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评价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3 15:38: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评价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评价论文

第1篇

(一)技能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从学生技能评价反馈中可以看到测量初级、测量中级、施工方案、专业认识的技能考核平均分分别为71.3、72、69.8、74.4,平均分普遍在70分左右,分值偏低。四个技能考核中60~75分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占56%以上,甚至达到79.4%,而优秀率却相对偏低很多,有些只有3%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只能达到合格的要求,也只是泛泛而学的程度,而真正能把技能学精学专的学生却非常少。合格率除了测量初级,基本都能达到100%的通过率。

(二)具体技能项目分析测量初级、测量中级

主要由第三方评价来完成。主要考核学生对使用水准仪测高程的掌握情况,考试主要是实操,不涉及理论部分。考核相对难度不高,主要分应知和应会两部分。只要按要求训练,通过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从考核的情况来看,还有20名考核不合格。从考核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操作熟练度不够,优秀率偏低,学生对技能训练的热情不高,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专业认识:主要由我校教师自己评价完成。主要是针对新生进行的建筑专业方面认识实训培训,考核以任务书的方式完成。该项目相对其他3个项目考核成绩总体相对较好,里面涉及的实操较少,主要围绕专业的入门知识,浅显易懂,学生完成的情况也相对好些。施工方案制作:主要由我校教师自己评价完成。优秀率和良好率都较低,主要是由于该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较为广泛,评价优秀需要多门专业课灵活运用,与实际工程结合较为紧密。

(三)存在的共性问题

1.教师的教学

由4个技能考核情况来看,学生的考核优秀率实操为主的明显不如理论为主的,说明学生还没完成从传统教学到技能教学的转变,应该把“学精技能”的理念灌输到每个学生心中。4个考核总体合格率高,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在60~70分,而对于学生来说,合格就有技能证书,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所以他们对技能训练不积极或马虎了事,导致最后优秀率非常低。由于大多数技能训练在室外进行,建筑班级人数多、男生多,管理难度大,教师不能做到时时督促时时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由于考核时间短、人数多,特别是测量的初级和中级考,考核的内容相对单一,学生平时训练不努力,最后临阵磨枪也可以勉强过关,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2.评价的方式

目前除了测量考核采取第三方,其余技能都以专业教师考核为主。考核的方式也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考核的效果

考核对全部班级情况是可以做出一定的分析,并得到一定的分析结论,但是对学生个体而言,考核的数据还是显得有点薄弱,至少不能反映学生的具体能力及进步,对学生个人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同时在结构上比较简单、信息传递方向还较单一,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解决的措施针对前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技能训练的方法

为了使技能训练更加有效,每个技能训练都应有一份详细的训练方案,方案中应该包括训练的方式、内容、考核的时间、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式等。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考虑建筑专业班级人数多教学难度大的问题,如何能做到大班化上课小班化训练,尽量能让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施教。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模拟竞赛队的训练方式方法,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

(二)技能评价的方式与主体技能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

既有书面理论又有实际操作,既有专业技能的学习又有专业技能应用,既有分解技能项目又有综合技能项目,既有个人项目又有小组合作项目,既有纯专业技能又有结合社会能力的专业技能等等。尽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拓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目前的4个技能考核都是以教师考核为主,除了第三方考核为主的项目,其他技能考核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互评环节,毕竟教师不能对全班的学生能做到了如指掌,学生之间相互情况比较熟悉,做出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全面。

(三)让学生了解评价

如果我们参加一项考试或竞技,必须知道其规则要求或评分点,这样才有针对性,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高分。如驾照考试中,“上坡起步”这个项目,教练会不断的告诉我们起步时必需打出右转向灯,如果没做将会扣分。其实教练所说的不断给予学员的反馈就是在做评价。让学生了解评价规则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强学生学生的目的性,增强学习动机;二是做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可以促进自我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综合技能评价

系统每个技能评价都相互独立,各个项目的评价只有任教教师清楚,因此对与学生很难提供全面、准确的反馈结果,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如在本次技能评价分析中,有些学生的测量评价为优秀而施工方案设计评价却一般,虽都是技能项目,有些侧重于动手,而有些侧重于动脑。如果能综合所有技能项目,建立综合技能评价系统,给予每位学生系统性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同时便于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总结

第2篇

摘要:文章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理和审计步骤,对几类工程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了探讨。

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条件及地质水文情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大型化,国内一些管理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以使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业主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审核活动,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程序、对策及体制、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关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二者的关系《,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中提出“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及相关制度和程序,与风险管理本身有所区别。但从工作步骤、工作方法上看,二者有很多相似,其功能和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组织风险损失,提高组织管理效益,因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二、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第一,审计范围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注重确认和测试风险管理部门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审计工作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第二,审计专业性要求更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扩展到所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审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要求广泛运用统计分析、计算机等技术方法,因此,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第三,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有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为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支持。

2.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现状。近些年,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但就总体而言,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的或者间断性的,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另外,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这里我们引用风险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合作组提出的项目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四个等级标准,即临时级、初始级、可重复级、管理级。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实践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初始级或可重复级。

而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受到管理者风险意识程度、组织内部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还未全面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理论研究与初步实践阶段。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审计步骤

1.一般原则。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独立客观、职业审慎、保守秘密等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实务标准,充分考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复杂性、艰巨性,遵循适当程序,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科学有序地按步骤开展审计工作。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应有利于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增加企业效益。

