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骨科护士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3 15:38: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骨科护士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骨科护士论文

第1篇

1.1护理人员缺少专业技能

要想保证目前骨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能够从根本上引导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其基础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水平将会对护理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骨科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一个科室,很多护理人员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较短,无法掌握系统的护理技术,缺乏临床经验、难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判断,从而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操作行为,无法提供较为完善的优质护理服务。

1.2缺乏责任意识

骨科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任务较多,所以,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的乏味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工作积极性较低的现象。还因为频繁加班、大量夜班都让护理人员出现身心疲惫的现象,容易缺乏积极性。任何不到位的护理工作都可能让患者出现消极的情绪,诱发较多的医患矛盾。

1.3管理制度有待提升

骨科护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要求也是导致目前护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管理部门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从而导致很多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进一步诱发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导致护理工作中漏洞百出。

1.4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中因为质量监督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实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弱等问题导致护理工作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因素也为目前的骨科护理工作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

1.5设备不够完善

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病房都存在医疗设备或者器械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地面未设置防滑地板、病房未设置护栏、电源设备或者电源线老化、心电监护仪、养疗机过于老化,都可能对护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1.6患者自身因素

很多骨科患者疾病的突发性相对较高,所以,他们承受的心理冲突相对较大。并在受伤之后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很多患者还存在痛苦、焦虑等不良情绪,也有部分患者因为心理因素而对护理人员进行打骂、拒绝治疗的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其疾病的治疗无法顺利进行。

2、提升骨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2.1做好骨科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医院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并组织有关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对其培训效果进行检验,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医院还要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考核评审制度,并监督护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护理水平。

2.2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

对于目前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医院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对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规定、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保证对患者的病理进行正确书写等。骨科护理质量的监控工作重点分布在不同的操作中,例如手术前准备、输液输血、急救措施等。有关部门还要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并开展相应的质量评比工作,定期进行大小检查,对于检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正。

2.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院需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对于各种医疗卫生事故的实际处理能力,并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约束自身行为,进行自我保护。

2.4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第2篇

1.1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就是:患者入院之后,根据常规护理顺序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遵照医嘱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之后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患者可以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基本护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病史、病情、并发症等基本资料予以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床铺、抢救设备等。

(2)当患者进入病区之后,及时给予抢救及护理治疗,并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疼痛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

(3)针对情绪不稳的患者而言,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手术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在病床前设置一些醒目标语或者栏杆,避免患者从床上坠落。确保医院地面的清洁、干燥,强化防滑处理,避免患者跌倒,出现二次伤害。

(5)因为骨科患者的恢复期比较长,非常容易出现压疮等并发症,一定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翻身、清洁等。并且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营养均衡,逐渐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除此之外,针对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抗生素,治愈与缓解患者的病情。

(6)在患者长期卧床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排便困难或便秘的现象,为此,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床上小便进行训练,针对术后保留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给予健康指导,并且在出院后一周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

1.2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压疮、便秘、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1.4统计方法临床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例,压疮0例,便秘1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例,压疮2例,便秘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一般而言,骨科患者均是突发性损伤,经常因为疼痛剧烈、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导致出现较重的思想压力,并且因为卧床时间比较长,很多患者都存在着生活自理问题,进而经常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为此,一定要重视骨科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可以早日康复。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主要就是在基础医学理论、护理知识、专业护理观察技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针对性的临床问题处理系统,帮助医患双方选择恰当、合理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案,消除或者减轻潜在、现有的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在该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了全面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预见性护理中一定要注意:

(1)入院护理与护理方案制定方面。医护人员在接诊骨科患者的时候,一定要马上结合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操作,及时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进行给氧、深静脉置管等操作,并且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建立患者护理档案,对抢救时间、方法等进行记录。在完成紧急处理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查阅,和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根据医师临床资料与建议,制定护理方案,并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和其一起讨论,不断优化护理方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护理人性化、个性化的体现,尽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方面。大部分骨科患者因为身体创伤较大,并且发病较为突然,恢复期较长,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抗拒等负性情绪。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调动患者谈话的热情与积极性,之后找出问题,帮助患者解决。有时候,因为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较少,进而导致出现担心、忧虑等心理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而逐渐打消患者的疑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骨科患者中,经常会出现局部部位功能暂时欠缺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早期训练中,可以让患者借助CPM机训练,可以避免出现关节僵化、肌肉萎缩的现象。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可以增加运动项目与训练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营养护理方面。营养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在疾病状态下,因为机体消耗比较大,进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较高。在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搭配饮食,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加快患者骨骼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在对骨科患者实施营养护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详细制定,但是均要遵照基本原则,即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合理搭配营养,保证食物可口,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而言,骨科患者的食物中需要含有大量的热量与蛋白质,这样才可以保证患者的能量供应;并且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这样可以有助于消化;食用含有无机盐、维生素的食物,补充患者的创伤损失;食用含有维生素D、钙的食物,促进患者骨吸收与骨形成,加快患者康复。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3200例,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被判定为切口出现感染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6.3±11.2)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病案进行逐一调查,包括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并将其进行分析和汇总。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2例,其感染率为1%。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平诊手术(P<0.05);非层流室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层流室(P<0.05);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颈肩上肢手术(P<0.05);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非层流室、腰髋部以下部位及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平诊断、层流室、颈肩上肢及手术时间≤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部分以及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1.1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时间仓促,术前对手术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评估,从而导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1.2手术环境的原因:

