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期货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08 18:32: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期货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期货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期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14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形、或明或暗的“资金池”在全球范围内涌动,投机炒作盛行,风险日盛,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风险扩散和转移速度越来越快。当前我国对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价格发现和避险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期货投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期货投资学是以多门理论和实务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是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财会类专业的选修课程。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对金融学和投资学专业期货投资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2006年以前开设了期货投资理论课程,2006年后又在同一理论教学期开设了期货实训课程;2012年教学改革后先开设期货理论课程,后一学期开展期货实训。本文通过总结教学和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实用性特征,提出期货投资实训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促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期货投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关联性差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期货投资实训和证券实训教学主要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挖掘,期货投资市场的基本面分析教学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商品的金融属性,主要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数据、宏观货币政策等;另一方面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主要分析该商品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因素;第三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如交易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交易者普遍的心理预期、羊群效应、从众心理以及人性等内容。期货投资技术分析主讲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预测,以图表为主要手段,辅以成交量和持仓分析,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几乎都是以基本面和技术面为主进行教学,未能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互补和关联。

(二)实训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教学安排上,有些院校理论和实训都安排在同一学期,有些院校安排在不同学期。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3+2”培养方式,即3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大部分学院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采用“2+2”培养方式,即2理论学分,2实训学分;也有部分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共2学分,即学期前16课时学理论,后16课时进行实训。受课时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各院校的实训内容均无法覆盖期货投资课程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内容。

(三)实训教学教材体系不规范

通过对同类型其他院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市场没有既具深度又具广度的期货投资实训教材,并且教材内容与国内实际偏离幅度较大,课程往往由主讲教师提供实训内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四)课程实训评价不科学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门课程评价一般包括出勤、收益、实训报告三部分。各院校虽三部分权重不一,但收益所占的权重都是最大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这几年实训以及学生就业数据发现,采用这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数较高的与实际动手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数较低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与期货相关的岗位比率明显高于分数较高的。因此,如何建立起科学、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之能较为合理地衡量实训教学绩效成为当务之急。

二、深化期货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采取沉浸式教学模式

现实中期货交易规则是“T+0”,既可以做多又可做空,国内市场大多数参与者都是进行快速交易,即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交一次,数万元资金一天最高可以做出以千万元计的成交量。近几年来,全球最活跃的前六大商品期货品种都在我国,这些品种在4―7个小时(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开通夜盘)的开市时间里几乎每秒都在大量交易买卖。这些数以亿计的交易,除了手工下单外,还有速度较快的程序化交易。不论人工交易还是程序化交易,都要求更快的交易通道来提升速度,若想将交易地点到机房之间的网络延时从3微秒(毫秒)降低到1微秒,需要更高端的电脑等IT设备。但这些设备的价格以及每年的维护和人工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大部分院校缺乏IT设备,期货投资实训往往无法达到高度仿真。要解决IT设备问题,加大投资力度对大多数院校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在模拟交易无法高度仿真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学生体验。随着VR技术的突破,“沉浸式教学”已开始进入教育领域,VR全景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实现“沉浸式学习”,为学生带来场景式体验,提高实训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我国众多地方院校以学术型、研究型为价值导向,忽视应用型、复合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趋势,从而加剧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日益突显,从国际上看,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匹配,而我国很多地方高校教师队伍来源单一,双师型教师占比不到20%,且老龄化严重,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为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职称晋升、教学考核和奖励等方面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期货投资所涉及的内容比较V,量化投资的工具较多,校内课程实训教师往往只擅长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无法给予学生比较系统的实训教学,因此部分课程实训可聘请校外教师,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

(三)开展校企合作

企业发展需要高校为其输送合格人才,高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又有相关岗位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例如福建省多所地方高校与厦门市奇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获网络)在期货课程实训上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通过奇获网络开发的金融教育APP,将期货专业理论知识、期货交易专业技能知识、期货套期保值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降低了期货实战学习门槛,运用移动技术,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技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完善的知识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位涛.证券投资学教研教改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2]侯英.投资学教改探索[J].教育时空,2010(3).

[3]维克托・斯波朗迪.专业投机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

【关键词】金融学实训课评价体系

一、实训教学的组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是介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之间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训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可包含课内实训、专向实训、课程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课内实训,一般在理论教学课程当中以实务操作、案例方式的形式进行或设计单一的实践内容进行训练。以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为例,讲到信用工具中票据相关内容,可以和学生一起填制本票、汇票的内容,讲到通货膨胀可以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针对证券交易、期货期权、保险学等课程设置配套的实训课程;专项实训是面向某一岗位设计完整实训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训为例,模拟整个银行业务,按照模块分别联系,最后集中考核。课程综合实训是综合多门课程的内容开始实训项目,比如金融的股票、外汇、期货三合一模拟操作,将三种投资品种利用一个交易软件进行模拟交易;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体验企业具体的岗位要求,金融专业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

