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学英语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3 15:38: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英语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学英语论文

第1篇

我国的小学英语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和淡化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导致学生学的都是“死知识”,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有时甚至由于自身对英语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从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使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进行基础英语知识教授的同时,应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要想使我国的经济走向世界,就需要更多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尤其要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抓起,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牢固地掌握文化知识,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偏离了现实社会生活,不能与实际接轨。

(二)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难以体现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或是不注重文化的重要性,缺少相应的关注度;或是文化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注意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的重点却有一定的偏差,缺乏一定的操作技巧。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更应注重文化教学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齐头并进,使二者协调发展。

(三)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难以满足文化教学的要求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还比较低,这将难以满足当前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一些小学教师在看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不够客观,在接纳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上有一定的偏颇。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造成不良后果。

(四)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营造适当的环境,小学生才会有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语法结构与汉语有很大差异,小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的同时,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英语的气息。

三、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常规的课程中进行文化教学可以使英语课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于无形之中将英语文化渗透给小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加强他们的记忆。例如,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把课下搜集的有关西方节日的习俗、英语中的成语、格言、谚语、神话故事等,向全班同学做口头汇报。每节课前都由一个人来做这样的汇报,如此,该同学在准备的过程中便把相关的英语文化牢牢掌握了,全班同学同样有所收获。

(二)有效组织英语文化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英语情景剧、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文化日等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多设置一些角色扮演,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融入角色去体会英语文化的妙趣横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文化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小主人。通过自身的参演,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浓郁特色,增强对英语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增进自身对英语文化的热爱。

(三)不断强化教师自身的文化意识

英语文化教学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作为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以适应英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四)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

学习一门外语,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接触是非常关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接触甚至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取代的。由外籍英语教师直接授课,小学生便可以直接地进行模仿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中国教师授课的某些不足之处,在英语文化的思想传播、英语语言氛围的营造以及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上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首先,校园广播是深受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每天做一个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报道,内容由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这样,学生走在校园里便能听到英语,学到英语,时时刻刻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其次,由于小学生很喜欢阅读宣传栏,教师可以在教室的一面墙壁上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文化栏,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一些有英语国家特色的图片或文字,做成手抄报、剪纸等作品,贴在文化栏上。通过这一搜集和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小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英语国家的了解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

第2篇

自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西方哲学的研究重心逐步的转移到了方法论上。此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强调知识的确定性与可验证性。他们对形而上学开始排斥,并试图将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语言哲学也应运而生。语言哲学所关心的范畴主要包括了:指称、意义、真值、言语行为等等。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话语隐含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Grice)对语言使用与会话逻辑进行了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话语隐含理论。格莱斯认为会话双方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进行交流是因为会话时双方都遵循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存在让会话的双方能够在会话的过程中有默契的相互配合,并能够相互理解对方话语中所蕴含的意思。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要求话语内在能够包含交谈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又不能够拥有超出所需信息的内容。质量准则要求讲话的人所讲的话中不能够包含自知是虚假的内容,同时也不能够包含没有足够证据的信息。关系准则要求所讲内容必须要与会话的主题相关,不能够偏移主题。方式准则要求语言内容必须要清晰明了,防止歧义的产生。然而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采用一些特色的语言技巧或者策略来故意违反合作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让谈话者自己的真实意图能够通过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会话的过程中,当会话的话语在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时,会话的另一方就需要根据当时的语境等一些内容来推断出会话所隐含的意义。而格莱斯则称这种在会话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信息为“会话含义”。

二、话语隐含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并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想要利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就必须要能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讲话者所表明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对讲话者的话语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

(一)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5年2月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由100分制改为710分制,其中听力所占比例大大增加。这充分的证明,大学英语将更加的重视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将话语隐含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去,能够有效的引导确实去正确的理解会话语的言外之意。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有选择性的避免通过语言来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意图,而是会采用比较委婉间接话语来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达到自己的意图。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就能够在交际的过程中了解到对方的弦外之意,而学生在听力考试时更是能够“知己知彼”,有技巧的捕获各种话语发出者的弦外之音,进而能够正确的解题。由此可知,大学英语教师与高校学生如果能在听力的教与学中高效的利用话语隐含理论,那么听力理解的教学工作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话语隐含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教完音标就觉得完成了任务。这就直接使得很多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英语时不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很多学生即使是过了四级、六级也很难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时通过发音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或者是理解他人的言外之意。其实就如我们的母语——汉语一样,通过不同的发音方式往往能起到表达言外之意。在实际交际过程红能够表达出会话隐含的言外之意的有语音因素、知识因素。其中语音因素主要包括了重音(stress)、音长(length)、停顿(pause)和语调(intonation),知识因素主要包括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相互理解这几方面。在实际交际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重音、音长、停顿、语调可以让一句话表现出不同的意思。例如“Sheisyourgirlfriend.”这一句话,如果是重读主语“she”,那么就能够表达出一种疑惑的语气,表示质疑;如果是均衡重读,那么就表达一般陈述,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如果是重读宾语“girlfriend”,那么就包含了肯定、欣赏或惊喜的态度在里面。知识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话语之中的隐含之意十分重要。学生要掌握英语就必须要了解其背景文化,缺乏背景文化的支持,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话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上的,情境因素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十分重要,不论是在听力考试中还是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产生会话的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而相互理解则是指的会话的双方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话能够被对方所理解。

