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流规划的意义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6: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流规划的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流规划的意义

第1篇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的背景及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义、影响和落实等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魏际刚博士和负责起草《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

物流业的千载机遇

《物流》: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推出物流规划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何在?

何黎明:从1978年物流概念引进以来,直到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产业地位,我国物流业有了很大发展。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89万亿元,按比例核算,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物流业增加值近2万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增幅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长水平,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物流业现有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2.6%。

把物流业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落实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支撑,作为唯一的生产业,物流产业与其它九大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的大环境下,物流业将影响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起到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调整与发展的作用。

物流规划明确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将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物流》:规划的主线和重点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应对?

何黎明:国务院的物流规划虽然有“振兴”的字眼,但更偏重于指出长远的方向“调整”。

物流规划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要点。围绕“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样一条主线,围绕五个要点,即: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这五个要点也可理解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总体来看,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是规划制定的起点;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是规划实施的重心;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是规划的重要抓手;加强行业基础工作是规划执行的前提;改善物流政策环境是规划的核心内容。

《物流》:行业协会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工作重点?

何黎明: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先后参与了规划的调研、起草和论证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物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了解行业情况和企业问题,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提出建议。随着规划的出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把配合规划深化落实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宣传,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按照规划要求,我们将携手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各兄弟行业协会和业内各界,进一步做好统计、标准、教育培训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还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行业情况,反映企业需求,共同寻求对策,争取政策支持,推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个行业的最强音

《物流》:规划中提到要“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据说这次物流规划方案是十大物流企业提出来的,它们的目的无非是想加强自己对行业的控制。对此您怎么看?

魏际刚:我认为这样讲有失偏颇,是不科学的。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率先走出困境非常关键的一个举措。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协作,融入供应链能力不足,就是我国最大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从规模、品牌、赢利能力、竞争力、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曲线,经验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物流》:物流业不是一个独立产业,因为它依附于“物”,有“物”才会对物流有需求,经济繁荣了,物流自然会好。现在经济萧条,物流需求减少,振兴物流业规划就很难落到实处。您对此如何看待?

魏际刚:我认为担忧是有道理的。规划中有很多没有主语,谁来做,怎么落实,更多的是提出思路和方向。通过什么方式发展,人、财、物、信息、知识、市场需求,包括各种利益主体合作等各种因素,具体怎么做没有明确,还属于战略思路。但提振了物流行业的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

规划中关于九大重点工程比较实在,有抓手,可以落实到实处。企业要发展,企业自身长期竞争力的培育还要靠企业自身,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物流》:物流产业规划涉及到发改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门,一直以来物流行业分散,全国无一个畅通的网络局面会因此而得到改善吗?

魏际刚:现在物流行业实行的是联席会议制。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铁道部、交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13个部委和2个行业协会组成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于物流业涉及范围广,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所以才成立了这一联席会议,进行物流业“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规划制定后,关键是任务要分解到各个部委,目标明确,各司其职,一事一责。建立沟通、协调、考核、评价机制。

《物流》:按照规划的要求,您觉得国家资金将主要投向物流业的哪几个部分,对地方和企业想发展物流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魏际刚: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国家资金主要是投向铁路、高铁、公路、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还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枢纽、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济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应注重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近期:制定专项规划及分工

物流规划出来了,从国家层面如何解读,从行动上国家如何支持物流业,接下来国家有什么新举措,都是目前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人士极为关注的焦点。为此,耿书海指出《规划》解决了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和“九大重点工程”。规划在“九条保障措施”中也谈及到改革物流管理体制、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制订落实专项规划等措施,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到位。

第2篇

[关键词] 检验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

1.引言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医院开发的相关检验项目也随之不断增多,已经渗透到了医疗中的每个环节,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对于疾病的诊治以及预后观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一些疾病的检验流程相当烦杂,造成了患者对于医院检验业务服务质量的怀疑,继而产出不满情绪。可见,规范化管理医院检验业务流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

2.医院检验业务规范化流程的界定

医院检验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医院检验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图

本文研究的检验流程由相关科室医生所开的检验单为起点,也就是当病人挂号后,医生根据病人情况,开出相应的检验申请单,护士进行采样即可。当患者样本完成采集后就直接送至检验科,当班检验人员对样本进行规范化的处理。首先,检验人员要对样本进行核收,也就是将待检验的样本与检验单进行比对,确认一致后才可以接收下来。其次,检验人员对待检验的样本进行标记后,就可以借助于相关的仪器或者手工对样本进行检验处理。最后,当检验结果出来之后,不应该马上,应再次经过检验人员的审核,确定无误后才可以。

3.医院检验业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首先,构建检验预约中心。借助于预约模式,不仅可以合理安排患者的检验时间,还可以告知患者做好特殊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可有效避免进餐后抽血做血脂,血糖等测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等状况。预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病人的到达方式和到达时间,使病人的到达更具可预见性和可组织性,使医院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更趋合理。各检查项目单独预约仅能保证该项目的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并不能保证病人的检查流程比较合理。增设综合性预约岗位,将能够根据病人的检查项目,综合考虑医院现有检查资源的使用状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从而既达到了导医的解惑作用,又协调了病人的检查时间,最终减少了病人在门诊不必要的停留时间。

其次,使用就诊“一卡通,’,基于网络技术的就诊IC卡的使用。门诊的注册、分诊、挂号、交费等手续可以实现一次性完成,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在门诊检验报告单打印处建立液晶屏幕滚动字幕系统。患者的检验报告一出来就显示在大屏幕上,故病人可清楚地了解检验时间的长短和工作进度情况。

