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英语课程标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05 09:10: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英语课程标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英语课程标准论文

第1篇

在21世纪地球村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英语则是首选。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最近,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一、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就尊重学生而言,我们也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个性的。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指导。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将人的智力分为8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结构分类,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二、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下图所示,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 

①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②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英语学好,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IT技术。 

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近年来,IT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IT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追求教学方式层面上的变化吗?答案远非如此。我们认为,IT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2篇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5日

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2)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91.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5)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1991.

6)Littlewood, W. Autonomy: ‘an auton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 [M].1996.

7)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8)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9)Vygotsky, L.S.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0)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J]. 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2)叶军.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题作用.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3)谷莉.新课标引导下的一堂英语课.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4) 何琳. 在新课标的体验下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M].

1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6)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第二期.2019.

17)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18)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19)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自主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种类来判定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

3)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对学习者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4)学习策略的类别: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

5)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1)通过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从而对本课题的当前研究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

2)拟订粗线条的论文大纲,指导教师认可后撰写详细的论文大纲;

3)文献综述和论文大纲获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后,开始准备开题报告;

4)按外国语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参加开题报告答辩;

5)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在论文的写作阶段要保持与指导教师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的写作情况及进展;

6)按时提交论文的初稿和修改稿,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

7)通过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对学术论文的写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

1).利用一定数量的与本论文有关的中英文资料

2).在校内图书馆,校外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

3).至少200小时的上机时间

学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 班级 英语本科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职称

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题 目 类 别: 毕业论文

学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一、题目来源

其他,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去学习知识,从而做到真正的会自主学习。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Benson, P. and 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 Breen, M.P .and Mann, S. Shooting arrows at the sun: perspectives on pedagogy for autonomy. In P.Benson 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7.

[3] 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4] 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81.

[5]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Gardner and Miller. (Eds.).Tasks for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M].

Alexandria. 1996.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8] Jones.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7.

[9] 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10] 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11] Sinclair, B. “Learner autonomy: the next phase” In Sinclair, B.et al. (eds).Learner Autonomy, teacher Autonomy: Future Directions [M]. London: Longman.2019.

[12] Voller, P. Does the teacher has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P.Benson and P.Vo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J].1997.London: Longman, 98-113.

[13] Vygotsky, L.S.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4]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M], Hertfordshire, UK:

Pre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15]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J]. 1998.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xi:347

[16] Wenden.A.In coope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In A.Wenden

and J.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J],159-6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7.

[17]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8] 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J]第二期.2019.

[19] 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20]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2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对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已作过系统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我过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主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2)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类别;

3)通过对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2.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说明,针对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所需工作条件:

1)搜集大量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寻找类似课题的论文作为样本借鉴;

2)利用网络查询课题研究的国内外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3)要求有先进的文件检索系统及完备的计算机打印设备。

2.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查找所需资料;

2)利用中国期刊网,下载CAJview5.5浏览器查找相关论文;

3)运用Microsoft Word 撰写、编辑、排版论文;

4)通过学校机房及打印室完成论文的打印和装订。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 2019年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2. 2019年12月20-31日前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拟定写作大纲。

3. 2019年1月5-10日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 2019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并让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

5. 2019年5月20日前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6. 2019年6月7日前定稿,打印上交,准备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同意开题。

附件大学英语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审核表

第3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第4篇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第5篇

关键词:通识;学习;课程改革

2010年3月16日至18日,甘肃省政府主持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大会暨首期管理者通识培训会。启动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我省高中课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从今年秋季开始,甘肃省高一年级的新生将在未来3年的高中生活中接受大学般的学习模式。高中英语也是这次要改革的重要课目之一,作为高中的英语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改革浪潮的洗礼,每位英语教师都不可能是伫立海岸、襟袖飘飘的观海者,而要成为立于潮头把旗而舞的弄潮者。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我认为应该树立以下五种意识,才能够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新课程实验工作。