三、会话隐含理论所带来的英语教学启示

在任何一门非母语的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其所包含的隐含信息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过程,而能否正确的领会话语中的隐含信息则直接的关系到能否正常的使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门学生们学习的第二语言,如何让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讲话人的话语中的隐含意义,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难题。通过话语隐含理论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帮助学生学会领会英语会话中的言外之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为学生播放不同场景中的对话,引导学生们去对其中的谈话者的方式、语气、语音语调等与所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语境意识;

第3篇

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翻译过程,其中英语与汉语存在着诸多文化方面的差异,如果在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对彼此的文化差异重视程度不够,就会给英语文学作品的正确翻译带来障碍,直接的影响到了英语文学翻译的实效性发挥,那么反之,只有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充分的关注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并根据存在的差异巧妙的在翻译过程中,加以恰当的翻译处理,英语文学的翻译才能更具实效性,所以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能否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处理英语文学翻译中出现的两种语言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对于英语文学翻译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正确的把握彼此的文化差异,并且恰当的处理好由于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障碍,那么其所翻译的文学作品的准确性才值得信赖。文化因素应是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翻译中只用语言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即使翻译的没问题,在忽略了英汉文化差异情况下,也很难让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其直接理解语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其理解语言背后具有迥异文化元素的内在含义,只有突破这种文化的障碍才能真正的翻译出好的英语文学作品。

二、英语文学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1.认识作品的体裁,正确处理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英语文学的翻译与其文学体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学体裁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针对不同体裁的独有特点,根据源语言与翻译目的语言特点之间的差异性特征,熟练的运用这些语言存在的特征,才能真正把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更加完美,体现出不同体裁作品的不同风格。但是,我们也要明确文学体裁的差异不等于其文化内涵与文化元素也存在着多大的差别,如针对科技内容英语文章的翻译,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就相对较少,因此,对这一类文章的翻译,就很少考虑文化的差异,而针对小说、话剧的英语文学体裁文章的翻译,则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考虑其文化的元素而进行翻译,其作品翻译出来一定让人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失去了作品独有的文化魅力。因此,在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其文体的差异,根据不同文体所具有的自身文化差异,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翻译方法来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翻译出好的文学作品。

2.运用动态对等的方式来正确处理其文化间的差异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要把整篇的文章完整的翻译出来,使这个文章的内容全面、具体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把原有的英文内容用汉语的内容完整的表达出来,使英文所表达的含义运用汉语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但是,我们要看到英语的语言与汉语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的了解,翻译时还要学会运用动态对等的方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等翻译是指将英语原文中不同的单词或者词组翻译出与之对等的汉语的表达意思,而在实际的英语文学的翻译过程中,单纯的运用僵化的对等翻译方式来对等翻译彼此相应的意思,则其翻译的意思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偏差,翻译的结果往往不正确。动态对等翻译的含义则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将词语的翻译进行对等翻译,也要将语法的翻译进行对等翻译,并且在其翻译的过程中,其体裁的特征也要彼此的对等相应,在翻译中,我们要充分的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让所翻译的作品尽量的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与风格。

第4篇

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多元文化的渗入必定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活力与影响。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课堂上对多元文化的分析

让学生明确主流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精髓,使得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多角度学习语言,多方位思考问题。多元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接纳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知识灌输,学生在知识储备上自然而然便成为“杂家”,通晓多种文化。

(二)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吸收先进文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以便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速度。未来的社会,单一的文化只会困扰自己发展的手脚,而多元文化能够使得学生知己知彼。

(三)注重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跨文化交流

运用课堂机制,使学生自发地将内化的修养适度地表现在课堂之上并反馈于社会生活之中,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各民族的语言知识,同时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事物都有其双重性

在多元文化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思路和意义。

(一)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全球一体化势必将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跨文化融合,产生文化共存的气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授不同的文化,客观上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文化境界,同时,学生将单一的本民族文化融入多元文化之中,文化素养将不断上升。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