另外,合理布局检验部门、归口服务。改变抽血、检验、取报告窗口分布在门诊部的不同角落让患者来回跑的局面,调整布局,让患者抽血、取标本、各项目的检验、取单等环节都在同一地点完成,实现“一站式”服务。建议医院将采血中心(因大部分项目由检验科检测)、取报告服务台以及临床检验项目全部由检验科统一负责。发生问题时可以在检验科内部及时调整解决,不将问题直接暴露给患者,也不与其他科室发生关系,避免了检验科与医疗科室、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此外,检验报告单的有效管理。检验科化验单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检验科的管理水平,也影响着患者对检验科和医院的满意度。通过网络化管理,使报告单的发送和保存实现网络化,报告单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这不仅大大缩短了发放报告的时间,减轻了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有效避免了化验单在部门之间流通造成的交叉感染,并且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补单和查询工作。患者可以凭借取单凭证通过医院自助取单系统直接查询、打印化验单,也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或者通过外地邮寄等方法获得化验单。当然,医院应该尽可能完善医院的检验项目,比如:乙肝DNA的定量、血铅及血钙元素的检测、新生儿急诊检验等,这也直接体现了医院的水平。而且医务人员应该态度热情,充分体现亲情化的服务理念。

总之,进行医院检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医院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为病人服务的水平,满足病人就诊过程中的各种诊疗要求,为病人提供高效、准确、优质的服务。第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系统,实现真正的信息及时传递和共享,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三,加强对检验业务流程中知识的管理。

参考文献:

第3篇

随着医药需求量的大幅上升,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之一,2003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都在花大力气建造或改造物流中心,有的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营。

与医药需求不断扩大和医药物流不断升温相悖的是医药流通行业的利润在持续下滑。据《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结果显示,医药的位置已从2002年的第2位降到了2003年的第8位,可见医药物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2003年度参加过调查的企业进行统计,平均费用率为19.63%,平均利润率为20.63%,净利润率仅有1%。其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医药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率(美国为2.6%)。2004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仅为0.57%,已经有18个省连续3年出现汇总性亏损。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药分销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医药企业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他们在资金、管理、技术、研发及品种结构上具有比较优势,唯一薄弱的环节就是分销及物流配送网络。没有分销的网络资源,就意味着没有销售能力。为此,他们进入中国的突破口就是寻求与国内在物流配送网络上有一定优势的医药物流企业合作或合资,希望在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作为其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为了能成为优势外资企业的合作伙伴,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将投资方向转向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还有一些医药企业为了能与外资企业相抗衡,增加自身的竞争能力,同样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作为博弈的主要筹码之一。

建设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无疑是直面这一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物流既是医药企业新的增长点,也是应对医药需求快速增长的有效方法,同时,它为医药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原则上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是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医药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制药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在这三类企业中,医药批发企业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需求最为迫切。

其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规模应与企业销售量(物流量:相一致。目前国内医药流通年营业额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可以考虑建立一级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物流配送运营商;对于50~100亿元的流通企业,由于规模的限制,成为地区性物流运营商是较好的选择。

当前我国医药物流网络体系正在形成中,7个区域可发展一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即珠三角物流区、长三角物流区、环渤海物流区、郑州物流区、武汉物流区、西安一兰州物流区、重庆一成都物流区。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

一般而言,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包括以下12个过程:项目意向、项目论证、筹资、立项、土地确认、方案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与报批、方案审核、建筑招标、其他招标、竣工验收、运营。这里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1、基础条件

不是任何企业可以在任何位置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清楚建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条件,主要涉及到布局、市场需求和选址问题。

布局是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涉及三个层次:国家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区域医药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医药流通企业物流网络体系布局。医药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布局要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现有业务和未来业务,同时参照国家和区域医药物流规划进行调整。如果规划内容没有涉及,企业就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计尽可能合理的布局。有学者担心,长此以往,从全局看会出现不合理的网络布局,比如在上海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周边,便同时有桐君阁上海医药、九州通等至少4家颇具规模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在建,导致能力过剩。笔者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牵头抓好国家医药物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由各省相关部门作出具体区域的网络体系布局。在企业层面,应由企业进行选择。

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需求分析。设计多大的仓库、存储量有多少、每天订单最大处理能力是多少等问题,需要有数据来支撑。数据来源包括:一是现有业务分析,如当前的业务量和业务水平;二是物流配送中心所在区域对医药的需求总量分析,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三是增长趋势分析(包括医药需求增长和企业业务增长);四是其他拓展业务,如仓库租赁,与医药相关的食品、化妆品存储与配送等。需求分析之后,才知道有多少物流量,需要建多大仓库,相应的设施如何配备。

规划设计会涉及到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一定要考虑区位优势,否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2、设计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确立设计原则。在一些项目建设中,我们与用户经过深入分析确立的设计原则是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先进性就是保证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在该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具体体现在设计理念、管理流程、物流信息系统、条码技术、RF技术、分拣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而不刻意追求最先进的设备和高度自动化。

实用性就是充分考虑国情、行情和厂情,不作“面子”工程,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在项目建设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自动化立体仓库可以获得最大的仓库利用率,但当前的物流量又不需要建自动化立体仓库;然而,按高架库来设计,将来物流量增加后再建自动化立体仓库就要花费极高的代价。经过权衡,我们决定按自动化立体仓库来设计库房和地基,按高架库来配置,将来一旦需要,可以方便地进行改造。根据这一思路,其他部分的设计,既要考虑高架库的作业,同时也要兼顾自动化立体仓库时的作业。虽然增加了许多设计工作量,但确保方案设计实用可行。

可操作性就是规划设计方案对项目后续的施工、招投标、运营有指导作用。例如,地基的施工要按照规划设计的要求,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部位的地基和仓库其他部位的地基承载能力不同,要保证相应的承载能力;仓库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根据规划设计的结构来细化;设备的采购要根据规划设计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厂家来招标;运营管理要根据规划设计制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操作流程、岗位职责来组织、招聘、培训和管理。

