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5 09:10: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评课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
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宋世云,徐燕平,领导干部听评课亟待专业化[J],中小学管理,2009(2):1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教学质量评价是多方位的,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只有在课程特色、专业定位、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才不会受教学评价因素左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基础课教育是一种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人的活动,强调以学生为本,这种创新教育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创新教育的理念上来看,要求客观上能体现相应的教学质量。
二、课程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和教学技术考核评价指标
(一)在教研室建立教学课程实践指标评价体系
作为培养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人才的本科学校,理论应与实践并重,课内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已归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将教学课程实践指标落实到教研室的评价体系中去,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其中主要包括方法体系、制度体系、反馈调控体系。美术设计基础教学除了理论基础学习之外,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教研室为全面、科学、系统地评价教学实施过程,从教学信息反馈等若干方面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综合体系,细化到基础课程中去检验整个评估指标。在对教研室工作的评价中,应强化教研室的管理意识,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研室乃至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最终成果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首先,要有指导性原则。要有教学目标与具体要求,评估要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指导性和推动性。其次,要有可行性和可比性,教学质量评价(如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教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评价)和课程评估,教学成果评估等的评价标准要易于掌握和可量化。最后,科学性原则。评估活动与现代科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密切联系,抓住课程教学的本质特征和主要矛盾,客观、公正地评估科学性。
(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外因素
可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艺术专业教学情况的技术考核指标。学生学习状态决定着教学质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艺术门类的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随意性较突出。随着教学评价与评估细则落实后,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序和严谨起来。衡量课程教学质量,从内部因素来说,分为人和物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是人的因素,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全过程的构成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传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去完成大纲所赋予的任务。从外部因素来说,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科技的应用,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都有了更高要求。
三、教研室对课程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监控环节
课程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的监控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按照《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在了解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体系评估指标数据。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为主,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教研室的听课、试卷命题、阅卷、试卷质量分析等工作,严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关,并落实到实际中去。
(一)教研室从技术层面上确立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学跟踪中,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应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确定教案编写、课题设计、课堂讲授、讨论交流、作业讲评等原则及方法,并将作业质量分析、质量评价等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对高标准教学目标的追求,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价,可以促使教学评估标准内化,激发教师自尊及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进而产生教学的新需要,成为追求更高层次教学目标的动力。教研室是学校的一个缩影,抓好教研室教学工作,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建立定期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管控,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立适合教研室教学工作实际情况,便于操作的定量排序指标体系。教研室对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了解并分析教学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认真查阅相关附件资料、教学资料,对教学工作评价汇总,并将评价意见和进一步整改建议反馈给教研室。
四、小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评课;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53-01
语文评课是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得与失的全方位分析和综合评估,他是我们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认识水平和自身道德修养的体现,更是学校集体向心力的体现。客观、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革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才能评出水平、评出素质、评出特色呢?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就如何有效评课进行如下浅谈,以期让评者有所收获。
一、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节授课,不管是执教多年的老师的课,还是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的课,都要充分肯定成绩,看到不足,要用全面地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反映教师课堂的真实情况。
