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18:54: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重症护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基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7.9±13.5)岁,患者多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内科的护理要求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以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追踪和监察,工作的重点为呼吸频率和深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症状做好详细的监察和记录;(2)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过敏药史,合理用药;(4)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5)环境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体应该在日常中定期为患者清理病房,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
效果分为四个等级:(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开始恢复;(2)好转: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减轻;(3)未好转: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加重的迹象;(4)死亡。
1.4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根据我院的研究治疗,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13例患者的病情无好转迹象,2例患者死亡。
2.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护理干预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普遍存在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1心理护理组呼吸
内科重症患者,往往是年龄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这样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况就受到了影响,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沟通,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相对的来看,心理护理的效果不及机械护理。但是,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在其中加入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疗氛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环境护理
前文已经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来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环境护理就是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的环境。
3.总结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患儿89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29d~8岁,平均(3.4±2.2)岁;患儿原发疾病为呼吸心搏骤停7例,哮喘持续状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感染性休克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3例,肺出血6例,重症肺炎50例。
1.2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法
89例患儿在行对症治疗期间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环境护理:对病房内空气进行净化,定期进行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换气时间不短于30min;每日利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同时用含氯消毒剂对地面进行适当擦拭;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适中;医护人员进入PICU前应根据规定更换帽子、佩戴口罩并换鞋,同时应对家长探视时间予以合理控制。
②镇静护理:大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或父母无法一直陪伴在身边,常会出现烦躁、哭闹等现象,可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需给予充分镇静,特别是对于重度肺高动脉压患儿,其吸痰时有剧烈反应,应在吸痰前给予适当镇静剂以避免患儿躁动。
③心理护理:患儿在疾病刺激下及陌生环境中很容易出现恐惧、忧伤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和善的态度,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患儿有效安慰,消除其恐惧,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④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给予患儿氧气驱动雾化面罩吸氧,将30mg氨溴索与20mL灭菌水注入雾化罐中,与输氧装置连接并将氧流量调节为3~5L/min,当面罩中喷出气雾后将其扣紧在患儿口鼻上。每日进行4~6次吸氧,每次吸氧时间为10min~15min。
⑤护理及吸痰护理:指导患儿抬高头颈取半卧位,使气道保持伸直状态;协助患儿排痰,每2h为患儿进行1次叩背或协助其翻身,每1h~2h为患儿进行1次吸痰且保持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20s,压力在190mmHg以内。
⑥叩背、震动护理:对于咳嗽无力、咳嗽伴随痰多等患儿给予叩背及震动,震动操作方法是将中指与示指置于需震动处,将掌、腕及指弯曲并伸直手臂,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对抗收缩形成振动。叩背时弯曲手背、并拢四指,利用空掌心对患儿脊背进行轻轻叩击。
⑦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喷射式雾化器的动力,在给药同时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给药,所用药物主要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氨溴索及异丙托溴铵,同时给予祛痰、抗感染、抗炎及支气管扩张治疗。
2结果
本组89例重症患儿PICU住院时间为3d~9d,平均(4.3±1.2)d;进至PICU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痰液窒息,无死亡事件发生;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呼吸道护理管理对于重症患儿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均有密切关系。对PICU患儿展开呼吸道护理管理,其目的是促使患儿原发疾病有效恢复,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出现予以有效预防,且后一目的在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更为重要。重症患儿因应用广谱抗生素、机体免疫力受损、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很容易发生内源性及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呼吸系统感染中大部分为医源性感染,其感染途径为医护人员口鼻、手,损伤性操作或受污染医疗器械等,也可自病房环境或医院内致病菌侵袭引发。现如今,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对于住院患者,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而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主要为呼吸机相关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等。在致病菌耐药率不断增高及耐药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下,重症患儿肺部感染临床治疗难度日益增大,几乎已达到无药可用的地步,因此对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加以解决的最佳方法,也是惟一方法即为预防。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为重症患儿进行治疗时,均给予呼吸道护理管理,从环境护理、镇静护理、心理护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护理及吸痰护理、叩背、震动护理、呼吸道湿化、抗炎、解痉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以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与规范化操作,确保病房空气清新、湿润、洁净,为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与全面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89例重症患儿PICU平均住院时间为(4.3±1.2)d,进至PICU后1例患儿出现原发呼吸道感染加重现象,1例出现坠积性肺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事件发生。
4结语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的56例发生感染的新生儿,男34例,女22例;早产儿38例,低体质量患儿18例。
1.2方法
