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4:31: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生工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今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厅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交通职工以突破工作年为契机,对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早谋化、早安排、早实施、强监管,力争夺得一季度首战开门红,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20__年,民生工程交通目标为通乡公路230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一季度完成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102.9公里,完成投资8301.3万元,占目标任务44.73%;完成通村公路893.12公里,其中:完成通村水泥路496.42公里,通村泥结碎石396.7公里,完成投资17593.8万元。占目标任务148.85%。
二、严格计划管理,加快项目推进
全面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严格执行上级下达计划,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力争推进连接线和断头路建设。一季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扩大内需投资通乡公路建设计划10792万元21个项目269.8公里;争取省厅通村水泥路建设计划14764万元512个项目1476.4公里。
二、加强宣传,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强化宣传,尊重民意,确保建设项目合民心、顺民意,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民主”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宣传工作不是停留在口号和空洞的说教上,不仅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而且是通过含金量高的政策引导,以此激发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全市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先干先支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抓好示范带动作用,注重通过身边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去引导和感化农民群众,力促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修路意识,自发修路愿望。在宣传中准确把握村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通过对已通和未通公路村村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经济效益的对比,从现实中使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教育和启发,并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三、强化督查督办,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作为“民生工程”硬性指标之一,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县(区)实行重奖,对未保质保量完成的县(区)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加大民生工程督查督办力度,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坚持政府巡视监督、媒体曝光监督、群众自发监督的“三监督”制度,将工作绩效与考核奖惩挂钩。市委、市政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督办;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视察监督;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交通局随机督查。市交通局建立了对局班子及机关中层干部督查管理办法、县(区)交通局局长交帐考核管理办法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并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开展继续推进送技术下乡,送图纸上门活动,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人员培训工作。市、县(区)结合实际探索切实可行、形势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对一线的技术支持和强化服务。各县(区)交通部门对广大农村实行技术、设备、人才 “三支援”, 使每一个乡(镇)、村都能有1~2名懂基本技术、会一般管理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用技术人才。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资金监管
修改完善农村公路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强化建设质量抽查检测力度,坚持“政府监管、业主负责、监理监控、社会监督、企业保证”五级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资本文来源:文秘站 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一是确保规范到位。市上统一制定通乡公路招投标文件范本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变更、计量、支付等管理办法》,指导各县(区)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二是确保管理到位。实行“政府监管、业主负责、监理监控、社会监督、企业保证”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三公示制度”。三是确保技术标准到位。为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和质量,市交通局、财政局、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关于成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 办公室的通知》,文件明确通乡公路技术标准,对擅自降低项目技术标准的县(区),市上将暂停其通乡公路项目审批,暂停下达投资计划,扣减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将全市通报。四是确保质量检测手段到位。市上对农村公路试验室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质量监督站和中心试验室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抽检,并将抽检情况及时给予通报,同时对农村公路建设交(竣)工验收签认。
五、探索建立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坚持“四个倾斜”,即坚持新增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突出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人民生产生活八个重点,投入47亿元资金,办好52件实事,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实施情况看,全省民生工程的目标已全面完成,多项目标超额完成。实施民生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衷心拥护,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持续扩大。
到12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7.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5%;困难群体再就业4.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50%;城镇就业率达到94.68%,为历年最高。
一是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就业目标。全省已累计安置“零就业家庭”就业18609户,就业安置率达到100%,成为全国8个全部“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的省份之一。
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12月底,全省跨省劳务输出590.9万人,同比增加2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5.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6.0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3%;省内新增转移就业29.68万人,其中向工业园区企业转移就业23.61万人。
三是以小额担保贷款推动全民创业。1-12月份,全省发放小额贷款21亿元,同比增长80.7%,完成全年任务的210%,预计全省累计发放贷款将突破42亿元,累计直接扶持个人创业9.59万人,带动就业28.42万人。
(二)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预计全省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7.5万人、403万人、251万人、248万人、135万人,五项保险基金征缴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对108.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进行了调整,月人均增加86元,月人均养老金达到770元。
二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至12月底,全省享受城市低保对象895322人,发放低保金99934.25万元,平均月人均补差达到93元。全省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93713人,发放低保金40556.53万元,平均月人均补差达到34元。农村五保老人已集中供养180384人,集中供养率达80%。