一、要树立学习的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及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要点。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可以自己购买资料充电提高。其次我们应积极参加省、市、县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刻苦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把握其脉络和思路。再次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研读教学论文,吸取他人的经验。

二、要树立实践的意识

作为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们的影响远不止一般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改良,而是在新的教育观下课程标准的改变,是课程实施及管理领域的深层次震荡,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选择、转换和塑造。慌乱、迷惘、徘徊,还是喜悦、振奋、勇往直前,这都是感觉上的必然,却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勇敢投入,以极大的热情和艰苦的探索去完成这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地说,在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在课程实施上,要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要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要重态度、重参与、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三、要树立借鉴的意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04年秋季开始,至今已走过了九个年头。在甘肃省今年秋季进入高中课改以前,相继有24个省市的一线老师已经参与了实验。老师们撰写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和教育教学论文见诸报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聆听他们的心声,吸取他们的教训可以使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缩短实验的周期和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我们在新课标的理念之下,尽快实现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转型转轨,使高中英语新课改由低

层次的操作尽快转向高层次的实践。

四、要树立反思的意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完善发展。一套教学方法,教材要生存下去,要站得住脚,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它是否是“最新”的,而是决定于它在实践中是否是合理的,有效的,要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例如在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中,很多教师凭着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知半解,推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只注意了教学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仅在直观兴趣和表演上下工夫,但却没能设法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学到英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结束,傻眼了,教学质量下滑了。

五、要树立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前途;没有创新,就会失去前进的希望。高中英语新课改倡导英语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但并非最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中许多理念和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教情和学情的,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究和论证。像前几年有些地方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推行的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全身反应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途径等就很受专家、学者、老师们的质疑,这些教学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实际,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上面谈到的五种意识中,学习是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学习了解了新课改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措施,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实践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途径,通过英语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才能够践行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效地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第6篇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

纵观各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欧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13个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制定了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文件(european  framework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从理念、目标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件体现了国际上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交际性教学思想。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学大纲设计中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如香港地区1999年版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在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英语一、英语二和口语一、口语二以及阅读与写作课程。其中英语一和口语一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二和口语二为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也为选修课程。韩国也是同样,高中一年级英语为必修课程,从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等选修课程。一些欧洲国家则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三外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4.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评价改革形成潮流,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自1985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是高中英语课程得到了普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经过1993年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和科技建设对人才质量的要求。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此次参加调查和测量的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共87所,学生达15,937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与1985年的全国英语教学测试调查相比,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非重点中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如下: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993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所有高中学生设计一个目标和要求。1996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了一级和二级两个不同的目标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基本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和一个要求开展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常常对有些地区和学校偏高、偏多、偏难,但对其它的地区和学校则又偏低、偏少、偏易。

3.高考外语科目虽然近年来逐步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步履艰难。

4.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三、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高中英语课程在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时,又按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级别以及相应的语言水平测试级别,为学生提供相对客观的监测语言水平的标准。

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关系

2001年7月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整体思路设计的,当时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尚未出台,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这次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实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以学分制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将以新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准。

第二部分 高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及内容结构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既立足于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现状,又充分考虑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增长的需求,力求使课程标准做到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体现时代性的要求。

2.第一次在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和

工具性特征,提出:“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

3.既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又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的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以模块为基本教学单元,使课程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4.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社会对英语的要求,提出基础教育英语水平级别证书制度的设想。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1.基本框架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分别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其基本框架图如下:

附图

高中英语课程基本框架图(详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文中表1)

2.必修课程

原则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必修课,共5个模块,计10个学分。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内容将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注重语言的输入量,必修课程由综合英语和阅读与表达两个部分构成。两部分课程的课时比例为3:1。

3.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模块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进行选修,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课程,即b系列和c系列课程。b系列课程为顺序选修课程,应在完成a系列课程后顺序选修。b系列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与a系列基本相同,在继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选修课程共设6个模块,计12个学分。

c系列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专项语用技能,发展特长与爱好,满足兴趣和需求而开设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就业,特别是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各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设置c系列课程。以下课程仅为建议性课程。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可以包括: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语言应用类课程可以包括:文秘英语、科技英语、社科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欣赏类课程可以包括: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第三部分 原有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