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新生儿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池中循环的白细胞较少,因此免疫力较低,特别是早产儿皮肤缺少角质蛋白,为病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新生儿的不同体质状况也会导致感染发生率存在差异。②由于操作人员、医院环境等因素导致感染发生。因此,对新生儿的护理应从环境护理及人员管理、常规护理、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脐部护理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1.2.1环境护理及人员管理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严格保证病房的干净,护理人员及临床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时必须按照规范着装、更换专门使用的拖鞋、佩戴口罩、手套、穿专用工作服,同时要将所有装饰物取下,如果护理人员或其他临床人员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化脓病灶等传染疾病者则不能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在病情恢复以后方可进入病房;在进行各项操作的时候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外出时一定换好外出服和鞋子,非临床人员不可进入重症监护室;由于新生儿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及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护理过程别要重视对环境的管理,在消毒杀菌方面除了要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科室应专门安排一名消毒人员,对病房内地面、门窗、家具、病历夹、医疗设备、水龙头、床、治疗车、台面等每天消毒,保持病房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合理控制室温、湿度,定期进行通风,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日常医疗产生的废弃物及生活垃圾需做好标记并分类处理。
1.2.2常规护理
首先是管理好患儿的物品,患儿的各物品不可混用,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奶具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洗、刷、冲、消毒、五高压灭菌的消毒程序;在对患儿实施穿刺等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尤其是要注意无菌操作规范,尽可能的减少黏膜损伤,要加强使用器械、穿刺区域等消毒管理,避免或减少感染发生;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再使用,应每周至少更换2次呼吸机管道,同时要定期消毒。
1.2.3皮肤护理
患儿需每日洗澡,以提高皮肤的清洁度,做好患儿的皮肤观察,尤其是详细检查皮肤皱折处是否有破损、脓点或红疹。应定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尿布,并为患儿臀部涂抹护臀霜,避免发生臀红。至少2h更换1次,避免骨突处受到过度的压迫,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减压垫,避免发生皮肤压伤。每4小时更换1次血氧饱和度的探头部位。
1.2.4眼部护理
应严密观察患儿眼部的分泌物情况,包括分泌物的数量、性状、颜色等,根据实际情况为患儿滴眼药水。
1.2.5口腔护理
定期检查患儿的口腔黏膜有无感染、破损等异常表现,尤其是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的患儿需详细检查是否出现鹅口疮,如果有则需要在两顿喂奶间隙涂抹制霉菌素。
1.2.6脐部护理
首先是确保脐部的清洁,应每天对脐部进行擦洗,尤其是要做好肚脐根部的消毒杀菌,并要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护理人员密切注意观察脐轮处是否存在红肿、异常分泌物、出血异常状况;尽可能对患儿实施母乳喂养,不仅可以增加新生儿与产妇的亲和力,对于提高新生儿的机体免疫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果
本组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的感染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
3讨论
1.1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为了更好的提高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工作年限低于2年的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基础护理理论的教育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对于2~5年的护理人员,要加强其专科知识的培训;对于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主要加强危重患者病情的分析能力,参与病房的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保证患者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来完成每天的晨间护理、基础护理和晚间护理,病情允许的时候可以为男患者刮胡子,为女患者梳头,为患者修剪指甲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保持床单整洁,定期更换被褥,避免褥疮的发生。
1.2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如今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关键内容,重症医学科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同时还要限制非医务人员的探访,家属也不能长时间陪在患者身边,从而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孤独和焦虑感,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做好患者生活护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向患者做好宣教及康复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3观察和评价指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前后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本文采用了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相关护理之后,观察组满意27例,比较满意6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06%;对照组满意1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5例,满意率85.2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医学科每天接收都是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发展迅速,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深化护理专业内涵,落实护理责任制,从而提高本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本院根据重症医学科患者的需求简化工作流程,制定方便措施,尽可能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努力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在当今社会,各医疗机构提高了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深入践行优质服务理念,真正把护理人员还给患者。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本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类护理人员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岁~47岁(30.4岁±6.5岁);工作年限2年~28年(12.5年±3.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2护理管理
1.2.1护理风险评估
在护理前,对病人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病人疾病风险、用药风险、设备风险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通过风险评价,掌握病人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因素,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的针对性。
1.2.2护理技能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对以前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召开护理经验研讨会,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在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同时,强化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病人及家人的护理能力。
1.2.3仪器日常监测
仪器故障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护理管理中,注重仪器的日常监测,由专人进行仪器维护,并且定期检查,保障仪器正常运转。规范仪器管理与使用,加强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考核。
1.2.4其他管理措施
重复操作、疲劳操作是护理人员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优化护理人员配置,防止护理人员疲劳操作。探索四班倒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职业倦怠。