2、针对性原则。数学评课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进行讲评,运用教育学理论去阐述,提出问题,指明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从而使执教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要抓住重点和特色进行评议,突出对优缺点的分析,使执教者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要害问题,以便尽快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3、探索性原则。把语文评课活动当成研究问题的媒介,看成进行教育科研的园地,这是语文评课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评课中可以探索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怎样落实课程标准,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等。评课是学术研讨,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不要搞少数服从多数,更不能采用行政手段“统一认识”。评课时要多提启发性问题,不要轻易下定性结论,让大家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大胆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评课会应是评议讨论会,不要开成评判会。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评议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讲求教学评议的实效性。对教改实验课的评价,应注重其研究性,鼓励发表不同意见,总结有效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4、激励性原则。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优点谈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满足人的受赞誉需要,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评课人善意的指点;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评与被评双方就会实现较为理想的沟通。当然,有时会遇到优点极少而缺点甚多的课,评价时可以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连同表扬其认真的态度和做出的努力,总之,是先让其得到适当程度的认可。缺点多,可归类抓主要的说,或点出缺点的根源,或进行鼓励式的探讨,使讲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
二、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站得高看得远。精彩的评课应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站在教材、课标,站在当前教学的高度,引导听者透过某些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而不仅仅是抓枝节问题,如字错,音错。
2、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课者在评课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详略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并及时地整理、归纳。便于评课时具体指出哪个环节好,好在哪;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及原因,应怎样改进。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体现以师为本。新一轮课改大潮中,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学领导,均应成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协作者。所以除了听评课外,我们还要注意向他们学习。要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即使课堂出现偏差,也不要过份批评指责。评课者还要因人、因课而异确定评课侧重点及评课方法。
三、教师如何有效评课
1、看教学目标。(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看教学思路设计:(1)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2)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3)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4)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
5、看教学效果,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2)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3)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评价;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评价,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注意有效的激励,使评价落到实处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笔者认为,有效的激励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要注重情感投入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是真正的发自内心,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
2.灵活运用评价语言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评价语言,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能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内容要实事求是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该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的真实情况,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等多方面的材料,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二、评价须因人而异,注重针对性
(1)注意纵向差异。评价应根据所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高年级语言丰富优美,而低年级语言则简洁明确。有位教师多年站在高年级段语文讲台上,首次与低年级学生零距离接触。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现“你的领悟力真强”“真看不出来,你平时深藏不露啊,还有谁敢与他一决高下”等语句,学生听后一片茫然。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词汇量少、社会经验浅,对教师所说的“领悟”“深藏不露”“一决高下”等词根本无法理解,自然听得一头雾水。这样雾里看花似的评价,几乎没有什么成效可言,而一句简单的“你真棒”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因此,“因人施评”很重要。
(2)关注横向差别。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在教学中,我们更要关注个体,淡化学生的横向比较,提倡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建构不定势评价心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如一次上课,我请学生读课文,一个平时成绩中下、寡言少语的男生举手了,我惊喜莫名,立即点了他的名。这个男生可能由于紧张,读得断断续续,但比起以前他还是有进步的,于是我也请大家评一评。可是学生们对他的努力似乎并不买账。后来,我发现这个男生这堂课一直低着头。于是,在临近下课时,我又一次叫到了他,请他再来读读课文。他的声音依然很小,情感也不是那么充沛,但他没有读错一个字。我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着说:“你真行,可以看出你听得多么专心,读得多么认真。如果你能把你的朗读技巧通过你自信大胆的声音表达出来,你就是我们班上的朗读能手了”看到他涨红了脸兴奋地坐下去的时候,我的心也充满了欢欣。
三、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积极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著名教育工作者海伦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她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
四、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共同活动,所以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因此,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1)教师的评价。课堂上教师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支持学生敢于创新,宽容学生的错误理解,解决学生的困苦,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
(2)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现在的学生有思想、有意识、有创造力。在课堂上,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对问题的认识是不同于我们成年人的。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3)学生的自我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落实到学生学习的主体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自己反省自己。语文课堂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一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总结的过程。
总之,课堂评价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如果教师能有效地运用各种课堂评价的方法,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评价中全面发展、享受成长,而且也将会使小学语文课堂百花齐放,绚烂夺目,充满生命的涌动!
