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8:17: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网管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广东省电力系统包括21个地市电网,现有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为500kV,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500kV环网,并以500kV电压与广西联网,以400kV和110kV电压分别与香港和澳门联网。此外,广东电网还向湖南宜章和临武两县以及江西赣南地区供电。
粤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网是广东电网的核心,也是全省最大的负荷中心,该电网与广西、香港等电网互联,除了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电力外,还担负着电力交换任务。在粤中地区建设一个强大的500kV电网,对保证广东电网乃至香港电网以及澳门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广东500kV电网东已延伸至汕头西翼,江门——茂名500kV输变电工程正加紧建设,2000年前可望投入使用。
广东省的电力工业已经步入了大电网、高电压和大机组时代。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规划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运行、发展带来隐患,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合目前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电网规划是一个受到多种条件约束的、以电网总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对于这样一个系统,我们认为适宜以控制论为基础,结合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来研究。
从控制论角度来看,电网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的特征。另外,电力网络地域分布广阔,大部分元件具有延迟、磁滞、饱和等复杂的物理特性,对这样的系统实现有效决策控制是极为困难的。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新建高压线路的不满日益增强,线路造价,特别是走廊使用权的费用日益昂贵,以及电力网的不断增大,使得人们对电力网络的决策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是由于电网具有这样的特征,一些先进的控制论思想和技术被不断地引入到电网中来。下面将阐明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引入电网规划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1.1智能控制的概念
迄今为止,智能控制尚无统一的概念,文献[1]有如下归纳:
a)最早提出智能控制概念当推傅京孙教授,他通过对人-机控制器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将智能控制概括为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认为在低层次控制中用常规的基本控制器,而在高层次的智能决策,应具有拟人化功能。
b)Saridis在傅京孙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结构的智能控制理论体系,他认为仅有二元结合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和成功应用,必须引入运筹学,使其成为三元结合,并提出了其递阶智能控制的理论框架。
c)国内蔡自兴教授在研究了上述理论结构以后,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目的性出发,于1986年提出了四元结构价格体系,将智能控制概括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运筹学和系统理论4学科交叉。
总之,智能控制是多学科知识的结合,除了从控制论出发来研究它,还可以从信息论、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角度来讨论和研究。
1.2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一方面包含了智能控制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如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包含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之间的交叉综合,如专家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神经网络控制等。
2一个国外的电网规划专家系统
网络公司进入市场有非常明显的劣势。首先,网络公司的历史背景很复杂,各地有局台网合一,有网台合一,也有台网分离和局台网分离,从业人员身份迥异,利益割据明显,非规模化的现状导致采购、研发、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成本居高不下,是限制网络公司发展的最大掣肘。其次,从襁褓中走出来的网络公司从业人员居多,大多数人员依然是事业身份,在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积累,体制机制方面也跟不上现代化的节奏,问题很突出。尤其在互联网思维充斥市场的新时代,如何跟上市场节奏、挖掘用户需求、落实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都显得非常困难。最后,在网络公司内部培养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意识还不够,用户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在很多的网络公司并没有明确,服务承诺也经常是一纸空谈,而且很多网络公司并没有用户服务承诺。不仅重视客户关怀、改善服务的意识转变对于走上市场道路不久的网络公司是困难的,而且培养出来意识,更加需要实践与创新的勇气,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落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具有两面性,优劣往往共存。正因为能够看到劣势,网络公司就有了改进的方向。正因为有时代的变革,网络公司就有了转型发展的机遇。可以看到,传统的网络公司在不断地蜕变,例如:多个省份完成了网络整合和组建省级网络公司;国家广电网络公司的成立;多个省份的网络公司已经研发互动电视,创新电视新业态;建立市场化的营销体系成为网络公司的共识;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采用互联网思维来扭转观念等等。虽然网络公司的转型在持续地发生,笔者仍然感到还有一些方面被遗漏,那就是质量管理。从网络公司的行业杂志、网络上的公司动态以及创新等各方面来看,都很少有提到质量管理这一名词。质量管理很重要。首先,质量管理在国际上已经被公认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不断地发展,先后出现了TQM、ISO9001、6sigma、卓越绩效等很多管理工具和相关理论,近几年国内也有多所一流大学开设了质量管理专业。目前,全球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等同或等效地采用ISO9001标准,约有100万个以上的企业和组织贯彻实施,并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我国也有近20万个企业和组织通过ISO9001认证,极大提高我国相关行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通过ISO9001认证的网络公司也有一些,例如江苏吴江、山东临沂、甘肃天水、江苏省总台城市频道和电传中心、江苏丹阳电视台、江苏苏州等。其次,质量管理与互联网思维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质量在国际标准化中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强调用户满意和持续改进,互联网思维也是提倡用户体验,并通过快速迭代来实现。快速迭代是对持续改进加上了时间要求,那就是极致的PDCA循坏。极致代表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时间,即快速;二是符合,即严格执行。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指出:20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许多公司不再把价格竞争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质量作为竞争的首要因素,以增强顾客满意,占领市场,获取最大利润。转型或者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络公司可以从贯彻ISO9001标准开始。
2ISO9001简介
ISO9001为组织提供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确保其增进顾客满意,同时也提供了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以及PDCA的科学方法。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PDCA的科学方法是国际优秀管理经验的总结,对于各组织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八项基本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PDCA分别是:P(Plan)是指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清楚业务环境以及顾客的需求之后,来针对改进顾客满意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当然,这一切行动计划要与公司战略以及政策相一致。D(Do)是指实施质量或管理的行动计划。C是指(Check)紧盯着目标来监督和测量这个过程和操作,然后报告结果。A(Act)是指制定持续提升顾客满意绩效的措施,即持续不断改进。
