二个方法则是激发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以运用预习案来达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学定教中重视自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注重自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将自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充告知学生采取什么办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课堂自主学习内容:(1)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盼春——绘纯——赞春)。(2)详细的分析课文内容,哪一些方面写的最细致,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举出有关春的诗句来表现出春的特色。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阳垂野草青琴,时有幽花一树明”等等来赞春。

同时,自学目标设计之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为学生点出。如上述的自学目标可以结合导学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内容,让学生从书本和图册中找出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

(二)导学案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并且需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具有条理性、更加系统。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自学时通常都喜欢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相当不利,因此应该让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的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学案中优秀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给从中感受到成功,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中,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这样的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认为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认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务了,此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对他们的自学不利。而如果一开始就从辩论木雕应不应该归还开始,学生也会积极的找寻资料,为自己做好一辩。

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点拨解惑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以学定教重在引导、点拨,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七年级下册当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释课文,更多的是应该像学生提问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等等,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找到答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

由于小学生都具有不少生活经验,认识不少事物,这些生活经验大多对科学课的学习起到正迁移的作用。但有些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受生活经验的干扰,看到泡沫、木头浮在水面,石头、铁块沉入水中,就得出“轻的物体浮,重的物体沉”的简单结论,但当教师列举100克的石头和500克的木头哪个浮时,学生又马上意识到此结论错了,不知所措。也就是不能将体积和重量二个因素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再得出结论。即体积相同,重量轻的容易浮;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浮。

二、克服负迁移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干扰的方法

1.讲清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不清楚,必然造成探究过程中的失误,所以有时要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如在教学《声音的变化》一课时,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在第二个活动的观察中,学生的观察结果往往是“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大;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小”。究其原因,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干扰,在生活中只感觉到声音有大有小,不知道声音还有高有低。教材中没有对“音强”、“音弱”和“音高”、“音低”进行解释,所以会造成此错误。要解决此问题,教学中很有必要对“音强”、“音弱”;“音高”、“音低”的概念补讲清楚,并且多举实际例子给予区别,如防空警报的声音很大,全城人都能听到,人们的讲话声相比之下就小得多,这是声音的大小。而音乐课中的声调“1、2、3、4、5、6、7”的音调越来越高,它们与音的大小无关。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亲自探究

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科学概念。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猜想都是“下沉的物体没受到水的浮力”,到底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不能把此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要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想办法研究,让各小组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验证。当然,不一定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实验验证的方法,但是必须让每个小组会实验、会探究。对想不出实验方法的小组,可提示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其掌握实验方法。但有一点,就是让全班学生都动手,参与实验,参与观察,最后交流得出一致无异议的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3.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对比,最能区别容易混淆的知识。采用对比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区别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异同,分别画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图进行对比,区别两图中三球位置的不同,加上形成原理的说明,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掌握必牢。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课时,可以设计一张表格,对岩石的颜色、构造、岩粒大小、光滑程度、软硬及与盐酸的反应情况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握各种岩石的基本特征,从而达到在辨别各种岩石时不出差错的目的。

4.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第6篇

1.1认识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特殊性

在很多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都使要和当地比较知名的一些医疗机构共同合作的,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卫生毒理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儿童少年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都需要相应的医疗机构来承担,环境卫生学通常是学校自己来承担,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同时也为培养现如今仍需要的预防医学专业的人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1.2摸清基本现状以找准改革方向

很多学校在前几年就应经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而且改革之后有很多学生已经走进了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掌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校也对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和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还采取了电话网络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很多人都认为,当今进行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大的,在当前的教学体系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程设置得不是十分合理,通常都会出现中断的现象,同时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体系,这也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开设课程的顺序存在着非常强的不合理性,在很多专业课进行的过程中,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有展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临床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在临床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细致,学生实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的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得到非常细致的教导,这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实习结束后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的明显。

1.3巩固深化和提高前期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

学校在预防专业改革之后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在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收货了很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这次改革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巩固,以便更好的对突发的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还需要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的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

2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特点

2.1合理调整和设置

相关课程和教学阶段新一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对现行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新的定位,对于课程和教学阶段进行新的组合和论证,根据社会需求增加相关的课程,精简或浓缩部分传统课程,从而形成了新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必修课程外,大量开设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大量开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既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交叉,也包括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专业课程虽然在学院开设,但有2/5的教学任务南疾控中心的教师承担;理顺授课顺序,如卫生毒理学提前开设;开设科研方法学类课程,如医学科研方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临床课程和实习更具针对性,现场实习时间从第期的11月提前到9月且增加2周时间;进一步改革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确定导师。

2.2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规律修定教学计划,同时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的教学大纲,强调专业理论课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求所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方法学类课程增加软件实习比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既突出重点又融人大量信息,既便于课堂学习又便于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突出应用性实验教学

开设综合性实验预防医学本身属于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至关重要。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安排基于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的工作需要,并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教学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方式。借助学院实验中心整合不同学科教学资源,开设综合性实验,突出现代先进技术和学科前沿技术,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加强毕业设计

