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6:47: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些教师习惯于高僧大德向广大信众传授经文的模式,自己坐在高处,台下是芸芸众生,学生不能对教师讲授的经典提出问题或者怀疑,只要用心倾听,做好笔记,学生们就会接受福音,得到点化。虽然教师授课时对法学知识进行了客观、全面、系统的阐述和介绍,但不带主观情感和价值判断,缺乏激情和对现实社会的担当,此种教学方式还被美其名曰理性和价值中立,其实质不过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育的缩影。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使得目前对于法律人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有崇高的法治信仰!要有公正的法治理念!要有不屈的法治精神!要有纯熟的法律技艺!要有清醒的法律思维!要有理智的法律头脑!作为培养未来法律人的基地,法学课堂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践行者,更要培养学生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开创者!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刚刚起步,在诸多领域都没有涉及或者虽有涉及但并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需要强调批判的学习精神,落实到法学教育中,就是书本上白纸黑字写着的,不一定是对的,老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给大家讲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目前一些法律案件的判罚,不一样是完全公正的。这就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本着内心的公平正义,去质疑任何不公之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呢,运用法律教育的通用方法:以案说法,效果明显。2006年的“许霆案”足以担当重任。2006年4月21日晚10点,被告人许霆到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发现银行卡账户上只被扣了1元钱,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人民币17.5万元。许霆潜逃1年后被抓获。广州市中院一审以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
对于此案,重点在于一审判决:无期徒刑。此案例介绍时学生普遍反映一审判决太重,认为银行有错在先,多取几次钱就判无期不能接受。此时教师提醒学生记住自己的第一印象,而后进行法律分析。教师在进行法律分析时还原广州市中院做出判决的依据。
定罪上,运用分割法,将许霆所取171笔分割为第1笔和后170笔,第一笔为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仅发生返还问题。后170笔许霆有主观侵占银行财产故意,客观上有危害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犯罪构成,且案发时盗窃罪的定罪标准为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3条第3款又明确规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所以可以认定为盗窃罪。
量刑上,案发前刑法修正案八并未出台,当时的刑法第264条明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所以可以分析出广州中院作出的一审判决是完全“依法办事”的结果。此时再让学生自己思考,为什么“依法办事”的结果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广州中院作出的判决真的是“于法有据”吗,还是法条本身有缺陷呢。当学生面临这一困惑时,引出法律的运用问题。刑法第264条本身是没有缺陷的,之所以依据这一法条审理许霆案会得出大众普遍不能接受的判决,原因就在于广州中院的法官生搬硬套法律,司法技艺严重缺失。法条是死的,人是活的,刑法第264条所规定的刑罚追溯立法者本源应该是在犯罪行为人主动形成犯意,主动实施犯罪并产生所期望的后果时运用的,许霆案中,银行有错在先,许霆明显是“被引诱”犯罪,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明显偏低。这个时候再生搬硬套刑法第264条无疑是不恰当的。分析到这里,学生普遍接受到了貌似公正的判决其实也可能存在问题的信息,再强调“批判”的精神对于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学生对于“批判”精神就会印象深刻,并对以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最后,再引出二审判决加强这一印象。2007年1月10日,许霆案由广东省高院发回广州市中院重审。2008年3月31日下午3时,二审宣判,许霆以盗窃罪被判5年,追缴所有赃款17.5万元,并处2万元罚金。
通过这一个案例的分析,目的在与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目前我国法制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未来的法律人,任重而道远。在目前的学生阶段,学生不应养成盲从、全盘接受这一学习态度,而是应该养成批判的学习精神,多去思考为什么,多去思考实质的公平该如何实现。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质疑,在思想不断碰撞的火花中去寻求中国法制进程的良好路径。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能力较强,教师根据课本所教授的知识普遍学生都能够明白,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授给学生一门门具体的知识,不如教会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这里可以引入一个寓言故事:古时候有个青年,很虔诚,每天拜佛,终于感动了天上的一个菩萨,菩萨就下凡了,决定给这个青年一点回报,于是菩萨就用他的一个手指头朝一块石头一点,这块石头就变成了一块金子。递给这位青年,这位青年摇摇头,不要,菩萨有用手指头朝更大的石头一点,又递给青年,青年还是不要,菩萨怒了,问:你到底要什么?青年说,我要你点石成金的那根手指头。正如这一寓言故事所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到好的方法更为重要。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多问学生为什么,逐步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法律问题,培养学生一步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比对照书本逐行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对于学生而言,在听课时,一定要勤于思考,要多思考“为什么”,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除了得到这个“鱼”外,更重要的是得到这个“渔”。要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追求。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 高职英语 特征及方法
交互式教学法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或人际关系的构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应遵循“双主体”原则,并且以“交流、表达”为活动方式,这就体现出来交互式英语课堂的重要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还要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才是交互式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特征。
一、交互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注重”循环性”教学:循环型教学要遵循“先学后教,再教再学”的模式。学生要进一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然后在课上经过老师的启发、示范和引导,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自己找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的了解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循环型教学要求教师对于课案的准备要更加充分和深入,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并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随时微调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鼓励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深化学习内容。
2启动“双主体”式教学
“双主体”即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同样的比例。针对“双主体”这一特点,对于教师的要求则更加严格一些。例如:如何设计课堂环节才能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如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融入课堂环境中;如何让学生敞开心,张开嘴,开动脑,勤动手;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要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等问题。“双主体”要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双主体”式教学要求教师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进行课堂教学。