3ISO9001极致贯标的探索
极致贯标是基于符合性的前提下快速实施各项措施满足各项要求,要求有3点:符合八项基本原则,符合PDCA,符合标准的内容要求。通过研究和探索一些网络公司的做法,总结出一些认为优秀的重点例举如下:
3.1总要求
ISO9001的总要求核心是识别过程、确定标准、确保资源、控制和改进,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持续改进。总要求的落实具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涉及范围大、要求专业深。大多数公司的解决方案是找咨询公司进驻一两个月或者一年半载来梳理流程和建立文件,然后移交给公司。弊端很明显,三五个月后主要问题就发生了,实际情况和总要求距离越来越远,例如文件无人更新、流程没有人改进、执行力不到位、质量问题频发生等。总的来说,咨询公司所做的事情并不是短期行为,对企业来说是长期的行为。参考众多企业的做法,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条必须在公司内明确以下工作,统一管理和提供资源。
(1)确立专业的流程管理职能。
流程管理应归属于职能部门,并建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其工作范围涉及公司所有部门,主要职责包括流程的识别、分析和改进,流程的固化和电子化,新流程的开发设计,流程制度的制定和监督,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如果把流程比做人体血脉的话,流程管理者就是把脉的医生。此外,流程管理是为了企业满足客户需求而设计的,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被优化。
(2)确立专业的文件管理职能。
同流程管理一样,建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这里的专业是指不仅仅对文件进行格式、排版以及文本实体的存档管理,还包括文件的组织、汇总和编制,以及文件的培训、落实跟踪和实时修订。在企业内部形成严格执行文件的氛围,遇到变化应及时通知文件管理职能部门,对相关的文件进行修订。上述两个职能要求很高,除了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企业较为全面的业务内容,并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3.2管理职责
ISO9001在管理职责中强调方针意识、顾客为关注焦点、目标策划、职责权限与沟通以及管理评审,这是一套严密的逻辑程序,从关注顾客为出发点,策划经营以及业务等各项目标,然后确定职责和权限,规定沟通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来实现目标以增进顾客满意,整套程序以管理评审作为控制措施。为了落实管理职责,作为需要增进用户满意的企业,采取以下方式较为有效:
(1)以书面形式明确顾客需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统一管理。
具体工作可以详述如下:书面明确需求可以采取市场调查、亲身体验、内部研讨以及资料查阅(如法律法规等)方式进行提炼,书面明确方针可以采取内外征集方式进行评选确定,书面明确目标可以采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或综合两者的方式进行确定。管理采取PDCA方式进行动态管理,各司其职,不排斥变化,上述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并确立其职责目标。ISO9001标准要求企业确定顾客要求并予以满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顾客需求可以有薄薄的两三页,也可以有厚厚的几大本,有公司按产品分类叙述,有公司按功能分类叙述,这是有区别的,因为按产品分类叙述是从用户角度,按功能分类叙述是从内部分工角度。两者的内容一致但作用不一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都很重要。在服务业做得比较好的诸如顺丰速运、海底捞火锅等企业,其迅速成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用户要求,增进了用户满意。一旦掌握了用户要求,那么发展是必然的。质量方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般而言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它与战略保持一致并支撑其实现,引导内部员工的工作方向。质量方针应注重宣传和引导,在企业内部公共区域要明示,必要时要对员工进行教育。质量目标应分解到每个人,每个人每个单元每个部门都要有目标列表,目标应是从日、周、月、年以及中长期都要有,设立目标可以采取SMART原则。对上述3项内容还要实施有效统一的管理。有人说,管理可以不需要懂具体的;管理员说:规定好了,各部门不做是他们的事,我没有责任。这是无效的管理。职位名称中有“管理”两个字的,就要明确管理的定义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管理人、管理事物、管理技术和管理资源等都一样,管理就要管得住、理得顺,这样才有效。从另外一个角度,管理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企业设定的人财物管理是被动管理,因为这些是必需品,所有部门都会主动找上来;而设定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岗位管理等不是必需品,缺了少了照常转,就需要管理者主动找上去,所以管理的方式和措施会有较大区别。无论需求、方针还是目标的管理,有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集和确定,能够形成文件并在组织内外达成一致的认识,共同有效地使用,这些文件一定是与用户满意最相关最直接的诸如服务承诺、服务规范以及产品规格、技术规范等;另一方面是内部需要专人评估上述要求是否得到持续满足、跟踪并追踪措施效果,以快速迭代为目标,推动用户需求、方针以及目标的满足程度逐步提高。因此需求、方针和目标的有效管理应当是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都能得到实施,出现偏离都能有措施并落实。当然,企业要注意所有带“管理”岗位的职位一定要明确其管理的对象和范围。
(2)以书面形式明确职责、权限和沟通,并统一管理。
职责、权限在大部分公司都有人事部门进行专门处理,并有很多专业的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形成部门、岗位说明书等文件资料。经过多家公司的比较后,发现容易存在的问题是走形式,很多职责并未得到良好的落实,同时缺乏监管,职责权限实际上发生了变更和调整,相关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知情,以至于无法对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职责权限做相应调整,最终导致职责权限管理混乱。沟通需要专门管理起来,一般来说,沟通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在实施ISO9001时,沟通的制度、方式、内容和职责要明确,确保内部沟通正常有效,可以采取会议、宣传栏、内部刊物、声像和电子媒体、内部调查表、建议书、文件等多种形式。沟通需要人员专门研究和评价内部沟通的现状,确定最适合的沟通体系,促进企业发展。
(3)按要求建立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要求最高管理者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核心要素是最高管理者、策划的时间间隔,对于管理评审的要求,ISO9001标准有详细的输入输出要求。
3.3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要求企业确定和提供所需资源,并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做出一些具体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管理,资源是必需品,没有资源干不了任何事,因此所有部门都会向公司索取资源,公司必然会采取管理措施对资源进行管理。而ISO9001标准提出具体要求都是非常基本的,是必需的一些要求,因此没有更多的难度。做得好的企业应当是:
(1)有详细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有年度用人计划和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有效实施。
(2)有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并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计划,有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有效实施。
(3)有促进员工工作效率,打造事半功倍的工作环境,例如谷歌的升降台、百度的咖啡点等。
3.4产品实现
ISO9001严格按照PDCA以及过程方法来处理产品实现过程,策划是总要求,是P环节,策划的内容中又包含PDCA的要求,大PDCA套小PDCA,一环推一环,持续提升。产品实现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等与顾客有关的过程,然后输出到设计和开发,再输出到采购,最后输出到生产和服务环节,是从顾客到顾客的一个闭环过程。通过控制监视和测量设备,从而控制全过程的核心环节,具体如下:
(1)产品实现的策划
网络公司应重视产品策划,并投入资源。产品策划的结果可以是质量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质量目标和要求,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确定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实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要安排专门的部门或岗位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进行专业的研究和再改进,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应由策划者负责组织解决,过程的符合性由执行者负责承担,符合性以外的例如适宜性、有效性等问题由策划者负责承担。因此,策划者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确定和评审产品有关的要求以及与顾客有效沟通是此过程的重要内容。网络公司提供的数字电视信号接入服务、内容提供服务、维修服务等所有收费的内容均为产品或服务,均要明确顾客需求并进行定期评审,以确定需求符合实际。企业应在服务提供前对服务要求进行评审确认,并形成文字材料。要形成适合本行业的评审体系,例如法律法规、顾客明示或必需的要求、组织的要求、产品目录或广告等。与顾客沟通主要目的是使顾客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信息,并能够咨询和购买,建立合同关系,能够有反馈和投诉渠道。
