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运动的价值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6: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运动的价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运动的价值

第1篇

摘 要 休闲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价值很多,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感受大自然、放松心情、锻炼身体、有利健康,休闲体育运动还能增进世界上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休闲体育运动。本文对休闲体育运动的价值进行综述,并对该运动项目更好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以期为该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休闲体育运动 价值 开展

所谓休闲体育运动,它是指人们在空余时间以提高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是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休闲体育运动有别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休闲体育运动具有自由性、随意性、趣味性、主动性等一系列的特点,长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活动有利身心健康、防疾治病,同时,休闲体育运动还有提高文化素养、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的作用[2]。

一、休闲体育运动的内容与类型

休闲体育运动包括很多内容,它涵盖了一些竞技项目和某些娱乐项目,而休闲体育运动的分类也没有固定的分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攀爬类,包括:徒手攀岩、登山、徒步野营之类;第二类,水上项目,包括:帆板、冲浪、滑雪等项目;第三类,球类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棒球等;第四类,民间传统项目,包括:钓鱼、打太极、民间舞蹈、八段锦、气功、踢毽子、荡秋千、跷跷板等很多项目[3]。

二、休闲体育运动的价值

(一)休闲体育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经常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体机能,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脑力工作者,会在工作中更有积极性,也更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成绩,经常参加休闲运动对提高个人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有明显的提高[4]。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各大系统的功能、结构都有良好的增进能力:参加休闲体育运动活动能够使衰老减慢,一定程度的保持肌肉力量,还可以进行减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能力。

(二)休闲体育运动可以愉悦身心

参加休闲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人身心愉悦,也能满足人们对各方各面的需求:在精神上面,休闲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满足一些得不到的精神需求满足,从中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同样道理,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能丰富生活,使得空余的生活实践更加丰富多彩。其次,经常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人可以明显减轻工作、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使得人感到快乐、轻松和愉悦,使得生活更充实。休闲体育运动还是消除孤独寂寞,增进相互情感交流。例如:开展类似徒步攀岩、滑雪、野营、登山等类型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很多都是远离城市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这些项目多为团体性活动,经常开展这些项目使得使人们重返大自然,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从而感受到团队合作、征服自然的快乐。

(三)休闲体育运动提高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如放风筝、舞狮、荡秋千、赛龙舟、太极拳等,这些传统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休闲体育运动。其中,类似舞狮子、赛龙舟这些项目,都能让大家更好的团结协作,从而使人更加容易沟通、交流。而太极拳、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不仅很有娱乐性,而且还有很多哲理深入其中,大家参与这种休闲体育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同时还促进了共同的文化交流,充实了闲余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舞狮子、放风筝、荡秋千、龙舟赛、太极拳等,这些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广泛的传播。

三、结论与建议

休闲体育运动能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并且能够在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十分必要努力发展休闲体育运动,使得更多的人融入到休闲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全民休闲运动的意识,增进广大群众各项素质的提高。国内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不够的地方。针对怎样更好的发展这项运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升休闲体育的良好理念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体育知识讲座等广大群众传递休闲体育信息。传授体育健身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鼓励、引导大众参与丰富多彩的休闲体育活动。促使广大群众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和体育价值观念,进而积极投身到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中来。

(二)提高休闲体育的氛围,提高休闲体育参与程度

积极营造浓厚的休闲体育锻炼气氛,开展有特色的休闲体育项目。并以此激发群众的休闲体育参与意识,促进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培养大家的终身体育意识。引导我国休闲体育文化活动向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组织休闲体育人才

长期以来,高校的休闲娱乐活动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根据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各高校虽不同程度的增设了运动休闲的教学内容,但还是没有达到目前大学生对运动休闲的需求和身心健康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培养专门的组织休闲体育教育的人才也是非常紧迫的。

参考文献:

[1] 叶杭成.休闲体育价值研究[J].当代旅游.2011(4):244—245.

[2] 肖志民.论休闲体育与健康[J].阴山学刊.2010(9):87—89.

第2篇

关键词:三人制篮球;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价值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大众体育运动,它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及其培养学生坚强心理品质。篮球运动通常组织五人制比赛形式,基本技能包括运球、投篮、跑动、传球和跳跃,具有较大的娱乐性和游戏性,可以吸引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国家倡导及篮球运动对场地要求较低,所以基本上学校都建有标准的篮球场地。完善的场地器材设施为中学生进行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硬件条件保障。由于三人制篮球比赛可以在较为简单的场地上进行,并且比赛时间安排较短、对比赛场地的要求降低以及整场比赛身体对抗强度和运动量没有常规五人制大,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阶段相匹配,可以提升其身体素质,进而对培养中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大有裨益。三人制篮球项目有其自身难以忽视的优越性,可以提高中学体育课程质量,培养学生其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心理素质,对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1]。

一、三人制篮球促进中学生健康的价值

(一)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

根据国家体质监测报告中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情况分析,中学生阶段的身体形态及生理机能的发展极为重要。现如今的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每天学习时间延长和长时间保持极高专注度。因此整个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发育都受到了较大影响。虽然三人制篮球的规则要求是在传统篮球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比赛所用场地和其战术战略技术安排上。技术动作和传统篮球运动一脉相承,并且三人制篮球同样属于身体对抗项目,其基本运动技能需要调动人体绝大部分肌肉群参与完成运动,对于提高运动者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十分有效。三人制篮球运动比赛的进攻和防守的转换节奏比传统五人制要更加快,这就导致运动过程中跑动。有助于中学生机体提高代谢水平,从而增加心脏中血液的搏出量,进而提高机体内外交换节奏、肺活量以及心肺耐力。对增加肌肉生理横截面积,增强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升身体负荷承受能力有积极效果。而且三人制篮球运动参与双方多采用直接对抗方式,运动中身体频繁接触,能够提高人体对周围环境敏感性,提高大脑神经对各肢体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强机体灵活性以及协调机体各器官反应的能力。经常参加三人制篮球赛,对于中学生动作的协调性,空间的感受能力,运动中身体的变向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具有积极增强效果,具有很高的强身健体价值[2]。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这项运动,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体格的功效。