2.审计步骤。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责任重、审计风险大。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一般要按以下步骤开展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第一,识别风险。制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计划,包括制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施工生产风险管理、建筑市场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人事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审计计划,确定风险管理审计的位置和背景。第二,分析风险。对工程风险迹象进行深入了解、做好记录,并对风险进行分类。第三,评估风险。分析工程风险的成因及其影响,确定风险程度及等级。第四,监控风险。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进行跟踪检查或后评估。跟踪已识别风险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产生

的条件和导致的后果变化。第五,处置风险。

以上审计步骤,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风险管理审计具体工作的一般步骤,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它与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应协调各业务部门严格按照以上审计步骤,扎实地做好风险管理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四、建筑工程项目的几类风险管理审计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项目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工程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应有重点地、有计划地、分步骤地开展以上几类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之间并不是彼此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都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1.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主要在工程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开展,审查、评价风险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和完善性。重点审查、评价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财务管理体制、考核评价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是否健全。

2.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一般同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在项目组织成立初期同期开展,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机制的结构性和尽责性。重点审查、评价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是否具备胜任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无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审查评价全员风险管理的情况,包括工程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岗位的设定和责任的明确性。

以上两项审计是从组织建设方面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审查和评价,目的是为组织决策层提供组织建设决策依据。虽然这两项审计相对于后面叙述的工程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要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对组织的定性评价,但完善、合理的组织建设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为风险管理程序与对策审计提供组织方面的支持,因此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审计工作要认真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有效。

3.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审查、评价内容包括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直到项目施工、验收、后期服务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框架结构内的所有内容,主要审查、评价风险管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部审计机构应有重点地、有较强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比如,工程招投标阶段,重点审查、评价招投标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是否采取了规范化程序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程序是否有效运行;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程序是否有效地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使得规避风险措施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落实;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财务往来核算办法是否能够通过风险管理程序有效规避风险等。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和后面叙述的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涉及到内部审计机构与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组织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还需要合同管理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等其他管理子系统的协作,是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审计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

4.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重点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周密性,即风险应对计划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均作了应对的安排,制定风险防范对策有否考虑风险的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审查、评价工程风险管理对策的可行性,即风险应对策略是否对已经发现的风险的每个层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是否采取了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对策。利用合同条款规避工程风险是工程中最经常、最广泛采用的风险管理办法,因此结合工程实际,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可以通过对工程各级阶段签订合同以及合同实施情况的审查,并结合其他审计程序来完成,已达到对风险管理对策周密性和可行性的审查、评价。

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更加侧重技术审计,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各种技术应用复杂、繁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一项风险规避技术做到充分了解、掌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各具体业务部门聘请兼职审计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五、审计报告

工程风险管理审计报告是风险管理审计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审计情况介绍。包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等。第二,工程项目目前进展的实际状态以及未来状态。第三,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评价。第四,工程项目关键的管理问题。第五,最终结论及建议。

审计报告由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撰写,要求做到客观公正、重点突出、专业性强,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提交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层审核和应用。

六、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的注意事项

1.注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的信任。可以通过聘请兼职审计员,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组织内部横向、纵向的联系,增强组织间信任。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与工程项目实施相关的工程信息,要求组织有较完备的信息系统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支持。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边缘管理实践,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求相关人员具有对复杂环境的洞察力和减少环境复杂性的能力。

工程项目组织应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第3篇

1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质量评价内容

1.1结构部品施工前质量评价内容。在项目活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即被称为施工前阶段,进行准备工作其存在半点疏忽,不仅需要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并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做到完善。施工阶段的准备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正式施工提供优质的施工环境与条件,为正常施工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工程质量不仅完成基本要求,还需要在此基础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开始进行施工前进行质量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是否有完整的质量保证资料、是否具备齐全预制构件产品信息。(2)观察预制构件预埋件、钢筋、吊环、灌浆套筒、插筋等材料是否符合要求。(3)观察其预制构件外观有蜂窝、无露筋、缺棱掉角、麻面、裂缝等缺陷的情况。(4)观察预制构件是否会出现尺寸偏差情况。(5)研究预制构件是否符合参数或结构性能等基本要求。(6)制订专项施工方案。(7)构件保护现场存放等各方面情况。1.2结构部品施工中质量评价内容。工程在建造过程与实际生产中则属于施工中阶段,在形成工程质量的过程中,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对工程的质量存在着直接影响。在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中,其质量评价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工作中机械设备的情况,在进行建设结构部品时临时支撑是否达到安全需求,结构部品在进行安装时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精度,众多结构部品连接节点的是否进行处理,合理选择量控制点,部品安装不合格后进行的处理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的保护措施等。1.3结构部品施工后质量评价内容。主要的质量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保护施工现场成品,工程验收合格率,收集整理施工资料等。

2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

而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有以下3类方法:决定型评价法、系统分析评价法及比较型评价法。因装配式建筑时进行的施工阶段过程十分复杂,为能对该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在本文中具体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指运用模糊数学概念,用此评估方法对部分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进行转化。