说明: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以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版本为基础修订的,其修订工作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参加修订的人员同时是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因此,2000年版的高中大纲吸收了一定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前该大纲尚未普遍实施;1996年供试验用的高中大纲到目前为止只在个别试验区使用,未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因此,实际上全国广大地区的高中教学仍遵循199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理念和要求。

第四部分 征求意见的重点

希望专家和学者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提出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表述以及教学重点是否恰当?你对此有何看法?

附图

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推行学分制,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您认为其意义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七至九级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否恰当?

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国家认定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设7、8、9三个级别的考试和相应的证书;高校自行确定所录取学生的英语水平级别;学生可在高中阶段通过级别考试获得级别证书,并凭相应的级别证书申请不同大学和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您认为此设想是否可行?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政策;《课标》;教育实践;衔接性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英语将实行社会化考试,这一决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现阶段高中英语教育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原因,外语教学受到不少质疑和批评,外语教育政策的评估与调整刻不容缓[1]。实际上,外语教育政策最终要落实到外语课程政策上,高中英语课程政策主要由《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教材政策及高考英语政策组成,其中《课标》是核心[2]202[6]。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语教育政策与教学实践的衔接还关注不够。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衔接性研究是以问题驱动的,基于语言教育实践并以政策为指向的研究,中国当前以语言教育规划为核心的衔接性研究正当其时。外语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分支[3]28。公共政策过程包括议程设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终结,其中实施过程是检验政策有效性的最关键环节[4]8,而外语教育政策的实施成效在于其对于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这又依赖于政策的上传下达及政策目标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衔接效果[3]125。鉴于此,文章主要以《课标》为政策对象,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3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反思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研究

(一)教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的认识与评价

中国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由中国教育部基础一司和二司制定[5]248。2003年,教育部颁布《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它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李娅玲指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内输入”模式,缺少自下而上的意志上传[3]176-183。教师是《课标》客体的重要组成,是将政策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关键群体[6],同时,教师也会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实践,对此进行考察对政策的落实尤为关键。从既有文献来看,此方面的成果还比较少。罗桂秀通过问卷考察了40位教师对高中英语课程政策的态度与认识[6],研究发现:在《课标》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过高,最难实现的课程子目标是语言技能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课标》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60%的教师认为《课标》中最难操作的实施建议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教材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教材存在缺陷,教材内容和课后练习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考英语方面,多数教师认为选择题题型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的课后练习并未有效衔接,也没有很好地体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徐冠兴调查发现,天津市部分参与课改的高中英语教师对《课标》理念的贯彻存在偏差[7],对其规定的课程目标认识不足。张曦元也发现,教师对《课标》认识不足[8]。不过陈芳发现,教师理解和实施《课标》的能力自评在多个方面与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无显著关系[9]。这些研究显示,尽管《课标》政策引导着课程教学,但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此教育政策的认识相对不足,评价褒贬不一,进而可能影响政策在教学中的实践。