(二)促进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功能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进而造成心理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排解压力及产生运动的愉。第一,学生参与在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同对手竞争,达到在对抗中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不愉快情绪的目的;第二,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注意力从学习中转移到比赛中去,时刻注意赛场上其余运动员的跑动和球的走向,通过分析判断,扬长避短,创造优势,然后自己做出相应的变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放下学习上的不快,获得运动快乐,彻底地放松自己;第三,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锻炼中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因为篮球赛场中胜负不定时刻变化,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发挥自身实力。三人制篮球运动对于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塑造中学生其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促进中学生社会发展的功能

三人制篮球赛追求的是队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协调合作。因此,中学生在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扩大参与者的交往范围,建立队员之间的良好友谊,另一方面便于队员之间相互了解,培养默契配合的氛围。三人制篮球更加注重参与和互动,赛场就是交流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情感表达,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美的享受[3]。此外,从三人制篮球运动来说,它是三对三的小团体运动。并且比赛只需要三个人上场,但是比赛场上的三人必须要以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技术,认准同一个胜利的目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赛。在对中学生的体育教育训练中,组织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优良的个性以及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这对健全中学生的积极向上人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比赛开展要求的降低

现阶段制约校园体育项目开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场地、开展经费和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三人制篮球运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和传统篮球一样,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现有的篮球场地,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使用。而且三人制篮球的规则简单,对于篮球运动有薄弱基础的同学也可以参与,便于三人制篮球的组织和开展。作为一名中学生,没有扎实的篮球技术基础,不了解篮球的战术策略,就会导致参与比赛的失败。这极有可能打击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放弃运动的机会。而三人制篮球运动并不看重其体育运动本身的竞技性,偏向于趣味性,意在培养中学生的健康身体素质。因此,不用担心学习的难易程度和运动本身的高技巧性,大家即使以前没有学过篮球,没有打过篮球比赛,也会在三人制篮球比赛中游刃有余。

(二)三人制篮球本身的趣味性

三人制篮球是在传统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保留了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又在其内涵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运动项目的价值观念上同传统篮球有着不同的体现。其与传统篮球运动的竞技性的不同在于,三人制篮球更强调的是参与人员的运动参与感和心理的满足感。三人制篮球往往着眼于运动的过程以及参与者在简单配合下个人能力的体现,所以追求强调学生个性,寻求自我在运动中的表现,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吸引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三人制篮球不再突出强调传统篮球的竞技性要求,更加强调突出体育运动的游戏性,符合体育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宗旨,适宜在校园开展。

(三)三人制篮球比赛的适宜性

首先三人制篮球所使用的场地为传统篮球项目场地的一半,打一场比赛的整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比赛场地的缩小和比赛时间的减少,意味着三人制篮球的运动量相比于传统篮球来说得到了下降,并且节省了中学生的体力,控制运动负荷在青少年中学生年龄阶段能够接受。在技巧战术方面简化了比赛攻守转换的方式,比赛节奏相比于五人制篮球来说得到了加快,适合在中学校园内开展。在三人制篮球比赛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都能得到重视,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比赛参与获得感,减少因为自身技术水平差异而得不到机会的失落感。并且三人制篮球的适宜性可以使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得到极大地锻炼,又因为其与中学生发育阶段相符合的运动量不会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另外,三人制篮球赛与传统篮球相比其全队攻守战术更加简单,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获得较大的成功感,更加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和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4]。

三、三人制篮球教学开展的错误认识

大部分人都错误地认为三人制篮球运动就是半场篮球,它相比于传统篮球来说只是参与人数上的区别而已,这种认识就是管中窥豹,并没有从总体来评析。首先三人制篮球参与人数的变化,赛场上双方队员虽然是采取直接对抗的方式,但是各自的活动空间更大,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得到增加。然而在中学校园的篮球实际教学中会陷入尴尬境地,比如因为学生篮球技术的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组织起学生全场五对五篮球的教学训练。又因为对于三人制篮球认识的偏差,不能发挥三人制篮球教学特点,针对学生年龄阶段安排具有建设性的三人制篮球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学不能让人满意。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同学们在体育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锻炼。

四、如何更好地在中学校园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

(一)理解三人制篮球教学目的

在中学校园内进行的三人制篮球教学,其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向上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运动的游戏性、降低竞技性,以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自我认知结构[5]。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来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在比赛规则的合理范围内展开对抗,从比赛中找到乐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基本平衡

在校园里开展三人制篮球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在运动中既有参与感也获得心理上的成功。而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有差异,比如说男生和女生的差异、身体素质优秀和普通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比赛分组时保证每组实力相当,比如一个水平高的和两个水平相对差一点的分在一起。并且在比赛开始之前,临时制定一些额外的规则来约束学生,尽量使比赛达到平衡,使每个同学参与运动当中更具有幸福感和成功的获得感。例如采取“让分”的方式限制优势方,这样就可以保留教学原本目的,又可以让比赛双方都有参与感。

(三)针对学生身心特点,激励学生超越自我

三人制篮球进攻和防守的面积变大,所以可以增加对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中,增加在赛场上的跑动,加强和队友的交流合作,建立阳光积极的身心状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在自己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升华。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其身体发育水平具有其阶段性,需要使学生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进一步理解体育运动的深层次意义,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完善健全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

(四)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在三人制篮球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训练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之间和谐统一[7-8]。比如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学生,阶段性增加训练量,使学生逐渐适应。同时讲解理论和采取游戏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引导其在游戏中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改变以往对体育运动误解。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具有特殊规则的篮球比赛,增强学生对于篮球学习的激情,提高体育教学效率。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持三人制篮球教学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实现三人制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增强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性格、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效果。而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趣味性、适宜性,可以使中学生的体育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三人制篮球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学校教师应该从三人制篮球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开展比赛的适应性着手,规避对三人制篮球教学及比赛开展的固有错误认识。首先应理解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教学目的,其次改善三人制篮球课堂教学方式、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因地制宜开展三人制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使学生通过参与三人制篮球运动和比赛,得到身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轩,纪沙.三人制篮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山西青年,2021(5):121-122.

