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3 15:38: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治时政热点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政治时政热点论文

第1篇

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时政热点引入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 课堂渗透。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在讲述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知识时,我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朝韩危机问题引入到课堂,2010年韩国“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摩擦不断,美国不停搅局,以藉此巩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而中国则呼吁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各方关切,实现半岛和平稳定及东北亚的长治久安。这个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列举出相关的知识点:A.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B. 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D.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2. 时政开讲。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 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4. 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中佛山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因此,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备考中,力求体现这一基本特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节内容时,我结合佛山最近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热点,设置了一道问答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7日,上海世博会佛山案例馆举行开馆仪式,50个红色CHINA功夫李小龙雕塑震撼亮相。活动期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城市馆”,以“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的展示,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材料二:2010年11月29日,历时三载、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圆满竣工。千百年来,祖庙承载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契机,祖庙恢复传统的秋祭、乡饮酒礼活动,并赋予其更加包容的新内涵。

材料三:2010年10月14日,佛山召开“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适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创意之城、文化民生之城”。

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您回答:祖庙的全面修缮对佛山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佛山在开展“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中,应怎样将佛山打造成为文化魅力之城?(4分)

5. 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 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 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 阅读报刊。学校、班级征订《佛山日报》《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 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可做好摘记。

第2篇

突出时政性是高中政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体现了政治课时代性特征,是政治课的一大特点。高中政治课突出时政性,主要是指在政治课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学习时事,关注时政,课堂上渗透时政,能力培养凸现时政,使时政贯串其中,以增强政治课的效果。

一、高中政治课为何要突出时政性

1.突出时政性是政治课自身性质和内容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政性,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课的生命力。

2.突出时政性是适应政治学科高考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科命题所要体现的重要原则,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大都以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国内外重大时事立意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整份试卷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如果高中政治课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时政积累,没有开拓的政治视野,读死书,死读书,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

3.突出时政性是克服现行高中政治课教材弊端的要求。

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引用的事例都是五六年前的材料,甚至某些是十年以前的材料,已失去时代感,教材中阐述的有些内容、观点已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解释不了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如果教学上拘泥于教材,就教材讲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渗透时政,不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课将会变成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课,政治理论将变得苍白无力。

4.突出时政性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要求。

政治课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传授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基础知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我们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于教材,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高中政治课如何突出时政性

1.转变思想,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政治课突出时政性的前提。关注时政,突出时政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国内外时事,既丰富又生动,大多跟政治课有一定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学生生动学习,积极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习时事,增强时政信息量的储备。

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时政知识。如成立“时事沙龙”兴趣小组,引领大家多看书报和新闻;举行课前的“新闻会”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发学习时事的热情;进行每周“时事热点评论”,培养和提高学习时事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储备了丰富的时政信息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

3.活跃课堂,加强教学过程的时政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确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促进时政知识与课本知识点的融合,从而使学生达到由外到内的知识升华,实现由事实材料到理论的飞跃。例如,在上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框时,可以选用了“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这一热点话题作为时政材料,既让学生学习掌握了教材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我们身边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

4.提高能力,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3篇

1.时政热点透析法。时政热点本身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和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性,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充实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其做法有以下三点:其一,教师时政热点-学生结合教材自由思考-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发言点评;其二,学生共同搜集时政热点问题-学生个体就时政热点进行三分钟演讲-师生共同讨论热点问题-学生个体撰写时政热点问题综述报告;其三,教师时政热点问题-学生分组探讨-全班讨论发言。为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让学生课余收集材料,每天课前五分钟由学生向大家作时事报告,内容包括国内外大事、本地区要闻,等等。学生新闻后,再由其他同学做补充,并在教师指导下做进一步的讨论与评述。如此一来,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乐学、好学,也为“学好”奠定基础。

2.小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是新时代学生学习探究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小课题,按照“选题-收集资料-开题-实施研究-汇报成果”的流程进行。通过小课题研究,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从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在学法指导上提出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开展“自读、自讲、自议、自测、自评、自结”的课题实验。这种模式是学习与教学的交互,它既是教师教改的课题,也是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小课题,课题实验的方案,可由教师提出,而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案,应让学生以小课题形式自主设计,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情,掌握课标的目的要求,同时也探索自己最佳的学习方法。

3.学习体验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要创设情境,引生入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例如学习政治常识《民主决策》课时,可组织学生到街道参观、体验。通过让学生参加模拟自来水价格听证会的方式,来了解价格听证会的基本流程,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来发言。在听证会上,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改、完善。此外,学生还可以设计并参加“辩论赛”,开展心理咨询和法律知识服务、新闻会等形式的活动。

4.社会实践法。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恰恰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这其实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中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时,结合课本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在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社会实践调查类型的课题——关于企业经营方法的研究。又如,在讲授《银行和储蓄者》时,我要求学生到农行将银行的空白支票、存取款单及宣传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银行的基本业务及作用,谈如何储蓄、储蓄的原则及作用。在讲授经济常识第一课《价值规律》内容时,恰好是桃子上市的季节,我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头到集市上、超市里调查桃子的价格,历时半个月,然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制成表格,画成曲线图,写成小论文,在班上互相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价值规律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参观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等。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有机统一。