3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3.1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模型。主要对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各施工阶段进行简要研究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模型层次见表1。3.2建立评语集。评语集是对质量评价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集合v={v1,v2,…,vp}。本文取该集合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即V={v1,v2,,v3,v4}。3.3求解二级质量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确定评判矩阵。隶属度有多种方法,通常的隶属度有这几种方法:例证法、模糊统计法、专家经验法、二元对比排序法。通过比较分析这几种方法,本文采用模糊统计法,即由该领域的专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评分来确定评判矩阵,主要是多因素评判矩阵。.4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该因素的重要程度主要是由该因素权重决定,该因素会对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在本文中主要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认定各因素的的重要程度。AHP有以下步骤。(1)把各个系统中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再建立系统的递进层次结构。(2)将上一层次中的准则的重要程度与相同层次的各元素进行对比,构建判断矩阵A。(3)通过判断矩阵计算该影响因素对于该准则的影响程度。(4)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根据得到的特征向量与特征根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如其不满足,则进一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直到满足为止。3.5确定评价等级。装配式施工质量评价通常使用的是实行10制,评价质量又被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众多等级,分别表示为9,8,6,0,进行数据计算后,得到的评价结果如下所示:当分数不小于9,质量结果为优秀;如果分数为(8,9),其结果显示为良好;若如果分数为(6,8)其结果判断为及格;如果是分数小于6则结果不及格。

4结束语

通过在国内外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各种差异特点。通过简单方法客观描述了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质量。

作者:马健翔 单位:宁波城投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青利,王帅,时华骏,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15).

[2]朱海鹏.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217.

[3]魏贯卫.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评估[J].工业,2016(12):109.

第4篇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是考核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协调,进一步强化建筑师基本素质的综合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通常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客观上还面临着考研、择业等多项任务,这有可能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毕业设计前期调研及构思方案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处在大学毕业前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别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态度散漫,效率较低。这两方面导致的结果是:调研深度不够,方案构思难以进行;中期方案难以深化,甚至方案严重不合理,以至重新构思;建筑作品细节推敲不足,作品单调,缺乏个性和特点。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选取2010~2013届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作为教改对象,连续4年尝试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期提升建筑学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2.过程控制与质量评价体系的确定与实施

2.1过程控制方案过程控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训练和深度要求,将毕业设计总过程划分为:调研阶段、方案构思阶段(一草)、方案深化阶段(二草)、方案完善阶段(三草)、正图阶段、设计文本阶段等。每个阶段给出具体时间节点,给出明确的成果完成及交付日期,明确给出各阶段成果的质量标准与分值。

2.2质量控制与评价

2.2.1毕业设计成绩组成我校建筑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成绩组成是:平时成绩占30%(导师给出),中期考核成绩占30%(由全体导师给出的成绩平均),终期答辩成绩占40%(由答辩小组教师给出的成绩平均)。

2.2.2平时成绩构成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设计质量,必须强调每个环节的比重。给出的是平时成绩构成表,其中明确给出了各环节满分分值和相应要求。有了明确的环节分值,学生对各个环节都予以充分的重视,特别是会对前期的调研、方案构思,投入了应有的精力和热情,而调研和方案构思的有效实践与强化训练,又为其就业面试、考研复试提供了有效的专业能力支撑。

3.考核结果

通过阶段培养训练,2010~2013年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的毕业设计学生,均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成果,未出现不及格阶段成绩。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方案构思创作能力、实地调研及资料分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2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有3名同学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设计;2013届毕业设计教改实践小组有1名同学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建筑学专业唯一最高奖)。

4.结束语

第5篇

在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中,投标人通常具备丰富的报价技巧和运作经验,会详细分析招标文件、图纸、工程量清单及现场情况的同时,准确收集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及当地建筑通常做法等信息,在通盘分析工程实施各种条件后采用不平衡报价。投标人的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种:

1)对能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提高报价,如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桩基工程、基础工程等,将保函手续费、投标开支、临时设施费等资金摊算到早期工程价格中,以利资金周转,降低项目在后期的报价,如安装工程、涂料装饰工程、吊顶工程等。

2)在工程量计算方面,结算时项目工程量可能会增加的,可提高单价,以增大赢利空间;反之,对在以后工程量会减少的子项可降低单价。

3)因施工图设计深度不足,导致工程量清单描述内容有变化的,降低一些单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采用索赔来争取重新组价。

4)在总承包中,对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工程,如电梯工程、钢网架雨篷等,若了解到将来业主有可能指定分包时,会降低该部分报价,从而降低总价。

5)对如计日工和零星施工机械台班小时单价等此类只报单价不定量的项目,适当提高单价。这些单价不包括在投标价格中,发生时按实计算,提高单价即可提高获利;若个别招标单位或其委托的机构在编制招标清单时,为保证清单完整性,对某些通过现有资料无法确定是否会发生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土方工程中挖淤泥或石方开挖等,采用备用单价的方式确定其价格,投标企业就会将其单价提高,以便在项目发生时可获得更大利润。

6)招标文件中对某些有特殊施工方案、半成品工艺要求等未作具体要求的,如大型隧道开挖机械要求、地下室后浇带细部做法等,投标人将降低报价,待中标后根据招标人实际需要提出较高价格签证。

7)在设计图纸或招标清单中出现本地区极少采用的材料,或在本地区难以购买的材料,在实际工程中极有可能被替换,投标人将在保持综合单价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材料费,提高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以使得在替换新材料后提高综合单价而增大获利。

2不平衡报价对业主的影响

1)增大业主对工程投资控制的难度。国家近年加大在建设项目投资方面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超预算的管控,但由于承包商在投标报价中采用了不平衡报价,即使在合理施工情况下,依然导致工程决算价超过预算价。若出现施工情况异常,致使承包商合同索赔情况产生,则极有可能造成工程竣工决算价大幅超过预算价的情况,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状况,使得业主投资控制的失败。