(3)设计和开发
这个过程就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服务、过程或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包括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以及更改控制7个环节。ISO9001标准对这些环节有详细的要求,可以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公司可执行的标准,形成规范标准,加以实施和保持。
(4)采购
采购过程强调两点:一点是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采购产品进行必要的验证活动;另一点是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的准则。
(5)生产和服务提供
生产和服务提供是按照策划的要求,在设计和开发确定了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要求,给出了产品接收准则,采购过程采购了产品原料或器材设备之后重要环节之一。ISO9001对这个过程给出了过程控制、过程结果确认、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和产品防护等5个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必须逐条不落地转化为公司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之中,形成文件并有效实施。
(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ISO9001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主要在于校准和检定,以确保产品或服务提供符合规定的要求。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在初次使用前确认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确认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配置管理。
3.5测量、分析和改进
测量、分析和改进是PDCA环中的C和A所描述的检查和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两个过程,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和服务提供符合规定要求、体系符合要求、整体效率在持续不断地提升。在ISO9001中,这一部分价值最高,有效实施会对持续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这部分在市场灵敏度、市场转型等关键时期会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监视和测量要求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和测量,这一点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价值,如果深入持续保持这个手段,就好像企业在市场中生长了灵敏的触角,可以随时保持灵敏的触觉,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市场先机。
(1)监视和测量
ISO9001规定4个方面的监视和测量,分别是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以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于网络公司而言,应采取有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投诉分析、用户流失原因调查、顾客表扬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以全方位了解产品或服务提供的质量反馈,反馈市场需求变动。内部审核是标准要求必须的管理活动之一,对体系进行必要的审核是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的手段,内部审核已经形成正规动作。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区分在环节不一样,过程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之前,好比是半成品的监测,产品是指提供之后。半成品的检测反映出的是过程的有效性。对网络公司而言,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包括信号从前端到用户家终端各物理链路的信号监测和人员的工作标准,产品的监测包括用户反馈的及时处理以及监控人员的视频监督。
(2)不合格品控制
对于网络公司而言,不合格品控制更多的是风险防范,做好应急处理,重要节点采取双路由。重点控制有:网络安装不符合的控制,网络线路维护不符合的控制,网络日常维修不符合的控制,传输机房不符合的控制,客户服务不符合的控制,外购件及工程项目等不合格的控制;信号传输不符合的控制。
(3)数据分析和改进
数据分析和改进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的体现。具体而言,要求网络公司建立各级各类报表,并要具备数据分析人员,提供各级领导决策依据。数据分析的管理应集中统一于公司层面,建立强而有力的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的能力。从顾客出发,从经营出发,从质量出发等各方面建立适宜的报表体系。持续改进是永恒的主题,针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偏离策划的要求,就要相应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针对出现的不合格要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数据分析和改进既是具体的要求,也是意识上的要求。在工作中任何环节,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贯彻数据和改进的意识,努力挖掘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努力寻找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做到极致。
4管理水平提升的衡量标准
(1)经营业绩的提升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更好的收入和利润在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向质量要效益已是全球企业的共识,其核心归根到底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质量效益是指由于改善和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改变产品质量结构及提高工作质量所带来各种效益。如因优质服务而优价、因优质服务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因优质服务而改善客户结构、因优质服务而增强资金周转等。优质的质量可以降低很多隐形成本,例如会议成本、采购成本、沟通成本、加班成本、人才流动成本、岗位错位成本、流程成本、停止资源成本、企业文化成本、信用成本、风险成本等。
(2)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率
ISO9001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流程要求,转化成公司各自实际的规范,加以有效实施并进行监测和持续改进,这是良性的循环体制。按照标准的要素设定部门以及安排岗位,策划、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PDCA以小环推动大环,制度和流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测量可以通过核心流程的出错率、流程的时间跨度测量来证实。往往严格实施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规范性导致部分流程时间加长,随着不断的优化,总体而言,效率是不断提升的。
(3)用户满意度、投诉数量、不合格率和品牌认知度
ISO9001标准对监测有要求,转化成可操作的指标有用户满意度、投诉数量、不合格率和品牌认知度等。通过这些指标的量化,可以获知极致贯标所带来的成效。
5结束语