(二)教师的教育实践

政策的实施是政策过程的最关键环节,事关政策成效的达成。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就体现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衔接好坏体现在教师是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在外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是政策的主体,但教师才是真正把政策转化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没有教师的实践,政策就只是文本而已,如果忽视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的角色,忽略外语教育实践本身,无疑会为外语教育践行制造障碍[2]126。对教师的教育实践状况进行实证调查至关重要。从既有文献来看,涉及教育实践的研究较少,主要从教育实践(即政策实施)面临的困境及教师的教学实践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教育实践(即政策实施)面临的困境。目前政策实施还面临诸多障碍,如政策脱离实际、经费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应试教育制度影响严重等[3]193-196。整体上,实施《课标》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对学生评价难、评价方式单一、老师负担过重[10];某些课程目标前后矛盾,要求过高,不易实施;对《课标》的理论基础的可靠性的疑问造成的困难;现存的高中英语测试体系对其实施带来的阻力;其他因素如师资缺乏、课程资源不足、教师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等[11];《课标》未兼顾阶段性、地域性差别和城乡差异,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应当贯彻多模态教学,解决教学的费时低效问题[12];教材使用期限问题;还有一些学校擅自更改课程时数,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13]。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相应方案,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与《课标》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第二,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遵从《课标》规定的5个方面的目标,是检验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好坏的依据。语言技能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厚此薄彼,对于学生听力、阅读技能的训练远超对口语、写作技能的训练[7]。申丽调查发现长沙3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4项技能均存在一定问题,如阅读理解水平不高、阅读速度慢等,原因在于教师仍侧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科学阅读与学习习惯的引导,学习动机不强[14]。张曦元发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过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阅读能力低下等[8]。邓兆红发现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未遵循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未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普遍较低[15]。语言知识方面。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存在一定弊端,很多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未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探究等方式自己发现语法和词汇规则,因此学生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7]。情感态度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忽视了人文素养教学,学生也缺乏情感态度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态度目标与教学实践脱节[16]。学习策略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缺乏深入、系统地引导[7]。文化意识方面。学生和教师文化意识目标缺失,实施难度大。教师自身文化知识欠缺,对文化教学不重视且教法单一,学生对文化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文化意识及批判思维能力[6][17]。既有研究显示,《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教师教学实践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教育规划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课堂对《课标》政策的实践研究成果十分有限。

(三)学生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反馈

作为外语教育政策的重要客体,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目标与需求。如果教师并未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进行教学,反而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说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育政策的目标相背离[2]127,间接表明政策目标的不合理。而涉及该方面的研究也十分不足。罗桂秀调查发现,约50%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掌握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约30%的学生是为了应付高考,而60%的教师秉持“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思想;多数学生认为,未来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与高中阶段学习和考核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不相符[6],这说明语言教育规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郎雪调查了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能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很少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平时不会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等课堂活动情况,期末成绩仅由考试分数构成[18],可见,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实现,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孙勇发现,高中生对目前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兴趣不高,认为写作训练的有效性低,希望教师采用符合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学方式[19]。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馈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作为政策的接受者,其态度对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学习需求、方式和手段多元化的当今时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亟待得到充分重视,这方面成果也需加强,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主要不足与反思

既有研究对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也丰富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但成果仍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从理论支撑来看,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单薄,理论建构不足。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是以语言政策和规划理论为基础的,由于语言政策和规划理论的不完整性,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3]27。因此,如何从理论高度构建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体系,还需更多的关注。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诸多研究对外语教育政策(如《课标》)的内容介绍和描述居多,但缺乏深入的探讨;而教师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的态度和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状况、以及学生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反馈是探究教育政策与实践衔接状况从而进一步检验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这三方面的整合研究却鲜有见及。政策制定者需要知道政策的有效性如何、传达者传达效度如何、接收者学习需求的达成度如何,每个环节都紧密相关,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此领域实证研究成果较少。邹为诚指出,研究外语教育政策,应采取定性调查、补充式定量调查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手段[20]。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好坏与政策的有效性直接相关,建议各学者加强此领域的实证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既要有理论的分析,又要有实践的探讨,关注课堂教学,通过记录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来反观政策的有效性。此外,由于外语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可借助公共政策的研究框架,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第四,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总体来看,中国的外语教育,缺乏战略层面的整体思考和规划[21]。长期以来,中国高中英语教育实践深受“费时低效”的困扰。从外语教育政策发展角度来看,“费时低效”是对外语教育政策最为核心的价值问题的判断,主要是对外语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提出质疑[22]208。而政策的有效性又与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因此外语教育的“费时低效”不应仅仅归结于外语教师的教学问题,而应当审视中国整个外语教育政策制度。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不足并不能简单归于教学方法或课程设置问题,更关涉到语言政策问题,涉及政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环节,更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大局。需关注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实施和评估环节,从公共政策分析视角探究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状况,在研究政策本体的同时,更要关注政策主体及客体,并探析影响其衔接性的各种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国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政策制定和落实的科学化。