[2]马骞.“三人篮球”技战术特点及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52-54.

[3]赵宪法.三人制篮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9-10,13.

[4]李云镔,张军,杨世强,李志清.三人制篮球运动发展方向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213,215.

[5]李肖雄.三人制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101,103.

[6]孙志亚.中学体育教育中三人制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探究[J].才智,2017(6):81.

[7]薛来何.浅析中学开展三人制篮球运动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4,27(5):379.

第3篇

强调分析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出发点,实际上这种运动形态就体现在人类与大自然进行长期抗衡和利用上,同时,集开放性、对抗性为特质的竞技体育文化也在成型。从理论上讲,体育文化旨在强调体育娱乐限制和准确性,需要参与者在各种竞技中按照比赛中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超越法理指定的界限。体现在西方体育文化外在的形态上,主要讲究的是超越,体现的是力量和速度,展示技巧和形体之美。由于中国和西方对文化的认同有相当大的距离,相互之间有着巨大差异,致使奥林匹克运动从传入中国开始,就形成了文化之间的对抗。

西方的文化在其长期发展中和人类接受文化的意识中,就强调个体存在性,文化的体现往往会以个人为中心,他们认为文化在人的意志方面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缺少精神内涵。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不断演进中,开始强调团结配合、相互支撑。传统的中国文化始终在人是整个群体的一部分的认识中打转,一方面承认每个人与群体的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认为文化与社会伦理、道德养成等方面要进行融合。中国文化强调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以及命运完全是依托整个群体的利益而呈现。而对于物质利益的获取这个层面上,古老的西方文化单纯地强调个人,倡导个人主义精神,将物质的享有看做是独立的拥有。中国由于长期受传统儒家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引导,人们的思想一致认为应当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物质拥有原则,倡导精神和物质的共同拥有,应当“重义忘利”,对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往往会轻视。以希腊为主要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一个人的成绩来自于自我的争取。没有借助其他的方式实现,主张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应该依靠内在的力量来获得,并不需要由他人评价和检验来实现。这些理念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驱使下,中西方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和评价以及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不断加深、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前提下,更能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出现的许多以体育娱乐活动或者事件为文学、影视作品的素材的时候,由于文化的形态存在着差异,它体现出来的表达形态也各有特点,使得差异更加明显。总之,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或者电视作品主要是以人类的体育运动为题材,用故事的呈现或者以声像记录的形式来讲述特定时期的故事,在故事不断推行的过程中强调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塑造。中国的体育文学长期以来在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下并不注重竞技体育的对抗性、技巧性以及个体性的特点。在我国文学创作界,作家们往往对体育外在层面的失败、胜利以及体育题材作品的挖掘开拓上并不关注,实际上中国过去许多的体育文学作品很少能反映出体育精神所存在的本质,在人性的体现上没有进行多角度、立体式的审视,文学作品更多地是为了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出了激励和价值观点。与之相对应的西方体育文学,不但用文学的艺术手段反映体育竞技的场面,而且也展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力量和对抗。这些体育文学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以真实的故事、事件,让观众置身于体育运动之中,随着竞技、对抗的不断推进,使得观众的思想和情感发生跳动,从而在心中产生对运动本身的评价和判断。从体育运动在电影观众中产生的影响来看,体育与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故事是有互补性的。

19世纪末,在西方已经全面开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开始登陆我国,我国也在尝试在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接纳这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随着所谓的西方现代文明在我国文学艺术界产生影响的深入,中国有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少年,他们从内心将中西方文化渐渐从矛盾和冲突转向了融合。历史的文化实践证明:不管是中国还是在西方,历史上每一次的文化碰撞之后的交流与融合都会产生出新的文化模式。当然我们也看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使我国体育文学走进了新的发展空间。奥林匹克运动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我国大众之间、体育界共同倡导发扬互助配合、互助友爱的人文道德精神。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体现的公平和公正的竞争原则,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出的用体育竞技展现人类的精神追求,这个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多么富有魅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针对国际间、国与国之间存在的体育竞技文化价值的差异,也在努力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实现多种文化形态融合,并在举办各种大型国际比赛中强调奥林匹克竞技的胜负标准不能简单化,指出了奥林匹克文化既不属于西方,也不是属于欧洲,它应当是多种文化共存且在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不断交流、不断进步的结晶。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进步中,通过我国的体育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不断深化,从中我国也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全球性,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参与者和经历者,也就是说,只有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认同,才能真正体现出奥林匹克的内涵和本质。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文学缺乏对竞争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倡导,思想观念一直处于保守状态,长期的体育运动和体育运动的文学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不主张强调个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经过体育运动这个媒介的传递,并且形成了双向的交流之后,其显现出来的价值无法估量的,使体育文学的形态和艺术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大地的兴起,使新一代中国人在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进取精神有了一个认识上的更新,奥运体育文学让新一代中国人摒弃了纸上谈兵和浪得虚名的头衔,走上了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前进的轨道。正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学有了奥林匹克文化的渗入,才使我国的体育文学展现出新的魅力,使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满活力。