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则是空气污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层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层流手术室能够减少室内细菌浓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有相关文献报道,手术室中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术中变化明显,在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后又会出现高峰值,充分说明了手术室中人员流动是空气污染的根本因素之一。

3.1.3手术部位: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让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这同样也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1.3%,这可能与切口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侵袭性操作多等因素相关。

3.2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3.2.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术前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对导致患者机体下降的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做好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备皮时应当接近手术时间,防止皮肤损伤,降低感染。

3.2.2手术间和物品的准备:

手术器材的灭菌同样是避免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对于手术室中耐湿、耐热以及耐高温的器械应当采用蒸汽灭菌,其他物品应当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执行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则。对于需要接台的手术室应当限制人员进出手术间,减少工作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10min左右,释放空气细菌指数。同时控制好外带物品。

3.2.3缩短手术时间:

第4篇

依据我院“医疗护理差错与责任认定条例”的相关规定对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儿科的病例进行初筛,后将筛选出的病例交由2名主管护师加我科护士长进行差错认定,选出差错事故病例计29份。回顾此29份病例的差错发生经过,记录并分析差错类型、发生的时间、责任人一般情况及可能的原因。

二、结果及原因

2.1差错类型及原因

我科护理差错的主要类型为注射、输液类差错,共计12例;其中包括注射失败6例、换药差错4例、配药差错2例。究其原因为①儿童生长发育快且个体差异较大,血管或体表标志等不明显,患儿家长心情较急切,注射时患者因疼痛或害怕而不配合治疗,一次注射失败后患儿家长多责难护士造成其巨大心理压力;②护士责任心不强。其次,医嘱相关类的差错占总差错20.69%,主要表现为医嘱处理不及时、抄错医嘱、抄漏医嘱、未能认真核对等,概由儿科病人流动性大,病人多且病情变化快,所以医嘱的变化也较大,而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少。最后,位列第三位的差错类型为沟通理解类,包括护患沟通差错5例及护医沟通差错1例,分析其原因为部分护士态度冷漠,面对焦急的患儿家长不能及时回答其关于病情和治疗的询问。首先,在差错责任人的职称分析中可知低资历的护士共计26人,占总数的89.65%,特别是合同制的护士计16人;其次责任人的工龄主要分布在3年以下的刚从业护士,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最后,护理差错主要发生在低学历的护士身上,尤其是专科护士(占65.51%)。所以低资历、合同制、工龄短、学历低的护士较易发生儿科护理差错,概由此类护士工作岗位不固定、流动性较大且工资低工作强度大,所以大多护士专业知识差、学习热情低、不能全心奉献;且由于工作时间短,对待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激化了护患间矛盾。

2.2差错的其他特点

在研究中发现,差错的发生时间集中在上午,计12例(占41.37%);其次为夜间和中午。另产生差错的护士多与人调班,且连续工作时间多大于18小时,提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疲劳等也易产生护理差错。

三、防范措施

3.1加强护士队伍的职业教育

加强岗前教育,平时培训[2]。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儿科护理的特点,如何建立护患和医护之间的良性沟通,如何树立职业道德感,儿科的常见疾病或危重疾病的护理方法,相关法律规章等;从而帮助护士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特别是低资历、低工龄的年轻护士需要多次安排业务学习以求尽快提升护理质量,过硬的业务素质可有效减低差错的发生。

3.2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儿科病患流动大、病情变化快、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在薄弱时间段重点排班。可安排高资历的护士专人进行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差错或防患于未然。且对多次调班或者长时间工作的护士应进行说服教育。最后,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措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3关心护士