二、实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内容设置上的评价

实训内容一般从能否体现课程技能、理论和联系是否合理、整体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体现连续性、整体性。金融学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都是和专业课匹配的,比如《国际金融》配有外汇交易实训,《期货与期权》配有期货实训等等。所以在内容设置上考核所教内容是否合理,就可以看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以《国际金融》为例,外汇交易在理论上讲授了套汇、套利、远期交易,那么在实训课上就安排利用工商银行系统注册模拟账号进行套汇、套利的模拟交易,给学生介绍银行远期交易的业务流程,展示相关的文件,这种内容安排就是合理的内容设置。而有的教师在实训课上仍然讲授交易计算,这样就和理论的内容重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所谓的理论和实训也没有严格的区分,比如讲期货与期权实务或者证券投资学的课程,就可以把技术分析内容纳入到实训课程当中边讲授边操作,把独立的实训内容融合到理论教学当中,另外有的实训内容流程也可以在理论课上先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将来独立做操作的时候更容易有一些,所以也不能单纯的将二者割裂开,应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来考量.

(二)实训讲授过程的评价

实训教学的过程应该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考评,教学方面要看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教学文件是否齐全,指导书或任务书是否符合实际要求。上课前应该提前将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如果需要分组讨论要提前拟订学生实验分组名单,教师应该能够认真准备教案和讲稿,明确实验项目教学目标和实验组织方式,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应有预见和应对措施;对每一个实训环节进行具体示范,说明操作要领,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在学生实训操作前,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核,考核合格后,再进行独立操作。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模拟演示、实训方案分析、实训方法指导、关键问题提示、现场问题指导、实训总结。教师应该能够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充分,操作示范熟练、正确、明了。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学习过程主要有学生理解教师演示、讨论比较实训方案、能够独立的动手操作。以外汇交易实训为例,教师自行准备教学日历、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手册、项目卡片等内容。授课时会给学生演示交易流程,告诉学生外汇买卖过程中如何确定买卖点,如何下单,指导学生将交易记录按正确格式填报。实训过程中,需经常巡回指导学生,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解答学生实训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标准则是能否独立进行操作,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设置止盈、止损点,会填制交易记录。

(三)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训效果反馈也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对实训技能、实训方法的掌握程度、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训态度、对实训项目的兴趣度。学生对实训效果的反馈包括教师讲解是否清晰明白、指导过程,是否到位、实训项目掌握程度自评、受益度自评、兴趣度自评、实训项目好的部分、存在不足需改进的部分。对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反馈还包括企业的反馈信息。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知识水平评价、工作态度评价、工作实绩评价等。以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为例,教师会通过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交易状况,实习报告书的书写状况来看学生学习状况,利用模拟交易排名、交易频次检验学生主动操作情况。而学生自身通过实训的学习能否独立进行股票操作,能够选择买点、卖点,判断市场的走势,能否具备这些技能成为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企业顶岗实习则通过企业对学生的鉴定意见,反馈信息,来评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状况的反馈,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两方面进行,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是学生是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有耐心,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包括是否具备了完成岗位工作的能力、较好地沟通协调能力。我们会根据企业单位的反馈来调整具体的实习方式,将来准备将毕业实习拿出一部分学分、课时,放在课程实习里,实行分散化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实训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金融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学生能够利用模拟系统、模拟银行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今年指导学生参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非.高校教师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

第3篇

证券实训室建设对场地和硬件的要求一定要服从于场地和资金投入条件而定,所以这一问没必要做太多说明,在此最重要的也就是决定实训室品质的是软件的功能和模式选择。在软件选择上必须符合多功能全仿真虚拟交易所的环境要求,必须具备一个跨市场、跨品种和跨地区的全球金融实时资讯和分析终端。该终端充分运用了全球领先的国际化投资分析理念和金融工程分析技术,为投资者提供覆盖全球六十多个国家的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金融衍生品等上万种金融产品更快捷、更精确、更深入的信息和分析工具,该产品将为追求价值投资与量化分析的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金融决策支持和投资体验,虚拟交易所一套模拟交易教学和培训的实训软件,以提供接近市场运作机制的模拟投资环境,通过举办各种规模的模拟投资赛事,达到帮助学员投资理论与实务操作充分结合训练和提升的平台系统。以竞赛形式实施教学徐辉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22过程,由简单到复杂,通过竞赛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体验并掌握投资理论知识。包括单品种金融商品投资、组合投资、组合投资风险管理等。具体功能特征要求:

(一)多样化的模拟品种

1、完整的股票、债券交易品种及行情先试分析系统:包括沪深A、B股的所有品种,创业板基中小板品种,各种国债、企业公司债券,可转债及优先股交易品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的交易和分析了解中国股市债市的全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近距离接触中国证券市场,可以提高学生的投资交易能力,投资品种的选择能力及投资组合能力,行情系统同时要具备国际证券市场的部分品种,比如纽交所行情、纳斯达克市场行情、香港联交所的个交易品种行情,这样,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下,达到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化和国际化。

2、国内国际期货市场的各个品种的模拟交易、行情显示、分析系统: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可以全面了解和获悉国内国际期货市场(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即时行情和进行投资分析;通过其信息咨讯系统可以了解国内外期货市场和期货商品的信息;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国内国际期货的模拟交易买卖。