3掌握“多样性”教学
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是多类型、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教学内容的延展、深入,教学手段的多样以及教学过程的动态、层次等。教师应注重网络信息的重要性,及时正确地提供给学生有用的教学信息,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下广泛查找,师生间才可以增进交流。交互式课堂教学的这种多样性,能不断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心理需求,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益。
4提升“动态性”教学
在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过程中,将学生座次打乱,分为小组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创设交际场景,进行大胆尝试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课下讨论,经过自己的研究和调查,形成总结报告,并做成演示文稿,在课堂上讲给其他同学听,这些都是动态性教学的良好体现。尤其是对于口语、听力课堂中的学生,最好是让他们“动起来”,通过切身行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最好能将教学内容融入进游戏中。
二、交互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逐渐在从教师单方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互式”,更多注重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应用英语知识交流信息的能力。
1学生“找茬”教学法
1.1学生找老师的“茬”
教师想要打破和学生之间的等级差,让学生“挑刺”是很好的办法。教师在准备课案的时候可以故意流露出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错误”,包括语言点、语法错误、标点错误、社会知识和常识性的错误等,让学生从心里克服对于老师“全对、正确”的心理,打破他们的心理障碍,勇敢的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因此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严谨,但“错误”的选择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定。
1.2学生之间相互“找茬”
这种做法有2大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专心听,仔细查看才能从同学的讲话内容和演示中找到错误;二是学生找的主题内容基本都是符合年轻人的心态和兴趣,能快速而有效地抓住学生们的共鸣点,借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任务驱动法
2.1全班活动法
全班活动法是交互式教学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巩固练习、老师检查。如果教师能构建积极合理的课堂语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采用这种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2.2小组活动法
首先要在形式上把学生分为小组,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提倡打乱学生的座次,这样一是可以增进不同学生“群”之间的交流,二可以防止学生由于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的精力不集中,谈论课外话题。其次要给每一个小组不同的“话题”来讨论,但是所有的分支话题都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大主题当中。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再次,教师掌握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但不会时间太长,在交流结束后要验收成果,要有总结发言,有提问和答疑。这种小组活动能帮助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自我控制力,并促进了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黛芬.交互式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基本原理;课堂教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64-02
一、既有逻辑又有重点
基本原理是高校四门思政课中最为基础性的课程,相对来说抽象程度最高,也最难学习和讲授。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讲出逻辑性,又能同时突出重点。理论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在于它的逻辑性。什么是“逻辑”?无论何种逻辑,都意在指向事物的内在组织性,即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就基本原理而言,教师对其整体上的把握非常重要。只有整体上真正把握好了,才能在讲授时做到目标明确、主题清楚、过渡自然、表述流畅。在讲授什么是这个问题时,如何把握狭义和广义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坚持创立、继承与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处理整个教材内容时,应重点突出狭义创始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在继承和发展问题上应注重突出后来的者的创新性发展。况且,就目前高校四门思政课的课程结构来看,基本原理之后就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课程。也就是说,完全没有必要把“毛”单列出来,作为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讲。
就狭义而言,包括马哲、马经和科社三大组成部分。其中,马哲是理论基础,马经是实际运用,科社是价值目标,三者当然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它们之间又具有紧密的逻辑递进关系。从现行的教科书来看,全书的篇章结构基本上是按照这三大块筹划、编排的。如何对这三者进行恰当的教学处理,是依次递进还是有所偏重?我们认为,基本原理的教学,应该按照依次递进的方式进行,不能有所偏重,更不能废弃某一部分内容。至于三大块,如何处理各自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就只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时代的需要程度等情况来决定取舍了。基本原理三大块,每一部分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教学中如何安排,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能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顺序罗列。在讲授“绪论”部分时,教师就应跟学生解释清楚,最起码给学生一个很鲜明的印象。在讲完马哲部分后,如何转入马经部分,再转入科社部分,教师都应该设置相应的“链接点”,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始终如一,而又显得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具体到每一次课来说,教师应该按照“引入课题—展开论述—归纳小结”的基本思路进行,中间可以适当穿插设问、提问、对话、演讲或讨论等环节。但是,光强调逻辑性也不够,必须同时强调重点。然而,假若只是为了突出重点,不惜破坏各教学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会给人一种拼凑、突兀的感觉。如果上一个观点还没有完全讲清楚,就开始了下一个观点的讲解,结果就会变成完全没有重点内容的授课。
二、既有理性又有激情
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精不精彩,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光靠逻辑的力量和重点的选择,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带着激情而又不失理性地讲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果。
课堂教学必须看施教的对象——学生。由于基本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和接受起来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教师不要把本来较为抽象的问题弄得更抽象,而应该逐渐把抽象深奥的内容弄得比较通俗易懂。
在一些基本原理课堂中,不少学生不是在看专业书籍或英语书籍,就是在玩手机或“打瞌睡”。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但我相信,教学过程中的理性和激情是最有说服力的雄辩家。只要教师的讲课既有理性又有激情,那么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会被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所牵引和鼓舞,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第一,对理论有整体上的理解和把握,并且熟悉教材中的基本观点,能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对于比较陈旧的观点,能够适度地推陈出新;对于争议较大的观点,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错误的观点,能够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批驳。