三是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积极探索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省确定5个设区市、8个县区为试点地区,到12月底,全省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预计分别达到32万人和4.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7%和240%;对未参保的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建立生活补助制度,按月人均200元的标准给予养老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这一群体的生活困难;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对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业事业单位未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的退休职工,采取“补差”方式,对个人月均生活费低于260元的提高到260元/月;积极推行“两田制”,建立农垦企业农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正常缴费机制。
(三)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全民的健康水平。
一是1-12月份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403.29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3.6%;国有困难企业参保96.82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38.3%;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248.48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8.03%。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9.67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32.23%。
二是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筹集资金2.15亿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37亿元,个人自缴0.78亿元,用于城镇居民参保,其中低保对象、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大集体企业中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由财政全额负担参保费用。到12月底,全省参保人数达到339万人,覆盖率达到53%,已有48.37万城镇居民享受了医疗保险待遇。从7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向城市居民发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301万张,资金总额6800万元。
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省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80个,覆盖全省农业人口的89.64%,参合农民2493.31万人,参合率87.47%,居全国前列。1-12月份,共筹集资金12.96亿元,其中农民自缴2.73亿元,拨付财政补助资金10.23亿元。全省共补助参合农民348.15万人次,使用资金7.53亿元,基金使用率为85.6%,有效提高了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四是重点突出城乡医疗救助。1—12月份,城市医疗救助117.2万人次,救助病种12种以上,发放救助资金20896.49万元,资金使用率90.88%。农村医疗救助141.04万人次,救助病种12种以上,发放求助资金24674.72万元,资金使用率98.02%。
五是大力破解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采取统筹账户和住院医疗保险的形式,把国有和国有控股已关闭破产、改制企业及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全省共安排6.2亿元补助资金。
(四)优先发展教育,为全省人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一是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从*年春季学期起,各级财政共安排19.93亿元(中央财政10.68亿元,省财政7.75亿元,市、县财政1.5亿元),为57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全面免除了学杂费,为136万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33.76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
二是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资助。安排资金3.1亿元,资助所有全日制中职一、二年级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3万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尽快走上就业岗位。建立了“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助学金”制度,安排资金5828万元,资助学生7.28万名,约占公办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0%。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制度,安排资金7821.5万元,资助学生1.56万名,约占当年考入公办普通高校新生的10%。
三是对高等教育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1—12月份,全省累计为3.09万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安排了励志奖学金0.57亿元,资助品学兼优大学生2.31万名;安排国家助学金1.6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6.75万名;安排国家奖学金1091万元,资助品学兼优大学生1364名;安排临时性生活补贴1577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8.9万人。
(五)积极推进经济适应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一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取得重要突破。1-12月份,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新开工面积等指标与去年同期比增长均超过150个百分点,取得重大突破,开工面积214.7万平方米,完成目标任务的101.75%。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受益家庭共有27329户,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3.62%。
二是廉租住房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以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等三种方式保障廉租住房的户数已达到32724户,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9.21%。
(六)城乡居民生活实现新突破
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预计达到11080元,增长16%左右。
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预计达到4010元,增长11.9%。
三是农村道路硬化1万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比例突破70%。
四是移民搬迁扶贫进展良好。全省落实移民对象51952人,落实集中安置点393个,预计到2008年春节前全部移民基本可搬迁入住。
二、2008年全省民生工程安排
2008年全省民生工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办好实事”的原则,继续坚持“四个倾斜”,实现“四个全覆盖”,突出解决好教育、就业、养老、低保、医疗、住房、扶贫、人民生产生活等八个重点;新增50亿资金,办好60件实事,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4050”人员就业3.5万人。
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4万人,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32万人。
3.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及创业指导,促进他们就业。全省免费城镇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40万人。
4.继续以小额贷款为抓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贷款15亿元,增加5亿元。
5.继续做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继续实行免费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等,使有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就业安置率达到100%。
6.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对14000名城乡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3500个。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
7.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扩大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2008年全省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510万人,增长9.1%;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保50万人,增长25%;养老保险参保率为68%,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量100亿元,增长20.5%。