2)增大业主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建设部8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所确定的评标办法中,各地较常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但却往往将之演变为“低价中标法”,这就导致有些实力较弱的投标单位通过不平衡报价谋取了中标,而真正有实力的施工单位被业主所放弃,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3)增大业主对招投标审核的难度。对于复杂工程,因为项目繁多,为减少漏洞,降低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的可能,在审核时常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增大工作难度。

3业主的应对措施

综上,不平衡报价对业主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减弱影响,业主应当在项目实施各阶段严格控制,具体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1)注重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的控制,要求工程量计算准确,做到不漏项、不错项,防止投标方利用清单中工程量的可能变化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

2)注重对施工图设计质量和深度的控制,实现施工图的标前审核,杜绝“边设计、边招标”的现象发生,使用经审核的施工图招标,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

3)提供并控制主要材料价格,防止投标单位明以降低材料价格的方式来拉低总价,谋求中标。工程中主要材料和设备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获得准确的价格信息。对于过程中设计表述不明或技术标准高、单项价格高的材料,可在招标中以暂估价形式出现,并在合同中明确暂估价的结算办法。

4)据实编写招标控制价,既能有效控制总价又能给评标专家在评审中对不平衡报价项目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5)工程在评标过程中注重对投标价格的合理性判定,侧重在工程量大、单项综合单价高、大宗材料以及分项存在变更可能性的项目,具体分析投标单位的不合理单价的数量,剔除恶意投标人。

6)对措施项目费进行评审,剔除过分不合理的措施项目费的投标单位;通过合同条款固定措施项目的价格,使得措施项目产生投标报价即为结算价的良好局面。

7)在符合法律框架的情况下,评标办法中明确对各种不平衡报价的惩罚措施,规定不平衡报价幅度,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10%(国际工程一般为15%),超过即为废标。

8)加强对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的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注重在图纸会审、施工过程中等阶段的工程变更的管理,防止中标方获得不平衡报价的超额利润,杜绝中标方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低的工程内容通过工程变更的方法获得价格调整以达到价格合法化目的。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 ;三维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Departure from the "green building" , on the basis of comparable foreign green assessment system ,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 The design phase , construction phase, operational phase of a three-dimensional system , the weight values evaluation principle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has been optimized .

Keywords : 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3D

1、前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正在逐步走上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行之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技术超越于传统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的建设手段。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但技术研究方向已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而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的科学化、智能化,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迅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围绕着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要求,国外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绿色建筑评价预测体系,并有相应的标准和模拟软件来评价。如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德国的生态导则LNB,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加拿大的GBTool、挪威的Eco 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也相继推出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基本上都涵盖了绿色建筑的三大主题,并制定了定量的评分体系,对评价内容尽可能采用模拟预测的方法得到定量指标,再根据定量指标进行分级评分。

但是,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利于广泛的交流共享。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信息化程度不同,指标的建立标准、依据不统一,评价指标移植性、扩展性不强等原因导致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共享。今后,评价工具与设计阶段的模拟辅助工具进行整合,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评价方式与辅助技术手段的更广泛和全面的应用和发展成为国外绿色建筑评价发展的趋势。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我国的这一生态住宅评价体系对于引导绿色住宅建筑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制约,我国的针对住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该评价体系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针对绿色住宅的评价体系显然限制了其适用范围;(2)庞大的指标体系不易管理。由于大量评价指标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模块化、系统化处理,给统一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3)评价工作量大,可操作性不强。涉及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水环境、材料与资源五个方面的118个指标,对住宅进行全方位评价,由人工操作,工作量很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当今信息时代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

2.3 国内外绿色评级体系整体评价

2.3.1评价的主观性

首先,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权重系数的确定大都采用特尔菲法。特尔菲法是请一批有经验的专家对如何确定各目标权重发表意见,然后用统计平均方法估算出各目标的权重值。评价体系权重系数的准确度,主要取决于专家的阅历经验以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参加评价的专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有时会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外,除了特尔菲法外,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也逐渐应用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来。但这两种方法的信息来源是来自专家咨询,以致在评价结果中仍然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利用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建筑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是主观打分的方法,即工作人员根据建筑负责方提供的建筑设计参数和详情,结合绿色建筑实际的运行状况等,参照评价指标对绿色建筑进行打分。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评价者的主观影响,使绿色建筑的评价结果缺乏可靠性。

由此可见,目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权重系数的确定及评价过程均含有人为的主观性,这就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度。因此,寻找一种能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价,且使整个评价体系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最低的评价方法,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内容。

2.3.2忽视实际运行效果

虽然大多数评价体系都不同程度地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有关的评价指标和内容,但各个评价体系基本都只是从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方面设立了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只考虑技术的应用,很少从实际建筑的运行效果上进行评价。这样导致在建筑领域过多地关注能体现建筑节能和环保的新技术,而忽视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行效果。如某些建筑的空调系统安装了水泵变频装置,但实际运行并没有启用,使得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由此可见,以后要更加注重将技术措施和运行效果结合,才能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2.3.3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以下是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研究中心办公楼、深圳市华侨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中心等在建及已建成的重点建筑。

在房地产界,也有一部分意识先进、有责任感的开发商进行了很多绿色建筑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深圳招商,不仅尝试了深圳泰格公寓等项目,每年还举办论坛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探索绿色建筑之路。还有座位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的万科,在深圳万科城等项目中做了很多研究与实践,还在其售楼展示的生活体验馆中率先推出了绿色生态体验馆。