3、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的各个品种: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可以了解国内基金市场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基本行情,以及个基金的净值变化情况、基金投资的持仓状况;通过其柜台系统可以使学生演练基金帐户的开、销户及申购、赎回操作;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封闭式基金的模拟买卖交易。

4、外汇交易品种:通过其行情显示系统全面获悉国际外汇市场的八个外币品种的交易行情和成交情况;利用其信息咨讯系统可系统了解所及各国的经济状况金融货币政策的变化情况,和各国货币的升贬值情况,以及各国贸易顺逆差情况,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外汇这个窗口了解国际经济、金融变化;通过其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实盘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模拟买卖。从而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消化、理解和巩固。

(二)高仿真交易机制

在模拟交易不论品种、交易界面、交易步骤及操作要求都应该与实际业务达到做大限度的一致,相当于既模拟交易所又模拟证券营业部的方式。交易中,营业部、交易所、银行、登记结算公司各环节及处理程序尽量俱全,使学生得以训练业务的全过程,特别是交易费用的设置上,应与实际业务保持一致,各种交易和结算规则必须符合交易所相关规定。第三方存管和印证转账业务环节也不可或缺。撮合成交原理及即时性不应与实际业务有所差别。

(三)必须拥有实训指导教师可控制的不同范围的各个品种的投资竞赛系统

1、要求软件提供开发商每学年必须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全国性或区域性模拟投资大赛,这样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比赛,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检验学生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投资分析、投资组合能力。

2、模拟交易软件中要可以自行设置不同品种、不同范围的比赛。比如:可以设置校内不同专业的比赛,专业内设置不同班级的比赛,是学生能够在赛中学、赛中练,以充分发挥证券实训室的作用。

3、系统中要具备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的投资组合中的各个投资品种要注明买入卖出理由,指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4、比赛成绩排行要多样性:既有总收益排行,又有月、周收益排行。既有既有院校总排行,又有专业、班级排行。这样可以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投资选股能力。

(四)交易流程必须完备

1、交易必须从资金账户和掌权账户的开立开始,第三方存管-银证转账-委托下单-成交查询-撤销委托-证券交易清算与交收,完成整个过程。对于期货交易必须具备开户、开仓、加仓、平仓、逐日盯市,交割的全过程,并且具有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的功能。

2、软件要具备行情的历史回放功能和非交易时间交易设置功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非交易时间上课时同样可以进行交易练习,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实训系统的利用率,也可以对行情和交易进行盘后分析。

(五)、具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宏微观经济数据库

1、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提供沪深两市所有股票交易数据,以及可比股票价格、多种回报率、详细股本变动信息等。特色指标:(日、周、月、年度统计的)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市场回报率(等权平均法、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总市值加权平均法);不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市场回报率(等权平均法、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总市值加权平均法)

2、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按照新旧会计准则,收录主要科目的历史对应数据和重要会计科目,体现专业数据调整技术。特色指标:同业存款、贵金属、存货净额、保险业务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质押贷款净增加额等。按照2007年新会计准则,调整合并会计数据,保证数据可比性。对2007年以前的财务数据,采取保留并兼容到现有结构的方法,在充分理解会计科目变更的基础上,对历史数据进行对应。

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就业与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与消费、财政收支、价格指数、能源、环境、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金融、保险等。特色指标: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平均每天能源消费、居民热力年消费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地质灾害发生。

二、全仿真证券实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行情分析软件的应用

通过股票、债券、期货、基金行情分析软件,了解当日的及历史行情综合情况及个股涨跌情况,通过将理论课中学习过的各项技术分析方法、理论来对市场及个股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模拟交易选择股票、确定投资组合及买卖操作时机。

(二)全仿真模拟交易操作的应用

通过全仿真股票模拟交易系统,进行股票、债券、封闭式基金的买卖操作,对理论课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温习和演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零距离触摸证券市场,切身体验市场风险;有机会参加股票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三)证券市场数据库的应用

学生可以利用数据库,查询分析与投资有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国民经济各行业数据、各个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业务历史数据,以及各期货、外汇品种的国际国内数据,提高其对证券市场的基本分析能力,为其股票、期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外汇等证券品种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四)证券实训核心岗位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期货交易;教学改革

期货交易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回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功能在商品交易和金融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金融服务部门最重要、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投资工具之一。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期货交易课程,它不仅成为投资理财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国贸、营销、物流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甚至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面向所有专业开设,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在期货交易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其实践性却缺乏规范性的操作和实训模式,学生“学了期货交易之后仍不懂期货交易”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一、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的没有区分,在体系设计和内容的编排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

由于期货交易在国内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市场上缺乏适宜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因此有些教师就选用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教材,造成了教材片面追求内容的“多而全”,先修课和后续课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如有的教材除了一般的期货交易内容之外,还包括了诸如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内容,俨然一部百科全书,重点不突出。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着重讲授该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大部分不能及时传达期货交易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的最新动态。