就当前整个时展的具体特征看,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认知理念日益客观成熟,如今茶叶产品的饮用价值被人们所发现,而广阔的消费空间和氛围为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在具体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完善价值内涵元素的全面提升,以及自身经营思维的深度融合,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当然茶叶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就必须进行全面具体的谋划,尤其是立足现代企业建设的整体诉求,融入多样、多元化的经营理念,从而实现茶叶企业建设的理想效果。但是从目前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其需要立足目前整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通过补充发展要素,从而展现最佳经营效果。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其在当前有着极大的发展压力,这集中表现在:首先,茶叶企业必须结合市场需要,对自身经营发展思维进行改革与突破,尤其是通过大胆革新和整体创造,结合具体企业机制建设,从而构建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就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实况和具体发展需要看,完善的茶叶企业经营思维,不仅是茶叶企业当前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融入的理念,同时其实质上也是基于时代特征背景下所作出的企业发展变革。就我国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看,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传统经营阶段,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规模,还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熟度,其实际上都与时展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尽管目前茶叶企业迎来了广阔发展机遇,但是就茶叶企业自身的具体经营状况看,其发展层级较差,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效果,还是运行效率,均存在极大差距。因此,只有完善经营理念和价值思维,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其次,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要结合多种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自身经营体系,确保整个企业运行实现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当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也对茶叶企业减负增效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高效利用时代资源元素,提升企业品质就极为重要。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其作为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在茶叶产品的加工制作,以及茶叶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都需要有充足的电力做支撑,通过完善的电网建设,不仅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动力,同时也是茶叶企业科学升级过程中的必然抉择。最后,就茶叶企业经营的客观实际看,改革优化、融入多样性元素,已经发展成为现阶段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但是对整个茶叶企业发展来说,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实施,提高茶叶企业经营效率,事实上,就至关重要。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电网设备不仅能够优化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资源,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将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成本把控和效益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2电网建设实施精益管理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随着我国电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如今在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就需要其结合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创新企业经营思路,优化电力企业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整个电网建设发展的最佳效果。对于电网建设来说,其推动精益管理,实际上是一项整体、全局性的工作,其支撑点在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具体应用依赖不断深化,尤其是在我国科学发展和清洁能源应用战略不断成熟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不断深化,直至成熟。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发展要求和具体工作需要看,注重处理电力企业内各个环节中,其管理内涵与精益管理理念的全面融入与匹配,就成为现阶段整个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整体需要。精益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管理理念,在该理念中,其集中阐述的是企业全员参与和集中融入,可以说,想要真正应用好精益管理的整体要求,通过将该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当中,而精益管理实际上是一项集体性活动,其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将管理成本把控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要将成本意识、效益理念融入到整个管理活动中,注重融入先进的生产理念,从而确保整个电网建设能够实现最大经营效益。当然,想要实现精益管理的最佳应用效果,其必须做到管理目标与建设问题相结合,持久创新与企业发展相融合以及企业技术革新与企业管理机制优化相结合,通过全员持续参与,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精益管理的最佳效果。而在电网建设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最佳管理效果,要将企业发展与行业标准想融入,通过积极组织相关发展团队,从而为该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和全面融入提供基础平台。客观上看,要想根本性推行好精益管理理念,就必须充分挖掘和调动社会全员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展QC活动和员工管理等多样化思维,进而实现电网建设发展的理想推进。
3电网精益管理建设对茶叶企业减负增效的客观影响
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融入全新思维和价值理念,特别是就茶叶产业的整体转型发展诉求看,其想要顺应时代要求,就需要充分发挥电力的动力支撑作用和价值。因此,做好电网管理,提供高效的电网服务机制,进而大大降低茶叶企业在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具体成本。客观而言,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有效的考虑生产环节的全面优化与整体完善,特别是对于茶叶企业自身来说,创新企业经营理念作为其转型发展的基础性需要,完善各项经营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减负增效提供有效支撑。茶叶企业作为一种产品生产为主的企业,其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有着庞大而成熟的电力需求,而对于电网建设来说,其作为当前时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要求,推进实施精益管理,其能够从成本控制视角,来实施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当然,良好的电网建设,能够让茶叶企业实现全面而系统化发展。当然,茶叶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式和具体特征,也使得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探究做好精益管理的实施思路。所以,在当前电网建设实施精益管理过程中,如何结合时展趋势,应用精益管理理念,从而为茶叶企业降低发展负担和成本,增加发展效益提供充足动力,就极为必要。结合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具有需要看,完善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维,是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价值元素。就电网建设活动实施状况看,其中所包含的元素和价值思维,恰恰是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要素。而电网建设作为当前国家电力事业发展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该建设工作本质上看,是国家各项事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因此,通过多元要素的体系化融入,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模式创新发展的全新优化。在电网建设推进过程中,实施精益管理,将为电网建设有效推进提供全面支撑。
4结语
结合当前电网建设和茶叶企业发展诉求看,融入时代特征和多样化内涵,已经发展成为整个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就整个电网建设日益推进状况看,精益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降低茶叶企业运行成本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电网建设精益管理理念融入过程中,其将为茶叶企业降低发展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效益,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燕彬.实施精益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电网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111-115.
[2]李迪华.云计算技术在水电厂智能化中的应用展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123-125.