深圳泰格公寓 深圳万科城的绿色生态体验馆

3、三维结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通过上面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现有评价体系存在层次结构不够清晰,不能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有效性、代表性、重复设置等问题。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是各元素之间相互隶属关系和重要性的测度。根据对系统的分析,将所含的评价指标分系统、分层次地构成一个完善、有机的层次结构,各种指标的次序、位置关系、权重程序、量化指标等可一目了然。所以,应该建立综合考虑绿色建筑发展要求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受到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发,我们可以建立类似三维结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3.1三维结构的原理

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下面将逻辑维的7个步骤逐项展开讨论,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各个方面。

三维结构体系是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的一个立体的跨学科的体系,其三维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霍尔三维结构原理图

3.2三维结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根据三维结构原理图,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在层级上可分为四个层级: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基本指标层。评价方法的层级划分可以使一个建筑的评价运行在不同的层级上详细展开。例如,如果不全面分析能量消耗、土地、水、材料等分项,评价资源使用情况是不可能的,绿色建筑评价只有先在低一级的层面上展开,才有可能上升到高一个层级。同时,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贯穿设计、建造、运营、回收各阶段的全寿命周期评价过程。可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正如霍尔三维结构体系一样,是由时间维、逻辑维、方法维构成的三维结构。其中,时间维对应建筑的建设程序的时间序列,体现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逻辑维是指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的方法与步骤,比如对建筑材料的绿色评价完成后进行建筑部品的绿色评价,最后进行整个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维是指按照一定建设程序的时间序列进行由建筑材料到建筑部品再到整个建筑的逐层评价过程中运用的各种科学方法,比如AHP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概括起来,本论文建立的绿色建筑评价三维结构体系可以用图2表示。

图2.绿色建筑评价三维结构体系图

结合国内实际,参照我国《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关的层次化和具体化,将评价体系分为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如图3.

图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指标图

本文构建的三维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结构,将三维结构定位设计阶段(图4.1),施工阶段(图4.2)与运营阶段,并参照3以及《绿色建筑体系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打分,并利用权重数学的方法求出该建筑体系的三维结构评价总分。

4、模型评价体系的关键技术

4.1良好的专业背景

一般的建筑设计评估是对所设计的建筑成果在满足并支持人和环境的表面或内在需求及价值方面的程度的评价,评估研究常常搜集行为资料,使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方法,实践中甚至还常由社会学家来完成,而绿色建筑评估注重的是建筑环境特性,评估一般由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的专家执行,必要的专业背景包括建筑学、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生态学等,某些国家还规定了评估须有由相关部门给与专业认证的评估人执行的。

4.2.一体化设计

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评分,可以在项目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较早地考虑体系的评估条款,评估专家也可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介入、参与设计过程,当然有些方面则需在建筑主体和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以及完工后加以验证;评估已使用的现有建筑,评估专家可以根据管理人员提供的资料,做出一份“中期报告”或一份“行动计划大纲”,以提供改进措施和意见,客户可在最终评估报告及评定之前采取改进,以获得更高的评级。

4.3.评价的指导性

绿色建筑评估不是一个总结性评定,其作用在于使设计者建造者和使用者明确认识什么是达标的条件,应当怎样去进行策划和设计,如同国内的防火规范和建筑法规,其目的不是为了建成后的评判鉴定,而是作为依据进行设计建造,因此绿色建筑的评估既是鉴定性的更是指导性的,这也是我们研究绿色建筑评估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贾德昌:《绿色建筑前景广阔》[J],《中国工程咨询》2010年第2期第28-31页。

[2]熊远勤:《重庆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31-32页。

[3]陈庆修:《发展绿色建筑,推动节能降耗》[J],《智能建筑》2007年第2期第20-23页。

[4]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Z],北京:建设部,2005年第2-10页。

[5]曾捷:《“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思考》[J],《绿色建筑》2006年第7期第12-18页。

[6]朱颖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与绿色建材评价节选(三) 》[J],《中国建材》2005年第7期第21-24页。

[7]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5-28页。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建筑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4-0124-02

1 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1]。为了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住建部于2006年颁布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称ESGB 2006),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多年来这一举措有力的推广了绿色建筑的普及,广大民众的态度也从刚接触时的懵懂慢慢转变成对绿色建筑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截至2015年1月,全国已评出2538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92亿m2[2]。

ESGB 2006颁布了近10年之久,其相关指标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住建部在2015年1月开始实施新版标准(ASGB 2014)以取代之前的版本。无论是ESGB 2006还是ASGB 2014的实施都对建筑师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建筑师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能力也成为高校及建筑行业各部门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

本文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内容入手,分析其对建筑行业和建筑师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绿色建筑评价对建筑师工作产生的影响

2.1 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

早期的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由于涉及的专业广度深度和需要专业的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如CFD、BIM等系列软件,普及难度大,因此大多数设计单位都是寻找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相关项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的工作。但是,第三方机构毕竟不是建筑方案的设计者,其提出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也受到自身设计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制约。

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大,规模较大的设计单位开始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机构来分担相应的工作和研究,规模小的单位也不断招收可以完成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方面工作的人才。部分高校也开始开设绿色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如山东建筑大学招收“绿色建筑设计”方向的试点班[3]。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师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

2.2 对建筑师工作的影响

从工作范围方面看,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师平常处理的工作范围也更加广泛。相对于ESGB 2006,ASGB 2014在评价指标项、评价方式及加分项方面进行了修订。这些变化使建筑师处理的工作不仅要完成设计方案图纸绘制以及与结构水电暖通专业进行协作,完成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等方面研究的工作,还要重新了解评价思路的转变。