8.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继续较大幅度提高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从2008年1月1日,按月人均增加100元,调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省财政再增加安排1亿元资金,主要对收支平衡缺口大的县(市、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适当补助。
9.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逐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和抗风险能力,失业保险参保260万人,基金征缴4.9亿元。
10.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260万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50万人,基金征缴总额2.2亿元。
11.省财政新增安排2亿元,资助农垦企业务农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农垦企业基本运转及2004年以后新增的离退休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12.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争取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到6万人。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13.提高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将城市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10元。
14.扩大农村低保人数,提高补助标准。将全省农村低保保障人数由100万人扩大到150万人,同时,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5元。
15.增加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将集中供养率提高到80%以上。所需资金由省与县(市、区)两级按规定负担比例落实。
16.省财政安排1亿元对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住房维修改造进行补助。
17.增加农村离任老村支书、村主任生活补助10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到2000万元。
18.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救助能力。
19.省财政增加安排2500万元,继续提高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加养老保险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的退休职工的生活补助水平。
20.继续根据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政策规定并经确认的扶助对象,每年发给600元奖励扶助金。
21.加快建设省级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新建一批儿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22.增加救灾救济专项资金2500万元,省财政总量达4000万元。
(四)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
23.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410万人,其中国有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90万人,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35万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2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27亿元。
24.进一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省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参保人数达到638万人,城镇居民中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参保率达到100%。
25.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省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面实行新农合制度,力争参合农民达2700万人,人均筹资标准由50元增加到90-100元,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75%,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报账率达到90%。
26.对农村独女和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承担费用由财政负担。
27.继续实行城乡医疗救助。扩大农村医疗救助范围。将农村低保新增的50万人纳入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省财政新增安排资金5500万元,市和县(市、区)新增配套资金250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80%;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市级配套资金265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0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80%。
28.对全省儿童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在免费接种5种疫苗预防7种疾病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扩大至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确保全省以乡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
29.继续抓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的实施。向全省城市居民中的60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35-60岁妇女、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六类人群,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券500万张,让更多的城镇居民免费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30.积极推进10万名残疾人康复。对20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对2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物医疗救助,对1000名贫困肢残人装配假肢,对500名贫困聋儿提供言语康复训练,对6000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
31.提高1-6级伤残军人和在乡老战士医疗保险资金统筹标准。
32.继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50%村卫生室(所)、60%乡镇中心卫生院、70%县级综合医院、55%县级中医院、6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33.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省80%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疾病检测检验能力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34.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使次均门诊、住院费用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5.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和药品快速检测工作。配合新农合全覆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全省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购置药品快速检测设备,保证广大参合农民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安全有效的药品。
(五)积极推进济困助学。
36.为全省城乡56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对20万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比照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的标准对学生个人进行补助。
37.为全省34.5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750元。
38.为全省7万名公办普通高中学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800元。
39.为所有全日制中职学校(含职业中学、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成人中专、高职学校中职学生、技工学校)在校38.3万名农村学生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500元。
40.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奖学金制度。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学生人数为1364名。
41.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奖励资助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在校学生总数的3%,约2.3万名。