1.重视公平性,降低离职率。
对于管理者而言,可遵从如下要点:薪酬及奖励措施追求公平性,员工薪酬待遇的公平合理性须符合同业组织的水平;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管理者人员对部属考核的标准化,并强化管理者绩效考核及面谈技巧;设定升迁资格与制度,并须让员工明确详细内容,以为遵行及追求目标;建立良好沟通渠道,提升员工对绩效考核、薪酬制度了解程度,以增进员工对公平的认知程度,并提供具体的升迁机会,以提升其工作意愿;促进组织信息透明化,增进员工对组织的了解,强化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互信关系。
2.绩效导向。
组织必须让员工对工作有满足感,使其发挥所长,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员工教育培训机会,提升专业知识及技能,改善工作方法及技巧,有效执行业务,达成组织目标。组织文化能够维系组织与员工的价值,有效规范员工行为,领导者运用激励以激发其潜能,畅通沟通渠道,满足员工需求,凝聚团队意志,共同达成组织使命。企业为建立新文化,彻底改变过去社会负面印象,领导者、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必须有共识及了解组织文化改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各项改造措施,才能事竞其功。
二、强化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评估工作
1.经营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出发点。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效能(effectiveness)”与“效率(efficiency)”是的不同。“效率”是把一件事做对,经常把事做对,效率就自然会提高:而“效能”则是做对的事情。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估不仅为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投入的效率,而是注重评价企业是否达到计划目标及愿景,并有效保护原有价值的程度。更确切来说,就是通过评估,了解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能够有效处理企业面对的威胁与压力,依循企业划设的目标,遵循规划,有效并合理的运用资源达成目标,维持电网企业原有的预设功能。
2.经营管理绩效的评估架构及应用。
现今我国的电力系统管理调度方式是统一调度、统一电网、分级管理,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形成了由网局调度、地区调度、省级调度、县级调度及全国调度所组成的电力系统调度方式。各级别的调度部门都设置在电网单位的内部,履行对于全国电网进行调度的职责。调度单位的安设与等级划分准则都是由国家相关法规来予以规定的。
1.1统一电力系统
统一的电力系统主要指对于全国范围的电力系统进行垄断运营。由南方电网机构与国家电网机构两家国企对于全国的电网进行运作、维护与建设。而同时,国家的电力企业也负责全国范围内配电与售电的工作,拥有买卖电力的特殊权利,对于除发电以外的电力系统售、配、输等所有环节进行垄断,是国家规定的高度垄断电力企业。
1.2统一的调度
统一的调度主要指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电力系统的调度部门对于电网系统的运作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调度。主要包含:对于电力系统运作中的各种故障及问题进行核查与处理,对于电力系统的实时运作进行分析,对于电力系统的运作方法进行统一编排,对于各项可能发生的运行危机进行分析以防止事故的产生,对于运行标准进行统一化,对于电力的系统安全稳定进行统一的审查与分析,对于电力系统的运作规定进行制定,对于各项安全自动安全装置及维护装置的配备与调整进行统一的思考,对于各类可能引起危险的隐患的避免与故障的隔离,对于可靠且统一的专用通信渠道与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且需要为通信系统的畅通提供保障,对于电力系统的事故处理进行统一化。在有事故的情况下,电力机构的调度部门需要行使紧急情况下的操控权利,对于事故的紧急处理实行统一的指导。而电力系统的下属各部门都需要对于调度指令进行实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散,并确保在短时间内对于电力故障进行排除,使得电力系统恢复正常的运行。
1.3分级管理模式
分级的管理模式主要指调度的工作实行需要在电力系统最高级别的调度部门指导下的各级别调度部门的分级责任体制。各级别的调度部门在自身的调度区域内对于统一调度的要求进行贯彻,同时保证下级调度部门需要对于上级调度部门的指令保持服从。我国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与分级管理模式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
2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及特征
2.1电力系统现存的安全隐患
我国的电力系统目前存在的隐患可分为三点:其一,部分电力系统的构造较为薄弱,安全的稳定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其二,对于电力系统的驾驭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提升;其三,需要改善故障的紧急处理工作,与社会联合开办的故障联合演习应当更加规范化。
2.2电力系统突发故障的特性
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现今对于电力设施与装备组成的物理电力系统的电器特性研究相对更多一些,但是电力系统并不是与外界隔绝开的,是存在于社会与自然的环境中,所以也必定会受到周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与电力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周遭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有关。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就是指在固定的区域内突发性的,为电力系统与社会、国家带来损失的灾难性事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涉及到的方面多,电力的生产、输出、分配与消费都是一起完成的,这其中需要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输电、发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方面;其二,故障的诱因多,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不仅可能来源于违反电力系统与电气规章的操作,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电力设备还极容易被自然因素损坏(包括自然侵蚀、雪灾、洪水、地震等);其三,损失度重,电力的供给涉及到社会中的各行各业,也涉及到人们的财产及自身安全,大面积的断电造成的间接与直接影响是无法预计的。
3电力系统故障管理的发展历程
3.1经验为主的应急处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应急的预案体制与应急组织体制的创建。重点对于紧急的指挥单位与工作单位进行创建。遵照国家有关的规章对于紧急预案进行编制与修订,并对于应急指挥部门与应急平台等技术支撑系统进行建设。
3.2分析为主的故障预防与管理阶段
这一时期的故障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对于故障应急保障的加强。不断提升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与突发故障预警预测工作的力度,另外也要注重提升故障应急情况下的辅助决策能力及指挥能力。3.3智能为主的灾变防护阶段这一时期的应急故障管理工作注重对于智能技术运用及主动防护能力的加强。需要重点加强工程知识数据发掘技能与人工智能的运用,达到对于事故现场的在线实时监控,对于突发事故的预警预测水准进行提升,为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给予智能化的协助决策措施。
4结语
所谓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是对电网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别,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电力行业为了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在极力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且在不断的拓展电网项目。另外,电网行业还具有协作单位多、质量安全要求较高、资金密集、建设项目分散、技术密集等特点,这都是电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而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需要根据电网行业的特点进行管理。还要对电网建设项目中的所有数据与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结合电网的整体建设项目的进度来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出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作用。
2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2.1管理模式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用电需求的不断提升,电网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也体现出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当今很多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管理模式还是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模式过于死板,很多项目建设环节中出现问题,例如,部门之间的职责不够明确、项目安全性和成本性的管理能力过于薄弱等,对电网建设项目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2.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电网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合理、有效、切实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当今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中,却因为管理制度不够全面,使得一些项目建设环节出现问题,例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竣工环节、成本核算环节等,不仅影响到电网建设项目的质量,甚至会发生合同纠纷出现返工的现象,致使电网建设项目的质量以及工期也受到影响。
2.3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管理力度不足
电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管理,是电网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而且,施工过程中不定性因素非常多,极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也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对当今电网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而言,对一些大型施工项目进行管理,而对于一些小的施工环节却忽略了管理或是管理力度不足等,不能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对电网建设项目的质量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3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