第4篇

一、课前用“播报”,调动积极性,培养多维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由组长带领组员收集、整理近周内的时政热点,汇总讨论后围绕一个热点,本组播报员进行播报。时间3~5分钟,播报员要简述相关的时政热点,接着由其他学生畅谈对这则新闻的感受和感悟,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的“火花”,实现情感的理性升华。例如,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学生广泛搜集马航“MH370”失事和韩国“岁月号”沉没资料,该组学生在课上播报了以“生命和自我保护”为主题的课堂展示,介绍了两次事件的发生概况以及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等,并发出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活动倡议。

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了学生自主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感受生命之美,学会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二、课上用典案,点智慧之火,收学习之花

课堂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主阵地。选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这些时政热点。在学习苏人版《护佑生命健康》这一课时,我继续引用了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作为新闻背景资料,学生看到视频中伤亡学生家长的痛苦流泪以及有关责任人的痛定思痛时很受触动,更加体会到学会逃生的重要性和保护自己的责任感。

教师再结合本校刚刚进行过的防震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安全教育,介绍地震危急时刻逃生的技巧和方法,起到了注重知识应用、积极实践的效果。

三、用时政热点,测学习效果,达三维目标

例如,苏人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中,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掌握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先后出示了我市的特大地沟油事件的时事资料,让学生先判断地沟油生产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学生在判断中巩固了消费者权利的知识,在思考时又理解了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利的维护。

然后,我又出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让学生讨论,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说明了什么,从而了解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该做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课外活动多样化,整合资源进行时,道德践行更有力

第5篇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第6篇

论文摘要: 初中政治复习就是要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做到“纲举目张”,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整体把握,分层要求;学生为主,实践第一,讲究实效;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灵活方法”的复习策略,供同仁们商榷。

一、初中政治的复习技巧

1、抓基础。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2、抓综合。夯实基础知识,仅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和必要手段,更重要的还要将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加工制作,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深刻领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才有可能运用综合性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备考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认识环境问题,既要分析我国初级阶段的环境形势,又要分析依法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此外,在训练中,也应训练相关的题目。

3、抓热点。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是政治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教育性的要求。近几年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非选择题全部取材于时政热点,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定期归纳重大时政,抓住重大热点问题,将其与教材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找出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联系点,形成专题。例如:近几年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注食品安全;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建立“热点知识库”,并且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这些热门话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二、初中政治复习原则

1、多指导,教给方法,严格规范,提高练习讲评的有效性。多指导包括复习内容的指导、课堂活动的指导、知识点归类自学指导、学生的分层指导、解题方法规范性指导等。讲评中的指导宜放在每节课、每单元或每次综合练习后,根据批改情况,结合具体题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只有多反复,常指导,教给方法,才能使全体学生解题较好地符合规范要求。光讲不练不行,练而不评更不行,讲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把握知识线,从而升华到懂得一个知识面。练是测试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巩固、理解、运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评是连结讲和练的重要纽带,它不只是针对练中不足或讲中不足或是知识重点、难点的再次强调,同时还是教给学生学法的有效手段。

2、学生为主,实践第一。素质教育呼吁要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发展就是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应如此,复习更应如此。要做到这一点,政治复习课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悟,放手让学生自己评。因为“复习”就是再学习,“再学习”还得靠学生自己。而教师在复习中要做好“四者”。设计者,即把每一次提供给学生练的内容选择编制好。组织者,即把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活动严密地控制好。指导者,即学生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了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开窍。检测者,即每一次练习过后,都进行小结反馈,强调过关。

3、灵活方法,讲究实效。复习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温故知新、查漏补缺上,尽管也要考虑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但比起新授课来,则有更大的灵活性。(1)强调综合。①知识块之间的综合。如以初一心理品质——初二法律常识——初三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国策为树桩,再分析初一心理品质共10课的结构,再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②知识块内部之间的综合。如简答题的复习,学生在记忆、再现概念、原理等基础上理解和应用的能力综合运用,主要有材料型、图表型的概括、列举、说明。在材料概括、列举、说明题,找全关键词、句,通过教材用书中政治术语概括材料中心。对图表概括列举题,力求读懂、读全本意——得出引申义——回归教材——政治术语概括。(2)注意延伸。有些知识块的复习可以“温故”,只要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按要求掌握即可,有些知识块则不行,而要适当地选编补充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以看他到底掌握没有。

三、总结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复习课量大、知识点多,而且理论性、灵活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选择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教学中只有扎实教学,克服“照本宣科”和“死记硬背”,在复习中明确方向,拾遗补漏,避免“猜题押宝”,中考中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蒋文清.从中考政治复习谈起(二)[J].当代学生,2004.

2 卜恩双.中考政治复习探讨[J].甘肃教育,2005.