第7篇

学科建设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基础,而医学期刊的发展也会助推学科建设。可以说,医学期刊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医学临床或科研以及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认识到甚至不知道医学期刊编辑对学科建设的作用,而医学期刊编辑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发挥或挖掘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或角色。作为医学编辑,我们只有更好地理解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才会对医学编辑本身应担当的学科角色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1.1学科建设是医学期刊发展和孵化的基石

学科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都是通过学科建设层面的提升得以体现。在学科建设评价的诸多指标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关键。而医学期刊的可持续、高质量、特色发展不能脱离本学科的发展。首先,学科建设中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医学期刊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奠定基础,没有强大的学科建设提供支持,期刊的特色将是无源之水,其未来发展也将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学科建设中人才梯队的组建为期刊的发展形成水平较高的作者队伍,学科领域中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代表该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这为期刊提供了优质的内容。医学期刊只有在全面了解其相关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随着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才能寻求提升期刊学术质量的突破点,提出更多的新策略和新途径。总之,医学期刊发展不能游离于相关学科建设。

1.2医学期刊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剂

医学期刊多以反映临床诊疗、医学科研成果为主,是刊载学科创新成果和科技信息重要的载体之一,是学科发展的发表者、推广者和推动者,直接影响到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担负着发现和培育医疗科研人才以及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职责。促进学科建设是医学期刊的责任或使命,医学期刊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期刊作为发现、扶持、培养学术新秀的媒介,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任务;同时,以期刊为窗口和纽带,加强和扩大同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可以促进医学学科进一步发展。医学期刊见证和记录着医学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在不断的积淀中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理论基础。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为例,医学期刊与医院学科的关系可窥一斑。神经免疫学是19世纪中期崛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横跨免疫学和神经病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尽管当时医学学术期刊众多,但尚无一本较权威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杂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于1994年创刊。《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充分发挥在学科建设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坚持以神经免疫学为办刊特色,紧密配合承办学科发展的需要,将期刊的学术发展方向与医院(学会)的学科发展相呼应,刊登了大量神经免疫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通过检索“知网”1994~2012年发表的典型的神经免疫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的文献共9019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献共有493篇。而我刊共刊登相关文献409篇,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文献共59篇,在30多种同类期刊中均排列第一,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获取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为我国从事神经免疫学研究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神经免疫学的发展。由此可见,医学期刊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持,而学科建设也离不开学术期刊这个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医学期刊与医院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除医院学科建设的相关人员认可和支持专职编辑的工作外,编辑在二者的互动共进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医学编辑应该将自己视为学科建设的一部分,提高学科意识,切实融入学科建设的浪潮当中。这就要求医学期刊编辑除做好传统编辑角色和具备编辑的基本素养外,还需要注重适当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等,多角度提升自己的学科素质。编辑学者化是大势所趋,在学者化的基础上实现更高一层的职业化。如此,医学期刊的编辑才能站在研究前沿,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才可能辨别出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使刊物成为反映高水准学科研究成果的园地,才能真正融入专业研究领域,进而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科发育和成熟。

2.1参与学科临床活动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参与临床实践活动,对日新月异的临床知识没有基本的认知,即使在高学历人才纷纷加入到医学编辑行列的今天,也很难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医院的大环境为医学期刊编辑参与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编辑人员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在不影响正常编辑工作的同时,可以参与临床相关病房的查房活动和病例讨论会,这样能巩固所学的医学知识和更新知识库,同时锻炼了临床思维,及时了解到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关键问题。《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和《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值得借鉴。该期刊编辑们结合自己分管的学科,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情况下,定点与科室联系,参加医生查房及门诊诊疗等临床实践活动,及时把握学科的新进展,发现新的报道课题,积极从事组稿活动,发现优秀的作者和审稿人,邀请他们对其专业中疑难临床问题作综述,或展望,或制定标准,极大提高了期刊的学术质量。

2.2参与学科科研

编辑亲身参与学科科研工作是全面而及时地跟踪学术前沿的最直接的途径。目前国内外许多科技期刊编辑多具有特定学科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历水平,一些科技期刊的编辑仍从事科研工作,从而具有较强的学术判断力和洞察力,不断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依托医院的医学期刊,具有与医院科研平台紧密结合的优势,医院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均为医院编辑参与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较多可从事科研活动的优势资源。编辑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参加相关学科课题申请或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掌握更多本领域的学术前沿信息,培养编辑对学科热点敏锐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否则,很容易陷入“见玉不识玉”,守着聚宝盆却不能为我所用的尴尬境地。作为医学期刊专业编辑,可从事的科研活动途径和方向非常广泛,例如参与编辑类科研项目、相关学科的科研项目等的申请和实施。医学编辑在充分了解相关学科专家研究优势的基础上,也可以为学科研究项目牵线搭桥。因此,医学编辑可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多尝试,锻炼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质。