参考文献:
[1]于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剖析与反思[J].宁夏教育.2006(0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发展性评价
近来,笔者代表学校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教育考察团,他们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诸多的困惑,如: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是什么样的评价?这种评价有什么特征?它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评价,又应该满足哪些目的条件?究竟应该怎样实施?针对这些困惑,我介绍了我校的探索。现在我对我校的探索进行了理论提升,写成这篇文章,以求教于大家。
一、什么是“教师发展性评价”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取决于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新定位。当前的课程改革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以人为本”。课程改革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人的生命成长和人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行为已不是为学生提供传统的“教育服务”和“教学服务”,而是要满足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志趣的要求。书本的传授、课堂的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更多地去研究学生生命成长和人生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新趋势,全心全意地为学生学习成长和人生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负责。
二是与“自主学习”接轨。“自主学习”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点着眼,教师的职责已不是为学生提供“即时”的、“立竿见影”的服务,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的学习素养、沉潜的学习品质、不懈的学习精神及由此形成的牢固的学习观念、严谨的学习作风、求是的学习态度、高远的学习追求等。这种“接轨”要求传统的“授课班级”成为“学习组织”,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学习服务”,指导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成为教师价值的核心。
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职业内涵的新定位,决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就是立足于教师专业生命发展的过程,以师生动态成长和持续发展为参照,以教师的日常学习服务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为途径,以切实提高“学习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师生共同迈向成功和走向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评价。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特征
“过程”“动态”“持续”是教师职业特性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体现。学生是动态持续发展的生命体,无论是考试分数,还是学业成绩,都只是学生动态成长、发展历程中必须获得的学业符号,无法体现教师对学生终身影响和终身引领的潜在作用;学生的持续发展和一生的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整个学习经历中经由教师的“学习服务”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发展的“学习”程度,并由此形成的综合素质、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据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着重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以及教师实施“学习服务”的真买、动态、持续的过程中。
“发展”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本质所在。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的量化,而忽视师生生命的成长性、发展性,对师生的伤害和造成的恶果都是无可估量的。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除了师生的因素之外,还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因而,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透过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深入教师学习服务的生命发展的历程,既关注其结果和目标,又关注其过程和发展;既关注其自尊和自信,又关注其效率和质量;既关注其职业道德,又关注其专业发展;既关注其个性特长,又关注其风格魅力;既关注其职业成就,又关注其职业精神;既关注其现实成长,又关注其未来发展;等等。评价要以揭示教师发展变化的多元价值呈现,真正体现发展的教师、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在评价中获得成长。
三、“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构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应依据教师的职业特性和课程改革的特点,由以“学习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为中心进行的常规性评价、常态性评价和常模性评价构成。它不拘于课堂教学和校园,渗透于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空间之中,揭示教师发展性的真正内涵:教师的日常表现和日常追求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效果和意义。
常规性评价:主要以教师日常的思想、行为风范的“职业内在动力机制”和“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为参照,是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崇高的师德,产生教育信仰和理想追求,促进专业成长,提高“学习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前提。“职业内在动力机制”方面的主要内容应该涵盖教育信念、教育理想、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教育理论修养、职业人生追求与职业贡献愿望等;“学习服务的思想意识”方面应该把人视为一切发展的基点、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尊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爱护学生的天性和个性、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性的服务等作为主要内容。
常态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在“学习服务”过程中的常态观念和行为表现为参照,评价教师在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思维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格,实现有效学习和知识、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其主要内容应该包含:帮助学生确立有效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展示自我的空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问题意识;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能力转化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专业志向、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判断和高选择能力、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和他人;促使学生更有效和更有质量地学习、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实现学习的目标、使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等。
常模性评价:主要以教师在平时“常模研究”过程中的教研素养和教研能力表现为参照,这种素养和能力是教师素质潜力和专业发展后劲的基础所在,也是教师准确把握教育发展变化和人的培养规律,提高育人质量和效率的能力源所在。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宽阔的教研视野、敏锐的教研思维、严谨的教研态度、务实的教研能力、求实的教研精神、独到的教研见解和自主发展能力等。