42.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为在校学生总数的20%,约15.6万名。
43.为本省考入大学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提供政府资助,学生人数约1.56万名,资助标准为每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
44.对盲、聋、哑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补助,省财政新增3000万元。
45.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省财政继续安排4000万元,连同中央补助、市(县、区)配套资金共3.23亿元,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
46.对县(市、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专项补助和对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省财政增加安排3亿元,总量达6亿元,对县(市、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专项补助。同时,省财政新增安排1亿元,鼓励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库区、湖区等边远地区教学。
(六)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完善廉租房制度。
47.扩大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城市廉租住房保障目标达到4万户以上。新建廉租住房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各设区市中心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年的基础上扩大1平方米,并实现应保尽保;所有县城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现廉租住房应保尽保。落实廉租住房配套资金,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0%。安排资金5000万元,对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进行专项补助。
48.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设区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新开工面积,达到162万平方米,受益户数2.3万户以上。
49.积极稳妥地探索微利商品房的建设、供应办法,努力提高其他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能力。
(七)继续推进扶贫开发。
50.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安排财政资金1.8亿元,帮助全省180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覆盖农村人口38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3万人。
51.继续开展移民搬迁扶贫。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扩大到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全年移民搬迁5万人,筹集资金1.75亿元用于移民建房补助。
52.开展产业化扶贫。安排1000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和105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53.开展社会扶贫。在70%以上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中安排1个以上的部门或单位帮扶;组织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8万户贫困户;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八)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安排投资4亿元,解决1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55.扩大农村使用沼气户数。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2万户,总数达到144万户。
56.继续推进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省财政安排1.2亿元,用于全省农民群众免费看电影、看演出、开展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其中每个行政村(17513个)每月放映1场电影、每个农村中小学(15864个)每年放映4场电影,共计划放映电影273612场。
57.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安排1485.5万元,对297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全部通广播电视。
58.实现村村通宽带。安排2.2亿元,新增通宽带行政村3390个,使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日前,青田县人大代表叶建利得知建设工期长达5年的青田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医院工程的起起落落一直牵挂着她的心。
让青田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尽早完工投入使用,尽快解决县城老医院就医条件落后、住院困难的问题,既是许多人大代表的期待,也是青田县50万普通老百姓的呼声。
群众的呼声也正是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的方向。这两年,就县人民医院工程建设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展开了持续的监督。
工程停工 问题凸现
位于青田县老城区的青田县人民医院,是丽水地区建院时间最早的综合性医院,承担着保障该县及周边地区数十万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
然而,由于地处闹市区,规模受限,再加上院内建筑布局不合理,青田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压力逐年加剧,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
一位正在县人民医院收费窗口排队的老伯说:“看病要排队,付费要排队,拿药也要排队,就验个血也要花大半天时间。”
县人大代表、月里湾社区主任叶建利最能体会当地百姓的心情了。她说,现在的人民医院院小人多,群众看病实在不便,好多群众都盼着新医院早日建成。
据县人民医院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医院的业务量持续增长,2005年已实现门诊急诊总量25万人次,住院病人达7000多人次,现有硬件已不能满足病人需求,有时候实在没床位就只能在走廊上过渡。所以说,医院扩建已是迫在眉睫。
令人高兴的是,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于2005年12月在青田江南泥湾地块正式开工。据了解,这一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8亿元的项目,也成了青田县当时投资额最大的公建项目。
按照计划,医院迁建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2007年还提前实现了主体建筑结顶,完成了工程总量的80%。
然而,就在众人期待工程如期完工时,该工程却于2008年12月意外停工,而且一停就是数月。
一时间,有关该工程的传言四起,工程承包过程中出现了腐败、医院工程主楼地基下沉等等。而在青田县的官方网站论坛上,网友们更是众说纷纭,还愤然提议县政府要立即公布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的质量检测报告。
跟踪监督 全力推进
这边是老医院“人满为患”,那边是新医院“偃旗息鼓”,何时才能缓解“看病难”又成了一个未知数。
为尽快化解这一矛盾,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医院迁建工程建设情况依法开展监督。
2009年4月28日,常委会组织了30多位市、县人大代表就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开展专题视察。在施工现场,代表们的第一感觉便是“冷清”――既看不到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也听不到机器隆隆的喧闹声,偌大一个5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工人在整理着一些零乱的材料。这个备受关注的建筑工地,如今竟成了拾荒者常常光顾的荒地。
看到工地的冷清场面,代表们的心也跟着冷了,纷纷要求陪同视察的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对此作出合理解释。他们解释说,工程停工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首先是项目经理因在外地涉案被检察机关羁押长达两个多月。其次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巨额设备差价造成了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较大亏损,由于承包方对政府的补差政策不满出现了一些怠工情绪。再还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出于对工程质量负责以及医院发展的长远考虑,又提出了提高建设标准的建议。
听完这些,代表们总算明白了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因素,也表示理解,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严肃地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项目前期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透,特别是规划,事先考虑不够周全。”
“这次人民医院工程的招投标,反映出了我县招投标制度的不完善,要好好反思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低价中标、多方转包等不良现象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能让政府成为工程亏损的冤大头!”