(二)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期货交易教学中教师虽然脱离了“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是仍然以教师单方面的理论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像演员一样在“台上表演”,学生像观众一样在“台下观看”。“台上演员”——教师常年“演”一个“剧目”,缺乏创新,缺乏激情,不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台下观众”——学生像是个局外人,你“演”得热闹,他哈哈一笑,你“演”得平淡,他们睡觉、说话,各行其事。“谢幕”后,让他们细说“剧”中的人物、情节,往往不知所云,更何况要求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了。

(三)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情况较为严重

由于期货交易课程具有学科新、操作性强、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可操作性的特点。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在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即使对于有限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上也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部分教师自身也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期货市场,在指导学生实践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多是照本宣科,在结合学生的专业目标,职业要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较为缺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凸显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尝试对期货交易课程进行改革。

二、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调整教学内容,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期货交易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职业性及技能性,不能简单地照搬研究型高校的教学模式。可根据期货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来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把全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将期货从业人员职业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运用的技能训练。所以,在授课中可将全国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期货市场教程》、《期货法律法规汇编》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加突出高职的培养目标与特色,并且根据期货交易实践,随时将期货交易中最新的交易品种、最具时效性的信息、期货行业的最新动态等等,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及时把握住期货业脉搏,感受期货业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从事期货行业的兴趣。

(二)探求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引导式教学法

引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不仅擅长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而且善于对学生引导和疏通。教师在“后台导演”,学生亲自参加“演出”,展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信息、发展状态既是生动的、真实的,也是全面的、丰富的,不仅记忆深刻,而且理解深刻。例如,在讲解期货品种和合约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国期货市场上现在的交易品种有铜、大豆、小麦、燃料油等商品期货品种,交易的品种中有没有服装、水果等品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然后要求他们带着问题一起去学习期货品种和合约的基本知识,学习完这些知识后,又引导学生从我国期货市场现上市交易的品种特点出发讨论上市的期货品种需具备的条件,最后通过讨论总结问题的答案:符合商品期货品种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如储藏和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品质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商品的可供量较大,不易被少数人控制等。对于服装等工业制成品来说,由于不同的人对完全相同的产品可以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不符合“品质易于划分、质量可以评价”的要求;另外,水果等因为不易储藏,较易变质,不符合“储藏和保存较长时间不变质”的要求,因此均不适宜作为期货交易品种,这正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这些品种期货交易的原因。引导式教学法使学生具体明确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资料、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例如在学习期货交易风险时,有目的地选取国内外期货市场中较为典型的案件,如国内“327”国债风波案、国际市场的巴林银行倒闭案、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案等等,学生们从这些典型的案例入手,分组讨论期货市场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并阐述针对这些风险政府、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以及投资者可以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1、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凸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和其它类型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区别,实践型教学内容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但由于实践环节难安排、难组织、且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授课教师又由于缺乏与职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各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被弱化,课时被削减,这有悖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在期货交易课程,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一门实践性很强的、48课时的课程,实践课时只安排了时,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例不到20%,这种现象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不少示范性高职院校目前不断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如期货交易课程的实践课时与总课时的比例达到了50%-60%,甚至现已经开始弱化理论课时,强调“在干中学”。因此增加期货交易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必然选择。

2、开展实训教学,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期货交易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对期货交易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转移。首先,将传统的单纯在教室进行理论授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等方法,使教师由“上台表演”转化为“后台导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部分改为实训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授课地点进行改革,即转移到期货交易实训室或期货公司,通过模拟化教学、仿真实战进行动态的实训教育模式。知识在真实情景中呈现,才会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调动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创设真实、生动、趣味性、开放性兼备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认识实习,让学生感受期货市场的跌宕起伏

期货市场涨跌起伏,变化万千,最佳的教学模式莫过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带领学

生走出课堂,走进期货经纪公司,领略真正的期货市场,观看国内各期货交易所以及国际期货市场的大盘走势、各品种走势,感受行情的跌宕起伏,进行即时的行情观察和分析。并观看报价大屏,客户的自助委托,鼓励学生与期货公司客户进行交流。

同时通过参观期货经纪公司,观察了解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期货品种,观察它们

的交易情况,了解它们的交易活跃程度。同时结合期货交易的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的要点,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看盘、查资料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书面完成一份对期货市场某一品种市场走势的分析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组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来讲述小组对某一期货品种的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得出中、长期价格趋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4、参加模拟交易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绩效

期货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口头解释是很难理解的,如:何为空头、多头、买空头和

卖空头?何为期货保值?什么是双向交易?为什么可以先卖后买?何为平仓?如此多的问题靠口头或文字解释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同时单靠传统教学法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期货经纪公司的期货模拟交易大赛,通过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上述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同时通过模拟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给学生以真实的参与感和投入感,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参加模拟交易大赛,学生全方位感受了期货交易的整个流程,借助这种贴近市场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自身的操作,学生们普遍理解了为什么多头和空头都可获利和亏损的原因,以及领略了期货市场的风险程度,锻炼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感觉和锻炼光靠老师课上的理论讲解是感触不到的。部分学生反映,通过参加模拟交易大赛,市场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对于期货交易账户的起伏跌宕,也学会了客观看待和分析,并且都比较期待真金白银的实盘操作。