依据上面的评价内容描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由常规性评价、常态性评价和常模性评价构成,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四级评价,学生参与相应的常态性评价,教师全程自我反思、自我监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学习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四、“教师发展性评价”应满足的目的条件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生成性评价,其生成条件由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师生活环境构成,为此教师发展性评价应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是社会的价值取向。任何评价活动都要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的价值取向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在价值取向。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其认识、对待这种需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就体现了教师内在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外在价值取向。教师服务、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即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其认识、对待这种需要的视野和情怀,就是外在价值取向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就是肯定了教师的价值认同。
第二是教师的专业追求。从生活的本质来说,教师发展性评价应该直面教师的本真生活,切实反映教师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发展需要。没有教师的本真生活,就没有人才的成长发展;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法推进教育的改革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也就失去具体的内容和生成依据。充分反映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本真生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评价,才有可能实现教师评价的目的。
第三是学校的特色发展。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项评价,都可以说是为了彰显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特色。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师更有责任、更有个性、更有效能的工作,确保学生都能充分、全面而有个性、有差异地发展,实现人的现实成长、学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有机统一,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五、“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作为常规、常态、常模状态下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其目的不是为了对教师进行鉴别和筛选,而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更好地实施“学习服务”,达成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因而在实施评价时,要注意突出下列几方面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学生是教师实施“学习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其学习生活与教师的服务生活密切相关,教师的生活习性、知识品位、专业志趣、品格涵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刻、最为长远,能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真实存在,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信任和激励,因而他们的评价最能体现教师lT作的过程、效果等方面的意义作用。
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评价和监督时,不能以管理手段或管理措施代替评价和监控,而是要多给教师人文关怀和工作激励;不能单纯地采取管理评价和监控评价,或单纯地把评价、监控与教师的奖惩、评优选模挂钩,而要辅以交流、探讨、建议式的对话,或结合教学研讨、经验介绍等活动进行,以达成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包容、互相认同的价值取向。
社区的评价。当教育发展和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整个学校的学习组织和教育资源都向全社会开放时,学校便成为社区教育和社区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学习服务”也将由对学生的专门服务转变为多元的社会“学习服务”,如校际间、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的教育协作,中小学与大学、教育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教育合作所产生的“学习服务”等。面对开放、合作、多元的教育势态,面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不断发展,教师群体将全方位聚焦在社区的视野之下,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社区的评价。
教师自主评价。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最好形式是还原教师的本真自我,尊重教师主体性和差异性、变化性和发展性,高度体现教师生命个体和专业个性的独特性和真实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在评价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由被动评价变为主动评价。因为教师对于自身思想、观念、行为、态度、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情况最为清楚,最适合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博客;新闻评论教学;妙用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及普遍应用。网络所具有的便利、迅捷、高效率等特征令现代人为之倾倒。在高等教育要适应时展要求的背景下,教育创新已成了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教育创新主要体现在观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手段创新等层面。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创新旨在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教育手段创新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进行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速度传播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把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笔者多年从事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种种益处。因此,笔者欲借此文说一下博客在新闻评论教学中“作业环节”运用中的心得,与同行作一个经验交流。
博客是什么?简单地说,它是英文BLOG的中文名称,BLOG是WEB LOG的缩写,也就是网络日记,是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和信息模式。从简单的层面来了解的话,博客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博客通常是包含多个日志条目(即文章)的单个页面,但是其“主页”才是大家最为关注的。
(2)博客是按反向时间顺序(从最近的日志条目到最早的日志条目)组织的。
(3)博客中的日志条目通常出自一个作者之手。大多数博客作者都能借助所使用的工具随时向博客中添加日志条目,整个过程非常简单。
(4)博客通常是公开的,读者与博主的交流甚为方便,且不必双方同时在线。
基于博客上述的便利因素,对其使用的网民越来越多,动机大致有几点:或为记录个人心路历程的需要;或以博客来促进志同道合者的意见交流;或通过博客来谋求业务发展的机遇。
目前,一些企业将博客应用于企业营销活动使其成为一种互联网营销工具。而在高校中,博客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高校教师通过博客将自己教学上的感悟以及对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尚未完全解决问题的思考放入博客中,便于同事或师生间的沟通,而更多高校教师博客内容则是以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主。突出利用博客作为教学手段的高校教师中,笔者以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效仿的。马老师交游甚广,很多学界、新闻业界的专家常在此留有精语妙思,因此,他的博客不仅为自己与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使得他的学生增加了见识,开阔了思路。