“建议县政府借鉴北山大桥工程复工的经验,在未完工的工程中,对设备采购的亏损以补差的形式建立工程激励机制,鼓励总承包单位加快工程进度。”
在次日召开的视察活动座谈会上,时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葛启寅义正词严地指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反响很大,已损害了政府形象,希望县政府及有关责任单位对此次工程停工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一次梳理,该检测的请专家检测,该解释的作出公开说明,该解决的问题要一次性解决,如果再让工程继续拖下去,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会议现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个个表情凝重,他们要求政府一定要找准切入点,争取短期内破解难题,督促施工单位尽快推进工程。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视察活动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会后,县政府立即责成有关单位尽快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于第一时间向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反馈检测结果。
令人庆幸的是,经省建设质量监督单位检测显示,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为“优良”。也就是说,该工程不存在传闻中所说的“地基沉降、梁有裂缝”等严重质量问题。这一检测结果,让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一直悬着的心稍稍有所放松。
随后,县政府又组织有关人员与总承包单位沟通,努力寻求一条能让承包方尽快复工的途径。不尽如人意的是,尽管双方进行了多次沟通,但最终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工程何时复工还是个未知数。
直至2009年8月4日,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发现,该工程施工仍然处于停工状态。为此,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视察意见办理情况督办会,专门听取县政府关于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总承包单位人工价格补偿和水电设备重新询价采购的情况汇报。这一次,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及有关人员也被一一“请”到了会议现场。
听取汇报后,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问题解决的意见建议,并要求县政府务必要在规定期限内,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切实推进工程建设。如果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建议按照合同规定,依法对工程队提出“清场”。
这一切,无不表达了青田县人大常委会“一督到底”,不见成效不收手的决心。
峰回路转 终见成效
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督办会结束后,青田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对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认真地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研究讨论,县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前往施工现场指导。对该工程资金短缺问题,最后采取压缩医院用地面积的方式,用压缩土地出让所得来补偿迁建工程的资金缺口。经各方努力,这一系列难题最终得以一一化解,人民医院迁建工程也终于在停工大半年后,于2009年8月底重新开工。
为了解工程进度,2010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再次前往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施工现场视察,与上次视察时所见场景不同的是,尽管是炎炎夏日,施工现场却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有的在焊接钢材,有的在铺砌地砖,还有的在搬运装饰材料。一位正在铺砌花岗石地板的湖南籍民工说,他在这里已连续工作半年了,大家都在赶时间争取尽快完工。
据该工程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6%,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其中工程主体结构和人防区地下室结构分部工程已顺利通过质量监督部门的验收,室内装饰、弱电智能工程和设备采购方面将在2010年10月底全部到位。目前,工地上还有300多位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后期工作,争取在2010年底前全部完工,2011年1月投入使用。
即将竣工的人民医院新院区建在青田县美丽的瓯江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其中高83米的住院楼将成为青田县城区的又一大标志性建筑。而这家园林式、智能化的现代综合性医院启用后,将开放床位500张,年门诊量可达50万人次。届时,青田县老百姓“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将可大大缓解。
而且,为了从医院迁建工程暴露的问题中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县政府还就重大工程招投标问题,先后制定实施了招标文件专家论证、网上征求意见等制度。同时,还建立了招投标见证服务制度,对全县所有进场交易项目的资格预审、递送招标文件、公示中标候选人等9个重要环节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全过程见证服务。此外,为了确保今后县政府签订的重大合同有效、合法,县政府还出台了《青田县人民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工作制度》,成立了法律专家咨询组,聘请专家参与以县政府名义洽谈、签约的项目谈判,协助县政府审大经济合同、经济项目文书以及重要的法律文书。
一是就业目标全面完成,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孝感市委、市政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网络,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完成就业目标。近五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培训,全面完成就业目标。近五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是社会保险实现多层次、广覆盖,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格局基本形成。坚持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保险待遇落实,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稳定提高待遇水平,一个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88%,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取得突破。全市五险参保人数达到216.4万人次,近五年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52.31亿元。
三是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工作要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城乡困难对象,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2006年的3.9万户、9.6成人提高到今年的4.5万户、1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006年底的每月160元提高到目前的3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006年底的10.7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0.8万人,月人均补差从10.3元提高89元。同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多种配套救助制度,从而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快,基本满足了各项社会福利的服务需求。加强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面向农村五保对象的“霞光计划”,扎实救助孤残儿童,发展社会福利企业,启动殡葬惠民社会福利工作,初步建立起以供养机构为载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全市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群体得到较好帮扶。
五是大力实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市住房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综合责任目标,严格量化考核,完善配套制度,优先保障供地,优先保障配套资金,优先保障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真正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过去五年,通过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全市共对3.5万余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
为促进我县民生工程的全面实施,广泛宣传民生工程政策,现制定颍上县民生工程宣传方案。
一、宣传目的
通过大力宣传、广泛报道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各项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落实和进展情况,使各项民生工程政策深入人心、温暖人心,营造全社会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加入到支持、参与、监督民生工程的实施工作中来,动员和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我县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2014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宣传内容
自2007年实施民生工程以来取得的实效;2014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项目情况、实施意义、资金投入、建设内容及相关要求等;省、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相关制度、方法和措施;相关部门和乡镇在推进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做法;全县民生工程实施进度及阶段成果;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先进典型及社会各界对民生工程的评价;其他有关民生工程方面的宣传。
三、宣传方法
1、各实施部门、各乡镇要根据各自工作的特点进行宣传,可通过民生工程宣传手册、宣传单、明白纸(卡)等手段向群众宣传、讲解民生工程。