1.3效果评价
以本院2013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比较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后)和2012年4月—2013年3月(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进行。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很满意和满意例数占全部病人例数的比例为满意率。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本院临床病历资料记载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护理风险虽然难以预测,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并显著减少的。护理风险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事故为目标,是集合了风险因素评估、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较单一的风险干预可以发挥更为突出的价值。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在实施风险管理前,事故发生率为7.89%。实施风险管理后,事故发生率为2.14%。管理实施后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实风险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风险管理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26%,较实施前上升了16%。护理风险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且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护理前的风险评估。护理前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较好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②技能培训提升了护理技能,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③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则提高了他们的护理能力,为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小结
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要全面避免护理风险并不现实。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则是可能的。从本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①要将风险评估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相比于普通病人,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病情严重,病人个体差异大,发生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比如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在护理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的突然变化带来各种意外。
②技能培训必须要结合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
虽然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护理工作需要病人及家属实施。尤其是随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得到推广,病人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护理质量。本院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外,还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让病人及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提升他们的自护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配合。从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要注重非技能方面的管理。
论文关键词:半坐卧位,经口气管插管,重症患者
1 资料
2007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综合ICU对139例重症患者(需心肺复苏患者除外)采用半坐卧位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男93例,女46例,年龄14~81岁。其中重症肺炎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27例,急性心力衰竭1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8例,脑出血19例,大面积脑梗塞12例,农药中毒并呼吸肌麻痹6例。停留气管插管时间1~28 天,平均13天。
2 方法
2.1准备物品:可摇高床头的病床、供氧装置、简易呼吸器及面罩、喉镜、合适型号气管导管、导丝、牙垫、石蜡油、开口器、固定布带、10ml注射器、吸痰机、无菌手套、Magill钳、短效镇静药:咪达唑仑。
2.2患者的准备:患者取半卧位,可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病床的高度及插管者的操作舒适度选择20~50度卧位角度,一般调整卧位角度后,使患者头部位于医生的胸部正中高度[1]护理论文,头后仰,可使患者头略高床缘,处于头部过伸位,随后按常规经口气管插管方法插管。
2.3 如气管插管前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一般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达90%以上再行插管。
3 结果
139例重症患者中,136例采用半坐卧位经口气管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97.8%,3例气管插管出现困难(1例曾有颈椎内固定手术史,1例有鼻咽癌放射治疗病史,另外1例合并扁桃体肿大),经尝试3次插管失败后改用纤支镜引导下经口插管成功。插管过程中观察139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无较大波动,且插管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4.1传统气管插管多选择平卧位,通过将病人置于“鼻吸气”使其口、咽、喉的轴几乎成一直线,这种以寰枕关节为轴,颈部屈曲、头部轻度过伸。但一项磁共振研究对这一概念提出了质疑,这三个“轴”在中立位、单纯过伸位和“鼻吸气”三个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成一直线[2]论文范文。另外,一项对有选择的外科病人的随机研究证明:“鼻吸气作为一种实施经口气管插管的方法,其效能并不优于单纯头部过伸位”[3]。在平卧位气管插管时,操作者在插管时一般需要下蹲弯腰来观察声门位置。而采用半坐卧位插管时,术者只需稍弯腰或不弯腰,低头就可以窥见声门,可以增加操作者的舒适度,节省体力,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4.2对昏迷、频繁呕吐、颅底骨折致口鼻流血较多,但咳嗽反射尚好的患者,如此时采取平卧位气管插管,插管刺激患者咳嗽时可引起口咽腔内呕吐物或血液直接喷射向操作者。而采用半坐卧位气管插管时,可由于患者与操作者夹角变大而减少被污染的机会,对操作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将病人置于部分倾斜或反Trendelenburg可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危险[4]。
4.3 大多数肺心功能较差的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呼吸已极差,呈端坐呼吸或急性肺水肿状态护理论文,或者大量液气胸患者需强迫坐位,此时的可能是患者最舒适,如果强迫改为平卧位进行气管插管,患者可能很不适应,会出现烦躁不安而加重缺氧,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有呼吸、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此时如为患者采用半坐卧位气管插管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另外,有研究证实过度肥胖的病人,运用头部抬高25度的可以提高预充氧的效果[5],从而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4.4 Bulger等[6]人的一项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快诱导插管的成功率为97.8%,本研究半坐卧位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率与之对比并无差别。因此,对重症患者采用半坐卧位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及操作者的舒适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斌.麻省总医院危重病医学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8.
[2]Adnet F,Borron SW,DumasJL etal:Study of the “sniffingposition” by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Anesthesiology 94(1):83-86,2001.
[3]Adnet F,BrillardC,Borron SW,et al: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sniffing position” with simple head extension forlaryngoscopic view in elective surgery patients.Anesthesiology95(4):836-841,2001.
[4]朱继红,余剑波.危重症医学的操作、技术和微创监测[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2.