经济性就是考虑投资回报。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要花费巨额投资,投资回收期较长,如果在设计时不精打细算,将会导致较低的股东回报。一方面,在建设费用的预算上,要按中等以上标准来测算,尽可能减少费用支出;另一方面,在收益计算上,要全面考虑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后的总收益,包括物流服务收益、进入物流功能区的企业迁入后腾空的可出租或可置换资产的收益。

3、设计要点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关键性工作是物流量分析、业务分析和流程分析。

4、物流量分析

物流量是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关键参数。众所周知,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物流管理相对落后,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给物流量的统计带来极大困难。例如,药品标准编码不一致,制药企业还没有完全使用条形码,包装尺寸五花八门,且没有录入信息系统,数据是事后录入的,无法反映实时状况。因此,在统计物流量时,需要补充和测量许多数据,注意区分品种、包装单位(箱和件),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天入库品种和数量,金额,订单品种、数量,订单行,包装尺寸,以及销售额;还要考虑库存周转期(或周转次数);之后换算成当量物流量;再计算出每一个标准托盘(1200×1000)可以放多少个当量箱;最后可以算出需要多少个托盘,也就知道了仓库的最大容量。

此外,还要根据出库品种对物流量进行分类,通常是作ABC分类。根据20/80原则,出库最频繁的品种划分为A类,约占总库存量的86%,品种占总库存品种16%;不常出库的品种划分为BC类,约占总库存量的14%,品种约占总库存品种84%。还有一些冷冻品、串味品、精、麻类药品,因数量较少,没有列出,但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物流量的分类为仓库存储和配送区域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物流量分类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分拣量分析,以确定每日的最大分拣量,并以此来设计区域、选择分拣设备。

业务分析

经营的业务不同,物流配送中心的设计会有较大差异。一般而言,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业务包括药品采购、存储、销售和配送四大类。

药品采购:包括招标信息、供应商管理、药品价格维护、招标合同管理、供应商往来账、退货处理等。

存储:包括入库、分拣出库、分拣补货、盘点、退货等工作。

药品销售:包括订单处理、开票、收款、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

配送:包括装车、配送路线规划、配送信息反馈、车辆维护与保养、配送费用统计等工作。

流程分析

流程分析决定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结构布局,应根据所开展的业务设计其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药品采购流程:采购流程的关键是订单生成与审核。对于同一品种规格,若有多家供应商,需要确定订单分配策略;订单生成之后,需要审核,如果多于二级以上审核,需要确定审核的方式,是逐级审核还是共同审核,审核不通过如何处理等。审核通过之后,将订单传给供应商,确定订单传送的方式(电子邮件、打印传真或通过信息系统)。供应商收到订单后,要发出确认信息,并做出发货通知。货到之后,转入入库流程。

入库、分拣出库、分拣补货、盘点、退货、配送等流程是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在此不做详细论述。

信息系统

在此就系统使用的两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第4篇

关键词 整合并购 质量管理 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7-0357-03

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政策的支持下,重组和并购成了未来5年的主旋律。但是,目前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小、乱、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秩序不规范、跨地域管理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等问题给质量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质量管理面临重新定位,须重新寻找方向和思路。

1 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1.1 构筑完善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利用信息手段对药品进、销、存等进行及时追踪,一方面是药品监管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增值服务和网络邮购等手段开辟新的赢利空间。因此,上至政府有关部门、下至企业,都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新版GSP讨论稿在“设施设备”一章中专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置、硬件与网络、操作管理、数据安全做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和华润集团(以下简称华润)等国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都开发了自己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和物流配送(WMS)有效地管理起来,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但是,各企业间信息缺乏相互连接和共享,使得信息在整个医药流通体系的供应链上不能够有效地扩展开来。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政府加快医药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自动连续补货系统(CRP)、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实时控制系统(POS)、寻车寻货系统(KIT)、资金快速支付系统(EFl)以及条形码技术,实现医药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监管部门通过网络共享信息,提高库存管理、装卸搬运、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环节的效率[1],同时保证医药监管部门的全天候监管。

1.2 构筑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GSP讨论稿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是:药品批发及物流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对质量体系内审、改进、内审适用范围、质量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级别管理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从中不难看出,新版GSP正在和国际ISO标准趋向一致。国控自2007年开始,就聘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开始了集团内ISO 9001标准的认证工作;上药物流2010年也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复审,完成了现有质量体系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但是,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有些问题还需要和监管部门一起探讨,用自己探索的经验和领先的思路为监管部门出台法规提供依据。

1.2.1 药品编码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我国药品编码未实现标准化,无论是医药工商企业还是医疗机构,均自行设计编码,自成体系,相互之间不兼容。已有编码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大大增加了药品监管的难度。国家2011年4月1日起强制推行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码扫描、上传是监管部门在编码统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1.2.2 药品包装规格不统一

要实现药品机械化自动入库、堆放、出库,药品包装规格要统一。但国内各企业药品包装规格彼此间差异很大,往往造成很多新建的物流中心在药品入库和出库时还需要转换包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1.2.3 冷链物流标准的滞后

2008年,浙江英特药业与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浙江省疾控中心起草了浙江省的《药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2010年5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这些地方规范规定:冷链系统涉及的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等均须经过验证、确认和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涉及冷藏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以及承担冷藏药品物流运输的企业须建立完善的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制度,包括温度异常应急处理预案;明确提出要建立对承运商、经销商、包材供应商、设施设备服务商的审计制度,定期对冷藏药品的储运条件进行分析;明确了冷藏药品的发货、运输、收货、验收、贮藏等环节的基本操作标准以及温、湿度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但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商务部透露医药冷链物流的标准已经起草完成,但是标准还不成熟,还需要试运行至少1年。