2、各实施部门编印《民生工程简报》及时将各项民生工程实施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有一项工程任务的单位每年不少于6期;有两项工程任务的单位每年不少于12期;有三项及以上工程任务的单位每年不少于15期。
3、各实施部门、各乡镇要积极主动向《阜阳日报》、《颍州晚报》以及省级报刊投稿,宣传民生工程,扩大影响面。
4、要充分利用县政府信息网开设的民生工程专栏,实时有关民生工程的各种信息。
5、县电视台制做民生工程电视专题片、新闻专栏增设《民生工程进行时》内容,跟踪拍摄,实时播放。
6、继续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月活动,四月份为集中宣传月,举办综合性的广场宣传,每月举办一次宣传,每次宣传安排2到3个单位进行。
7、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进行宣传(主要是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图片影像资料,宣传标语,网上音画贴等)。
8、继续开展巡回宣传,组织编排民生工程专题文艺节目,到乡村巡回演出。
四、宣传要求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各部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选择2-3种以上形式进行宣传。要把民生工程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周密组织,精心策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及时协调宣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2、把握导向,严守纪律。
各部门、各乡镇对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正确正面引导群众对民生工程政策的理解,避免错误的言论传播。
民政民生工程会议发言材料
位领导,同志们:
我市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民政部门始终把积极做好民政民生工程,视为推进现代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在历年市委市政府安排的民政民生工程项目实施中,总体上完成了工作任务。
2012年我局仍然继续牵头承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及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儿童福利中心建设、光荣院建设等6项省民生工程,配合承办1项民生工程,是承担33项省民生工程目标考核项目最多的一个单位。每项民生工程都见事见人,关系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要使每项民政民生工程均能在省考核中列入第一方阵,困难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将按照市委***书记在七届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以及对民政民生工程提出的要"自我加压,再接再励,再创辉煌"的工作要求,坚持把民政民生工程放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中去谋划,把民政民生工程放在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中去落实,把民政民生工程效果放在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中去检验。一是要带着感情做工作,要真情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二是工作思路上要改革创新,工作精神上要锐意进取,工作作风上要勤勉扎实,工作绩效上要强化监督检查。三是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实施民生工程,要有一流的政策设计,一流的运行机制,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真正使群众满意,社会认同,党和政府放心。四是要严格奖惩,变压力为动力,以严明的纪律,保证民生工程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细致的作风,树立高标杆,力争更完善,圆满完成好今年各项民政民生工程,为构建和谐幸福***,加快我市"两个率先"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活动目的
开展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旨在总结近几年我镇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巩固民生工程成果,提高民生工程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民生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民生工程政策效益最大化。
二、主要内容
开展“回头看”活动主要对2007-2011年度省定民生工程项目政策执行、项目建设及运行管护等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范围包括所有工程类项目和部分资金类项目,检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历年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检查的项目和内容为:
(一)工程类项目: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项目扶持、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廉租房建设工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13项。重点检查项目“六制”管理等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有无截留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项目完成及投入使用情况;项目后期管护措施落实情况。
(二)资金类项目:包括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库区移民直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农民工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等14项。补助类项目重点检查审核、公示、审批等程序是否规范,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位;培训类项目重点检查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格资质,是否完成培训任务,资金管理是否规范,参保参合报销补偿、理赔兑付是否方便快捷等。
三、活动安排
“回头看”活动在县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镇民生办负责具体实施。“回头看”活动开展时间为5月14日至6月25日,包括动员部署、自查自纠、全面检查、整改落实四个阶段。按照“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我镇对2007-2011年度省定民生工程项目全面普查工作。并负责组织开展全镇的综合检查自查工作。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14日-25日)。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开展民生工程“回看头”活动的文件精神,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回头看”活动全面动员部署和安排。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5月26日-6月10日)。根据第一阶段拟定的实施方案,镇将组织人力对各部门牵头负责实施项目进行全面自查,自查面为100%,并对照有关政策规定,镇各分管领导和其办站所,对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步进行纠正或补缺补差。并于6月10日前将自查自纠工作书面总结材料和自评得分情况交镇民生办汇总后报县民生办。
第三阶段:迎接综合检查(6月11日-6月15日)。认真准备材料,迎接由县民生办牵头县财政、监察、审计、发改等部门综合检查组对我镇检查项目实施综合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认真分析,广泛吸取经验。
第四阶段:整改落实(6月25日以前)。针对县民生办综合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积极整改。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照整改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整改落实阶段要同步做好迎接省市开展的抽查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8〕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市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现就全市26项民生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定继续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有农村低保制度基础上,实施扩面提标。**8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原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由人年均380元提高到437元;**8年新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为177元。所需资金,八县(市)由省与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市区除省承担外,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
(二)建立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县(市)、区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所需资金地方分担部分全部由省财政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仍按原渠道和负担比例由省、市(区)承担。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中央按照落实基本标准所需经费总额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承担的50%部分,八县(市)自行承担,市区农村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市区特教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由市财政承担,市区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和公用经费由市、区财政按财政体制分别承担。
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继续按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7〕3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执行。