[5]Dixon BJ,DixonJB,Carden JR,et al:Preoxygenation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25 degrees head-upposition than in the supine position in severely obese patient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Anesthesiology 102(6):1110-1105;discussion 5A,2005.
[6]Bulger EM, Copass MK, Maier RV,etal. “An analysis of advancedprehospital airway management”. J Emerg Med.23(2):183-189,2002.
1.1一般资料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属于呼吸内科,有呼吸机16台,护士26名,均为女性,医生6名,护士长1名。科室90%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年龄偏高,病情严重,对护理技术水平及科室医疗设备要求高。
1.2对象与方法
1.2.1对象
一部分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计720例。纳入标准:所选择病人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为ICU的全体护士,共计26人。纳入标准为:在本研究期间科室护士无任何变动,无休病假、产假、离职和新聘用人员。
1.2.2方法
1.2.2.1干预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9月结束,在1年的研究期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进行4个月。第一阶段:学习和培训阶段,制定护理理念,讲究护理服务艺术,树立服务品牌,实行人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首先在呼吸ICU试行,通过4个月的实施,归纳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准则,修订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条例。第三阶段:进行全医院推广阶段,全院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性思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在每个病房每月随机抽取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我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环境及氛围、护士职业素质、病区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护士在护理服务建设前后每月均参加“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每季度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分别统计“三基”理论、操作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
1.2.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2.1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复杂性与病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建立一种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护理服务文化。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需要将过去病人求医院的思想转变为现在将病人当做亲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过护士座谈会,护士交心会等活动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士思维方式的转变,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要我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做”;确立“病人舒心、病人满意、病人健康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的新型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2.2强化护士形象,树立服务品牌
护士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护士的感知印象,是护士在护理服务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科室护士通过积极学习护士服务礼仪手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礼仪,强化形象。科室对护士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间要求护士穿工作服;护士帽统一用发夹别住;严禁上班期间戴耳环、手镯和戒指;衣着整洁;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强化护士形象;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2.3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始终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热情帮助,主动疏导病人心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让病人得到贴心的服务,让家属放心满意,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2.4建立特色重症监护护理服务
ICU护士责任重大,承担着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工作的重责,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症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科室通过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症监护护理服务,为重症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护士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操作技术,解决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等难题;重症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无菌管理尤为重要,如对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钳、雾化器、呼吸机等)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护士的双手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监护室。2.5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复杂及难治疗,护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使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护理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定期对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量;评选“优秀护士”,进行荣誉激励和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度和主动性。
3讨论
3.1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从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重护理礼仪,讲究护理艺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仪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6.38分,操作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5.28分,由此可见,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在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准则,使病人在舒适、亲切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中治疗、康复。通过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科室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过去的88.12%提高至96.69%,这是对护士护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肯定。
3.3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水平和生活服务效果的程度,护理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室通过加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建设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设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从建设前的88.12%提高至建设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操作训练,定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3.4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1.1一般资料
1.1.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自卑、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加强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并不会受到他人的排斥,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也加入到护理中,多陪伴与鼓励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从而缓解患者的自卑情绪。而对于部分悲观、失落的患者,由于部分难治性皮肤病患者长时间服药,疗效不明显,容易产生悲观、失落的心理情绪,不愿继续服药或私自减少药量及用药次数,应向患者多列举一些常规治疗的典型案例,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1.2全面护理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社会、饮食、卫生等相关因素,并分析与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以便给予患者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护理观念,努力学习与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保证在护理工作中能全面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赖及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1.1.3加强护理查房在日常护理查房时,护理人员应树立全新的护理观念,使护理查房工作变得多元化、多样性。查房的责任护士应制定查房表,认真、全面地查阅患者的病因、病情、治疗、护理措施等资料,并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总结护理查房的资料,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相应、全面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面的护理服务。
1.1.4完善护理程序护理部应不断完善皮肤科的护理程序,以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护理程序主要以患者的病情恢复为目标,结合皮肤病的理论知识,建立整体性的护理体现。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必须熟悉护理流程及换药程序,以保证患者的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做好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记录,通过记录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为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参考。
1.2.5做好出院后回访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联系卡,留下患者详细的联系方式,以便做出院宣教,并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告知患者家属做好患者的用药提醒及监督工作,以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通过电话咨询、回访等方式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经常性提醒或指导患者用药,反复向患者介绍病情及药物治疗的意义,告知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1.3用药依从性评价由护理人员观察与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严格遵守医嘱服药者为完全依从;超过或不足剂量用药、增加或减少用药次数为部分依从;经常忘记用药或不愿服药者为完全不依从。
1.4满意度评价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及生活护理五大维度的共25项,每项评分1~4分,最低分25分,最高分100分。非常满意:评分>85分;满意:评分为85~60分;不满意:评分<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82.1%)高于对照组(48.2%)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