从工作深度方面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7项内容都需要完成相应的附件内容,如风模拟、日照分析、室内采光等方面的模拟。但是建筑师在接受本科教学中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并且,由于涉及的专业范围太广,短时间内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造成了实际工作能力需求和建筑师数字化能力之间的矛盾。

建筑师刚毕业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学校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使自己马上胜任绿色建筑评价相关的工作,工作期间还必须得花很多时间去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循序渐进的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

3 培养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评价工作中数字化设计能力的对策

3.1 建筑师教学的培养计划需要融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的内容

《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4]中涉及到绿色建筑的内容较少。如《建筑物理》课程涵盖了37个知识点,然而参考学时仅为72学时,虽然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绿色建筑的基础内容,但是在这么短的学时内难以实现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结合。

另外,规范还对《建筑设备》、《建筑数字技术》等课程规定了部分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深度以熟悉和了解为主。如《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中对建筑技术辅助设计软件方面有对Ecotect软件的使用要求,但是参考学时仅为4学时,BIM软件为14学时,对于软件的学习来说远远不够。当然,部分高校在课程规划中设置了相应的任务,采用BIM软件技术辅助完成建筑课程设计作业[5]。

所以,很多学校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加强绿色建筑方面的学习。如李娟发表的“建筑物理教学中引入绿色建筑理念的思考”、周嫱发表的“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两篇论文都对重庆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的绿色建筑教学实践做了介绍和分析。

笔者认为建筑学本科教学也不应拘泥于规范的规定,还应该顺应形势的需要,在专科、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中融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应尝试与相关软件企业合作,如与天正、斯维尔、欧特克等公司开展交流,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邀请资深讲师给学生授课。同时,也可以发挥高校教学团队的优势,开展校企间的“产、学、研”的合作,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单位开展相应培训服务。这样,建筑师在学习和培训阶段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内容。

3.2 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多开展相应的培训

住建部不断扩大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项目的范围,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软件也较多,常用的软件有:PKPM软件系列、绿建斯维尔系列、天正建筑系列、phonics软件、Ecotect等软件,刚参加工作或者平时这方面软件接触较少的建筑师一时难以掌握如此五花八门的软件工具。所以,住建部在颁布相应规范的同时也应同时推动相关培训项目的开展,以推广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法。比如在每年的执业建筑师培训计划中加入绿色建筑评价的内容,在设计高层次阶段普及相关的内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积极加入到培训的行列中来。

另外,图纸的审查也应设置相关的规范,以保证建筑项目较好地落实绿色建筑设计。如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颁布《绿色建筑工程咨询、设计及施工图审查收费标准(试行)》。有了相应的审查标准,建筑项目的实施就能更好的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

3.3 建筑师需要有提高自身工作水平的意识

(1)建筑师应该在就业前进行职业规划,结合企业对员工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自身的发展制定一个大致的计划。在学生时代或者工作初期,寻找各种机会增强自身绿色建筑方面的工作能力。

(2)建筑行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建筑师转变思路,寻求突破。在国家提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下,在绿色建筑越发重要的行业趋势下,建筑设计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视夺度,结合物联网+、VR虚拟现实等新方向,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

(3)建筑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协调工作能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⒒崾菇ㄖ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协作沟通更加广泛和深入,这就需要建筑师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坚持以建筑设计为龙头,在整体上把握建筑项目的方向。

4 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将越来越普遍,特别是ASGB 2014的建筑适用范围更广[6],而具备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能力的建筑师数量缺口仍然很大,这就需要高校、设计单位、建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从各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建筑师绿色建筑评价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水平,力争使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张 川,宋 凌,孙潇月.2014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J].建设科技,2015(6).

[3]周 嫱.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 2014.

[4]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建筑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第8篇

【关键词】 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bstract:Enter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green residential concept has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Green residential real towards the practice and promotion,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clear goals. Th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point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and"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xample, the first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idence and green residential different concep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two based on cont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 Green houseEcological residenc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point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住宅的定义

生态住宅与绿色住宅的概念比较:

借鉴约翰・托德(John Todd)在《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没计原则》(From Eco―― Cities to living Machines: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esign)关于生态技术原则的论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绿色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以及文化生态学的观点,笔者认为如果住宅建筑在建造、使用、以及改造或销毁再利用的物质循环全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就可以称其为生态住宅[・生态住宅设计初探・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

建设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尊重自然界的生态现状。

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

体现地域性特点,同周围自然环境协同发展。

尊重使用者。关注使用者的物理及心理因素,包括其文化需求。

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引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中的观点,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绿色住宅的定义。

由此可见,生态住宅与绿色住宅的内涵是相通的。生态住宅与生态系统相呼应,涵盖的方位更广,绿色住宅概念范围较小,可实施性更强。

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住宅技术导则九个评级体系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001]在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绿色建筑材料九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1)能源系统要求对电、燃气、煤等常规能源进行分析优化,采取优化方案。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及其他再生资源),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宜达到小区总能耗的10%。 

2)水环境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其使用量宜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小区的供水推行节水器具。在有需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居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阻隔措施。小区周边产生的噪音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取降噪措施。

5)光环境系统: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6)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鼓励采用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循环工质。

7)绿化系统:规定绿地率≥35%,绿地本身的绿化率≥70%,并对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包括:乔木量、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植物种类有相应要求。