第二,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调应该尽可能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错落有致。一般说来,语言要尽量通俗化,自然平实,交流互动性强;语速应该适中,不快不慢,同时讲求轻重缓急,依授课内容和所产生的相应情绪而不断变化,进而营造别出心裁的教学氛围。
第三,巧妙利用身体语言。教师应注意脸部表情,应尽量放松心情,面带微笑上课;有意识地设计含有特定意蕴的教学手势,并做到规范和适度,准确传神;要培养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在讲到精妙处时,也就是完全“投入”时,使眼神能够迅速传递感情和交流信息。
三、既有灌输又有互动
基本原理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思维引导和训练的过程,如黑格尔所说的,通过思维训练以达到“别的目的”。如何引导和训练?首要的方法就是灌输。灌输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但是,一旦灌输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变成了强制性的,那就走向了教学目的的反面,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基本原理的教学只能使用适度的灌输方式。当讲解某个观点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不能只把学生当成“接收器”,而应该把学生当作主体看待,尽量避免持续不断的讲解、分析和叙述。否则,即使教师讲得再怎么卖力,再怎么辛苦,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必须有技巧,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进行灌输。除了前面所说的外,还可以尝试采用设问、提问、对话等互动化教学策略。因为,设问、提问、对话等都是师生交往、沟通的双向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启发性。在引入课题时,或在处理各个教学点之间的过渡衔接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适量的设问。这样,不仅教师可以轻松地切入待讲的课题,而且加强了学生的思维卷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相对活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大都放在新课题的引入环节,或者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应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进行分离组合,既要有“是什么”或“为什么”的提问,更要有“是什么”和“为什么”相结合的提问。至于对话,则是比设问和提问更高级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应是一位话题的“设计师”。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既切合教材内容,又能使学生真正对教材感兴趣并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话兴趣的问题。
其次,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参与对话,而是在对话的平台上实现互动的交流。除了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外,应多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对答案提出质疑。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围绕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相互答疑、争辩,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共享成果。
关键词: 高中英语 结课 原则 方法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高中英语好课,应当精心设计好课堂结尾,巧妙的结尾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良好的结课设计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知识、画龙点睛和激起学生思维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善始善终,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结课的基本原则
(一)顺畅贴切,水到渠成。
结课是一堂课结束的自然体现,它既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又是课堂教学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授课,使课堂教学的结课顺畅贴切,水到渠成。因此,教师既要避免教学节奏过快,留过多时间给结课;又要避免讲授内容过多下课了还没讲完,最后草率结束教学。正确的做法是教师要调节好教学时间安排好教学内容,在下课前几分钟做好结课的准备,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结课方法。
(二)语言精练,干脆利索。
结课时语言一定要精而短,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中心,干脆利落地结束教学,不能连篇累牍,否则就会给人有失偏颇、头小尾大的感觉。
(三)画龙点睛,梳理归纳。
课堂教学的结尾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总结一下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反复强调一下,强化记忆。结课教师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当堂的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四)照应开头,结构完整。
写文章要注意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结课要适当照应开头紧扣课堂导人提出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觉,不能有头无尾。
二、结课的基本方法
(一)排序结课法。
排序结课法就是将课文中的事例按时间顺序、发展的顺序和逻辑顺序加以整理和组合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理清眉目,形成整体的认识,便于学生记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2 Lesson 1 “Cultural Relics”中的“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与the amber room有关的重大历史人物:
FrederickⅠ――?摇?摇Frederick WilliamⅠ――?摇?摇Peter the Great――
CatherineⅡ――?摇?摇The Nazi army――?摇?摇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根据这些与the amber room有关的历史人物,学生能很清楚琥珀屋的来龙去脉。学生能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迅速详细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学生还可以加速复述课文的速度,而且还能学到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二)比较结课法。
比较结课法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去比较鉴别。通过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理解。这种结课法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
例如在讲解带有as和which的定语从句时,在结课前可以列表比较用法区别,使学生一目了然。作as与which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区别如下:
(三)开放式结课法。
结课前几分钟学生们刚学完新知识,思维正处于亢奋状态。此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根据学生心理和所学内容,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中的Puzzles in Geography后,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归纳总结对英国地理的新认识,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完善,最后教师作评价。这种开放式的结课,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而且能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能力。
(四)朗读结课法。
教学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或重点段落,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既可以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境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回顾知识、熏陶情感,又能借助朗读来强化熟知更多的有关英语文化背景和英美社会习惯和概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3 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中的阅读部分“Geography of Canada”下课前的几分钟,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这篇课文,朗读了一遍学生们如同跟随Li Daiyu和Liu Qian他们进行了一次跨越加拿大的旅行,如同身临其境般和他们欣赏、体会和了解加拿大,在朗读中得到感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熟知。