总之,如何协助政府制定、出台统一的药品编码标准和统一的药品包装标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政府监管以及如何与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完成生产到流通配送的完美对接,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方向之一。尤其是在美国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美国卡地纳健康集团(Cardinal Health)收购永裕医药(中国)进入中国之后,要求国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提升显得更加迫切。

1.3 实施集团化集中采购和多仓运营的质量监管

集团化集中采购、多仓运营是企业增加谈判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多仓运营还是沿用委托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即到具有医药第三方物流资格的企业属地的药监部门备案,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委托验收协议,规定各自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对于第三方委托后的多仓,可以统一接受网络定单,就近入仓、就近发运,实现物流和商流的异地运作,信息ERP系统和WMS系统的无缝连接也保证了GSP要求的各项记录能通过网络及时地反映在业务系统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目前也在探索和尝试这种模式。

笔者认为,实际意义上的多仓运营应该是集团内所有通过GSP认证的仓库都具有储存和配送集中采购药品的资格,而不仅限于取得第三方物流资格的几家大型物流公司。另外,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等档案资料是否可以由集采点的质量管理部盖章扫描形成PDF文档进入集团的信息系统、供集团内所有销售企业留档也是质量管理探讨的方向。

1.4 发展第三方物流务须加强对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第三方物流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国控、上药及九州通都具有了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将物流委托后,质量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养护、配送、包装、装卸、承运及其相关信息管理等各项物流业务工作全部委托给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代为管理,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可在信息平台上全程监控产品进、销、存、运的质量状况,定期对物流公司质量体系运营状况进行审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物流公司进行整改,在不断的审核和整改过程中达到质量管理的提升。因此,第三方物流必须通过GSP认证,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管理。

2 中小型医药经营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加强质量管理

2.1 国内区域性龙头企业在新形势下的质量管理定位

这类企业一般有自己的仓库和质量管理体系,在某一个局部区域或招商模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做精做专,得以生存。如南京医药、广州医药和华东医药等,他们有资源、有招投标和终端销售的能力。这类公司要么向大型企业靠拢,成为大型企业的二级子公司,承担大型企业的区域性分销和物流,其质量管理体系自然也就纳入了大型流通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么仍旧沿用老的模式独立运营,虽然GSP标准的不断提升增加了他们的质量管理成本,但凭借好的品种和好的人脉,企业还是可以有相当可观的利润空间的,极有可能进入“十二五”规划所指的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范畴。

新版GSP讨论稿实际上是以这些企业为基础稍做拔高制定的,企业只要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自身业务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以大型企业为标杆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竞争中还是能生存和发展的。

2.2 外资批发企业的发展需借助国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

自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以来,外资企业纷纷与国内企业联手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军中国医药批发市场。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部分外资企业为了实现扁平化的产品流通渠道,利用自己的网络分销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借助国内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成立独资医药经营公司。2008年,葛兰素(GSK)将处方药储存、配送全部委托给国控,借助国控在北京取得GSP证书;2010年,辉瑞将药品的储存和配送委托给国控,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独资批发企业。

2.3 传统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思路

随着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和GSP门槛的提高,我国现有的1.2万家医药批发企业中将有不少面临转型。大部分小型企业在整合中将被淘汰或并购;剩余的少数中小型企业也没有能力承受GSP的质量管理成本,将抛弃传统意义上的业务,利用自身的人脉、对某些品种了解的深度等优势,向专做学术推广、专攻营销方向转型。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以整合并购为主题的大趋势下,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向应着重于影响、协助监管部门出台规范化、一体化的标准,加速国内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中小型企业应加强自身精细化管理或委托专业化的医药第三方物流,跟上形势的发展。

3.1 对第三方物流的深度认识

《规划》提出: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实施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

第三方物流能够承担一些中间的配送职能,但最终到医院还需要商业公司进行配送。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目前所履行的职能与国外第三方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第三方物流主要是帮助配送,填补配送网络的缺陷,而国外的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过程中的一种分工,由供应商发起,以供应链管理为导向。

3.2 药品流通规划考验地方政府部门

商务部已明确年度跟踪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等制度,以促进《规划》的落实,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2011-2015年药品流通业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摸清本地药品流通情况,努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在规定期限内制定出本地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将会影响推行实施《规划》的力度,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下,会更加偏向于本地的医药商业企业,这将成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障碍。

总之,在目前国内以药养医的体制下,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仍然受限于整个医药体制,这也是商务部提到的“其进展状况在本规划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目前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下,如果政府可以改革现行的医药体制,那么医药流通市场化也将更上一个台阶,药品质量管理的方法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物流园区的概念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

(二)物流园区的选址原则

物流园区的选址主要遵循的原则:1、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2、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特别是铁路和公路。3、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用地充足,成本较低,留有发展余地。4、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一般有较大物流量产生,可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5、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

二、 无锡物流园区的现状

(一)无锡综合物流园区

无锡综合物流园区在沪宁高速公路与312国道之间,东起东亭道口商贸区,西至无锡互通道口,东西长约9公里,是无锡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和主要的物资集散地。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挟园区而过,是园区东西向辐射的主要通道;锡澄高速公路、锡北路穿园区而过,连接江阴长江大桥,是园区南北向的主要物流通道;锡北运河沟通了园区的水运物流网络。