8)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包括收集与处置两部分。生活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为有害类、无机物、有机物三类,分类率应达到50%。

9)绿色建筑材料系统:一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宜采用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部品。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中的住宅建筑有专项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六大指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1)节地与室外环境:要求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并对旧建筑利用、共享公共服务及公交设施、地下空间利用做了引导性规定、

2)节能与能源利用:热工和暖通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并倡导高效灯具、有效遮阳、热量回收装置。有可能的情况下再节能2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避免管网漏损‘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雨水或中水作为景观用水。有可能的情况下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10%-30%。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规定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将建筑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时的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5)室内环境质量:规定了日照、采光、噪声、通风、室内空气质量的具体要求。倡导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居室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6)运营管理: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控制,对废品分类收集。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有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

4.《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

比较《导则》和《标准》两个技术标准,笔者认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几方面的提升:

1)《导则》中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综合为《标准》中的室内环境质量,归纳的更为简洁明晰,便于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2)《标准》增加了节地与室外环境,对场地和人居用地指标作出了规定,涵盖方面更为全面,更适合绿色生态建筑的内涵;改废弃物管理为运营管理,更为清晰的体现了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详见表一)。

3)《标准》中的条文规定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控制项为必须达到的指标,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可选指标。更具可选指标的多少又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的不同等级(详见表二),这样既体现了权重比例,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同时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量化指标不足:量化指标的不足不利于绿色住宅切实推广和评估,《标准》之后,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于2007年7月试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充实了很多量化指标。但对于切实的指导目前的生态住宅实践而言还远远不足。

2)减少了绿化系统的内容。也许是便于部门的管理,《导则》中专项的绿化系统《标准》中并入了节地与室外环境专项。绿地本身的绿化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包括:乔木量、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植物种类等相应要求,都未体现。

3)未体现已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由绿色住宅尚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导则》与《标准》中均未涉及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部分。就绿色住宅的推进时序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已有建筑量大面广,逐步推进相应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指导旧建筑的绿色改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9篇

(长沙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114)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评价体越来越重视。论文以绿色建筑理念为出发点,以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工程为例介绍了DeST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流程,定义了住宅围护结构参数,构建了住宅能耗量推理计算公式,以此可以完成住宅工程建设项目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关键词 :DeST软件;操作流程;能耗模拟计算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68-03

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李阳驭(1990-),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1、引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得到了飞速增长,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由以前功能比较单一的住房需求进而转向功能多元化的住宅需求模式。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耗能总量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住宅耗能所占比重逐步加大,尤其以住宅围护结构方面的能耗损失更为严重,非常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住宅能耗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各国关注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目前,从国内外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针对住宅建筑的节能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涉及的建筑评价方法主要有建筑节能性能评价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本文重点运用建筑能耗计算软件DeST(Designer´s Simulation Toolkit),采用动态模拟计算分析和数据比较的方法,定义住宅围护结构参数,构建住宅能耗量推理计算公式,为住宅工程建设项目能耗的动态模拟提供计算方法,为今后住宅建设项目节能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2、DeST软件功能与操作流程

DeST软件主要用于住宅建筑的全年动态模拟分析计算、住宅建筑热环境影响效果研究、住宅建筑热环境指标的分析、其他终端设备经济性研究和住宅建筑功能区温度分析研究等领域。

为了将整个模拟建筑的不同部位单独分开模拟计算,DeST主要是通过对建筑不同部位单独进行参数设置来分开进行模拟计算的。

1、建筑绘图

描述建筑楼宇的拓扑结构:绘制建筑平面图、建立楼层、画分隔墙体、识别房间、添加门窗、房间标注。最后全楼拓扑检查,通过后即确定建筑构图形式。

2、建筑描述与系统描述

描述建筑物的各项参数,如外墙、内墙、屋面、楼板、门窗等参数;以及建筑方位、建筑朝向角度、建筑地理位置、通风换气频率、内扰参数等;还包括空调系统的各项参数,如空调开停时间、添加系统、系统风量变化范围、空气处理室属性等功能。

3、建筑计算预处理

执行“动态模拟计算”中的“建筑动态计算预处理”命令,可对整个建筑进行检查,确定整个建筑的完整性和门窗布置的合理性,自动删除一些歧异的围护结构,并且自动加入房间标识和内扰。若全楼检查未获通过,则要对存在问题的地方作相应的修改,直到检查通过,建筑构图和系统描述阶段的工作才告完成。

4、计算结果统计报表输出

计算结果统计报表输出命令是将DeST计算出的数据结果以Excel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里面的数据大部分是关于能耗分析的数据。

3、建模与参数设置

DeST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软件是结合CAD图形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参数设置的,是一款基于CAD图形画法的应用型研发软件,同时也对CAD的优点进一步优化,对其缺点进行改善,显得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计算结果更为精准。

3.1 DeST建模步骤

建模的详细步骤为:先输入工程项目的具体名称,然后新建楼层,在新建楼层的基础上,设置每个楼层的层高,画出墙体,由于本软件特点,墙体的画法应根据图纸的相应尺寸大小进行设置;布置平面内房间的位置,设置房间的功能,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区分不同房间不同的参数进行自动分配,包括室内温度控制、人们的各项环境要求;然后是对门窗进行设置,在软件中门窗的相对位置对于建筑的整体能耗影响比较小,可忽略不计,这是本软件应用的一个设置特点。描述建筑方位,包括地理位置,建筑各个朝向的角度等,这对太阳辐射角度的影响比较大。