令国人难忘的197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国,从这一天起,我国体育真正告别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同时也告诉世界人民,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也赢得了话语权。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世界瞩目的奥运会上,我国体育选手获取的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赢得了世界瞩目。从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上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竞技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上的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体育情绪的高涨,同时也触动了众多作家的创造灵感,发生在体育运动场上的故事,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些体育文学作品紧跟时代脉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相联系,并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和臧克家先后在《人民日报》《体育报》上发表的赞誉体育健儿的文章,此后,我国文学界呈现出体育文学繁荣的局面,如作家赵丽宏写的《新的高度,属于中国》,朱巾芳创作的《羽球情》以及《中国姑娘》《强将手下》等大量的体育文学作品。随着奥林匹克在世界各国得到的广泛认同,中西方文学也进一步融合,体育文学作家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在这种交流下,使得中国作家的取材视野和写作思路不断开阔,尤其体现在后来发展成为主要体育文学形式的报告文学,在主题确立、题材的选取和体裁应用等方面显得更加开放,促进了我国体育报告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体育文学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形成了一批新的创作形式,也孕育了一批能够在反思中创作的作家群体。1985年,中国男子足球队与1986年的世界杯失之交臂,作家刘心武就写下了带有反思意味的作品《5•19长镜头》。之后又出现了作家赵瑜创作的具有反思意味的报告文学《兵败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也好,中国体育也罢,体育运动从它自身存在的文化属性来看,与文学创作是分不开的,体育文学作为具有传播功能的文化形式,其对体育的奉献是毋庸置疑的,而体育文学的繁荣更离不开体育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更加广阔的创作领域,体育文学也使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弘扬。

作者:卫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跆拳道;价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也在持续向前推进,同时当前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小学体育课堂本身担负着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增强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心理适应力等综合素质的能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跆拳道运动则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率,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以重视。

一、把握跆拳道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价值

1.健身。跆拳道运动是当前一种现代化体育项目,其在当前体育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专门的道馆和培训班越来越多,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来进行学习,尤其是自2004年后,陈中勇夺雅典奥运会跆拳道冠军之后,该项目更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就小学生而言,通过跆拳道的练习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身体协调度、灵敏度和柔韧度等方面的能力均可以得到改善。与武术和田径等体育项目相比,跆拳道体育项目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与足球和篮球等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相比,跆拳道练习更适合小学生,加之跆拳道本身比较简单易学,所以学习起来比较简单。另外,跆拳道是一种侧重群体性练习的体育项目,其可以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并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体质。

2.健心。通常而言,心灵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窗口,同时也是构成健全人格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此时的个体潜意识比较模糊,他们对于事物的感观和认识会存在一种不确定的摇摆心理,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观念的稳定性。而跆拳道本身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所以技能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使学生接受尊师、友好、和睦和爱国等思想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所不具有的优势。另外,跆拳道项目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跆拳道运动项目本身所具有的“以礼始,以礼终”的礼仪规范可以逐渐增强学生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而敬礼方式也可以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的教育;并且借助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学生会逐渐养成尊重师长和他人的行为习惯。

3.健智。智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智力因素,其不等同于知识的丰富储备量,也不可以用头脑聪明进行表达,而是一种快速、灵活理解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由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或者家庭环境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社会中大学生不会洗衣服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解放学生大脑、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实践研究表明,跆拳道运动在启迪学生智慧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不管是跆拳道品势和竞技,还是功力检测,各种练习方式均存在着竞争,即在训练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规则来进行有序对抗,但是这种对抗不仅仅局限于体能的训练上,还包括充分分析、假设和预判自己的竞争对手,从而增加少年儿童头脑和身体的灵活性,不断启迪学生智慧。

二、落实跆拳道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措施

1.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跆拳道课程。跆拳道课程的开设实际上就是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但是要确保跆拳道教学时间开设的合理性,从而确保跆拳道运动开设的合理性。通常而言,跆拳道主要包括两种课程模式,一方面,将跆拳道课程加入到全校的体育课程中,确保每个年级在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跆拳道练习;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实验班来开设跆拳道课程,而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采取每周一次的训练,而小学高年段的年级可以进行每周两个课时的跆拳道练习。另外,学校还必须要定期对各个年级的跆拳道开展效果进行考查,确保教学的质量。

第5篇

关键词 啦啦操 体育文化 价值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变化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触底高校文化形式之一,包括高校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以及体育精神等多方面内容。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啦啦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美的舞蹈动作完成高超的技能展示,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它始创于1880年的美国校园,原名cheer leading,起初只是观众为本队队员加油呐喊,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自从传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年内深入到全国所有高校并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开展,唤起了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它所表现的感染力、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并且在全国诸多赛事中都可见到啦啦操这项运动的表演。

三、啦啦操运动与高校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对体育项目的竞技能力的认识,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健身、教育、竞技以及审美等方面,其特点表现为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更全面优秀的人才。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运动,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以及竞技体育意识等方面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宗旨相一致,教育部为了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已将啦啦操列入体育教学的内容中并且在我国各高校进行了普及和推广,作为一项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啦啦操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价值

(一)健身价值,全面增强身体素质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动作编排内容丰富多样,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身体运动构成,跳跃、翻滚、托举等动作不仅可以发展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以及肌肉力量、平衡性等身体素质,而且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全面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具有很强的锻炼价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目标。

(二)健心价值,促进心理健康

啦啦操运动中包含的舞蹈动作以及技术配合,所体现的是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精彩的表演可以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鼓舞,感染观众,通过动作中象征鼓舞意义的手势和口号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张扬的个性和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精神,配合热情奔放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动作以及热烈的赛场气氛有利于驱除抑郁、烦躁自卑等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自信心等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啦啦队运动是由6-30人组成,属于团体竞赛项目,团队精神是啦啦队制胜的核心。在表演和竞赛中需要队员相互配合,变换多层次的队形和造型才能呈现精彩的表演效果,在技巧啦啦队中团队凝聚力表现的尤为突出。技巧啦啦队是由翻腾、托举、金字塔、口号等形式组合而成,在技术动作的练习训练中需要底座和尖子以及后点的默契配合和充分信任才可以完成每个配合抛接动作,在上场及表演竞赛中需要整齐响亮的口号呼喊才能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每个队员都需要时时刻刻将自己融入集体中以保持整个团队动作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因此啦啦操项目对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因此,啦啦队运动中的团队精神为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磨练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