第5篇

1.1对象舟山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在职注册护士34名,均为女性。年龄(32±3.52)岁;护龄(9±4.47)年;职称:护士9名(26.5%),护师20名(58.8%),主管护师3名(8.8%),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名(5.9%);学历:中专4名(11.8%),大专18名(52.9%),本科及以上12名(35.3%);护士全部为右利手,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骨科护士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护患关系、护际关系等,其中护患及护际关系条目包括很好、较好、一般、差、较差、很差6级。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情绪识别测验(ThePennEmotionRecognitionTest)系统中的96张三维彩色照片,男女照片各半,其中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照片各16张。③护理风险事件调查问卷,调查2013年6月~2014年6月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数,包括:给药途径错误;错发、漏发药物、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配伍不当;未按操作规程或医嘱进行操作;遗漏操作项目;输液反应;患者跌倒、坠床、烫伤、难免性压疮;漏记、错记护理记录;脱岗;病人投诉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有”、“无”两个级别。

1.2.2调查方法。测试前让护士熟悉测试流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所有护士掌握了判断方法后进入正式测试阶段。测试时护士处于安静的环境中,将96张面部表情图片随机排列,用ppt呈现在屏幕上。每张图片持续10秒,要求护士识别呈现的面部表情图片所表达的情绪类型,并在相应空格内打“√”。测试结束后按照3δ原则剔除2名护士的无效数据。随后组织剩余的32名护士填写护士基本情况及护理风险事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面部表情识别率得分以珋x±s表示,护理风险事件与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骨科护士对各类面部表情识别率的调查结果

2.2骨科护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现状调查的32名护士中,发生过护理风险事件的有13人,其发生率为40.6%。

2.3骨科护士护理风险事件与面部表情识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为探讨面部表情识别与护理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是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因变量,自变量中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护患关系、护际关系、面部表情识别为分类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值的假设检验(α=0.05)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最后进入方程的因素有:面部表情识别、护患关系、护际关系等三个变量。结果显示:面部表情识别、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OR值均小于1,说明面部表情识别、护患关系、护际关系是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内容。

3讨论

3.1骨科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分析从表1可看出骨科护士总体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不高,可能的原因有: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内敛和中庸,具有轻个体重集体、重和谐的人格特征,不善于表达情绪,也不注意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等。传统的教育主要以讲授形式为主,而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护士亲身体会、反复锻炼习得。另外年龄、性别等影响面部表情的识别过程,尤其是大部分年轻护士,从小在关爱中长大,工作阅历浅,缺乏理解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骨科护士应认识到在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上的不足和发展空间。

3.2骨科护理风险的伦理分析与评估骨科患者多为突发性损伤,病情急、情绪激动,无论采用何种护理技术,风险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强烈地冲击着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传统观念,导致护理价值的冲突和对生命的担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生命伦理问题。护士工作中的护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系统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IOM)认为:改善患者安全的主要力量是“内在动力”,即由卫生从业人员和卫生保健组织的价值观和态度所驱动。因此本文主要从护士、患者两个方面研究护理风险防范,从伦理角度重新审视护理风险现状。骨科患者心理压力大,焦急、忧虑的心态成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如何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是一伦理难题。加上不少护士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思想上对“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传递心理情绪的非语言符号”不重视,不知道如何用面部表情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热情,往往患者迫切的心情与护士不急不缓的护理态度形成反差,引起护理诉讼。

3.3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护理风险防范的相关关系从表2可看出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护理风险防范存在相关关系。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差,不能透视患者精神状态,护患、护际关系紧张均会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加,并且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和心理精神状态不一样,护理风险存在广泛性和多样性。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是构建和谐护患、护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和谐护患关系又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前提条件。结果也正好验证了护士面部表情识别能力越强,护理风险发生率越低,同时也说明通过提高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来防范护理风险是可行的。从伦理道德情操讲,当患者找到一个能够向其倾诉自己痛苦之原因时,他是感到多么宽慰,这意味着面部表情识别对防范护理风险有重要影响。护士如能识别面部表情,表达同情,让患者意识到自己被关怀,就能减轻患者痛苦,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要求护士不但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通过面部各种表情的观察来了解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变化。