二、加大保障力度,贯彻实施好**8年省新增六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全市完成10376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所需资金,除国家补助外,地方配套部分,八县(市)由省、县(市)财政按6:4比例承担,市区除省承担60%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区承担,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区。
(二)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解决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高校(高职)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高校(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民办高校、高职(含独立学院)由省财政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县(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级与县(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与所在市、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分担。
(三)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政策兑现、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到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统筹安排。
(四)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里程6500公里,**8年完成1**公里。所需资金,除中央和省每公里补助12.5万元资金外,其余部分由县(市)、区安排,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五)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8年,对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县(市)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2010年末,全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物配租户数占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租赁补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解决,省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实物配租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10%以上)及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安排。
(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加快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程,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迫切需求。**8年对全市500名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及其他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省每例手术补助1000元。
三、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市自定八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市辖区城郊型农业发展,促进城郊“菜篮子”基地建设,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城市供应。加快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8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菜篮子工程。
(二)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为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8年我市将对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进行考评,实施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市财政安排**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激励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继续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开展文化下基层社区活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等六项民生工程。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高效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二十六项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围绕十七大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推进和谐**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二)全力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增收和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对原有民生工程项目所需资金,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新增的民生工程项目,也要尽可能列入预算,没有安排的,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安排到位。要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各项民生工程实施需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规范民生工程资金发放。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整合相关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要开展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试点,并认真总结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基层情况搞准,把数据核实,保障各项补助到人的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做到不重、不漏、不冒,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
民生工程是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和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我局按照《市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相关部署,及时成立了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贤江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张泽波、安跃斌二位副局长担任,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主任韩厚平同志负责。并针对我局承担的民生工程内容,及时组织规划及项目实施,并加强单位内部各科室协调,做到多方互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同时,将民生工程完成情况纳入对局属各部门的年终考核,明确奖惩,以制度确保民生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民生工程建设相关情况
(一)完善措施,农民工培训蓬勃开展
按照市委农工委的安排,今年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数是15万人,其中下达我局的任务数为10万人。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完善相应措施,成立了由局长挂帅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并将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局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局超额完成了市委市府下达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如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普及培训12.8万人次,农民工培训1450人次,学历教育培训251人,专业农民(新型农民)培训人次,返乡农民工培训10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00人次。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525班/期,培训涉及种植业实用技术共有26项,短期实用技术总学时3050课时。
(二)分解任务,沼气池建设成果显著
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新建沼气池目标任务7000口,计划安排资金105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50万元,本级安排资金5万元)。通过我局积极有效工作,全年共新建农村沼气池11780口,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767万元,圆满完成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117.98%。共计落实建成了灾后重建项目15580口(其中:日元贷款项目1371口,修复灾后受损沼气池989口),落实沼气物业网点106个。年我市灾后重建集中点共742个,涉及农户2.7万余户,建生活污水净化池近5万立方米。现集中点的排污工程已完成95%,基本投入运行使用。
此外,年我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已落实的配送站基础运行模式,现为没有养殖的建池农户配送沼气发酵原料,采用马井镇运行模式的全市达800余户,解决沼气使用后期运行问题,得到建池农户肯定,在农民对沼气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增强农民节能减排意识。同时,全年培训农村沼气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织省级以上培训一次,培训人员100余人。
(三)科学规划,改田有序推进
民生工程下达我局的耕地质量建设目标任务为建设标准农田4000亩,计划安排资金48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80万元,本级安排资金8万元)。今年,我局承担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089.4万元。目前,项目均已基本完工,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民生工程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