然而,总体上来说,笔者认为博客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尚大有空间。博客不只是一种师生间的随意流场所,更可成为一种带有固定任务或明确目的、能完成某一确定教学任务的良好平台。笔者在较多的尝试、比较中发现,博客能为新闻评论教学提供一种学生完成作业及教师批阅作业的全新方式。由于新闻评论是一门带有极强写作特征的教学课程,因此,学生在每个学期的不同阶段需上交一定数量的新闻评论作业供教师批阅,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成效。在此,笔者将教学环节中作业完成及批阅的传统方式与自己运用博客完成该工作的新方式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来说明妙用博客所带来的诸多优势。
传统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教师先行将本次新闻评论作业的题目或材料通过抄写在黑板上或以发放复印材料的形式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教师的意图,然后教师将完成作业的具体要求(主题、体裁、字数、上交时间等)向学生交代清楚。
第二步,学生完成后,由某位同学将作业本收集上交教师。
第三步,教师批阅完后再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并对学生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进行或详或细的讲评。
运用博客的方式也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利用电脑备课时即可通过了解国内外新闻及学界业界动态并根据当前教学内容来确定本次作业主题并将其以“博文”的方式发表在博客中,同时,将各种要求在博文中加以提出。
第二步,学生通过博客知悉作业的内容及要求,并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写作完成此次作业。需指出的是,学生通过点击教师“博文”下方评论键显示出来的写作框进行写作,完成作业后点击“发评论”键即可将作业在博客中发表出来。
第三步,教师登录博客并打开此次“博文”,就能看见学生的作业,在点击下方的回复键后所显示的回复框中进行批阅,最后发出。
比较上述两种方式对每次作业所有流程的完成状况,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方式可以避免传统方式的弊端,并增加了诸多积极因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成本。传统方式中,学生完成作业,需要作业本、钢笔、墨水。而采用新方式则可省掉以上花费,因为一切都是利用电脑完成,而高校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脑房却是完全免费的。
其二,效率。传统方式中,学生完成作业时,需指定某位同学进行统一收集,而教师最终得将几十本作业抱回办公室或家中,还得避免整个过程中的丢失现象。批阅时,教师得以作业本所在地来作出批阅时间的选择,往往有空闲时人在家而作业却在办公室,或者人在办公室而作业本却在家中。而采用新方式则省却了这一切麻烦。因为收交作业和批阅作业都借助于电脑,而现在高校教师的办公室或家中却是不缺电脑的。
其三,交流。传统方式中,学生对整个班级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大了然,也没机会去借鉴别的同学作业,虽然教师可能进行较细的讲解,但效果好坏难于体现。新方式则不然,一个学期下来,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业及教师的批复全都公开在博客上,学生可以阅读所有同学的每次作业及教师对每一位同学每次作业的点评。更可贵的是,同学与同学间、同学与教师间可以对每个问题进行直接交流,没有了面对面时的羞涩与含蓄,这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无疑作用甚大。
其四,规范。传统方式中,学生有意漏交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的情况不少,令教师难于清查、发现。新方式中,由于博客的保留功能,也由于上网搜索的方便,还由于学生之间可以匿名举报等因素,学生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的情况就会大为减少。再者,由于博客的公开性,对于教师批阅作业无疑也是一个监督。教师对学生作业所作的评语必须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敷衍塞责只能招致学生的反感,导致教师尊严的丧失。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能发现在高校新闻评论教学的“作业环节”,运用博客比传统的方式效果更好。有些同行可能会担心,如果个别思想不纯的学生在博客中宣传一些不太正面的内容,从而对学生和教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一方面,博文或学生以“评论”形式上交的作业都要通过“验证码”的输入过关,这是网络把关人在起守护作用;另一方面,如果把关人有所遗漏,博主(教师)也可以通过删除键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删掉。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从而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不同课程的交叉内容,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学习期间,不仅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新知识,也学到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强调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使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活动,强调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上课时几乎养成了教师“满堂灌”、“满堂问”的习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后,师生们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真诚的、自由的探讨与交流。通过师生们的相互启发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使一些难以言传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这样做,既激发学生成为吸收知识的积极因素,又使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成为扎根于亲身体验中的“理智力量”。以启发式教学替代注入式教学,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不仅体现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理论知识方面,还要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鼓励同学大胆思维,大胆发表见解,学用结合,不仅学习目的明确了,而且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真正理解财务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真谛。建立了一体化评价体系。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检查学生能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考核既要体现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又要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认为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相应的考试方法也要相应改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之与高职培养目标相吻合。该课程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用该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实施“教学做合一”后的对比
1.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理论成绩比较。将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理论成绩通过用MINITAB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数据结果见表3。珚x=71.55,珚x09=75.4;δ208=134.55,δ209=45.92。说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2009级的平均分比2008级提高3.85分,而且学生间的差距还缩小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MS=602.61,组内MS=87.76,F=6.87,P=0.01,这可以说明改革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是有成效的。2.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将2008级和2009级学生的技能成绩通过用MINITAB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数据结果见表4。珚x′08=67.86,珚x′09=74.17;δ′208=152.71,δ′209=54.24。说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2009级的平均分比2008级提高6.31分,而且学生间的差距还缩小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MS′=1621.29,组内MS′=100.53,F′=16.13,P′=0.00,这可以说明改革对学生技能的掌握是有成效的。