3.1对电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不应过于传统,而应充分展现出管理模式的作用,毕竟社会科技在不断的进步,电网供电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意味着电网建设项目还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很难有着更大的进步,因此,应结合当今的发展形式,以及电网建设项目的特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此外,针对供电企业配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上,首先进行项目工程勘察,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国网公司及电力阳光业扩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行业的规定对新建、改建或是扩建的项目进行勘察,并由监督勘察单位提供勘察数据;其次,项目工程的招标,责任部门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对投标人进行资质的审查和鉴定,提出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对施工方进行评估、审查其安全业绩和安全管理能力,同时还要签订《电力工程施工安全责任合同》,以保证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3.2对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在管理观念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从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本质上进行创新,而且管理观念的创新不仅局限在电网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设计工作中,还要应用到项目施工环节、竣工检验环节、成本核算等环节中,将其贯穿电网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其次,对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管理制度的创新并不是空想,要切合实际,全面掌握地区的发展情况、用电情况、本次电网建设项目的详细情况等,这样才能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管理方案,将其严格地执行下去,才能有效地提高电网项目的建设质量。另外,电网建设项目管理还应对责任制度进行创新,传统的责任制度很多环节存在责任不清晰的现象,一旦问题发生却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严重影响到电网项目建设的质量,对此,要对责任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将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对员工的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供电企业要根据施工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此制度的内容要包含施工管理、安全检查、会议制度以及安全奖惩制度,例如制定施工开工许可制度、制定《安全施工奖惩办法》、制定施工危险点巡视检修制度、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监控体系等。另外,为了保证相关部门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供电企业还要组织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员进行学习,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3.3对电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的创新
首先,要完善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不能过度抄袭其他省市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要结合自身电网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综合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电网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等环节进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当然,这样才能确保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安全性、质量性。其次,要保证电网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灵活性,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出现安全质量事故,应采取灵活的处理对策,将电网建设项目的损失降至最小,进一步提高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对电网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创新,还应从项目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全面的考虑,针对电网项目建设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要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同时电力企业也应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的排查,及时排除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进行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时也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项目施工中有一些复杂的特征作业项目,针对此类作业项目的作业人员更要加强管理,保证此类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对现场的危险点建立提示标牌,要求监理单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加强作业人员工作技能培训、建立现场安全监控队伍等措施,以保证配电网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
3.4电网的改建、新建项目实践的创新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电网的改建、新建等项目,电网建设项目的创新还应做好这些方面的实践工作。对于电网的改建来说,要对原有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做到了解,同时要掌握原电网线路改建所要达到的目的,这都是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在改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还应做好改建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避免改建环节出现偏差而影响到改建后电网的运行效率。对于电网的新建来说,是电力企业发展较多的项目,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占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农村住房土地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人们的供电需求,电网新建也是常有的事,在电网新建过程中,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有效地掌握改善电网的地形、环境等,同时,还要了解电网新建所需要接入的用户量、用户用电的类型等,这样才能在电网新建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做好管理工作。
4结语
电网工程项目成本存在于工程项目建设从招投标阶段直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因此可以将电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实施阶段成本管理和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对各个阶段进行动态性和针对性的成本管理,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入成本和提高电网项目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
1.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
电网项目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或满足招标人最低资质要求而主动申请,依照招标要求和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并获取项目建设资格签订契约的行为。投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成本管理是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起点阶段,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源头。在此阶段,主要的成本管理工作包括熟悉和掌握投标流程,评估电网项目成本和利润,运用投标策略和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投标,中标后了解掌握合同类型、条款以及支付方式,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后续阶段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项目决策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在电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区、地点的选择、工程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资金筹集情况等。这些因素对工程成本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收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阶段,必须合理地确定投资估算,控制项目总投资,权衡项目的收益与风险,对投资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不能仅看各种理论指标、数据,还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客观的预测和估计,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论。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决策阶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电网建设前期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也是保证项目建设以最小的投资产生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