此外,还有一些课文人物对话很多,在文章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在讲学人教版Book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中的阅读课结课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语感。
另外,朗读还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促进学生听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朗读来结课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五)框架结课法。
上课前教师预先设计好框架结构图,课堂教学中或明或暗地把内容集中板书在已显示或待显示的框架之中,在结课时引导学生研究框架中所填内容,使他们认识到内容关联并把握整体结构。
例如教学人教版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阅读部分时,为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利用课文的语言材料展示教学中的重要句式,以框架填入的方式使之形成教学内容的概要性小结。通过框架式小结,使学生从根本上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本课的框架如下:
此法与表格原理和效能相似,但形式活泼一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六)激情结课法。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充满激情,用饱满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鼓舞,进而变成探究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的阅读部分“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时,结课前可用一些简短而又充满激情的话激发和鼓励学生像那些伟大的女性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用智慧和知识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结课法用话语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心潮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这样的结课是画着惊叹号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七)悬念结课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悬念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5 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的Reading部分,设计用两课时完成。当第一课时学到Li Qiang逐渐远离地球遇到空气稀薄氧气越来越少而头痛时,唤起了学生们的担心和忧虑。结课时,我也忧虑地说:“How sad!Can Li Qiang go to the future without accident?What will happen next?”像这样嘎然而止的做法,造成学生渴望了解的心理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八)延伸结课法。
延伸课外,引来活水。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把课题内容扩展开来,有目的地把所讲知识延伸到课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阅读部分“An Interview”结课时,我根据学生已经了解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区别的情况,进而问及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情况和历史,并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这方面的材料。根据课文内容,把课外阅读中国与奥运会的历史作适当扩展,既有助于本课的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并在课外阅读中巩固了对现代奥运会历史的了解。这是根据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作适当扩展的结尾方式。
三、结语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种结课方式都各有侧重,教师应积极贯彻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具体课堂中结合自身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灵活使用,做到“因课而异”“因材施教”。新课程理念引导下教师不仅要有审视课堂的教学自觉,还需要有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恒心,更需要大胆实践其他教学方式的勇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模块)[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方法之一:课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请大家先看这样一个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3页《1亿有多大?》
教材中只提供了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1万米高。而后,留下的就只有一张空白的研究方案表格: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让学生研究什么?到底怎样去体会1亿有多大?只有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页中“你知道吗”?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每秒种画一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要画3年2个多月。唯有本组资料可以说是现成的体验资料。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耐心钻研教材。通过深入地挖掘教材,不难发现,其实书中给了我们许多可利用研究的信息资料。例如以下八组数学信息:
信息1: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4200万次。(出自第10页)
问题:一个正常人的心脏多长时间大约要跳1亿次?(2年3个多月)
信息2: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一头蓝鲸重125000千克。
问题:多少头这样同样大的蓝鲸的总重量是大约是1亿千克?(800头)
信息3:一小滴血液含有500万个红细胞。(出自第14页)
问题:多少滴血液含有1亿个红细胞呢?(20小滴血液)
信息4: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亿双,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出自第29页)
问题:平均每天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多少双?(1.2亿双);需要砍伐多少棵树?(70000棵树)
信息5: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出自第55页)
问题:1亿千克食物够这头大象吃多少年?(大约800年)
信息6:燕鸥每天飞780千米。(出自第61页)
问题:1亿千米燕鸥要飞多少天?(大约130000天)
信息7:回收1000千克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出自第110页)
问题:回收1亿千克废纸,可以少砍多少棵大树?(170万棵)生产多少千克好纸?(8000万)
信息8:一只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
问题:400只啄木鸟一年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1亿只)
学生拿出课前发的记录表,先阅读信息,再自由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问题,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记录结果,然后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
汇报交流……
(注:小括号中的文字说明与问题答案,在给学生呈现信息与问题时是不出现的,多数问题的答案是近似数)
这一组学习信息就要靠我们教师自己用慧眼去发现,去提炼!我在去年的教学中按照上述案例的设计实施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涨,课堂效率大家也会可想而知。
上述案例之所以成功,主要体现了以下两点:
1.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因此,教师要及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身边的素材数据,让学生参与研究活动。如果没有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这节课一定会内容空洞,感觉没有什么好学的,那我们又何谈什么课堂教学效率呢?