竞争性是体育的灵魂,啦啦队运动具有很强的竞争性,通过啦啦队的训练和竞赛表演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竞争意识,培养战胜自我以及超越自我的精神;技巧啦啦队要求队员通过抛接、跳跃、翻腾等高难度的动作完美的完成成套动作,在教学及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动作完成的失败以及配合的失误,并非每次练习都可以成功的完成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并且通过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来完成技术动作及配合,因此,啦啦队运动可以利用项目自身的技术动作特点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五)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及发展

啦啦操在高校中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和开展,校园体育竞赛以及表演等大型活动中都通过充满艺术性和技巧性的精彩富有活力的啦啦操来活跃气氛,优美的舞蹈啦啦操以及精彩刺激的技巧啦啦表演都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提升了新的层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运动水平以及审美能力同时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促进了校园文化健康、和谐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气排球;体育;健身

追溯气排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它起初是一项老年群众的活动。在1984左右,我们国家在展开一项老年人体育活动的时候开始兴起。由于气排球质地柔软不伤人,而且技巧容易被掌握,对于一些非专业人士也容易上手,让更多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也在这项运动中体会到了成功与自信,所以这项运动的普及面越来越广,不少中青年也加入了此项运动,并把它不断发扬光大。由于气排球的适用人群广,场地设备等要求简单,危险系数小,且健身价值高,所以将气排球运动引进小学校园易实施、作用大。

一、气排球在小学体育中的健身价值

在现有的学校运动项目中,足球、篮球运动损伤可能性较大,乒乓球等运动参与人数较少,且运动强度不够。而气排球就可以综合这几类球的优势,既达到跑跳的运动强度,不容易受伤,又兼具趣味性。所以气排球在小学体育当中的健身价值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气排球质地柔软。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身材矮小,小胳膊细腿力量不大,需要的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运动。气排球既轻又软,训练时的发球、传球、接球都不会有疼痛感,适合所有小学生运动。

其次,运动量适中。从气排球训练模式来看,它的运动量相对合适。它既有跑跳蹲等下肢运动,也有手背腰颈的上身运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灵活度,也可以锻炼到身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另外因为和对手没有肢体接触,对抗性相对较弱,所以安全性更高。场地比排球场小,有五位队友分担接球任务,所以运动量又不会太大,不会让人产生很大的疲劳感。综合各种因素,气排球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方面也做到不伤害他们的身体,非常适合小学生用于强身健体。

第三,集体性项目,增强团队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团队合作意识已不可或缺。气排球运动以五人为一组,队员之间必须有默契的配合,能够快速的判断由谁接球、谁二传谁主攻,并把握各队员对球路的要求。这些默契需要磨合,通过磨合增加队友的友谊,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所以把气排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可以多方面锻炼我们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气排球在小学体育中的推广策略

那么从气排球在小学体育当中的发展而言,如何让这项运动被学生所接受,并且在各大学校当中展开,我认为在这方面需要一定的推广策略。只有真正让人们知道它的益处,才能够发展到小学的体育项目中来,所以对于这方面我想表达一下它的推广模式:

1.全面发扬气排球的优点

把气排球运动加入到小学的课程里面,最需要做到的就是让大家知道它的益处。气排球的运动模式十分简单,与排球相似却比排球简单。最主要网的高度比排球网矮很多,女网要求才1.8米,非常适合身材矮小的小学生。同时它的运动模式安全,也适合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

2.全面设定气排球课程的准备条件

在体育课程当中,要加入一个新体育项目的时候,必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课程设计、基础设备的建设和课时的安排。首先气排球的加入要从课程内容着手,比如气排球的基础训练和比赛训练的课程内容整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效加入气排球内容,并且进行合理的安排。其次气排球的场地要求非常简单。气排球场只需羽毛球场大致同大的地方和一个排球网,而大多数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这大大增加了推广气排球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能性。此外,在课时安排我们先要具体的了解到气排球的训练内容,从健康的角度去开展,把小学体育教学时间合理安排,争取不耽误体育教学的其他内容。

所以体育课程准备条件是一个逐渐开展的过程,我们先去拟定课程内容,并且充分的准备基础设施,再投入到教学里面,分析它能够为学生带来怎样的益处等,同时也要关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达到哪个层级的训练标准,从推广的角度而言,前期的准备必须要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教育的关键作用。

3.老师言传身教带动学生训练

我们想要推广这项运动,还可以先从老师入手。从目前的气排球社会基础看,社会性比赛多,吸引了众多的中青年投入此项运动,并爱上此项运动。而部分教师也成了其中的爱好者。特别是教育局组织的比赛,更加推动了气排球在教师队伍中的盛行。老师在学校组织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此项运动的热情。

4.提高气排球的训练乐趣

气排球是一项较为简单的运动,接球可以按排球的手势接,也可以不按标准姿势接,只要能组织起来将球打到对方场地就行。因为要求低,入门容易,每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成就感,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就相对容易。当然把培训变得更加有趣无疑是锦上添花。

例如游戏一:灵活性训练――躲避球。因气排球质地软,即使被球砸中,也不会受伤,游戏安全性高。学生在躲避球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反应速度也有了体能训练,还在躲避成功的情况下,提高了信心和兴趣。游戏二:基本功训练――八人四方位轮位接球。气排球中最重要的就是接球。以八人一组,队员之间互相传球,在不掉地的前提下,累计次数。组与组之间竞争,得数最多的组获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个游戏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分发挥了团体项目培养人才的作用。

5.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

小学是喜欢竞争的阶段,学生可以在多形式的比赛中丰富成功失败的情绪体验。在成功中提高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耐挫能力。比赛可以是同班异组间的对抗,可以是同段异班间的对抗,可以是不同段之间的对抗,还可以和别的学校联谊。在各种比赛中增加团队凝聚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气排球运动是非常温和的项目,同时也是当下能够满足小学生身心需求的一项运动,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将其优点真正的发挥光大,让从事于体育项目的工作者能够深入的了解到这项运动,运用我们教学的技巧和智慧去引导学生们,让他们快乐的接收这项体育运动,从德、智、体等多个方面去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震,杨宁.排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6)