3.4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护理风险防范的伦理意义

3.4.1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希波克拉底曾说过“认识一个病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比认识是什么病更重要”,说明护理工作以人为本,而非以技能为主。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理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尽早预见、识别风险,控制、减少风险,面部表情识别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它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避免护理风险。将护理伦理作为调整护患、护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培养护士伦理职业道德素质,促使伦理道德情感职业化,通过面部表情展示高度的热情,对患者实施关怀型护理,全身心地营造与患者或同事的良好关系,使护理工作更具预见性和计划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3.4.2强化护理伦理意识,积极营造伦理环境。护理风险问题已从技术性问题变成涉及伦理、心理等更复杂多变的问题。面部表情能透露出护士对患者或同事的谈话内容感兴趣的程度,表达对患者的尊重,树立主动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伦理环境。能正确识别面部表情的护士在工作中更会察言观色,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给患者护理或巡视病房时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可察觉患者面部的异常症状,进行有效伦理评估,了解病情进展。通过面部表情透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与期望,即使发生护理纠纷也能从容应对,保证沟通,体现关怀,正确判断患者及家属信息的含义,获得其情感体验,运用不同策略、借助不同媒介作出正确的反馈。

第6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3200例,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被判定为切口出现感染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6.3±11.2)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病案进行逐一调查,包括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并将其进行分析和汇总。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2例,其感染率为1%。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平诊手术(P<0.05);非层流室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层流室(P<0.05);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颈肩上肢手术(P<0.05);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非层流室、腰髋部以下部位及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平诊断、层流室、颈肩上肢及手术时间≤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部分以及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1.1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时间仓促,术前对手术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评估,从而导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1.2手术环境的原因

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则是空气污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层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层流手术室能够减少室内细菌浓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有相关文献报道,手术室中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术中变化明显,在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后又会出现高峰值,充分说明了手术室中人员流动是空气污染的根本因素之一。

3.1.3手术部位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让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这同样也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1.3%,这可能与切口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侵袭性操作多等因素相关。

3.2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3.2.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术前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对导致患者机体下降的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做好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备皮时应当接近手术时间,防止皮肤损伤,降低感染。

3.2.2手术间和物品的准备

手术器材的灭菌同样是避免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对于手术室中耐湿、耐热以及耐高温的器械应当采用蒸汽灭菌,其他物品应当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执行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则。对于需要接台的手术室应当限制人员进出手术间,减少工作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10min左右,释放空气细菌指数。同时控制好外带物品。

3.2.3缩短手术时间

第7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2.2实施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及学术情况实施前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1项,护理创新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施后分别为5项、16项和7篇。

第8篇

本着自愿和组长选拔相结合的原则配备组员,由组长和护士长根据个人特点、专业素质及专业特点进行选拔分配。亚专业组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具备手术室5年及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历,具备各科手术配合的基本能力、良好的专业技能,热爱本专业,对专科发展有兴趣、有信心,自愿配合组长工作。亚专业组的工作模式所有亚专业员工进行统一的安排,在本亚专业轮转9个月,另外两个亚专业轮转3个月[2]。熟悉其它亚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替休时配合手术。本专业相对固定外,配合手术医生的护士也相对固定。这样,既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又能适应手术方法的变化。手术间也相对固定,避免仪器设备的移动。以保证医护配合默契,有利于护士朝专家型方向发展,还利于收集临床病历资料、总结经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人员提高了医生满意度[3]。

2结果

护理亚专业组的建立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医护配合默契,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医生满意度从实施前85%提高到实施后98%;组长负责器械的管理,主动与本组医生交流征求意见,专科器械和仪器能得到及时维修和保养,充分满足手术需求;组长加强了与病房护士的相互沟通,使患者在围手术期能得到满意的护理,降低了医患纠纷;护士满意度从88%提高到99%,提高了护士对本专业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术的认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浓厚,亚专业组由2010年的3篇增加到2012年的5篇。建立手术室骨科护理亚专业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

完成手术的团队由一群相对固定的医生和护士完成,经常在一起沟通交流和配合,彼此熟悉,工作氛围很好,工作习惯很了解,手术配合顺利。护士通过术中观察或直接与医生交流,短期就能熟悉医生术中的个人习惯,可以保证术前物品准备精确、减少物品浪费,并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器械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随时与专科医生交流并征求意见,及时维护、淘汰、更换器械,提前申请购买所需器械,提高了术中器械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保证术中及时传递,配合由被动转为主动和默契,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医生满意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增长10%以上。

3.2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有利于护士自身业务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每月的学习和季度考试,亚专业组护士较快地掌握了有关亚专科手术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组医生固定配合手术,彼此关系融洽,医生乐于对护士讲解手术知识、帮助修改论文,并及时提出手术中发现的护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学术水平,医生的一些科研资料也愿意给配合自己手术的护理团队参考,为护士写作护理论文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来源。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3.3亚专业组的建立和培训促进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力度