2.各组活动成果的交流,丰富了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研究活动与成果交流,也培养学生和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方法之二:课上――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调整学习内容
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一单元中,学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从而一步得出了计算结果。类似于这样的题目,可以将位数多的小数写在上面,即把0.36写在0.9的上面,就可以直接一步得出计算结果,这样计算既简便又避免了错误的产生。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五年级,对于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类型的学习错误在备课时不曾完全设想到,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敏捷的思维去思考。当出现上述类似情况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进行专项练习,突破难点、疑点。因为有些教师认为练习课最好上,就是一味地去做习题,可能都是一种类型的,但是当学生自己独立做题时,才发现学生怎么有这么多错误呢?然而一节课的时间已经浪费了,更何谈什么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方法之三:课后――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加速剂。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记录下自己的困惑与疑问,以便完善今后的课堂教学。
一、运用例子。举一反三
叶型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叶老所说的“例子”,可具体理解为:在教学中挑选包含着本质因素、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知识点的典型篇章、语段进行例讲、例析,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形成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举一反三”式课堂阅读教学类型.就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知识点,精心选择本单元的教学“例子”、教好“例子”。
比如,我们把《劝学》上成“例子课”,把议论文的知识点,诸如立论的结构、提出论点的方式、论据的典型性、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语言等都作了落实,再选择同体裁的三五篇文章,如《获得教养的途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师说》等课文上成重要问题的讨论课,重要语段的评析课.知识点迁移课。在此基础上,设计两个单元课题:一是立论的结构;一是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及要求,对这两个师生结合“例子”共同讨论,并由感性而理性.昭示出一般性知识和普遍性规律,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通过“例子”举一反三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引向自学之路。
二、亦读亦写。读写结合
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张老的话把传授知识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形成实践能力,说得清清’楚楚,知识的传授应是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亦读亦写,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利用典型篇章.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出与课文有联系的写的内容,边阅读边写作,以读带写。其关键是以“写”促“读”。
魏书生在教授《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将整堂课设计为读、写两部分,先从读标题人手,让学生思考如何写这篇文章.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启发学生“你现在最想反对什么”,学生说“反对一重男轻女、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从中选出了“反对重男轻女”为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写,再引导学生读文中自由主义的表现,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种种表现;再导读自由主义的危害,导引学生说出重男轻女的危害:读反对自由主义的立论依据,引导学生说出反对重男轻女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说时模拟课文的语言。如此这般,写的结构、语言依读而成,学生们认识到写好文章的关键在读好,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兴奋点.激发了主动阅读的兴趣。
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采用启发、思考、质问的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有目的地进人课文,有方向地钻研课文,阅读、写作、思维三合一,撷取、综合、表达有机统一.课堂效率由此而显现。
三、精兵简政,课文撮要
所谓“精兵简政”,就是选择好阅读的切入点,由一个具体问题引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由点及面.使文章的细节、部分、整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又突出教学重点。在“精兵简政”基础上的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浓缩课文内容的阅读技能和思维能力。此设计尤适用于议论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辨析层次关系,理清内部结构,相应解决层次划分问题的能力;感悟文章意旨,理解语言特点的能力。大凡教过议论文的老师,对此不言自明了。
四、避轻就重。化繁为简
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谈及阅读问题时,说在阅读中“要研究、要考察”、“吸取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吕叔湘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中也说:“大家都说要少讲多练。少讲,讲什么?因为可讲的东西可多啦.你要少讲,就要有选择。……”无论叶老的“研究考察吸取排除”,还是吕老的“少讲,要有选择”,都是一个理――巧妙处理好重点、要点、疑点与学生的关系.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宁鸿彬老师讲授《皇帝的新装》一文,仅做了四件事:①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以“一个……的皇帝”的形式给课文加副标题;②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③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皇帝”上当受骗怨谁:④讨论研究: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为什么文中的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他们上当受骗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四件事,引导学生用极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课文的故事情节,认识了文中的主要人物,领会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这个精练的教学设计,正是避轻就重、化繁为简式课堂阅读教学的经典之作。
五、整体阅读,品析鉴赏
此设计适用于教学文学作品,也就是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赏析、评论,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精、美、妙。心理学中有个格式塔派,他们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强调整体组织的功能。文学作品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机体而存在的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注意其整体风韵,不拘泥于一情一景、一言一物,而应从它的有机组合中去品评,感悟出超于语言结构之外的新东西。如《雷雨》选读,教师在点明了背景、简介了概况之后,便设计了两个专题,要求学生进行赏析、评论:①品评周朴园的台词“哦”;②一个可以得最佳配角奖的“演员”。这个设计,离开了整体性、鉴赏性是无法完成的。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教师主导性的功能。
六、比较阅读,课内外结合
比较阅读教学至少有三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复习旧课,接受新课。以旧课教新课,既省时又省力,便于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优化其知识结构。比较见优劣,比较出真知。有比较,才能找准知识点间联系,优化知识的内部结构,才能有效地检索信息,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准确度。对此前人多有论述,不再妄言。
一、树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当熟悉和了解新课改的要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方式,应当以“学生为主”建立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数学学科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出发,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划和教学引导方式。针对文理科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理念,针对男女生数学思维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基础知识、难易处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将灌输性教学与探索性教学结合起来,将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将数学教材内容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靠近数学,对数学充满期待和兴趣。