第7篇

关键词:复习课 情景创设 重视热点 作业设计

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一种课型,学生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社会复习课尤其难上,由于社会是开卷考试,许多学生不理解命题方向,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已学过的知识,翻翻书总会找到的,不复习没关系,产生“厌复”情绪。因此,如何增添社会复习课的新鲜“血液”,理清知识网络,培养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复习激情,成为我们社会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创设复习情景,增添复习兴趣

复习课的内容多为学生已接触过、教师已讲解过的内容。创造良好的复习情景,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复习情景

传统复习课教学习惯是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学习活动变得单调乏味。因为复习课所要温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样不妨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来当小老师,让他们给同学进行复习,整理知识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个考点一位学生主讲,教师旁听,在小老师复习完后,让听课的学生给他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知识补充、提升、拓展。上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认真“备课”,听课的学生为了找出上课同学的不足而认真听课。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2.角色扮演游戏情景

游戏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景,无疑会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引发他们自主探索,会使复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3.创设闯关、抢答、竞赛等活动情景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如果模仿电视节目中的闯关、抢答、竞赛等活动形式,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会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而且课堂气氛也会活跃。

二、联系时政热点,激发复习兴趣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使学生学会阅读材料。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最后,要紧扣教材,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同时,还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中考命题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复习兴趣

社会复习课的作业不能仅限于基础知识训练,更要提升学生动手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用作业来提升他们的复习兴趣。所以复习课要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贯彻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尝试个性化、合作化、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以最积极的学习态度,用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完成最有意义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既培养兴趣又增强归纳应用分析能力的目的。例如:

1.归类整理知识点

2.制作相关知识的对比表格

3.撰写调查报告或政治小论文

4.制作黑板报或手抄报

总之,我们在复习社政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创设了良好的复习情景,巧妙设计好问题,优化作业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去充实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网络,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那么,肯定就能上出一堂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多姿多彩的复习课,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达到“乐复”的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魏立舟.《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教师的引领智慧》.试教通讯.2005.19-20.

[2]李木林.《教学巧设活动,课堂充满灵气》.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2.

第8篇

一、鼓励质疑,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教材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师生之间密切配合,教学互动,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预习每节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提出本节的疑问。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根据质量给予不同的评价,由此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开拓思维,积极思考。

第二,引导学生解决疑问。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答本组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疑问,让他们去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理解教材和实际问题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空白点,还有某些不能贯通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三,引导全班学生解决带有普遍性的疑问。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争论。不同见解的争论,不仅使参加争论的学生受到启发,还可以使没有参加发言的学生也积极思考。讨论结束,教师适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鼓励质疑,让平常感觉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交流知识的场所。经过学生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疑问答案,能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只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发现疑问,掌握知识,也能够解决疑问,提高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开拓、去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知识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记”的状况,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二、贴近生活,将时政内容与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

如何更贴近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如何切实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出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采取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是政治课改革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让学生掌握、理解时政内容和政治理论知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把时政内容和政治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之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用书面形式收录重要的时政内容,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作业,并从每天所收录的新闻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设置的“海口要闻”处,再指导学生针对重大的时政内容,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同时,根据学生收录新闻的情况,每周评出最佳收录者并予以表扬、奖励。

这样,将时政内容与政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能促进学生认真收集新闻,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提高学生摄取知识、重组信息的能力,又能使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可以组织、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

第9篇

一、加强时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把握时代脉搏,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今天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些都使中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认识领域不断扩展、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而对于世界观尚在形成、知识结构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说,就必须有正确的疏导和点拨,引导他们对时事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引导他们去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使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2.提高整体素质,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当前教育改革就是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时事教育,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学以致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时政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是中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窗口”。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充实教材,才能更好地增强其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出更高更好的新时代的人才。

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然而,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现行教材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影响思想品德课的“信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材料、新成就、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际社会的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等等,贴近生活实际,中学生非常关注。这些材料生动、具体、时代特色鲜明,在授课中适当运用,可以弥补教材之不足,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时政教育

科学的方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时政教育必须有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方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学校、教师在确保积极性、健康性的前提下,为学生开放全方位的信息来源,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信息媒体。学生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广泛而丰富的时事政治内容及其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具有操作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以获得最优质的学习效果。

2.运用电化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经常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时事报道》等节目。

3.订阅时事报刊杂志。班集体订阅一些关于时事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传阅,使他们能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树立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主人翁精神。

4.举办“时事专题论谈”。发动全体师生关注时事,搜集资料,精心准备。每两至三周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既使学生了解社会,同时又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进去,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最近进行的几场讨论,如《预防H1N1病毒我们能做些什么?》、《你如何看待国家的家电下乡政府补贴政策》等,由于切点精准,外延信息量大,在学生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5.课前5分钟举行“热点新闻聚焦”,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时事资料,走上教坛向全班同学作介绍。通过这一形式,不但能增加学生对时政的关心,培养敏锐的时事触角,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举行班级时事知识竞赛,这样既能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又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7.重视宣传栏,加强时事宣传教育阵地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室的墙报、橱窗要定期更新,内容应反映时事热点,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现象剖析本质。另外,墙报主要安排学生负责,在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他们更自觉地学习。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