一、对于优生,要多给予启迪
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上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他们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使他们的学习进入更深层次。
从学习内容评:如一位学生作文中以水晶来比喻小公主的眼睛,我给予很高评价:“比喻恰切精当”,展示作品时问“为什么”,学生回答:“透明嘛,用这个比喻写出了孩子心灵的纯洁无瑕”这固然不错,但不够全面,我没有忙于作评价,而是顺势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不用玻璃呢,它不也透明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悟出用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童真的纯洁和可贵。“评价的是一个学生,可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不光这个孩子得到了启迪,全班同学也从中得到了教育。
从学习方法评:如针对识字多的学生,启发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么多字的?”引导学生说平常留心生活中的字,赞扬“你是个有心的孩子,希望你能继续在生活中识字。”
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使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对中等生,应该诚挚地欣赏
这部分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有向优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优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
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你读得真好听。看,袋鼠妈妈冲你微笑了”“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对学困生,要热切地激励
这部分学生通常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评价中对他们的评价是最难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老师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切不可敷衍了事,要从他们身上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可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举手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今天你读文没有重复词,一定是认真预习了。”
可为他设置下失败台阶:“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老师看得出你不是一个笨孩子,你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刚才没有认真地听讲,漏学了知识,现在老师帮你补回来,希望你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了。”刚柔并济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差生心服口服,还为他们的进步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积分激励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的好坏用分数给予评价,让学生在分数中得到认可,在这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我以小组为单位,每位组员的表现,直接影响这组的积分,积分与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的自我展示、日常的卫生、行为习惯等直接挂钩。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环节,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由小组推荐组员汇报学习成果,由班上同学给予点评,评分,所得分值记入相应组的总积分,一月或一周合计一次,前三名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笔、本子等。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自我展示的主动性。
二、 语言激励法
教师良好的课堂口头语言评价对于学生主体的发挥作用及终身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激励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鼓励式。采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热情的语言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让他们在愉悦中学习,在愉悦中成长。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所见过的不同的雨。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等。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无数的小水珠连在一起就成了云,在遇冷或空气托不住的情况下,落下来就成为雨了。”虽然这位同学答非所问,但我仍然高兴地给予了他鼓励性评价:“你真是一个善于积累知识的学生,老师都要向你学习。你真棒!”当时,他眼睛闪着亮光地望着我。从那以后,我发现他上课非常地认真,自我表现的次数明显增多了。又如,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并善于发言的学生,我常用这样的语言给予激励:“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真为你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对于哪些认识问题比较偏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我会这样说:“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学生;不过,在思考问题时应从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问题。”我想:通过老师及时的鼓励,适度的评价,学生会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2)商量式。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想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听到委婉的提醒,都愿意接受并朝着好的方向努力。比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或者激动的心里作祟,导致他们读课文时,要么认错字,要么增减字,这时同学给予点评指出时,教师可用商量的口气对学生读书的情况给予评价:“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要认真听别人给你提出的建议,只要你接受了别人建议,我相信你一定会读得越来越好,综合同学们的建议,你试着再读一次给大家听听好吗?”通过第二次的朗读,学生感到了进步的喜悦。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旁敲侧击式。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者,我力求在课堂上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训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激励者,学习者和引导者。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当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指导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读完之后,我觉得女生朗读的比较好,男生在语气的朗读方面有点欠缺。没有读出小枣树那种谦虚,与人为善的感觉。于是,我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刚才女同学朗读课文时把小柳树那种骄傲、得意的语气读出来了,老师想请男同学像女生那样也读一读小柳树的话,感悟一下。”男生也较好的读好了这句话。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女同学的朗读情况,又委婉的道出了男同学在读课文时存在的不足,从而激起他们读出小枣树谦虚、与人为善的性格的意愿。
(4)鼓励探究式。在学习《阳光》一课时,一个学生对文中“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这一句子提出质疑:阳光应该是“照”进来,句子中怎么用“跳”呢?针对学生这一细微的发现,我及时回应: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问题,老师相信通过反复读书、思考和与同学们们的合作交流,你会发现用“跳”字更精彩。教师的激励与赞扬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同时,教师寄予的希望更增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探究,大家终于明白了课文中用“跳”字,在这篇课文中的特殊作用。
三、手势激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