二、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平台,而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在教学中,一个良好的课堂实施氛围是影响着教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课堂教学气氛就像是一个操纵者直接操纵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操纵着学生是否会积极地投入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因此,可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一堂有效性的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教师和学生这两大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就必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的创建.故由此可以判定一点,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必须拥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建奠定了人文基础.除此以外,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之中借助一些充满趣味化的内容或者是生活化的知识来和教学内容加以连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为教学添入活力.这样的方式也必将能够推动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建.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事物表现得具体可感。它依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知识进行多样化的显示。像是动和静、快和慢、虚和实等因素间的相互融合,有效地打破了时间、空间、整体和局部的限制,从而把教学中的信息、事物和现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虽然代替了很多传统教学媒体,并且效果显著,但是,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媒体的教学,传统媒体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
四、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高中时期的学生,思维已经发展到了一种不可控的阶段,再加上数学本身的枯燥特性,教师想要很好地掌控数学课堂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有效把握数学课堂有序进行.因此,教师在平时应该主动参加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在增加新知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分享,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重视课堂教学总结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艺术性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6
一、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业务素质是课堂教学达到艺术性的前提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得灵活,学得好;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则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学。因此,课堂的教学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符合时展的要求。
第一,系统而又认真地研究、思考《英语课程标准》,研究我国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同时期的教学方法,以便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教育手段,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最优化过程,全面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英语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要想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知识结构:
1. 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在以前所使用的教学大纲,以及现在所使用的课程标准的后几页中都罗列了大量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堂语言,是快速提高教师课堂交际语言的范本。当然,由于课堂教学是动态进行的,要想使课堂达到艺术性,仅仅使用这些课堂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培养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只有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意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帮助、指导学生与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们沟通,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误解,以达到顺利使用英语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少学生开始对英语语言学习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从中西文化、风俗人情、地理历史的兴趣开始激发而来。
第三,教师要具备研究学生实际、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教学不以学生为主体,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都是值得教师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教师只有真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研究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将自己的一言一行融入学生的实际需求之中,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才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完美性和艺术性。
二、英语课堂教学达到艺术性的几个方面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设立了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后,采取多种手段、不同的教学方法、渐进的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在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实现教学基本目标的基础之上达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立的艺术性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综合能力又分四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总体来说,英语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同时要为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服务。而在现实英语教学中,以及在对教师,对学生已经过时的评价方式未做全面改革的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特别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是不能完成所设立的教学目标的,更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艺术性的效果。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摆脱过去的仅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两维思想,树立知识与技能、文化与情感、学习与策略的三维意识。从四个方面来分解教学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文化情感、学习策略。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将这些教学目标单一地、分割式地逐一完成,而是将它们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每一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及情感之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甚至在每一个事例中加以体现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设立的艺术性。
2. 复习的艺术性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主要环节就是复习。它不仅仅是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看成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新知识导入的前期铺垫,教师完美进入教学状态以及学生快速融入英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在复习环节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情绪状态,分析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为本节课进行的前期备课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是否要进行调整进行预测和分析。因此,教师在选择复习内容、复习手段上都要综合考虑,不能仅仅着眼于前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应同时考虑与新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上节课的课后任务。教学手段上也不能单一地用听写、背诵、教师讲解的机械模式,可以采取启发式提问、学生表演、作业报告、调查总结的形式进行。同样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作为复习的基础目标。
3. 导入呈现的艺术性