(二)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

江阴有35公里的长江岸线,有得天独厚的内陆港建设条件,沿江码头仓储建设初具规模。集装箱、钢材、煤炭和建材等大宗物资的中转货场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在长江岸边,有世界最大的废钢船拆解基地,长江拆船厂年拆解35万轻吨;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集散基地,长江集团有6.5万平方米仓储式钢管货场,省内最大的石化产品仓储基地,中油和中石化和南荣液化气公司等单位已建成仓储能力60万立方米;中邦粮油储运公司将建成年处理粮油100万吨的大型生产、加工、储运、中转基地;上海农工商江苏分公司将在江阴大卖场旁兴建占地80亩的配送中心,对苏、鲁、皖地区实施配送。努力把江阴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具有特色的区域物资配送中心,成为长江三角洲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结点。

(三)无锡口岸物流中心

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包括无锡新区国家陆路二类口岸和紧邻的无锡港国家水路二类口岸以及下甸桥仓储区,呈东西长约6公里的带状分布。无锡新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外资企业,具有发展国际物流的有利条件。

(四)做好石塘湾物流园区、宜兴物流园区和璜塘国际空港物流中心规划。

无锡政府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好三个园区。(1)石塘湾物流园区。此为无锡市有待重视和加快推进的区域性物资配送中心和规划中的综合物流园区,新长铁路的建设及其远景发展给无锡市物资配送业的开发带来了良好前景。(2)宜兴物流园区。规划在宜兴梅园(环科园附近),利用锡宜高速公路、104国道、新长铁路交叉处的交通优势,建立宜兴物流园区,主要发展物资配送、多式联运等服务功能。服务宜兴,辐射苏浙皖三省交界区域。(3)璜塘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满足苏锡常都市圈国际物流发展需要,规划在江阴市璜塘地区建设一个大型国际机场,占地面积达十多平方公里,成为区域性国际空港物流中心。

(五)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其他无锡物流园区

现在正在规划中的其他无锡物流园区也正在预备建设之中,例如北起洛南大道,南至锡宜高速公路,西达西环线,东抵新长铁路的无锡西站物流园区,这一园区是以物资配送、多式联运、现代储运、商品交易为主要服务功能的区域性物资转运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已被列为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市“十二五”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按照“一站、两区、三片”的功能规划,无锡西站物流园区将致力打造金属原材料、五金机械、电子工业三大原材料交易中心。

三、当前无锡市物流园区出现的问题

(一)物流园区缺乏地区亮点

近年来,无锡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现代物流业总量的持续扩张。出现以流通加工为特色的大明物流、以通关物流为特色的新区物流、以整合社会资源为特色的星网物流、以承接制造业物流外包为特色的安泰达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虽然这些重点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量占到全市货运总量的10%左右,但却难以满足于各色更加特色化的其他物流业务的需要,这更加要求着我们的物流园区能够集结各个物流企业发掘更多的地区亮点和特色。

(二)物流园区利用率有待提高

对地方而言,物流园区可以带来税收增加、扩大就业等好处,所以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上,往往存在着投资冲动。导致容易出现地方过度的规划与开发,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造成物流园区空置率较高,入驻企业不足或者入住非物流企业。导致物流园区产生效益的产生有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园区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地方政府各方面考虑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往往倾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用更加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住投资,却不太重视入住企业的专业性素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重硬件轻软件、园区服务水平不高、园区之间的协同效应较低、园区经营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四)布局分布过于分散

物流园区的作用和优势是通过专业性物流企业的集聚体现的,组建物流园区,可以发挥多个物流企业的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性,从而共享园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综合服务,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无锡市物流园区问题的对策

(一)发挥传统优势,统筹兼顾新形势

面临不断发展的新形式,物流业要在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新形势,十二五期间应建设好区域物流中心,要抓好与新形势的衔接结合:在保持传统运输仓储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企业经验,在保持国有物流企业活力的同时大力培育民营物流企业,做到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加快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外包与剥离,发展干线专线物流与区域物流配送相结合,发展国内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相结合。

(二)遵循市场引导原则

在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上应该遵循市场原则,避免一味的政府规划建设投资,要实现投资主体政府、企业、外资企业的多元化。让市场来引导物流园区的合理产生与建设发展。让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切实实现逐步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依靠市场引导,满足市场需求,得到市场的认同。

(三)结合自己特色的“创新”

十二五期间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注重他人成功经验的学习,但不能一味抄袭模仿,虽然物流园区在国外是有相关成功经验,但这种经验要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才能为我所用,这就需要创新。

(四)坚持政府的规划协调

第6篇

关键词:部队育龄妇女 流产后服务模式 规范化 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8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69-02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性成熟年龄的提前、性观念的改变、未婚的发生、结婚年龄的推迟等诸多原因都成为育龄妇女计划外妊娠的潜在性因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措施和健康的生殖知识使得高人工流产率,特别是重复流产率和高危流产率已成为影响到育龄妇女生殖及身心健康的严重威胁。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流产后服务(PAC)的概念,包括5个基本成分:流产后社区服务、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并发症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和流产后生殖健康及其他保健综合服务[1]。因此我国育龄妇女开展规范化的流产后服务模式是与国际计划生育服务理念相接轨的人性化服务措施,同样也适宜在部队育龄妇女人群中积极推广,这将可以有效地降低部队育龄妇女重复流产率和高危流产率,有助于改善女性生殖健康,促进部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家庭的建立,提高部队优生优育的出生人口素质。

首先,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在人工流产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对育龄妇女生殖和身心健康的各种危害[2]。

1 生理方面的影响

1.1 术中的并发症:术中出血、子宫穿孔、脏器损伤、漏吸或空吸、人流综合征、羊水栓塞及麻醉意外等。

1.2 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出血、吸宫不全及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生殖道感染。

1.3 术后远期并发症:月经失调、宫颈或宫腔粘连、慢性盆腔炎、继发性不孕、自然或习惯性流产、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胎盘粘连及前置胎盘等。