[参考文献]

[1]郑丽青.转变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J].甘肃教育,2007,17

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构建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在总结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加强车工实训基地办学模式的构建。

一、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

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多已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相对滞后。而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设备、培训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首先,在建设资金上,高职院校作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要借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宣传,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地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企业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从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实训设备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的实训项目与培训的技术能力都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恶性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自行承担基地建设项目,而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面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优势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共建,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在培训人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制定实训计划,并从企业职员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实训质量。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上应突出类型特色,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创新共建多种模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训练,从而就业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做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思考和总结,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是基地托管式。基地托管式是将学院具备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实训中心交由企业托管,在实训中心,企业既能够生产产品,也能够对学院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这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二是筑巢引凤式。筑巢引凤式是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院自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学生的实训。

三是借船出海式。借船出海式即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既提供实训场地,也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实训。学生参与其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实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发挥实训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四是智力互助式。智力互助式即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服务能力是体现实训基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服务求发展,借助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品研发、订单培养、技术推广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的研发和科技产品的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技术支持

金融系目前开设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三个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更需加强实践教学。在构建金融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从业实际情况。特色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银行、保险、证券实际,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强调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突出实验课程体系的代表性。在课程中选择最具代表性课程构建特色实验课程体系。

经过努力,我们对多门实验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二是个别实验课教学方法不明确,缺乏完整的实验方案等问题。

一、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特色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三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子系统。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包括: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金融期货与期权学和网络金融实务;保险学专业包括保险业务、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国际金融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学;投资学专业包括期货与期权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学。

鉴于实验课程对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门独立实验课均已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另外,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组织资深教师讨论和审核各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方案以及教学的模式、方法,避免重复和遗漏。形成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规范化的实验教学环节。

二、形成特色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金融系三个专业实验实训课程自身的特点,实验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符合金融学、保险学和投资学实验教学的特色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法。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聘请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的专家走入学校,介绍实践中的案例,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校企合作基地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模拟仿真教学法。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网络开展模拟教学,如模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电子货币支付结算。

3.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对金融、保险、投资专业领域中的经典案例的分析,既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对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分析案例时既需要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又需要教师动员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特色实验教学技术支持平台

1.加强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专、兼职实验教师政策倾斜,鼓励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以保证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实验教师牵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中;为实验教师提供培训和考察活动的机会;不断优化实验教学队伍,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2.加强对金融实验实训中心的软硬件支持。硬件方面,通过卫星接收器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应用服务器安装各类应用服务软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储存行情数据;PC机供学生实验使用;其它硬件还包括防火墙、交换机、电子显示屏、投影机等。软件方面应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专业软件、自主开发软件四部分。目前已经安装使用的软件有商业银行业务软件、保险公司业务软件和证券投资分析软件。自主开发软件,目前正在开发证券投资模拟账户软件。数据库资源,目前在数字化校园的环境下,已实现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购买专业数据库,如Wind等;自主开发数据库,把搜集到的金融数据、金融项目以及学生写的金融类论文等都放到数据库系统中,形成特色数据库资源。

3.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实验教师为学生开展各类金融社团活动提供支持。比如支持证券协会、理财协会、期货投资协会等展开金融活动;举行一些金融学论坛、辩论赛、模拟炒股等的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

4.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的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长安期货、招商银行、银河证券、巨丰投资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实际金融部门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金融系实验中心也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员工的培训基地,从而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7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91-02

《基础会计》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基础地位,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在自身学术科研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其特色,必然是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其理论的抽象性、方法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需要借助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有助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它是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中强调的“三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开展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开展后续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数码字书写技能的训练、会计小循环仿真手工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为将来顺利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专业基本功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更多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大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财经核算工作中,数字是计算的基础,计算的结果又要用数字来记录和反映,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规范化的数码字是财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当然也是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应在校练习好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这个电脑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书写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尤其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远不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重视对基础书写的训练,因此,会计工作的基本功训练在大环境和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

(二)实践材料的仿真性明显不足

现在基础会计实验材料仿真性明显不足,有些教材只有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缺少原始凭证,有些教材既有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又有原始凭证,同时附有参考答案,实践中学生习惯借助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先写会计分录,再按照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填写凭证,对理论处理没有把握时又习惯参照答案,导致实验的仿真性明显不足,学生仍然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没有完全仿真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性指导不充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需要再次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个重要的瓶颈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种现实与现在应用型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匹配,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的不够,而是学生对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多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问题,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但是,仅限于按照现成的答案照葫芦画瓢式地模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于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这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把握得远远不够,因此,技能训练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层面了,没有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书写训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各种空白会计资料中书写相关的内容,最关键的是需要用数字来书写和记录经济业务,因此,数字书写的规范与否,对会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出规范漂亮的数码字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正确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但是,会计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各种原始漂亮的数码字绝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为此,笔者建议高校制作自己的数码字练习本,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练习单个数码字的书写,数码字金额的书写以及数码字书写在原始凭证填制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书写的训练,为下一步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规范化和准确度。