三、结语

文章聚焦国内近年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衔接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现状,从教师对政策的认识与评价、教师的教育实践、学生对教学实践的反馈三个方面对高中英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反思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学界目前对外语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衔接性研究关注还比较不足,需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与方法。

作者:杨荣华 董云云 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1]赵蓉晖.中国外语规划与外语政策的基本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1).

[2]鲁子问,等.外语政策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娅玲.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陶学荣.公共政策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治国.中美语言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罗桂秀.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中国高中英语课程政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徐冠兴.关于天津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调查与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2).

[8]张曦元.新课标在普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陈芳.教育评估中的情境效应分析———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评估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5(5).

[10]陈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有关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5-07-29.

[11]何旭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困难面面观[J].琼州大学学报,2006(6).

[12]杨家勤,刘金菊,金仁慧.浅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多模态教学[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3]孙书京.当代中国高中英语课程问题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时等问题的历史比较[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申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目标在长沙市区实现状况研究———基于课堂教学[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5]邓兆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林丽香.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刘社奇.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调查研究———一项基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调查[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郎雪.高中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价实施情况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孙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0]邹为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评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6).

第8篇

论文摘要:结合本校校本实例,论述校本开发之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以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2011年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本剧就是活用教材的语言材料。

我校浙江省温州市第九中学,从2010年起,全面启动以“教师挂牌、学生走班”的校本课程。我校每周三下午第1、2节课确定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七、八两个年级段所有的学生全部跑班选课,到适合自己的班级上校本课程。

我们八年级英语备课组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开设英语课本剧选修课程。经一学年选修课学习,发现英语课本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英语课本剧有助于学生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大纲》着重指出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课本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Go For it! 新教材的编写十分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材料略加改编,以表演的形式来学习,让各种语言环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主人。

如八下的unit 10 这个单元的small talk的素材, 就体现了英语课本剧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西方人一般见面通过谈论天气,电影等搭讪,这点在英语课本剧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又如Go For it! 九上的unit 3 讨论学生对校规和家规的看法。教师利用Section A 1b的听力材料,Anna想征询母亲的意见和好友John一起驾驶去打耳洞,买衣服的情景。表演课本剧时,老师演母亲,学生演孩子,师生合作,在表演中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西方父母和子女平等民主的关系。

2.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掌握一种语言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的语的文化知识不但培养教学对象交际能力,而且其本身也是语言教学的要求之一。英语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八上的unit 5谈论如何邀请对方参加聚会。在这单元运用教材进行英语课本剧表演时,涉及不少西方的社交文化,如接受邀请应什么时候到聚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带什么样的礼物等等。在表演时,亦可通过学生的服饰,道具很好地表达这些社交文化,比如正式的黑色套装领带,包装精美的小礼物,鲜花等。

英语课本剧的表演,会用到不少的英语谚语。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等等。在英语课本剧表演时,教师要求学生能根据场景的需求,灵活地运用这些句子,不仅使得英语课本剧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让这些谚语更加深入人心。又如为什么在说了不好的话之后,要touch wood,它起源于基督徒发誓或祈祷好运时触摸一个木制十字架的仪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课本剧可以额外加入一些文学名著,如:《项链》、《百万英镑》等。

3. 英语课本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课本剧排练中,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把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日常用语、英语习语等方面的差异作为课本剧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讨论。

如US girls spend a lot of time in the burning sun to get a tan but in China, girls try every possible way to get their skin paler, or “whiter”. 这种中西方对于不同肤色来定义美丽的文化差异,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演,如孩子们在自己身上涂上浅黑白的不同颜色,配以戴着墨镜躺沙滩上晒太阳看报纸的动作,或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吃快餐的情景,让学生更能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角度。