2.3参与或组织学科学术活动

密切关注国内外本专业的学术会议是医学期刊编辑掌握学科研究动态和热点的重要渠道。编辑应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有选择地参与重要的学术活动。首先,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不仅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动态,而且有机会和相关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促进感情,进而有利于进行组稿和约稿工作。其次,医学编辑在长期的编审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本学科理论知识、科研设计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编辑经验等,也可以受邀到其学科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这不仅可以加强学术期刊与一线学科的联系,也可以为学科建设中的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编辑参与学术活动时应注意要广结善缘,充分与本学科专家学者交流,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目前我国许多医学期刊是由学术团体或协会为主办或协办单位,期刊可利用协会或学术团体的资源优势和人员优势共同开展学术会议,不少知名学术期刊甚至亲自策划组织此类的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该学科的知名专家,对当前的学科前沿问题进行讨论,这不仅可以为医学期刊打造品牌,同时也可以推动该学科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学科交流与碰撞,也为医学期刊的编辑提供大量优质的稿源。

3结语

第8篇

作为一名在医学院校讲授药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师,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结合药理学这门课的特点,把与药理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机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等讲解得非常清楚,学生普遍掌握不错。所以,以往都认为这样就达到了讲授课堂知识的目的。现在,随着认识的提高以及自己相关的社会实践,发现这些还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医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他们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他们将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很有意义。所以,结合药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的社会实践,在一些章节适当穿插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抗高血压药物这一章节时,以往都是先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再讲一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这些内容一讲完,抗高血压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还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告诉同学们:流行病学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患者在初得高血压症时并不在意这类病症。其实只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上适当的节制和调理,高血压就不会来“侵犯”。那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中医专家告诉我们:首先脾气暴躁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很高,这是因为肝火过旺会促进血压骤然升高。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事实表明,七情太过则会引发疾病,所以要心情舒畅。生活要规律:睡前泡脚、按时就寝、早晨缓慢起床、要午睡、晚餐易少,戒烟戒(限)酒,防寒保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包括: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等等。再如,讲解降血糖药物时,以往也都是先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然后引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然后详细讲解每一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内容一讲完,降血糖药这章的内容就结束了。

现在,在讲完这些内容之后笔者会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科普知识。比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发现糖尿病?首先要鉴别易患人群。对下列人群应该进行常规血糖检测(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1)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2)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痛风患者;(3)或曾有妊娠糖尿病或有巨大胎儿生育史者;(4)年龄大于40岁,体力活动较少,缺乏锻炼或有明显生活水平改善者。其次告诉人们,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不鼓励作强烈运动。三要合理饮食:糖尿病人禁止吃甜食和多种水果,最好也不要饮酒;糖尿病人可以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多吃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多吃南瓜、苦瓜、洋葱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等等。除了这两个章节之外,像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等章节都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医学科普知识。这些医学科普内容对于医学生来讲很好理解,仅需课堂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他们这种学习和了解医学科普知识的意识,以便将来当了医生可以去更好指导患者。也可能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和更多的人一起当志愿者给老百姓讲解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医学科普知识,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病率。

2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医学科普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第9篇

一名检验仪器学教师很难精通各类仪器设备,一名任课教师声情并茂讲授全部检验仪器学课程完成教学任务难度不小,笔者所在教研室将授课任务按照各位老师的兴趣和特长,将检验仪器学授课任务分配给多名教师,因为是任课教师擅长的,喜欢的授课内容,自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比较喜欢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涉及到光谱分析的仪器设备,因为笔者在读博士期间就负责购买和管理相关一起设备,小到Thermol公司的nanodrop,大到PE和BMG公司的高端酶标仪,笔者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涉猎,对于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尤有心得体会,因此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讲授时都得心应手,相信其他教师也对此深有体会。这样科学的分配教学任务必将较为长久的保持教师的授课热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检验仪器学课程授课内容的选择

检验仪器学课程授课内容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学以致用。比如酶标仪部分教学中笔者经常会选取新生儿筛查中常用的苯丙酮尿症中苯丙酮酸的检测实例,知识点主要是酶标仪中相对荧光强度这一模块部分的应用。该知识点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就有所涉及,但重点部分与检验仪器学不同,在有了生物化学检验知识的铺垫后,学生不仅掌握了酶标仪的使用,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在今后去妇幼保健站等有该项检测项目的单位时,学生就会更加有意识地学习了解该部分内容。此外检验仪器学应增加实验课内容,本科院校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室平台中仪器设备丰富,应选取设备比较闲置期,让负责管理和使用该仪器设备的人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操作。本科生也应积极主动的参加科研活动,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关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另外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定期更换某些大型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一般来讲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放到仓库实在可惜,可将这些仪器设备整合到教学中,服务于教学。还有就是很多公司开展和相关高校合作项目,可提供仪器设备供学校使用,比如安捷伦公司的“春晖计划”,一来宣传了自己,二来解决了某些高校高端仪器紧缺这个棘手问题,达到了共赢甚至多赢的效果。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课间生产实习时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另外对于部分本单位不具有的仪器设备,或者一些高端仪器不可能开放实验室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任课教师应在网上下载一些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也可以光顾其它兄弟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学习。最近多所国内外重点大学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开放课程和慕课等教学资源,还有很多仪器公司都开展了网上教学服务,甚至是某些检验仪器的仿真实验室。有兴趣的教师和同学可以利用互联网途径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必将对检验仪器学知识掌握的提高大有裨益。

3检验仪器学期末考核形式的探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