2 心理方面的影响

育龄妇女计划外妊娠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忧虑、精神紧张、躯体不适感、未婚先孕的社会压力以及对性生活兴致降低等负面心理。

由此可见,我国很多育龄妇女缺乏生殖保健知识使自身对上述这些并发症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故忽视了正确而有效的避孕措施,出现了计划外妊娠而寻求终止妊娠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无痛人流术的人性化服务日益完善,致使重复流产率也正处于上升趋势。陈世强等人研究表明在人工流产妇女中,重复流产率可高达50%以上[3],黄娜等人提出多次重复流产是导致流产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4]。因此重复流产将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和身心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反复性伤害,同时也将对家庭的生殖健康形成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部队育龄妇女人群也同样面临着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我部队育龄妇女开展规范化的流产后服务模式是促进改善部队女性生殖健康的必然趋势。

其次,育龄妇女开展规范化的流产后服务模式应当是各式各样的综合模式。依据流产后服务(PAC)的5个基本成分:流产后社区服务、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并发症治疗服务、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和流产后生殖健康及其他保健综合服务,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流产后服务模式必须要涉及采用到宣传教育、咨询指导、临床治疗、跟踪随访及心理辅导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正如孙广范等人提出的:开展规范、系统、全面的PAC,最理想的方式是投入专门的场所和人力物力[5]。因此我各部队应当根据当地的现有经济条件和设施因地制宜地对我部队育龄妇女(包括军人和军人家属)做好这项综合性的服务措施。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意识到:部队育龄妇女流产后服务模式规范化的开展不仅仅只是针对部队育龄女性参与的综合,还需要重视部队育龄男性参与其中的人性化的综合。因为每个军人家庭生殖健康关系着男女双方的生殖和身心健康,育龄男性只有充分了解育龄妇女所承受的生殖使命带来的一切利害关系,才能更加关爱育龄女性、共同落实好正确而有效的避孕措施,从而共同维护好男女双方的生殖和身心健康,真正做到有效地降低重复流产率和高危流产率,终将提升部队育龄妇女流产后服务效果,达到部队家庭的和谐稳定,形成了部队生殖健康人性化综合服务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部队育龄妇女流产后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开展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项目,贵在优质、持续、规范化地坚持下去势必能够推动公众对提高育龄妇女流产后生殖和身心健康的关注,让更多的部队育龄妇女在自己所建立生殖健康家庭中从提高优生优育的出生人口素质上受益,同时也促进了我部队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程怡民,周猷.中国重复流产和流产后保健的现况[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5):324-326

[2] 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374

[3] 陈世强,程怡民,魏虹,等.年轻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64-1266

第7篇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12部门联合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实际上,早在2009年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就把“物流园区”列入了“九大工程”,并把《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列为七个专项规划之一。为此,国家发改委组织多部委联合调研组,相继在长三角、京津冀和西部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随后,又组织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有关园区和专家参加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反复修改论证,多方组织协调,历经约四年半的时间,最终形成了12部门联合签发的正式文本。

《规划》的出台,旨在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和整合物流园区,防止重复建设,推动园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服务功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需求,更好地发挥物流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诸多亮点明确发展方向

“亮点”一:对物流园区做了定性。《规划》开宗明义,物流园区是物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运作的共同化,按照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要求,集中建设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作为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功能集成、设施共享、用地节约的优势,促进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提高社会物流服务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法,强调了物流园区的公共性和基础性。

“亮点”二:提出了物流园区的发展要求。《规划》指出,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这就明确了物流园区发展的目的意义、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亮点”三:确定了物流园区的布局城市。主要依据以下条件:一是物流需求规模,主要参考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货运总量、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二是与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相关交通运输规划相衔接。三是结合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考虑相关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物流需求增长空间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上述条件,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规划》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其中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这是对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亮点”四:突出了八项主要任务。一是推动物流园区资源整合,二是合理布局新建物流园区,三是加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动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五是完善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六是聚集和培育物流企业,七是建立适应物流园区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八是完善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体制。这几项,都是物流园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对各地指导物流园区发展具有方向性和方法性作用。

“亮点”五:明确了八项保障措施。有关财税、土地、投融资等项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协调落实,但开展示范工程有可能先行运作。《规划》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发展条件好、带动作用大的园区,作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以扶持推广,具体由各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评定工作。对于列入国家级示范的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这将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抓手,其别提到行业协会将参加有关评定工作,也为行业协会提供了工作空间。

落实推进是关键

可以说,《规划》的出台将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开辟新纪元。而如何将《规划》的内容更好地组织、实施,将是整个行业未来要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落实《规划》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是关键。这几年,与物流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但遇到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问题,协调难度就比较大。而这次《规划》仅签发单位就多达12家,在调研和形成初稿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预计具体落实中的协调将会更加困难。从行业来说,特别希望以《规划》出台为契机,政府部门间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政策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

第二,加强物流园区规范管理是重点。面对物流园区一方面难以落地,一方面又在盲目建设的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应在《规划》的指导下,提出本地区物流园区规划。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对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要采取强硬措施,切实堵住以物流名义圈占土地的漏洞。

第三,落实物流园区用地政策是难点。在国家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各地应按照《规划》要求,将列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统筹和建设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于示范物流园区新增建设用地,则优先列入国家和地方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第四,改善物流园区投融资环境是支撑。物流园区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慢的特点,各地应鼓励物流园区运营主体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支持物流园区及入驻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物流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环境。要适当放宽对物流园区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的要求,鼓励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对于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可根据项目情况予以投融资支持。

第8篇

关键词:昆明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SWOT分析;对策建议

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整个物流园区占地大,对市场化要求高,投入资金大,对于这样一个物流园区如何从规划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对于今后物流园区做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1]。所以,对规划区进行SWOT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长坡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环境,有助于更好的探索规划区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其利与弊,为长坡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进行参考。