3.实施阶段成本管理
电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是将设计图纸变成电网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既包括对项目相关成本费用的控制,也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合理组织与管理。电网项目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是指电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包括实际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资料使用控制、工期成本和现场管理费用成本控制。在实施阶段,应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不断树立全员的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这对于加强成本控制、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
竣工验收阶段成本管理是电网项目成本管理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工程按质移交的重要保证,也是结算付款的顺利完成的主要前提。在竣工验收阶段,应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认真细致地完成工程收尾工作,使其顺利交付使用。竣工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做好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并根据其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结果。要收集整理成本管理各环节积累的成本管理资料,进行反馈,落实奖惩,并总结经验作为以后电网项目的参考资料。
二、电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对策
面对电网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电网项目管理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不断加强,我国的电网建设全过程造价成本管理优化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制定严密合同条款,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
在电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中,合同管理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合同明确了工程实施和工程管理的目标,是合同双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一经签订,工程建设各方的关系将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关系,合同是调节这种关系的主要手段。通过合同分解和委托等,实施对项目的控制与管理,合同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目标,规定着双方责权利关系,因此合同管理必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双方解决争执的依据。所以要重视合同的严密性,少留机动条款,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合同文本不完善而产生的,因此,要提高现行合同的严密性、完整性。
2.合理地设计项目工期,优化选择施工方案
合理地设计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在合理的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才会较低,工期提前或拖后都可能导致工程成本的提高。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工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人的因素、技术因素、气候与环境因素、材料和设备因素等。为了避免有些因素对工期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可能会对质量、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在安排工期时,应该综合各方因素,全面考虑,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质量的统一关系,组织连续、均衡的施工,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另外,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也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一个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可以合理降低项目成本、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3.严格控制工程预算,密切监控资金流量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会引起项目变更。例如: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所提供的图纸不符、目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型号等不符合设计标准,这些都会给工程造价留下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项目变更严格把关。如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因为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工程内容需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因此,对于这种变更,应做到尽早提前实现变更,减少损失。为避免变更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应安排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及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对发生的问题及早提出改进意见,使施工项目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前进。施工过程中,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将管理内容落实到人,实行奖罚与经济利益相挂钩。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企业在资金动作中有时会出现现金流量的缺口,因此,为了防范这种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进度情况,合理地进行现金流量的预测,正确编制现金预算。根据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以及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清单,进行项目进度款的支付,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4.建立设备材料的寻价体系,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项目中设备及材料的费用一般占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要想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好设备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应时刻关注相关机构公布的价格,并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准确地在信息系统平台共享各个地区不同规格材料、设备的价格信息,以便相关人员能够随时调用。同时,以政府指导价为依据,进一步了解各地区材料价格变化情况,利用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与厂家及商家的沟通机制,寻找质优价廉的产品。对于一些价格变化较大,对社会因素较敏感的材料,应关注国家的产业及行业政策,全方位地打造价格管理体系。只有做到全面控制,才能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结论
1电子档案使用途径
目前,电子档案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而言,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其主要的利用途径为以下几种:拷贝、传输以及查询。
1.1拷贝
拷贝是利用电子档案的第一途径,其主要是向使用者提供档案原始状态。保证其使用过程中的权威性。当向使用者提供载体拷贝时,必须将文件转换成为通用标准文档存储格式,由使用者自行解决恢复与显示的软、硬件平台;若是使用者不具有利用电子文件的软、硬件平台,也可向其提供打印件或是缩微品。
1.2传输
传输主要是用于解决使用者无法到达档案所在地的这一难题,其能够大幅度地节省时间与财力。所谓通信传输,也就是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档案,实现档案资源的互相交流,或是向相对固定的查档单位提供档案资料,可通过点对点转换数字通信或是互联网络实现。
1.3查询
查询即为利用档案部门或是另一检索机构的电脑,在档案部门网络上直接进行查询,其特点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使更多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同一份电子档案。这一方法的可能性,主要是取决于档案馆网络系统中可供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多少。
2电子档案网络管理利弊分析
2.1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
2.1.1实现部门立卷部门的立卷是常见的问题,但是到了今天为止档案室替代部门立卷的现象依然很普遍,由于档案管理员对于该部门工作的不完全了解,所以没有办法断定材料的完整性,而在变换为电子档案网络化管理之后,档案部的工作人员能将文件材料输入于网络系统,由电子档案管理员负责统一卷编码进行保存,从根本上保证了档案的收齐和完整性。
2.1.2提高办公效率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无论从管理还是利用都只是能安排在上班的时间内来进行,而工作环境是由管理人员、利用者以及办公用具在特定场合构成。而在实现电子档案的管理后,传统办公用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系统、电脑工作台成为办公的主要用具。在企业部门中,大量的电子文件通过编码及解码的过程以存储在电子档案的硬盘里,还可以复制和存储不同的介质当中。而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立卷部门只要将文件材料输入于计算机中,然后送至档案室,档案的管理员则通过网络能够自动立卷,整个的过程既简单又快捷。
2.1.3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只能对档案来进行分类的顺序整理及保证档案完整安全的保管和利用。而在进行电子档案管理之后,能将各类的档案中的电子文件都集中于计算机硬盘里,还能搜索同一问题的若干联系的电子文件,来帮助使用者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深层次的查询,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发展。