综述,英语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既实用又具魅力的教学手段,可创造性地运用到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校本研究之英语课本剧的开发是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的所担负的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第9篇

【摘 要】通用学术英语是大学先修课程的一门。在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有利于中学与大学的英语知识贯通,对学生英语学习有利。但是,这门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遭遇部分困境,如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较难,授课教师水平有差距,学生接受程度不一。这些困境应及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通用学术英语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大学先修课程;通用学术英语;中学

一、大学先修课程与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

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提出的,英文是Advanced Placement(简称:AP)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达到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供高中学生选修,在大学先修课程教学结束后参加并通过全美统一组织的大学先修考试,学生可在升入大学之前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或获准进一步升入高级课程的学习的课程”。在我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主要由中国教育学会提出并推广,其英文是Chinese Advanced Placement(简称:CAP)指的是“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及早接触大学课程内容,接受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最符合其能力水平和兴趣的教育,帮助其为大学学习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深化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课程”。

(二)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

通用学术英语的概念是在上文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概念提出之后产生的。它也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定义并推广的。通用学术英语以提高学生英语学术研究论文读写能力为目标,精心挑选阅读素材,巧妙安排各单元的写作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了解研究论文的基本框架、写作原则和写作技巧,最终使学生能独立完成以IMRD格式为标准框架、以APA格式为基本要求的英语研究论文写作任务。

二、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背景

为落实“树立系统培养的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精神,中国教育学会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衔接存在断层,高中优秀人才缺乏多样性,联合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一流高中及教育科研服务机构共同组织实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从2014年9月起,全国首批试点校开设的课程就有通用学术英语。

三、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困境

(一)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较难

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最大的困境便是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理论上讲,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具有良好衔接效果。其知识体系、培养目标都是连续而发展的,不应该存在衔接困难的现象。然而,据笔者所在教研室英语老师反映,不少中学英语教师都感觉开设通用学术英语之后授课难度加大了,容易出现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错位或者断层的现象。

(二)授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虽然倡导在中学要开设英语选修课,但由于缺乏师资,特别是受授课教师自身素质所限,各个学校的英语选修课(影视欣赏除外)开设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通用学术英语作为中学的一门选修课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各个中学的通用学术英语授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中学请的是大学英语教授,有的中学则是中学任课英语老师。这样通用学术英语授课老师水平差异较大将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三)学生接受程度不一

由于资源的开放,培训渠道的多元化,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也呈多元化趋势。一是为应付高考参加的传统同步或备考补习;二是跟本族语的人练习口语听力;三是为到国外留学或交流而进行的各类语言测试培训,如托福,雅思等。鉴于此,中学英语教学面临尴尬:英语程度差的学生觉得课程太难,跟不上;而很多其他的学生又觉得课程缺乏挑战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四、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的对策

(一)找到中学课程和大学课程的衔接点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习得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技能,优化情感态度,培养国际视野。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也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阅读所需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要有效开展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必须要找到中学课程和通用学术英语的结合点。例如将奥赛学科的专业学习、国际部的雅思,托福考试学习与通用学术英语的课程学习是进行衔接点。

(二)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习得语言理论告诉我们最好的语言教学方式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浸泡”或“暴露”在修习的语言环境中。因此,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应以大学英语教学的共性为基础,构建新型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换言之,中学英语教学包括普通英语课程教学以及通用学术英语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体验偏重生活,普通语言体验,而通用学术英语的体验探究应该是重视技能产出(productive skills- driven) 和学术结果呈现,如poster presentation 等。在中学开设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可以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侧重强调文献的阅读以及研究报告,调查问卷的英文撰写。

参考文献

[1]谭娟.21世纪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三大谬论及剖驳[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12):6-9

[2]赵正元.北京拟在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1(2)

[3]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罗组兵,陈方.高中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4(9)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