(二)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

1.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含义和特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手工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主要过程的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小循环工作。该实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仿真性。本实训由指导教师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经济业务填写原始凭证,然后再根据原始凭证开始会计小循环训练。其二,小循环。小循环首先表示一个完成的循环,“小”字表示业务尽量精简,因为小循环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是训练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初步和完整的认识。其三,手工方式。手工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奠定基础。

2.会计小循环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所有程序和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登记账簿模拟实训;成本计算模拟实训;编制报表模拟实训;记账凭证装订模拟实训。

3.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方法

选择会计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时间段开始实训,实训全过程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各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实训模拟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制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成以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以后根据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三)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保障《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切实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对学生消化和吸收能力培养的重任落在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身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会分析原始凭证上包含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结合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教师要认真验收实验成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认真改正,通过改过加深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当然,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用心学习及领悟和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对自身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实验中加强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规范和要求,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和提炼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琳.浅议基础会计实践教学[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 梅婧.初探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第8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对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金融保险的专业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包括专门研究金融保险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践课程体系。因此,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一定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金融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我国北方的优良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些年来金融、保险、贸易、物流、航运的发展,都让大连具备了成为东北亚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大连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更是东北地区稀缺的金融资源。大连市政府也在2009年制定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明确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目标。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相关企业的密切配合,而企业如果希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就成为重中之重,金融人才不可或缺。因此,大连高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培养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适应金融保险市场需要的、适应企业用人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技能高超的复合型金融保险人才。

(二)增强高校教学能力

作为高校而言,对于金融保险人才的培养必须要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市场型、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已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并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现代高等教育应实现基础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基本要求,构建金融保险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满足专业课程结构及现代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各高校金融保险专业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符合教育部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更加突出办学特色,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使高校发展具备更多的优势。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保险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门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业务的操作流程,这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做到的。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在学校内得到了科学合理的专业训练,才能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具备竞争能力。

二、国内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借鉴

(一)制定系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上海金融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其他兄弟院校学习和借鉴。例如,在该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计划框架内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应达到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开设的实践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时间等。学生必须达到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实践技能的要求,并且只有通过基本实践技能考核后,方可进入毕业环节的学习。将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予以充分重视。

(二)金融投资实践心理行为分析

中南大学尝试将《行为金融学》引入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对于投资决策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进行了解,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外汇、证券、期货交易方式,使学生对于金融市场的真实交易行为进行了解,从而了解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实践教学的引入,主要解决了学生金融实务经验匮乏所带来的投资者交易行为认知不足问题和跨学科教学所带来的基本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生真正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精髓奠定基础。

(三)通过社会调查强化知识体系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学生撰写阶段性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完成调查报告来强化知识体系。根据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提倡学生利用社会环境,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范围内,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同意下,选择适合的主题对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开展社会调查,以达到理解、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难题。社会调查可以采取实地综合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资料调查等方法。通过社会调查,汇总收集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所学过的金融知识进行总结,以达到强化知识体系的目的,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保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建立长期有效校外实训基地

广东金融学院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设计了行之有效的计划,确定了明确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规定。该校从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实际环境、交通、生活条件、科研项目、建立程序、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等方面都有细化的明确规定。该校还设计了完整的合作协议书,并且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后续管理也有细化的明确规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满足了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要求,避免实践教学基地仅仅成为一种书面符号,而是让其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三、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框架结构#p#分页标题#e#

(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设计

1.模拟证券期货公司

模拟证券期货公司,分别设立证券交易模拟大厅和期货交易模拟大厅,在大厅内设证券交易员和期货交易员。通过利用相关软件系统,进行股票和期货的模拟交易。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股票和期货的走势进行分析,同时熟练掌握证券交易和期货交易的操作过程。通过营造一种全真的模拟交易环境,让学生能够得到实战演练,能够熟练地进行证券和期货的模拟交易,并能够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和推荐股票和期货品种,通过自身参与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对于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同样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模拟银行

模拟银行,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根据银行的各种角色来演练如何进行银行业务。在模拟银行中,设银行行长职位,行长下设综合柜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部经理和行政主管职位,分别从日常经营、业务拓展、产品开发、风险评估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模拟演练。由学院提供模拟银行所需的工作场景,通过学院提供的仿真凭证和道具,以真实的银行业务为基础,让学生虚拟业务情节,使学生熟悉全部的银行交易流程。

3.模拟保险公司

模拟保险公司,同样使用情景教学法,设立保险公司经理职位,公司经理下设人、核保人、制单员和理赔人四类角色。通过演练推销保险、审核保险业务、制单、理赔等业务环节,让学生分组完成从推销保险到理赔的全过程。让学生突破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局限,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亲身经历来认识保险流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管理

教学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质量的保障。高校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应当包括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理论教学管理相比较而言,所需的物质条件多、投入量大、教学过程复杂、涉及面广,加之其他的制约因素,可控性比较差。因此,要保证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地“双轨同步”,就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保证教学质量。