2.2电子档案管理的弊端
2.2.1电子档案具有不安全性档案是每个单位的宝贵财富,档案的真实性和保密性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办公自动化采用的都是统一的字体和标记,字迹不再因人而异,人们从字迹上已经无法分辨档案的原始性。同时,由于电子文件采用的是电子编码的技术,可编辑和不留痕迹,而鉴别文件原始凭证的重要信息也能更改,这就使电子文件原始凭证的辨别性变得困难起来。还有一些电子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带来病毒,这就严重破坏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会文件残留不全。
2.2.2电子档案存储受载体制约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来操作完成,从硬件方面来讲,计算机需要较高的配置;从网络方面来讲,需要网线、交换机、服务器等来支撑;从软件方面来讲要经过对档案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开发出档案电子化管理软件系统,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完成档案的录入、生成、上传、查看、注销等一系列工作。这一工作只有非常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才能完成。同时,我国对档案电子化管理还没有制定统一规则,无章可循。
2.2.3电子档案不具有法律效力众所周知,我们的纸质档案是经过单位领导签字、单位盖章的,从而具有合法的法律效力。而电子档案在签署技术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被人们认可。
3做好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的措施
3.1完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①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到电子档案的归档和管理,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②建立电子档案管理业务系统。建立集中或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电子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不失密,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③建立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和各种检索工具,遵守职业道德,积极主动提供服务。
3.2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流程
①在电子档案的收集过程中,明确电子档案收集的范围和要求。例如在收集各部门年度工作总结时,要求在上报纸质文件签字确认的同时上报电子文档,格式统一先WORD文档。在传递过程中,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非正常改动,在收集过程中要及时制作电子文件备份,建立电子文件索引目录。②在电子档案的整理过程时,要对收集上来的各种电子文档进行整理、分类和检索。a.可先按照电子档案的种类进行分类,即按文本文件、图片文件、影音文件等进行一级分类,在文本文件里按照文种进行二级分类;b.按照本部门事件进行一级分类,再按照文本文件、图片文件、影音文件等进行二级分类;c.按照部门业务分类,如财务、生产等;d.综合运用以上多种分类方式。图1即为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示意图。(3)在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中,对收集、整理好的文档进行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由电子档案形成部门进行审核签字,参照纸质档案保管期限,确定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在归档时,填写登记表,将文件复制到耐久性的载体上,一式三份,一份用来查阅,一份用来封存,另一份异地备份,在载体的包装盒上贴标签,填写编号、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等。
3.3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维护
①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建立一个适合磁、光介质保存的环境,温度控制要适当,存放载体的柜、架及库房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载体直立排放,满足避光、防尘、防变形的要求,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②要做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双套归档,因为目前电子档案的存储无法再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永久保存,而且在证据性、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应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结合起来并存保管,在电子档案丢失或损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子档案的修复。③要保持计算机专机专用,通过设置指纹识别、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方式来加以防范和控制档案存储设备,防止电子档案被更改、盗用,保证核心文件的安全。④要定期安全维护,充分运用可靠、先进的安全技术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运行。坚持定期更新杀毒软件,进行全面病毒检测,有效阻止非法用户入侵、病毒破坏、黑客攻击,同时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备份,确保信息安全。
3.4确认电子档案法律地位
各行各业要加强对对电子技术的认识,改变对电子档案的认识,立法部门要参考国外先进的经验,对我国电子档案的法律性给予明确,促进人们对电子档案的认可,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便利化。
4结语
一、简述项目管理在电网工程中的意义
项目管理是电网工程建设中的主体内容,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效益和运行能力。电网工程需要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确保项目管理的稳定性,因此,利用项目管理,提高电网工程的可靠性。发挥项目管理在电网工程中的意义[1]。第一,提高电网工程的质量标准,通过项目管理,及时发现电网建设中不合理的点,控制项目管理的过程,合理安排管理途径,发挥项目管理的价值;第二,合理管控电网工程的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的层次性明显,科学分析电网工程建设的各项环境,明确成本目标,降低电网工程项目中的成本风险,针对实际成本,提出可控的管理措施,一方面优化电网工程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避免成本浪费。
二、电网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在电网工程中的模式分类,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综合分析相关的管理模式,如下:2.1总分包模式总分包管理模式,将电网工程项目分为两部分,即:设计、施工。集中分包给相应商家,业主只负责选择承包商,其余交由商家进行.2.2承发包模式承发包模式的主体为承包商,此管理模式主要利用平行模式,电网工程划分为多个项目,组成工程整体,将划分好的项目承包给商家,各个商家不存在相互管理的状态,处于平级单位。2.3PMC模式PMC模式主要以合同为主,约束电力工程企业与承包商的业务关系,承包商在所负责的管理内容方面,需要承担一定的施工风险,每一项责任项目,都需要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类型,将PMC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类,如:(1)承包商只与电力企业签订合同,不参与其他承包业务,不与其他承包商签订合同;(2)电力企业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承包商主动参与其他项目内容;(3)双方签订多项合同,包括设计、供货等,责任管理全部由电力企业完成。2.4EPC模式EPC模式属于总体承包模式,将电网工程的整体项目,交由一个商家,由一个合作商家,完成电网工程的整体项目管理[2]。EPC模式中,不存在多项合同的签订,电力企业在承包商施工过程中,不会过多干预,给予承包商自由的管理空间,承包商严格按照合同完成即可。承包商在管理模式上需要面临诸多风险。在EPC模式中,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比较少,项目工程期间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巡查,基本在完工时期参与工程验收。2.5监理模式监理模式属于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据电网工程项目的实际内容,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项目管理的整体过程,包括各项管理环节,此模式中,承包商处于被动状态,电力企业通过监理环节,控制整体施工状态,承包商完全按照监理人员的意识进行。
三、电网工程项目对管理模式的实际选择
结合电网工程在项目管理上的实际表现和特征,优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避免管理模式不合理,影响电力企业与承包商的关系,进而干扰到工程项目的实际进行。
3.1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关系到管理模式的选择[3]。第一,工程项目管理复杂,参与企业多,内部较为混乱,既存在工程管理的交叉作业,又存在混淆界限,降低准确选择管理模式的能力;第二,电网工程缺乏项目管理的资金,电网运行效益的来源渠道有限,无法满足电网工程的实际建设,因此电网工程无法负担项目管理方面的资金需求,影响实际的项目管理;第三,工程技术要求较高,电网工程内部的项目技术,体现明显的信息化水平,加深对技术自动化的需求,严谨考虑技术特点,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符合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
3.2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虽然具备清晰、健全的理论基础,实际在应用和选择上,并未表现出完善的成熟性,再加上工程项目本身比较负责,所以必须综合利用管理模式,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发挥管理模式在电网工程项目中的作用。结合管理模式,选择全面的管理途径。例如:针对规模比较大的电网工程项目,可以采用PMC和EPC,我国在PMC方面,缺乏一定的效益,利用EPC为管理模式的基础,逐渐完成管理模式的单一转型,规模庞大的电网工程,基本在设计、采购等主体环节中,还需依靠EPC模式,EPC属于管理模式的关键,有效控制项目运行,合理规划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程内容[4]。由于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EPC的需求,淡化对其他管理模式的选择,因此,根据EPC,提出模式选择的建议:电力工程项目初期,渗入PMC管理模式,完善EPC,弥补EPC的不足之处,促使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承包商,处于优质的管理状态,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