3.2 住宅围护结构参数定义

所有的参数定义完成后进行建筑模拟计算预处理,软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区进行自动参数分配,最后输出一系列EXCEL能耗数据报表。DeST软件定义了住宅围护结构(墙体、屋面、门、窗)材料参数,下面以墙体材料参数为例列表如下,见表3.1。

住宅围护结构各部位材料参数表所列出的项目是平时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材料和各个材料的相应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外墙、内墙、门窗、楼板和屋面等。当这些参数被逐一输入到软件中进行计算时,由于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物理特性,经过计算后的各自平均传热系数都不一样。结合以上数据表格,可以得出:那些常规材料一般热阻较小,所使用这些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比较大,导致其热量的散失比较严重。

3.3 住宅能耗推理计算公式

为了便于理论的推导,假定建筑各楼层的面积相等,中间标准层的建筑功能分区和围护结构、窗墙面积比等也一样,根据建筑物传热原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物的能耗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进行推导分析:

建筑物为n层时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量指标Qn计算公式为:

式中:Qn代表建筑物在n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Qm代表建筑物在m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Q标准代表建筑物在标准层时单位面积的耗能量,单位为:(kW·h/m2);

f为建筑物计算楼层的面积;n,m为建筑物的层数,且m<n。

4 实证计算

4.1 项目概况

湖南省株洲市某小区住宅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6265.7平方米,规划可建设用地面积1601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09平方米。本项目共包括6幢住宅建筑和相关配套公建、商业建筑,A1A2栋为一组有两栋16层的住宅组成的高层单元式住宅建筑;C栋为一栋31层的塔式高层住宅;D栋为一栋19层的塔式高层住宅;B1B2为一组由两栋31层高层住宅组成的单元式住宅;地下室一层和二层主要功能为车库。本项目计划工期为:2012年9月开工,2013年12月竣工。

4.2 节能措施前住宅模型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本文采用居住能耗模拟计算软件DeST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故选取本项目中的A1栋住宅楼作为能耗比较对象。将A1栋住宅楼基本数据在软件建模时输入到各相应参数里面,从而可以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设定本项目建筑选材以常规材料为主,本模型设定墙体结构为:20mm水泥砂浆+240mm墙砖+20mm水泥砂浆;屋面结构:20mm内粉刷+100mm钢筋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5mm隔汽层+25mm水泥膨胀珍珠岩350+20mm水泥砂浆+5mm卷材防水层+5mm砾砂外表层;户门:25mm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门;户窗:12mm平板玻璃。

所选取建筑模型按照我国相关节能标准执行,具体为:

(1)室内温度参数设定:夏季设计为26℃,冬季设定为18℃;

(2)室外温度的设定根据项目所处地气象典型年的数据进行设置;

(3)制冷和空调采暖时,换气通风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项目采用1.0次/h;

(4)空调额定能效比系数选用2.5的;

(5)室内照明的热平均强度为0.0141kWh/(m2/d),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4.3W/m2。

由于A1座高层住宅共包含56户,为了便于计算结果的直观性,本次能耗分析模拟计算以一套标准户型作为基准。软件运算后可直接输出节能措施前建筑模型能耗EXCEL报表。

4.3 节能措施后住宅模型能耗的动态模拟计算

节能技术运用后,本模型设定墙体结构为:20mm水泥砂浆+100mm钢筋混凝土+35mm RE复合保温砂浆;屋面结构:20mm内粉刷+100mm钢筋混凝土+20mm水泥砂浆+5mm隔汽层+25mm水泥膨胀珍珠岩350+20mm水泥砂浆+5mm卷材防水层+20mm聚苯乙烯剂塑泡沫板+5mm砾砂外表层;户门:25mm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门;户窗:12mm平板玻璃。

同理,软件运算后可直接输出节能措施后建筑模型能耗EXCEL报表。

从节能前后(针对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和构造措施的改变)得出的能耗模拟数据对比中,节能前的采暖季热负荷指标和空调季冷负荷指标分别为95.66W/m2、109.76W/m2,节能后的采暖季热负荷指标和空调季冷负荷指标分别为78.45W/m2、81.23W/m2,节能潜力:采暖节能率和空调制冷节能率分别达17.99%和25.99%。这一数据仅仅只是一套标准户(下转73页)(上接69页)型的节能量,同理经过计算均可得出每套住房的模拟节能量,最后可以汇总得到整栋住宅能耗量。

5 结束语

DeST软件可以对围护结构的不同材料和结构构造自动计算其传热系数,经过修正后得到整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数据获取比较便利、直观。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不同部位能耗计算公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动态模拟计算分析和数据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对住宅的围护结构节能前后进行详细的模拟计算和分析,并综合运用增量投资效益分析法对节能后增加的节能专项投资取得的节能效益进行经济性评价,对能耗的计算可视化程度较高,对建筑能耗的计算提供了较好的公式化运算模型。

参考文献:

[1] 权燕玲,岳敬平.论提高建筑外窗节能效果的途径[J].门窗, 2011(04).

[2] V.OIgay.Design with Climat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3,49-53.

[3] 王润霞.低能耗的绿色建筑[J].天津: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10(2):98-104.

[4] 陈华.寒冷地区住宅建筑采暖节能综合设计与分析[D].[天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4,67-69.

[5] 马淳靖.现代住宅外围护结构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5,46-49.

[6] 秦静.美口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78-80.

[7] 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11,35-3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