[2]屈晓宇,朱峰,林琳.大学生课余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J].运动,2014(19)

[3]杨静,井海波.排球运动的功能及发展趋势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1)

第7篇

关键词:云南省,高水平,大学,价值

 

0.前言

我国1987年开始在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自此开始了在大学开展不同于普通意义上课余体育训练的竞技体育,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突飞猛进,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也蓬勃发展起来,这是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历史的必然。随着国内、国外大学竞技体育的广泛开展,大学竞技体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对大学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成功的大学竞技体育为学校的团结、忠诚、学校的荣誉以及学生的申请、招生和经费的增加都有重要意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有了自己的高水平队伍,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受关注度似乎高于为开展高水平运动的高校。高等学校是人才密集之处,体育师资知识层次高,并具有较完善的场地设施和器材,有利于培养有科学文化知识、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人才,使高水平代表队尽快实现与世界大学生高水平队伍抗衡的目标。本文从价值观角度出发,略谈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大学体育中的重要性。

1. 高水平运动队有助于我省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竞技运动水平可以分成两点来解释:一是竞技成绩,即赢得更多的比赛,创造更多的优异成绩;二则是拥有更多的水平较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而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对提高我省竞技运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参考网。首先,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可以直接提高我省的竞技运动水平,主要表现为优秀的大学竞技体育代表团或个人代表省或学校参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来提高我省的竞技运动水平。

云南大学篮球队在2004年获得第七届cuba大学生篮球赛云南赛区冠军2006年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云南省冠军和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冠军。

从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来看: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游泳、武术、乒乓球等项目.项目繁杂。云南大学篮球高水平运动队不仅在篮球多次独占鳌头,云南大学游泳队也屡次取得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佳绩,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游泳比赛中,获女子团体第六名;获男女团体第九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队.其中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5个第五名;4个第六名.是典型的运动成绩、道德风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充分证明了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对我省竞技运动水平的能动作用。通过开张大学竞技体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较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了中小学开张竞技体育的主动性,为我省体育系统和其他开展竞技体育的行业,企业输送竞技体育人才。

体育的作用体现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省与省之间乃至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凝聚力。论文参考网。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取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让中国人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70年代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创了我国外交的崭新局面;80年代的女排拼搏精神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而奋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和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的举办,不同肤色、不同种族来自世界的各地人民为同一个梦想齐聚北京,中国同胞们也齐聚北京为百年奥运而欢聚,这充分体现出了被激发起来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希望更多的高校能重视和支持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

2.能积极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竞技体育是一项综合的、范围较广的竞技运动。他应是校园内最大的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给学生提供教育经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是休闲计划的一部分。发展大学竞技体育对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体现在大学竞技体育的影响作用、榜样作用和辐射作用上。在大学校园内许多学生运动员。学生运动员代表着大学竞技体育,传递、散发着大学竞技体育的功能。学生运动员通过与大学内各个不同群体的交往,影响着别人的体育观,改变着别人喜爱体育的程度,引起别人的体育兴趣,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推动着学校体育课余活动的开展。学生运动员影响着身边的人从事体育锻炼的关系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大学生运动员与其他体育人员的关系图

正因为学生运动员与周围这么多的人群发生着关系,学生运动员很好地推动了课余体育活动的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运动员在对周围群体的锻炼积极性、体育知识、兴趣和观看体育比赛方面影响着他们的体育观和行为,正是这种影响推动了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说明开展大学竞技体育能推动学校业余体育活动的开展。

3.高水平运动队能一定程度提高学校声誉

学校文化有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学校声誉属于隐形文化,而这些隐形文化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学校的声誉、学习氛围、文化环境等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显性文化的发展,现在通过体育传达着学校声誉有着显著的效果,也是非常经济和实惠的方式。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对大学的发展和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名声好的大学也离不开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尤其在美国、欧洲的大学特别注重这一点。通过十几年来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我国多数大学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即发展大学体育可有效提高学校的声誉。

昆明理工大学自招收足球特长生以来,体育特招生很好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为理工大学争了光,提高了知名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价值。

在美国有学者也做了大学竞技体育对提高学校声誉作用的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竞技体育办的非常出色的大学在报纸上和电视节目上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竞技体育一般的学校,在如今媒体如此盛行的当今,代表队出去参赛赢得比赛都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是最容易扩大学校声誉和知名的方式。

4.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对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体育的传授不仅是机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体育观念的养成,所以,大学竞技体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大学通过开展竞技体育,举办各级、各类的校内和校际体育比赛,可以给教师、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观赏体育竞赛、参加体育竞赛的机会,增加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协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从而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竞技体育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校园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图二)

图二 大学竞技体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大学竞技体育相关内容隶属于校园文化促进作用

场馆大学物质环境美化大学校容校貌

代表队 拉拉队社会组织有利于校园文化层次的建设

训练、比赛 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有利于校园精神层面的建设

从图二可以看出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校园文化有促进作用,其一是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必须有相应的体育场馆,而这些大型的体育场馆的兴建不仅满足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需要,而且更完善了大学校园物质环境的假设,美化了大学校容校貌。

5.增加复合型体育人才的数量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队员,在学校期间,即参加了学校的文化学习,还接受体育训练,掌握运动技术,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样的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了更多有用的、复合型有文化的体育人才。

我国体育人才来源于:一 来自于体育高等院校和各类院校体育系,这类体育人才由于接受的教育性质不同,大多数从业于教育系统;二 来自于体育运动训练系统,接受专业运动训练,竞技技术、运动水平很高,但在文化课上接受的教育较少,主要从业于运动训练系统;三 来自于各大专院校体育代表队,这类人才既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又有体育特长,从业余社会各行各业;四 那些虽然没有受过体育教育,但却热衷于体育,通过自学自练掌握一定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人群,大多数分布在各行各业。

从目前社会的需求来看,社会所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特长又有体育特长的第三类体育人才,这类人才即在学校接受高等文化教育,又接受专门的体育训练。论文参考网。毕业后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当他们毕业后由于各自不同的专业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分散于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地区。他们的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会在工作当中无形地辐射于周边的人群,是各行各业开展体育的骨干指导,对推动基层体育比赛和训练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类复合型的体育人才能提升人们对终身体育的认识,这类体育人才对我国体育人口、增加国民体制有重要的意义。

6.结论

从我省目前有高水平运动队伍的高校可以看出,高水平运动队伍的出现,丰富了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体育工作的开展。成了高校宣传、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所以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伍对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

[2]蒋玲,湛育明.略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价值.体育科技,1998,2.