导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呈现语言基本运用材料的过程,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体现了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英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师一般将新的单词、新的句型、新的英语表达法在导入环节中进行呈现,但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同时,要将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都尽可能呈现。在呈现过程中,可以由在学生生活中容易运用的语言知识入手,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体现语言的生活化;再通过多媒体、简笔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运用鼓励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词汇、句型结构的基本含义,培养学生猜测词义,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也为学生在中考阅读中含3%生词量的实际做好能力准备。
英语是语言教学,仅仅靠学生的理解是不能够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的。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之上,一定要达到口语的准确、熟练。这就要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进行适时,适当的领读,学生进行合理的朗读也是有必要的。在领读中可采取全体跟读、小组跟读、个体跟读的渐进模式进行;学生的朗读可采取由全体到个体的人数逐减的方式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跟读与朗读的活动之中,注重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与个体性的差异,力争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4. 任务活动的艺术性
在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下,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型活动不但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的基本技能,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给予激发且使之得以升华。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考虑英语的学习规律,不但要遵循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听、说、读、写渐进的规律,而且活动的形式力求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的基本设计中,可采取听力练习、师生对话示范、生生对话练习、调查总结汇报、教学升华等不同活动形式进行。在活动开展的难易程度上,一定要考虑难易结合,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去开展。基础语言的应用上,要尽可能地做到涵盖所有所学的语言知识,且有一定的信息差,即只有学生通过适当的思考、分析才能完成任务活动,以便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同时,课堂活动也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有独立思维,协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机会,以便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策略。
任务安排要力求由学生已知生活化活动,到新知识的应用,再回归生活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英语语言教学为生活中运用语言而服务的现实意义。
5. 课外作业布置的艺术性
家庭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与拓展。教师除了布置精心挑选的操练型笔头作业以外,还应该考虑灵活多样的思考型、协作型作业。例如,将课堂教学中的调查延伸于课外,延伸于家庭,甚至延伸于社会;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未进行的写作练习置于课外。家庭作业的布置,同样要立足于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英语语言学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此,适量的例句、范文背诵是不可少的,但一定不要过多过滥,增加学生机械型课业负担。单词的识记也是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让学生对单词进行机械的统一抄写,也不是家庭作业的最佳方式,而应通过课堂教学的激发,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单词识记。
6. 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竞争,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使用“Good”“You are right.”“You are wrong.”这些简单的、单一的评价语言,而应该因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正激励性评价和负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评价要力求客观合理,同时要以教学目标为评价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塑造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人才观为理念,才能取得评价的真正效果。
编者按: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下衍生出的“绿色课堂”,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理想状态中的“绿色课堂”,如何构建“绿色课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其中,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别呈现课题组《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指标构建,以及从基本要求、关注学生、数学本质、动态生成和追求创新等各个维度对绿色课堂的理解,以飨读者。
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追求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源动力。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并形成了基本的课堂改进策略,构建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4]。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的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不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6],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7]。基于对国内外已有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分析[8],结合对绿色教育和数学绿色课堂的理解,我们确定了标准研制的“一个理念,两个基本点”的指导思想和四条基本原则。
“一个理念”是指“教育要尊重学生和教师的生命体验,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学生和教师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9]。“两个基本点”是指:一要基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价的理念、内容和方法要与之相符;二要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不但要符合石景山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还要注意促进和引导其发展。另外,我们还确定了四条基本原则。第一,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是指评价指标的描述要清楚、确切,涉及的概念、术语和理论要科学,能反映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同时要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客观实际。可操作性是指评价指标的操作程序和测量变量的可观察、可判断和可测量。第二,评价指标的内容要兼顾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基于中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师有效的预设、启发和诱导等教学行为同样不可忽视。第三,评价方法要兼顾定量和定性结合。定量评价方法可以提高可操作性,但是会忽略课堂教学的细节;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实现人性化的考量,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可操作性。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实现评价目的。第四,评价功能要重在诊断和改进。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反馈和管理等。结合行动研究的目标和石景山区数学教育实际需求,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应重在诊断和改进。当然,其他几个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促进个人反思,汲取他人建议,从而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过程与方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无论是“自上而下”的理论演绎,还是“自下而上”的经验归纳,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只有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获得既科学又便于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利用文献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我们首先构建了较为宽泛的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国内外70多个数学课堂评价标准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结合数学绿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形成了“四维27项”的较为宽泛的评价标准。