本专业形成一个优秀的充满力量和智慧的团队,能自行处理业务和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地协助了护士长进行管理。

4结论

第9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14-01

1 骨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管理不够完善

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及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诸多缺陷,可能会导致医院硬件设施维护不及时,导致其存在缺陷;医护人员缺乏自我约束力,自身职业道德不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导致出现医院护理工作使得患者不满意、护理人员人数和组织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医院的管理和监管部门存在漏洞,在突发病情时不能够采取对应的措施,极易导致护理问题的出现。

1.2 护理人员问题

护理人员是所有护理工作的执行者, 因此他们护理水平的高低是医院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者。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① 业务技术生疏,大多数护理工作人员参加护理工作的时间较短,对基础护理工作做得比较好,通常具备一般的业务技术和能力。但是专业骨科护理技术不足, 缺乏临床经验, 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能力较差。因此, 在面对突况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甚至个别出现违反操作规定的情况, 导致护理缺陷。②专业知识不全面,一些刚毕业的年轻护士,由于护理时间较短,在学校实践机会较少,仅仅是掌握的理论知识,缺少个人的技能的实习,不能够给患者全面的护理和及时的指导,导致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良的后果。③责任心不强,由于需要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从而面对患者缺乏耐心,极易产生护患纠纷。④法律意识缺乏,出现护患纠纷,不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1.3 患者自身原因

由于骨科创伤患者具有发病突发性的特点,患者个人行为和肉体痛苦使得其心理反应极为强烈、情绪波动很大,在发病初期对自己的身体国语忧虑,从而在面对治疗时,出现不信任,抗拒治疗等多种不良的悲观情绪,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其次,骨科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的认识不正确,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高龄患者的增多,骨折后长期卧病在床,且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同时高昂的药费,导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发生护患纠纷。

2 基于心理护理的骨科患者护理对策

2.1 提高护士个人综合素质

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现有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设备不断的更新,为了应对技术的快速变化,就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不断的自我充电;加强责任心及骨科护理知识学习,例如骨科新术式的开展, 需要护理人员从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方面进行积极的调整和知识的更新。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要求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护理工作随之调整和改变,不断的在服务理念上以及工作态度上进一步完善;对一些疗程较长的患者要加强宣传和指导,让患者能够增强信心,配合用药和进行康复训练。

2.2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沟通是护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病人,病人家属和医院治疗的相关系统之间的信息方面的沟通。首先,应该采取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疾病信息,讲解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不适;其次,加强康复知识和教育,强调康复的意义和作用,并指导他们的康复技能培训,提高患者功能恢复信心。

在护理过程中,要按照科学的护理理论进行护理,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技巧,化解医患沟通中的不良局面。对患者的合理愿望给予支持和同情,尽量的满足和方便患者,主动热情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间题,经常在患者面前陪护,正确指导患者对创伤的认识,积极用药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2.3 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全面的掌握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通过与患者单独交谈的模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特点,通过倾听诱导鼓励的方法,帮助患者详细分析疾病的一些症状机理及转归,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灵活的掌握患者的背景、受教育程度、疾病的情况等,对其进行多解释,对治疗的方式和方法及其结果进行多讲解。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护理人员以积极的态度和细致的护理,娴熟的技能去为患者服务,达到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手术。尊重患者的感情和志向,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不伤害其自心,准确引导患者过愉快、充实的生活,并帮助制订康复计划,提高功能锻炼的自觉性,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2.4 加强护理管理

医院要成立专门的护理质量管理部门,实行弹性管理。让一些责任心较强,专业水平较高和护理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达到促使大家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护理风气和文化,帮助护理人员尽快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提高护理水平;护士长在做工作安排时给予护士一定的自,让护士参与到科室制度的制定和工作计划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护理团队。建立一定的奖罚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落实并评选优秀护士,除表彰其事迹及业绩外,将质检结果与奖金挂钩,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建立有效的科室管理组织,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对待年轻的护士要进行强化培训和专业指导,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讨论会,每个月固定学习时间;加强护士专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有目的的组织一些考试和竞赛,邀请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定期开展培训,针对一些常见多发的病情,进行竞赛式评比和讨论。

3 结束语

骨科患者多为突发性事件或者瞬间意外事件,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型态发生改变,患者活动能力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论文在总结分析骨科患者患病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后,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指出了骨科护理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主要有①制度不健全②护理人员不专业③患者个人原因。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患者心理特点,作者提出详细的处理措施。对于解决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创造出和谐温馨的护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