1.硬件管理

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教学软硬件设施的管理,另一部分由实践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实践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完备的环境。在每学期期末,要根据实践教师下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调整。在每次课前都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能够在课后进行有效维护,随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师也必须保证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课程内容。

2.软件管理

(1)实践教学更加科学系统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在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召集相关教师编写有关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践课程的系列实践指导书、实验报告、实践操作练习、习题集等等,使实践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金融保险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期货交易和证券交易,交易模式具有持续性和不确定性,这样就不能按照惯例进行考核。实践教师要学会利用教学软件和科技手段,将学生成绩划分为平时考核和结果考核两个模块。针对模拟实训、业务实训、专业实习等环节,既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同时又能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防止“一次定终身”的情况发生,达到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9篇

【关键词】蔗糖产业 复合型人才 协同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96-03

人才是广西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糖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广西糖产业生产规模不大,发展不稳定,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生产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影响了广西蔗糖产业人才的培养。当前,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人才不能满足广西糖业二次创业发展规划需求,研究广西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对广西蔗糖产业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蔗糖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甘蔗生产区域性强,全国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两省区。广西甘蔗区重点在桂南、桂西南、桂中地区农村,主要种植在十度以下的山地和田地。广西甘蔗种植、糖生产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生产技术与管理人才占极少数,人才流动性大。

(一)广西蔗糖产业需要企业一线各技术与管理的多样性人才。广西蔗糖产业是集蔗糖产业研发、生产、管理、贸易、物流、文化于一体的蔗、糖、果、休闲食品产业。要推动糖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要求广西蔗糖产业各类人才满足蔗糖产业研发、生产、管理、贸易、物流、文化、糖果、休闲食品生产企业一线各技术与管理需要。因此,只有培养符合企业一线各技术与管理的多样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广西蔗糖产业创新发展要求,使得广西制糖企业在中国与国际食糖企业中有竞争力。

从自治区糖业发展k公室了解到,2016年度广西种植总面积达1120万亩以上,甘蔗年产量达到4700万吨,年产糖量总达到570万吨,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6%和12%。由于甘蔗种植生产主要以农户为主,生产机械化农具类型少,农具设备自动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程度低,甘蔗种植、采收、运输的全程机械化水平70%以上,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因而广西甘蔗种植产业急需熟悉甘蔗种植生产农艺和甘蔗生产机械相关知识技术人员,同时,急需开发甘蔗种植农具设备自动化、生产机械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的技术和管理多样性人才。

(二)广西蔗糖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广西甘蔗种植生产管理需要培养有先进种植技术、高效灌溉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一体化复合型人才。甘蔗种植的深耕深松、种苗培育、节水灌溉、智能化施肥等环节管理,都需要田间管理灌溉技术、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甘蔗种植生产管理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甘蔗种植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和甘蔗成长综合指数监测、信息处理中,建立甘蔗种植信息服务平台,都需要吸引生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科技创新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需要为学生多样化成才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具有广西地方标准的《糖料蔗灌溉定额及灌溉技术规程》(DB 45/T 1197―2015),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和运用,需要一批甘蔗种植生产管理、灌溉技术、生产技术和信息处理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为制糖企业提供完整的数据分析与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需要复合型人才。结合制糖企业的经营特点,面向制糖企业集团量身定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平台覆盖制糖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包含企业的农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数据挖掘与决策分析、生产质量分析管理等子系统。运用ERP思想,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对制糖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了制糖企业业务流程,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实时管理和分级考核管理。这需要有了解采购、生产、销售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广西制糖企业需要创新型人才。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了解到:广西90多家甘蔗制糖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糖料蔗区乡镇,中小型糖厂的数量占比较大,生产能力低下,糖厂自动化水平基本处于单机或局部工序自动控制的水平,成了一个个“自控孤岛”,未能真正实现制糖生产系统进行全局规划和自动控制、智能化均衡生产;制糖生产企业推进糖业节能和清洁生产力度不大,与国外同行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智能化、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制糖行业还要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需要生产工艺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合作创新。

广西蔗糖产业生产链短,原糖生产产品单一,原糖生产与精炼糖生产分离不到位。糖产业下游企业,如蔗糖产业文化、糖果产品、休闲食品生产链尚须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糖产业下游的朗姆酒产品、生物化工产品、蔗汁饮品等尚须形成规模。这些问题都要广西蔗糖产业政策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联动机制,推进广西蔗糖产业生产产品多样化;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广西蔗糖产业生产规模化、生产智能化;推进广西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合作,协同培养制糖企业需要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人才,做好做强广西蔗糖产业。

广西需要大批国际化的电子商务、期货管理和大数据服务的专业人才。由于受国际糖价影响,广西糖现货价格不稳定。广西糖业二次创业规划要求初步建成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糖业的营销体系,规范糖批发市场信息的,规范糖流通秩序;完善食糖网上现货交易规则,引导食糖现货交易市场健康发展;规避市场风险,加强广西现货市场与国内外期货市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多层次的食糖网上交易市场体系。这些内容都要有一批大数据分析服务,了解国际化电子商务、期货管理的人才创新完成。