[3]胡晓峰.云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管理与发展思路.云南大学学报,2007.

[4] 徐辉军等.拓展高水平运动队在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作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7.

[5]戚晓明.试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的发展战略. 山东体育科技,1990,3.

[6]丁玲娣.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赛体制模式改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第8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缘由)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而他们的肩上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开展阳光体育无疑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而我们拿什么保证阳光体育在实际开展情况不打折扣呢?从而避免"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甚至做与不做一个样",或者靠着竞技体育的成绩代替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等这些的现象发生。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基于以上缘由,我们能否建立某种制度或评价体系来指导、促进、激励、监督和评价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呢?通过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利功能,指导大家坚持走经济、实效的"阳光路线",保证学生的体质与学习逐步上升。

二、建立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2.1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阳光体育的开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考查其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学校的组织执行情况、教师的辅导、学生的参与情况…。它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通过不同的角度反应评价的全貌。然后进行公正、公开、公平的考核,来激励与指导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关注每名学生的体质,从而让每名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指体系的简化、考评的数据、信息的采集。评价的工作难度不能太大,要做到精简节约。通过这些切实可靠的数据或信息,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3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

评价指标应该明确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和鼓励被评价的对象。激发他们充分的发挥优势、克服缺点。促进各校、各负责人朝着可行的目标开展工作。

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效性

建立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的目标的是为学生服务。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逐步引导学校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需求,保证锻炼的效果,使学生们真正的体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利用评价指标有效的考评与验收,对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推广。

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构成内容

3.1校长的重视――10%

学校校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们需要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校长应亲自带好头,除了有计划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理论学习外,还要参与到策划、组织与执行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3.2宣传――10%

要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这种理念深入人心,而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学校需通过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专家讲座、校园广播…各种形式的宣传。

3.3阳光体育的安排、组织与执行、督导检查――20%

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各班级、各年级的学生活动时间,通过专职人员的管理和协调,来保证学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监督与检查的机制的建立保证每天的阳光体育要做到"五落实"(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器材),确保质量,提高锻炼效果。

3.4阳光体育是否与学校活动、体育课紧密相连――20%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增加学生锻炼时间来逐步提高体质,从而帮助学生减轻的学习负担、压力。要吸引学生到运动场,走到阳光下,体育、活动课则是基础。所以说:阳光体育运动要和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紧密相连,不是另搞一个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要重视的是:防止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被挤占的现象的发生。让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逐步培养终身体 育意识,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3.5特色项目与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10%

大型的文体活动成功的开展在学生们的心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为运动场上的一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与时刻,往往是学生们一辈子的回忆。要保证阳光体育持久的开展,创新和发展特色项目是必备的因素之一,这样不但可以逐步建立学校的优良的体育传统和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还会让这些特色的项目在学生们的人生中拥有特殊"体育情节"。另外,开展文体活动也需要教师积极的参与来"生辉增色"。教师们也需要阳光体育,阳光体育可以促进教师体质的提高与"幸福指数"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们来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影响到一大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们。而"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3.6总结与评奖工作的开展――10%

认真总结是很重要的,它有利今后工作的开展。而评比是一种激励手段,它能调动相关人员、学生的积极性。在评比这环节中可以考虑把学校各班级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纳入到各班级的常规考核评比中。

3.7加强安全意识,建立意外伤害事故保障――10%

安全重于泰山,开展阳光体育除了要安排专职的安保人员,建立切实有效的安保、安检措施外,还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安全意识。另外建立和完善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保证学生们切身利益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评价的主要构成

4.1学生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通过评价让学生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到阳光体育给自己带来的一系列的能力的提高,通过评价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在参与到阳光体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不足,通过评价逐步让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在参与阳光体育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学校阳光体育工作进行监督,提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维护其自身的利益的同时让学校了解学生们的具体情况。

4.2教师的评价

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中的兴趣和所取得的一些效果或者通过某阶段的观察、感受对学生做出指导性、激励性的评价。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自评,对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与管理中所取得的经验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分析。

4.3学校的评价

学校应该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的眼光对学校阳光体育做出全面的、客观的自评。对开展阳光体育的安排、组织与执行、督导检查…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对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情况进行及时的抽查和跟踪调查。

4.4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

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建立在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基础上。教育主管部门可采用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的方式,深入到各个学校走访与调查。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谈话、沟通,观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学生的参与情况,检查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具体操作方案、执行情况,采集部分原始资料、信息…来了解该地区阳光体育运动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开展情况,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学生们目前阶段的参与兴趣以及在参与的过程遇到哪些困惑…。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量化考核与评分,从而评定出该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而这项成绩的评定可直接与学校的各种评优、评先挂钩,对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另外这种突击检查和走访可以比较有效的防止某些学校为了应付抽查而进行一些"做秀",同时也给了各级各类学校一定的压力与动力,来给足学生们每天一小时,让老师引领他们在阳光下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新华月报(记录) 2007年第6期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 杨贵仁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阳光体育"拒绝"行为艺术"何胜 中国学校体育2007第7期

第9篇

郭庆(1993-),女,汉,江苏南京,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现代文秘2班,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礼记》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影响力历经几千年而日久弥新,其中的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笔者在研读《礼记》时发现虽然对其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研究,但是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研究不多。因此笔者依据《礼记》中大量精辟的论述和阐述,通过对《礼记》蕴含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分析,以总结出一些启示和经验,希望对今后研究《礼记》方向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先秦;《礼记》;体育运动项目