所谓SWOT分析既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的分析。这种分析模型源自于企业管理中的策略性规划,优势与劣势用于分析企业内部的条件;机遇与挑战则用于分析企业外部的综合环境[2]。

1规划区优势分析(Strengths)

1.1区位优势

昆明作为东盟自由贸易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会点之一,具有“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地域优势,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桥头堡,将在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西南地区面对东南亚、南亚大通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云南省域来看,昆明是云南省第一大城市,承担着“一市带全省”的责任。西山区是昆明的西大门,成昆、昆玉、昆河铁路贯穿境内,滇缅、昆永、石安公路贯穿其中。在新昆明“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规划建设中,西山区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有着发展经济贸易独特的区位优势。

1.2交通优势

1.2.1交通条件

长坡园区位于昆明城区西南16公里,地处昆安、高海公路交叉口附近,成昆铁路和即将建设的昆广铁路复线从中穿越,昆安高速和320国道贯穿整个园区,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其发展大型专业市场及物流提供了保障。成昆铁路和昆广铁路复线从长坡园区穿越,向西6公里有读书铺火车站及温泉火车站,向北有石咀货运火车站。在空港方面,通过西北绕城高速直达昆明新机场快速通道,半个小时就可到达机场。

1.2.2货物运输量

近年来,昆明市交通运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货物运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29亿吨,比上年增长5.8%;完成货物周转量202.9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61.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7%;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134.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航空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6.5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1%。

1.3经济优势

2009年,西山区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三次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7亿元,同比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624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1.67亿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44.67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6.02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29.3:69.3。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物流中心创造了条件。

2规划区劣势分析(Weakness)

2.1基础设施薄弱

长坡园区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但在水电方面,现有的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要求,现状供水主要依靠长坡水库和上游的明朗水库的部分水,但长坡水库是小二型水库,库容里只有40万立方米,在将来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水的需求量将相当大,现有的水源将无法满足发展要求,在供电方面,现状主要依靠安宁供电局供电,由于安宁是个工业城市,安宁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随着它的发展壮大,其自身对电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对长坡园区的供电的限制也较大。

2.2生态环境脆弱

长坡园区处于昆明西山风景区的后山,虽然不在西山风景区的景观控制范围带内,但是长坡园区脆弱的生态景观现状,已经与西山风景区的环境景观的协调也是本园区将来发展的重要考虑内容。

2.2地理位置局限

距离长坡10公里的安宁市桃花村是昆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东站物流搬迁安置的地点,是将来昆明市西部的主要物流中心,长坡物流中心如何结合桃花村做好为昆明主城的生活服务配送功能,成为长坡园区规划的重点。

3规划区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1市场机遇

昆明市批发交易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昆明主城区三环路内现有批发(专业)市场114个,总营业面积216.63万平方米,经营户近2万户。其中,消费品市场108个,包括工业消费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6个,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由于西山区内涉及搬迁的市场较多,需要加快长坡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搭建承接市场转移的平台,促进形成商贸物流集聚区。长坡物流中心作为昆安高速公路商贸经济带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承载众多建材、五金、汽车、工程机械等批发市场的转移。将可以依托专业市场的发展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形成集展示销售、仓储保管、分拣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节点,为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3.2政策机遇

为充分发挥云南省的区位和综合运输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现有支柱产业的活力,提高综合竞争力,省发改委牵头制定了《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6-2020)》。昆明市政府在宏观指导物流业发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也逐渐加强,现代物流供应链网络体系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得到重视并开始启动,并专门研究制订了《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加快昆明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七大政策措施。西山区政府也深刻认识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落实省、市相关规划与政策,并对如何促进物流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4规划区威胁分析(Threats)

4.1发展绿色物流

长坡园区位于昆明西山风景区的后山,虽然不在风景区的景观控制范围带内,但是仍然处于生态敏感地区。因此,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解决好物流中心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物流不仅物流系统自身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对环境影响小,而且物流过程、物流环节及物流技术都体现“绿色”概念,符合环境对物流的要求。因此,研究构建长坡物流中心的绿色物流系统、完善绿色物流通道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4.2周边物流基地竞争激烈

根据《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全面构筑昆明现代物流业的“1951工程”,其中“1”指1个昆明国际陆港,它涵盖了5大物流基地、13个物流园区和若干重点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长坡物流中心属于安宁南亚国际陆港基地范畴,安宁工业园和海口工业园区连为一体,加强工业基地之间的联系。海口工业园区位于西山区南部,作为云南省的工业发源地之一,海口工业园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有一定特色的工业体系,这成为长坡物流园区最大竞争之一。所以长坡物流园区如何与其他物流园区形成功能各异、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物流基地系统,形成综合物流服务格局,共同推进昆明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也成为了重要的挑战。

5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5.1建好物流中心,提升长坡综合运输区位优势

抓好市场建设,形成物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改变有市无场的现状,发挥集散功能。目前,关键要培养壮大长坡建材家具市场,新建木材、茶叶、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市场。要依托长坡物流中心建材家具、中药材市场,把长坡建材、家具和中药材交易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相连,实现信息共享,使其成为昆明市主城区的主要配送服务中心,辐射滇西八个地州和东南亚;改善长坡交通条件,发挥物流中心和物流通道作用,全方位提升长坡交通、区位优势,开辟多联式运输,形成链条,主动融入到滇西国际大通道和泛亚经济圈中,推进物流发展。

5.2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对于长坡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转变成现代物流、切实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搭建运输信息平台,聚集大量的车源货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使车主和货主一方面可以直接上网查询、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机收发短信的形式查询、、接收货运信息,从而实现运输方与货运方之间的定向信息、互动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畅通,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促使货物承托双方进行有效的、相互对接式的沟通,改变不超载就不赚钱的现状,解决有货没车、有车没货、异地等待、车辆空驶等问题。