其中,“四个维度”是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关注学生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对102位数学教师、7位教研员和12位数学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α信度系数为0.953)。结果表明,只需要6个综合因子,就能反映原变量包含信息的89.42%。根据各主要成分的教学含义,结合数学教育教学专家建议,得到主因子的命名:关注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师生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和数学本质。另外,教研员和数学教育教学专家访谈结果表明,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具备以下两点:(1)传承性。在突出绿色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绿色课堂教学评价要和石景山区以前使用的课堂评价标准衔接,以便于教师和其他评价人员理解和使用。(2)发展性。除了使用量表评价外,还需要增加定性描述和改进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诊断和改进功能,促进教师有效反思和专业发展。基于上述结果,对6个维度进行了分解和组合,形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情境创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课堂文化和教学效果”和“定性描述+改进建议”两部分构成的“八维20项”《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
为了进一步检验《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在石景山区三所学校进行了一个学期(2012.1—2012.9)的旨在试用、研讨和优化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动研究。总体来看,关于《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的研讨建议,初、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教育专家达成五点共识:(1)评价指标维度需要精简,一般不超过5个。(2)指标内容相关专业术语需要精确化,不要太宽泛。(3)要突出数学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关于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比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等可以合成一项,要重点突出绿色课堂对学生和生命价值的关注、充满生命力的和谐课堂文化和中学数学教学特色等。(4)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和改进建议部分需要保留,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反思,改进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发展。(5)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旨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最好实行等级评分制,而不是分数评分制。
基于上述建议,对《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初稿)进行了优化,形成了包含基本要求、关注学生、数学本质、动态生成和追求创新等“五维16项”的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其中,“基本要求”维度包括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等一般数学课堂要求,保证数学课堂的科学性。“关注学生”维度包括关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关注学生差异等五项。“数学本质”维度包括教师设计高水平的数学任务,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积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知识理解等五项。“动态生成”维度主要包括内容的生成、方法的生成和情感的生成等三项。“追求创新”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的创新和教学实施的创新等两项。
三、《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特征分析
与传统数学课堂评价指标相比,《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较好地凸显了数学教学特色,具有较为鲜明的现代数学教育特征,符合国际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总的来看,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五大特征。
1.中学数学绿色课堂首先必须是科学的课堂
“科学性”是绿色教育提倡的四大教学理念之一,也是实现中学数学绿色课堂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维度就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方法的组合与优化等方面对中学数学课堂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2.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关注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
弗莱登塔尔的“再创造”表明,数学学习的最本质特征就是通过“数学化”做数学的过程,即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基于个人知识经验的“再创造”过程。总的来看,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从事的数学活动有两大类:水平数学化活动和垂直数学化活动。《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就非常关注对“有效数学活动的设计及效用”的评价。首先“数学本质”维度关注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数学学习任务的质量以及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知识理解的效度;其次,关注数学活动能否有效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联系性,以及是否渗透了基本的数学思想、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等。
3.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重视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林崇德教授认为,思维发展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非常重视学生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维度首先强调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一般包括抽象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在此基础上,还要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是否关注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习态度、兴趣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最后,在上述培养过程中,评价标准还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不能一刀切。
4.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体现生成性教学
动态生成是中学数学绿色课堂“尊重学生生命价值”的本色表现,主要表现为内容、方法和情感等三个方面的生成。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动态生成过程中,焕发生命活力,通过数学化活动,学习“活数学”,而不是倾听和记忆冰冷的数学结论。《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主要从内容、方法和情感等三个方面考查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利用相关资源,促进数学教学的动态生成。
5.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要追求创新性教学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学数学绿色课堂评价标准》主要从教学设计创新和教学创新两个方面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基于学生基础和相关资源,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实现“四基”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该标准的近两年的行动研究表明,基于个人反思,借力同伴互助,通过数学教育专家、数学教研员和同伴的教学研讨,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五个维度”的分析和评价,数学教师能够明确个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结合别人的改进建议,通过个人反思,获得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和优秀的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基础教育,2004(1).
[2]綦春霞,李文,李孝诚.绿色教育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进——基于3所初中项目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J].中国教师,2012(9).
[3]綦春霞.让数学绿色课堂提问焕发生命的色彩[J].中国教师,2011(1).
[4]李孝诚,綦春霞.从“为创新设计教学”到“为教学设计创新”——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J].数学教育学报,2012(2).
[5]Bright, G.W. & Joyner, J.M. Classroom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Views from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orking Conference[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陈彪,许安富,邱华全.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