《礼记》作为我国儒家的重要经典作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和有机组成部分。该书对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梳理总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礼记》一直是指导教育事业发展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其中,体育教育思想是《礼记》教育思想和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对体育的重视,与国家政权的巩固是紧密相连的。反应在《礼记》上,这种意识依然是非常强烈的。比如,在礼记中,对体育的分类,提出了七类体育运动项目,分别是乐舞、田猎、讲武、射御、角力、射礼、投壶等。仔细分析这项体育运动项目,不难发现,很大程度上带有“军事训练科目”的痕迹,这些运动项目不仅仅是为个人强身健体、自我保护而设立的,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为了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和王朝政权的长治久安。

一、古代的体育运动“乐舞”

“乐舞”是古代最具健美性质的体育项目。据《礼记》记载,乐舞分为祭祀庆典的乐舞和欢娱燕乐的乐舞两种。实际上,对乐舞的分类,还有更多的方法。比如,有大舞小舞之分,这是从舞蹈形式进行的划分。大舞又分为云门、大咸、大馨、大夏、大濩、大武等舞蹈形式,小舞则有帗、羽、皇、干旄、人等舞蹈形式,而且大舞都是由小舞根据不同的要求和各自的职能编排而成的综合舞蹈。再如,有文舞和武舞之分,这是从内容上划分,文舞即持羽籥,武舞即舞干戚。在古代,有专门教授乐舞的教育部门,叫做东学和南学,属于古代国学中的五学;也有专门管理和教授乐舞的教师职务,叫做大乐正、小乐正。当然,在乐舞逐渐普及之后,历代历程越来越强调和注重乐舞的理论教化功能,比如,在古代的学校教育中,乐舞就基本只剩下教授祭祀庆典类的乐舞了,这与最初的乐舞的性质和目的是有很大不同的。

二、古代的体育运动“田猎”

“田猎”是古代最具刺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乃教于田猎,习五戎,班马政”。这句话中的五戎,据汉末郑玄注:“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而“马政”又称“马正”,是古代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从这些分析来看,古代的“天子”们是需要进行及其严格的体育或者说军事训练的。比如,五戎,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涵盖了对各种武器的使用和掌握的训练活动,有对车马的驾控技术,有各种飞禽走兽、鱼虾海味的捕捉技术,等等。这些军事化的体育训练是一种军事目的及其明显的训练方式,但在和平时期,也是锻炼身体、增强生存能力的首选运动项目。

三、古代的体育运动“射御”

“射御”是古代最具攻击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简单地讲,射御即射箭御马之术。古代六艺中的两种,都属尚武的技艺。最初的射御是指生产生活的工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备战作战的需要,射御逐渐脱离了原来为生产技能和生活所需的性质,演变成了为战争服务的军事训练项目,成为古代官兵军事训练的“必修课”。

四、古代的体育运动“讲武”.

“讲武”是古代最具军事色彩的体育运动项目。“讲”既是“练”,也是“赛”。所谓“练”,就是备战期间进行列队阵形的常规训练;所谓“赛”就是,部队对将帅采取“一对一”竞赛的形式进行进行考核。前者属于集体性质的操练演练,操练项目主要有“坐、作、进、退、疾、徐、疏、数”等;后者属于个体性质的竞技比赛,包括射箭、驾车、角力等竞赛项目。

五、古代的体育运动“角力”

“角力”是古代最具田径运动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谓角力,就是一种用人类的力量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对抗、训练和比赛,通俗地讲,就是进行武艺比赛。角力的种类很多,有举鼎、拓关、开硬弓、蹠驽、斗兽、相搏、负重跑、投掷等。一般来讲,角力是不许借助工具进行比赛的,必须是徒手相搏。现代很多体育竞技项目的诞生都可以从角力中找到源头和痕迹,比如,角力中的举鼎,与现代的举重有很多相似处。此外,在民间角力这一体育运动非常普及。

六、古代的体育运动“射礼”

“射礼”古代是最具伦理道德教育意义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古代,射礼是进行理论道德和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仪式活动。这是一项比较特殊的体育运动项目,基本没有了军事训练的色彩和功能,正所谓古人常讲射礼是“立德正己、礼乐相和”,已经成为了道德礼仪教育的重要形式。这一点,从《礼记·射义》所载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来,如“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讲的是通过观察一个人在射击过程中的姿势、神情、效果以及控制力、稳定度等方面,可以考察出这个人的德行。

七、古代的体育运动“投壶”

“投壶”是古代最具儒雅气质的体育运动项目。投壶是从射礼中延伸衍生出来的一种比较儒雅的投掷游戏,一般在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经常会玩这种游戏,讲求礼仪礼节,追求从容安详,底层民众倒是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的。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可见,在当时,投壶与雅歌等融合在一起,已经是高层雅士的生活常态。

在上文论述了古代主要体育运动项目之后,这里对古代体育制度进行简要论述。古代设立或者建立体育制度,都是根据上述七类体育运动项目的实际训练或者建设需要而进行的。《礼记》对体育制度的论述有很多。有关于对体育教授与学习制度的规定,比如,《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南鼓……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不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这段话对如何进行体育教授和指导学员如何学习进行了很详尽的规定,包括学习什么、什么时候学习,等等。

古代的体育运动项目是非常丰富的。尽管在古代,尚未有我们现在日益发达的体育设备、器材、场所和竞技技术体系,但是古代对体育种类体例的设立、对体育教育管理体系的建构以及对体育制度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视的。其中,有三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第一,关于体育运动理念方面。古代体育运动注重对身心的综合均衡发展,注重体育承载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第二,关于体育与国防建设相结合方面。古代体育运动项目多数都有军事训练的性质和目的,现代体育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在民间和部队强化体育锻炼的国防目的。第三,关于体育运动项目大众化方面。古代体育倡导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结合发展,适宜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向大众推广。(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诸斌杰等著.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任愫.论艾青诗的艺术风格[J].东北师大学报.1982(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