5.3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使物流成本实现最优化

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加大当地资源与过境资源的整合力度。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经营,实现信息、仓库、客户、人力等资源共享[3]。要把发挥传统物流业优势与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物流业设施与市场网络,鼓励现有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要加强与仓储业务需求方的联合,并引导鼓励物流企业间开展联合经营发展。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办好仓单质押业务,实现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赢,走“以资金流带动物流,以物流带动人流、以信息流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

5.4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完善物流相关服务

改变过去物流是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的简单相加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优化,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可借鉴外地的经验,对重点物流企业采取各级党政领导挂点联系的方法,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引导协调力度;工商、税务、交通、金融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物流项目的审批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对重大物流项目审批时开辟“绿色通道”,为物流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训和奖励机制,努力营造加快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结语

昆明长坡泛亚国际物流园区规划是由快速消费品商贸物流区、建材(家具)商贸物流区、汽车与工程机械商贸物流区、医药产品商贸物流区、总部经济功能区和生产生活集中服务区六大功能板块构成,各个板块内部功能完备、自成一体,板块与板块之间有机联系、协同发展。对物流园区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方面的分析,能够有利于我们对园区建设有实事求是的深入理解分析,更好的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少帅,唐荣发等.基于SWOT分析的桂林城北现代物流园区规划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1):98-100.

[2] 沈润芳.福建永定南部工业园区规划的SWOT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54-256.

[3]牛慧恩,陈璨.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规划,2001(3) :58-60.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合肥;规划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历程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十分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它的投资收益期一般都在十年以上。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才刚刚起步,既缺乏理论研究同时有缺少科学调研,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一是引入期(1999-2001),这一时期主要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带动着大小中型的配送中心的逐渐形成,最后配送中心的部分合并形成了早期的物流园区。二是成长期(2001-2003),随着物流园区的逐渐形成,其他地区纷纷效仿,都在盲目的开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都搁浅。三是调整期(2003-2004),大部分城市在看清实际情况之后都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对物流园区建设提出新的认识。四是发展期(2004-至今),在新的经济情况下,现如今各地区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完善。

二、安徽省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城市企业的背景

安徽省部分地区隶属泛长三角地区,承担这地区的发展分工,即承接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加强各省之间的经济互动,促进中部地区的整体发展。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业,建材业,服装业,家电业等产业。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所以各地区的物流园区在规划设计是应各有所不同。虽然没有沿江城市的发达的水陆交通但是为省会的合肥的物流园区的建设显得比较迫切,在部分企业内迁的过程中,合肥吸引了较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为了合肥本地企业的发展以及带动周边六安,淮南,滁州等地方的发展,物流活动是否合理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主要针对合肥的物流园区的规划进行探讨。

三、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

(一)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的战略意义

建设物流园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将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为区域物流的合理组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使合肥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在布局。分工和功能上更加完善,有利于合肥市市域范围内的物流合理组织。合肥建设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将大大改善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社会物流环境,并通过物流园区为物流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依托条件的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社会物流服务与管理组织的专业化分工创造条件,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物流园区目标定位

(1)作为城市物流园区,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首先必须定位于经济活动范围和总量均较大的中心城市的物流组织中心。合肥作为安徽省经济中心,其物流园区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应成为中心城市物流园区,主要为中心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提供物流组织管理、城市物流服务,以中心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及城市道路交通为支持,以大批量城间物流组织、区域分拨和小批量快速优质市内物流配送服务为特征。

(2)省域物流园区:安徽省经济虽然不发达,但作为一个省份,其仍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规模也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持续扩大,全省物流活动也基本上形成了以合肥、芜湖等少数城市为中心的格局。鉴于合肥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合肥物流园区成为省域范围内的物流组织中心应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区域交通枢纽:做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它的交通枢纽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时它在连接上海,南京,湖北,四川,重庆,等的交通线上,也会十分重要的连接点。所以,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沿海部分城市与内地城市之间的货物运输,中转,集散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将物流园区建设为区域物流园区,以及具有运输枢纽型和货物中转,仓储类型的园区。

(三)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

我们知道,安徽省自己在建设物流园区的方面实践知识欠缺,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或中国发达地区物流园区建设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该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是企业和政府合作,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发展合作物流园区的模式。

(四)合肥物流园区发展战略

物流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现代物流系统,因此,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园区的建设应将具体项目的规划和相关企业的引进及实施与物流功能的合理布局及开发相配合,促进和带动合肥市现代物流系统的发展。

①建立完善且功能齐全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物流中心,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服务系统。

建设功能配置、整体布局和规模合理的各类配送中心,并能有效支持物流中心的运作和建立城市高效的商品、企业生产零配件等的配送系统。

②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与监控系统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

积极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建立科学的物流服务统计与市场分析机制。

③建立综合运输服务系统

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各种运输方式能协调运作的运输调度中心。

④建立园区仓储服务系统

利用物流园区物流设施相对集中的优势,合理布局仓库设施,建立储存、中转系统,以及企业产品与原材料库存管理系统。

⑤完善园区物流及社区生活配套服务系统

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电子支付与清算服务系统。

引进保险与公证机构,建立完善和方便的经营管理配套支持系统。

四、总结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显得格外的重要。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仍然处于落后的阶段,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物流园区的建设更是刻不容缓。在东部沿海城市部分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安徽省会)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迫切,它的战略意义显得是十分的重要。本文就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方案的原则,结合合肥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发展战略位置等因素,从宏观上为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目标,规划,战略意义等实际问题。对合肥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策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陶经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