通过课堂上文化的灌输,使学生的个性赋予时代性。每一种文化价值都与族群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表征。但在文化共融中,存在共通的真善美,新时代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吸收和接纳同性与差异,找寻自己喜欢的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展现个体特性和时代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与多元文化形成互惠

文化的多元发展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影响很大,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向,通过大学人生观这一介质又对社会文化产生作用,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最终形成了大学生人生观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发展形态。

(四)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愿

课堂上的传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修养在不断的融合与交汇,让学生寻找机会展现这种融合的结果,展示张扬与个性的结合,体现在多元文化下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大纲的前言中提到:“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学好和运用好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工具,是摆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别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灌输对象。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也是弊端之一,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九十年代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但也脱离不了教师的“导”的作用,只是把“人”灌变成了“电”灌。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它是利用文本书籍、光盘软件、网上资料三大资源为基础,强调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体,培养他们的存储能力、检索能力、多媒体表达能力、道德情感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先要求学生:运用教学软件。例如:金山词霸,东方快车等,查出一些有关天气的单词进行读写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到网上寻找有关天气的资料和国家城市的天气情况;对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时请老师或小组的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并记录在个人文件夹上;把读到的和查到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制成网页。教师归纳总结存在的典型问题,集体评议每小组网页的质量和艺术性并布置下次学习内容。整合课要求以单科为主线,其余学科为发散点或支撑点共同组成综合性课件。并由学生们自己完成,学生们完成工作后,进行综合讨论评价,打通学习小组间知识的局限,让每一个工作小组在评价别的小组工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资源库中的知识。评价时需要作评定记录。

这种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

二、学习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大大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的知识空间。新的教学模式不但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也给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信息化素养上、知识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学生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而促进教师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生间的交流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的常规教学,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一般都是在课后与放学这一段时间内,而且大多都是以本族语为主,而网络就为学生的英语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首先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www.hongen.com\www.pen12.com等的BBS上留言,把自己的问题放到网上去,让同学或其它人为他解答问题。他也可以通过阅读,查资料等方法去解答其它人的一些问题。当他为别人成功地解答好一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就会充满欢乐和成就感。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见到老师都会脸红,更谈不上向老师提问了,而在网上,他们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我教会了学生上网用英语聊天,到一些著名的网站去和同学、网友用英语进行交谈,这样学生们既增强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聊天中也使学生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学生们的协作学习很有好处。另外,互联网技术也缩短了学生在放学后的距离,当学生在学校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时,可以存放在个人主页上很方便地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学方式

信息化是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网络信息化的教学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迎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这也说明,一旦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不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由于英语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学习国家教委规定的课程,因而在要求学生学习好英语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电脑技术水平。

当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和发展,它所经历的道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它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试验中发现,传统教育不论在教育理念、课程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教育体系,近代教育理念虽然使其变革了许多,但由于其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夸美纽斯班级讲解授课制,因而它的历史惯性仍然很大。信息化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的评价信息化教学的成绩?其中包括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综合素质能力、信息化素养、道德品质,教师的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师德以及敬业精神等。

第6篇

均衡发展是与两极分化相反的概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将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避免两极分化现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均衡发展有效策略

1.重视启蒙阶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启蒙的重要阶段,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蒙阶段教学,预防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兴趣作为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兴趣,是防止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和关键手段,学生若是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英语学习,而这能够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定以及基础知识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重视两极分化萌芽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教学开始阶段,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学习英语,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两极分化现象就会逐渐崭露头角,一部分学生越来越喜欢英语,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开始出现厌倦、反感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与教师的互动,英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因此,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倦怠情绪,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取合作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能够互帮互助,降低学习难度,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减轻不良学习情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过程中来。随着教学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针对英语单词的学习,会出现一词多义情况,例如:have作为动词存在多种用法,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区分这些含义,可以将词汇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并例举出来:(1)Ihavedinnerwithmyfatherintherestaurant(吃).(2)Iwanttohavearest(休息).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对have各个含义的记忆,另外,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重视厌学阶段,缓解失衡。

学生进入厌学阶段之后,不仅无法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也看不懂课本,产生厌倦、逃避等不良情绪,严重与教学脱轨。因此,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要放弃学生,要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重新对英语产生兴趣,加大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力度,在课堂上提问他们,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消除沦为差生的危机,缓解两极分化失衡情况。例如:在进行关于动物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出动物的名称“cow”,“bear”,“sheep”,如果学生猜不出动物的名称,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自主性,在课后时间很难自主练习。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协助、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听磁带、读写单词等,通过家长配合学习,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语言学习环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从根源上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第7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习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证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如教BookⅡ形容词和副词和最高级时,我就问一个学生:“Whoisthemostbeautifulinourclass?这个学生应在班里边找边说:”WangXiaomingis,这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因为王小明的外号就是“白马马王子”。这一问之后,学生个个争着举手,从情绪高昂,争着回答另外的问题,eg:whoisyoungerthanyou?等等。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

二、完善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然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导致“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推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次次地体验“失败”、“低劣”、“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①、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

②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③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合理的课堂结合是关键。

主次分明,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①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

②对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

③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记性:

A:Putonyourcoat?