二、广西蔗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对学习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达到成为某类专门专业人才的方法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回答“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它与教育目的“培养什么人”相对应。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具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流程、人才培养制度和人才培养评价等。

人才培养要回答“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人才培养类型。蔗糖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生产工艺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研发工程师,更需要现场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人员;同样需要更多生产技能人才。二是人才培养专业定位。蔗糖产业区域性季节性强;广西蔗糖产业生产链短,原糖生产产品单一;广西蔗糖产业复合性强,生产效率低。蔗糖产业需要制糖生产与管理专业人才,更需要涉及甘蔗种植生产管理、灌溉技术、生产技术和信息处理一体化多学科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三是行业自身特点需要。广西要推动糖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糖产业可持续发展。蔗糖产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蔗糖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需要有对多个学科较深了解的跨专业人才,更需要能具有统筹整体产业链、能够领导蔗糖产业技术开发和实施的复合型人才。

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指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企各方按照约定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对培养专业人才一系列有计划、有目标教育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提出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一系列基本制度。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是创新一种区域化高校合作、校企、社会团体合作,培养产业需要卓越专业人才的办学新模式。

广西蔗糖产业技术人才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是指院、校、企协同担当共同培养责任,各方按照蔗糖产业人才计划、目标要求,约定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协同广西区域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和广西蔗糖企业,加强在人才培养培训与师资建设、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教学和科研实验、就业创业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蔗糖产业技能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的机制。坚持依法合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坚持互利共赢,院校企各方平等自愿开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三、广西蔗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树立人才培养服务蔗糖产业发展理念,落实院校企协同培养蔗糖产业人才责任。广西高度重视糖产业稳定发展,推动糖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和技术是广西糖产业发展的核心。职业教育要树立人才培养服务蔗糖产业发展理念,人才培养要符合蔗糖产业技术发展需要、转型升级需要、生产管理创新需要。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合作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联动机制,坚持互利共赢,院校企各方平等自愿开展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使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满足广西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通过协议方式约定各方权利义务,落实共同培养蔗糖产业人才责任,以共同育人、共同发展开展合作活动。建立院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合作成效进行总结,共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合作的水平,为广西蔗糖产业培养企业急需的多样性、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新符合广西蔗糖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创新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开展系统规划、联合培养,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广西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合作,以蔗糖种植、生产、贸易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为核心,对接广西蔗糖产业链和产业群,明确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实行院、校、企协同共同培养蔗糖产业人才责任,各方按照蔗糖产业人才计划、目标和要求,约定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开展系统规划、联合培养,多种形式合作,共同制订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广西蔗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开展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重点合作建设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制糖生产实训基地,培养蔗糖产业技能人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糖生产实训基地,培养蔗糖产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和广西大学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培养蔗糖产业科技创新人才。

系统规划蔗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训,实现企业员工培训、人才培养融通,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融通。进行构建体现蔗糖生产工学结合特色的培训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共同开发广西蔗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训、培养校本课程和教材,减少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重叠等。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教学实训室建设实行统筹规划、资源互补、实训有偿分享机制。如广西甘蔗研究所建设蔗糖育种、种植实训,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制糖生产过程、工艺实训,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制糖生产检测、技术管理、经营管理实训,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和广西大学建设制糖研发、技术创新、大数据服务实训等。

(三)建立广西蔗糖院校企发展联盟,系统规划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实现广西蔗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教学团队应实行老中青结合、专兼职教师结合、多学科多类型技术人员结合。系统规划教学团队,解决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教师之间不沟通,实习实训基地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而且容易让人觉得中职、高职、应用本科教师服务水平不高、定位不清的问题。遴选兼职教师重点从熟悉广西蔗糖研发、生产、产品、贸易、物流、文化领域的单位中选工程师或技师,建设蔗糖育种种植、制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教学团队,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聘请承担教学任务。

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了解到,2011年广西成立制糖关键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大学、院所和区内多个糖业集团等14家单位积极响应和参与,联盟以提升制糖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共同突破制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形成创新合力。联盟成立以来,联合制糖行业的产学研资源优势,已陆续开展了组织新技术推广应用、制糖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人才培训、国际技术交流等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形成了高水平的技术团队。

(四)系统规划广西蔗糖企业生产培训基地,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建立资源互补,实训培养有偿分享机制。系统规划广西蔗糖企业生产培训基地,建立中职、高职、应用本科院校联盟工作站。如广西轻工高级技工学校以小型糖厂生产设备,模拟实际进行生产等内容开展培训、教学、科研实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糖厂模拟生产澄清和蒸发DCS系统控制,降低清汁与糖浆的纯度差,提高制炼的收回率及产糖率,提高产品的质量等内容开展培训、教学、科研实验。广西甘蔗研究所和广西农垦良圻制糖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合作,共建院校联盟工作站,组织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学校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聘请院校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每名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签订工作任务书,明确其为企业技术服务、科技开发服务、职工培训教学内容;明确院校学生技能培训任务、实训基地建设等相应的任务,共同服务广西蔗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Z].

[2]林克松,石伟平.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5(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