B:whichoneismycoat?

A:Theblueoneisyour?

B:Oh,yes,it’smine,Thankyou.

先提问your、my,再问yours、mine的意思,学生容易地回答出来。于是引出新语言项目。

四、培养竞争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成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会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8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对大学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于是大学英语课程不得不进行全面改革升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探索一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道路成为了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英语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些方面成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3]。

2大学英语文化哲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元素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国家之间形成了文化传播以及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更进一步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优秀的文化元素,然而在这过程中也带来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针对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冲突问题,许多学派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观点,从总体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把问题的焦点放在了外语教育的目标文化语上。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强调的是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时的交际能力以及英美文化敏感度,很少在外语学习中加入本民族语言的文化学习。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分析西方文化在行为规则、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的能力,在西方文化模式的认同、适应方面得到了过分的强调。这样,使得具有深远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受到了威胁和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课程中,仅有大学语文等少部分学科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相关,而且都基本上被设置成了辅修的课程,较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应该把其中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英语跨文化交流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而且还应该注重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从而增加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增强学生自主学学英语文化哲学的能力

大学英语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属于一门知识面广、学习量大的基础公共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一等问题,导致教师注重集体同步走的效果。教师忽略了英语优秀学生不能深层次的学习英语知识,而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则跟不上教学的步伐,从而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5]。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推动下,大学英语课程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的人文关怀理念逐步发生了转变。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逐步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教材,并合理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同时,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和疑问,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大学英语教学中创设外国文化学习氛围

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时,教师适当创设外国文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外国文化,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应该结合课本知识收集一些有关的实物信息或视频资料等,当讲解到某一相关的部分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多方面的展示,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为真切全面的了解外国文化。除此以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学习,从而开拓英语视角,广泛认识外国文化。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特质,对国际文化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第9篇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藏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文化差异是影响用目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语言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成为英语教学热门的话题,也成为许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方面的问题。其表现是:多数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没有把文化作为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没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就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共同的弱点是对英美文化中的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也就是重视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会。在做题时,一些涉及文化问题的题目差错率也很高。例如:

    问题:

    W: John, do you want to go swimming with me today?

    M: Sure. But I can’t leave now. I 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professor at three o’clock.

    Q: Why can’t John go swimming now?

    A) He must meet his teacher.

    B) He must attend a class.

    C) He must go out with his girlfriend.

    D) He must stay at school to finish his

    homework.

    此题有近半数的学生答错,障碍之一是没有理解have an appointment with my professor的确切意思,多数学生不知道,选项A)所表示的与自己的导师约定时间进行讨论或要求解答问题在西方大学里是种惯常的做法。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会以为约会的对象只能是女友,因此选了C)。由此可见,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对于正确理解是多么重要。

    3.与时俱进加强文化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涉外交流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参加涉外工作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成为时代的要求。将近几年来的四级考试试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其中涉及某种社会文化内容的篇幅已占到考卷内容的37.5%(王英鹏,1999)。1998年12月通过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的信息”,提高为“用英语交流信息”增加了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4.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4.1中西文化对比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西方国家欢度圣诞节的一些习俗: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歌曲,圣诞晚宴等,然后可以让学生把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从而对西方的重大节日―—圣诞节有个较深的理解。

    4.2融合

    现行的各种大学英语的教材中课文大多选自原文材料,其中许多语言与文化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课文既可用来学习英语语言,又可作为介绍英美文化的素材使用。例如,通过课文“Big Bucks the Easy Way”可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对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些对我国大学生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4.3典故引入

    大多数人在说话和写作时都引用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英语典故大多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基督教的《圣经》。在《大学英语》中,就有许多课文引用了文学和《圣经》中的典故。这些典故许多学生并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对此仔细讲解。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单元“Why I Teach”一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in breathe.”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并将生命之气吹在他的鼻子里,使之成了有灵气的人。很明显,作者在这里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圣经》典故,把教师比喻为创造生命的上帝,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才真正明白文章的涵义。

    4.4课后补充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